近几日叔乐总是做相同的噩梦,心里惴惴不安,她想回家看一看。
这日,她和玥儿正在收拾行囊,家中突然遣人来学馆,说魏大人回来了,想念叔乐,让她即刻回家相见。
听到父亲平安归来的消息,叔乐喜出望外。
“我早就说过,梦境怎可当真,都是小姐胡思乱想。”玥儿也高兴。
“好好,我不想了,咱们赶紧回去吧。”
车行一日,便到了申国都城阜州。叔乐刚踏进家门,是母亲出来相迎。
“父亲在哪儿?”叔乐已经迫不及待要见到他。
“今日申相和梁大人来了,你父亲正和他们在中堂说话,咱们且等一会儿。”
叔乐瞧着母亲板着一张脸,神色凝重,便询问是否有什么事发生。
“唉,申国败了。”母亲叹气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先前父亲跟随梁大人打仗,也不总是得胜啊。”每次父亲归来,母亲都很高兴,叔乐从未见她如今日这般。
“这次不一样。”母亲说,“申王想求和,可那晋君姬铎的条件太高了,申王便召回梁大人和父亲,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晋君要如何才肯和解?”叔乐问。
“我不知,一会儿等父亲出来,听听他怎么说吧。”
母女俩等了许久,那申相倒是早早走了,可大司马梁昭一直和魏广在屋里,聊了许久,还叫了酒菜,二人喝了个酩酊大醉。
天色渐晚,梁家来人,接走了梁昭,母亲也伺候父亲睡下。
半夜父亲酒醒了,突然要起来,还把家中所有人都叫来。叔乐半梦半醒,匆匆更衣,去东院看父亲。
“夫人,乐儿,我对不起你们。”魏广坐在榻上,拉着娘俩的手,声泪俱下地说道,“此番申国战败,晋君要申国出让九个城池给晋国,或是……”
“是什么?”叔乐心急。
“或是把斩杀晋伯公的人送去。”魏广松开娘俩的手,有气无力地坐着,像个丢了魂的空壳。
叔乐心里咯噔一下,犹如重锤击打在胸口。因为斩杀晋伯公的人,正是父亲魏广。若是将父亲送去晋国,后果可想而知。她再次想起先前的噩梦,憋闷的感觉再次袭来。
“那申王是何意?你可是功臣,不能把你交出去。”母亲一把抱住父亲的胳膊。
“申王不糊涂,一个人换九个城池,当然是值得的。此番申相前来,就是与我说这事。等到天亮,使臣便来接我,前往晋地。”魏广说。
“那梁大人呢?他是统帅啊,杀晋伯公的令可是他下的,你当时也不过是个都尉,只得听从帅令啊。”母亲已是声泪俱下。
“正因梁大人位高权重,申国不能没有他。”魏广无奈道。
“凭什么?申国不能没有他,可我们母女俩也不能没有你啊。”
“唉,此事已成定局,不可挽回。”魏广再次拉起母女二人的手,“夫人,我魏广从一个小步卒成为左司马,此生足矣。我不怕死,唯独为你和乐儿忧心。我已嘱托梁大人,梁家贵为世家,在申国树大根深,会照顾好你们娘俩的。”
一家三口抱作一团痛哭流涕。
半晌,叔乐抽身出来。“父亲,或许我们还有机会。我有一计,要献与申王,可保申国九城,亦可保父亲。”
说罢,还没等魏广回话,叔乐便跑出门,穿上鞋履,直奔申宫而去。
夜深人静,宫苑里,申王还在休息,此刻不便冒犯。叔乐在皋门外等着,待到天快亮了,侍卫交接换班,就上前求见。可宫人传话,说申王有要事在身,此刻不便见她。叔乐心急,长跪宫门前,声嘶力竭地求申王见自己一面。就这样跪了半天,喊了半天,可那宫门始终没有打开。
无奈之下,叔乐又跑去追父亲的车,想跟他一起去晋国,帮忙周旋。快到城门口时,司寇安排的两名侍卫追来,将叔乐绑了带走,压入狱中,关了一天一夜。后来是梁昭出面,才将她放了出来。
此次没能救下父亲,叔乐只能含泪回头,谁知当晚回到家,就看见母亲悬梁,殉夫而去。当时,叔乐两眼一黑,晕倒过去。
*
噩梦再次来袭。梦中,叔乐站在人群中,眼前父亲被斩首,周围那些晋人不断喊着“申狗该死”,并践踏父亲的头颅。她想冲出去护住父亲,但无论如何也动弹不得。观刑台上的晋君,像鬼魅一般,冷眼盯着她看,像在嘲笑她的无能……
“醒了,快告诉梁夫人,小姐醒了。”
叔乐从噩梦中挣醒,身旁一老妪看见她睁开眼睛,赶紧让屋里的小婢女传话去。
恢复意识后,她感觉浑身酸痛,喉咙也干燥刺痛。“水——”
那老妪赶紧端了水,叔乐大口喝起来。
“现在几时了?”叔乐有气无力地问。
“酉时。”老妪答。
“父亲昨日出城,应该还没走远,我去寻他。”叔乐强撑着坐起身子,感觉两条腿沉甸甸的。
“小姐你果真烧糊涂了,魏大人三天前就走了。你当时伤心过度,一下子晕了,昏睡了两天。”老妪扶着叔乐,生怕她支撑不住。
“两天?”叔乐睁着双眼,诧异地看着老妪,自己竟然在这里睡了两天?
此时,房门口传来动静。
“乐儿?你怎么样了?”来人正是梁昭的夫人。这两日,叔乐病重,梁家甚是担心,梁夫人便住进魏府亲自照料。
魏广给梁昭当了多年副将,梁家也厚待魏家。魏家早些年还未分府的时候,就住在梁家侧院。梁夫人生了两个儿子,膝下无女,见魏家叔乐生得聪明可爱,经常将她接到自己院里玩,对她宠爱有加。
叔乐自小被爹爹和阿娘责骂,经常跑到梁夫人处告状,还赖在那里不肯回去。而今日,想让爹爹责骂自己,也没这个机会了。
见梁夫人,叔乐要下地行礼,可双腿处突然袭来一阵酸痛感,她没站住,摔倒在地上。梁夫人心疼,亲自扶着她坐回床上。
“我母亲呢?”叔乐嘶哑的声音中带了一丝悲伤。
“在灵堂。你换身衣服去拜吧,拜完也该下葬了。”梁夫人有点哽咽。
叔乐及笄才过两年,个子不是很高,换了一身孝服,更显得瘦弱。她随梁夫人去往灵堂,小小的身子,显得弱不禁风。
灵堂里,除了家中奴仆,梁大人和两个儿子梁元、梁华都在。那日魏夫人殉夫,叔乐晕倒,梁家人闻讯赶来,帮着操持一应事务。除了梁家,还有不少父亲的同袍,前来祭奠。
叔乐走到灵堂正中,看见那里停着一台棺椁,青铜框架镶嵌着黑檀木板,板上雕刻着并蒂莲花和一对水中嬉戏的白鹭。
白鹭乃是忠贞之鸟,并蒂莲意味着夫妻同心。可那棺椁里只躺着母亲一个人。
触景容易伤情。而悲伤之人,看哪都是伤情之景。叔乐恨不能拿把刀,把棺椁上繁复华美的雕花都划掉。
这时,门外传来声音:“申王到——”
众人跪地,给王行礼。梁夫人也跪下,看叔乐还呆呆地站在母亲的棺椁前,赶紧拉了她一把。
申王步入堂中,见到灵堂,立马换上一副悲怆表情,“魏卿高义,夫人忠贞,乃我大申之典范!”
“王上圣明!”众人附和。
叔乐跪在地上,微微抬着头,看见申王长袍的一角,心里不忿。三天前,叔乐求见申王,申王闭门不出。此刻人走的走,死的死,他倒是主动现身了。
她不甘心,跪行来到申王面前,俯身叩首。“王上,臣女有一计,可保大申九城,亦可保我父亲!”
这话刚出口,梁昭立马站出来,挡在叔乐前面,扑通一声跪倒。
“王上,这孩子伤心过度,发热三天,现在还有些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望王上见谅。”梁昭深知此事已经不可挽回,生怕叔乐执拗,为自己惹上祸事。
“无妨。”申王怎么会跟一个女娃较真。
但叔乐就是执拗。她绕过梁昭,又向前挪了挪,“我父应该还没到晋国,仍有转圜余地。臣女要给王上献计,救我父亲。”
“闭嘴!”梁昭回头呵斥。这是他第一次呵斥叔乐。
“你多大了?”申王看着叔乐,皮笑肉不笑。
“十七。”叔乐答。
“十七?”申王突然大笑,“我满朝文武都未想出计策,你一个十七岁的女娃有办法?”
“我有!”叔乐心急,用那嘶哑的嗓子大声说道。
“放肆!”申王面露怒色,“你在此胡言乱语,可知那晋君姬铎是谁?可知本王是谁?”
叔乐刚想说什么,梁昭上前,一个巴掌扇到她脸上。叔乐身体本就虚弱,一下子躺倒在地上。梁夫人赶紧扑过去抱住叔乐。
“唉,梁卿,逝者堂前,休得无礼。”申王再次面露微笑,走到叔乐和梁夫人面前。
梁夫人一脸惧色,但仍抬起头,双目警惕地盯着申王,并将叔乐紧紧搂在怀里,像一头母兽。
“魏广于国有功,追封忠勇侯,魏夫人封忠惠夫人,魏广之女封忠淑公主。”申王冷言冷语道。
王上当着一众官员的面,给了这个孤女封赏,还给魏家戴上“忠”字冠,话里话外都是在告诉叔乐,让她老实点。
梁夫人搂着叔乐的手始终没松开,谢王封赏,也是她代为行礼。
申王不在乎这些细节,他最后看了一眼梁昭,拂袖而去。
灵堂的牌位前,一盏鋀灯的灯油燃尽,灯火霎时熄灭。叔乐看着那一缕余烟,心生绝望,有气无力地靠在梁夫人怀里。
*
魏夫人的葬礼结束,梁家考虑叔乐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无依无靠的,就将她接去梁府,以后便住在那了。
梁夫人特地给叔乐挑了一个宽敞的屋子,盯着下人收拾好后,带她来看。
申国南洲的花梨木床榻、齐地的软席、镶嵌了螺钿的漆案……梁家当真是用心了。若是放在以前,叔乐定是欢心,可现在她对这些完全提不起兴趣,只是呆呆地站在梁夫人身旁,随便附和着说几句话。
这时,梁昭来了。他脱下鞋履,走进屋内环视一周,见陈设妥当,满意地点点头。
“有劳夫人了。”梁昭说道,转而问叔乐,“乐儿可还满意?”
“嗯。”叔乐身体还没完全恢复,面带倦色,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梁昭看她这个样子,急在心里。魏广就这么一个女儿,托付给他,他不能对不起故人。“孩子,有些事,你我都没办法,就让它过去吧,别为难自己了。”
叔乐低头沉默,目光斜视,明显心里憋闷,有话想说。
梁昭见状,坐在席上,招呼叔乐也坐过来。“孩子,以后梁家就是自己家,这里没外人,有什么话,你就直说。”
听了梁昭的话,叔乐缓缓抬起头,看着他,“大伯,父亲此去晋国,一定会死吗?”
答案显而易见,梁昭却说不出口。
“叔乐听闻,当年大伯和父亲破了晋阳城,是晋国高地封主高怀,背叛了晋伯公,致使大伯和父亲抓获了他。”
“是。”
“眼下晋君姬铎狮子大开口,索要申国九城,无非是料定申王不舍,如此便可轻易拿住我父亲。姬铎要城是假,报仇才是真。”
“你既然什么都明白,何苦强求呢?”梁昭说。
“可姬铎的仇人不止我父亲!”叔乐情绪突然掀起波澜,哽咽道,“那高怀,趁晋国大乱,坐拥高地,自封为国君。难道姬铎不想杀吗?”
“高地沃野万里,原本是晋国的粮仓,现在独立成为高国。晋君姬铎自然不愿,于情于理,他都想杀了高怀,夺回高地。”梁昭说道。
“这便是了。”叔乐擦了擦眼泪,“若是,若是王上肯信我,与晋国联合,定能攻下高地。到时将高怀交予晋君,顺势和晋国结盟,共分高地……”
“晋人恨透了申国,万一他们不愿结盟怎么办?”梁昭摇摇头。
“即便是不能结盟,也能将先前的愁怨化解一二,至少……至少能保住我父亲。”叔乐言语急切。
羲王室式微,诸侯群起,争霸称雄。列国纷争,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叔乐实在想不通,明明自己有更好的计策,能解救父亲,也能缓和申国与晋国的敌对关系,为何申王还要让父亲去晋国送死。
叔乐年幼,她不懂。在申王眼中,魏广不是谁的夫君、父亲、友人,他只是为自己打仗的一个将。今日他死了,日后总有别的将代替他。而自己永远是申王,想打便打,想停战便停战。
梁昭不知道该怎么跟叔乐解释,申王压根不在乎魏广能不能救,他在乎的是,自己下了令,所有人都要绝对服从。
“孩子,你今日的荣华富贵,仰仗的是你父亲,而你父亲一路加官进爵,仰仗的是王上。”梁昭叹气,“现在你贵为公主,你父亲母亲应该也会安息的。”
福兮祸兮,皆仰仗王上。
叔乐听出了梁昭的言外之意。她的目光越过梁昭,看向他身后的屏风。那屏风上雕刻着一个大鼎,凤鸟盘旋在大鼎之上。
若位及权力之巅,就不用仰仗谁,也不用受制于谁了吧。
叔乐盯着那屏风上的浮雕大鼎,看得出神,她仿佛看见凤鸟振翅,掀起一阵阵疾风,吹打在鼎上。
若是凤鸟的羽翼足够有力,定能撼动那尊大鼎……
这日,她和玥儿正在收拾行囊,家中突然遣人来学馆,说魏大人回来了,想念叔乐,让她即刻回家相见。
听到父亲平安归来的消息,叔乐喜出望外。
“我早就说过,梦境怎可当真,都是小姐胡思乱想。”玥儿也高兴。
“好好,我不想了,咱们赶紧回去吧。”
车行一日,便到了申国都城阜州。叔乐刚踏进家门,是母亲出来相迎。
“父亲在哪儿?”叔乐已经迫不及待要见到他。
“今日申相和梁大人来了,你父亲正和他们在中堂说话,咱们且等一会儿。”
叔乐瞧着母亲板着一张脸,神色凝重,便询问是否有什么事发生。
“唉,申国败了。”母亲叹气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先前父亲跟随梁大人打仗,也不总是得胜啊。”每次父亲归来,母亲都很高兴,叔乐从未见她如今日这般。
“这次不一样。”母亲说,“申王想求和,可那晋君姬铎的条件太高了,申王便召回梁大人和父亲,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晋君要如何才肯和解?”叔乐问。
“我不知,一会儿等父亲出来,听听他怎么说吧。”
母女俩等了许久,那申相倒是早早走了,可大司马梁昭一直和魏广在屋里,聊了许久,还叫了酒菜,二人喝了个酩酊大醉。
天色渐晚,梁家来人,接走了梁昭,母亲也伺候父亲睡下。
半夜父亲酒醒了,突然要起来,还把家中所有人都叫来。叔乐半梦半醒,匆匆更衣,去东院看父亲。
“夫人,乐儿,我对不起你们。”魏广坐在榻上,拉着娘俩的手,声泪俱下地说道,“此番申国战败,晋君要申国出让九个城池给晋国,或是……”
“是什么?”叔乐心急。
“或是把斩杀晋伯公的人送去。”魏广松开娘俩的手,有气无力地坐着,像个丢了魂的空壳。
叔乐心里咯噔一下,犹如重锤击打在胸口。因为斩杀晋伯公的人,正是父亲魏广。若是将父亲送去晋国,后果可想而知。她再次想起先前的噩梦,憋闷的感觉再次袭来。
“那申王是何意?你可是功臣,不能把你交出去。”母亲一把抱住父亲的胳膊。
“申王不糊涂,一个人换九个城池,当然是值得的。此番申相前来,就是与我说这事。等到天亮,使臣便来接我,前往晋地。”魏广说。
“那梁大人呢?他是统帅啊,杀晋伯公的令可是他下的,你当时也不过是个都尉,只得听从帅令啊。”母亲已是声泪俱下。
“正因梁大人位高权重,申国不能没有他。”魏广无奈道。
“凭什么?申国不能没有他,可我们母女俩也不能没有你啊。”
“唉,此事已成定局,不可挽回。”魏广再次拉起母女二人的手,“夫人,我魏广从一个小步卒成为左司马,此生足矣。我不怕死,唯独为你和乐儿忧心。我已嘱托梁大人,梁家贵为世家,在申国树大根深,会照顾好你们娘俩的。”
一家三口抱作一团痛哭流涕。
半晌,叔乐抽身出来。“父亲,或许我们还有机会。我有一计,要献与申王,可保申国九城,亦可保父亲。”
说罢,还没等魏广回话,叔乐便跑出门,穿上鞋履,直奔申宫而去。
夜深人静,宫苑里,申王还在休息,此刻不便冒犯。叔乐在皋门外等着,待到天快亮了,侍卫交接换班,就上前求见。可宫人传话,说申王有要事在身,此刻不便见她。叔乐心急,长跪宫门前,声嘶力竭地求申王见自己一面。就这样跪了半天,喊了半天,可那宫门始终没有打开。
无奈之下,叔乐又跑去追父亲的车,想跟他一起去晋国,帮忙周旋。快到城门口时,司寇安排的两名侍卫追来,将叔乐绑了带走,压入狱中,关了一天一夜。后来是梁昭出面,才将她放了出来。
此次没能救下父亲,叔乐只能含泪回头,谁知当晚回到家,就看见母亲悬梁,殉夫而去。当时,叔乐两眼一黑,晕倒过去。
*
噩梦再次来袭。梦中,叔乐站在人群中,眼前父亲被斩首,周围那些晋人不断喊着“申狗该死”,并践踏父亲的头颅。她想冲出去护住父亲,但无论如何也动弹不得。观刑台上的晋君,像鬼魅一般,冷眼盯着她看,像在嘲笑她的无能……
“醒了,快告诉梁夫人,小姐醒了。”
叔乐从噩梦中挣醒,身旁一老妪看见她睁开眼睛,赶紧让屋里的小婢女传话去。
恢复意识后,她感觉浑身酸痛,喉咙也干燥刺痛。“水——”
那老妪赶紧端了水,叔乐大口喝起来。
“现在几时了?”叔乐有气无力地问。
“酉时。”老妪答。
“父亲昨日出城,应该还没走远,我去寻他。”叔乐强撑着坐起身子,感觉两条腿沉甸甸的。
“小姐你果真烧糊涂了,魏大人三天前就走了。你当时伤心过度,一下子晕了,昏睡了两天。”老妪扶着叔乐,生怕她支撑不住。
“两天?”叔乐睁着双眼,诧异地看着老妪,自己竟然在这里睡了两天?
此时,房门口传来动静。
“乐儿?你怎么样了?”来人正是梁昭的夫人。这两日,叔乐病重,梁家甚是担心,梁夫人便住进魏府亲自照料。
魏广给梁昭当了多年副将,梁家也厚待魏家。魏家早些年还未分府的时候,就住在梁家侧院。梁夫人生了两个儿子,膝下无女,见魏家叔乐生得聪明可爱,经常将她接到自己院里玩,对她宠爱有加。
叔乐自小被爹爹和阿娘责骂,经常跑到梁夫人处告状,还赖在那里不肯回去。而今日,想让爹爹责骂自己,也没这个机会了。
见梁夫人,叔乐要下地行礼,可双腿处突然袭来一阵酸痛感,她没站住,摔倒在地上。梁夫人心疼,亲自扶着她坐回床上。
“我母亲呢?”叔乐嘶哑的声音中带了一丝悲伤。
“在灵堂。你换身衣服去拜吧,拜完也该下葬了。”梁夫人有点哽咽。
叔乐及笄才过两年,个子不是很高,换了一身孝服,更显得瘦弱。她随梁夫人去往灵堂,小小的身子,显得弱不禁风。
灵堂里,除了家中奴仆,梁大人和两个儿子梁元、梁华都在。那日魏夫人殉夫,叔乐晕倒,梁家人闻讯赶来,帮着操持一应事务。除了梁家,还有不少父亲的同袍,前来祭奠。
叔乐走到灵堂正中,看见那里停着一台棺椁,青铜框架镶嵌着黑檀木板,板上雕刻着并蒂莲花和一对水中嬉戏的白鹭。
白鹭乃是忠贞之鸟,并蒂莲意味着夫妻同心。可那棺椁里只躺着母亲一个人。
触景容易伤情。而悲伤之人,看哪都是伤情之景。叔乐恨不能拿把刀,把棺椁上繁复华美的雕花都划掉。
这时,门外传来声音:“申王到——”
众人跪地,给王行礼。梁夫人也跪下,看叔乐还呆呆地站在母亲的棺椁前,赶紧拉了她一把。
申王步入堂中,见到灵堂,立马换上一副悲怆表情,“魏卿高义,夫人忠贞,乃我大申之典范!”
“王上圣明!”众人附和。
叔乐跪在地上,微微抬着头,看见申王长袍的一角,心里不忿。三天前,叔乐求见申王,申王闭门不出。此刻人走的走,死的死,他倒是主动现身了。
她不甘心,跪行来到申王面前,俯身叩首。“王上,臣女有一计,可保大申九城,亦可保我父亲!”
这话刚出口,梁昭立马站出来,挡在叔乐前面,扑通一声跪倒。
“王上,这孩子伤心过度,发热三天,现在还有些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望王上见谅。”梁昭深知此事已经不可挽回,生怕叔乐执拗,为自己惹上祸事。
“无妨。”申王怎么会跟一个女娃较真。
但叔乐就是执拗。她绕过梁昭,又向前挪了挪,“我父应该还没到晋国,仍有转圜余地。臣女要给王上献计,救我父亲。”
“闭嘴!”梁昭回头呵斥。这是他第一次呵斥叔乐。
“你多大了?”申王看着叔乐,皮笑肉不笑。
“十七。”叔乐答。
“十七?”申王突然大笑,“我满朝文武都未想出计策,你一个十七岁的女娃有办法?”
“我有!”叔乐心急,用那嘶哑的嗓子大声说道。
“放肆!”申王面露怒色,“你在此胡言乱语,可知那晋君姬铎是谁?可知本王是谁?”
叔乐刚想说什么,梁昭上前,一个巴掌扇到她脸上。叔乐身体本就虚弱,一下子躺倒在地上。梁夫人赶紧扑过去抱住叔乐。
“唉,梁卿,逝者堂前,休得无礼。”申王再次面露微笑,走到叔乐和梁夫人面前。
梁夫人一脸惧色,但仍抬起头,双目警惕地盯着申王,并将叔乐紧紧搂在怀里,像一头母兽。
“魏广于国有功,追封忠勇侯,魏夫人封忠惠夫人,魏广之女封忠淑公主。”申王冷言冷语道。
王上当着一众官员的面,给了这个孤女封赏,还给魏家戴上“忠”字冠,话里话外都是在告诉叔乐,让她老实点。
梁夫人搂着叔乐的手始终没松开,谢王封赏,也是她代为行礼。
申王不在乎这些细节,他最后看了一眼梁昭,拂袖而去。
灵堂的牌位前,一盏鋀灯的灯油燃尽,灯火霎时熄灭。叔乐看着那一缕余烟,心生绝望,有气无力地靠在梁夫人怀里。
*
魏夫人的葬礼结束,梁家考虑叔乐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无依无靠的,就将她接去梁府,以后便住在那了。
梁夫人特地给叔乐挑了一个宽敞的屋子,盯着下人收拾好后,带她来看。
申国南洲的花梨木床榻、齐地的软席、镶嵌了螺钿的漆案……梁家当真是用心了。若是放在以前,叔乐定是欢心,可现在她对这些完全提不起兴趣,只是呆呆地站在梁夫人身旁,随便附和着说几句话。
这时,梁昭来了。他脱下鞋履,走进屋内环视一周,见陈设妥当,满意地点点头。
“有劳夫人了。”梁昭说道,转而问叔乐,“乐儿可还满意?”
“嗯。”叔乐身体还没完全恢复,面带倦色,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梁昭看她这个样子,急在心里。魏广就这么一个女儿,托付给他,他不能对不起故人。“孩子,有些事,你我都没办法,就让它过去吧,别为难自己了。”
叔乐低头沉默,目光斜视,明显心里憋闷,有话想说。
梁昭见状,坐在席上,招呼叔乐也坐过来。“孩子,以后梁家就是自己家,这里没外人,有什么话,你就直说。”
听了梁昭的话,叔乐缓缓抬起头,看着他,“大伯,父亲此去晋国,一定会死吗?”
答案显而易见,梁昭却说不出口。
“叔乐听闻,当年大伯和父亲破了晋阳城,是晋国高地封主高怀,背叛了晋伯公,致使大伯和父亲抓获了他。”
“是。”
“眼下晋君姬铎狮子大开口,索要申国九城,无非是料定申王不舍,如此便可轻易拿住我父亲。姬铎要城是假,报仇才是真。”
“你既然什么都明白,何苦强求呢?”梁昭说。
“可姬铎的仇人不止我父亲!”叔乐情绪突然掀起波澜,哽咽道,“那高怀,趁晋国大乱,坐拥高地,自封为国君。难道姬铎不想杀吗?”
“高地沃野万里,原本是晋国的粮仓,现在独立成为高国。晋君姬铎自然不愿,于情于理,他都想杀了高怀,夺回高地。”梁昭说道。
“这便是了。”叔乐擦了擦眼泪,“若是,若是王上肯信我,与晋国联合,定能攻下高地。到时将高怀交予晋君,顺势和晋国结盟,共分高地……”
“晋人恨透了申国,万一他们不愿结盟怎么办?”梁昭摇摇头。
“即便是不能结盟,也能将先前的愁怨化解一二,至少……至少能保住我父亲。”叔乐言语急切。
羲王室式微,诸侯群起,争霸称雄。列国纷争,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叔乐实在想不通,明明自己有更好的计策,能解救父亲,也能缓和申国与晋国的敌对关系,为何申王还要让父亲去晋国送死。
叔乐年幼,她不懂。在申王眼中,魏广不是谁的夫君、父亲、友人,他只是为自己打仗的一个将。今日他死了,日后总有别的将代替他。而自己永远是申王,想打便打,想停战便停战。
梁昭不知道该怎么跟叔乐解释,申王压根不在乎魏广能不能救,他在乎的是,自己下了令,所有人都要绝对服从。
“孩子,你今日的荣华富贵,仰仗的是你父亲,而你父亲一路加官进爵,仰仗的是王上。”梁昭叹气,“现在你贵为公主,你父亲母亲应该也会安息的。”
福兮祸兮,皆仰仗王上。
叔乐听出了梁昭的言外之意。她的目光越过梁昭,看向他身后的屏风。那屏风上雕刻着一个大鼎,凤鸟盘旋在大鼎之上。
若位及权力之巅,就不用仰仗谁,也不用受制于谁了吧。
叔乐盯着那屏风上的浮雕大鼎,看得出神,她仿佛看见凤鸟振翅,掀起一阵阵疾风,吹打在鼎上。
若是凤鸟的羽翼足够有力,定能撼动那尊大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