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胄正骑着马儿,实月忙赶上前来,说:“瞧!看我捡到什么!官府告示,还请胄哥儿念给我听听,让我也长长见识。”
戴胄接过纸张,慢下马步,只见纸张上赫然写着“京市白日,公行掣盗,奸回不止,若能纠告者,没贼家产业,以赏纠人。盗一钱已上皆弃市。行署取一钱已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至死。”①戴胄忙对实月说道:“按告示所言,盗取钱财皆处斩弃市。实月,你可切切不可贪心坏事。”
实月生气道:“公子说的哪里话?我好歹是戴家小厮,怎好在外不修德行,坏了老爷名声!”
严诏之下,数月之内,大兴城偷盗不轨之事剧减。
秋意凉凉,戴家大小正聚在中堂,老夫人正在逗实月的小狗儿玩。
“胄哥儿可有听说,最近邻里发生了几件大事?”嫂子李欣问道。
“何事?近来多看经史,发扬蹈厉,不曾听闻。”
“据说,泼皮无赖故意遗物于路,只待人出入拾取,送官获赏。我已经吩咐一干下人,让他们在外注意。阿胄出门在外,也要小心才是,可别叫哪个泼皮无赖坑了去。”
“阿爹常教导路不拾遗,我铭记于心,请阿嫂尽管放心。”戴胄淡淡回到。
“对了。阿胄,嫂子最近听闻国子学助教陈研家的小妹与王家王献定亲,等三书六聘走完,婚期估计就在明年夏月,到时候等两家发了请帖,我们一起去热闹热闹?”
戴母道:“我同你一起去吧,戴胄还有功名要考,不便时时出门。”
戴胄叹了一口气道:“但愿陈家小妹一生顺遂吧!”说罢,又拿起经史。
转瞬间,冬去春来,已到了开皇十七年,三月的阳光给院里的槐树披上一层金黄。戴母一大早上便将戴胄唤到跟前“贺家出大事了。”
“什么事?”戴胄惊出一层冷汗。
“贺谦那小子辞官了。”
“这是为何?”
“具体不知何故,我也是听你嫂子说的。贺母当日兴高采烈,如今,贺谦主动请辞,街坊四邻不免笑话,贺母看见贺谦如此颓废,估计要伤心死了。你是阿谦的同窗好友,好歹应该去看看。”戴母叹了口气,又道“贺谦这小子,从小潇洒不羁,到底心眼不坏,不曾想,竟有今日之事。”
戴胄马上翻身上马,飞奔往贺谦家里。一进门,戴胄只见贺谦失魂落魄,不禁问道:“阿谦,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怎么听说你辞官了?”
贺谦呵呵笑道“怎么,你也是同阿娘一样,前来数落我的?”
“哪里,我是担心你,生怕你再出事,一早就奔你这来。”
贺谦这才提起一点精神,他眨了眨眼睛,半靠在凭几上,拿出纸张,在上面写写画画,递给戴胄。戴胄接过纸张,只见上面写着“诏曰:‘分职设官,共理时务,班位高下,各有等差。若所在官人不相敬惮,多自宽纵,事难克举。诸有殿失,虽备科条,或据律乃轻,论情则重,不即决罪,无以惩肃。其诸司论属官,若有愆犯,听于律外斟酌决杖。’”②
戴胄读完,抬眼看了一眼往日里潇潇洒洒,淡然如云烟的贺谦,说道“此事我也有所耳闻,只是这大兴城内,天子脚下,总不至于大小官员相互捶楚。请辞如此大事,你为何也不问问我?多少人求而不得的东西,你倒好,说不要就不要。”
“子非鱼,安之鱼之苦也。”贺谦感叹道:“我如何不知这是天子脚下?如何不知早晚有一日,陛下会回心转意,撤回诏书?只是为官一年以来,我终日谨慎言行,小心翼翼,敌友难分。权海翻涌,言不由衷,我早已心疲力竭,思及过往,实在难捱。况且那该死的侍郎狡诈多变,动辄唤之,怒则骂之,巧言令色,曲直是非,公事劳形!何况现如今法令日益严苛,正巧遂了他的心意,得意洋洋的模样,别提有多自在……可怜我等一众小官,无依无傍,任由他尽兴揉搓,实乃人渣。你们只知‘盗一钱弃市’,又如何知道我身在宫城的处境?我只不过在朝为官,赚点口粮,不曾想陛下如今如此这般,叫我心惊胆战,仔细一想,这又是何必?还不如辞官而去,从此逍遥自在!”
戴胄见贺谦心中苦楚,问道“今后有何打算呢?”
“今后?今后我自有打算,戴兄不必担忧。家中尚有薄产,哪里至于饿死?”贺谦拿起酒壶,直接灌进嘴里,戴胄见贺谦心中烦恼,无法,只得留下了作陪。
①《隋书》是时帝意每尚惨急,而奸回不止,京市白日,公行掣盗,人间强盗,亦往往而有。帝患之,问群臣断禁之法,杨素等未及言,帝曰:“朕知之矣。”诏有能纠告者,没贼家产业,以赏纠人。时月之间,内外宁息。其后无赖之徒,候富人子弟出路者,而故遗物于其前,偶拾取则擒以送官,而取其赏。大抵被陷者甚众。帝知之,乃命盗一钱已上皆弃市。行旅皆晏起早宿,天下懔懔焉。此后又定制,行署取一钱已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至死。自此四人共盗一榱桷,三人同窃一瓜,事发即时行决。有数人劫执事而谓之曰:“吾岂求财者邪?但为枉人来耳。而为我奏至尊,自古以来,体国立法,未有盗一钱而死也。而不为我以闻,吾更来,而属无类矣。”帝闻之,为停盗取一钱弃市之法。
②《隋书》诏曰:‘分职设官,共理时务,班位高下,各有等差。若所在官人不相敬惮,多自宽纵,事难克举。诸有殿失,虽备科条,或据律乃轻,论情则重,不即决罪,无以惩肃。其诸司论属官,若有愆犯,听于律外斟酌决杖。
戴胄接过纸张,慢下马步,只见纸张上赫然写着“京市白日,公行掣盗,奸回不止,若能纠告者,没贼家产业,以赏纠人。盗一钱已上皆弃市。行署取一钱已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至死。”①戴胄忙对实月说道:“按告示所言,盗取钱财皆处斩弃市。实月,你可切切不可贪心坏事。”
实月生气道:“公子说的哪里话?我好歹是戴家小厮,怎好在外不修德行,坏了老爷名声!”
严诏之下,数月之内,大兴城偷盗不轨之事剧减。
秋意凉凉,戴家大小正聚在中堂,老夫人正在逗实月的小狗儿玩。
“胄哥儿可有听说,最近邻里发生了几件大事?”嫂子李欣问道。
“何事?近来多看经史,发扬蹈厉,不曾听闻。”
“据说,泼皮无赖故意遗物于路,只待人出入拾取,送官获赏。我已经吩咐一干下人,让他们在外注意。阿胄出门在外,也要小心才是,可别叫哪个泼皮无赖坑了去。”
“阿爹常教导路不拾遗,我铭记于心,请阿嫂尽管放心。”戴胄淡淡回到。
“对了。阿胄,嫂子最近听闻国子学助教陈研家的小妹与王家王献定亲,等三书六聘走完,婚期估计就在明年夏月,到时候等两家发了请帖,我们一起去热闹热闹?”
戴母道:“我同你一起去吧,戴胄还有功名要考,不便时时出门。”
戴胄叹了一口气道:“但愿陈家小妹一生顺遂吧!”说罢,又拿起经史。
转瞬间,冬去春来,已到了开皇十七年,三月的阳光给院里的槐树披上一层金黄。戴母一大早上便将戴胄唤到跟前“贺家出大事了。”
“什么事?”戴胄惊出一层冷汗。
“贺谦那小子辞官了。”
“这是为何?”
“具体不知何故,我也是听你嫂子说的。贺母当日兴高采烈,如今,贺谦主动请辞,街坊四邻不免笑话,贺母看见贺谦如此颓废,估计要伤心死了。你是阿谦的同窗好友,好歹应该去看看。”戴母叹了口气,又道“贺谦这小子,从小潇洒不羁,到底心眼不坏,不曾想,竟有今日之事。”
戴胄马上翻身上马,飞奔往贺谦家里。一进门,戴胄只见贺谦失魂落魄,不禁问道:“阿谦,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怎么听说你辞官了?”
贺谦呵呵笑道“怎么,你也是同阿娘一样,前来数落我的?”
“哪里,我是担心你,生怕你再出事,一早就奔你这来。”
贺谦这才提起一点精神,他眨了眨眼睛,半靠在凭几上,拿出纸张,在上面写写画画,递给戴胄。戴胄接过纸张,只见上面写着“诏曰:‘分职设官,共理时务,班位高下,各有等差。若所在官人不相敬惮,多自宽纵,事难克举。诸有殿失,虽备科条,或据律乃轻,论情则重,不即决罪,无以惩肃。其诸司论属官,若有愆犯,听于律外斟酌决杖。’”②
戴胄读完,抬眼看了一眼往日里潇潇洒洒,淡然如云烟的贺谦,说道“此事我也有所耳闻,只是这大兴城内,天子脚下,总不至于大小官员相互捶楚。请辞如此大事,你为何也不问问我?多少人求而不得的东西,你倒好,说不要就不要。”
“子非鱼,安之鱼之苦也。”贺谦感叹道:“我如何不知这是天子脚下?如何不知早晚有一日,陛下会回心转意,撤回诏书?只是为官一年以来,我终日谨慎言行,小心翼翼,敌友难分。权海翻涌,言不由衷,我早已心疲力竭,思及过往,实在难捱。况且那该死的侍郎狡诈多变,动辄唤之,怒则骂之,巧言令色,曲直是非,公事劳形!何况现如今法令日益严苛,正巧遂了他的心意,得意洋洋的模样,别提有多自在……可怜我等一众小官,无依无傍,任由他尽兴揉搓,实乃人渣。你们只知‘盗一钱弃市’,又如何知道我身在宫城的处境?我只不过在朝为官,赚点口粮,不曾想陛下如今如此这般,叫我心惊胆战,仔细一想,这又是何必?还不如辞官而去,从此逍遥自在!”
戴胄见贺谦心中苦楚,问道“今后有何打算呢?”
“今后?今后我自有打算,戴兄不必担忧。家中尚有薄产,哪里至于饿死?”贺谦拿起酒壶,直接灌进嘴里,戴胄见贺谦心中烦恼,无法,只得留下了作陪。
①《隋书》是时帝意每尚惨急,而奸回不止,京市白日,公行掣盗,人间强盗,亦往往而有。帝患之,问群臣断禁之法,杨素等未及言,帝曰:“朕知之矣。”诏有能纠告者,没贼家产业,以赏纠人。时月之间,内外宁息。其后无赖之徒,候富人子弟出路者,而故遗物于其前,偶拾取则擒以送官,而取其赏。大抵被陷者甚众。帝知之,乃命盗一钱已上皆弃市。行旅皆晏起早宿,天下懔懔焉。此后又定制,行署取一钱已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至死。自此四人共盗一榱桷,三人同窃一瓜,事发即时行决。有数人劫执事而谓之曰:“吾岂求财者邪?但为枉人来耳。而为我奏至尊,自古以来,体国立法,未有盗一钱而死也。而不为我以闻,吾更来,而属无类矣。”帝闻之,为停盗取一钱弃市之法。
②《隋书》诏曰:‘分职设官,共理时务,班位高下,各有等差。若所在官人不相敬惮,多自宽纵,事难克举。诸有殿失,虽备科条,或据律乃轻,论情则重,不即决罪,无以惩肃。其诸司论属官,若有愆犯,听于律外斟酌决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