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资善堂的时,已临近午时。
一共十二张,姜煐写了十张,还剩两张实在写不动了,她不愿带回去,说要存在裴颐之那里。
“没听过这样的道理。”裴颐之淡淡说。
姜煐说:“现在你听过了。”
但是裴颐之并不答应。最后这两张纸还是被姜煐带走了,其余十张由裴颐之交到太师房中。
等她走时,发觉自己拿错了笔,把裴颐之那支狼毫笔收进了盒子里。
静芽收拾着学案,她正捏着狼毫笔看笔杆上的墨兰,姜煊苦着脸,拖着步子从太师房里走出来,一股子懈怠劲儿。
“皇姐……为什么人总要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我不是太子么?”
她冷道:“煊儿,莫要任性。”
姜煊不依不饶地说:“不管不管,非要皇姐陪我去大娘娘那里用午膳才行,皇姐陪我!”
姜煐一听更不乐意:“我不去。”
“等等!”姜煊张开手,圆睁着眼,“你陪我去,我肯定帮着你,到时候啊,你想和裴颐之怎么样都成。”
姜煊的视线落到姜煐手中那支狼毫笔上,姜煐无语道:“你别乱讲。”
“我没乱讲。皇姐说是体弱,请了个师傅助皇姐强身健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结果裴家三郎来了,皇姐便也来了,还穿着同色的衣裳……”
“来的还有明安郡主,王家郎君。”
“他们都走了,还不是只有裴家郎君在这里陪着,这难道不是有缘?”
“有缘没缘我怎知,起开!休在这里胡闹,成什么样子!”
姜煊有苦说不出:“怎的皇姐也说起这些破烂规矩来。”
“皇姐并非说教,可是看你全然逃避,实在心痛难忍。”她皱眉,“你是景朝的太子,若不现在多学些,将来如何自处?”
“那不是还有爹爹吗,还有皇姐呢。”
“若我不在呢,谁都不在的时候呢?”
姜煊脸一白:“皇姐今日非要吓死我不成?”
姜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姜煊最是懂得享乐。当朝皇后将他视为亲子,几乎是有求必应,更在父皇惩罚他时想尽办法求情。
上一世,六年后,十六岁的姜煊会惨死于大内皇宫。可她怎会再次允许那样的结局?
“今日你是惊吓,若难以面对,来日面对的便是生死。”姜煐说,“煊儿,你好自为之。”
“那大娘娘那边呢?”
这家伙怎么油盐不进,都逼着她嫁给小公爷不成?
她用笔狠敲姜煊的脑袋,看见上方的墨兰,冷冷一笑:“好,那我便去。”
姜煊是个没主意的,既然如此,她便亲自去叫皇后死了这条心。
-
每个朝代都有一位公主,需要为他人的幸福尽最大的努力。姜煐就是这个倒霉蛋。
小公爷风流倜傥,是个粗人,纳了三房美妾。她上一世怯懦,又碍着大娘娘的面子,只敢绝食明志,最后还是被抓上了喜轿。
婚后,那三房美妾和她斗得天昏地暗,她贵为公主,最终落了个改朝换代,家破人亡的下场。
现下,姜煐坐在王净娰的慈福宫内。王净娰身着苍色芙蓉蟠纹大袖,淡色竹鹤抹胸,戴着掐金水仙花冠,妆容清浅,看上去十分亲切。她迎他们用膳,夸姜煐气色大好,新熏的兰香也有新意。
姜煐含笑谢过,王净娰便开始絮絮叨叨讲着这门亲事。
“……那孩子本宫瞧过,人是极精神的,昂藏七尺,仪表不凡,说话也有趣,更有战功在身,这整个京城也找不出几个这么好的郎君了。”
姜煊猛地吃菜,闷头不语。
姜煐瞥了他一眼,客气道:“多谢母后关心。”
“这一个月来你缠绵病榻,若能有一桩喜事,没准儿身子也能好些。”王净娰握住她冰凉的手,唤她小字,“皎皎,我已经同陛下商谈过几回,陛下也满意这门亲事,只是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意下如何?
姜煐在心里扯出一抹冷笑。
爹爹护她,是限度内的护她。
大娘娘是不是真的护她,还未可知呢。
平远公小公爷若真如此抢手,怎么不见大娘娘将那亲亲侄女嫁过去?
重来一回,她还能任人宰割不成!
姜煐明眸微亮,回握住王净娰的手,言辞恳切:“孩儿谅解母后的心,只是……”
见姜煐含羞带怯,顾盼间明媚生辉。王净娰问道:“只是?”
“只是孩儿已经有心上人了。”
说时迟,那时快,姜煊喝进去的汤把自己呛住了。
王净娰双唇微张:“有心上人了?”
姜煐在桌下狠狠踩了姜煊一脚,姜煊忍住龇牙咧嘴的模样,要来了一杯茶。大大的莲花碗遮住他的脸,他还有空去打量姜煐的脸色。
姜煐不慌不忙地拿起莲花碗喝茶,说:“母后说整个京城也找不出几个像小公爷这么好的郎君,但是就有这么一位好郎君,被孩儿找到了。”
“谁?”
“建宁侯府,裴三郎。”
王净娰听见这个名字,双眸中的光一跳。她含着笑:“传闻裴家三郎雅人深致,在京城是出了名的俊美男子,看来所言非虚。”
王净娰替她舀了一碗汤,送到她手上,说:“可裴家郎君既来学堂,便是打算参加科考了。如若他未考上,又身无功名,皎皎岂非是浪费了大好年华?若他考上,又怎会甘心放弃政途为驸马都督?”
怎么不见上一世的小公爷脱了战甲,离开边疆?这到了她选中的,看中的,便处处是说辞。
姜煐笑道:“男未婚,女未嫁,讲的是一个情字。再者,吾乃景朝唯一的公主,能被我看中,岂不是他们的福气?”
王净娰敛眸,娴静一笑:“既如此,再看看吧。”
这趟午膳用时过久,桌上的饭菜已经凉了。
姜煐仍旧表现出身体不适的状态,拒绝了王净娰的挽留。
这门亲事没有推掉。但也没有更进一步。
姜煊留在了慈福宫,她缓步离开,出了慈福宫的宫门。
等走远了些,静芽询问道:“公主殿下当真喜欢裴三郎?”
喜欢?
爹爹仍是景朝天子,要违抗皇命,是极难的。不嫁,于爹爹而言好商量,于天子来说却不是件容易事。
为了甩掉这桩烂事,须得挑一个好拿捏些的。或者……一石二鸟。
走了半晌,晴日里小雨廉纤,姜煐身上浸着的兰香愈发馨香。回到临华宫,静芽赶忙给她换了身衣服,安慰道:“殿下,晴日下雨,可是好兆头啊。”
“有什么好?”
“在奴婢老家,都有这种说法。殿下来日定是万事顺意。”
姜煐笑笑,翻开书匣,里头摆着笔墨纸砚,唯有一根不听话的狼毫笔骨碌碌掉出来,停在她的指尖。
她拿起来,端看了会儿,递给静芽:“拿去,让坊里的娘子们刻个字。”
静芽接过来:“何字?”
“裴颐之的笔,能写出这么好看的字,需得找个好字相配。”姜煐笑道,“就刻个‘皎’字吧。”
静芽连声应下。尔后,她凑近一步,悄声说:“殿下,那位师傅已经来了。”
“可有屏退宫人?”
“早已安排好了,殿下放心。”
静芽带上门,悄然离去。
姜煐重生以来身子一直不佳。噩梦侵扰,让她深深悔恨无力反抗的苦痛,可是贸然要习武练剑,怕是不符合姜令安的期望。
姜令安喜欢温柔端庄贤淑的女子,从生到死。
大约在重生的第五日,她托人请来一个法华寺的姑子,说是为休养生息。那姑子名唤了心,身手了得,长于短剑。她一周请姑子来两次,好吃好喝,奉以金银,条件是绝对保密。
姑子爱财,很快答应。姜煐闭门学习,从一根树枝,练到能拿一把未开锋的短剑,使剑已不再挥两下便气喘吁吁。
今日了心仍在后院等她。
了心早剃去了长发,圆寸头,脸瘦而尖,眼睛极亮,身形小巧但十分灵巧敏捷。
见到她,了心直言她今日杂念重,不适合练习。
姜煐冷道:“适不适合得要试过才知道。”
了心笑着点头:“不错。”
她挥剑直刺过去,额际有碎发飘扬,一双星眸坚毅,面上无半丝笑意。了心一愣,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从何处掏出了短剑。
了心徒手躲避,姜煐无一剑能靠近了心,便换了剑法,从后逼近。剑风阵阵,遽然间,短剑挑开了心袖口,将其生生拉破。
姜煐还没收手,了心满意地控住她的手腕,点到为止。
“殿下可再进一步了。”
“当真?”
“后日贫尼来,会带上一枚开锋短剑,不算太锋利,用来练手恰好合适。”
姜煐摇头:“后日本宫会去法华寺,还请师傅当日不要相认。”
“这是自然。那短剑……”
“短剑还是要的。”
了心:“公主勤奋。”
姜煐练了一个时辰,到了姑子出宫的时间,姜煐照例给了一袋金豆子,准备让静芽把了心送了出去。
热水已经备好。
她浑身都是汗,不觉得讨厌,反而觉得畅快。
她坐在浴桶中,手指无意识在心口流连,幻想着这柄短剑可以更快、更利,直到没入反贼的胸膛,让她尝到淋漓的血。
沐浴过后,姜煐回到房中。
阑珊的灯火跳跃,晚间有风,又下起了细雨,埋没了月色。
她坐在房中,打开了手边的笔匣。
那根墨兰狼毫笔的墨兰旁,赫然刻着一个小小的“皎”字。
无月也有月,何处不是月?
她映着烛光写完最后两张,看着排头上同样笔迹的“姜煐”二字,轻笑一声,关上笔匣。
-
人算不如天算,翌日裴颐之并没有去资善堂。姜煐的乐趣少了至少五分,闷闷地听太师讲课。课后,梁姌让她记得一定要去法华寺供香。
法华寺地处城外五公里内,是前朝所修,距今已有五百余年,香火昌盛,奢华非常。寺庙按照中轴线一次排开,前殿供奉香火,后殿供僧人居住。所有庙宇的角梁、斗拱彩画,屋脊,墀头,斗拱等,无一不精致。
姜煐穿上了轻便的雪霁色玉兰纹上衫,直领对襟刺金银线褙子,福寿螺纹靛色软烟罗襦裙。
她梳着同心髻,点缀着同色珠翠、雪柳,方便戴上帷帽,双耳戴着成线状的珍珠耳铛,端的是柔和典雅,娴静大气。
刚从马车上下来,尽管戴着帷帽,可梁姌一眼就将她认了出来。
梁姌只携了一名贴身女使,她拉着姜煐的手,兴冲冲地往里走,见一个拜一个,捐了香油又捐香火钱。
姜煐笑道:“哪有你这样的拜法。”
小丫头眨着眼睛:“多拜多灵嘛。”
到了晌午,又落了一阵雨。她们被几名姑子带着往后殿歇息,途径亭台水榭,她赏其禅意,竟然在水榭上觅得一个熟悉的身影。
“呀,是裴哥哥!”梁姌红着脸招手。
那身着月白色衣裳的男子转过头,姜煐一看——
面容俊朗,气度从容。赫然是裴颐之。
梁姌很快来到裴颐之所在的水榭上。他面色浅淡,客气道:“见过郡主。”
“裴哥哥太客气啦,看来这阵雨是留客雨,让我们在此处相逢呢。”梁姌问,“裴哥哥也有心愿?”
“代母亲祈愿。”
梁姌说:“裴哥哥真好,我也替姨母祈福了,姐姐什么都没求呢。”
她愣了半晌,忽然想起什么,说:“哦,差点忘记了,裴哥哥,这是朝仪姐姐。”
姜煐隔着帷帽大胆看他。裴颐之从头到尾都打扮得十分入她眼。不过,听见她的名号,裴颐之的眼眸澄澈无波,并无什么特别的回应。
“见过公主。”
姜煐说:“三郎的母亲身体可安好?”
裴颐之说:“托殿下的福,一切尚好。”
姜煐眼睫轻颤。这裴颐之当真跟佛子一样古波无澜。
还是说,她装得不够像?
“三郎明日是否会去学堂?”
裴颐之眉目低垂:“只向太师告了一日的假,明日定会前往。有劳殿下关心。”
姜煐嗓音柔软:“三郎……”
她嗅到裴颐之身上传来清浅的兰香,听梁姌和他话头一来一往,看着裴颐之神清骨秀的面容跃上点点笑意,静静立在一旁。
她竟是第一次得知裴颐之的母亲是梁姌的姨母。
水榭外的池水被乱雨搅得不安宁,水汽沾湿了姜煐的鞋履。那股子兰香也携着雨汽,湿润润的,吸入她的身体里。
临走时,明安郡主和他约好学堂再会,开心地往前蹦跳着走着。姜煐掀起帷帽一隅,露出了半张姣好容颜,眼波流转,巧笑嫣然。
“三郎,有一事要与你说。”
“公主但说无妨。”
姜煐悄声说:“我待会儿来找三郎,三郎可会等我?”
裴颐之眉尖一跳。
“三郎不答,我便当愿意了。”她悠悠垂眸,转身离去。吹过她帷帽的风,同样吹到了裴颐之身上。
池子上氤氲着层层雨汽,他坐下喝了口之前倒好的茶水,嘴唇碰到才知已经微凉了。
他的唇热得紧。
外头的雨点不见小,纷纷扬扬。他蓦地摸了一下自己的手背,仿佛那里还留着不深不浅的墨迹。
不是一道,而是两道三道,写着同一个名字,如雨点般不饶人。
一共十二张,姜煐写了十张,还剩两张实在写不动了,她不愿带回去,说要存在裴颐之那里。
“没听过这样的道理。”裴颐之淡淡说。
姜煐说:“现在你听过了。”
但是裴颐之并不答应。最后这两张纸还是被姜煐带走了,其余十张由裴颐之交到太师房中。
等她走时,发觉自己拿错了笔,把裴颐之那支狼毫笔收进了盒子里。
静芽收拾着学案,她正捏着狼毫笔看笔杆上的墨兰,姜煊苦着脸,拖着步子从太师房里走出来,一股子懈怠劲儿。
“皇姐……为什么人总要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我不是太子么?”
她冷道:“煊儿,莫要任性。”
姜煊不依不饶地说:“不管不管,非要皇姐陪我去大娘娘那里用午膳才行,皇姐陪我!”
姜煐一听更不乐意:“我不去。”
“等等!”姜煊张开手,圆睁着眼,“你陪我去,我肯定帮着你,到时候啊,你想和裴颐之怎么样都成。”
姜煊的视线落到姜煐手中那支狼毫笔上,姜煐无语道:“你别乱讲。”
“我没乱讲。皇姐说是体弱,请了个师傅助皇姐强身健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结果裴家三郎来了,皇姐便也来了,还穿着同色的衣裳……”
“来的还有明安郡主,王家郎君。”
“他们都走了,还不是只有裴家郎君在这里陪着,这难道不是有缘?”
“有缘没缘我怎知,起开!休在这里胡闹,成什么样子!”
姜煊有苦说不出:“怎的皇姐也说起这些破烂规矩来。”
“皇姐并非说教,可是看你全然逃避,实在心痛难忍。”她皱眉,“你是景朝的太子,若不现在多学些,将来如何自处?”
“那不是还有爹爹吗,还有皇姐呢。”
“若我不在呢,谁都不在的时候呢?”
姜煊脸一白:“皇姐今日非要吓死我不成?”
姜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姜煊最是懂得享乐。当朝皇后将他视为亲子,几乎是有求必应,更在父皇惩罚他时想尽办法求情。
上一世,六年后,十六岁的姜煊会惨死于大内皇宫。可她怎会再次允许那样的结局?
“今日你是惊吓,若难以面对,来日面对的便是生死。”姜煐说,“煊儿,你好自为之。”
“那大娘娘那边呢?”
这家伙怎么油盐不进,都逼着她嫁给小公爷不成?
她用笔狠敲姜煊的脑袋,看见上方的墨兰,冷冷一笑:“好,那我便去。”
姜煊是个没主意的,既然如此,她便亲自去叫皇后死了这条心。
-
每个朝代都有一位公主,需要为他人的幸福尽最大的努力。姜煐就是这个倒霉蛋。
小公爷风流倜傥,是个粗人,纳了三房美妾。她上一世怯懦,又碍着大娘娘的面子,只敢绝食明志,最后还是被抓上了喜轿。
婚后,那三房美妾和她斗得天昏地暗,她贵为公主,最终落了个改朝换代,家破人亡的下场。
现下,姜煐坐在王净娰的慈福宫内。王净娰身着苍色芙蓉蟠纹大袖,淡色竹鹤抹胸,戴着掐金水仙花冠,妆容清浅,看上去十分亲切。她迎他们用膳,夸姜煐气色大好,新熏的兰香也有新意。
姜煐含笑谢过,王净娰便开始絮絮叨叨讲着这门亲事。
“……那孩子本宫瞧过,人是极精神的,昂藏七尺,仪表不凡,说话也有趣,更有战功在身,这整个京城也找不出几个这么好的郎君了。”
姜煊猛地吃菜,闷头不语。
姜煐瞥了他一眼,客气道:“多谢母后关心。”
“这一个月来你缠绵病榻,若能有一桩喜事,没准儿身子也能好些。”王净娰握住她冰凉的手,唤她小字,“皎皎,我已经同陛下商谈过几回,陛下也满意这门亲事,只是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意下如何?
姜煐在心里扯出一抹冷笑。
爹爹护她,是限度内的护她。
大娘娘是不是真的护她,还未可知呢。
平远公小公爷若真如此抢手,怎么不见大娘娘将那亲亲侄女嫁过去?
重来一回,她还能任人宰割不成!
姜煐明眸微亮,回握住王净娰的手,言辞恳切:“孩儿谅解母后的心,只是……”
见姜煐含羞带怯,顾盼间明媚生辉。王净娰问道:“只是?”
“只是孩儿已经有心上人了。”
说时迟,那时快,姜煊喝进去的汤把自己呛住了。
王净娰双唇微张:“有心上人了?”
姜煐在桌下狠狠踩了姜煊一脚,姜煊忍住龇牙咧嘴的模样,要来了一杯茶。大大的莲花碗遮住他的脸,他还有空去打量姜煐的脸色。
姜煐不慌不忙地拿起莲花碗喝茶,说:“母后说整个京城也找不出几个像小公爷这么好的郎君,但是就有这么一位好郎君,被孩儿找到了。”
“谁?”
“建宁侯府,裴三郎。”
王净娰听见这个名字,双眸中的光一跳。她含着笑:“传闻裴家三郎雅人深致,在京城是出了名的俊美男子,看来所言非虚。”
王净娰替她舀了一碗汤,送到她手上,说:“可裴家郎君既来学堂,便是打算参加科考了。如若他未考上,又身无功名,皎皎岂非是浪费了大好年华?若他考上,又怎会甘心放弃政途为驸马都督?”
怎么不见上一世的小公爷脱了战甲,离开边疆?这到了她选中的,看中的,便处处是说辞。
姜煐笑道:“男未婚,女未嫁,讲的是一个情字。再者,吾乃景朝唯一的公主,能被我看中,岂不是他们的福气?”
王净娰敛眸,娴静一笑:“既如此,再看看吧。”
这趟午膳用时过久,桌上的饭菜已经凉了。
姜煐仍旧表现出身体不适的状态,拒绝了王净娰的挽留。
这门亲事没有推掉。但也没有更进一步。
姜煊留在了慈福宫,她缓步离开,出了慈福宫的宫门。
等走远了些,静芽询问道:“公主殿下当真喜欢裴三郎?”
喜欢?
爹爹仍是景朝天子,要违抗皇命,是极难的。不嫁,于爹爹而言好商量,于天子来说却不是件容易事。
为了甩掉这桩烂事,须得挑一个好拿捏些的。或者……一石二鸟。
走了半晌,晴日里小雨廉纤,姜煐身上浸着的兰香愈发馨香。回到临华宫,静芽赶忙给她换了身衣服,安慰道:“殿下,晴日下雨,可是好兆头啊。”
“有什么好?”
“在奴婢老家,都有这种说法。殿下来日定是万事顺意。”
姜煐笑笑,翻开书匣,里头摆着笔墨纸砚,唯有一根不听话的狼毫笔骨碌碌掉出来,停在她的指尖。
她拿起来,端看了会儿,递给静芽:“拿去,让坊里的娘子们刻个字。”
静芽接过来:“何字?”
“裴颐之的笔,能写出这么好看的字,需得找个好字相配。”姜煐笑道,“就刻个‘皎’字吧。”
静芽连声应下。尔后,她凑近一步,悄声说:“殿下,那位师傅已经来了。”
“可有屏退宫人?”
“早已安排好了,殿下放心。”
静芽带上门,悄然离去。
姜煐重生以来身子一直不佳。噩梦侵扰,让她深深悔恨无力反抗的苦痛,可是贸然要习武练剑,怕是不符合姜令安的期望。
姜令安喜欢温柔端庄贤淑的女子,从生到死。
大约在重生的第五日,她托人请来一个法华寺的姑子,说是为休养生息。那姑子名唤了心,身手了得,长于短剑。她一周请姑子来两次,好吃好喝,奉以金银,条件是绝对保密。
姑子爱财,很快答应。姜煐闭门学习,从一根树枝,练到能拿一把未开锋的短剑,使剑已不再挥两下便气喘吁吁。
今日了心仍在后院等她。
了心早剃去了长发,圆寸头,脸瘦而尖,眼睛极亮,身形小巧但十分灵巧敏捷。
见到她,了心直言她今日杂念重,不适合练习。
姜煐冷道:“适不适合得要试过才知道。”
了心笑着点头:“不错。”
她挥剑直刺过去,额际有碎发飘扬,一双星眸坚毅,面上无半丝笑意。了心一愣,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从何处掏出了短剑。
了心徒手躲避,姜煐无一剑能靠近了心,便换了剑法,从后逼近。剑风阵阵,遽然间,短剑挑开了心袖口,将其生生拉破。
姜煐还没收手,了心满意地控住她的手腕,点到为止。
“殿下可再进一步了。”
“当真?”
“后日贫尼来,会带上一枚开锋短剑,不算太锋利,用来练手恰好合适。”
姜煐摇头:“后日本宫会去法华寺,还请师傅当日不要相认。”
“这是自然。那短剑……”
“短剑还是要的。”
了心:“公主勤奋。”
姜煐练了一个时辰,到了姑子出宫的时间,姜煐照例给了一袋金豆子,准备让静芽把了心送了出去。
热水已经备好。
她浑身都是汗,不觉得讨厌,反而觉得畅快。
她坐在浴桶中,手指无意识在心口流连,幻想着这柄短剑可以更快、更利,直到没入反贼的胸膛,让她尝到淋漓的血。
沐浴过后,姜煐回到房中。
阑珊的灯火跳跃,晚间有风,又下起了细雨,埋没了月色。
她坐在房中,打开了手边的笔匣。
那根墨兰狼毫笔的墨兰旁,赫然刻着一个小小的“皎”字。
无月也有月,何处不是月?
她映着烛光写完最后两张,看着排头上同样笔迹的“姜煐”二字,轻笑一声,关上笔匣。
-
人算不如天算,翌日裴颐之并没有去资善堂。姜煐的乐趣少了至少五分,闷闷地听太师讲课。课后,梁姌让她记得一定要去法华寺供香。
法华寺地处城外五公里内,是前朝所修,距今已有五百余年,香火昌盛,奢华非常。寺庙按照中轴线一次排开,前殿供奉香火,后殿供僧人居住。所有庙宇的角梁、斗拱彩画,屋脊,墀头,斗拱等,无一不精致。
姜煐穿上了轻便的雪霁色玉兰纹上衫,直领对襟刺金银线褙子,福寿螺纹靛色软烟罗襦裙。
她梳着同心髻,点缀着同色珠翠、雪柳,方便戴上帷帽,双耳戴着成线状的珍珠耳铛,端的是柔和典雅,娴静大气。
刚从马车上下来,尽管戴着帷帽,可梁姌一眼就将她认了出来。
梁姌只携了一名贴身女使,她拉着姜煐的手,兴冲冲地往里走,见一个拜一个,捐了香油又捐香火钱。
姜煐笑道:“哪有你这样的拜法。”
小丫头眨着眼睛:“多拜多灵嘛。”
到了晌午,又落了一阵雨。她们被几名姑子带着往后殿歇息,途径亭台水榭,她赏其禅意,竟然在水榭上觅得一个熟悉的身影。
“呀,是裴哥哥!”梁姌红着脸招手。
那身着月白色衣裳的男子转过头,姜煐一看——
面容俊朗,气度从容。赫然是裴颐之。
梁姌很快来到裴颐之所在的水榭上。他面色浅淡,客气道:“见过郡主。”
“裴哥哥太客气啦,看来这阵雨是留客雨,让我们在此处相逢呢。”梁姌问,“裴哥哥也有心愿?”
“代母亲祈愿。”
梁姌说:“裴哥哥真好,我也替姨母祈福了,姐姐什么都没求呢。”
她愣了半晌,忽然想起什么,说:“哦,差点忘记了,裴哥哥,这是朝仪姐姐。”
姜煐隔着帷帽大胆看他。裴颐之从头到尾都打扮得十分入她眼。不过,听见她的名号,裴颐之的眼眸澄澈无波,并无什么特别的回应。
“见过公主。”
姜煐说:“三郎的母亲身体可安好?”
裴颐之说:“托殿下的福,一切尚好。”
姜煐眼睫轻颤。这裴颐之当真跟佛子一样古波无澜。
还是说,她装得不够像?
“三郎明日是否会去学堂?”
裴颐之眉目低垂:“只向太师告了一日的假,明日定会前往。有劳殿下关心。”
姜煐嗓音柔软:“三郎……”
她嗅到裴颐之身上传来清浅的兰香,听梁姌和他话头一来一往,看着裴颐之神清骨秀的面容跃上点点笑意,静静立在一旁。
她竟是第一次得知裴颐之的母亲是梁姌的姨母。
水榭外的池水被乱雨搅得不安宁,水汽沾湿了姜煐的鞋履。那股子兰香也携着雨汽,湿润润的,吸入她的身体里。
临走时,明安郡主和他约好学堂再会,开心地往前蹦跳着走着。姜煐掀起帷帽一隅,露出了半张姣好容颜,眼波流转,巧笑嫣然。
“三郎,有一事要与你说。”
“公主但说无妨。”
姜煐悄声说:“我待会儿来找三郎,三郎可会等我?”
裴颐之眉尖一跳。
“三郎不答,我便当愿意了。”她悠悠垂眸,转身离去。吹过她帷帽的风,同样吹到了裴颐之身上。
池子上氤氲着层层雨汽,他坐下喝了口之前倒好的茶水,嘴唇碰到才知已经微凉了。
他的唇热得紧。
外头的雨点不见小,纷纷扬扬。他蓦地摸了一下自己的手背,仿佛那里还留着不深不浅的墨迹。
不是一道,而是两道三道,写着同一个名字,如雨点般不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