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谢府的路上,谢文华一直想着姐姐谢榆景的话,姐姐为了谢家,甘愿作牺牲品。对于姐姐最后说的那句希望她们能幸福。这么久以来,她从未考虑过未来应该嫁给什么样的人,又会嫁给什么样的人。
若是可以,选一良人,相濡以沫过一生也不错。
谢府外,坛里的月桂传来阵阵清香,想起中秋将近,报社也应该会休息一阵子。
刚跨进门,就听见谢父在训斥谢砚舟。
“我让你去学堂念书,是让你能有学识,将来帮扶你爹我。”
“你倒好,跑去气先生。”
谢砚舟坐在客厅檀木椅上,喃喃道:
“那教书先生迂腐古板,我只是就事论事回了一嘴,便说我冲撞了他。”
“那本就是那老头的错。”
“你是要气死我。”
谢父气得直咳嗽,谢母忙上前拍拍谢父后背,劝解道:
“砚舟年纪尚小,你就别跟他怄气了。”
转头瞥见站在门外的谢文华,说道:
“文华,回来了啊。”招手让翠云借过她手里的风衣。
“报社工作怎么样,可是累了。”
“不累,报社的工作也忙完了,中秋快到了。员工今天都放假了。”
她将手中衣服递给翠云应答着。
“那就好,可以好好歇息一段时间了。”
见女儿安全回来,便也不再多问。
谢父招手让她过去,道:“你回来的正好,我有些事要同你说说。”
“你回房去,将论语好好抄一遍。没抄完不许出来。”
“姐你可算回来了,那教书先生本就迂腐,你可得给我评评理。”
她无奈看着谢砚舟道:“我如何给你评得了理,你平日在学堂捣乱,可否是假。”
自知理亏,谢砚舟也松了手,撇撇嘴道:“无情。”便回了房。
客厅便只剩谢文华和谢父,谢父让她在旁边的檀木椅坐下。
“这是你的终身大事,本应同你商量。”
“我少时,在南洋经商结识了你顾伯父,后来生意上遇上了点问题,靠他相助才得以脱险。”
“我便许诺日后同他结成亲家,定下了你和逾白的亲事,如今他留洋回来,你们也是时候成家了。”
她望着父亲,沉默着,自己也到了该成亲的年纪。父亲口中的那人正是顾逾白,虽定下亲事,却未曾见过他,但也听闻这人在外的名声不好,是有名的浪荡公哥,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今日酒楼遇见那人也叫顾逾白,莫不是同一个人。
若是嫁过去,绝非是好事。若是不嫁,父亲则会被人认为是不守信义之辈。
谢父见女儿沉默,早年听闻顾家少爷那些事,当初定下亲事也未曾想到,后来能有这档子事。倘若自己女儿嫁过去,只能是吃亏。不嫁,怕是日后难以面对挚友。
“父亲应也略知一二,他的那些事。”谢文华淡淡道。
“当初定你们亲事的时候,也未想到后面能有这些事。”谢父叹气道。
她沉默片刻,道:“父亲决定吧。”
晚风吹过,拂起塘边荷花,传来些许沙沙声。房内的她辗转难眠,想起今日茶楼所遇之事。那人也叫顾逾白。
想起外人那些传闻,所了解的顾逾白就是一风流成性的人。难道日后也要同姐姐般吗。
一夜未眠,次日一早,她带着眼底的乌青来到报社。
陈堇禾见她这副模样,调侃道:“怎的,昨晚做夜猫儿去了。”
“可别提了。”谢文华有气无力道。
“最近那边有什么消息吗。”她抿了口温水,看向陈堇禾。
“听说昨天抓了几个学生,还没放人。多半凶多吉少。”
“那几个学生是上个月学生起义的主力,是说因为上面那些人贪污前阵子送往灾区的物资,一层层下来,到了灾民那里便也所剩无几,那几个学生得知愤愤不平,才组织学生起义。”
“也就只会挑软柿子捏,可怜了这些孩子。”陈堇禾愤愤说道。
谢文华接了她的话,拿起桌上的钢笔。
“应该早些拟好稿子,明早好报道出去。”
见此,陈堇禾也反应过来,忙把手上的东西递上去。
“这是相关细节和资料,辛苦你了。”随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忙碌了起来。
拟完稿子,回过神来,早已是傍晚。
响起报社主编老吴的声音,“大家最近辛苦了,听说城北新开了家酒楼,饭菜还不错,我今天就犒劳犒劳大家,去尝尝鲜。”
“中秋也快到了,算是我们报社聚一次餐吧。”
“小谢啊,这几天你也辛苦了,难得一次,同大家伙儿一起去吧。”
她想了想,便也点点头。
若是可以,选一良人,相濡以沫过一生也不错。
谢府外,坛里的月桂传来阵阵清香,想起中秋将近,报社也应该会休息一阵子。
刚跨进门,就听见谢父在训斥谢砚舟。
“我让你去学堂念书,是让你能有学识,将来帮扶你爹我。”
“你倒好,跑去气先生。”
谢砚舟坐在客厅檀木椅上,喃喃道:
“那教书先生迂腐古板,我只是就事论事回了一嘴,便说我冲撞了他。”
“那本就是那老头的错。”
“你是要气死我。”
谢父气得直咳嗽,谢母忙上前拍拍谢父后背,劝解道:
“砚舟年纪尚小,你就别跟他怄气了。”
转头瞥见站在门外的谢文华,说道:
“文华,回来了啊。”招手让翠云借过她手里的风衣。
“报社工作怎么样,可是累了。”
“不累,报社的工作也忙完了,中秋快到了。员工今天都放假了。”
她将手中衣服递给翠云应答着。
“那就好,可以好好歇息一段时间了。”
见女儿安全回来,便也不再多问。
谢父招手让她过去,道:“你回来的正好,我有些事要同你说说。”
“你回房去,将论语好好抄一遍。没抄完不许出来。”
“姐你可算回来了,那教书先生本就迂腐,你可得给我评评理。”
她无奈看着谢砚舟道:“我如何给你评得了理,你平日在学堂捣乱,可否是假。”
自知理亏,谢砚舟也松了手,撇撇嘴道:“无情。”便回了房。
客厅便只剩谢文华和谢父,谢父让她在旁边的檀木椅坐下。
“这是你的终身大事,本应同你商量。”
“我少时,在南洋经商结识了你顾伯父,后来生意上遇上了点问题,靠他相助才得以脱险。”
“我便许诺日后同他结成亲家,定下了你和逾白的亲事,如今他留洋回来,你们也是时候成家了。”
她望着父亲,沉默着,自己也到了该成亲的年纪。父亲口中的那人正是顾逾白,虽定下亲事,却未曾见过他,但也听闻这人在外的名声不好,是有名的浪荡公哥,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今日酒楼遇见那人也叫顾逾白,莫不是同一个人。
若是嫁过去,绝非是好事。若是不嫁,父亲则会被人认为是不守信义之辈。
谢父见女儿沉默,早年听闻顾家少爷那些事,当初定下亲事也未曾想到,后来能有这档子事。倘若自己女儿嫁过去,只能是吃亏。不嫁,怕是日后难以面对挚友。
“父亲应也略知一二,他的那些事。”谢文华淡淡道。
“当初定你们亲事的时候,也未想到后面能有这些事。”谢父叹气道。
她沉默片刻,道:“父亲决定吧。”
晚风吹过,拂起塘边荷花,传来些许沙沙声。房内的她辗转难眠,想起今日茶楼所遇之事。那人也叫顾逾白。
想起外人那些传闻,所了解的顾逾白就是一风流成性的人。难道日后也要同姐姐般吗。
一夜未眠,次日一早,她带着眼底的乌青来到报社。
陈堇禾见她这副模样,调侃道:“怎的,昨晚做夜猫儿去了。”
“可别提了。”谢文华有气无力道。
“最近那边有什么消息吗。”她抿了口温水,看向陈堇禾。
“听说昨天抓了几个学生,还没放人。多半凶多吉少。”
“那几个学生是上个月学生起义的主力,是说因为上面那些人贪污前阵子送往灾区的物资,一层层下来,到了灾民那里便也所剩无几,那几个学生得知愤愤不平,才组织学生起义。”
“也就只会挑软柿子捏,可怜了这些孩子。”陈堇禾愤愤说道。
谢文华接了她的话,拿起桌上的钢笔。
“应该早些拟好稿子,明早好报道出去。”
见此,陈堇禾也反应过来,忙把手上的东西递上去。
“这是相关细节和资料,辛苦你了。”随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忙碌了起来。
拟完稿子,回过神来,早已是傍晚。
响起报社主编老吴的声音,“大家最近辛苦了,听说城北新开了家酒楼,饭菜还不错,我今天就犒劳犒劳大家,去尝尝鲜。”
“中秋也快到了,算是我们报社聚一次餐吧。”
“小谢啊,这几天你也辛苦了,难得一次,同大家伙儿一起去吧。”
她想了想,便也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