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倾
*楔子
京都十月中,满阁金桂时。
成群的黑云遮蔽了天,透不下一丝日光,结群的飞雁里混入了不知名的鸦雀,叫声嘶哑回荡,久久不散。
往日来往熙攘的宫道上死气沉沉,偶尔有宫使模样的人途径,也是脚步飞快,赶着拐弯从僻静少人的小路离宫。
隆庆十六年八月,盛帝五十寿辰,宫中大宴。
谁成想一曲歌舞后,再登台的是浴血而来的军中信使。八百里加急的战报还未读完,信使便咽了气,只留下一纸染血信。
北蛮突袭,十日攻下三城,西北军死伤惨重。
三分醉意在顷刻化作了满背冷汗,盛帝一听消息便开始哆嗦,若不是边上还有徐皇后扶着,怕是要当场摔下龙椅去。
“太子——”盛帝下意识地开口,边上徐皇后的动作一僵,险些松了手。
边上的大太监赶忙凑上去打了把手:“御酒醇香也醉人,陛下保重龙体啊!”
满堂哗然,再是死一般的沉寂,底下的官员低垂头,三月前,中宫嫡出的太子被废自缢后,本朝储君之位已然空悬。
“陛下,”徐皇后适时地接了话,“此酒性烈,反倒误事。”
盛帝扭过头去,瞧见徐皇后对他温温柔柔地笑。熟悉的面庞不断重叠合并,最终眼前浮现的却是废太子的脸。
金龙酒樽哐的一声坠下殿去,从高台金阶一路滚至那死去的信使面前。呼天抢地的喧嚣里,杯中的祝寿酒洒了满地,悉数献给了漫天亡魂。
—
寿宴后,盛帝大病一月,宫中人心惶惶,战报来来往往地送,总是不见好消息。谁都知道,这大盛朝的天要变了。
十月,北蛮使团入京,意图和亲的消息便传遍了宫廷,一时间贵女人人自危。
那一晚的宴会比不得一月前的万寿宴宏大,但满朝人物还是悉数到了场。蛮族使团的领头人,正是苍狼部的大皇子,这阵仗说是要和谈,却剑拔弩张。
歌舞未尽,殿外残阳如血,苍狼部大皇子起身,要向□□敬酒。盛帝推脱不得,在满殿目光中颤颤巍巍地饮了半杯。
酒杯还未放下,大皇子便提起了要求:“久闻盛朝多美人,此行,我部不但为求和,也为求娶。”
满朝寂静,苍狼部大皇子的视线逐渐移至了对侧下首,停在一位白衣女子座前。
“我王尊仰顺平侯之姿,苍狼部落愿以宝马五千匹为聘,求娶淑慎郡主荀祈。”
此话一出,御史台的老人们都跪了一片:“陛下不可啊!荀家为国征战多年,郡主岂能和亲!”
西北军与北蛮战了几十年,死伤万千,镇守西北的荀侯后人更是俱死于沙场之上,独留在京都的一点血脉便是淑慎郡主。
满庭喧哗中,这边老御史要以头抢柱,主张议和一派的文官也有几个起来和稀泥。那边武将席位陆陆续续又起来了不少人,殿前调度的御前卫也不动声色地聚起了队。
此时,盛帝发话了。绕过了在场义愤填膺或是附和着的人,他望向了下首的荀祈。
十九岁的年纪,比她母亲安乐长公主当年还要美上几分,这样的明珠满京都找不出第二个。她曾是钦点的准太子妃,可还未过门太子就被废黜了,荀祈也就这样不尴不尬地留了下来,熬成了老姑娘。
“祈儿……你是怎么想的?”
一身素色宫装的荀祈不紧不慢地站起来,先朝着上首的盛帝欠身行礼,然后抬起头,遥望见一双浑浊的眼睛。
你老了许多,荀祈想着。
盛帝被禁锢在龙椅上、箍在那身明黄龙袍里太久了,整个人看着累赘又疲惫,额间的白发都变得格外刺目。所谓的天子也不过是个五旬老者,如今更是有几分老态龙钟、日薄西山的姿态。
众目睽睽之下,荀祈一路走到大殿中央,径直跪下。
她的父亲六年前力战敌军,却因叛徒出卖被围困而死。
一叩首。
她的母亲身怀六甲,突闻父亲死讯后郁郁寡欢,死于难产,带着她未出世的妹妹一起离开。
二叩首。
她的祖父三年前安定了北方,积劳成疾而死,叔伯兄弟也都在十几年间相继死于苍狼弯刀,有些连尸首都未曾寻到。
三叩首。
“陛下,臣女愿承父兄之志,平百姓之困苦。”
双手交叠,淑慎郡主行完了大礼,没人看见她微微扬起的嘴角。
愿借微渺此身,以平四海灾祸。
而后,便是血债血偿。
隆庆十六年十二月,淑慎郡主荀祈远嫁苍狼部。一月后,銮驾未至,西北军哗变失联。
同月,盛帝病危,三皇子监国,与奸相图谋皇位,谋害手足,软禁圣上。
隆庆十七年三月,西北军直捣北疆,收复苍狼部,将领荀祈率军进京救驾,诛尽叛党。
四月,盛帝驾崩,传位荀祈,自是天命人心,众望所归。
次年,改称崇徽元年,帝感念上苍,改国号为熙。
京都十月中,满阁金桂时。
成群的黑云遮蔽了天,透不下一丝日光,结群的飞雁里混入了不知名的鸦雀,叫声嘶哑回荡,久久不散。
往日来往熙攘的宫道上死气沉沉,偶尔有宫使模样的人途径,也是脚步飞快,赶着拐弯从僻静少人的小路离宫。
隆庆十六年八月,盛帝五十寿辰,宫中大宴。
谁成想一曲歌舞后,再登台的是浴血而来的军中信使。八百里加急的战报还未读完,信使便咽了气,只留下一纸染血信。
北蛮突袭,十日攻下三城,西北军死伤惨重。
三分醉意在顷刻化作了满背冷汗,盛帝一听消息便开始哆嗦,若不是边上还有徐皇后扶着,怕是要当场摔下龙椅去。
“太子——”盛帝下意识地开口,边上徐皇后的动作一僵,险些松了手。
边上的大太监赶忙凑上去打了把手:“御酒醇香也醉人,陛下保重龙体啊!”
满堂哗然,再是死一般的沉寂,底下的官员低垂头,三月前,中宫嫡出的太子被废自缢后,本朝储君之位已然空悬。
“陛下,”徐皇后适时地接了话,“此酒性烈,反倒误事。”
盛帝扭过头去,瞧见徐皇后对他温温柔柔地笑。熟悉的面庞不断重叠合并,最终眼前浮现的却是废太子的脸。
金龙酒樽哐的一声坠下殿去,从高台金阶一路滚至那死去的信使面前。呼天抢地的喧嚣里,杯中的祝寿酒洒了满地,悉数献给了漫天亡魂。
—
寿宴后,盛帝大病一月,宫中人心惶惶,战报来来往往地送,总是不见好消息。谁都知道,这大盛朝的天要变了。
十月,北蛮使团入京,意图和亲的消息便传遍了宫廷,一时间贵女人人自危。
那一晚的宴会比不得一月前的万寿宴宏大,但满朝人物还是悉数到了场。蛮族使团的领头人,正是苍狼部的大皇子,这阵仗说是要和谈,却剑拔弩张。
歌舞未尽,殿外残阳如血,苍狼部大皇子起身,要向□□敬酒。盛帝推脱不得,在满殿目光中颤颤巍巍地饮了半杯。
酒杯还未放下,大皇子便提起了要求:“久闻盛朝多美人,此行,我部不但为求和,也为求娶。”
满朝寂静,苍狼部大皇子的视线逐渐移至了对侧下首,停在一位白衣女子座前。
“我王尊仰顺平侯之姿,苍狼部落愿以宝马五千匹为聘,求娶淑慎郡主荀祈。”
此话一出,御史台的老人们都跪了一片:“陛下不可啊!荀家为国征战多年,郡主岂能和亲!”
西北军与北蛮战了几十年,死伤万千,镇守西北的荀侯后人更是俱死于沙场之上,独留在京都的一点血脉便是淑慎郡主。
满庭喧哗中,这边老御史要以头抢柱,主张议和一派的文官也有几个起来和稀泥。那边武将席位陆陆续续又起来了不少人,殿前调度的御前卫也不动声色地聚起了队。
此时,盛帝发话了。绕过了在场义愤填膺或是附和着的人,他望向了下首的荀祈。
十九岁的年纪,比她母亲安乐长公主当年还要美上几分,这样的明珠满京都找不出第二个。她曾是钦点的准太子妃,可还未过门太子就被废黜了,荀祈也就这样不尴不尬地留了下来,熬成了老姑娘。
“祈儿……你是怎么想的?”
一身素色宫装的荀祈不紧不慢地站起来,先朝着上首的盛帝欠身行礼,然后抬起头,遥望见一双浑浊的眼睛。
你老了许多,荀祈想着。
盛帝被禁锢在龙椅上、箍在那身明黄龙袍里太久了,整个人看着累赘又疲惫,额间的白发都变得格外刺目。所谓的天子也不过是个五旬老者,如今更是有几分老态龙钟、日薄西山的姿态。
众目睽睽之下,荀祈一路走到大殿中央,径直跪下。
她的父亲六年前力战敌军,却因叛徒出卖被围困而死。
一叩首。
她的母亲身怀六甲,突闻父亲死讯后郁郁寡欢,死于难产,带着她未出世的妹妹一起离开。
二叩首。
她的祖父三年前安定了北方,积劳成疾而死,叔伯兄弟也都在十几年间相继死于苍狼弯刀,有些连尸首都未曾寻到。
三叩首。
“陛下,臣女愿承父兄之志,平百姓之困苦。”
双手交叠,淑慎郡主行完了大礼,没人看见她微微扬起的嘴角。
愿借微渺此身,以平四海灾祸。
而后,便是血债血偿。
隆庆十六年十二月,淑慎郡主荀祈远嫁苍狼部。一月后,銮驾未至,西北军哗变失联。
同月,盛帝病危,三皇子监国,与奸相图谋皇位,谋害手足,软禁圣上。
隆庆十七年三月,西北军直捣北疆,收复苍狼部,将领荀祈率军进京救驾,诛尽叛党。
四月,盛帝驾崩,传位荀祈,自是天命人心,众望所归。
次年,改称崇徽元年,帝感念上苍,改国号为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