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现,慈光寺的僧人们闻钟而起,齐齐在大殿做早课。
后山一处矮丘植被茂密,露水寒凉,其间一道小巧瘦弱的身影背着竹篓正费力地攀着丘上凸出的石块,手上青筋显现,着脚处的尘砾随身影晃动散落下来。
矮丘下的小男孩攥紧了拳,直直盯着那道身着灰色僧服的身影。
总算在接近山丘顶的某处角落寻到了几株三七草,不想在下山时一脚踏空。
“啊!”刘羲和从梦中惊醒,自慈光寺归家以来,她便常常做这个梦。
守夜的嬷嬷听见动静急忙推门进来,点燃床榻旁的灯。
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刘羲和的侧脸,光洁饱满的额头上沁着薄汗,眸子微微颤动,显然还未从惊吓中缓过神。
“姑娘,可是又被梦魇住了?”
她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无妨。”
“奴给姑娘点上安神香吧,天还早,再睡一觉。”
她摇了摇头,接过嬷嬷递来的水一饮而尽,又躺下裹紧被子。
窗外天蒙蒙亮,刘羲和翻来覆去没法再次入睡,于是干脆起床练功。
自六岁被送去慈光寺,她就在寺里跟着师兄们下山挑水、晨练,不仅练得身强体健,还习得一手好棍法、好枪法,回家后她也不曾懈怠。
庭院里摆着兵器架,第一排摆着梨花枪、雁翎枪和长枪,第二排只有一根长棍和一把“鱼肠剑”。
热了热身,她挑了一杆长枪挥动起来,枪法的基本招式拦拿扎,早已驾轻就熟。
只见她从腰到手腕瞬间发力,一套拦拿连招舞得虎虎生风,枪身宛若游龙;扎枪时似奔雷闪电,迅疾生猛。
早起点卯的老父亲刘博衍站在檐下看着女儿灵活矫健的身姿和沉稳的步伐,眉头一挑。
虽然时常见识到女儿的身手,但对于家里出了个功夫高手这事,还没完全习惯。
这也难怪,老爷子四岁启蒙,书卷纸笔一握就是大半辈子;妻子安正玉是前宰辅的千金,受家门影响自小也研习过四书五经。
大儿子刘翊安现如今已经是贡士,殿试及第近在咫尺。谁成想,一家子文官清流竟出了个女侠。
“爹,”刘羲和一套连招下来,顿觉神清气爽,心头的阴郁也烟消云散。
她脚步轻快,跑到廊檐下站定,两潭泓瞳若星辰,丹唇轻启,温婉柔和的嗓音和飒爽英气的侠女形象大相径庭。
“女儿给爹请安。”
刘博衍笑得眼都眯成线了,轻拍女儿的肩膀,不自觉放低音量,温和道,
“好闺女,爹上朝去了,练功别太辛苦。”
“多谢爹挂念,爹,早去早归。”
稍作歇息,刘羲和又耍了一套棍法,刚收势就见刘翊安揉着眼从书房里踉踉跄跄走出来。
“哥,你怎么又在书房睡着了?当心着凉。”刘羲和用帕子拭去鼻尖的薄汗,朝书房踱步走去。
“嗯,殿试在即,须得十分用心才行。小妹,洗漱完一起用早饭吧?”
“好啊。”
兄妹二人在膳厅用饭,刘羲和把昨天收到母亲的来信内容向哥哥详细转述。
“娘说她已抵达滁州了,这两日去了琅琊山,还说那里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苍劲挺拔,溪泉淙淙流淌。”
“过几天再去凤阳县转转,韭山洞里有许多石钟乳,据说几千年才能形成,甚为壮观,京城里是见不到的。”
如清泉流响般的嗓音,越说越激动,对母亲隔三差五出门远游难掩羡慕之情,新学的礼仪规矩也顾不得了,手中的筷箸隐隐要挥舞起来。
“小妹,食不言寝不语。”
“……”刘羲和嘟了嘟嘴,心下不服但还是乖乖安静用饭。
“娘还说她行侠仗义让人家给骗了。”
“什么!又被骗了!不是说了,街上拽着人卖毯子喊娘的都是骗子嘛!”刘翊安夹菜的动作一顿,讶异出声。
“这次是怎么回事!”
刘翊安对有心人利用母亲的善心行骗一事义愤填膺,偏偏母亲心软,总被那些人拙劣的把戏糊弄。
不似方才那般激越昂扬,刘羲和扬唇暗笑,软软糯糯地道,
“哥哥,食不言寝不语。”
“……”
刘翊安:更气了!
实际上,小时候的刘羲和并不善言辞,幼时体弱,鲜少有机会与同龄人聚会玩耍。
哥哥年长她五岁,对她疼爱有加,但读书做事总是一板一眼,小小年纪老气横秋的,颇为无趣。
等去了寺里,师傅师兄们多寡言少语,在佛经辩论会上倒是思辨清晰、慧语频出,可也都围绕佛经展开,现场气氛庄重肃穆。
久而久之,她就更加罕言寡语。
直到遇见梦中的男孩。
少时他常与她说笑话,长大些就同她谈天文地理,聊农耕纺织,还有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
她被男孩所描述的大千世界深深吸引着,向往烟火人间,也憧憬边塞风雪。
这许许多多的精彩和美好牵引着她从孤寂沉闷到豁然开朗。
回到闺房,她从妆奁匣子的底层摸出一沓信,反复摩挲,浓翘的长睫掩下她眸中的缱绻心思。
信封上写着“吾弟亲启”四个字,笔力刚健,笔势遒劲奔放,正是字如其人,与写信人不拘一格的脾性相映衬。
十岁那年,那男孩也不知看了哪本书后心血来潮,非要与刘羲和义结金兰。
刘羲和寄居在寺里,为隐瞒身份,随母姓取名号“安饶”,自此,他便一口一个安饶吾弟叫得亲热。
与刘府隔着一条南街的镇军将军府。
“手抬高,伸直!腿不要打颤!”
细棍毫不留情地抽打在高云朗身上,一袭紧身的黑衣因扎马步的姿势微微绷起。
他眉头紧皱,薄唇紧抿,似是虚心受训的认真模样,又像是哪里不适,一双耀眼黑眸里却藏着狡黠。
“阿姐,我肚子疼。”
闻言,女子点点头,右手握着的细棍有节奏地敲打左手手心,高高束起的马尾和朱红发带随风逸动。
“肚子疼啊,巧了,今日练的功专治腰腹疼痛,那便再加半个时辰吧。”
高云朗的腿抖得都快赶上筛子了。
“阿潇,你且放小朗一马,没见你弟弟的腿都哆嗦了。”
“娘!亲娘!”高云朗激动地要落下泪来。
“我要再练半个时辰,您老人家收了神通吧!”
“那成,既然吾儿都开口了,我就只与你阿姐过几招,儿啊,你好好看着。”
言罢,一个鹞子翻身到兵器架前,脚上用力把一杆枪踢向高云潇,高云潇反手利落接住。
高云朗:家人们,谁懂啊,枪缨从脸上拂过的瞬间,他差点跪在地上。
耳边传来枪头碰撞的尖锐爆鸣,还有母亲的句句提点。
“枪之臻境,形无定势,动无虚招。”
“法无定法,势无定势,而不失势。”
高云朗:听得很清楚,但是学不会,而且好想回屋睡觉。
后山一处矮丘植被茂密,露水寒凉,其间一道小巧瘦弱的身影背着竹篓正费力地攀着丘上凸出的石块,手上青筋显现,着脚处的尘砾随身影晃动散落下来。
矮丘下的小男孩攥紧了拳,直直盯着那道身着灰色僧服的身影。
总算在接近山丘顶的某处角落寻到了几株三七草,不想在下山时一脚踏空。
“啊!”刘羲和从梦中惊醒,自慈光寺归家以来,她便常常做这个梦。
守夜的嬷嬷听见动静急忙推门进来,点燃床榻旁的灯。
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刘羲和的侧脸,光洁饱满的额头上沁着薄汗,眸子微微颤动,显然还未从惊吓中缓过神。
“姑娘,可是又被梦魇住了?”
她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无妨。”
“奴给姑娘点上安神香吧,天还早,再睡一觉。”
她摇了摇头,接过嬷嬷递来的水一饮而尽,又躺下裹紧被子。
窗外天蒙蒙亮,刘羲和翻来覆去没法再次入睡,于是干脆起床练功。
自六岁被送去慈光寺,她就在寺里跟着师兄们下山挑水、晨练,不仅练得身强体健,还习得一手好棍法、好枪法,回家后她也不曾懈怠。
庭院里摆着兵器架,第一排摆着梨花枪、雁翎枪和长枪,第二排只有一根长棍和一把“鱼肠剑”。
热了热身,她挑了一杆长枪挥动起来,枪法的基本招式拦拿扎,早已驾轻就熟。
只见她从腰到手腕瞬间发力,一套拦拿连招舞得虎虎生风,枪身宛若游龙;扎枪时似奔雷闪电,迅疾生猛。
早起点卯的老父亲刘博衍站在檐下看着女儿灵活矫健的身姿和沉稳的步伐,眉头一挑。
虽然时常见识到女儿的身手,但对于家里出了个功夫高手这事,还没完全习惯。
这也难怪,老爷子四岁启蒙,书卷纸笔一握就是大半辈子;妻子安正玉是前宰辅的千金,受家门影响自小也研习过四书五经。
大儿子刘翊安现如今已经是贡士,殿试及第近在咫尺。谁成想,一家子文官清流竟出了个女侠。
“爹,”刘羲和一套连招下来,顿觉神清气爽,心头的阴郁也烟消云散。
她脚步轻快,跑到廊檐下站定,两潭泓瞳若星辰,丹唇轻启,温婉柔和的嗓音和飒爽英气的侠女形象大相径庭。
“女儿给爹请安。”
刘博衍笑得眼都眯成线了,轻拍女儿的肩膀,不自觉放低音量,温和道,
“好闺女,爹上朝去了,练功别太辛苦。”
“多谢爹挂念,爹,早去早归。”
稍作歇息,刘羲和又耍了一套棍法,刚收势就见刘翊安揉着眼从书房里踉踉跄跄走出来。
“哥,你怎么又在书房睡着了?当心着凉。”刘羲和用帕子拭去鼻尖的薄汗,朝书房踱步走去。
“嗯,殿试在即,须得十分用心才行。小妹,洗漱完一起用早饭吧?”
“好啊。”
兄妹二人在膳厅用饭,刘羲和把昨天收到母亲的来信内容向哥哥详细转述。
“娘说她已抵达滁州了,这两日去了琅琊山,还说那里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苍劲挺拔,溪泉淙淙流淌。”
“过几天再去凤阳县转转,韭山洞里有许多石钟乳,据说几千年才能形成,甚为壮观,京城里是见不到的。”
如清泉流响般的嗓音,越说越激动,对母亲隔三差五出门远游难掩羡慕之情,新学的礼仪规矩也顾不得了,手中的筷箸隐隐要挥舞起来。
“小妹,食不言寝不语。”
“……”刘羲和嘟了嘟嘴,心下不服但还是乖乖安静用饭。
“娘还说她行侠仗义让人家给骗了。”
“什么!又被骗了!不是说了,街上拽着人卖毯子喊娘的都是骗子嘛!”刘翊安夹菜的动作一顿,讶异出声。
“这次是怎么回事!”
刘翊安对有心人利用母亲的善心行骗一事义愤填膺,偏偏母亲心软,总被那些人拙劣的把戏糊弄。
不似方才那般激越昂扬,刘羲和扬唇暗笑,软软糯糯地道,
“哥哥,食不言寝不语。”
“……”
刘翊安:更气了!
实际上,小时候的刘羲和并不善言辞,幼时体弱,鲜少有机会与同龄人聚会玩耍。
哥哥年长她五岁,对她疼爱有加,但读书做事总是一板一眼,小小年纪老气横秋的,颇为无趣。
等去了寺里,师傅师兄们多寡言少语,在佛经辩论会上倒是思辨清晰、慧语频出,可也都围绕佛经展开,现场气氛庄重肃穆。
久而久之,她就更加罕言寡语。
直到遇见梦中的男孩。
少时他常与她说笑话,长大些就同她谈天文地理,聊农耕纺织,还有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
她被男孩所描述的大千世界深深吸引着,向往烟火人间,也憧憬边塞风雪。
这许许多多的精彩和美好牵引着她从孤寂沉闷到豁然开朗。
回到闺房,她从妆奁匣子的底层摸出一沓信,反复摩挲,浓翘的长睫掩下她眸中的缱绻心思。
信封上写着“吾弟亲启”四个字,笔力刚健,笔势遒劲奔放,正是字如其人,与写信人不拘一格的脾性相映衬。
十岁那年,那男孩也不知看了哪本书后心血来潮,非要与刘羲和义结金兰。
刘羲和寄居在寺里,为隐瞒身份,随母姓取名号“安饶”,自此,他便一口一个安饶吾弟叫得亲热。
与刘府隔着一条南街的镇军将军府。
“手抬高,伸直!腿不要打颤!”
细棍毫不留情地抽打在高云朗身上,一袭紧身的黑衣因扎马步的姿势微微绷起。
他眉头紧皱,薄唇紧抿,似是虚心受训的认真模样,又像是哪里不适,一双耀眼黑眸里却藏着狡黠。
“阿姐,我肚子疼。”
闻言,女子点点头,右手握着的细棍有节奏地敲打左手手心,高高束起的马尾和朱红发带随风逸动。
“肚子疼啊,巧了,今日练的功专治腰腹疼痛,那便再加半个时辰吧。”
高云朗的腿抖得都快赶上筛子了。
“阿潇,你且放小朗一马,没见你弟弟的腿都哆嗦了。”
“娘!亲娘!”高云朗激动地要落下泪来。
“我要再练半个时辰,您老人家收了神通吧!”
“那成,既然吾儿都开口了,我就只与你阿姐过几招,儿啊,你好好看着。”
言罢,一个鹞子翻身到兵器架前,脚上用力把一杆枪踢向高云潇,高云潇反手利落接住。
高云朗:家人们,谁懂啊,枪缨从脸上拂过的瞬间,他差点跪在地上。
耳边传来枪头碰撞的尖锐爆鸣,还有母亲的句句提点。
“枪之臻境,形无定势,动无虚招。”
“法无定法,势无定势,而不失势。”
高云朗:听得很清楚,但是学不会,而且好想回屋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