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三皇子被封王离宫,立储之事又再次被提起。
朱景泽纵是失去江言宁,但仍有皇后及张祖源的支持。至于朱景沅,满朝中几乎无人提起。
其实在前两年中,通过科举选士,乔庆云已培养了许多自己人,但是,他不准任何人参与到立储之事中,甚至不许他们提起。
皇帝觉得乔庆云安静的有些过头,便借一日下棋有意提起。
“近日朕被皇后和张阁老烦得头疼,他们都想着催促朕尽快立二皇子为太子,朕观你从不参与其中,倒想听听你的说法。”
乔庆云捏着棋未落子,当即站了起来,退后躬身,“陛下,臣不敢妄议立储之事。”
“哎,你坐,你坐下说。咱们君臣闲话罢了,卿家有话尽管说就是。”
乔庆云听命再次落座,“陛下,其实立储之事,微臣也不光是不敢妄议,更是觉得此乃陛下家事,做臣子的有何资格参与其中?再说,俗语云:知子莫若父。最了解几位皇子的,应该是陛下,或是后宫各位主子。前朝的臣子平日里哪得机会与皇子们接触?更不能比陛下了解他们。既不了解,还有何资格评判呢?”
皇帝诧异,这番话从来没有人与他说过,但这所言却是有些道理。
皇后为子争取倒也算了,前朝那些大臣,叽叽歪歪,显然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他寻思片刻,再次看向乔庆云,“前朝文武参与立储之事,无非也是为了自己未来的仕途,那乔卿家你一直以来陪伴四皇子,难道不想为他,也是为你自己,争取未来的机会?”
乔庆云笑了,“陛下,微臣只是一内官,未来无论是哪位皇子继任,臣只当尽心辅佐便是。”
“而且,陛下正值壮年,立储之事何必急于一时。微臣这身子骨一向弱,自当年那顿板子挨过后,一直也没好利索,说不定哪日便离陛下而去了,哪里还能想得了那未来之事啊。”
“你这说得未免过于悲凉,你还年轻,朕还有意托孤于你呢。”
乔庆云讪讪的道:“谢陛下垂爱,不过,微臣并非重名利之人,纵是有幸能活得久些,也只想着有一日能还乡归田,过几年清闲日子。”
“回乡?养老?”皇帝不禁笑了,“爱卿可还记得,当年洛文喻所收贿赂中,有个年过八十,仍想做官之人。而爱卿你,最多不过二十几岁怎么就想着回乡了?朕是该说你淡泊名利好呢,还是毫无大志呢?”
“实不瞒陛下,当年微臣之所以入宫,无非只为三餐温饱而已。如今蒙陛下恩泽,臣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穿好,积攒的赏赐俸禄也足够臣未来养老。所以,陛下说臣毫无大志,那也是陛下您给惯的。”
“哈哈哈哈,你呀……”皇帝摇了摇头,“爱卿当真不想与朕说说这四皇子之事吗?朕倒觉得,你比朕更应该了解四皇子,毕竟,你陪伴他的时候可以说比朕还多。”
“四皇子当然是聪颖睿智,无论是许澈,还是林晋生皆对四皇子赞誉有加。四皇子不仅聪颖,更是勤勉,听太后说他小小年纪却时常读书到深夜,且风里雨里从不间断去校场习武,一练就是一天。小的派去陪练的几个小太监每天回来都累得直哭鼻子。”
“哈哈哈……”皇帝不觉大笑,“四皇儿这点倒是像朕当年啊。”
“陛下的孩子当然是像陛下的。”
皇帝点了点头,“那孩子,朕确实对他有所亏欠。不过……”
皇帝没有说下去,在他心里,朱景泽的地位很难被撼动,毕竟是自小在眼皮子下看着长大的,也是唯一一个由他亲自教导的孩子。他之所以与乔庆云说这番话,一来是在试探,二来,也是因为这些天他看朝堂上那么多人逼他立太子,让他甚是逆反,就感觉他们在盼他死一样。
与乔庆云说过话后,皇帝一日在下朝后不知不觉的去了慈宁宫,还未入殿便听到里边的朗朗书声。
他在殿外驻足,听了许久,再听他与许澈的答辩,不由得频频点头。
以这样的年纪能说出这些道理,的确是强于他其他两个孩子。
这时,一小宫女来到皇帝面前施礼,“陛下,太后请您去寝殿一见。”
皇帝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在这儿站了很久,连太后都知道了。
来到太后寝殿,他一眼看到床榻上的太后如今竟老了许多,且是一副病态。
他诧异于太后怎么和上次见到时大不一样了。
太后似看出他的心事,勉强撑起笑容,“皇帝不必意外,哀家已经病了有阵子了。今日听宫女说你来了,哀家请皇帝进来坐坐,免得下次恐怕就再也见不到皇帝了。”
皇帝走近,坐在宫女搬来的坐椅上,面色平静道:“太后多虑了。”
太后无力的摆了摆手,“哀家的身体,哀家清楚,其实哀家活了这把岁数,该见识的该经历的该享受的都体会过了,就算明日去见了先帝也了无遗憾。只是,哀家有些放心不下沅儿。”
“太后已为沅儿找到了宫里最可靠的人辅佐,还有何放心不下呢?”
太后摇摇头,“乔庆云这个人虽是个诚实可靠的,但在这尔虞我诈的朝堂中,他的出身和性情却是他的致命伤。”
“你看他任用之人,没有一个是世家豪门,就知他其实从未替沅儿的未来考虑过。他本可以通过稽核调迁,会试科考之便培养自己人,亦或是收受钱财,可他呢,不用说培养自己人,连他亲自提拔的人都不与他亲近。哀家每次见他都是孤家寡人,连许澈我都没见他们多说过几句话,每次相互间都十分客气,看着就很生分。所以他到现在仍是和一帮内官混在一起。”
“如今,他有陛下的信任,那些世家豪门是不能把他怎样,可他一旦失了陛下的器重,他便是这朝堂里下场最惨的一个。所以,他并不能护佑沅儿一生。”
“不瞒皇帝说,哀家对沅儿有私心,希望他将来能更好,还曾为此,点过乔庆云,可他呢,却装傻充愣,就是不接话茬。”
叹了口气,太后又道:“沅儿若是现在就已离宫,哀家或许还没那么担心 ,但是他现在还小,哀家若是不在了,我只怕一个乔庆云根本保护不了他,所以才想问问皇帝,可有替沅儿着想过?若哀家不在了,皇帝打算如何安置沅儿?”
皇帝面色沉重,“沅儿是皇子,待他成年后,朕自会给他寻一处物阜民丰之地做王爷。”
“那成年之前呢?”
“当然是留在慈宁宫,宫里有宫女,也有乔庆云在,他不会有事的。”
太后失笑,脸上带出些许失望。“那怕是这孩子活不到成年了。”
“太后此话过于严重了。”皇帝自是不愿听到这种残酷却是现实的话。
“陛下也是幼年丧母,难道忘记了当年的艰辛吗?皇帝至少还有哀家代为抚养,可那也是几番遇险,难道皇帝也忘了?”
这宫里的尔虞我诈,皇帝这辈子也忘不了,但那又怎样,在他心里最重要的儿子还是他亲自教导的二皇子。
皇帝明白太后的意思,他知道太后想劝说他立朱景沅为太子,但那是不可能的。
见皇帝不为所动,太后苦笑道:“皇帝可知,当年先帝最喜黄太妃之子,也就是现如今的永王,可为何却传位给你了吗?”
皇帝道:“永王好逸恶劳,不堪为一国之君。”
太后笑道:“皇帝错了,先帝之所以传位给皇帝,是因为他对黄太妃当时背后的朋党势力有所忌惮。他怕一旦扶了永王上位,之后真正把持朝政的很可能是当时的首辅和黄贵妃。”
咝!
这一提醒令皇帝背后一阵发凉,这不正和眼下的情形一模一样吗?
太后察言观色,终于看到一丝希望,继续道:“那皇帝觉得你继位后又为何能做到杀伐决断,无所顾忌吗?”
皇帝强撑着自己心中最后的坚持,“性格始然。”
太后又笑,“是因为哀家不是皇帝的生母。若哀家是皇帝生母,以生养之恩胁迫陛下用人为亲,陛下可还能做到这般铁面无私?”
一句话,令皇帝再无法回避他一直以来他最不想直面的事实。
“在哀家心里泽儿虽不及沅儿亲近,但同是哀家的孙儿,哀家也是疼爱的。不过,在哀家看来,泽儿性格好,有宽仁之心,更是孝顺,可是,这也正是他的缺点,他过于听皇后的话了。”
皇帝面色凝重,他第一次感觉到立朱景泽为帝的不妥之处。
太后轻轻唤口气,“哀家只恐活不过多少日子,所以才在有生之年,将肺腑之言告诉皇帝。皇帝继位以来行事之所以果绝,并非仅仅是性格使然,更重要的是这后宫中无人能对皇帝掣肘罢了。”
……
* * *
这边张皇后听说乔庆云只是和皇帝下了盘棋之后,皇帝就去了一年难得一去的慈宁宫。在这立储的关键时刻,皇帝去了慈宁宫,这显然是开始动摇了朱景泽在皇帝心中的太子之位了。
她立刻将父亲请入宫中商议对策。
当他听女儿把事情说了之事,张祖源拢起双眼,“又是这个乔庆云,他以为他能搬倒江言宁,令皇帝抄了洛文喻的家,他就能与老夫抗衡啦?真是不自量力。”
“父亲,那眼下该如何做?”皇后问。
“此人老夫见过他几次,表面温和,笑里藏刀,就是个奸险小人。只有皇帝才吃他那以退为进的一套。”张祖源捏须想了想,“其实之前我就对洛文喻的罪名有所怀疑,他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就杀死那么多人,他应该没那么大势力,反倒是那个乔庆云……”
“父亲是怀疑那些事是乔庆云所为?”
“老夫本以为他一个内官,翻不出什么大浪,日后说不定还要来投靠我们以立住他在宫中的地位,不想他竟有这般野心。”
“哼,那老夫可要好好查查之前那些案子了。”
……
朱景泽纵是失去江言宁,但仍有皇后及张祖源的支持。至于朱景沅,满朝中几乎无人提起。
其实在前两年中,通过科举选士,乔庆云已培养了许多自己人,但是,他不准任何人参与到立储之事中,甚至不许他们提起。
皇帝觉得乔庆云安静的有些过头,便借一日下棋有意提起。
“近日朕被皇后和张阁老烦得头疼,他们都想着催促朕尽快立二皇子为太子,朕观你从不参与其中,倒想听听你的说法。”
乔庆云捏着棋未落子,当即站了起来,退后躬身,“陛下,臣不敢妄议立储之事。”
“哎,你坐,你坐下说。咱们君臣闲话罢了,卿家有话尽管说就是。”
乔庆云听命再次落座,“陛下,其实立储之事,微臣也不光是不敢妄议,更是觉得此乃陛下家事,做臣子的有何资格参与其中?再说,俗语云:知子莫若父。最了解几位皇子的,应该是陛下,或是后宫各位主子。前朝的臣子平日里哪得机会与皇子们接触?更不能比陛下了解他们。既不了解,还有何资格评判呢?”
皇帝诧异,这番话从来没有人与他说过,但这所言却是有些道理。
皇后为子争取倒也算了,前朝那些大臣,叽叽歪歪,显然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他寻思片刻,再次看向乔庆云,“前朝文武参与立储之事,无非也是为了自己未来的仕途,那乔卿家你一直以来陪伴四皇子,难道不想为他,也是为你自己,争取未来的机会?”
乔庆云笑了,“陛下,微臣只是一内官,未来无论是哪位皇子继任,臣只当尽心辅佐便是。”
“而且,陛下正值壮年,立储之事何必急于一时。微臣这身子骨一向弱,自当年那顿板子挨过后,一直也没好利索,说不定哪日便离陛下而去了,哪里还能想得了那未来之事啊。”
“你这说得未免过于悲凉,你还年轻,朕还有意托孤于你呢。”
乔庆云讪讪的道:“谢陛下垂爱,不过,微臣并非重名利之人,纵是有幸能活得久些,也只想着有一日能还乡归田,过几年清闲日子。”
“回乡?养老?”皇帝不禁笑了,“爱卿可还记得,当年洛文喻所收贿赂中,有个年过八十,仍想做官之人。而爱卿你,最多不过二十几岁怎么就想着回乡了?朕是该说你淡泊名利好呢,还是毫无大志呢?”
“实不瞒陛下,当年微臣之所以入宫,无非只为三餐温饱而已。如今蒙陛下恩泽,臣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穿好,积攒的赏赐俸禄也足够臣未来养老。所以,陛下说臣毫无大志,那也是陛下您给惯的。”
“哈哈哈哈,你呀……”皇帝摇了摇头,“爱卿当真不想与朕说说这四皇子之事吗?朕倒觉得,你比朕更应该了解四皇子,毕竟,你陪伴他的时候可以说比朕还多。”
“四皇子当然是聪颖睿智,无论是许澈,还是林晋生皆对四皇子赞誉有加。四皇子不仅聪颖,更是勤勉,听太后说他小小年纪却时常读书到深夜,且风里雨里从不间断去校场习武,一练就是一天。小的派去陪练的几个小太监每天回来都累得直哭鼻子。”
“哈哈哈……”皇帝不觉大笑,“四皇儿这点倒是像朕当年啊。”
“陛下的孩子当然是像陛下的。”
皇帝点了点头,“那孩子,朕确实对他有所亏欠。不过……”
皇帝没有说下去,在他心里,朱景泽的地位很难被撼动,毕竟是自小在眼皮子下看着长大的,也是唯一一个由他亲自教导的孩子。他之所以与乔庆云说这番话,一来是在试探,二来,也是因为这些天他看朝堂上那么多人逼他立太子,让他甚是逆反,就感觉他们在盼他死一样。
与乔庆云说过话后,皇帝一日在下朝后不知不觉的去了慈宁宫,还未入殿便听到里边的朗朗书声。
他在殿外驻足,听了许久,再听他与许澈的答辩,不由得频频点头。
以这样的年纪能说出这些道理,的确是强于他其他两个孩子。
这时,一小宫女来到皇帝面前施礼,“陛下,太后请您去寝殿一见。”
皇帝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在这儿站了很久,连太后都知道了。
来到太后寝殿,他一眼看到床榻上的太后如今竟老了许多,且是一副病态。
他诧异于太后怎么和上次见到时大不一样了。
太后似看出他的心事,勉强撑起笑容,“皇帝不必意外,哀家已经病了有阵子了。今日听宫女说你来了,哀家请皇帝进来坐坐,免得下次恐怕就再也见不到皇帝了。”
皇帝走近,坐在宫女搬来的坐椅上,面色平静道:“太后多虑了。”
太后无力的摆了摆手,“哀家的身体,哀家清楚,其实哀家活了这把岁数,该见识的该经历的该享受的都体会过了,就算明日去见了先帝也了无遗憾。只是,哀家有些放心不下沅儿。”
“太后已为沅儿找到了宫里最可靠的人辅佐,还有何放心不下呢?”
太后摇摇头,“乔庆云这个人虽是个诚实可靠的,但在这尔虞我诈的朝堂中,他的出身和性情却是他的致命伤。”
“你看他任用之人,没有一个是世家豪门,就知他其实从未替沅儿的未来考虑过。他本可以通过稽核调迁,会试科考之便培养自己人,亦或是收受钱财,可他呢,不用说培养自己人,连他亲自提拔的人都不与他亲近。哀家每次见他都是孤家寡人,连许澈我都没见他们多说过几句话,每次相互间都十分客气,看着就很生分。所以他到现在仍是和一帮内官混在一起。”
“如今,他有陛下的信任,那些世家豪门是不能把他怎样,可他一旦失了陛下的器重,他便是这朝堂里下场最惨的一个。所以,他并不能护佑沅儿一生。”
“不瞒皇帝说,哀家对沅儿有私心,希望他将来能更好,还曾为此,点过乔庆云,可他呢,却装傻充愣,就是不接话茬。”
叹了口气,太后又道:“沅儿若是现在就已离宫,哀家或许还没那么担心 ,但是他现在还小,哀家若是不在了,我只怕一个乔庆云根本保护不了他,所以才想问问皇帝,可有替沅儿着想过?若哀家不在了,皇帝打算如何安置沅儿?”
皇帝面色沉重,“沅儿是皇子,待他成年后,朕自会给他寻一处物阜民丰之地做王爷。”
“那成年之前呢?”
“当然是留在慈宁宫,宫里有宫女,也有乔庆云在,他不会有事的。”
太后失笑,脸上带出些许失望。“那怕是这孩子活不到成年了。”
“太后此话过于严重了。”皇帝自是不愿听到这种残酷却是现实的话。
“陛下也是幼年丧母,难道忘记了当年的艰辛吗?皇帝至少还有哀家代为抚养,可那也是几番遇险,难道皇帝也忘了?”
这宫里的尔虞我诈,皇帝这辈子也忘不了,但那又怎样,在他心里最重要的儿子还是他亲自教导的二皇子。
皇帝明白太后的意思,他知道太后想劝说他立朱景沅为太子,但那是不可能的。
见皇帝不为所动,太后苦笑道:“皇帝可知,当年先帝最喜黄太妃之子,也就是现如今的永王,可为何却传位给你了吗?”
皇帝道:“永王好逸恶劳,不堪为一国之君。”
太后笑道:“皇帝错了,先帝之所以传位给皇帝,是因为他对黄太妃当时背后的朋党势力有所忌惮。他怕一旦扶了永王上位,之后真正把持朝政的很可能是当时的首辅和黄贵妃。”
咝!
这一提醒令皇帝背后一阵发凉,这不正和眼下的情形一模一样吗?
太后察言观色,终于看到一丝希望,继续道:“那皇帝觉得你继位后又为何能做到杀伐决断,无所顾忌吗?”
皇帝强撑着自己心中最后的坚持,“性格始然。”
太后又笑,“是因为哀家不是皇帝的生母。若哀家是皇帝生母,以生养之恩胁迫陛下用人为亲,陛下可还能做到这般铁面无私?”
一句话,令皇帝再无法回避他一直以来他最不想直面的事实。
“在哀家心里泽儿虽不及沅儿亲近,但同是哀家的孙儿,哀家也是疼爱的。不过,在哀家看来,泽儿性格好,有宽仁之心,更是孝顺,可是,这也正是他的缺点,他过于听皇后的话了。”
皇帝面色凝重,他第一次感觉到立朱景泽为帝的不妥之处。
太后轻轻唤口气,“哀家只恐活不过多少日子,所以才在有生之年,将肺腑之言告诉皇帝。皇帝继位以来行事之所以果绝,并非仅仅是性格使然,更重要的是这后宫中无人能对皇帝掣肘罢了。”
……
* * *
这边张皇后听说乔庆云只是和皇帝下了盘棋之后,皇帝就去了一年难得一去的慈宁宫。在这立储的关键时刻,皇帝去了慈宁宫,这显然是开始动摇了朱景泽在皇帝心中的太子之位了。
她立刻将父亲请入宫中商议对策。
当他听女儿把事情说了之事,张祖源拢起双眼,“又是这个乔庆云,他以为他能搬倒江言宁,令皇帝抄了洛文喻的家,他就能与老夫抗衡啦?真是不自量力。”
“父亲,那眼下该如何做?”皇后问。
“此人老夫见过他几次,表面温和,笑里藏刀,就是个奸险小人。只有皇帝才吃他那以退为进的一套。”张祖源捏须想了想,“其实之前我就对洛文喻的罪名有所怀疑,他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就杀死那么多人,他应该没那么大势力,反倒是那个乔庆云……”
“父亲是怀疑那些事是乔庆云所为?”
“老夫本以为他一个内官,翻不出什么大浪,日后说不定还要来投靠我们以立住他在宫中的地位,不想他竟有这般野心。”
“哼,那老夫可要好好查查之前那些案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