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府中。
“圣旨到──”
郑平屿嗤笑一声:“我还以为她能多坚持几日呢。”起身去了门外接旨。
“你怎么不去?”谢青安看着依旧坐在房中的林景川疑惑道。
药效过后,她醒来便觉得伤口不疼了,嗓子也舒服很多,人也有了精神,便想多知道些信息。
“她顺国的圣旨还能管到我这个大肃人?”林景川不屑的回答道。
闻言谢青安知道了这二人不是一个国家的人,这算是她除自身外,知道的第二个信息。
她只依稀听见门外传旨之人传来的断断续续地声音,鬼使神差地抬起胳膊将遮盖耳朵的头发捋至耳后,似乎这样便能听见。
此举引得林景川发笑,忍不住提醒道:“等下他进来不就知道了,非要乱动。”
“哦。”谢青安老实放下胳膊,二人都未发现包扎胳膊的白纱渗出鲜血。
外面传旨的人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堆,好一会郑平屿才进来。
进来时,一把将圣旨扔给林景川,林景川利落接住,打开的一瞬便嘲讽道:“真怕这块黄布不够她写的。”
谢青安忍不住问出声:“写了什么?”
林景川也不打算瞒着她,一字一句的念出来:“……朕深感谢家为大顺立下汗马功劳,特免谢氏孤女青安死罪,赐婚于王爷郑平屿,送至荟州谢家老宅,无诏不得回京。郑平屿,赐号廉,多年戍边,劳苦功高,朕不治无诏回京之罪,不日亲去荟州查明罪犯谢正源藏银之地,钦此。”
谢青安虽一字不落地听完了,但只关注到了赐婚二字,她知道她在这叫什么,也知道被赐婚给了谁,暗道这悲催的事又加了一件。
郑平屿像是她肚里的蛔虫一样,解释道:“婚约只是把我困在荟州的借口,日后会解除的。不必为了此事烦恼,等到了荟州,你行事只凭自己喜好,不用顾着我和小景。”
谢青安张口欲再问些什么,但被郑平屿止住话头,“别太过费神,小景带的药只是于止痛有奇效,伤口可还在流着血呢,你看你胳膊的伤处是不是因为乱动渗血了。”
这一句话一说出口,谢青安偏头一看,果真因刚才捋头发导致伤口再次出血,连忙道歉:“抱歉,给你添麻烦了。”
“没有怪你的意思,是你现在身体真的再经不起折腾了。”谢青安没听出来他这句话的内疚,只乖乖地任他重新包扎伤口。
“圣旨既已传,那我们何时启程去荟州。”林景川询问。
“郑茂澄刚才传旨的时候说,宫中安排了船,三日后启程。但我觉得今夜就得走。”郑平屿看了一眼谢青安,“你的伤得抓紧让大夫看看。”
“那我去安排,天擦黑就出发。”林景川说着便出了门。
宫中。
“母君,儿臣不负信任,顺利拿到兵符。”郑茂澄传过圣旨后,一刻不耽误的回宫复命,神色难掩愉快,他没想到这么顺利。
“那你不日便出发,接管北滨军吧!”皇帝也觉得兵符收的太过顺利,但因兵符实打实的拿回来了,担忧的情绪也稍缓几分。
天刚黑,郑平屿便寻摸件宽大的带帽子的袍子裹住谢青安,小心翼翼的抱着,怕伤口再次渗血,脚步飞快,从密道出府直奔码头。码头上停放着一艘乐船,船上丝竹之声,叫好声一片,谁都没有发现有三人无声无息的上了船。
这艘乐船是每年春末从京城出发,沿着翡江向东南顺流而下,途经江南各地,直到曦州,再返回京城,期间可欣赏江南四时之景。每停靠一地,自由选择下船或上船,颇受文人墨客欢迎,其中最令众人追捧的是船中乐器、舞技、诗会、武功等等所用器具皆罕见,所执器具之人无论男女,都面容姣好,且技艺精湛,故受人追捧。
谢青安虽是被抱着上了船,但一路上眼睛可没闲着,周边环境越看越觉得是真穿越了。
郑平屿在林景川的带领下进了船上的一个房间,房中早已有大夫等候,谢青安刚被放在床上,手腕处就披上一层薄帕,大夫便开始诊脉。
几人都看着大夫,半晌大夫收手,面色缓和道:“二位王爷不必担心,姑娘虽失血过多,但平日里定是好舞刀弄剑,体质优秀,身上的伤口也处理及时,待我开些药草泡个药浴,伤口愈合后再喝些补气血的药便能恢复原状。”
“但——王爷所说的失忆症,方才把脉时,并未发现脑中有何病症,许是受了极大刺激造成的,待日后心境平稳或许可以恢复。”大夫看着林景川说道。
此话一出,房中四人静默不语。
谢青安倒是还好,听到自己身体没大毛病,放松了许多,便陷入思考,想她的遭遇,想与这二人的关系,想这身世的复杂。没听到郑平屿对大夫说准备药浴的事情,等到屋中弥漫着药香时才回过神来。
“今日便要泡吗?”谢青安问往木桶里撒药的郑平屿。
郑平屿吹灭了蜡烛,走向谢青安,摸索着解除她身上的纱布,谢青安忽然对眼前的郑平屿产生复杂的感觉,这个人,于她生命垂危时不顾男女大防,为她包扎伤口;现在,她意识清醒,他又怕她尴尬,不用她说,便主动灭了蜡烛。洞察人心的功夫令人害怕,可又偏偏长得一副温润如玉的模样,让人放松警惕。
“水温如何?”思考间她已被放入木桶。
“可以。”谢青安老实回答,周身被药水浸泡,只觉得舒适。
“半个时辰后,需换其它草药,到时我在进来,我就在门口,有事直接唤我。”郑平屿说完便关门去了门口。
此时房中只剩谢青安一人,她泡在水中,周身只觉舒爽,窗外月光散入房中,她从水中抬起胳膊,发现伤口处像是被覆了层透明的膜,阻止血往外渗出。不由得发出感叹:真是灵丹妙药啊!
而门外的郑平屿回忆着刚才拆纱布的时候,布与血肉粘在一起,却又不得不扯开的情景,眸中难得显出杀意。
“你能进来陪我吗?我有些害怕。”谢青安隔着门问。虽未得到回应,但门吱呀一声让她知道郑平屿进来了。
“鲜少从你口中听到害怕二字。”郑平屿进了房间却没有望向谢青安的方向,径直走向与她一屏风之隔的椅子坐下。
“我以前是个武功高强的人吗?”谢青安在木桶里摸着指腹和手掌上的茧问道。
“小时候倒是喜欢拿着刀剑追人,这些年我不在京中,不知道你武艺有没有进益。”郑平屿回忆道。
在这半个时辰里,谢青安问了许多关于原身的信息,对这个朝代也有了初步了解。
“到时间了,我给你换水。”说着郑平屿便起身来到桶边,先将她从桶中扶出来,披上衣服,防止着凉,再将桶中水换成新的药水,再把她扶进去,一切都在黑暗中进行。
“我不出去,就在这陪你,泡完出来,带你吃些东西。”郑平屿坐回刚才那把椅子。
“这次泡多久,我已经饿得不行了。”不说吃的还好,一说便觉得饿意来势汹汹。
“一柱香即可,这盘点心你先垫垫。”郑平屿把桌上的点心端过去,谢青安也没客气,拿起一块便往口中送去。
一柱香后。
“好了,起身吧!衣服放在床上。”这次郑平屿没有进来扶着她,他知道两次药浴后,人会好很多,不需要自己进去帮忙了,再进便是占人便宜了,只重新把蜡烛点燃。
郑平屿非常体贴地将衣服从里到外排列在床上,似乎是想到了谢青安会忘记衣服的穿法。
“我这样穿有问题吗?”谢青安走出屏风,批散着头发,脸被热气熏的红润,笑脸相迎看着郑平屿。
看着恢复生气的谢青安,郑平屿一扫刚才在门外的杀气。他给谢青安拿来的是件白色古纹青竹窄袖裙,“如今尚在孝期,颜色不能花哨,半年后再给你买些好看的衣服。”
谢青安低头抚摸衣服上的竹叶,细看绿色丝线中还掺杂着银线,心中了然衣服虽素,但价值不菲。
“已经很好了,我很喜欢。”谢青安回应道,“能麻烦你帮我梳个头吗?我忘记怎么用发簪了。”说话间她已走到梳妆台坐下,挑了个最简单的白玉簪子,回头看着郑平屿问道。
郑平屿怔在原地,解释道:“我不太懂女人的发式。”但还是走了过去,伸手接过簪子,站在谢青安背后对着头发上下比划,无从下手。
“你就取上半部分头发用簪子固定住就行。”谢青安透过镜子看着郑平屿手忙脚乱笑道。
“这样如何?”郑平屿将头发绕在簪子上两圈,再往后贴着头皮将簪子末端插入,头发就固定住了。
谢青安微侧着头,透过镜子看到脑后的低髻,满意道:“心灵手巧,走吧,吃饭去吧!”说着便起了身。但被郑平屿按住,“不急,先把手指包扎一下,不然容易沾上灰尘。”
说着就把桌上的纱布和药罐拿到梳妆台上,半弯着腰拉着谢青安的手上药,一边涂抹一边朝着手指吹气,十分认真。
谢青安如今意识清醒,被他这番暧昧的动作弄得脸颊发烫,忍不住发问:“你──对每个人都这么照顾有加吗?”
郑平屿手上动作稍稍一顿,但很快又恢复。沉默了一瞬便开口:“自然不是,你如今失忆了,你爹对我们的恩情想必你也忘了。我想,我照顾好你,便是报恩了。”
报恩,好小众的词。谢青安想。
“好了。”郑平屿包扎完最后一根手指后站起来,“走吧,吃饭去。”
“圣旨到──”
郑平屿嗤笑一声:“我还以为她能多坚持几日呢。”起身去了门外接旨。
“你怎么不去?”谢青安看着依旧坐在房中的林景川疑惑道。
药效过后,她醒来便觉得伤口不疼了,嗓子也舒服很多,人也有了精神,便想多知道些信息。
“她顺国的圣旨还能管到我这个大肃人?”林景川不屑的回答道。
闻言谢青安知道了这二人不是一个国家的人,这算是她除自身外,知道的第二个信息。
她只依稀听见门外传旨之人传来的断断续续地声音,鬼使神差地抬起胳膊将遮盖耳朵的头发捋至耳后,似乎这样便能听见。
此举引得林景川发笑,忍不住提醒道:“等下他进来不就知道了,非要乱动。”
“哦。”谢青安老实放下胳膊,二人都未发现包扎胳膊的白纱渗出鲜血。
外面传旨的人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堆,好一会郑平屿才进来。
进来时,一把将圣旨扔给林景川,林景川利落接住,打开的一瞬便嘲讽道:“真怕这块黄布不够她写的。”
谢青安忍不住问出声:“写了什么?”
林景川也不打算瞒着她,一字一句的念出来:“……朕深感谢家为大顺立下汗马功劳,特免谢氏孤女青安死罪,赐婚于王爷郑平屿,送至荟州谢家老宅,无诏不得回京。郑平屿,赐号廉,多年戍边,劳苦功高,朕不治无诏回京之罪,不日亲去荟州查明罪犯谢正源藏银之地,钦此。”
谢青安虽一字不落地听完了,但只关注到了赐婚二字,她知道她在这叫什么,也知道被赐婚给了谁,暗道这悲催的事又加了一件。
郑平屿像是她肚里的蛔虫一样,解释道:“婚约只是把我困在荟州的借口,日后会解除的。不必为了此事烦恼,等到了荟州,你行事只凭自己喜好,不用顾着我和小景。”
谢青安张口欲再问些什么,但被郑平屿止住话头,“别太过费神,小景带的药只是于止痛有奇效,伤口可还在流着血呢,你看你胳膊的伤处是不是因为乱动渗血了。”
这一句话一说出口,谢青安偏头一看,果真因刚才捋头发导致伤口再次出血,连忙道歉:“抱歉,给你添麻烦了。”
“没有怪你的意思,是你现在身体真的再经不起折腾了。”谢青安没听出来他这句话的内疚,只乖乖地任他重新包扎伤口。
“圣旨既已传,那我们何时启程去荟州。”林景川询问。
“郑茂澄刚才传旨的时候说,宫中安排了船,三日后启程。但我觉得今夜就得走。”郑平屿看了一眼谢青安,“你的伤得抓紧让大夫看看。”
“那我去安排,天擦黑就出发。”林景川说着便出了门。
宫中。
“母君,儿臣不负信任,顺利拿到兵符。”郑茂澄传过圣旨后,一刻不耽误的回宫复命,神色难掩愉快,他没想到这么顺利。
“那你不日便出发,接管北滨军吧!”皇帝也觉得兵符收的太过顺利,但因兵符实打实的拿回来了,担忧的情绪也稍缓几分。
天刚黑,郑平屿便寻摸件宽大的带帽子的袍子裹住谢青安,小心翼翼的抱着,怕伤口再次渗血,脚步飞快,从密道出府直奔码头。码头上停放着一艘乐船,船上丝竹之声,叫好声一片,谁都没有发现有三人无声无息的上了船。
这艘乐船是每年春末从京城出发,沿着翡江向东南顺流而下,途经江南各地,直到曦州,再返回京城,期间可欣赏江南四时之景。每停靠一地,自由选择下船或上船,颇受文人墨客欢迎,其中最令众人追捧的是船中乐器、舞技、诗会、武功等等所用器具皆罕见,所执器具之人无论男女,都面容姣好,且技艺精湛,故受人追捧。
谢青安虽是被抱着上了船,但一路上眼睛可没闲着,周边环境越看越觉得是真穿越了。
郑平屿在林景川的带领下进了船上的一个房间,房中早已有大夫等候,谢青安刚被放在床上,手腕处就披上一层薄帕,大夫便开始诊脉。
几人都看着大夫,半晌大夫收手,面色缓和道:“二位王爷不必担心,姑娘虽失血过多,但平日里定是好舞刀弄剑,体质优秀,身上的伤口也处理及时,待我开些药草泡个药浴,伤口愈合后再喝些补气血的药便能恢复原状。”
“但——王爷所说的失忆症,方才把脉时,并未发现脑中有何病症,许是受了极大刺激造成的,待日后心境平稳或许可以恢复。”大夫看着林景川说道。
此话一出,房中四人静默不语。
谢青安倒是还好,听到自己身体没大毛病,放松了许多,便陷入思考,想她的遭遇,想与这二人的关系,想这身世的复杂。没听到郑平屿对大夫说准备药浴的事情,等到屋中弥漫着药香时才回过神来。
“今日便要泡吗?”谢青安问往木桶里撒药的郑平屿。
郑平屿吹灭了蜡烛,走向谢青安,摸索着解除她身上的纱布,谢青安忽然对眼前的郑平屿产生复杂的感觉,这个人,于她生命垂危时不顾男女大防,为她包扎伤口;现在,她意识清醒,他又怕她尴尬,不用她说,便主动灭了蜡烛。洞察人心的功夫令人害怕,可又偏偏长得一副温润如玉的模样,让人放松警惕。
“水温如何?”思考间她已被放入木桶。
“可以。”谢青安老实回答,周身被药水浸泡,只觉得舒适。
“半个时辰后,需换其它草药,到时我在进来,我就在门口,有事直接唤我。”郑平屿说完便关门去了门口。
此时房中只剩谢青安一人,她泡在水中,周身只觉舒爽,窗外月光散入房中,她从水中抬起胳膊,发现伤口处像是被覆了层透明的膜,阻止血往外渗出。不由得发出感叹:真是灵丹妙药啊!
而门外的郑平屿回忆着刚才拆纱布的时候,布与血肉粘在一起,却又不得不扯开的情景,眸中难得显出杀意。
“你能进来陪我吗?我有些害怕。”谢青安隔着门问。虽未得到回应,但门吱呀一声让她知道郑平屿进来了。
“鲜少从你口中听到害怕二字。”郑平屿进了房间却没有望向谢青安的方向,径直走向与她一屏风之隔的椅子坐下。
“我以前是个武功高强的人吗?”谢青安在木桶里摸着指腹和手掌上的茧问道。
“小时候倒是喜欢拿着刀剑追人,这些年我不在京中,不知道你武艺有没有进益。”郑平屿回忆道。
在这半个时辰里,谢青安问了许多关于原身的信息,对这个朝代也有了初步了解。
“到时间了,我给你换水。”说着郑平屿便起身来到桶边,先将她从桶中扶出来,披上衣服,防止着凉,再将桶中水换成新的药水,再把她扶进去,一切都在黑暗中进行。
“我不出去,就在这陪你,泡完出来,带你吃些东西。”郑平屿坐回刚才那把椅子。
“这次泡多久,我已经饿得不行了。”不说吃的还好,一说便觉得饿意来势汹汹。
“一柱香即可,这盘点心你先垫垫。”郑平屿把桌上的点心端过去,谢青安也没客气,拿起一块便往口中送去。
一柱香后。
“好了,起身吧!衣服放在床上。”这次郑平屿没有进来扶着她,他知道两次药浴后,人会好很多,不需要自己进去帮忙了,再进便是占人便宜了,只重新把蜡烛点燃。
郑平屿非常体贴地将衣服从里到外排列在床上,似乎是想到了谢青安会忘记衣服的穿法。
“我这样穿有问题吗?”谢青安走出屏风,批散着头发,脸被热气熏的红润,笑脸相迎看着郑平屿。
看着恢复生气的谢青安,郑平屿一扫刚才在门外的杀气。他给谢青安拿来的是件白色古纹青竹窄袖裙,“如今尚在孝期,颜色不能花哨,半年后再给你买些好看的衣服。”
谢青安低头抚摸衣服上的竹叶,细看绿色丝线中还掺杂着银线,心中了然衣服虽素,但价值不菲。
“已经很好了,我很喜欢。”谢青安回应道,“能麻烦你帮我梳个头吗?我忘记怎么用发簪了。”说话间她已走到梳妆台坐下,挑了个最简单的白玉簪子,回头看着郑平屿问道。
郑平屿怔在原地,解释道:“我不太懂女人的发式。”但还是走了过去,伸手接过簪子,站在谢青安背后对着头发上下比划,无从下手。
“你就取上半部分头发用簪子固定住就行。”谢青安透过镜子看着郑平屿手忙脚乱笑道。
“这样如何?”郑平屿将头发绕在簪子上两圈,再往后贴着头皮将簪子末端插入,头发就固定住了。
谢青安微侧着头,透过镜子看到脑后的低髻,满意道:“心灵手巧,走吧,吃饭去吧!”说着便起了身。但被郑平屿按住,“不急,先把手指包扎一下,不然容易沾上灰尘。”
说着就把桌上的纱布和药罐拿到梳妆台上,半弯着腰拉着谢青安的手上药,一边涂抹一边朝着手指吹气,十分认真。
谢青安如今意识清醒,被他这番暧昧的动作弄得脸颊发烫,忍不住发问:“你──对每个人都这么照顾有加吗?”
郑平屿手上动作稍稍一顿,但很快又恢复。沉默了一瞬便开口:“自然不是,你如今失忆了,你爹对我们的恩情想必你也忘了。我想,我照顾好你,便是报恩了。”
报恩,好小众的词。谢青安想。
“好了。”郑平屿包扎完最后一根手指后站起来,“走吧,吃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