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花间渡
“若要脱颖而出,不在乎全,在乎奇。无论推出多少茶种,或高明的点茶之术,客人已有喜好的茶楼,这些他们亦有,且都牢牢把持,以期立足。
“其实坊间茶肆,做的多是男子生意。而如我这般的女客并不多。虽女子出门不易,所去之处也多是专卖女子之物的铺子,或是自家所开的铺子。可霖州城中,高门大户不下数十,加上富户之家,也有过百。此处邻江河,虽不是繁华渡口,各县也有往来之人过此处。
“霖州府和所辖各县,富贵门户之中,女子极多。
“东家可知方才来的妇人是何人?”周蓦饮了一口茶。
“是钤辖府上的马车。”秦俊摸头道。这等见识他还是有的,毕竟是土生土长了二十一年的霖州本地人。方才他还好奇,这秦姑娘何许人也,竟与钤辖府相交。兵马钤辖主管一地兵戍之务,是与太守平起平坐的官职,二者一文一武,是霖州府一等一的权贵门第。方才一席话,秦俊也觉颇有道理,可怎么个奇法?与钤辖府也有关系?
周蓦一笑,“不错。来者是钤辖府上程大姑娘的管事嬷嬷。那么,不知东家可听闻过新雁妆?”
秦俊恍然,“本来贵族小姐的事,是不知道的,不过新雁妆不同,好些诗文在咏新雁妆女子之端庄雅静,和程大姑娘德行高洁。”他也是书生,虽还没中秀才,但经义之外,诗文也是常读的。
“这新雁妆,正是出自我手。不仅如此,我还懂得经络骨脉之道,可以按摩与针术,令女子容颜焕发。”周蓦正视秦俊。
“所以,我愿在苕溪渡为女客妆点容颜,行针调理。东家无需多投本,只需设雅室,再增加一些女子喜爱的茶饮、茶点和时鲜甜露。如此,霖州富户女子必将云集苕溪渡。不知秦东家,意下如何?”
秦俊隐隐猜到周蓦的提议,当即已暗暗动心。不过……
“不过,秦姑娘为何不选胭脂铺子、银楼合作?”
“我不需要那么多客人。”周蓦低头饮茶道。
懂了!毕竟只有秦姑娘一人,兼小丫鬟搭头一个,客人多了也忙不过来啊!
世间女子大多在意容颜,听闻苕溪渡做这门生意,一定会来看看的,哪怕不敢行针,新雁妆妆容可是万无一失可试试的。那钤辖府上程大姑娘,不就是活招牌嘛。
届时,苕溪渡肯定能兴旺起来。
周蓦暗想,“且胭脂、银楼自有客源,又并无风雅的噱头,这就把来人都局限在了女客。不仅如此,世人常体直却偏偏口嫌,若在胭脂银楼处,来者也会忧心世人眼光,怕被说道自己以色取人。那样一来,岂不与自己初衷背道而驰。”不过觑一眼秦东家压不住的嘴角,觉得也无需多解释。
“秦姑娘,你我又如何分成?”秦俊问出最后一个问题。
“女客所付银钱,我取四,东家取六。一应花费,也按此比例扣取。”
“秦姑娘之技艺非凡,原该多占,可我们苕溪渡供了地方,风光也好,不若五五……啊?!好,好,好!”秦俊才反应过来,舌头打了个弯,急忙收住话头。原想着讨价还价他可不擅长,早知道应该将母亲喊来,没想到秦姑娘的提议又让他震了一震。
这可是大大的让利——简直给他送钱,虽然儒士不求富贵,但生意是生意!当即一拍即合。
“俊俊啊,今日怎么这么高兴?”
晚饭后,苕溪渡后头的宅院里,瓷白餐碟上已只剩酱汁,收拾桌面碗筷的秦大娘看着儿子傻乐已看了半晌,心里纳罕,又隐隐欣喜——儿子都二十有一了,还横挑竖拣没有娶亲,如今媒人都不爱上门。可是愁死她了,这反应莫不是有了心仪的姑娘!
秦俊嘴角一抽,登时耷拉了脸,“娘哎,我早说您别喊我俊俊了。秦俊,秦俊,两个字清朗上口,多好的名字!何况我都这么大了。”
秦母瞪他一眼,“混说什么,秦俊俊就是你爹亲自给你起的名儿,衙门户籍上也明明白白写了三个字——秦、俊、俊!你嫌弃这名儿,就是嫌弃你爹你娘!”
秦俊一听,登时不敢言语,只得屈服于老娘的淫威,举手投降。哎,俊俊就俊俊吧!把白日的事向母亲略略说了。
秦母一听,心头有些疑惑,“这程大姑娘都看得上的手艺,人家不去胭脂铺子、银楼,反而与自家合作,这、这……”这还是与秦俊俊两情相悦了吧!
“呃,不过,”秦俊俊挠头道,“咱家苕溪渡可能得改个名儿。”
……
瑞脑香散出宁和香气。一个锦袍美须的男子执一卷《渊海子平》[ 中国古代命理学著作。]读着。虽年过四十,略略长了些肚腩,却不减仪姿。
近傍晚时分,日头已只剩余晖,橙金的晖色铺了满室,和瑞脑香的轻烟交织游走,丝缕不息。
冯梓芙向守在门口的小厮嘘声,自己推门进来,娇声道,“爹爹,娘在同心院正着小厨房置办晚饭,您随我一同去啊。”
冯章抬眼笑道,“晚些就去。夫人也是,还劳动芙儿亲自来喊。”
冯章与夫人相敬如宾,虽也有几房妾室,但待嫡出的一双儿女亲近,尤其对冯梓芙,如珠似宝般娇宠。
冯梓芙撒娇一笑,“女儿想您了嘛。”殷勤给冯章茶盅里添了热水,又踌躇问道,“爹爹,您真有意为兄长求娶程大姑娘啊?”
她兄长冯耀,听冯夫人提及此事,托了冯梓芙来探,许她在珍乐楼随意挑一支钗子。
冯耀自己不成器,招猫逗狗,拈花惹草,很有自知之明地觉得在父亲大人面前不如妹妹得脸,特意请托。
冯章睇她一眼,“瞎打听什么。”不过……借女儿之口让那混账小子心里有底,有所收敛也好。
“程氏女恭谨秀敏,闺范端庄。你们自小相熟,”眼神深邃,“如今左相施行将兵令,程府水涨船高,”而程钤辖滑不溜手,看似肚中空空,实际最会躲麻烦,立场十分暧昧,“程氏若嫁到太守府,做你嫂嫂,是好事。”冯章点到即止,不欲与小女儿多言。
冯梓芙撇撇嘴,开始上眼药,“恭谨、端庄,旁人不知,女儿却知道,程宛雁惺惺作态得很,”举手端一个空茶盏,学起程大姑娘来,慢慢吞吞挪到唇边,微微一笑,一颗牙都没露出来,捏着嗓子拉长话音道,“这碧濯茶汤甘冽,极是难得,可惜不是明前所得,损了滋味。”
“而且她面貌平平,与我哥哥站在一起,我哥哥还要貌美一些。”
冯章被她滑稽的刻薄气笑了,“你懂什么!”
冯梓芙自幼和程宛雁争锋,事事想压对方一头。这点小心思明里不显露,人前与程宛雁亲热相交,人后却常常不以为然。且她打小有个毛病——看人先看脸,若一个人长相不佳,在她这里连与她吸了一处的空气都是错处。
冯章平日笃信玄理,霜林寺方昭禅师曾推演他命格有变,或与东方、胃宿之人有关联,考绩、政务繁忙之外,偶尔想到,隐隐不安。虽不知破解之法,多结盟友终归是好事。
冯章摆摆手,“此事你不必上心。”又宽慰她,“前几日程氏女来做客,不是传出了端丽之名嘛。”
冯章政事通达,却不解小女儿心思。不宽慰还好,这话一出,冯梓芙登时郁结。
她自己自小貌美出众,不仅庶妹们不敢相争,还在一众霖州府的小姐中独领风头,尤其稳稳压程宛雁一头。然而数日前的秋舍宴,却被程宛雁夺了风采,正是恨恨不平之时。
何况冯耀与她一母同胞,她将程宛雁横挑竖捡,计较一番,只觉从头发丝到脚底板,程宛雁都不合她心意,断然不想以后喊她做嫂嫂。
哼了一声,“我打听说是一个外乡女子替她梳妆的。”
冯梓芙原本很是不屑程宛雁靠梳妆胜过她,之前便对此事没怎么上心。
此时因为父亲提这一句,反而却起了相争的心思。她心下想着,“我若是寻那女子,定然比程宛雁出挑。”
冯章对小女孩儿争风吃醋没什么兴趣,只准她要买什么玩什么支用银钱找账房便是。
九月十三,寒露至。忌远行,忌动土。宜商业,宜室内修缮,利交易纳财,聚友邻和,防潮润身。忌涉水渡河,宜静养心神,祈安泰。
这日,苕溪渡换上了新牌匾,乃是笔力瘦劲流畅,不失雅致的“花间渡”。
“其实坊间茶肆,做的多是男子生意。而如我这般的女客并不多。虽女子出门不易,所去之处也多是专卖女子之物的铺子,或是自家所开的铺子。可霖州城中,高门大户不下数十,加上富户之家,也有过百。此处邻江河,虽不是繁华渡口,各县也有往来之人过此处。
“霖州府和所辖各县,富贵门户之中,女子极多。
“东家可知方才来的妇人是何人?”周蓦饮了一口茶。
“是钤辖府上的马车。”秦俊摸头道。这等见识他还是有的,毕竟是土生土长了二十一年的霖州本地人。方才他还好奇,这秦姑娘何许人也,竟与钤辖府相交。兵马钤辖主管一地兵戍之务,是与太守平起平坐的官职,二者一文一武,是霖州府一等一的权贵门第。方才一席话,秦俊也觉颇有道理,可怎么个奇法?与钤辖府也有关系?
周蓦一笑,“不错。来者是钤辖府上程大姑娘的管事嬷嬷。那么,不知东家可听闻过新雁妆?”
秦俊恍然,“本来贵族小姐的事,是不知道的,不过新雁妆不同,好些诗文在咏新雁妆女子之端庄雅静,和程大姑娘德行高洁。”他也是书生,虽还没中秀才,但经义之外,诗文也是常读的。
“这新雁妆,正是出自我手。不仅如此,我还懂得经络骨脉之道,可以按摩与针术,令女子容颜焕发。”周蓦正视秦俊。
“所以,我愿在苕溪渡为女客妆点容颜,行针调理。东家无需多投本,只需设雅室,再增加一些女子喜爱的茶饮、茶点和时鲜甜露。如此,霖州富户女子必将云集苕溪渡。不知秦东家,意下如何?”
秦俊隐隐猜到周蓦的提议,当即已暗暗动心。不过……
“不过,秦姑娘为何不选胭脂铺子、银楼合作?”
“我不需要那么多客人。”周蓦低头饮茶道。
懂了!毕竟只有秦姑娘一人,兼小丫鬟搭头一个,客人多了也忙不过来啊!
世间女子大多在意容颜,听闻苕溪渡做这门生意,一定会来看看的,哪怕不敢行针,新雁妆妆容可是万无一失可试试的。那钤辖府上程大姑娘,不就是活招牌嘛。
届时,苕溪渡肯定能兴旺起来。
周蓦暗想,“且胭脂、银楼自有客源,又并无风雅的噱头,这就把来人都局限在了女客。不仅如此,世人常体直却偏偏口嫌,若在胭脂银楼处,来者也会忧心世人眼光,怕被说道自己以色取人。那样一来,岂不与自己初衷背道而驰。”不过觑一眼秦东家压不住的嘴角,觉得也无需多解释。
“秦姑娘,你我又如何分成?”秦俊问出最后一个问题。
“女客所付银钱,我取四,东家取六。一应花费,也按此比例扣取。”
“秦姑娘之技艺非凡,原该多占,可我们苕溪渡供了地方,风光也好,不若五五……啊?!好,好,好!”秦俊才反应过来,舌头打了个弯,急忙收住话头。原想着讨价还价他可不擅长,早知道应该将母亲喊来,没想到秦姑娘的提议又让他震了一震。
这可是大大的让利——简直给他送钱,虽然儒士不求富贵,但生意是生意!当即一拍即合。
“俊俊啊,今日怎么这么高兴?”
晚饭后,苕溪渡后头的宅院里,瓷白餐碟上已只剩酱汁,收拾桌面碗筷的秦大娘看着儿子傻乐已看了半晌,心里纳罕,又隐隐欣喜——儿子都二十有一了,还横挑竖拣没有娶亲,如今媒人都不爱上门。可是愁死她了,这反应莫不是有了心仪的姑娘!
秦俊嘴角一抽,登时耷拉了脸,“娘哎,我早说您别喊我俊俊了。秦俊,秦俊,两个字清朗上口,多好的名字!何况我都这么大了。”
秦母瞪他一眼,“混说什么,秦俊俊就是你爹亲自给你起的名儿,衙门户籍上也明明白白写了三个字——秦、俊、俊!你嫌弃这名儿,就是嫌弃你爹你娘!”
秦俊一听,登时不敢言语,只得屈服于老娘的淫威,举手投降。哎,俊俊就俊俊吧!把白日的事向母亲略略说了。
秦母一听,心头有些疑惑,“这程大姑娘都看得上的手艺,人家不去胭脂铺子、银楼,反而与自家合作,这、这……”这还是与秦俊俊两情相悦了吧!
“呃,不过,”秦俊俊挠头道,“咱家苕溪渡可能得改个名儿。”
……
瑞脑香散出宁和香气。一个锦袍美须的男子执一卷《渊海子平》[ 中国古代命理学著作。]读着。虽年过四十,略略长了些肚腩,却不减仪姿。
近傍晚时分,日头已只剩余晖,橙金的晖色铺了满室,和瑞脑香的轻烟交织游走,丝缕不息。
冯梓芙向守在门口的小厮嘘声,自己推门进来,娇声道,“爹爹,娘在同心院正着小厨房置办晚饭,您随我一同去啊。”
冯章抬眼笑道,“晚些就去。夫人也是,还劳动芙儿亲自来喊。”
冯章与夫人相敬如宾,虽也有几房妾室,但待嫡出的一双儿女亲近,尤其对冯梓芙,如珠似宝般娇宠。
冯梓芙撒娇一笑,“女儿想您了嘛。”殷勤给冯章茶盅里添了热水,又踌躇问道,“爹爹,您真有意为兄长求娶程大姑娘啊?”
她兄长冯耀,听冯夫人提及此事,托了冯梓芙来探,许她在珍乐楼随意挑一支钗子。
冯耀自己不成器,招猫逗狗,拈花惹草,很有自知之明地觉得在父亲大人面前不如妹妹得脸,特意请托。
冯章睇她一眼,“瞎打听什么。”不过……借女儿之口让那混账小子心里有底,有所收敛也好。
“程氏女恭谨秀敏,闺范端庄。你们自小相熟,”眼神深邃,“如今左相施行将兵令,程府水涨船高,”而程钤辖滑不溜手,看似肚中空空,实际最会躲麻烦,立场十分暧昧,“程氏若嫁到太守府,做你嫂嫂,是好事。”冯章点到即止,不欲与小女儿多言。
冯梓芙撇撇嘴,开始上眼药,“恭谨、端庄,旁人不知,女儿却知道,程宛雁惺惺作态得很,”举手端一个空茶盏,学起程大姑娘来,慢慢吞吞挪到唇边,微微一笑,一颗牙都没露出来,捏着嗓子拉长话音道,“这碧濯茶汤甘冽,极是难得,可惜不是明前所得,损了滋味。”
“而且她面貌平平,与我哥哥站在一起,我哥哥还要貌美一些。”
冯章被她滑稽的刻薄气笑了,“你懂什么!”
冯梓芙自幼和程宛雁争锋,事事想压对方一头。这点小心思明里不显露,人前与程宛雁亲热相交,人后却常常不以为然。且她打小有个毛病——看人先看脸,若一个人长相不佳,在她这里连与她吸了一处的空气都是错处。
冯章平日笃信玄理,霜林寺方昭禅师曾推演他命格有变,或与东方、胃宿之人有关联,考绩、政务繁忙之外,偶尔想到,隐隐不安。虽不知破解之法,多结盟友终归是好事。
冯章摆摆手,“此事你不必上心。”又宽慰她,“前几日程氏女来做客,不是传出了端丽之名嘛。”
冯章政事通达,却不解小女儿心思。不宽慰还好,这话一出,冯梓芙登时郁结。
她自己自小貌美出众,不仅庶妹们不敢相争,还在一众霖州府的小姐中独领风头,尤其稳稳压程宛雁一头。然而数日前的秋舍宴,却被程宛雁夺了风采,正是恨恨不平之时。
何况冯耀与她一母同胞,她将程宛雁横挑竖捡,计较一番,只觉从头发丝到脚底板,程宛雁都不合她心意,断然不想以后喊她做嫂嫂。
哼了一声,“我打听说是一个外乡女子替她梳妆的。”
冯梓芙原本很是不屑程宛雁靠梳妆胜过她,之前便对此事没怎么上心。
此时因为父亲提这一句,反而却起了相争的心思。她心下想着,“我若是寻那女子,定然比程宛雁出挑。”
冯章对小女孩儿争风吃醋没什么兴趣,只准她要买什么玩什么支用银钱找账房便是。
九月十三,寒露至。忌远行,忌动土。宜商业,宜室内修缮,利交易纳财,聚友邻和,防潮润身。忌涉水渡河,宜静养心神,祈安泰。
这日,苕溪渡换上了新牌匾,乃是笔力瘦劲流畅,不失雅致的“花间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