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夜半疑云
夕阳低沉,红色霞光满天。
香溪粼粼汇入泽湖。
落霞斜映在辽阔无垠的泽湖上,水波不兴。白鹭自湖面低低划过,又往彤红的夕阳振翅飞去。
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骑黑色骏马在霞光中缩成个小点,正往怀县南边的烟波驿疾驰而来。马匹一路疾行,在路上踏起无数漂浮灰尘。
晚霞最后一丝红光隐没入湖水中。
黑色骏马终于嘶鸣一声,停在驿馆前头。
骏马身上,利落翻身下来一个一身玄衣劲装,腰佩长刀的年轻人。
却不见驿丞来迎。
年轻人挑了挑眉。他眉宇间有股超凡脱俗的英气,鼻梁挺直,薄唇紧抿,神色微冷,这一挑眉,倒无端端给他增了一分风流意态。
“驿丞何在?”年轻人将马匹栓了,复扬声问道。
从驿馆里跌跌撞撞迎出来一个面黄干瘦的中年小吏。
那中年小吏神色中还带着没来得及掩饰好的慌张,见是位兵将模样的俊美青年,透着股不怒自威的杀伐决断,登时脚下一软,险些摔倒。
年轻人眸中划过一丝狐疑。
那中年小吏喏喏道,“大人恕罪…… 小的,小的方才上茅房,未能及时相迎。”
那年轻人随手将通行符券抛给他,只道,“我在此住一夜,备点饭食来。”
年轻人进了屋。
驿丞耷下脸来。
回到房中,三个同样干瘦的信兵,两个不到三十,一个不到二十,各自紧紧捂着怀中包袱,紧张地盯着驿丞,“黄大哥,如何?”
那姓黄的驿丞沉吟片刻。
原本今夜要有所动作。驿馆中如今只住着要去江都上任的教谕一个,也是明日动身。原看驿馆空空,只文弱教谕一个,正是方便行事,这不速之客的年轻人却有点打乱他的计划。
罢了!夜半时分,等他睡熟了,自己再行动。拖到明日,还不知又有什么变故。
“按原计划行事。”他咬牙道。
……
夜幕低垂,烟波驿笼罩在一片宁静之中,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和远处的犬吠声打破寂静。
杨员外带着管事和小厮,三个人鬼鬼祟祟藏匿在水驿旁的芦苇丛间。
芦苇的叶子有些扎人。
深秋时节,蚊子已不是很多了,然而这芦苇丛旁还是时有飞虫,不时停在三人的口鼻处向孔洞钻去。
管事好容易按耐住打一个喷嚏的冲动,小心翼翼低声问道,“老爷,亥时末、都快子时了,怎么还没有人来啊?”
寒冷江风吹过,拂动不到十步远处那老柳树近乎秃了的枝条,在黑漆漆的夜色中形同鬼魅。
杨员外紧紧绷着心弦,闻言心下烦躁,斥道,“你家老爷我都在这吃风,你还敢不耐烦了!”不过声音十分微弱,生怕那来人此时正藏身暗处观察。
……
客房内,那俊美的年轻人叫了水洗漱一番,稍解疲乏。此时吹了灯,和衣而卧,却未睡熟,正拧眉想着此行如何筹谋。
从盛京来此,他日夜兼程,一程水路,一程陆路,已行了大半个月。
如今快到霖州,又需换水路,便在此地稍作休整。
临行之前,少年天子执手附耳,秘密交予他两桩机要——
其一,接近平岚郡兵马钤辖程维钧,摸摸此人底细,站的是哪一条边。
其二,钱御史欲暗中效忠年轻帝王,交出了一份投名状。这份投名状,与平岚郡太守冯章有莫大的关联。
钱御史手上掌握了一名人证,牵出冯章的一桩陈年秘事。
冯章是由那位提拔上来的,从积年调任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而那位——与年轻帝王最忌惮之人,过从甚密。且朝中,行新政,年轻帝王渴望励精图治,渴望振兴民生,渴望天下为公。那位捏着不少实权,却屡屡因循守旧,暗中相阻。
钱御史所报之事,除了一个人证,并无其他实证,且已过了起码二十年,看着属实有些无关痛痒。
但如此看来,冯章身上有些漏洞。
此事,若运作得当,也不失为松动那位的一步暗棋。
当然,此行,以探程维钧的底为第一要务,只是,如何接近,如何探寻,如何走下一着,需费心思量。
寂静中,楼下驿馆的门吱呀一声。
声音极微小,而这年轻人自幼习武,有一身不凡的好功夫,耳力也超乎常人。
白日里,那驿丞就十分古怪。
思及此,略沉吟一下,年轻人利落起身,行了出去。
他身形敏捷,几个起落间便到了驿馆湖畔,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
不见驿丞踪影。
月光下,不远处的芦苇丛似有细微声响。他心中升起一股警觉,不动声色地靠近那片摇曳的芦苇。
芦苇丛中,杨员外三人正紧张地交换眼神,全然未察觉到有人逼近。
一阵风吹过,芦苇叶的沙沙声掩盖了年轻人的脚步,直到他几乎贴到他们藏身处,三人才惊觉有异。
年轻人现身于月光之下,玄衣劲装,腰间长刀闪烁冷光。
杨员外心下一惊,差点厥过去。
这——定就是来取茶引之人!
若不是贵人所遣,哪能驱使得动如此人物!
且自己已在此处蹲了许久,飞虫都吃了有一斤,并未见得其他人影。
此刻出现的,自然就是取茶引之人。
想必,那小婢子哪是为了自己牟利,没准就是贵人自己个的意思!
万幸自己没有被猪油蒙了心,一早就兑好了茶引,否则,此时此刻,他还焉有命在!
杨员外十分贪生怕死,手却比脑子还快,早在胸襟出摸出沉甸甸缀着一万两千两银子的茶引,瑟瑟道,“大大大大大人,小小小的……依,啊依着您吩啊吩咐,兑兑好了契契书,”
塞进那年轻人怀里,“小小的已已照办,您您大人不不记小……小人过,日后有有差遣,定,定当肝肝脑涂啊地……”
哆哆嗦嗦结结巴巴表完忠心,看年轻人没有搭理他的意思,当下给管事和小厮使了个眼色,一溜烟地跑了。
废话,不跑等着来人再敲他一笔竹杠么,他将茶引交出去,也就衬了贵人的心了,此时此刻,还是走为上计。他原想着,这茶引交出去,在榷茶司报备利权相授的时候,再缓上那么一点,如今是一点花心思也不敢耍了。
说是跑——实则跌跌撞撞,逃也似的奔走。他胖胖的身子此时倒十分灵巧,颇似年轻人小时候家中养的,躲厨房伙计时总也捉不住的芦花鸡。
年轻人面色古怪,就着月色,捏着纸张一角,拎起来看了一眼这薄薄一张纸。
怀县榷茶司签发印制的茶引?
斜对过的客栈二楼窗子中,昏黄油灯下,有青碧衣角一闪。
年轻人捕捉到灯下人影的倾身方位,眼中闪过一丝玩味,将那薄纸片收入袖中。
他收回视线,眼光逡巡四周。此刻,有另一桩事,更令他疑心。
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又迅速潜入水底。
开阔的河岸边,似乎是驿馆背处,一阵细微的水波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原来,烟波驿后头,有一处隐蔽小码头。
码头上,昏暗的灯笼摇曳,勉强照亮了几个匆匆的身影。正是黄驿丞与他手下三个信兵。
四人正轻手轻脚地准备上船,船上一个老渡夫,轻声催促:“小老五,快些快些!”
四人身上均背着粗布包裹,透出几分可疑。
黄驿丞不时紧张地回头张望,仿佛害怕被人发现。
年轻人如同夜色孤狼,疾行于阴影之间。他猛地踏出一步,身形一展,便跃到了小船的船头。冷冽的声音穿透夜色:“黄驿丞,深夜出行,背负不明之物,意欲何为?”
黄驿丞与信兵们猛然转身,眼中闪过一丝惊慌。
月光照亮了他们的脸庞,也照出了他们额头细密的汗珠。
黄驿丞强作镇定,干笑道,“宁大人……”
搜肠刮肚半晌,奈何他一向不机敏,临时也编不出搪塞的言辞,于是干笑变成苦涩,一时没有言语。
这位年轻的宁大人,名唤宁彻。他逼近一步。
“怎么,此处与东海不过二百余里,莫非——”他顿了顿,目光极是冷冽,“莫非,黄驿丞竟胆敢私通海上匪寇?!”
香溪粼粼汇入泽湖。
落霞斜映在辽阔无垠的泽湖上,水波不兴。白鹭自湖面低低划过,又往彤红的夕阳振翅飞去。
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骑黑色骏马在霞光中缩成个小点,正往怀县南边的烟波驿疾驰而来。马匹一路疾行,在路上踏起无数漂浮灰尘。
晚霞最后一丝红光隐没入湖水中。
黑色骏马终于嘶鸣一声,停在驿馆前头。
骏马身上,利落翻身下来一个一身玄衣劲装,腰佩长刀的年轻人。
却不见驿丞来迎。
年轻人挑了挑眉。他眉宇间有股超凡脱俗的英气,鼻梁挺直,薄唇紧抿,神色微冷,这一挑眉,倒无端端给他增了一分风流意态。
“驿丞何在?”年轻人将马匹栓了,复扬声问道。
从驿馆里跌跌撞撞迎出来一个面黄干瘦的中年小吏。
那中年小吏神色中还带着没来得及掩饰好的慌张,见是位兵将模样的俊美青年,透着股不怒自威的杀伐决断,登时脚下一软,险些摔倒。
年轻人眸中划过一丝狐疑。
那中年小吏喏喏道,“大人恕罪…… 小的,小的方才上茅房,未能及时相迎。”
那年轻人随手将通行符券抛给他,只道,“我在此住一夜,备点饭食来。”
年轻人进了屋。
驿丞耷下脸来。
回到房中,三个同样干瘦的信兵,两个不到三十,一个不到二十,各自紧紧捂着怀中包袱,紧张地盯着驿丞,“黄大哥,如何?”
那姓黄的驿丞沉吟片刻。
原本今夜要有所动作。驿馆中如今只住着要去江都上任的教谕一个,也是明日动身。原看驿馆空空,只文弱教谕一个,正是方便行事,这不速之客的年轻人却有点打乱他的计划。
罢了!夜半时分,等他睡熟了,自己再行动。拖到明日,还不知又有什么变故。
“按原计划行事。”他咬牙道。
……
夜幕低垂,烟波驿笼罩在一片宁静之中,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和远处的犬吠声打破寂静。
杨员外带着管事和小厮,三个人鬼鬼祟祟藏匿在水驿旁的芦苇丛间。
芦苇的叶子有些扎人。
深秋时节,蚊子已不是很多了,然而这芦苇丛旁还是时有飞虫,不时停在三人的口鼻处向孔洞钻去。
管事好容易按耐住打一个喷嚏的冲动,小心翼翼低声问道,“老爷,亥时末、都快子时了,怎么还没有人来啊?”
寒冷江风吹过,拂动不到十步远处那老柳树近乎秃了的枝条,在黑漆漆的夜色中形同鬼魅。
杨员外紧紧绷着心弦,闻言心下烦躁,斥道,“你家老爷我都在这吃风,你还敢不耐烦了!”不过声音十分微弱,生怕那来人此时正藏身暗处观察。
……
客房内,那俊美的年轻人叫了水洗漱一番,稍解疲乏。此时吹了灯,和衣而卧,却未睡熟,正拧眉想着此行如何筹谋。
从盛京来此,他日夜兼程,一程水路,一程陆路,已行了大半个月。
如今快到霖州,又需换水路,便在此地稍作休整。
临行之前,少年天子执手附耳,秘密交予他两桩机要——
其一,接近平岚郡兵马钤辖程维钧,摸摸此人底细,站的是哪一条边。
其二,钱御史欲暗中效忠年轻帝王,交出了一份投名状。这份投名状,与平岚郡太守冯章有莫大的关联。
钱御史手上掌握了一名人证,牵出冯章的一桩陈年秘事。
冯章是由那位提拔上来的,从积年调任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而那位——与年轻帝王最忌惮之人,过从甚密。且朝中,行新政,年轻帝王渴望励精图治,渴望振兴民生,渴望天下为公。那位捏着不少实权,却屡屡因循守旧,暗中相阻。
钱御史所报之事,除了一个人证,并无其他实证,且已过了起码二十年,看着属实有些无关痛痒。
但如此看来,冯章身上有些漏洞。
此事,若运作得当,也不失为松动那位的一步暗棋。
当然,此行,以探程维钧的底为第一要务,只是,如何接近,如何探寻,如何走下一着,需费心思量。
寂静中,楼下驿馆的门吱呀一声。
声音极微小,而这年轻人自幼习武,有一身不凡的好功夫,耳力也超乎常人。
白日里,那驿丞就十分古怪。
思及此,略沉吟一下,年轻人利落起身,行了出去。
他身形敏捷,几个起落间便到了驿馆湖畔,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
不见驿丞踪影。
月光下,不远处的芦苇丛似有细微声响。他心中升起一股警觉,不动声色地靠近那片摇曳的芦苇。
芦苇丛中,杨员外三人正紧张地交换眼神,全然未察觉到有人逼近。
一阵风吹过,芦苇叶的沙沙声掩盖了年轻人的脚步,直到他几乎贴到他们藏身处,三人才惊觉有异。
年轻人现身于月光之下,玄衣劲装,腰间长刀闪烁冷光。
杨员外心下一惊,差点厥过去。
这——定就是来取茶引之人!
若不是贵人所遣,哪能驱使得动如此人物!
且自己已在此处蹲了许久,飞虫都吃了有一斤,并未见得其他人影。
此刻出现的,自然就是取茶引之人。
想必,那小婢子哪是为了自己牟利,没准就是贵人自己个的意思!
万幸自己没有被猪油蒙了心,一早就兑好了茶引,否则,此时此刻,他还焉有命在!
杨员外十分贪生怕死,手却比脑子还快,早在胸襟出摸出沉甸甸缀着一万两千两银子的茶引,瑟瑟道,“大大大大大人,小小小的……依,啊依着您吩啊吩咐,兑兑好了契契书,”
塞进那年轻人怀里,“小小的已已照办,您您大人不不记小……小人过,日后有有差遣,定,定当肝肝脑涂啊地……”
哆哆嗦嗦结结巴巴表完忠心,看年轻人没有搭理他的意思,当下给管事和小厮使了个眼色,一溜烟地跑了。
废话,不跑等着来人再敲他一笔竹杠么,他将茶引交出去,也就衬了贵人的心了,此时此刻,还是走为上计。他原想着,这茶引交出去,在榷茶司报备利权相授的时候,再缓上那么一点,如今是一点花心思也不敢耍了。
说是跑——实则跌跌撞撞,逃也似的奔走。他胖胖的身子此时倒十分灵巧,颇似年轻人小时候家中养的,躲厨房伙计时总也捉不住的芦花鸡。
年轻人面色古怪,就着月色,捏着纸张一角,拎起来看了一眼这薄薄一张纸。
怀县榷茶司签发印制的茶引?
斜对过的客栈二楼窗子中,昏黄油灯下,有青碧衣角一闪。
年轻人捕捉到灯下人影的倾身方位,眼中闪过一丝玩味,将那薄纸片收入袖中。
他收回视线,眼光逡巡四周。此刻,有另一桩事,更令他疑心。
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又迅速潜入水底。
开阔的河岸边,似乎是驿馆背处,一阵细微的水波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原来,烟波驿后头,有一处隐蔽小码头。
码头上,昏暗的灯笼摇曳,勉强照亮了几个匆匆的身影。正是黄驿丞与他手下三个信兵。
四人正轻手轻脚地准备上船,船上一个老渡夫,轻声催促:“小老五,快些快些!”
四人身上均背着粗布包裹,透出几分可疑。
黄驿丞不时紧张地回头张望,仿佛害怕被人发现。
年轻人如同夜色孤狼,疾行于阴影之间。他猛地踏出一步,身形一展,便跃到了小船的船头。冷冽的声音穿透夜色:“黄驿丞,深夜出行,背负不明之物,意欲何为?”
黄驿丞与信兵们猛然转身,眼中闪过一丝惊慌。
月光照亮了他们的脸庞,也照出了他们额头细密的汗珠。
黄驿丞强作镇定,干笑道,“宁大人……”
搜肠刮肚半晌,奈何他一向不机敏,临时也编不出搪塞的言辞,于是干笑变成苦涩,一时没有言语。
这位年轻的宁大人,名唤宁彻。他逼近一步。
“怎么,此处与东海不过二百余里,莫非——”他顿了顿,目光极是冷冽,“莫非,黄驿丞竟胆敢私通海上匪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