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弯弯曲曲的回廊,夏如璇去到夏谦书房。
“把门关上。”
脚刚迈进书房,夏谦威严的声音传入耳中,夏如璇心下一颤,但也只能默默转身关好门,跟着的丹枝一脸担心地被留在门外。
果然一进屋,夏谦负手站在书案旁,屋内再没有旁人,桌案上放着托盘,里头搁着一把竹制的戒尺,光洁的竹面在烛火的映照下隐隐泛着光亮。
夏如璇知道挨罚是跑不掉了,但比起前世当众大板加身,戒尺已经很给她体面,她喊道:“爹。”
“跪下。”
眼前站着的是前世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的至亲之人,夏如璇应有此跪,款款屈膝:“女儿自知有错,特向父亲请罪。”
夏谦转身,看着跪得笔直的女儿,已经有些花白的眉宇紧拧着:"手伸出来。”
夏如璇径直伸出左手,半点不曾犹豫。
“啪——”戒尺与皮肉相接的清脆声回响在书房。
夏谦正在气头上,这一戒尺毫不留情,夏如璇顿时感到掌心火辣辣地疼,唇角紧抿,竭力克制自己痛呼出声。
一言不发,戒尺上上下下,待打到第十下时,夏谦举着板子的手缓了下来。
他原以为自己必会大发雷霆,但此时心中更多涌上的却是无可奈何。
上午院子里夏如璇大哭一场,哭得她母亲对她犯错之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件事他已经知道,但正是因为知道才更为恼怒,于是一言不发先有了这顿板子。
他以为凭着夏如璇的心性会哭,会躲,会求饶,但夏如璇跪在他的面前,左手微微抖着,额间亦沁出薄薄冷汗,却始终端正地受着他的戒尺,没有半分躲闪,紧紧地咬着自己的唇,连吭都没有吭一声。
这板子便打不下去了。
夏谦颓然把戒尺丢在几案上。
手心已经痛到麻木,原以为还要多挨几板子的夏如璇生生忍住已经涌上喉间的痛呼,抬头不解地看着夏谦。
夏谦亦低头望她,道:“你自小心性就不够坚韧,幼时刚从云州把你接回来,你便要说想学书画,我就立即张罗着给你请名师,你那时也尚算勤勉,可多些时日,你弃了笔砚,说什么也不肯再学。”
夏如璇从来不知道自己当时学书画,父亲是乐意的,只当是自己纠缠母亲久了,父亲不得已才应允。
旧事重提,想起自己缘何不再动笔,夏如璇心中有愧,眼眶微红道:“是女儿愧对父亲教养之恩。”
夏谦摇头:“你是女子,我不指望你建功立业,你不爱诗书,我亦不能强求,但做人礼义廉耻总是要知道的,闺阁女子,夜不归宿,若是让旁人知晓,人言可畏,你该知道以后的日子会有多难。”
他虽位居丞相,但到底已不再年轻,夏如璇年龄还小,他不也知道能护她到几时,若是一味地这样不懂事,让他怎么能放心。
夏谦这番话十七岁的夏如璇或许不明白,但如今的夏如璇却是再清楚不过。
“是女儿的错,让父亲担心了。" 她不顾左手疼痛,伏地深拜夏谦,“女儿自当谨记这次教训,绝不再犯。”
见夏如璇言辞恳切,又好歹未铸成大错,春日里衣衫日渐单薄,地面冷硬,再跪下去怕也是对身子不好。打也打了,人也已经知错,夏谦的心软了下来,“先起来吧。”
夏如璇没有起身,反而跪直身子昂首看向夏谦:“女儿自知心智不坚,又骄狂无知,多年来未曾研习圣人之道,浪费许多光阴。”
夏谦闻言一愣。
自从夏如璇弃了书画,听她母亲的安排多用针黹刺绣在后院打发时间后,夏谦与她之间可谈论的就渐渐少了,除了日常请安问候,夏如璇也总爱躲着自己,久而久之,夏谦难免觉得自己的这个小女儿终归是个脾性软弱、毫无主见的。
没想到夏如璇除了今日挨打不怯,现今这番话甚至如君子般自省起来,夏谦等着下文,看她葫芦里卖什么药。
夏如璇定定道:“如今女儿想重习书画,父亲能否成全?”
没想到是这个要求,府中笔墨纸砚应有尽有,即便是再请个先生倒是无所谓,但夏谦只觉得夏如璇不过又是一时兴起,本想拒绝,但……
眼前跪着的人脸上满是坚定与希冀,明明从小就怕疼,此番却是连手掌已高高肿起都丝毫未曾在意。
夏谦心中长喟一声。
罢了,也不指望她能精通,用来陶冶一下性情也是好的。
正式应允前,夏谦也留有一点余地,道:“心血来潮,有始无终。明日之内先把名家诗集抄三遍再说。”
这话落在夏如璇耳中无疑是已经答应的意思,眼中掠过一丝欣喜:“谢谢爹爹。”
暮色四合,天边几点星光,等回到小院时,天色已晚。
夏如璇坐在软塌上,揉了揉还有些发疼的膝盖,出神地想着自己今日这一劫是不是算已经过了。
丹枝从来没有见老爷对自己姑娘发这么大的火,只当她在难过,小心翼翼地为夏如璇挨打的左手涂了消肿的药膏,又细细地拿布带缠上,想伺候她早点睡下。
夏如璇睡了整日,自是毫无困意:"把烛火调亮些。”
丹枝不明就里,但还是吩咐调亮了烛火。
夏如璇起身走向了她许久都不曾用过的书案,问道:“我之前的那些笔,都收捡在哪里?”
丹枝一时没反应过来,想了好一会儿才知道自家姑娘说的什么笔,便指着书架上最高的处的墨色木箱,道:“姑娘你许久不用,奴婢瞧着占地方,就放在了上面。”
这架子如此之高,夏如璇费劲仰头才能瞧见,想着那些真真被“束之高阁”的名家之作,头一次觉得自己真是在暴殄天物。
主仆两个又是一阵忙活,好不容易才将木箱拿下来,一吹上面的灰,夏如璇和丹枝都不禁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好在里面的毛笔还好好地待在各自狭长的漆制木盒里,干干净净,没有什么损坏。
夏如璇用尚算活动的右手在里面翻捡一番,将里头的笔一支支拿出来,乌木狼毫、牛角羊毫……都是她使过的。
翻到最底下是一只紫檀雕花木盒,夏如璇随手打开。
一只上好的檀木紫毫映入眼帘。
夏如璇一怔,旋即又将雕花木盒阖上。
丹枝不解,连她都能看出这笔比之前的应该都要好,问道:“姑娘,这个不拿出来吗?”
“不用。”归拢了其他拿出来的笔,夏如璇眼也未抬,独独将那雕花木盒递给丹枝,“放回去吧。”
说完便抱着笔向书案走去。
丹枝接过,把雕花木盒放回箱底,又将墨色木箱关上,想着万一姑娘哪天要用这笔,扭头正张望着这木箱放哪儿比较顺手,不过还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就听到自己姑娘头也不回地吩咐道:"放高点。”
这木箱里只剩下这一支笔,丹枝吐了吐舌头,不禁猜想这支笔恐怕是犯了天条,但既然自己姑娘都已经吩咐了,她望了眼高高的书架顶,只能哼哧哼哧地抱着木箱又放了回去,由着偌大的木箱里就剩它继续吃灰。
许久不见天日的毛笔重新挂满笔架,坐定在书案前,夏如璇随意挑选了一只羊毫,看着清水润笔至笔毛开化,垂目片刻,道:“你先出去吧,我想一个人静静。”
知道夏如璇夜里不喜欢留人在房里伺候,但经过上午这一遭丹枝也有些后怕,生怕再好好的人又不见踪影,犹犹豫豫道:“姑娘……”
夏如璇道:“听话。”
丹枝没办法,只能道:“那奴婢先在院里候着,等姑娘想安置的时候再唤奴婢,等姑娘安置了奴婢再去睡。”
想来是母亲有吩咐,夏如璇也不为难她,点了点头:“好。”
随着房门轻轻关上,房间里只剩下夏如璇一人。
墨色研开,白纸铺就,在砚台上蘸墨,顺着方向将笔毫掭齐,待到笔尖,在边沿刮去多余的墨汁。
夏如璇提起笔,心绪却陡然有些茫然,前尘往事纷至沓来,脑袋里乱作一团,待到下笔时,本应抄写的诗句不见踪影,纸面上寥寥数笔,不成轮廓,若再多几笔,便可以看出描摹的应是一个人的身影。
回过神发现自己在干什么,夏如璇搁下笔,面如表情地将那纸揉了。
晃了晃脑袋,夏如璇将精力集中到眼前,提笔屏息凝神,手腕微沉,清秀的字迹携着几分生疏依次呈现在纸面上。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许久不曾动笔,自然是达不到以前的水平,但夏如璇繁乱的心绪却因此平复了许多,她也不气馁,活动下手腕,继续抄了下去。
窗外夜色渐浓,燃烧的蜡烛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滴满烛台。
“不是向来不喜欢舞文弄墨吗?”一道清俊的男声从窗边传来,带着一丝调笑的意味,打破这黑夜独有的安宁。
夏如璇正抄得入神,闻言笔下一顿,着墨过多的笔尖在纸上留下浓重一笔,虽说不上难看,但也显得十分不协调。
心里长叹一声,这时辰能出现在这里的,也只有那位胆大包天、行事出格的四皇子了。
“把门关上。”
脚刚迈进书房,夏谦威严的声音传入耳中,夏如璇心下一颤,但也只能默默转身关好门,跟着的丹枝一脸担心地被留在门外。
果然一进屋,夏谦负手站在书案旁,屋内再没有旁人,桌案上放着托盘,里头搁着一把竹制的戒尺,光洁的竹面在烛火的映照下隐隐泛着光亮。
夏如璇知道挨罚是跑不掉了,但比起前世当众大板加身,戒尺已经很给她体面,她喊道:“爹。”
“跪下。”
眼前站着的是前世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的至亲之人,夏如璇应有此跪,款款屈膝:“女儿自知有错,特向父亲请罪。”
夏谦转身,看着跪得笔直的女儿,已经有些花白的眉宇紧拧着:"手伸出来。”
夏如璇径直伸出左手,半点不曾犹豫。
“啪——”戒尺与皮肉相接的清脆声回响在书房。
夏谦正在气头上,这一戒尺毫不留情,夏如璇顿时感到掌心火辣辣地疼,唇角紧抿,竭力克制自己痛呼出声。
一言不发,戒尺上上下下,待打到第十下时,夏谦举着板子的手缓了下来。
他原以为自己必会大发雷霆,但此时心中更多涌上的却是无可奈何。
上午院子里夏如璇大哭一场,哭得她母亲对她犯错之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件事他已经知道,但正是因为知道才更为恼怒,于是一言不发先有了这顿板子。
他以为凭着夏如璇的心性会哭,会躲,会求饶,但夏如璇跪在他的面前,左手微微抖着,额间亦沁出薄薄冷汗,却始终端正地受着他的戒尺,没有半分躲闪,紧紧地咬着自己的唇,连吭都没有吭一声。
这板子便打不下去了。
夏谦颓然把戒尺丢在几案上。
手心已经痛到麻木,原以为还要多挨几板子的夏如璇生生忍住已经涌上喉间的痛呼,抬头不解地看着夏谦。
夏谦亦低头望她,道:“你自小心性就不够坚韧,幼时刚从云州把你接回来,你便要说想学书画,我就立即张罗着给你请名师,你那时也尚算勤勉,可多些时日,你弃了笔砚,说什么也不肯再学。”
夏如璇从来不知道自己当时学书画,父亲是乐意的,只当是自己纠缠母亲久了,父亲不得已才应允。
旧事重提,想起自己缘何不再动笔,夏如璇心中有愧,眼眶微红道:“是女儿愧对父亲教养之恩。”
夏谦摇头:“你是女子,我不指望你建功立业,你不爱诗书,我亦不能强求,但做人礼义廉耻总是要知道的,闺阁女子,夜不归宿,若是让旁人知晓,人言可畏,你该知道以后的日子会有多难。”
他虽位居丞相,但到底已不再年轻,夏如璇年龄还小,他不也知道能护她到几时,若是一味地这样不懂事,让他怎么能放心。
夏谦这番话十七岁的夏如璇或许不明白,但如今的夏如璇却是再清楚不过。
“是女儿的错,让父亲担心了。" 她不顾左手疼痛,伏地深拜夏谦,“女儿自当谨记这次教训,绝不再犯。”
见夏如璇言辞恳切,又好歹未铸成大错,春日里衣衫日渐单薄,地面冷硬,再跪下去怕也是对身子不好。打也打了,人也已经知错,夏谦的心软了下来,“先起来吧。”
夏如璇没有起身,反而跪直身子昂首看向夏谦:“女儿自知心智不坚,又骄狂无知,多年来未曾研习圣人之道,浪费许多光阴。”
夏谦闻言一愣。
自从夏如璇弃了书画,听她母亲的安排多用针黹刺绣在后院打发时间后,夏谦与她之间可谈论的就渐渐少了,除了日常请安问候,夏如璇也总爱躲着自己,久而久之,夏谦难免觉得自己的这个小女儿终归是个脾性软弱、毫无主见的。
没想到夏如璇除了今日挨打不怯,现今这番话甚至如君子般自省起来,夏谦等着下文,看她葫芦里卖什么药。
夏如璇定定道:“如今女儿想重习书画,父亲能否成全?”
没想到是这个要求,府中笔墨纸砚应有尽有,即便是再请个先生倒是无所谓,但夏谦只觉得夏如璇不过又是一时兴起,本想拒绝,但……
眼前跪着的人脸上满是坚定与希冀,明明从小就怕疼,此番却是连手掌已高高肿起都丝毫未曾在意。
夏谦心中长喟一声。
罢了,也不指望她能精通,用来陶冶一下性情也是好的。
正式应允前,夏谦也留有一点余地,道:“心血来潮,有始无终。明日之内先把名家诗集抄三遍再说。”
这话落在夏如璇耳中无疑是已经答应的意思,眼中掠过一丝欣喜:“谢谢爹爹。”
暮色四合,天边几点星光,等回到小院时,天色已晚。
夏如璇坐在软塌上,揉了揉还有些发疼的膝盖,出神地想着自己今日这一劫是不是算已经过了。
丹枝从来没有见老爷对自己姑娘发这么大的火,只当她在难过,小心翼翼地为夏如璇挨打的左手涂了消肿的药膏,又细细地拿布带缠上,想伺候她早点睡下。
夏如璇睡了整日,自是毫无困意:"把烛火调亮些。”
丹枝不明就里,但还是吩咐调亮了烛火。
夏如璇起身走向了她许久都不曾用过的书案,问道:“我之前的那些笔,都收捡在哪里?”
丹枝一时没反应过来,想了好一会儿才知道自家姑娘说的什么笔,便指着书架上最高的处的墨色木箱,道:“姑娘你许久不用,奴婢瞧着占地方,就放在了上面。”
这架子如此之高,夏如璇费劲仰头才能瞧见,想着那些真真被“束之高阁”的名家之作,头一次觉得自己真是在暴殄天物。
主仆两个又是一阵忙活,好不容易才将木箱拿下来,一吹上面的灰,夏如璇和丹枝都不禁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好在里面的毛笔还好好地待在各自狭长的漆制木盒里,干干净净,没有什么损坏。
夏如璇用尚算活动的右手在里面翻捡一番,将里头的笔一支支拿出来,乌木狼毫、牛角羊毫……都是她使过的。
翻到最底下是一只紫檀雕花木盒,夏如璇随手打开。
一只上好的檀木紫毫映入眼帘。
夏如璇一怔,旋即又将雕花木盒阖上。
丹枝不解,连她都能看出这笔比之前的应该都要好,问道:“姑娘,这个不拿出来吗?”
“不用。”归拢了其他拿出来的笔,夏如璇眼也未抬,独独将那雕花木盒递给丹枝,“放回去吧。”
说完便抱着笔向书案走去。
丹枝接过,把雕花木盒放回箱底,又将墨色木箱关上,想着万一姑娘哪天要用这笔,扭头正张望着这木箱放哪儿比较顺手,不过还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就听到自己姑娘头也不回地吩咐道:"放高点。”
这木箱里只剩下这一支笔,丹枝吐了吐舌头,不禁猜想这支笔恐怕是犯了天条,但既然自己姑娘都已经吩咐了,她望了眼高高的书架顶,只能哼哧哼哧地抱着木箱又放了回去,由着偌大的木箱里就剩它继续吃灰。
许久不见天日的毛笔重新挂满笔架,坐定在书案前,夏如璇随意挑选了一只羊毫,看着清水润笔至笔毛开化,垂目片刻,道:“你先出去吧,我想一个人静静。”
知道夏如璇夜里不喜欢留人在房里伺候,但经过上午这一遭丹枝也有些后怕,生怕再好好的人又不见踪影,犹犹豫豫道:“姑娘……”
夏如璇道:“听话。”
丹枝没办法,只能道:“那奴婢先在院里候着,等姑娘想安置的时候再唤奴婢,等姑娘安置了奴婢再去睡。”
想来是母亲有吩咐,夏如璇也不为难她,点了点头:“好。”
随着房门轻轻关上,房间里只剩下夏如璇一人。
墨色研开,白纸铺就,在砚台上蘸墨,顺着方向将笔毫掭齐,待到笔尖,在边沿刮去多余的墨汁。
夏如璇提起笔,心绪却陡然有些茫然,前尘往事纷至沓来,脑袋里乱作一团,待到下笔时,本应抄写的诗句不见踪影,纸面上寥寥数笔,不成轮廓,若再多几笔,便可以看出描摹的应是一个人的身影。
回过神发现自己在干什么,夏如璇搁下笔,面如表情地将那纸揉了。
晃了晃脑袋,夏如璇将精力集中到眼前,提笔屏息凝神,手腕微沉,清秀的字迹携着几分生疏依次呈现在纸面上。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许久不曾动笔,自然是达不到以前的水平,但夏如璇繁乱的心绪却因此平复了许多,她也不气馁,活动下手腕,继续抄了下去。
窗外夜色渐浓,燃烧的蜡烛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滴满烛台。
“不是向来不喜欢舞文弄墨吗?”一道清俊的男声从窗边传来,带着一丝调笑的意味,打破这黑夜独有的安宁。
夏如璇正抄得入神,闻言笔下一顿,着墨过多的笔尖在纸上留下浓重一笔,虽说不上难看,但也显得十分不协调。
心里长叹一声,这时辰能出现在这里的,也只有那位胆大包天、行事出格的四皇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