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可叹,人总非赤条条的人,托身人世就总有关系牵绊,呱呱坠地时许多事就附着于身。许多人又生出了爱打听的习惯,偏好那个人隐事和那家庭出身,常有人被问得不胜其烦,而打听的人又不自知得很,图个话茬、图个管闲的心。所幸,人到中年又细心热心的朱掌柜虽对秦岳也有此一问,但把着适可而止的度,若是刨根究底的问起来,秦岳恐是答不上来了。
那时秦岳初来,朱掌柜出于对自家店小二的关心,问秦岳:“小秦啊,哪里人啊?”
秦岳回:“穷乡僻壤,离这里远得很,我说了,您也没听过的。”
朱掌柜也不追问,只慢悠悠的点头应着:“这样啊。”又说:“可小秦你这口音听起来和城里头的人说话一个样啊,你听我说话,还有你王二哥和吴大厨,都带家乡口音呢。”
秦岳就说:“我来这后学着这儿人说话,我们那说话和这里不大同,如果说家乡话大家怕是听不明了。”
朱掌柜嘿嘿笑起来,好奇的问:“你们哪儿话怎么说?掌柜我听听。”
于是秦岳用蜀地方言给朱掌柜背了一顺口溜,“丁丁猫儿,八角八,你说老子不买茶;买了茶,你不喝,你说老子不买锅;买了锅,你不煮,你说老子不买鼓;买了鼓,你不敲,你说老子不买刀;买了刀,你不磨,你说老子不买鹅;买了鹅,你不喂,你说老子对不对,老子年年给你交学费。”
朱掌柜听罢笑意更甚,眼睛挤成了两弯小小的月牙挂在红润的脸上,连连应声说:“懂,懂,还是能懂些。”又问:“家里几口人啊?”
秦岳说:“有父母和一哥哥,后来只剩一哥哥,哥哥后来又娶了嫂子。”
“那去当和尚是为什么?”
“因为哥嫂要我入赘去地主家,娶地主的傻女儿,我不肯就跑了出去,出门带的盘缠又被人抢了,没吃没喝的饿得厉害。后来看着座和尚庙,想干脆当和尚去也好找个地方糊口。剃度之时出现一个老人家,应是个得道高人,他说我俗缘未了,不要出家,我听了他话,离了庙进了城。”
朱掌柜心肠软,听罢觉得秦岳甚是可怜,说话语气都带上了些不忍:“哎,真是造孽,你那哥嫂为何要你娶傻妇?莫不是贪图地主钱财?”
秦岳心中微叹,神色正常道:“因为当时家里确实没钱了,都揭不开锅了。”
朱掌柜不忿道:“即便如此,也不该作这般无情无义之事,你可是他们的亲弟弟啊,他们怎对得起你们九泉之下的父母!”
秦岳想了想她的哥嫂,说:“爹娘说生哥哥时年纪很轻,又是初为人父人母便不知道该怎么教,小时候哥哥不爱去学堂,很是顽劣,其实这都没什么,只是不知何时起就与镇上的地痞流氓厮混到一处去了,后来爹娘就管不住他了。其实爹娘总觉得愧对哥哥,他们说不论哥哥本性怎样,日后是学坏还是学好,哥哥如此,是他们只‘养’不‘教’,是他们教导上出了差错。爹时不时叹气,他说他一个教书先生,结果自家儿子教成了这般。后来哥哥娶了嫂子,嫂子和我们不亲。爹娘走后,哥哥养活不起这个家,仅靠爹娘留下的积蓄过活。爹只是个村里的教书先生,又能有多少钱留下,就算再多钱也经不起坐吃山空啊。没钱了,哥嫂就急了,嫂子可能嫌我累赘,听闻张地主家要嫁女,就和哥哥商量,哥哥也应了……。”
秦岳又说:“其实我也有错,家里明明有几块荒地我却未想到去种起来。等我想到去种了,绿芽长出来了,可米缸已经空了,总不能干等几个月等着接穗吧。嫂子四处借钱借米,也没人愿意借,怎么能愿意借呢?有借无还的,俗话都说借急不借穷。也不知道现在他们怎么样了。”
朱掌柜不愧性情中人,一下心酸得很,宽慰秦岳说:“小秦莫难过,以后有什么心事、有什么困难就给掌柜的我说,我一定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小秦你就踏踏实实的在我这干,不要胡思乱想以前的那些事了。还有小秦你且放心,不要怕找不到好媳妇,长得这白净,娶的媳妇也不能差,掌柜我给你张罗!”
这些往事只让秦岳在心中留下了对哥嫂的心结,至于她因此而经历了什么,都往事随烟的过了就过了。此时她谈及这些,脸上虽有些怅然,心里却很平和,绝没有朱掌柜现象中的伤痛,听闻掌柜此言,就连那淡淡的惆怅也没了,她坐得端正,真诚道:“谢谢朱掌柜,我会好好做活的,媳妇这事不必在意。”
“你迟早要成家,早些注意着准没错。你年岁小,不会识人,易被骗,身边又没个其他人,得要我这个老的给你把关,你放心人品样貌都不含糊!”
秦岳只当朱掌柜是一时兴起,随意推脱几句后,又聊了些闲话,便当此过去了。
那时秦岳初来,朱掌柜出于对自家店小二的关心,问秦岳:“小秦啊,哪里人啊?”
秦岳回:“穷乡僻壤,离这里远得很,我说了,您也没听过的。”
朱掌柜也不追问,只慢悠悠的点头应着:“这样啊。”又说:“可小秦你这口音听起来和城里头的人说话一个样啊,你听我说话,还有你王二哥和吴大厨,都带家乡口音呢。”
秦岳就说:“我来这后学着这儿人说话,我们那说话和这里不大同,如果说家乡话大家怕是听不明了。”
朱掌柜嘿嘿笑起来,好奇的问:“你们哪儿话怎么说?掌柜我听听。”
于是秦岳用蜀地方言给朱掌柜背了一顺口溜,“丁丁猫儿,八角八,你说老子不买茶;买了茶,你不喝,你说老子不买锅;买了锅,你不煮,你说老子不买鼓;买了鼓,你不敲,你说老子不买刀;买了刀,你不磨,你说老子不买鹅;买了鹅,你不喂,你说老子对不对,老子年年给你交学费。”
朱掌柜听罢笑意更甚,眼睛挤成了两弯小小的月牙挂在红润的脸上,连连应声说:“懂,懂,还是能懂些。”又问:“家里几口人啊?”
秦岳说:“有父母和一哥哥,后来只剩一哥哥,哥哥后来又娶了嫂子。”
“那去当和尚是为什么?”
“因为哥嫂要我入赘去地主家,娶地主的傻女儿,我不肯就跑了出去,出门带的盘缠又被人抢了,没吃没喝的饿得厉害。后来看着座和尚庙,想干脆当和尚去也好找个地方糊口。剃度之时出现一个老人家,应是个得道高人,他说我俗缘未了,不要出家,我听了他话,离了庙进了城。”
朱掌柜心肠软,听罢觉得秦岳甚是可怜,说话语气都带上了些不忍:“哎,真是造孽,你那哥嫂为何要你娶傻妇?莫不是贪图地主钱财?”
秦岳心中微叹,神色正常道:“因为当时家里确实没钱了,都揭不开锅了。”
朱掌柜不忿道:“即便如此,也不该作这般无情无义之事,你可是他们的亲弟弟啊,他们怎对得起你们九泉之下的父母!”
秦岳想了想她的哥嫂,说:“爹娘说生哥哥时年纪很轻,又是初为人父人母便不知道该怎么教,小时候哥哥不爱去学堂,很是顽劣,其实这都没什么,只是不知何时起就与镇上的地痞流氓厮混到一处去了,后来爹娘就管不住他了。其实爹娘总觉得愧对哥哥,他们说不论哥哥本性怎样,日后是学坏还是学好,哥哥如此,是他们只‘养’不‘教’,是他们教导上出了差错。爹时不时叹气,他说他一个教书先生,结果自家儿子教成了这般。后来哥哥娶了嫂子,嫂子和我们不亲。爹娘走后,哥哥养活不起这个家,仅靠爹娘留下的积蓄过活。爹只是个村里的教书先生,又能有多少钱留下,就算再多钱也经不起坐吃山空啊。没钱了,哥嫂就急了,嫂子可能嫌我累赘,听闻张地主家要嫁女,就和哥哥商量,哥哥也应了……。”
秦岳又说:“其实我也有错,家里明明有几块荒地我却未想到去种起来。等我想到去种了,绿芽长出来了,可米缸已经空了,总不能干等几个月等着接穗吧。嫂子四处借钱借米,也没人愿意借,怎么能愿意借呢?有借无还的,俗话都说借急不借穷。也不知道现在他们怎么样了。”
朱掌柜不愧性情中人,一下心酸得很,宽慰秦岳说:“小秦莫难过,以后有什么心事、有什么困难就给掌柜的我说,我一定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小秦你就踏踏实实的在我这干,不要胡思乱想以前的那些事了。还有小秦你且放心,不要怕找不到好媳妇,长得这白净,娶的媳妇也不能差,掌柜我给你张罗!”
这些往事只让秦岳在心中留下了对哥嫂的心结,至于她因此而经历了什么,都往事随烟的过了就过了。此时她谈及这些,脸上虽有些怅然,心里却很平和,绝没有朱掌柜现象中的伤痛,听闻掌柜此言,就连那淡淡的惆怅也没了,她坐得端正,真诚道:“谢谢朱掌柜,我会好好做活的,媳妇这事不必在意。”
“你迟早要成家,早些注意着准没错。你年岁小,不会识人,易被骗,身边又没个其他人,得要我这个老的给你把关,你放心人品样貌都不含糊!”
秦岳只当朱掌柜是一时兴起,随意推脱几句后,又聊了些闲话,便当此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