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夕阳西斜,霞光普照,秦岳不知己身何处,她张望四处,见一门上红笺纸,走近几步,将其上文字看罢,再看看那正上牌匾,有“福禄客栈”四字。秦岳知道饭馆招店小二是要年轻小哥,她瞅了瞅门里,仍提步上前。
客栈掌柜见进了人,笑脸相迎:“客官是要打尖还是住店?”
这掌柜看起来五十来岁,一团和气,秦岳客气说道: “掌柜的,我见你店外贴红纸说找跑堂伙计,你看我可行?”
掌柜笑容可掬的将秦岳看了看,“这样啊。”然后引着秦岳坐了下来。
找个伙计这事本也简单,秦岳也只是想求个落脚的地,掌柜说了月钱食宿之后,秦岳没有任何意见。只是掌柜忽见秦岳帽檐外的寸发,问:“小哥,你这头发怎么回事?”
秦岳这才反应过来,王府的丫鬟就说她穿了这身衣裳像个郎君,难怪她当店小二这事这么顺利,掌柜原来是错认了。秦岳心下思索,决定暂且不提,只是告诉老板,为谋口吃的本要出家,自己剃度之时有人说她俗缘未了,所以便从寺庙出来了。
掌柜信了这说辞,将秦岳留了下来,说是店里没了空房,将那堆放杂物的屋子拾掇了出来隔出半间给她住,秦岳满意的点头应承。
过后两日,掌柜心血来潮说为了提升店铺形象要统一着装,于是给包括秦岳在内的三名伙计分发了款式一样的衣裳,又考虑到秦岳的头发问题,还买来了制式一样的帽儿。这样一来秦岳就有了换洗衣物,所以掌柜这做法可算深得她心。
从此,秦岳在福禄客栈待了下来。
时光忽而,秦岳的店小二生活已有半年。每日奔走于在大堂后厨,忙忙碌碌,所得月钱比起曾经在馆内时自是少了许多,时运不好时还会受点客人的闲气,但她觉得这日子倒也不错。生活似庸碌,却踏实自在,不必再卖笑或迫得与人周旋,此外“同僚”和善,相互处得融洽且真心。先说客店掌柜,掌柜姓朱,外乡人,为人宽厚大方,从不刻薄伙计,人到中年,带着点特有的慢条斯理。除却朱掌柜外,店中还有刘、王两伙计,按着年岁秦岳分别唤为“刘大哥”和“王二哥”,刘大哥家住城中,有妻有儿,王二哥则是和朱掌柜一路来的同乡。炒菜师傅三十来岁,也是朱掌柜的同乡,姓吴,人称吴大厨,这称呼吴师傅听得顺心,可朱掌柜觉着有些不顺。
吴大厨,吴大厨,来了客问:“你们这儿啥大厨?”
朱掌柜是个讲究人,就回:“我们这儿吴大厨!”
无大厨,无大厨,你们这儿无大厨,那还能吃个好?
这时朱掌柜难免要解释一番,显得忒麻烦。秦岳就劝解朱掌柜不必纠结于与客人答话的对仗工整,就说我们的大厨姓吴,虽然与食客的这一问一答听起来不那么顺,但省去口舌解释,少去麻烦。朱掌柜勉强接受这番劝解。
秦岳还从食客处听闻到这样的说辞,说城西逸王府内住着两个主子,一个是承王爵的苏曜,一个是二公子苏岂,两人生得俊俏风流,爱去城东的春风楼会花魁。
秦岳也终于意识到了一件事,是她万万不敢相信,却又不得不承认且接受的一件事。当初她得老爷爷一句“换了人间”的谶言,在恐慌之后理智的将这话理解为地域之别,好比让她从故土到异邦。起初她甚至以为这座名叫大兴的城池与自己的故乡相距不远,因为两地民约习俗、文字乡音等几无差别,即使在她得知大兴乃都城,而非自己所知晓的那个一国之都时,也都在她的可接受范围之内。可秦岳向掌柜打听故国的名字时,掌柜却说,许是他见闻有限,未曾没听过这样一个地方,掌柜还说他们这大玥国地域也算辽阔,东北接海,其他几面陆地接壤了诸多大小不一的异国,以前战事频发,现一两年和平了些,俱都休养生息起来。后来秦岳更是生出了惶恐,秦岳的故国和家乡,不仅朱掌柜没听过,甚至就没人听过,食客口未曾听见只言片语,翻看地志不见半点图画文字,就好像不存在一般。分明相似的两个地方,却又矛盾的毫无干系,她才惊觉何谓换了人间。
客栈掌柜见进了人,笑脸相迎:“客官是要打尖还是住店?”
这掌柜看起来五十来岁,一团和气,秦岳客气说道: “掌柜的,我见你店外贴红纸说找跑堂伙计,你看我可行?”
掌柜笑容可掬的将秦岳看了看,“这样啊。”然后引着秦岳坐了下来。
找个伙计这事本也简单,秦岳也只是想求个落脚的地,掌柜说了月钱食宿之后,秦岳没有任何意见。只是掌柜忽见秦岳帽檐外的寸发,问:“小哥,你这头发怎么回事?”
秦岳这才反应过来,王府的丫鬟就说她穿了这身衣裳像个郎君,难怪她当店小二这事这么顺利,掌柜原来是错认了。秦岳心下思索,决定暂且不提,只是告诉老板,为谋口吃的本要出家,自己剃度之时有人说她俗缘未了,所以便从寺庙出来了。
掌柜信了这说辞,将秦岳留了下来,说是店里没了空房,将那堆放杂物的屋子拾掇了出来隔出半间给她住,秦岳满意的点头应承。
过后两日,掌柜心血来潮说为了提升店铺形象要统一着装,于是给包括秦岳在内的三名伙计分发了款式一样的衣裳,又考虑到秦岳的头发问题,还买来了制式一样的帽儿。这样一来秦岳就有了换洗衣物,所以掌柜这做法可算深得她心。
从此,秦岳在福禄客栈待了下来。
时光忽而,秦岳的店小二生活已有半年。每日奔走于在大堂后厨,忙忙碌碌,所得月钱比起曾经在馆内时自是少了许多,时运不好时还会受点客人的闲气,但她觉得这日子倒也不错。生活似庸碌,却踏实自在,不必再卖笑或迫得与人周旋,此外“同僚”和善,相互处得融洽且真心。先说客店掌柜,掌柜姓朱,外乡人,为人宽厚大方,从不刻薄伙计,人到中年,带着点特有的慢条斯理。除却朱掌柜外,店中还有刘、王两伙计,按着年岁秦岳分别唤为“刘大哥”和“王二哥”,刘大哥家住城中,有妻有儿,王二哥则是和朱掌柜一路来的同乡。炒菜师傅三十来岁,也是朱掌柜的同乡,姓吴,人称吴大厨,这称呼吴师傅听得顺心,可朱掌柜觉着有些不顺。
吴大厨,吴大厨,来了客问:“你们这儿啥大厨?”
朱掌柜是个讲究人,就回:“我们这儿吴大厨!”
无大厨,无大厨,你们这儿无大厨,那还能吃个好?
这时朱掌柜难免要解释一番,显得忒麻烦。秦岳就劝解朱掌柜不必纠结于与客人答话的对仗工整,就说我们的大厨姓吴,虽然与食客的这一问一答听起来不那么顺,但省去口舌解释,少去麻烦。朱掌柜勉强接受这番劝解。
秦岳还从食客处听闻到这样的说辞,说城西逸王府内住着两个主子,一个是承王爵的苏曜,一个是二公子苏岂,两人生得俊俏风流,爱去城东的春风楼会花魁。
秦岳也终于意识到了一件事,是她万万不敢相信,却又不得不承认且接受的一件事。当初她得老爷爷一句“换了人间”的谶言,在恐慌之后理智的将这话理解为地域之别,好比让她从故土到异邦。起初她甚至以为这座名叫大兴的城池与自己的故乡相距不远,因为两地民约习俗、文字乡音等几无差别,即使在她得知大兴乃都城,而非自己所知晓的那个一国之都时,也都在她的可接受范围之内。可秦岳向掌柜打听故国的名字时,掌柜却说,许是他见闻有限,未曾没听过这样一个地方,掌柜还说他们这大玥国地域也算辽阔,东北接海,其他几面陆地接壤了诸多大小不一的异国,以前战事频发,现一两年和平了些,俱都休养生息起来。后来秦岳更是生出了惶恐,秦岳的故国和家乡,不仅朱掌柜没听过,甚至就没人听过,食客口未曾听见只言片语,翻看地志不见半点图画文字,就好像不存在一般。分明相似的两个地方,却又矛盾的毫无干系,她才惊觉何谓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