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焉府。
全喜端端正正地坐在茶桌旁,眼角看着一旁探头朝内室打探的云皎,眉头一抖。
这小子跟吃了药似的,上次在王家追着人焉家小姐闹出那么大动静就罢了,如今又让他打着同僚议事的名号缠着刚下值的焉侍郎蹭来焉家。
全喜看到云皎一身板板正正的深青色官袍,心下嘲笑。
他还知道自己在朝廷当着官呢?
自前年中了状元郎后被授了翰林院修撰一职,他去翰林院当值的次数可谓是屈指可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了便去翰林院晃悠一圈混个脸熟,没想起来便权当那官职是个摆设,更别提穿着官袍出来了。
这云修撰如今是突然记起来自己头上还顶了个乌纱帽?
云皎打探的态势太显眼,焉时其也长着一双全活的眼。
心思一转便知道他在找谁。
“知知住东院。”
云皎听到声音抬起头,便看见茶桌对面的焉时其吹着茶盏,在云雾蒙蒙中朝他眯了眯眼。
嗷。
云皎悟了,朝大舅子点了点头以示友好,放下茶盏从茶桌旁起身,就要往东院走。
眼神警告云皎别到处打探的焉时其:?
“你站住!”
茶盏被“砰”的一声放下。
一旁的全喜被吓了一跳,云皎也被震得停下了脚。
焉时其把自己砸的蒙了一瞬,
好一会儿才又堪堪把茶盏拿起,若无其事地品了一口,“云修撰不是跟着全喜一道来议事的么?现下离席是作何,坐下一起听罢。”
全喜原本是无事要议的,为了帮云皎找个上门的借口,好赖是拼拼凑凑从近些日的案卷中找出了个稍微大点的由头——旱灾。
近些年长风国愈加少雨,尤其西北地区更是连年大旱,百姓缺水短粮,眼下甚至有了瘟疫渐起的征兆。为了整治西北,吏部提名了十好几位官员,让他们准备在六月调任支援西北,其中便有全喜和焉时其。
调任本不稀罕,但西北如今情况莫测,也不知瘟疫是否横行,此番前去,说不准便是搭上命的事。
他爹暗里警告了他好几次,说是此番凶险,前路未卜。
全喜想着刚好拿这事来问问焉时其的意见,顺便给云皎争点时间。
如全喜所料,焉时其果然对大旱感兴趣。
连年大旱,乱象频生的西北,对精通吏治心系民生的焉时其来说,是个足具诱惑力的地方。
云皎被焉时其逼着坐下,眼下看着一旁滔滔不绝的焉时其和跟着附和的全喜,甚是无聊。
若不是大舅子拦他,按他的性子,此时就合该直接闯去东院找见焉知姑娘求爱,而不是坐在这跟个呆瓜似的浪费时间。
是的,求爱。
云皎往身后的椅背一靠,衣袂一掀,勾起了二郎腿。
他看过的那些个戏台上,郎君若要取那小娘子的芳心,都要在小娘子眼前走几个过场再唱上几曲儿。
他虽不会唱曲儿,但他可以多走几个过场啊。
想到这,云皎摸了摸自己的脸。
他这张脸,总不见得差吧。
眼瞅着焉时其与全喜越聊越忘我,压根没朝这边看。云皎想了想,轻声起身,从后门缓缓走出去。
焉时其毫无所觉,全喜朝他轻轻一瞥。
焉府不小。
焉父给焉家兄妹俩挑府邸的时候,就考虑到自家女儿的性子,喜欢各处逛逛,买个大点的宅子才不拘着。
但钱都用来买宅子了,购置下人的银子是一块也没留,因此云皎从大堂出来,这焉府里乍看冷清的很。
春叶葱绿,却愣是一个人影也无。
云皎在树荫底下慢悠悠地往东院走,也不急,还有闲心去看树上叽喳乱叫的鸟雀。
焉知躺在屋门口的树上假寐,迷迷糊糊间,远远看见了往这边晃悠过来的云皎。
没办法,她视力好,远处那人又高的出奇,太打眼。
若说这云皎,她虽没见过几面,但他浪荡子的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
倒不是因为容貌,云皎虽天生一副好相貌,但成天那副懒洋洋的作态毫无半点贵家公子的气魄,也就让人看到他时,多只能想起他的懒散行径,而忽视了那一张姣好的面皮。
云皎浪荡子的大名,源起于京城最繁华的长街——上京长街。
街上有两栋阁楼,一家叫思味阁,一家叫云想楼。
思味阁便是焉知最爱吃的那家糕点铺子,云想楼则是长风国最大的青楼。
这两栋楼全是云家的产业,开得那叫一个红火。
而它们的老板云皎往前几乎日日都舍着自家谢府不住,宿在云想楼中。所谓“吃在思味阁,住在云想楼”,这一上京俗语便是来源于云皎的日常做派。
尚且不论云皎作为谢氏子弟行事如此放浪。便是好端端一个良家公子,也不会做出日日夜宿青楼的行径来。
最初的时候,上京城里传遍了关于这位云家公子的流言蜚语。有人说他不肖他那板正刚直的吏部尚书爹,也不似他那在京城社交圈打响名头的娘。反倒是懒散怠惰,成日迷走于灯红酒绿之间,像个十成十的混子。
也有人质疑他考得的状元,称那莫不会是他的尚书爹给他买来的罢?一个混子如何考取的功名,竟还能登得大雅之堂?
但云皎无所谓。
他浑不在意,照旧宿他的烟花巷柳。
而他娘一向尊重他的态度。
他爹听他娘的。
所以偌大一个谢府,愣是没有人对云皎指指点点,他爹娘看他逛青楼就跟吃饭喝水一般习以为常。
左右谢父云母知道他的秉性,就是个爱听小曲儿又懒得回家的咸鱼罢了。
现下,这条咸鱼正打挺呢,一步一步往焉知眼皮子底下晃悠过来。
焉知没想下树。院子里阳光正好,她在树上打盹。
可耐不住有人要她醒。
春风和煦,洋洋洒洒的柳絮团在空中飘荡,绕过云皎的脖颈,钻进他的衣领。
看着眼前一脸不耐烦,抬头瞪着他的焉知,他竟感觉胸口有些发痒。
“有事?”
被云皎喊着大名叫下来,焉知不知道是该先给他一拳还是先给他一脚。
她本就不欲与这人扯上什么关系,京城是非多,云皎这人名声臭的出奇,身旁的是非肯定更多。
云皎极快地看了眼焉知微抿的唇,又飞速低眉,死死盯着她身上薄薄一层黑衫,好一会儿,才像突然想起来似的憋出句:“春寒料峭,姑娘不冷吗?”
焉知眉头一皱,抬头看了看正午辣得晃眼的艳阳。
“……”
她觉得这人不是有事,是有病。
懒得理他,眼看快到饭点,焉知往前走几步准备回大堂找大哥要饭吃。
可还没走出几步,就被身后人给扯住了袖口。
力道又急又大,焉知感觉自己的薄衫快被撕拉开了。
云皎眼看着人要跑,无法,只得着急忙慌上手一拽,“姑娘留步,云某只想和姑娘打听个事。”
焉知被扯得难受,扒拉下他紧紧扣住的爪子:“你问。”
云皎从内兜拿出那两个糖袋,递出来给焉知看:“这两个糖袋,一个是多年前我的救命恩人留下的,一个是姑娘前些日子给我的,我看它们长的相似,想问问姑娘是否认识我那救命恩人。”
焉知从她三弟那已经知道云皎向他打听过这事了,猜到云皎早就知道真相,当下不过是来求证罢,也不藏着掖着,干脆坦白:“是,5年前夷山上,我救的你。当时戴的假面,你不知道罢了。”
焉知答的坦率。听到想要的答案,收回捏着俩糖袋的手,云皎勾唇笑了笑。
而后慢慢靠近过来,弯腰低头,直视焉知的眼,一双桃花眼勾着,唇角咧开,语气十分真诚:“姑娘救我一命,救命之恩,我该怎么还呢?”
焉知一脸平静回看他,“思味阁是你家开的吗?你送我一份最新口味的糕点就成。”
焉家从她娘那一辈开始,祖传的行当就是杀手,她娘焉遐在江湖闯荡时,垄断杀手榜第一的位置数十年之久,直至娶了她爹半隐退回山庄养老,这第一名的位置才让给了她师弟。后来焉知出生,跟她娘一般操起了杀手的行当,这才又让杀手榜第一的宝座重新姓起了焉。
不过她娘当杀手时,那真叫一个杀红了眼不留后路,除皇室外,只要出得起价,什么人都杀。这直接导致她娘退隐后被各路冤家追杀,只有躲在山庄才堪堪清净。
焉知充分吸取了教训,打出师后就找上了京城正规的杀手部门——刑部,帮着刑部办些捉拿逃犯的事。焉知手脚利落,什么样的贼寇都难逃掌心。也难免会见血,有时遇上几个难缠的,刑部也会给她就地斩杀的权利。
一来二去,焉知这编外员工的名头彻底在刑部打响,就连刑部尚书都与她关系密切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起码成了正规军,总归有人罩着,往后不干了回家歇脚也落得清净。
但焉知终究是野路子出生,早先混迹江湖的时日也不算少,多少沾了些杀手的野性。
杀手多讲究一个钱货两讫。
就如以前不知是哪个文士出身的杀手写过的一句短诗:你给我一笔金钱,我还你一具尸体。钱货两讫之后便两不相干,你做你明面上的大官,我还是我暗河里的杀手。
焉知觉得自己救了云皎,原先是当事人不知情,如今知情了,那她也合该收份报酬。
是以她半点不扭捏,刚巧上次在王家参加宴席时听到有小姐闲聊时谈到思味阁的主人是云家那个浪荡公子云皎,便想着让他送一盒新式糕点当报酬。
云皎一笑:“姑娘要的报酬有些少,云某可不止值这个价。”
焉知想了想,加大筹码:“那你给我连着送一个月?”
云皎唇角微扬,修长白净的指节一点一点摩挲着糖袋,诱哄似的提议:“姑娘不若再要的多些,不是有句老话吗: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姑娘救了云某的命,便是想让云某以身相许也未尝不可。”
云皎的提议有些辣耳朵,焉知脸色一变,觉得云皎是想赖账。
这还不如给她盒糕点。
云皎的试探在焉知这已然成了挑衅,她袖口里的双钗蓄势待发。
无声的较量。
最终是云皎先败下阵来。
终归是他先起的歹意。
他不知自己刚巧捡回来一条小命,答应给焉知连着送一个月糕点后,还不死心地跟上去:“姑娘真的不考虑考虑我?与姑娘若是想,云某可以把名下所有的思味阁当彩礼送给姑娘。”
焉知往大堂走的脚步一顿,唇边扯出一抹讽意。
这人真是说大话不脸疼。
云皎名下的思味阁可不止一处,长风国各地,甚至连邻国临淇国,都有云皎开的思味阁分店。
京城的思味阁是最火热的一家。
但其他各地,比它还大还气派的思味阁,不说上千,也有上百家。
这么多楼,他云皎便这样说送便送?
不过嘲讽归嘲讽,但凡这大话有百分之一是真的,她还是有些心动的。
她要的不多,能让她日日,不,时时刻刻都吃到好吃的糕点,便是娶个夫君又何妨。
好一些的便如她爹娘一般蜜里调油让人日日齁得慌。差点的,也不过就是山脚下的李老头和李大娘那般,左右不过是个打着夫妻名头的合作伙伴,一人出钱一人出力,钱货两讫的交易罢了。
焉知歪头仔细想了想。
如果真的娶了云皎,他日日给她糖糕吃,她能给他什么呢?
帮他杀了那些看不顺眼的人?
这主意不错,焉知暗自点头。
云皎那人看起来就像是仇家挺多的样子,如此一来,一年杀一个,他们没准能一直相伴到老。
焉知在前面暗自做着往后坐拥糖糕的春梦。
云皎在侧后缓缓跟着,看见焉知眼角忽然漾起的笑,唇角也跟着微勾。
两人才见第二回面,他也没想着一次便抓住焉知的心。此次不过试探,失败也无妨。
……
焉知往大堂走是去等饭的。
焉家四兄妹,只有大哥做的饭能入口。
焉知做的饭有血味,三弟做的有药味,二弟做的会死人。
是以但凡兄妹待在一处,做饭大任一直是大哥担着。
云皎跟着焉知走进大堂时,三弟焉时岁也已经从西院过来,乖乖坐在桌前等饭,和桌前被焉时其留下吃饭的全喜大眼瞪小眼。
转眼瞅见了从屋外进来的阿姐,刚要喊一声把人拉来助阵,就眼见着阿姐身后跟进来个高大的影子。
这影子他前几天刚刚见过面。
就把他忽悠瘸了的那个。
云家大狐狸。
还没吃上饭呢,焉时岁觉着自己有些倒胃口。
他鼓着个腮帮子,使劲朝云皎瞪去。
如果他朝人身上吐唾沫的话,阿姐会不会揍他?
全喜端端正正地坐在茶桌旁,眼角看着一旁探头朝内室打探的云皎,眉头一抖。
这小子跟吃了药似的,上次在王家追着人焉家小姐闹出那么大动静就罢了,如今又让他打着同僚议事的名号缠着刚下值的焉侍郎蹭来焉家。
全喜看到云皎一身板板正正的深青色官袍,心下嘲笑。
他还知道自己在朝廷当着官呢?
自前年中了状元郎后被授了翰林院修撰一职,他去翰林院当值的次数可谓是屈指可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了便去翰林院晃悠一圈混个脸熟,没想起来便权当那官职是个摆设,更别提穿着官袍出来了。
这云修撰如今是突然记起来自己头上还顶了个乌纱帽?
云皎打探的态势太显眼,焉时其也长着一双全活的眼。
心思一转便知道他在找谁。
“知知住东院。”
云皎听到声音抬起头,便看见茶桌对面的焉时其吹着茶盏,在云雾蒙蒙中朝他眯了眯眼。
嗷。
云皎悟了,朝大舅子点了点头以示友好,放下茶盏从茶桌旁起身,就要往东院走。
眼神警告云皎别到处打探的焉时其:?
“你站住!”
茶盏被“砰”的一声放下。
一旁的全喜被吓了一跳,云皎也被震得停下了脚。
焉时其把自己砸的蒙了一瞬,
好一会儿才又堪堪把茶盏拿起,若无其事地品了一口,“云修撰不是跟着全喜一道来议事的么?现下离席是作何,坐下一起听罢。”
全喜原本是无事要议的,为了帮云皎找个上门的借口,好赖是拼拼凑凑从近些日的案卷中找出了个稍微大点的由头——旱灾。
近些年长风国愈加少雨,尤其西北地区更是连年大旱,百姓缺水短粮,眼下甚至有了瘟疫渐起的征兆。为了整治西北,吏部提名了十好几位官员,让他们准备在六月调任支援西北,其中便有全喜和焉时其。
调任本不稀罕,但西北如今情况莫测,也不知瘟疫是否横行,此番前去,说不准便是搭上命的事。
他爹暗里警告了他好几次,说是此番凶险,前路未卜。
全喜想着刚好拿这事来问问焉时其的意见,顺便给云皎争点时间。
如全喜所料,焉时其果然对大旱感兴趣。
连年大旱,乱象频生的西北,对精通吏治心系民生的焉时其来说,是个足具诱惑力的地方。
云皎被焉时其逼着坐下,眼下看着一旁滔滔不绝的焉时其和跟着附和的全喜,甚是无聊。
若不是大舅子拦他,按他的性子,此时就合该直接闯去东院找见焉知姑娘求爱,而不是坐在这跟个呆瓜似的浪费时间。
是的,求爱。
云皎往身后的椅背一靠,衣袂一掀,勾起了二郎腿。
他看过的那些个戏台上,郎君若要取那小娘子的芳心,都要在小娘子眼前走几个过场再唱上几曲儿。
他虽不会唱曲儿,但他可以多走几个过场啊。
想到这,云皎摸了摸自己的脸。
他这张脸,总不见得差吧。
眼瞅着焉时其与全喜越聊越忘我,压根没朝这边看。云皎想了想,轻声起身,从后门缓缓走出去。
焉时其毫无所觉,全喜朝他轻轻一瞥。
焉府不小。
焉父给焉家兄妹俩挑府邸的时候,就考虑到自家女儿的性子,喜欢各处逛逛,买个大点的宅子才不拘着。
但钱都用来买宅子了,购置下人的银子是一块也没留,因此云皎从大堂出来,这焉府里乍看冷清的很。
春叶葱绿,却愣是一个人影也无。
云皎在树荫底下慢悠悠地往东院走,也不急,还有闲心去看树上叽喳乱叫的鸟雀。
焉知躺在屋门口的树上假寐,迷迷糊糊间,远远看见了往这边晃悠过来的云皎。
没办法,她视力好,远处那人又高的出奇,太打眼。
若说这云皎,她虽没见过几面,但他浪荡子的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
倒不是因为容貌,云皎虽天生一副好相貌,但成天那副懒洋洋的作态毫无半点贵家公子的气魄,也就让人看到他时,多只能想起他的懒散行径,而忽视了那一张姣好的面皮。
云皎浪荡子的大名,源起于京城最繁华的长街——上京长街。
街上有两栋阁楼,一家叫思味阁,一家叫云想楼。
思味阁便是焉知最爱吃的那家糕点铺子,云想楼则是长风国最大的青楼。
这两栋楼全是云家的产业,开得那叫一个红火。
而它们的老板云皎往前几乎日日都舍着自家谢府不住,宿在云想楼中。所谓“吃在思味阁,住在云想楼”,这一上京俗语便是来源于云皎的日常做派。
尚且不论云皎作为谢氏子弟行事如此放浪。便是好端端一个良家公子,也不会做出日日夜宿青楼的行径来。
最初的时候,上京城里传遍了关于这位云家公子的流言蜚语。有人说他不肖他那板正刚直的吏部尚书爹,也不似他那在京城社交圈打响名头的娘。反倒是懒散怠惰,成日迷走于灯红酒绿之间,像个十成十的混子。
也有人质疑他考得的状元,称那莫不会是他的尚书爹给他买来的罢?一个混子如何考取的功名,竟还能登得大雅之堂?
但云皎无所谓。
他浑不在意,照旧宿他的烟花巷柳。
而他娘一向尊重他的态度。
他爹听他娘的。
所以偌大一个谢府,愣是没有人对云皎指指点点,他爹娘看他逛青楼就跟吃饭喝水一般习以为常。
左右谢父云母知道他的秉性,就是个爱听小曲儿又懒得回家的咸鱼罢了。
现下,这条咸鱼正打挺呢,一步一步往焉知眼皮子底下晃悠过来。
焉知没想下树。院子里阳光正好,她在树上打盹。
可耐不住有人要她醒。
春风和煦,洋洋洒洒的柳絮团在空中飘荡,绕过云皎的脖颈,钻进他的衣领。
看着眼前一脸不耐烦,抬头瞪着他的焉知,他竟感觉胸口有些发痒。
“有事?”
被云皎喊着大名叫下来,焉知不知道是该先给他一拳还是先给他一脚。
她本就不欲与这人扯上什么关系,京城是非多,云皎这人名声臭的出奇,身旁的是非肯定更多。
云皎极快地看了眼焉知微抿的唇,又飞速低眉,死死盯着她身上薄薄一层黑衫,好一会儿,才像突然想起来似的憋出句:“春寒料峭,姑娘不冷吗?”
焉知眉头一皱,抬头看了看正午辣得晃眼的艳阳。
“……”
她觉得这人不是有事,是有病。
懒得理他,眼看快到饭点,焉知往前走几步准备回大堂找大哥要饭吃。
可还没走出几步,就被身后人给扯住了袖口。
力道又急又大,焉知感觉自己的薄衫快被撕拉开了。
云皎眼看着人要跑,无法,只得着急忙慌上手一拽,“姑娘留步,云某只想和姑娘打听个事。”
焉知被扯得难受,扒拉下他紧紧扣住的爪子:“你问。”
云皎从内兜拿出那两个糖袋,递出来给焉知看:“这两个糖袋,一个是多年前我的救命恩人留下的,一个是姑娘前些日子给我的,我看它们长的相似,想问问姑娘是否认识我那救命恩人。”
焉知从她三弟那已经知道云皎向他打听过这事了,猜到云皎早就知道真相,当下不过是来求证罢,也不藏着掖着,干脆坦白:“是,5年前夷山上,我救的你。当时戴的假面,你不知道罢了。”
焉知答的坦率。听到想要的答案,收回捏着俩糖袋的手,云皎勾唇笑了笑。
而后慢慢靠近过来,弯腰低头,直视焉知的眼,一双桃花眼勾着,唇角咧开,语气十分真诚:“姑娘救我一命,救命之恩,我该怎么还呢?”
焉知一脸平静回看他,“思味阁是你家开的吗?你送我一份最新口味的糕点就成。”
焉家从她娘那一辈开始,祖传的行当就是杀手,她娘焉遐在江湖闯荡时,垄断杀手榜第一的位置数十年之久,直至娶了她爹半隐退回山庄养老,这第一名的位置才让给了她师弟。后来焉知出生,跟她娘一般操起了杀手的行当,这才又让杀手榜第一的宝座重新姓起了焉。
不过她娘当杀手时,那真叫一个杀红了眼不留后路,除皇室外,只要出得起价,什么人都杀。这直接导致她娘退隐后被各路冤家追杀,只有躲在山庄才堪堪清净。
焉知充分吸取了教训,打出师后就找上了京城正规的杀手部门——刑部,帮着刑部办些捉拿逃犯的事。焉知手脚利落,什么样的贼寇都难逃掌心。也难免会见血,有时遇上几个难缠的,刑部也会给她就地斩杀的权利。
一来二去,焉知这编外员工的名头彻底在刑部打响,就连刑部尚书都与她关系密切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起码成了正规军,总归有人罩着,往后不干了回家歇脚也落得清净。
但焉知终究是野路子出生,早先混迹江湖的时日也不算少,多少沾了些杀手的野性。
杀手多讲究一个钱货两讫。
就如以前不知是哪个文士出身的杀手写过的一句短诗:你给我一笔金钱,我还你一具尸体。钱货两讫之后便两不相干,你做你明面上的大官,我还是我暗河里的杀手。
焉知觉得自己救了云皎,原先是当事人不知情,如今知情了,那她也合该收份报酬。
是以她半点不扭捏,刚巧上次在王家参加宴席时听到有小姐闲聊时谈到思味阁的主人是云家那个浪荡公子云皎,便想着让他送一盒新式糕点当报酬。
云皎一笑:“姑娘要的报酬有些少,云某可不止值这个价。”
焉知想了想,加大筹码:“那你给我连着送一个月?”
云皎唇角微扬,修长白净的指节一点一点摩挲着糖袋,诱哄似的提议:“姑娘不若再要的多些,不是有句老话吗: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姑娘救了云某的命,便是想让云某以身相许也未尝不可。”
云皎的提议有些辣耳朵,焉知脸色一变,觉得云皎是想赖账。
这还不如给她盒糕点。
云皎的试探在焉知这已然成了挑衅,她袖口里的双钗蓄势待发。
无声的较量。
最终是云皎先败下阵来。
终归是他先起的歹意。
他不知自己刚巧捡回来一条小命,答应给焉知连着送一个月糕点后,还不死心地跟上去:“姑娘真的不考虑考虑我?与姑娘若是想,云某可以把名下所有的思味阁当彩礼送给姑娘。”
焉知往大堂走的脚步一顿,唇边扯出一抹讽意。
这人真是说大话不脸疼。
云皎名下的思味阁可不止一处,长风国各地,甚至连邻国临淇国,都有云皎开的思味阁分店。
京城的思味阁是最火热的一家。
但其他各地,比它还大还气派的思味阁,不说上千,也有上百家。
这么多楼,他云皎便这样说送便送?
不过嘲讽归嘲讽,但凡这大话有百分之一是真的,她还是有些心动的。
她要的不多,能让她日日,不,时时刻刻都吃到好吃的糕点,便是娶个夫君又何妨。
好一些的便如她爹娘一般蜜里调油让人日日齁得慌。差点的,也不过就是山脚下的李老头和李大娘那般,左右不过是个打着夫妻名头的合作伙伴,一人出钱一人出力,钱货两讫的交易罢了。
焉知歪头仔细想了想。
如果真的娶了云皎,他日日给她糖糕吃,她能给他什么呢?
帮他杀了那些看不顺眼的人?
这主意不错,焉知暗自点头。
云皎那人看起来就像是仇家挺多的样子,如此一来,一年杀一个,他们没准能一直相伴到老。
焉知在前面暗自做着往后坐拥糖糕的春梦。
云皎在侧后缓缓跟着,看见焉知眼角忽然漾起的笑,唇角也跟着微勾。
两人才见第二回面,他也没想着一次便抓住焉知的心。此次不过试探,失败也无妨。
……
焉知往大堂走是去等饭的。
焉家四兄妹,只有大哥做的饭能入口。
焉知做的饭有血味,三弟做的有药味,二弟做的会死人。
是以但凡兄妹待在一处,做饭大任一直是大哥担着。
云皎跟着焉知走进大堂时,三弟焉时岁也已经从西院过来,乖乖坐在桌前等饭,和桌前被焉时其留下吃饭的全喜大眼瞪小眼。
转眼瞅见了从屋外进来的阿姐,刚要喊一声把人拉来助阵,就眼见着阿姐身后跟进来个高大的影子。
这影子他前几天刚刚见过面。
就把他忽悠瘸了的那个。
云家大狐狸。
还没吃上饭呢,焉时岁觉着自己有些倒胃口。
他鼓着个腮帮子,使劲朝云皎瞪去。
如果他朝人身上吐唾沫的话,阿姐会不会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