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靠近湖中央的那个小小岛屿,四周的雾气便越浓重。

    若瑜跑到前头的甲板上,忍不住趴下来伸手来放入水中,湖水触体温热,像是被温暖的绸缎包裹着,十分舒适。

    而另一边,杨知信正指挥着船夫靠近小岛,各色的奇花异草已隐约可见。

    老太太见了不由问道:“你哪儿弄来的这些花卉,能养得活吗?”

    杨知信道:“这湖水因是温泉水,四季温热,故而中心地带的气温类似南方,且湿气也重,不少我从南边带回来的花种栽在此处都活了。”

    说着便来到了湖心岛边上,这岛实在算不得大,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丈之宽,中央微微拱起,四周低平,岛上仅有一条羊肠小道,供一人通行,且一眼便望到了头。

    杨知信问老太太要不要上岛走走,老太太回拒,横竖不过巴掌大点的地方,在船上便能看到全景,就不白费那个功夫了。

    岛上的花色彩鲜明,且栽种得极为讲究,小道两边的颜色各自对仗工整,放眼望去十分夺目。

    若琂见到这么多颜色艳丽的花朵只觉得很神奇,自来到此处,尤其是冬日里,入眼所见大多为昏暗的灰白黑色调,哪怕是许多自诩色泽鲜艳的绸缎,实则颜色亦不算正统,总充斥着暗暗的灰调,如今乍一见颜色这般齐全之地,不由觉得有些晃眼。

    年哥儿拉着若琂来到船头甲板上,回头看着他的祖父杨知信恳求道:“爷爷,能不能让我带着妹妹上岛玩儿?”

    杨知信看着若琂笑问道:“琂丫头想去吗?”

    抚养若琂一事的缘由昨夜姐姐已同他道明,因知道老太太心疼若琂,故而杨知信对若琂也格外心疼些。

    若琂原本不大想去,因为看那小岛底部都是些石头,只有顶上薄薄一层土,她怕万一塌方给自己掉湖里去,可看了一眼满脸期待的年哥儿,到底不忍拂他的意,便点了点头。

    江连见状便道:“祖母、舅公,我带着他们上去吧。”

    这岛原本就不大,不可能让两人的丫鬟婆子一同都跟着,而江连作为大哥还能管束得到两个孩子,有他跟着去再妥当不过了。

    老太太应道:“也好,看好年哥儿和琂丫头莫让他们乱跑。”

    江连应下,随后船便靠了过去,三人依次登岛。

    嬉笑声渐远,在船上只能看到上岛的年哥儿上窜下跳的兴奋不已,而若琂则乖乖地牵着江连的手走着,目光却来回地转,像是看花了眼,不知道要着眼于何处才好。

    江连干脆抱起了若琂,让她能看得远些。

    那三人刚走到小岛的另一头岸边,老太太他们便听到不远处若瑜吵闹的声音,船夫慢慢将两艘船靠近。

    原来是若瑜看到了年哥儿等人上岛,也闹着要去,李氏训斥她,她却不管不顾,甚至放声大哭起来。

    江文竹对这个女儿十分头疼,板了脸正要开口,便见老太太的船靠了过来。

    杨知信听了不由笑道:“这算什么事,想去便去就是,出来玩怎么能不尽兴呢。”

    若瑜泪眼汪汪地看着老太太和杨知信,老太太无奈笑道:“去吧,远哥儿带着瑜丫头。”

    江远只好领着若瑜也上岛转悠了一圈,待几人回来后,两艘船这才回程。

    午膳钟氏已让人备好,便摆在湖边小榭里用饭,此地原是杨知信夏日纳凉之处,此时封紧了门窗,再多摆上几个火盆,屋里也暖烘烘的,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地吃了饭。

    下午大人们觉得疲乏,各自回屋歇了,江连及江远两人得了不少杨知信送的孤本书籍,都在屋里闷头看,不愿出去。

    而年哥儿和若瑜两人却好似有用不完的精力一般,吃过饭便又跑到了花园里,若琂和若玥只好跟着。

    园子里有不少假山用以改变布局,而假山与假山之间空出了不少洞穴间隙,很适合藏人,尤其是小孩子。因而年哥儿和若瑜提出要玩捉迷藏,年哥儿作为东道主,便先由他来寻人。

    若琂对这种稚儿游戏兴趣不大,便随意找了个假山顶上的亭子安坐着,自怀里掏出中午藏下的花生果子等吃食吃着,等年哥儿找来。

    可若琂眼睁睁看着年哥儿自她脚下的假山旁路过两回,就是没有发现她,最先被找到的是若玥,随后是若瑜,若瑜走出来时衣裳都脏了,脸上也蹭到了不少泥,也不知是躲到那个犄角旮旯里去了。最后见年哥儿迟迟找不到若琂,两人便帮着他一同找,还是若玥路过时看到了坐在亭子的若琂,这场游戏这才结束。

    年哥儿直呼若琂耍赖,非要再玩一回,让他们来躲,由若琂寻人,若琂却不愿意,只道自己累了,想睡一会儿,而若瑜则是着急去洗漱换衣,否则让李氏发现又要挨骂了,若玥兴趣也不大,年哥儿只好作罢。

    几人各自回屋。

    晚膳便更为丰盛,钟氏特地安排了锅子,肉类自不必说,家禽野味应有尽有,而各式各样的新鲜蔬菜也被端上了桌,老太太见了不由问道:“这冬日里,哪来的这么多蔬菜?”

    钟氏笑道:“庄子里设有暖房,都是那里头种的。”

    李氏闻言很是惊讶,能种出这么多种蔬菜来,得是多大的一个暖房?何况旁的富贵人家里暖房都是用来种名花异草的,可杨家却用来种菜,也不知是该说他物尽其用还是暴殄天物。

    杨知信道:“姐姐爱吃的话,回头我人给你送去。”

    老太太道:“不必了,想来也没有多少,你自家吃便是,待送到京城也不新鲜了。”

    杨知信闻言便作罢。

    第二日一早,江家一大家子人便准备启程回京,怕路上不好走,到时候耽搁了赶不上宵禁。

    来的时候装节礼的那一辆车此时被塞得满满当当,杨知信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给老太太带回去,老太太推拒了半天,最后只留下了一些个珍稀药材给杨知信自己用。

    其余的有好些绸缎、上好的毛皮,罕见的宝石等,还有不少花种,杨知信说让老太太回去弄个暖房种上,也给府里添几分颜色。

    好在连日天晴,路上的雪也被人清理过了,回去的时候便没怎么耽搁,赶在落日前到了城门口。

    一行人回到府里,便各自回了屋,简单用过膳后便洗漱歇下。

章节目录

和光同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渝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渝归并收藏和光同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