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将身上棉衣开始换为薄衫的时候,放榜的日子终于要到了。
而在那之前,江家长房夫妇也来到了京城,一是为江若玲的亲事,二则是为了江连的考试,他们想亲眼看到儿子金榜题名的那一刻。
江家长子江文策到京城后第一件事便是给老太太请安,随后便在离江府两条街的南门巷住下,那里原是江老太爷和老太太置下的产业,那条巷子里另还有一间房子也是,故分家时大儿子和二儿子一人得了一间。
而小儿子江文竹如今所居的江府,是面积最大的一间,可却是在老太太名下的,江文竹原本分到的是另一间二进的屋子,比南门巷的还要小一些,为公平起见,江老太爷便多给了他几间京城的商铺补上。
而今老太太考虑到他是子女最多的,又成了京官,挤在小房子里不像话,便让他们都搬进了从前的江府,这里也是老太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她住在此处也最自在。
这房子江文策也住到了成年,再到娶妻生子,如今一切还是熟悉的模样,若是论对江府的情感连接,他是比江文竹要深得多的,可分家了就是分家了,断没有再住在一起的道理。
昔日江老太爷定要在弥留之际把家分了,想来也是怕到时若将这事留给老太太的话,感情日久生变,三兄弟争起家产来,最伤心的便是老太太这个做母亲的了。
因父母亲来了,江连同江若玲也搬去了南门巷,江若玲的亲事已经到了议定婚期这一步,两人的八字也相看过了,是天作之合,绝对的好姻缘,因此江若玲的母亲赵氏对老太太更为感激,侍奉得也越发尽心尽力。
如此一来便显得李氏这个小儿媳妇不太经心,李氏也生怕大哥大嫂会将老太太接到南门巷住去,毕竟他们是长子,母亲跟着他们生活也是应该的。
可老太太是福将,待在府里便能给江府上下带来好运,因而是万万走不得的。
所以自赵氏来京后,李氏再不去外头瞎晃了,连门都甚少出,整日就待在老太太跟前,同赵氏一起事无巨细地伺候着老太太。
持续了几日,还是老太太先受不了,将这两人一一赶走,一个让她赶紧去忙女儿的婚事,置办嫁妆,另一个则私下里同她说好不会搬出去。
得了母亲的承诺,李氏这才安心,转而又继续四处走动串门。
放榜那一日,江文竹特意与同僚换了休沐的时间,准备与大哥一同去看榜。
今日张贴榜单之处定是混杂无比,因而女眷便只能待在家中焦急地等待消息。
李氏分派出府里腿脚最快的小厮跟着,让他们一得到结果便立马回来报信。
看到坐立难安的赵氏及老太太,她只好宽慰道:“母亲和大嫂稍安勿躁,连哥儿平日里有多用功我们都是看在眼里的,此番定然没有问题。”
老太太闻言轻叹一口气,略微平稳了一些,赵氏却仍旧焦躁。
而看榜的这一边人山人海的,直到官差过来,众人开始聚堆,榜单还未张贴好,便已经围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
江连的随伺小厮比他还要着急,拉着江连的手便往里挤,而作为父亲的江文策同样也是如此,全然不顾形象地往里钻。
江文竹及江远见这般状况,便没硬挤,待在外面等待结果。
待几人挤入中心处,都出了一身的汗。
江连气定神闲,开始从榜单末尾往上找,江文策也是忐忑不安地从后往前看。
两人还未看完倒数第二行名字,便听一旁的小厮激动地喊道:“少爷,第十名!您在第十名!”
江连父子这才将目光移到上面,待真正看到红纸上的那个名字时,江文策一脸的不可置信,重新数了好几遍名次,这才终于确认,随即重重地拍了拍江连的肩,开心笑道:“好小子,给你爹挣大脸了!”
身旁一堆人拱手祝贺。
江连环手抱胸,抿着嘴盯着自己的名字看了半晌,似乎是有些出乎意料,又仿佛也在意料之中。
他竟是最后一名元魁。
而这时身旁的人突然出现一阵骚动,随即竟自动让出了一条道来,恭祝之言从外到里渐次响起,没一会儿,只见一个与江连看着差不多年纪的年轻公子被簇拥着走了进来。
“不愧是广陵赵氏,百年望族,一出手便夺下会元!”
“赵公子这般年轻,往后前途无量啊!”
“也不知赵公子娶亲没有,京城素来有榜下捉婿的美谈,不知有没有那样大胆的人家出手。”
“赵公子可是广陵赵氏的嫡长孙,你以为任谁都能同他结亲吗?”
耳边不同的溢美之辞不断地传了过来,江连终于将目光从自己的名字上移开,移到那个众星拱月般的第一个人名上。
赵益飞,原来这位赵氏嫡长孙名叫赵益飞。
江连偏头望了过去,而赵益飞确认完名次后正准备离去,两人便正好四目相接,赵益飞对江连微微一笑,点头示好,随即便带着下属离开。
临近午时,江府里诸人也终于收到了消息,赵氏一颗紧紧悬着的心总算落地,老太太也大松一口气。
此番江连得到了第十名的好成绩,之后的殿试,以他这般年轻的面庞,圣上看了便会心生好感,只要不出大错,进士出身是稳稳当当的。
李氏见状高兴之余又有几分艳羡,也不知日后她的远儿能否有这样好的运道。
老太太正要吩咐摆宴席,赵氏忙道:“哪能摆在三叔这里,我那里都备好了的,请母亲移步,去喝您大孙子的喜酒。”
老太太呵呵笑道:“好好好。”
晚间一大家子人便都凑齐在南门巷的宅子里。
作为主家的江文策站起身来,对众人举杯道:“今日连哥儿不负众望,会试取得了第十名的好成绩,我们一家子人先庆贺一番。”
说罢他又对江连道:“不日便是殿试,只差这最后一哆嗦了,可莫掉以轻心,定要给你老爹挣个进士回来,如此才不算辱没了你祖父的威名!”
江文竹笑呵呵道:“连哥儿可比我当年要厉害,依我看殿试二甲是稳稳的,说不准还能得个一甲,弥补父亲当初的遗憾呢。”
江老太爷当初是二甲的第一名,离进士及第只差一步之遥,因而被人唤了半辈子的江传胪,虽说这个成绩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是十分了不起了,可对于他后来坐上的位置而言,却不能算是锦上添花。
江文策听了这话只觉得与有荣焉,一直以来,他作为长子,却不能撑起门庭,这么多年亦碌碌无为,旁人的闲言碎语更让他愈发消沉,好在如今儿子替他狠狠争了一口气。
他不会读书又如何?他儿子会!江家长房自此会蒸蒸日上,让原来所有看不起他的人瞠目结舌。
而在那之前,江家长房夫妇也来到了京城,一是为江若玲的亲事,二则是为了江连的考试,他们想亲眼看到儿子金榜题名的那一刻。
江家长子江文策到京城后第一件事便是给老太太请安,随后便在离江府两条街的南门巷住下,那里原是江老太爷和老太太置下的产业,那条巷子里另还有一间房子也是,故分家时大儿子和二儿子一人得了一间。
而小儿子江文竹如今所居的江府,是面积最大的一间,可却是在老太太名下的,江文竹原本分到的是另一间二进的屋子,比南门巷的还要小一些,为公平起见,江老太爷便多给了他几间京城的商铺补上。
而今老太太考虑到他是子女最多的,又成了京官,挤在小房子里不像话,便让他们都搬进了从前的江府,这里也是老太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她住在此处也最自在。
这房子江文策也住到了成年,再到娶妻生子,如今一切还是熟悉的模样,若是论对江府的情感连接,他是比江文竹要深得多的,可分家了就是分家了,断没有再住在一起的道理。
昔日江老太爷定要在弥留之际把家分了,想来也是怕到时若将这事留给老太太的话,感情日久生变,三兄弟争起家产来,最伤心的便是老太太这个做母亲的了。
因父母亲来了,江连同江若玲也搬去了南门巷,江若玲的亲事已经到了议定婚期这一步,两人的八字也相看过了,是天作之合,绝对的好姻缘,因此江若玲的母亲赵氏对老太太更为感激,侍奉得也越发尽心尽力。
如此一来便显得李氏这个小儿媳妇不太经心,李氏也生怕大哥大嫂会将老太太接到南门巷住去,毕竟他们是长子,母亲跟着他们生活也是应该的。
可老太太是福将,待在府里便能给江府上下带来好运,因而是万万走不得的。
所以自赵氏来京后,李氏再不去外头瞎晃了,连门都甚少出,整日就待在老太太跟前,同赵氏一起事无巨细地伺候着老太太。
持续了几日,还是老太太先受不了,将这两人一一赶走,一个让她赶紧去忙女儿的婚事,置办嫁妆,另一个则私下里同她说好不会搬出去。
得了母亲的承诺,李氏这才安心,转而又继续四处走动串门。
放榜那一日,江文竹特意与同僚换了休沐的时间,准备与大哥一同去看榜。
今日张贴榜单之处定是混杂无比,因而女眷便只能待在家中焦急地等待消息。
李氏分派出府里腿脚最快的小厮跟着,让他们一得到结果便立马回来报信。
看到坐立难安的赵氏及老太太,她只好宽慰道:“母亲和大嫂稍安勿躁,连哥儿平日里有多用功我们都是看在眼里的,此番定然没有问题。”
老太太闻言轻叹一口气,略微平稳了一些,赵氏却仍旧焦躁。
而看榜的这一边人山人海的,直到官差过来,众人开始聚堆,榜单还未张贴好,便已经围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
江连的随伺小厮比他还要着急,拉着江连的手便往里挤,而作为父亲的江文策同样也是如此,全然不顾形象地往里钻。
江文竹及江远见这般状况,便没硬挤,待在外面等待结果。
待几人挤入中心处,都出了一身的汗。
江连气定神闲,开始从榜单末尾往上找,江文策也是忐忑不安地从后往前看。
两人还未看完倒数第二行名字,便听一旁的小厮激动地喊道:“少爷,第十名!您在第十名!”
江连父子这才将目光移到上面,待真正看到红纸上的那个名字时,江文策一脸的不可置信,重新数了好几遍名次,这才终于确认,随即重重地拍了拍江连的肩,开心笑道:“好小子,给你爹挣大脸了!”
身旁一堆人拱手祝贺。
江连环手抱胸,抿着嘴盯着自己的名字看了半晌,似乎是有些出乎意料,又仿佛也在意料之中。
他竟是最后一名元魁。
而这时身旁的人突然出现一阵骚动,随即竟自动让出了一条道来,恭祝之言从外到里渐次响起,没一会儿,只见一个与江连看着差不多年纪的年轻公子被簇拥着走了进来。
“不愧是广陵赵氏,百年望族,一出手便夺下会元!”
“赵公子这般年轻,往后前途无量啊!”
“也不知赵公子娶亲没有,京城素来有榜下捉婿的美谈,不知有没有那样大胆的人家出手。”
“赵公子可是广陵赵氏的嫡长孙,你以为任谁都能同他结亲吗?”
耳边不同的溢美之辞不断地传了过来,江连终于将目光从自己的名字上移开,移到那个众星拱月般的第一个人名上。
赵益飞,原来这位赵氏嫡长孙名叫赵益飞。
江连偏头望了过去,而赵益飞确认完名次后正准备离去,两人便正好四目相接,赵益飞对江连微微一笑,点头示好,随即便带着下属离开。
临近午时,江府里诸人也终于收到了消息,赵氏一颗紧紧悬着的心总算落地,老太太也大松一口气。
此番江连得到了第十名的好成绩,之后的殿试,以他这般年轻的面庞,圣上看了便会心生好感,只要不出大错,进士出身是稳稳当当的。
李氏见状高兴之余又有几分艳羡,也不知日后她的远儿能否有这样好的运道。
老太太正要吩咐摆宴席,赵氏忙道:“哪能摆在三叔这里,我那里都备好了的,请母亲移步,去喝您大孙子的喜酒。”
老太太呵呵笑道:“好好好。”
晚间一大家子人便都凑齐在南门巷的宅子里。
作为主家的江文策站起身来,对众人举杯道:“今日连哥儿不负众望,会试取得了第十名的好成绩,我们一家子人先庆贺一番。”
说罢他又对江连道:“不日便是殿试,只差这最后一哆嗦了,可莫掉以轻心,定要给你老爹挣个进士回来,如此才不算辱没了你祖父的威名!”
江文竹笑呵呵道:“连哥儿可比我当年要厉害,依我看殿试二甲是稳稳的,说不准还能得个一甲,弥补父亲当初的遗憾呢。”
江老太爷当初是二甲的第一名,离进士及第只差一步之遥,因而被人唤了半辈子的江传胪,虽说这个成绩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是十分了不起了,可对于他后来坐上的位置而言,却不能算是锦上添花。
江文策听了这话只觉得与有荣焉,一直以来,他作为长子,却不能撑起门庭,这么多年亦碌碌无为,旁人的闲言碎语更让他愈发消沉,好在如今儿子替他狠狠争了一口气。
他不会读书又如何?他儿子会!江家长房自此会蒸蒸日上,让原来所有看不起他的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