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老太太的仁善堂里便是一番宾客满座的景象,大家热热闹闹地在说着话,孩子们在庭院里玩耍着,气氛好不融洽。
老太太望着众人笑道:“大伙也不必都拘在我这里,难得上京一趟,不如让我这三媳妇带你们出去转转,或游船或听戏,都是不错的消遣。”
被点到名的李氏对着大家笑着点了点头。
坐在老太太身旁的一位妇人闻言笑道:“若是要游玩,我觉得该大家同去才是,可不能独独落下老太太您。”
这妇人姓贺,是如今江氏族长的儿媳妇,老太太在津州时同她的婆母十分交好,与她关系也不错。
其实江老太爷在江氏一族中早已没有了近亲,基本都出了五服,但他自幼丧母,而父亲为了让他读书常年在外给人当长工,是以他幼时也受过族人不少的照顾,也是因此,致仕回乡的江老太爷才会决定给江家办一个族学,让江氏子孙都能读书。
从前老太太也是知道老太爷对江氏宗亲们心存感激,所以才会不时走动与人交好,也因此认得了不少族中之人。
众人听了贺氏的话忙不迭点头应是。
老太太道:“我便不去了,年纪大了身子不利落,动作也慢吞吞的,怕扫大家的兴。”
“怎么会呢?”贺氏忙道,“记得从前老太太您是最爱四处走动的,正因如此我们才有机会与您相熟,怎么如今到了京城,反倒不爱出门了?”
另一位妇人亦附和道:“可不就是呢,岂有抛下您一人我们自去游玩的道理。”
老太太无奈摆手婉拒道:“外头人多手杂的,我一个老婆子出门不便,况且也是真的懒怠动弹。”
李氏知道自己婆母确实不是爱凑热闹的人,便接过话道:“我母亲确实出府不便,还望各位婶子姐姐们能原谅我们的怠慢之过,不过大伙难得上京,出去走走自然是要的,不知大家可愿给我这个尽地主之谊的机会?”
众人一听这好赖话都被李氏说尽了,也不好再强求老太太出门,便都同意用过午饭后出门游船。
游船有李氏安排着,自是再妥当不过,一行人玩到将近天黑,又去各自购置了一些东西,这才回府。
而今日晚间江家二房一家子人也都到了。
来到仁善堂后,江家二房唯一的女儿江若琼便扑到老太太身上,撒娇道:“祖母,孙女好想你啊。”
老太太笑呵呵地搂住她,道:“好好好,祖母也想琼儿。”
说罢她看向二儿子江文篙问道:“你们怎么晚了一日才到?”
还不待江文篙回答,江若琼便撅着嘴道:“还不是爹爹,非要先去拜访一下舅舅,我都说了明日大哥哥成亲,舅舅一家也会来的。”
江文篙笑道:“我许久不见舅舅,便想着先去看看他老人家。”
老太太无奈嗔道:“什么老人家,你舅舅也就比你大哥大个一两岁。”
不过见自家儿子愿意亲近杨家,老太太心里还是高兴的。
江文篙讪笑道:“是是,是我给舅舅说老了。”
江若琼满目期待地看着老太太问道:“祖母,以后我们都住在京城了对吗?”
老太太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头道:“琼儿想留那便留下。”
小姑娘听到这话雀跃地跳了起来,又跑过去抱住了她娘亲许氏,高兴道:“太好了娘,往后我们就住在京城了!”
身旁江若琼的哥哥江迁屈指轻敲了一下她的额头道:“定居京城就让你高兴成这样了?”
江若琼不服气地瞪了自家哥哥一眼,认真道:“那是当然,大伯和三叔两家人都在京城,祖母也在,独我们待在津州有什么意思。”
许氏见状忍不住笑骂道:“没规矩,同祖母问安了吗?”
老太太笑道:“一家人不讲究这些,你们到了便好,南门巷那边的宅子我已经让人收拾好了,晚点先在这边吃饭,吃完再过去。”
南门巷那边两间宅子差不多大小,相邻而居,分家时大儿子和二儿子各得一间,而这也是他们日后在京城的落脚处。
许氏笑道:“还是母亲想得周到。”
老太太道:“屋子里的东西我看着买了一些,兴许不大齐全,若是有缺什么只管来同我说。”
江若琼又过来拉着老太太的手道:“东西倒是不紧要,父亲一直担心着两个哥哥读书的事呢。”
老太太笑道:“这事待你三叔回来我问问他,看能否安排迁哥儿和进哥儿到英华书院去上学,也好同远哥儿有个伴。”
江若琼抓着老太太的手摇了摇,笑道:“我就知道祖母最有办法。”
老太太轻轻推了推她的额头,道:“你呀也别想闲着,你三婶替你几个妹妹请了女先生来,你也来一同学学。”
许氏道:“那敢情好,我正愁琼儿这般没规矩该如何是好呢。”
江若琼撅着嘴看着自己娘亲道:“母亲,有你这般贬低亲女儿的嘛!”
几人正说着话,便听到外面喧闹起来,出去游玩的众人也回来了。
老太太道:“正好大家都回来了,去见见你族叔婶们。”
江若琼笑道:“祖母,我与婶子她们同路来的,也就是昨日才分开。”
老太太这才反应过来此事,笑着道:“我倒忘了这回事儿。”
说罢她对身旁的王妈妈道:“时辰也差不多了,让厨房将宴席摆在春荣堂,过会儿就开饭吧。”
王妈妈应下出去吩咐。
春荣堂里摆了好几桌,算起来都是自家人,便只简单隔了个屏风将男女坐席分开,老太太特意让江文竹今日早些回来,兄弟三人一同招待远道而来的族中叔伯们。
女眷席这边也热闹,大家捡着老太太爱听的话说,逗得她笑呵呵的,气氛好不融洽。
用过饭后又上了一轮茶,见老太太有些倦乏,李氏便提议大伙早些回屋,各自歇下。
明日才是此番来此的正头戏,需得养足精神。
众人回屋后,赵氏却仍旧放心不下,不敢打搅老太太歇息,便拿了宾客名单给李氏看。
赵氏道:“弟妹你再给我掌掌眼,该请的人都有了吧?”
李氏拿过名单认真地一一看过去,随后道:“没什么问题了,京中我们认得的差不多都请到了,先前母亲同我说过,有些个身份过高的不必去请,免得让人家为难,再者说有汪老夫人一人坐镇,净够了。”
赵氏这才松了一口气,却又不确定问道:“那汪老夫人果真会来吗?”
李氏笑道:“大嫂放心,汪老夫人同母亲关系非同一般,玲姐儿的婚事最开始也是她来牵线搭桥的,而此番更是成亲这样的大事,必定会来的。”
赵氏闻言心中安定不少,她也只是担心时过境迁,虽说她年轻时倒也见过汪老夫人,是个极为亲和之人,可如今的江家没有了老爷子在朝,又分了家,而江文策只是个白身,汪家却今非昔比更上一层楼,她怕老夫人不愿过府来。
孟家在朝中地位非比寻常,若是她这边没有一个能镇得住场的人在,只怕真会被人看低了去。
李氏宽慰她道:“大嫂安心回去歇下,养足精神,明日一早我便多带些人过去帮衬你。”
老太太望着众人笑道:“大伙也不必都拘在我这里,难得上京一趟,不如让我这三媳妇带你们出去转转,或游船或听戏,都是不错的消遣。”
被点到名的李氏对着大家笑着点了点头。
坐在老太太身旁的一位妇人闻言笑道:“若是要游玩,我觉得该大家同去才是,可不能独独落下老太太您。”
这妇人姓贺,是如今江氏族长的儿媳妇,老太太在津州时同她的婆母十分交好,与她关系也不错。
其实江老太爷在江氏一族中早已没有了近亲,基本都出了五服,但他自幼丧母,而父亲为了让他读书常年在外给人当长工,是以他幼时也受过族人不少的照顾,也是因此,致仕回乡的江老太爷才会决定给江家办一个族学,让江氏子孙都能读书。
从前老太太也是知道老太爷对江氏宗亲们心存感激,所以才会不时走动与人交好,也因此认得了不少族中之人。
众人听了贺氏的话忙不迭点头应是。
老太太道:“我便不去了,年纪大了身子不利落,动作也慢吞吞的,怕扫大家的兴。”
“怎么会呢?”贺氏忙道,“记得从前老太太您是最爱四处走动的,正因如此我们才有机会与您相熟,怎么如今到了京城,反倒不爱出门了?”
另一位妇人亦附和道:“可不就是呢,岂有抛下您一人我们自去游玩的道理。”
老太太无奈摆手婉拒道:“外头人多手杂的,我一个老婆子出门不便,况且也是真的懒怠动弹。”
李氏知道自己婆母确实不是爱凑热闹的人,便接过话道:“我母亲确实出府不便,还望各位婶子姐姐们能原谅我们的怠慢之过,不过大伙难得上京,出去走走自然是要的,不知大家可愿给我这个尽地主之谊的机会?”
众人一听这好赖话都被李氏说尽了,也不好再强求老太太出门,便都同意用过午饭后出门游船。
游船有李氏安排着,自是再妥当不过,一行人玩到将近天黑,又去各自购置了一些东西,这才回府。
而今日晚间江家二房一家子人也都到了。
来到仁善堂后,江家二房唯一的女儿江若琼便扑到老太太身上,撒娇道:“祖母,孙女好想你啊。”
老太太笑呵呵地搂住她,道:“好好好,祖母也想琼儿。”
说罢她看向二儿子江文篙问道:“你们怎么晚了一日才到?”
还不待江文篙回答,江若琼便撅着嘴道:“还不是爹爹,非要先去拜访一下舅舅,我都说了明日大哥哥成亲,舅舅一家也会来的。”
江文篙笑道:“我许久不见舅舅,便想着先去看看他老人家。”
老太太无奈嗔道:“什么老人家,你舅舅也就比你大哥大个一两岁。”
不过见自家儿子愿意亲近杨家,老太太心里还是高兴的。
江文篙讪笑道:“是是,是我给舅舅说老了。”
江若琼满目期待地看着老太太问道:“祖母,以后我们都住在京城了对吗?”
老太太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头道:“琼儿想留那便留下。”
小姑娘听到这话雀跃地跳了起来,又跑过去抱住了她娘亲许氏,高兴道:“太好了娘,往后我们就住在京城了!”
身旁江若琼的哥哥江迁屈指轻敲了一下她的额头道:“定居京城就让你高兴成这样了?”
江若琼不服气地瞪了自家哥哥一眼,认真道:“那是当然,大伯和三叔两家人都在京城,祖母也在,独我们待在津州有什么意思。”
许氏见状忍不住笑骂道:“没规矩,同祖母问安了吗?”
老太太笑道:“一家人不讲究这些,你们到了便好,南门巷那边的宅子我已经让人收拾好了,晚点先在这边吃饭,吃完再过去。”
南门巷那边两间宅子差不多大小,相邻而居,分家时大儿子和二儿子各得一间,而这也是他们日后在京城的落脚处。
许氏笑道:“还是母亲想得周到。”
老太太道:“屋子里的东西我看着买了一些,兴许不大齐全,若是有缺什么只管来同我说。”
江若琼又过来拉着老太太的手道:“东西倒是不紧要,父亲一直担心着两个哥哥读书的事呢。”
老太太笑道:“这事待你三叔回来我问问他,看能否安排迁哥儿和进哥儿到英华书院去上学,也好同远哥儿有个伴。”
江若琼抓着老太太的手摇了摇,笑道:“我就知道祖母最有办法。”
老太太轻轻推了推她的额头,道:“你呀也别想闲着,你三婶替你几个妹妹请了女先生来,你也来一同学学。”
许氏道:“那敢情好,我正愁琼儿这般没规矩该如何是好呢。”
江若琼撅着嘴看着自己娘亲道:“母亲,有你这般贬低亲女儿的嘛!”
几人正说着话,便听到外面喧闹起来,出去游玩的众人也回来了。
老太太道:“正好大家都回来了,去见见你族叔婶们。”
江若琼笑道:“祖母,我与婶子她们同路来的,也就是昨日才分开。”
老太太这才反应过来此事,笑着道:“我倒忘了这回事儿。”
说罢她对身旁的王妈妈道:“时辰也差不多了,让厨房将宴席摆在春荣堂,过会儿就开饭吧。”
王妈妈应下出去吩咐。
春荣堂里摆了好几桌,算起来都是自家人,便只简单隔了个屏风将男女坐席分开,老太太特意让江文竹今日早些回来,兄弟三人一同招待远道而来的族中叔伯们。
女眷席这边也热闹,大家捡着老太太爱听的话说,逗得她笑呵呵的,气氛好不融洽。
用过饭后又上了一轮茶,见老太太有些倦乏,李氏便提议大伙早些回屋,各自歇下。
明日才是此番来此的正头戏,需得养足精神。
众人回屋后,赵氏却仍旧放心不下,不敢打搅老太太歇息,便拿了宾客名单给李氏看。
赵氏道:“弟妹你再给我掌掌眼,该请的人都有了吧?”
李氏拿过名单认真地一一看过去,随后道:“没什么问题了,京中我们认得的差不多都请到了,先前母亲同我说过,有些个身份过高的不必去请,免得让人家为难,再者说有汪老夫人一人坐镇,净够了。”
赵氏这才松了一口气,却又不确定问道:“那汪老夫人果真会来吗?”
李氏笑道:“大嫂放心,汪老夫人同母亲关系非同一般,玲姐儿的婚事最开始也是她来牵线搭桥的,而此番更是成亲这样的大事,必定会来的。”
赵氏闻言心中安定不少,她也只是担心时过境迁,虽说她年轻时倒也见过汪老夫人,是个极为亲和之人,可如今的江家没有了老爷子在朝,又分了家,而江文策只是个白身,汪家却今非昔比更上一层楼,她怕老夫人不愿过府来。
孟家在朝中地位非比寻常,若是她这边没有一个能镇得住场的人在,只怕真会被人看低了去。
李氏宽慰她道:“大嫂安心回去歇下,养足精神,明日一早我便多带些人过去帮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