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膝下只二女一子,长子陈颖泽为贵妃崔氏所出,去年冬日才满八岁。
除却这一皇长子,便只余了皇后谢氏膝下的公主陈颖娴以及崔氏所出的小公主陈颖妍,其余妃嫔及美人皆还无所出。而两位公主也只一个八岁,一个六岁。
八岁这个公主并非皇后所出,其生母乃是陈弘勉曾为岐王时所纳的一位侍妾。只不过那位女子命薄,产后不到半年便病逝了。
皇后虽姓谢,却并非京中这支谢家嫡出,她出生之时甚至不姓谢。
只因生母早逝父亲续弦后无心照养她,又因谢老夫人只有三子并无一女,这才将这个表侄女接到盛京城的谢府改了姓氏当作了女儿养。
不知是否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出身,那时作为岐王妃的谢氏思量一番之后,便命人将年幼失母的小姑娘抱到自己身边亲自照养。
眼下,被册封为后已近六年,谢氏始终无所出。
谢家势大,皇后非谢氏族中嫡女一事本就令谢家不甘心,如今皇后无子嗣之事又成了谢家心头之患。故而,谢家的当家主母谢老夫人从三年前便常以探望皇后的名义带着谢氏旁支的适龄女子出现在宫廷之中。
说是探望皇后,但其司马昭之心却人尽皆知。
谢皇后对谢家的安排不应也不拒,见到那些女子进宫后也会面露柔色地携其逛园子,但对于之后是否会留人入宫这事却始终态度不明。
见谢家的态度如此主动,崔家也不甘示弱。
崔氏一族这几年做的最多的事便是给天子递折子请天子尽快定下东宫之人选,美其名曰以安民心。
但实际上到底是为了安谁的心,明眼的朝臣心里都清楚。
满殿的朝臣里,除了几位持中立的耿直纯臣与少数一些左右逢源的狡猾老臣,其余臣子大多都有自己的站位,或谢,或崔,总有自己的心思。
众臣们同处一殿议事,若那事不涉及派别还好,众人就事论事都条理分明得很。可若那事涉及两派利益,那些臣子的态度差距大得让身为天子的陈弘勉见了都忍不住泛头疼。
满朝五品以上的官吏何其多,往宣合殿一站一吵,扰得陈弘勉都想将御案上堆着的折子给尽数推翻下去。
那些臣子有的是三朝元老,有的是两朝重臣,有的是功勋之后,有的是朝中新贵,打不得,骂不通,连贬黜都难以找到合适的由头。
陈弘勉虽满心的不乐意,却也只能忍着一口气,暂且先将那些人用着。
这般的矛盾关系与陈弘勉同谢崔两家的关系并没什么不同,陈弘勉畏惧谢家、厌烦崔家,同时却也要倚仗着两家。
毕竟,近六年前那出变故,若无两家出力,那当初被逐出盛京或者命丧黄泉的就得换人了。
种种考量之下,即便陈弘勉对两家不满,也仍得让两家各有所持。
朝堂之上,谢家出了个右相谢褚铭把政,陈弘勉便在贯来不屑结党的严家中提了个严韦衡出来削弱其政权。
至于兵权,崔家有个元安侯崔涂领兵在外,作为天子一派的方家必得出个枢密使方擎寂掌全朝兵事。
立场不同的人协同理事,可互为督查,如此才能令天子放心。
针对这一个个臣子的考量与安排,精心得如同棋手落棋,每一颗棋子落下之前都得细细推敲,深深琢磨。这番布局,令明眼人叹服。
近六年过去,陈弘勉再不会如刚上位时表现地那般急躁,不再时时都是一副急于求成的模样。
陈弘勉用了五年多的时间,才将诸多安排给一点一点落实下来。
从一位原不被看好的皇子一步步走到今日,其中的变故之多与艰险之巨不言而喻。
不怪陈弘勉时至今日还揣着诸多疑虑惊慌,若非心中多疑,许多人都活不到今日。
若无一些执念,许多人,也根本活不到今日。
“公子?”
嘚嘚的马蹄声不知于何时停了下来,周荃珝被寇姜唤醒。他睁开眼,没急着下马车,而是撩起车壁侧帘往外看了一眼。
马车已停在周府门前,周府的牌匾之下,张杨和吕棘守在府门左右。檐下两盏大灯笼很亮,叶贞与吉楠各抱着一个袖炉站在道旁等着。
那两个袖炉,一个刻着福禄寿喜,一个画着花鸟虫鱼,瞧着好不花哨。盯着两个袖炉看了会儿,周荃珝渐渐松了眉。
一见寇姜抱着药壶和药碗先从马车内下来,吉楠就凑上前问:“汤药喝完了吗?喝的时候可还热着?”
“喝完了喝完了,不过公子在宫中待得有些久,出宫时那汤药已有些凉了。”
“哦,那……”
吉楠本来还想同寇姜多说几句,可余光里的叶贞已经上前将周荃珝扶下了马车,吉楠忙止住话头走上前抢先递上袖炉:“公子,这个更暖些。”
都是同时装的炭饼,装的量也差不多,其实暖意是相近的。叶贞不敢苟同地瞥了吉楠一眼,嘴上并不与吉楠争。
周荃珝将面前二人都看了一眼,一句话也没说,伸出两手将两个袖炉都给接进了手里,一手揣着一个袖炉进了府。
站在府门口值守的吕棘则向着正要将马车赶往后门的莫栾问了句:“如何?没出什么事吧?”
不怪吕棘多问,实在是因为他们家公子每回被天子夜召入宫都会出点什么状况。
去岁,有一回公子被夜召入宫,出来的时候靠近发根的左额角破了一个口子直往外流血,也不知是被什么东西给砸的,那口子直养了三个多月才愈合了。
现在凑近了看,还能看见公子额角的那一道印子,虽不大明显了,但终归是留了印子。
当时公子伸手捂着额角从宫门中走出来血糊了一手的恐怖模样,经那天负责赶马车的钱葙说起来简直是触目惊心。
吴松那时气急了还直嚷着要进宫去讨说法,被叶贞和寇姜狠狠警告了一番才忍住了没去闯宫门。
还有一回不知圣上安排了什么酒宴之类,公子出宫的时候一身的酒味,路都走不稳了,出了宫上了马车就开始吐,将酒水和一点饭食吐完之后还未停,仿佛要将胆汁一并吐出来,脸色都青得不行了。
那回是吕棘跟在周荃珝身边,眼见着喝不得什么酒的公子被灌成那样,吕棘的心里说不出的难受,直想冲进宫去将灌过公子酒的人都给揍一顿。
还有几回,也都是有不同的状况发生,这次又被夜召入宫,周府里的人难免都得提心吊胆一阵。
见吕棘和张杨都一脸凝重地看着自己,莫栾坐在一侧辕座上想了想,说:“这回应该是没有出什么状况的,公子出宫时除了咳了一次之外没有别处不对劲的地方,若你们想知道更多,回头让寇姜从公子那处问清了再来告诉你们。”
“得了吧。”
一直没说话的张杨忍不住开口:“就寇姜那个闷葫芦,就算他真从公子那打听到了些什么,他若不愿说给我们听,我们谁也听不着。”
这头的吕棘尚且在为自家公子又单独被召入了一次宫城而发着愁,那头走在周荃珝身边的吉楠却是直接嚷嚷开了——
“传召传得那样急,还以为是宫中发生了什么大事呢,竟然连让公子按时喝药的时间都没有!”
“我看圣上就是故意糟践咱们家公子,谁不知道公子就是在大朝会那日病的?”
“说了不去不去,就是不听,偏要让公子也去参加那大朝会!若不是在月初的大朝会上吹久了风受了凉……”
后舜朝历代天子都会在每年开年的元日举行一次大朝会,为受各地臣民拜贺,也为迎春。如今的天子顺承祖制,大朝会少不了。
参加大朝会的人很多,王公宗亲乃至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吏以及从地方来上奏的朝集使,甚至有些藩属小国的客使都会到场。
朝会前照例是会有一番大陈设,殿上陈设礼乐、车乘、宝玉之类,仪仗庄严得不得了。
朝会之前,服衮冕的天子在众多禁卫的护卫下乘着御舆到宣合殿正殿外祭天祈福,一切安置妥当后,天子则高坐于宣合殿正殿接受朝臣及诸藩使节的朝参礼贺。
由于还未立东宫,便由当今唯一的皇子先为献寿,其次为右相奏诸州表,接着由左相奏祥瑞,其后为户部奏诸州贡献,礼部奏诸藩属国贡献,太史公奏云物等等等等,诸多议程甚为烦琐冗长。
待朝会结束之后,天子还会设宴赐酒以慰群臣。
那一日,众臣寅时便得准备进宫,戌时才得出宫,一顿折腾下来一整日便就过去了。
“公子向来睡的就不深,也难入眠,精神本就容易不好,偏偏正旦那日谁都不能不去那大朝会。天都还未亮就得起身,一整日又站又跪又坐的,关键那天风大,公子哪里吃得消!”
“晚间回府之后公子明明发了高热,次日居然还被召入宫中随同乱七八糟的一堆客使们看什么射箭比赛!”
“公子高热未退,手脚都发软,居然就这么硬生生地熬了一日!”
“这段时日公子本该好好在府中喝药静养,可昨日又为了圣上一句话不得不去那户部的曾尚书府上作客,眼下公子风寒还未散尽咳疾还未愈,这圣上又发的哪门子疯居然又让人来传公子入宫去!”
不说还好,一说,吉楠简直越来越气:“公子的风寒本就是因圣上而起,若是这回又因圣上风寒加重,后日干脆也照旧称病在府中养着别去上朝了!”
“说什么胡话!”寇姜忍不住伸腿踹了吉楠的腿肚子一脚。
“忘了公子先头与我们说过的话了吗?谨言慎行,谨言慎行,我看你是不想要命了才敢说这样的话。”
“我记着呢,可我心里就是不痛快!”吉楠心中气愤难平,“我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知道这话不能在外头说,我也只在府里说两句罢了。你也别说我,你们一个个的,谁心里能痛快?”
谁心里能痛快?寇姜闭了嘴没再说话。
人生在世,不论是身在山野还是身在庙堂,都有许多不得不依的规矩,对于一些事与路,并没有那么多选择。
他们心里不痛快归不痛快,后日是十五,照例有中朝会,京中无要差在身的九品以上官吏都得参加,公子也不例外。
这道理谁都晓得,但晓得也不妨碍心里不痛快。
除却这一皇长子,便只余了皇后谢氏膝下的公主陈颖娴以及崔氏所出的小公主陈颖妍,其余妃嫔及美人皆还无所出。而两位公主也只一个八岁,一个六岁。
八岁这个公主并非皇后所出,其生母乃是陈弘勉曾为岐王时所纳的一位侍妾。只不过那位女子命薄,产后不到半年便病逝了。
皇后虽姓谢,却并非京中这支谢家嫡出,她出生之时甚至不姓谢。
只因生母早逝父亲续弦后无心照养她,又因谢老夫人只有三子并无一女,这才将这个表侄女接到盛京城的谢府改了姓氏当作了女儿养。
不知是否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出身,那时作为岐王妃的谢氏思量一番之后,便命人将年幼失母的小姑娘抱到自己身边亲自照养。
眼下,被册封为后已近六年,谢氏始终无所出。
谢家势大,皇后非谢氏族中嫡女一事本就令谢家不甘心,如今皇后无子嗣之事又成了谢家心头之患。故而,谢家的当家主母谢老夫人从三年前便常以探望皇后的名义带着谢氏旁支的适龄女子出现在宫廷之中。
说是探望皇后,但其司马昭之心却人尽皆知。
谢皇后对谢家的安排不应也不拒,见到那些女子进宫后也会面露柔色地携其逛园子,但对于之后是否会留人入宫这事却始终态度不明。
见谢家的态度如此主动,崔家也不甘示弱。
崔氏一族这几年做的最多的事便是给天子递折子请天子尽快定下东宫之人选,美其名曰以安民心。
但实际上到底是为了安谁的心,明眼的朝臣心里都清楚。
满殿的朝臣里,除了几位持中立的耿直纯臣与少数一些左右逢源的狡猾老臣,其余臣子大多都有自己的站位,或谢,或崔,总有自己的心思。
众臣们同处一殿议事,若那事不涉及派别还好,众人就事论事都条理分明得很。可若那事涉及两派利益,那些臣子的态度差距大得让身为天子的陈弘勉见了都忍不住泛头疼。
满朝五品以上的官吏何其多,往宣合殿一站一吵,扰得陈弘勉都想将御案上堆着的折子给尽数推翻下去。
那些臣子有的是三朝元老,有的是两朝重臣,有的是功勋之后,有的是朝中新贵,打不得,骂不通,连贬黜都难以找到合适的由头。
陈弘勉虽满心的不乐意,却也只能忍着一口气,暂且先将那些人用着。
这般的矛盾关系与陈弘勉同谢崔两家的关系并没什么不同,陈弘勉畏惧谢家、厌烦崔家,同时却也要倚仗着两家。
毕竟,近六年前那出变故,若无两家出力,那当初被逐出盛京或者命丧黄泉的就得换人了。
种种考量之下,即便陈弘勉对两家不满,也仍得让两家各有所持。
朝堂之上,谢家出了个右相谢褚铭把政,陈弘勉便在贯来不屑结党的严家中提了个严韦衡出来削弱其政权。
至于兵权,崔家有个元安侯崔涂领兵在外,作为天子一派的方家必得出个枢密使方擎寂掌全朝兵事。
立场不同的人协同理事,可互为督查,如此才能令天子放心。
针对这一个个臣子的考量与安排,精心得如同棋手落棋,每一颗棋子落下之前都得细细推敲,深深琢磨。这番布局,令明眼人叹服。
近六年过去,陈弘勉再不会如刚上位时表现地那般急躁,不再时时都是一副急于求成的模样。
陈弘勉用了五年多的时间,才将诸多安排给一点一点落实下来。
从一位原不被看好的皇子一步步走到今日,其中的变故之多与艰险之巨不言而喻。
不怪陈弘勉时至今日还揣着诸多疑虑惊慌,若非心中多疑,许多人都活不到今日。
若无一些执念,许多人,也根本活不到今日。
“公子?”
嘚嘚的马蹄声不知于何时停了下来,周荃珝被寇姜唤醒。他睁开眼,没急着下马车,而是撩起车壁侧帘往外看了一眼。
马车已停在周府门前,周府的牌匾之下,张杨和吕棘守在府门左右。檐下两盏大灯笼很亮,叶贞与吉楠各抱着一个袖炉站在道旁等着。
那两个袖炉,一个刻着福禄寿喜,一个画着花鸟虫鱼,瞧着好不花哨。盯着两个袖炉看了会儿,周荃珝渐渐松了眉。
一见寇姜抱着药壶和药碗先从马车内下来,吉楠就凑上前问:“汤药喝完了吗?喝的时候可还热着?”
“喝完了喝完了,不过公子在宫中待得有些久,出宫时那汤药已有些凉了。”
“哦,那……”
吉楠本来还想同寇姜多说几句,可余光里的叶贞已经上前将周荃珝扶下了马车,吉楠忙止住话头走上前抢先递上袖炉:“公子,这个更暖些。”
都是同时装的炭饼,装的量也差不多,其实暖意是相近的。叶贞不敢苟同地瞥了吉楠一眼,嘴上并不与吉楠争。
周荃珝将面前二人都看了一眼,一句话也没说,伸出两手将两个袖炉都给接进了手里,一手揣着一个袖炉进了府。
站在府门口值守的吕棘则向着正要将马车赶往后门的莫栾问了句:“如何?没出什么事吧?”
不怪吕棘多问,实在是因为他们家公子每回被天子夜召入宫都会出点什么状况。
去岁,有一回公子被夜召入宫,出来的时候靠近发根的左额角破了一个口子直往外流血,也不知是被什么东西给砸的,那口子直养了三个多月才愈合了。
现在凑近了看,还能看见公子额角的那一道印子,虽不大明显了,但终归是留了印子。
当时公子伸手捂着额角从宫门中走出来血糊了一手的恐怖模样,经那天负责赶马车的钱葙说起来简直是触目惊心。
吴松那时气急了还直嚷着要进宫去讨说法,被叶贞和寇姜狠狠警告了一番才忍住了没去闯宫门。
还有一回不知圣上安排了什么酒宴之类,公子出宫的时候一身的酒味,路都走不稳了,出了宫上了马车就开始吐,将酒水和一点饭食吐完之后还未停,仿佛要将胆汁一并吐出来,脸色都青得不行了。
那回是吕棘跟在周荃珝身边,眼见着喝不得什么酒的公子被灌成那样,吕棘的心里说不出的难受,直想冲进宫去将灌过公子酒的人都给揍一顿。
还有几回,也都是有不同的状况发生,这次又被夜召入宫,周府里的人难免都得提心吊胆一阵。
见吕棘和张杨都一脸凝重地看着自己,莫栾坐在一侧辕座上想了想,说:“这回应该是没有出什么状况的,公子出宫时除了咳了一次之外没有别处不对劲的地方,若你们想知道更多,回头让寇姜从公子那处问清了再来告诉你们。”
“得了吧。”
一直没说话的张杨忍不住开口:“就寇姜那个闷葫芦,就算他真从公子那打听到了些什么,他若不愿说给我们听,我们谁也听不着。”
这头的吕棘尚且在为自家公子又单独被召入了一次宫城而发着愁,那头走在周荃珝身边的吉楠却是直接嚷嚷开了——
“传召传得那样急,还以为是宫中发生了什么大事呢,竟然连让公子按时喝药的时间都没有!”
“我看圣上就是故意糟践咱们家公子,谁不知道公子就是在大朝会那日病的?”
“说了不去不去,就是不听,偏要让公子也去参加那大朝会!若不是在月初的大朝会上吹久了风受了凉……”
后舜朝历代天子都会在每年开年的元日举行一次大朝会,为受各地臣民拜贺,也为迎春。如今的天子顺承祖制,大朝会少不了。
参加大朝会的人很多,王公宗亲乃至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吏以及从地方来上奏的朝集使,甚至有些藩属小国的客使都会到场。
朝会前照例是会有一番大陈设,殿上陈设礼乐、车乘、宝玉之类,仪仗庄严得不得了。
朝会之前,服衮冕的天子在众多禁卫的护卫下乘着御舆到宣合殿正殿外祭天祈福,一切安置妥当后,天子则高坐于宣合殿正殿接受朝臣及诸藩使节的朝参礼贺。
由于还未立东宫,便由当今唯一的皇子先为献寿,其次为右相奏诸州表,接着由左相奏祥瑞,其后为户部奏诸州贡献,礼部奏诸藩属国贡献,太史公奏云物等等等等,诸多议程甚为烦琐冗长。
待朝会结束之后,天子还会设宴赐酒以慰群臣。
那一日,众臣寅时便得准备进宫,戌时才得出宫,一顿折腾下来一整日便就过去了。
“公子向来睡的就不深,也难入眠,精神本就容易不好,偏偏正旦那日谁都不能不去那大朝会。天都还未亮就得起身,一整日又站又跪又坐的,关键那天风大,公子哪里吃得消!”
“晚间回府之后公子明明发了高热,次日居然还被召入宫中随同乱七八糟的一堆客使们看什么射箭比赛!”
“公子高热未退,手脚都发软,居然就这么硬生生地熬了一日!”
“这段时日公子本该好好在府中喝药静养,可昨日又为了圣上一句话不得不去那户部的曾尚书府上作客,眼下公子风寒还未散尽咳疾还未愈,这圣上又发的哪门子疯居然又让人来传公子入宫去!”
不说还好,一说,吉楠简直越来越气:“公子的风寒本就是因圣上而起,若是这回又因圣上风寒加重,后日干脆也照旧称病在府中养着别去上朝了!”
“说什么胡话!”寇姜忍不住伸腿踹了吉楠的腿肚子一脚。
“忘了公子先头与我们说过的话了吗?谨言慎行,谨言慎行,我看你是不想要命了才敢说这样的话。”
“我记着呢,可我心里就是不痛快!”吉楠心中气愤难平,“我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知道这话不能在外头说,我也只在府里说两句罢了。你也别说我,你们一个个的,谁心里能痛快?”
谁心里能痛快?寇姜闭了嘴没再说话。
人生在世,不论是身在山野还是身在庙堂,都有许多不得不依的规矩,对于一些事与路,并没有那么多选择。
他们心里不痛快归不痛快,后日是十五,照例有中朝会,京中无要差在身的九品以上官吏都得参加,公子也不例外。
这道理谁都晓得,但晓得也不妨碍心里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