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真想知道案情进展,为何要舍近求远?”
“我也不想啊,可我问了我爹好几回,我爹就是不告诉我。”
提起这事儿陈良就气闷:“智盛镖局出事之后,我总是睡不好觉,做梦都能梦见许镖头和蒋镖头。”
“你是不知道,梦里他们都在对我喊冤!还跟我说该死的不是他们,烦的不得了!”
“为了能睡得安稳一些,我还去城外的寺庙里烧了香,可没用,一闭眼,我还是会梦见他们。”
“后来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就在梦里对他们说,我说咱们无亲无故的,你们的死也不是我造成的,你们要是实在觉得冤,就找凶手去吧,别来缠着我了。可你知道那蒋让说了什么?”
“他竟然说他也想知道凶手是谁,还说他兄弟二人就是因此而衍出生了执念,致使魂魄入不了轮回道。”
“我一听,心想这可不行啊,要是他们的魂魄入不了轮回就会一直缠着我,我岂不是遭殃了?”
“所以我就对他二人说你们先别急,眼下大理寺已在彻查此案,相信不日便会水落石出,若我得知了幕后真凶的身份一定连同多多的纸钱一起烧给二位,请二位别总入我的梦吓我了。”
陈良抬手触额抹了一把并不存在的汗:“说来也怪,就在我说完这番话之后,就真的没再梦见过他们。”
“虽然我现在不再做噩梦了,但人不可无信,我既答应了人家要将幕后真凶的身份烧过去就不能食言。”
“这不,最近我一见到我爹就会问他关于这件案子的进展,但我爹那个人你也知道,他若是不愿告诉我的事情,我就是打破了砂锅也问不出来。”
所以,在得知他回府之后便奔着他来了。
严卜眼神复杂:“你以为,我会告诉你?”
“你可不能不告诉我啊。在竞良的时候你将我骗得那样惨,我都没怪你,眼下回了京都,又是在自己家中,你也无需顾忌其它,难道还不能对我直言相告吗?”
陈良说的都是实话,他的确曾被严卜骗了。
可要说骗吧,其实他并没什么大的损失,就是心里有些气恼。
他不怪严卜,因为严卜其实从来没有对他刻意隐瞒什么,只是严卜总是话说一半留一半,从不将话给说破,他才一直存了误会。
可笑他之前竟傻到真以为严卜到竞良是为找镖局办事。
因为想得简单,所以在最开始,听严卜说起在人前记得称他为徐衷夷时他还不觉得奇怪,毕竟衷夷是严卜的字,徐又是严夫人的姓氏,一个人在外办事拟用个假名再正常不过。
直到见到严卜欲托许贵洪为其押镖了,他仍是不觉得奇怪。哪怕严卜所托的并非物,而是人。
那时他还仔细想了一想,他想,近两年来自己都在江州齐贤馆听学,与严卜纵是关系再好也是隔了两年未见了,倘若严卜真在这两年里恋上什么商户女,其实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所以,在最初的惊诧过后他都已经慢慢接受这个大消息了,走到大街上的时候他甚至还想着要带些什么礼去拜访一下那位嫂夫人。
没成想,嫂夫人是假的,是他这位好友编来引鱼儿上钩的。
严卜的竞良之行只是为了查案,查那一桩发生在京都流井巷的高家灭门案。
他真正明白过来的时候,是智盛镖局出事的当晚。
那一晚,他和严卜因智盛镖局莫名而起的火势意识到了不好,匆匆赶去许宅,所见无一活口。
对比起惊骇得无以复加的自己,严卜眼中的惊讶只短暂地出现过一瞬,一瞬过后,这人好似就已经猜到前因后果般立即镇定了下来。
二人是同时入的许宅,但他在走进宅院门口的下一瞬就后退了一步,扶住了门框。严卜见他如此,手一伸,将他推出了门槛。
“凡益,拿着它替我跑趟腿,替我将竞良的都检使和仵作给请来。”
当时他脑子都懵了,攥着被严卜塞到手中的腰牌好一会儿才开始往县衙的方向走。
去请都检使的路上,他将自己与严卜在竞良县中的所行与所见给回想了一遍,将事情捋得差不多的时候,他终于明白早前严卜在半桥茶肆门口对自己说的那番话是什么意思。
“若将来你也要入仕,切记莫要进三法司。”
“一则是觉得你性子懒散,只适合做闲差,不适合三法司这等严肃之地。”
“二则……是觉得你时常糊涂,连旁人说的话是真是假都分不清,若进了三法司,必会判出许多冤假错案,平添了生灵涂炭。”
他甚至开始明白,严卜刚入大理寺的时候为什么要特意同他说那句话了。
原来自己,有时候真是天真蠢笨得离谱。
竞良镖局事发突然,又牵涉甚广,严卜为之忙碌了许久才终于得回盛京城,他随之一同上路,途中本想找人问些什么,但自知时机不合适,便没有问。
回京之后,他登过几回严府的门,但次次都被告知严卜并不在府中。
一直到今日,他才终于听到严卜回府的消息。
“衷夷,我又不是那等心怀叵测之人,找你打探这件事也只是为了图个心安,你要真查出了有关幕后凶手的线索就和我说说吧,反正,反正我又不会耽误你继续查案。”
陈良说得口干了,见堂中的茶几上放了壶茶,十分自觉地起身给自己倒茶。
茶是温热的,陈良只喝了一口,眼睛就一瞪,脸也扭曲起来:“你,你这什么茶,怎么苦成这样!”
“苦么?大理寺中就常供这样的茶,我还觉得挺好喝。”走过来给自己倒了杯茶,严卜面色平静地将满杯的茶饮下。
“苦,和黄连不相上下的苦。”陈良砸了咂嘴,眉都皱了,“苦后还是只有苦,并无一丝回甘,你什么时候喜欢喝这样的茶了?”
“我就不在京都两年而已,你的口味就变了这么多,若再过两年,你还会是我认识的那个衷夷么?”
说完,陈良就不肯再喝了,将茶盏往几上一放,又坐回炭盆边,扭头看向严卜。
这一看,他才后知后觉地看到严卜眼底的青灰。
“都将疑犯捉拿回京了,怎么还能累成这样?”陈良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先前听你府上的人说你宿在了大理寺,我还不信,可眼下瞧你这模样,我再不信也信了。”
“你也说了是疑犯。”严卜有些无奈,“眼下我们是查出了些线索,但还不足以通过这些线索找出背后的那个人。”
“在竞良抓住的那两个人还没有招供?”
见严卜主动提起自己关心的话题,陈良心中一喜,连忙坐直了些凝神听着。
“他们不过是两条嘴硬的小鱼,即便是招供也招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来。”严卜说。
话题重回竞良,智盛镖局两位镖头被害当晚,严卜与竞良县的都检使曹德亥达成了共识:封城。
竞良虽是个小县,封起来却十分不易。原因有三,一是严卜与曹德亥二人手上能号令的人不多。
二是竞良的官吏并不愿意配合二人封城,迟迟不肯将封城令发下去,而那些守城的兵士只认县官令,不认都检使令,更不认大理寺的令。
至于第三个原因,则是当时城中正好有一个竞宝大会,会上鱼龙混杂,有人不知在何处听到了封城的风声,衔着风声带头闹起了事。
一片混乱中,他带着衙役赶到近水阁找到竞良县令,可他得到的回复是:不可。
说来讽刺,竞良大乱,竞良县的县令却因为占了竞宝阁的三成利怕一封城竞宝会所得进项随之减少一直不肯点头封城。
直至他将手中佩剑横在了县令的脖颈上,那县令才不情不愿地回县衙写下封城令,又磨磨蹭蹭地翻出印章盖了下去。
但还是晚了。
虽然后来带了两个疑犯进大理寺狱,但正如范元所言,那两人对案情根本毫无帮助。
“大理寺真是个不拿官当官的地方,我爹成日忙得不着家,你也忙成这样。”陈良忍不住嘟囔。
“若时刻拿官当官,还如何查案?”严卜像听到了什么笑话,看过来的眼神仿佛在骂他有病。
陈良反应过来,改口道:“我懂,大理寺本就是专查专审朝廷重犯的衙门,若时时刻刻拿官当官是惩治不了贪官污吏的,我不是说那种官,我说的你们这种官。”
再大的官职,里头套着的都只是个凡人。
面前这位好友的眼眶青黑了不少,眼里也有了不少红丝,和他先前被噩梦缠身那几日的模样比起来简直不相上下,想来也是挺长时间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
人犯身上疑点重重,若想一一解开,并不容易。
从盛京城到竞良,再从竞良回到盛京城,期间种种他就是再不了解也大致能猜到严卜这段时间有多累。
本以为回到盛京之后情况会好一些,没想到根本没什么区别。
陈良无言片刻,提起了另一件事:“没想到你真将那弹劾王府尹的奏章递进司隶台了。”
要知道,在他从严卜口中听到“我欲向上递奏章,弹劾王家”这几个字时,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这人疯了。
北都府尹是什么人?那可是手上握着兵权的五品地方要员。
而严卜呢,虽是个京官,却只是一个小小的八品司直,从官阶上就比不过人家。
再说了,严卜又不是御史台的人,哪里有权去管地方官吏?
说什么贪残害政,地方上的官有几个不贪残害政的?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
贪官污吏自古以来就没少过,这类的问题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一直都存在,难道以往的时候朝中那些大员不知吗?
人早就知道,但人都是看情况的严重程度来做惩治决定的。
地方上的贪官污吏若贪得少,朝中的人其实懒得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若贪得多,的确是该管一管,但也得看怎么管。
若是私下管,多数人会选择以威胁其人的方式给自己谋取重利。若是明着管,就是公然启奏给自己树敌。
这就要看发现这事情的朝中官吏如何选择了。
据陈良所知,朝中许多监察御史的选择更偏向于前者。
反正,从先帝时期直到现在,也没听说有几个地方的州官县官被人弹劾或者被圣上贬黜,在地方上攒了所谓的威望与功绩,进到京都做官的大有人在。
弹劾地方官吏,说得简单,但真这么简单?
弹劾奏章一写一递就能把人给弹劾了?
你知道那些地方官吏在背地里与什么人有着牵扯吗?
他们可能是朝中某位大员的门生,可能是某位天子宠妃的亲戚,可能与朝中某位权贵有着姻亲,这背后的关系弯弯绕绕盘根错节,复杂得很。
有时候,哪怕真有不怕得罪人的去递了奏章弹劾,那份奏章可能都不会到达圣上面前。
更有甚者,还会被所参之人从中途截下来,反参一本。
或者,折子递到圣上面前了,但圣上权衡一番,最终没有理会,没有批复,这也是有可能的。
这些道理,陈良这个还没做官的都晓得,已经做了三年官的严卜怎么会不晓得?
若晓得,为什么还敢这么做?
除了脑子不清醒了,陈良想不出别的原因。
两人乃是一同长大的多年好友,他自觉有责任点醒严卜,他想将这人劝回盛京城好好在大理寺待着,不要给自己树敌,更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他苦口婆心地跟严卜说了一堆话,可这人充耳不闻,只对他说,我想试试司隶台。
“我也不想啊,可我问了我爹好几回,我爹就是不告诉我。”
提起这事儿陈良就气闷:“智盛镖局出事之后,我总是睡不好觉,做梦都能梦见许镖头和蒋镖头。”
“你是不知道,梦里他们都在对我喊冤!还跟我说该死的不是他们,烦的不得了!”
“为了能睡得安稳一些,我还去城外的寺庙里烧了香,可没用,一闭眼,我还是会梦见他们。”
“后来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就在梦里对他们说,我说咱们无亲无故的,你们的死也不是我造成的,你们要是实在觉得冤,就找凶手去吧,别来缠着我了。可你知道那蒋让说了什么?”
“他竟然说他也想知道凶手是谁,还说他兄弟二人就是因此而衍出生了执念,致使魂魄入不了轮回道。”
“我一听,心想这可不行啊,要是他们的魂魄入不了轮回就会一直缠着我,我岂不是遭殃了?”
“所以我就对他二人说你们先别急,眼下大理寺已在彻查此案,相信不日便会水落石出,若我得知了幕后真凶的身份一定连同多多的纸钱一起烧给二位,请二位别总入我的梦吓我了。”
陈良抬手触额抹了一把并不存在的汗:“说来也怪,就在我说完这番话之后,就真的没再梦见过他们。”
“虽然我现在不再做噩梦了,但人不可无信,我既答应了人家要将幕后真凶的身份烧过去就不能食言。”
“这不,最近我一见到我爹就会问他关于这件案子的进展,但我爹那个人你也知道,他若是不愿告诉我的事情,我就是打破了砂锅也问不出来。”
所以,在得知他回府之后便奔着他来了。
严卜眼神复杂:“你以为,我会告诉你?”
“你可不能不告诉我啊。在竞良的时候你将我骗得那样惨,我都没怪你,眼下回了京都,又是在自己家中,你也无需顾忌其它,难道还不能对我直言相告吗?”
陈良说的都是实话,他的确曾被严卜骗了。
可要说骗吧,其实他并没什么大的损失,就是心里有些气恼。
他不怪严卜,因为严卜其实从来没有对他刻意隐瞒什么,只是严卜总是话说一半留一半,从不将话给说破,他才一直存了误会。
可笑他之前竟傻到真以为严卜到竞良是为找镖局办事。
因为想得简单,所以在最开始,听严卜说起在人前记得称他为徐衷夷时他还不觉得奇怪,毕竟衷夷是严卜的字,徐又是严夫人的姓氏,一个人在外办事拟用个假名再正常不过。
直到见到严卜欲托许贵洪为其押镖了,他仍是不觉得奇怪。哪怕严卜所托的并非物,而是人。
那时他还仔细想了一想,他想,近两年来自己都在江州齐贤馆听学,与严卜纵是关系再好也是隔了两年未见了,倘若严卜真在这两年里恋上什么商户女,其实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所以,在最初的惊诧过后他都已经慢慢接受这个大消息了,走到大街上的时候他甚至还想着要带些什么礼去拜访一下那位嫂夫人。
没成想,嫂夫人是假的,是他这位好友编来引鱼儿上钩的。
严卜的竞良之行只是为了查案,查那一桩发生在京都流井巷的高家灭门案。
他真正明白过来的时候,是智盛镖局出事的当晚。
那一晚,他和严卜因智盛镖局莫名而起的火势意识到了不好,匆匆赶去许宅,所见无一活口。
对比起惊骇得无以复加的自己,严卜眼中的惊讶只短暂地出现过一瞬,一瞬过后,这人好似就已经猜到前因后果般立即镇定了下来。
二人是同时入的许宅,但他在走进宅院门口的下一瞬就后退了一步,扶住了门框。严卜见他如此,手一伸,将他推出了门槛。
“凡益,拿着它替我跑趟腿,替我将竞良的都检使和仵作给请来。”
当时他脑子都懵了,攥着被严卜塞到手中的腰牌好一会儿才开始往县衙的方向走。
去请都检使的路上,他将自己与严卜在竞良县中的所行与所见给回想了一遍,将事情捋得差不多的时候,他终于明白早前严卜在半桥茶肆门口对自己说的那番话是什么意思。
“若将来你也要入仕,切记莫要进三法司。”
“一则是觉得你性子懒散,只适合做闲差,不适合三法司这等严肃之地。”
“二则……是觉得你时常糊涂,连旁人说的话是真是假都分不清,若进了三法司,必会判出许多冤假错案,平添了生灵涂炭。”
他甚至开始明白,严卜刚入大理寺的时候为什么要特意同他说那句话了。
原来自己,有时候真是天真蠢笨得离谱。
竞良镖局事发突然,又牵涉甚广,严卜为之忙碌了许久才终于得回盛京城,他随之一同上路,途中本想找人问些什么,但自知时机不合适,便没有问。
回京之后,他登过几回严府的门,但次次都被告知严卜并不在府中。
一直到今日,他才终于听到严卜回府的消息。
“衷夷,我又不是那等心怀叵测之人,找你打探这件事也只是为了图个心安,你要真查出了有关幕后凶手的线索就和我说说吧,反正,反正我又不会耽误你继续查案。”
陈良说得口干了,见堂中的茶几上放了壶茶,十分自觉地起身给自己倒茶。
茶是温热的,陈良只喝了一口,眼睛就一瞪,脸也扭曲起来:“你,你这什么茶,怎么苦成这样!”
“苦么?大理寺中就常供这样的茶,我还觉得挺好喝。”走过来给自己倒了杯茶,严卜面色平静地将满杯的茶饮下。
“苦,和黄连不相上下的苦。”陈良砸了咂嘴,眉都皱了,“苦后还是只有苦,并无一丝回甘,你什么时候喜欢喝这样的茶了?”
“我就不在京都两年而已,你的口味就变了这么多,若再过两年,你还会是我认识的那个衷夷么?”
说完,陈良就不肯再喝了,将茶盏往几上一放,又坐回炭盆边,扭头看向严卜。
这一看,他才后知后觉地看到严卜眼底的青灰。
“都将疑犯捉拿回京了,怎么还能累成这样?”陈良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先前听你府上的人说你宿在了大理寺,我还不信,可眼下瞧你这模样,我再不信也信了。”
“你也说了是疑犯。”严卜有些无奈,“眼下我们是查出了些线索,但还不足以通过这些线索找出背后的那个人。”
“在竞良抓住的那两个人还没有招供?”
见严卜主动提起自己关心的话题,陈良心中一喜,连忙坐直了些凝神听着。
“他们不过是两条嘴硬的小鱼,即便是招供也招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来。”严卜说。
话题重回竞良,智盛镖局两位镖头被害当晚,严卜与竞良县的都检使曹德亥达成了共识:封城。
竞良虽是个小县,封起来却十分不易。原因有三,一是严卜与曹德亥二人手上能号令的人不多。
二是竞良的官吏并不愿意配合二人封城,迟迟不肯将封城令发下去,而那些守城的兵士只认县官令,不认都检使令,更不认大理寺的令。
至于第三个原因,则是当时城中正好有一个竞宝大会,会上鱼龙混杂,有人不知在何处听到了封城的风声,衔着风声带头闹起了事。
一片混乱中,他带着衙役赶到近水阁找到竞良县令,可他得到的回复是:不可。
说来讽刺,竞良大乱,竞良县的县令却因为占了竞宝阁的三成利怕一封城竞宝会所得进项随之减少一直不肯点头封城。
直至他将手中佩剑横在了县令的脖颈上,那县令才不情不愿地回县衙写下封城令,又磨磨蹭蹭地翻出印章盖了下去。
但还是晚了。
虽然后来带了两个疑犯进大理寺狱,但正如范元所言,那两人对案情根本毫无帮助。
“大理寺真是个不拿官当官的地方,我爹成日忙得不着家,你也忙成这样。”陈良忍不住嘟囔。
“若时刻拿官当官,还如何查案?”严卜像听到了什么笑话,看过来的眼神仿佛在骂他有病。
陈良反应过来,改口道:“我懂,大理寺本就是专查专审朝廷重犯的衙门,若时时刻刻拿官当官是惩治不了贪官污吏的,我不是说那种官,我说的你们这种官。”
再大的官职,里头套着的都只是个凡人。
面前这位好友的眼眶青黑了不少,眼里也有了不少红丝,和他先前被噩梦缠身那几日的模样比起来简直不相上下,想来也是挺长时间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
人犯身上疑点重重,若想一一解开,并不容易。
从盛京城到竞良,再从竞良回到盛京城,期间种种他就是再不了解也大致能猜到严卜这段时间有多累。
本以为回到盛京之后情况会好一些,没想到根本没什么区别。
陈良无言片刻,提起了另一件事:“没想到你真将那弹劾王府尹的奏章递进司隶台了。”
要知道,在他从严卜口中听到“我欲向上递奏章,弹劾王家”这几个字时,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这人疯了。
北都府尹是什么人?那可是手上握着兵权的五品地方要员。
而严卜呢,虽是个京官,却只是一个小小的八品司直,从官阶上就比不过人家。
再说了,严卜又不是御史台的人,哪里有权去管地方官吏?
说什么贪残害政,地方上的官有几个不贪残害政的?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
贪官污吏自古以来就没少过,这类的问题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一直都存在,难道以往的时候朝中那些大员不知吗?
人早就知道,但人都是看情况的严重程度来做惩治决定的。
地方上的贪官污吏若贪得少,朝中的人其实懒得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若贪得多,的确是该管一管,但也得看怎么管。
若是私下管,多数人会选择以威胁其人的方式给自己谋取重利。若是明着管,就是公然启奏给自己树敌。
这就要看发现这事情的朝中官吏如何选择了。
据陈良所知,朝中许多监察御史的选择更偏向于前者。
反正,从先帝时期直到现在,也没听说有几个地方的州官县官被人弹劾或者被圣上贬黜,在地方上攒了所谓的威望与功绩,进到京都做官的大有人在。
弹劾地方官吏,说得简单,但真这么简单?
弹劾奏章一写一递就能把人给弹劾了?
你知道那些地方官吏在背地里与什么人有着牵扯吗?
他们可能是朝中某位大员的门生,可能是某位天子宠妃的亲戚,可能与朝中某位权贵有着姻亲,这背后的关系弯弯绕绕盘根错节,复杂得很。
有时候,哪怕真有不怕得罪人的去递了奏章弹劾,那份奏章可能都不会到达圣上面前。
更有甚者,还会被所参之人从中途截下来,反参一本。
或者,折子递到圣上面前了,但圣上权衡一番,最终没有理会,没有批复,这也是有可能的。
这些道理,陈良这个还没做官的都晓得,已经做了三年官的严卜怎么会不晓得?
若晓得,为什么还敢这么做?
除了脑子不清醒了,陈良想不出别的原因。
两人乃是一同长大的多年好友,他自觉有责任点醒严卜,他想将这人劝回盛京城好好在大理寺待着,不要给自己树敌,更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他苦口婆心地跟严卜说了一堆话,可这人充耳不闻,只对他说,我想试试司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