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章纠白一把掐上周荃珝的小臂,“这故事我爱听!我可太喜欢了!”
她语气激动,手中的力度却拿捏得恰到好处,不疼,只有点痒。周荃珝有些想笑:“章女侠常年在江湖上走动,我以为你早就将这类故事看多了听腻了,没想到你竟还喜欢听。”
“你不懂,这类英雄救美的戏码就算再多看多听几个也是厌不了的!”
章纠白松开了手,起身在书案边上来回踱了几圈,等心中激荡情绪缓和下来之后才又坐回来。“你真的不打算去刘家吃喜酒么?”她忍不住问。
人家都将请柬送上门了,两家之间还有这样的渊源,不去好像说不过去吧?
“要不……”她试探道,“要不咱们吃了酒再走吧?”
“酒什么时候都可以吃,但让姜婆婆等久了可就说不过去了。”
“说的也是,”章纠白的犹豫神色只存在了短短一瞬,“姜婆婆年纪大了,脾气还特别不好,可不能让她老人家等久了。那周大哥那边……”
“我都安排好了,不用管他。”
“他可是你亲兄长啊,你这样的做法可不太厚道……”
“你想想这几年我怎么过来的。”
“也是,周大哥的做法更不厚道。行,那咱们就按咱们的计划来……话说今年的仲秋宴有蟹吃么?”
“你若想吃,明日让万婶买些进府便是。”
“那让万婶买多些,挑大只的买!”
“自然。”
……
八月十八,刘崔两家大喜。
为了摆酒也为了让新妇住得舒坦些,刘像一咬牙,买下了一座二进宅子。
大喜当日前往刘宅恭贺的朝中官吏很少,多为百姓和友邻。
在震耳爆竹声和诸多孩童嬉笑声中,刘像将崔夙华一路抱进了门,待拜过堂,二人顶着声声道贺挨桌敬酒。
刘像在整个宿卫司的人缘都不错,当日不止有得闲的部下到场帮忙,就连其余三面弟兄们都来了不少。
炒菜端菜迎客倒酒点爆竹起哄……众宿卫使们忙得不亦乐乎。直到刘像领着崔夙华敬酒敬到面前了,众人这才安坐下来大口饮酒吃菜。
崔家亲友来了又走了,没有留太久,崔济原本捏了酒杯说要找姐夫拼酒,姐夫的酒杯还没碰着呢就被副使江作材用半坛子酒放倒了。
在的众人哈哈大笑中,见不惯这种场面的崔夙年赶忙吩咐家仆背起崔济一道告辞离开了。
哄笑声一直持续到入夜,待众人散完已经月上中天。
已揭下盖头喝过交杯酒的崔夙华和刘像围着室内的一方茶桌相对而坐。
茶桌上堆放着一份特别的贺礼,贺礼是入夜之后才经人送来的,送的人脸生,是个哑巴,说不清是替谁送的礼。崔夙华将礼盒拆开,先看到一封信。
刘像将信拿到手中拆开看完之后,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崔夙华瞥了一眼,问:“这字迹很是眼熟,是周二公子的字迹吧?”
“你认得?”
“自然认得。我虽不习祝体,却对祝体很是感兴趣,为此还研究过一阵。”
信封上的字迹,是他们熟悉的字迹。
那时,因为崔济纵马案,两边都被人投了一封信。
不同于早就看出信中字迹出自谁手的刘像,崔夙华对父亲崔庆提所收信上的字迹只是一直有所猜测和怀疑而已。直到御史中丞祝梅山大寿,她才从周荃珝口中得到印证。
想到周荃珝,崔夙华便想到近日听到的传言:“听说他辞官离开司隶台了,也不知要去何处。”
“说是要去寻红梢续命。”刘像晃了晃手中的信,低头看得认真。
“红梢?不是说……”
“说什么?说世上已无红梢和软肠?”刘像抬起头飒然一笑,“也许上天也觉得他命不该绝,遂给了他一次续命的机会。”
看出崔夙华对此有些好奇,刘像将手中书信递过去:“你看。”
接过信细细看到尾,崔夙华不禁喃喃:“没想到,在后舜都找不到的东西,竟能在北雎找到……”
周荃珝在信中提到了几个人名,一个是三弃山的医婆姜氏,他称其为姜婆婆。说是在半月前收到了姜婆婆的来信。
姜婆婆在来信中提起了一件旧事,说进德二十三年,十六岁的嘉仪公主和亲北雎。次年三月,嘉仪公主薨逝,年仅十七,无儿亦无女,葬于北雎边岭。
信是从北雎来的,这几年姜婆婆常在外游历,想不到这回竟游历到北雎去了。
姜婆婆在来信中说自己在北雎边岭遇见了一个人,一个来自后舜的琴师。那琴师已经上了些年纪,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偶然听到乡音心中很是意外,拉着姜婆婆说了许多话。
听闻姜婆婆正为研制红梢不得而烦闷,琴师沉默片刻,而向姜婆婆透露了一个秘密:嘉仪公主北上和亲嫁妆无数,其中大半嫁妆都是进德帝赐的,唯有两件是公主自己从后宫中带出来的。
那两件嫁妆,一件名为红梢,一件名为软肠。
……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似想起了什么,崔夙华忽而一怔,随即起身推开屋门跑了出去。回来之时,她怀中抱着一把古琴。
“妙音,那琴师或许是妙音的主人。”崔夙华的心绪有些不平静。
许是翻找古琴废了一番功夫,她的鬓发微微乱了,但她顾不得理会。
被崔夙华抱在怀里的琴叫妙音,这是进德时期的一位宫廷乐师留下来的琴。妙音被乐师从民间带进宫,与乐师在宫中相伴十余载。
随着进德二十三年的到来,乐师跟着嘉仪公主离京北去,都城盛京的宫廷之中再无妙音之声。
次年,嘉仪公主病逝于北雎王宫,琴师自请为嘉仪公主守陵,故而长留北雎再也没有回到故土。至于妙音则被回朝乐师带回,先是被收入了教坊,后被教坊女官呈至礼部由礼部暂藏。
这把尘封了几十年的琴在半年多前的上元夜宴上因她弹了一曲《春灯影》而被当今天子赐入手。如今就静静躺在她怀里。
它的主人,或许正是三弃山医婆姜氏在信中所提及之人。
进德、昌安、泰合,一把古琴经历了三朝。勾动琴弦仿佛能对前人对话,这种感觉奇妙得令人心绪起伏过大,久久难平。
放好妙音,崔夙华忍不住又拿起了面前的信笺。
“倒是看得开,旁人求都求不来的东西他说弃就弃了。”将信再看过一遍,崔夙华忍不住感慨,“你说,如此干脆地放弃了司隶台按察使之位,他就不后悔?”
“这有什么好后悔的。权势地位和金银财帛的确是一些人的毕生所求,可对于周乐燊来说,这些不过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刘像笑的云淡风轻,“他自出生便是侯府嫡小公子,什么奢靡的东西不曾见过享过,哪里会贪恋这些浮华。再者他这人自幼便有一个江湖梦,眼下做出这样的举动我一点不觉得稀奇。”
“你倒是了解他。既如此,不若同我说说他为何会选择在此时辞官?”崔夙华笑笑。
“依我之见,他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辞官远走,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刘像道,“一个是他自己说的,命比什么都重要,先寻到解药续命要紧。”
“这些年为了心中所想之事,也为了帮圣上稳定朝局,他将自己逼得太紧。就如宵分夜行之人,时常都在担心会被无尽的黑暗所吞噬。再这么下去,余毒还未发作他就会先死在自己手上。心力交瘁如他,确实需要缓一缓了。”
“第二个原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你以为他真的会就此退出朝堂彻底做一个乡野闲人?便是他想,你觉得圣上真会放他离开?”
“别说如今朝中能得圣上倚仗信赖之人还不多,就是再过五年十年,他周乐燊仍会是圣上手中最得力的一把刀。聪明如周乐燊,他会不知晓?他当然知晓。他之所以会在这时候来一个辞官远走,无非就是……”
“以退为进?”崔夙华陡然明了,“好一招以退为进。”
确实是好一招以退为进。
“不说他了。”刘像将信纸从崔夙华手中抽出来扔去一边,起身将人打横抱起,“从此刻起,只谈你我,不谈他人。”
“唉你……”
挂着床幔的金钩被放下来,轻薄的纱幔微微浮动,身子陷进喜被里,崔夙华紧紧搂住刘像的脖颈不松手,脸色红得滴血:“你先将蜡烛给吹了吧……”
“喜烛不能吹,得亮着,长长久久地亮着。”
“长长久久?”
“长长久久。”
“好。”
嘴角微微弯起,崔夙华抬手去解刘像的腰带,却被刘像握住了手。
刘像将她的手送到唇边,这万分郑重又万分珍视的眼神让崔夙华的泪意一点点凝聚。
“知道么刘像,我嫁你从来就不是退而求其次。我嫁你,只因为我喜欢你。”崔夙华微微起身,凑到刘像耳边郑重说道,“崔家夙华,倾慕刘像刘都卫使。”
“我知道。”刘像的声音很轻,“我上崔府提亲,也并非是迫于形势。”
“我知道。”崔夙华的眸中有泪光闪动,“早在祝御史生辰那日我便知道了。”
“在祝府的时候,我是刻意从你面前走过,刻意在你面前掉下一支发簪的。那晚我在身上藏了毒粉,我若不愿意,谁也碰不了我,谁也害不了我。”
“我若有害人之心,只需要在服毒之后说出那人的名字。如此一来,不论那人是灌我迷酒的于炜彤还是别的什么人都难逃罪责。可我没有这么做。”
“因为我的目的并不在于害人,只在于自救。”
“你明明知道我别有目的,可你还是带着被我故意扔下的那支发簪来找我,你不知道见到你那一刻我有多高兴。”
“所以我才会对你说,我说刘像,你敢来崔府提亲么。我说,你若敢来崔府提亲我就敢嫁你。”
“我分明是当你面服下的毒,可你宁愿被大理寺的人带走也不愿将真相说出来。所以刘像,自那时我便敢确定,你心里也是有我的。”
晶莹的泪滑落下来,崔夙华微微哽咽。
她的泪被粗糙又带有微微汗意的手轻轻拭去。后来手收了回去,换成了轻柔的吻。
温热的嘴唇将她眼睫边的眼泪接了去,耳边温热的呼吸声意外地令人心安。
崔夙华依偎进刘像的怀里攀着他的肩去尝他唇间的泪,得逞的时候,两人身上的腰带和衣裳都已经散开……
夜风吹来,烛火摇曳不定,帐幔浮动,室内弥漫着淡淡的酒香。
桌上的信笺被风拂落在地,纸上字迹在摇曳不定的烛光映照下变得朦胧不堪。
“春宵苦短,莫负佳人。”信的末尾,留了八个字。
前半句虽也是祝体,字迹却陌生,这人落笔潦草,看得出本身有多率性肆意。
后半句则是两人都熟悉的字迹,是一手形意兼备的祝体字,但笔锋却少了些平日所见的犀利之感,多了几缕柔情之意。
这八字贺词显然是由两个人共同写就,后者为周乐燊,前者么,想来便是他那位野生小师姐了。
离京离得如此鬼祟匆忙,也不知这两人是否有将京中府里一应事务交代妥当。
她语气激动,手中的力度却拿捏得恰到好处,不疼,只有点痒。周荃珝有些想笑:“章女侠常年在江湖上走动,我以为你早就将这类故事看多了听腻了,没想到你竟还喜欢听。”
“你不懂,这类英雄救美的戏码就算再多看多听几个也是厌不了的!”
章纠白松开了手,起身在书案边上来回踱了几圈,等心中激荡情绪缓和下来之后才又坐回来。“你真的不打算去刘家吃喜酒么?”她忍不住问。
人家都将请柬送上门了,两家之间还有这样的渊源,不去好像说不过去吧?
“要不……”她试探道,“要不咱们吃了酒再走吧?”
“酒什么时候都可以吃,但让姜婆婆等久了可就说不过去了。”
“说的也是,”章纠白的犹豫神色只存在了短短一瞬,“姜婆婆年纪大了,脾气还特别不好,可不能让她老人家等久了。那周大哥那边……”
“我都安排好了,不用管他。”
“他可是你亲兄长啊,你这样的做法可不太厚道……”
“你想想这几年我怎么过来的。”
“也是,周大哥的做法更不厚道。行,那咱们就按咱们的计划来……话说今年的仲秋宴有蟹吃么?”
“你若想吃,明日让万婶买些进府便是。”
“那让万婶买多些,挑大只的买!”
“自然。”
……
八月十八,刘崔两家大喜。
为了摆酒也为了让新妇住得舒坦些,刘像一咬牙,买下了一座二进宅子。
大喜当日前往刘宅恭贺的朝中官吏很少,多为百姓和友邻。
在震耳爆竹声和诸多孩童嬉笑声中,刘像将崔夙华一路抱进了门,待拜过堂,二人顶着声声道贺挨桌敬酒。
刘像在整个宿卫司的人缘都不错,当日不止有得闲的部下到场帮忙,就连其余三面弟兄们都来了不少。
炒菜端菜迎客倒酒点爆竹起哄……众宿卫使们忙得不亦乐乎。直到刘像领着崔夙华敬酒敬到面前了,众人这才安坐下来大口饮酒吃菜。
崔家亲友来了又走了,没有留太久,崔济原本捏了酒杯说要找姐夫拼酒,姐夫的酒杯还没碰着呢就被副使江作材用半坛子酒放倒了。
在的众人哈哈大笑中,见不惯这种场面的崔夙年赶忙吩咐家仆背起崔济一道告辞离开了。
哄笑声一直持续到入夜,待众人散完已经月上中天。
已揭下盖头喝过交杯酒的崔夙华和刘像围着室内的一方茶桌相对而坐。
茶桌上堆放着一份特别的贺礼,贺礼是入夜之后才经人送来的,送的人脸生,是个哑巴,说不清是替谁送的礼。崔夙华将礼盒拆开,先看到一封信。
刘像将信拿到手中拆开看完之后,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崔夙华瞥了一眼,问:“这字迹很是眼熟,是周二公子的字迹吧?”
“你认得?”
“自然认得。我虽不习祝体,却对祝体很是感兴趣,为此还研究过一阵。”
信封上的字迹,是他们熟悉的字迹。
那时,因为崔济纵马案,两边都被人投了一封信。
不同于早就看出信中字迹出自谁手的刘像,崔夙华对父亲崔庆提所收信上的字迹只是一直有所猜测和怀疑而已。直到御史中丞祝梅山大寿,她才从周荃珝口中得到印证。
想到周荃珝,崔夙华便想到近日听到的传言:“听说他辞官离开司隶台了,也不知要去何处。”
“说是要去寻红梢续命。”刘像晃了晃手中的信,低头看得认真。
“红梢?不是说……”
“说什么?说世上已无红梢和软肠?”刘像抬起头飒然一笑,“也许上天也觉得他命不该绝,遂给了他一次续命的机会。”
看出崔夙华对此有些好奇,刘像将手中书信递过去:“你看。”
接过信细细看到尾,崔夙华不禁喃喃:“没想到,在后舜都找不到的东西,竟能在北雎找到……”
周荃珝在信中提到了几个人名,一个是三弃山的医婆姜氏,他称其为姜婆婆。说是在半月前收到了姜婆婆的来信。
姜婆婆在来信中提起了一件旧事,说进德二十三年,十六岁的嘉仪公主和亲北雎。次年三月,嘉仪公主薨逝,年仅十七,无儿亦无女,葬于北雎边岭。
信是从北雎来的,这几年姜婆婆常在外游历,想不到这回竟游历到北雎去了。
姜婆婆在来信中说自己在北雎边岭遇见了一个人,一个来自后舜的琴师。那琴师已经上了些年纪,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偶然听到乡音心中很是意外,拉着姜婆婆说了许多话。
听闻姜婆婆正为研制红梢不得而烦闷,琴师沉默片刻,而向姜婆婆透露了一个秘密:嘉仪公主北上和亲嫁妆无数,其中大半嫁妆都是进德帝赐的,唯有两件是公主自己从后宫中带出来的。
那两件嫁妆,一件名为红梢,一件名为软肠。
……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似想起了什么,崔夙华忽而一怔,随即起身推开屋门跑了出去。回来之时,她怀中抱着一把古琴。
“妙音,那琴师或许是妙音的主人。”崔夙华的心绪有些不平静。
许是翻找古琴废了一番功夫,她的鬓发微微乱了,但她顾不得理会。
被崔夙华抱在怀里的琴叫妙音,这是进德时期的一位宫廷乐师留下来的琴。妙音被乐师从民间带进宫,与乐师在宫中相伴十余载。
随着进德二十三年的到来,乐师跟着嘉仪公主离京北去,都城盛京的宫廷之中再无妙音之声。
次年,嘉仪公主病逝于北雎王宫,琴师自请为嘉仪公主守陵,故而长留北雎再也没有回到故土。至于妙音则被回朝乐师带回,先是被收入了教坊,后被教坊女官呈至礼部由礼部暂藏。
这把尘封了几十年的琴在半年多前的上元夜宴上因她弹了一曲《春灯影》而被当今天子赐入手。如今就静静躺在她怀里。
它的主人,或许正是三弃山医婆姜氏在信中所提及之人。
进德、昌安、泰合,一把古琴经历了三朝。勾动琴弦仿佛能对前人对话,这种感觉奇妙得令人心绪起伏过大,久久难平。
放好妙音,崔夙华忍不住又拿起了面前的信笺。
“倒是看得开,旁人求都求不来的东西他说弃就弃了。”将信再看过一遍,崔夙华忍不住感慨,“你说,如此干脆地放弃了司隶台按察使之位,他就不后悔?”
“这有什么好后悔的。权势地位和金银财帛的确是一些人的毕生所求,可对于周乐燊来说,这些不过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刘像笑的云淡风轻,“他自出生便是侯府嫡小公子,什么奢靡的东西不曾见过享过,哪里会贪恋这些浮华。再者他这人自幼便有一个江湖梦,眼下做出这样的举动我一点不觉得稀奇。”
“你倒是了解他。既如此,不若同我说说他为何会选择在此时辞官?”崔夙华笑笑。
“依我之见,他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辞官远走,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刘像道,“一个是他自己说的,命比什么都重要,先寻到解药续命要紧。”
“这些年为了心中所想之事,也为了帮圣上稳定朝局,他将自己逼得太紧。就如宵分夜行之人,时常都在担心会被无尽的黑暗所吞噬。再这么下去,余毒还未发作他就会先死在自己手上。心力交瘁如他,确实需要缓一缓了。”
“第二个原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你以为他真的会就此退出朝堂彻底做一个乡野闲人?便是他想,你觉得圣上真会放他离开?”
“别说如今朝中能得圣上倚仗信赖之人还不多,就是再过五年十年,他周乐燊仍会是圣上手中最得力的一把刀。聪明如周乐燊,他会不知晓?他当然知晓。他之所以会在这时候来一个辞官远走,无非就是……”
“以退为进?”崔夙华陡然明了,“好一招以退为进。”
确实是好一招以退为进。
“不说他了。”刘像将信纸从崔夙华手中抽出来扔去一边,起身将人打横抱起,“从此刻起,只谈你我,不谈他人。”
“唉你……”
挂着床幔的金钩被放下来,轻薄的纱幔微微浮动,身子陷进喜被里,崔夙华紧紧搂住刘像的脖颈不松手,脸色红得滴血:“你先将蜡烛给吹了吧……”
“喜烛不能吹,得亮着,长长久久地亮着。”
“长长久久?”
“长长久久。”
“好。”
嘴角微微弯起,崔夙华抬手去解刘像的腰带,却被刘像握住了手。
刘像将她的手送到唇边,这万分郑重又万分珍视的眼神让崔夙华的泪意一点点凝聚。
“知道么刘像,我嫁你从来就不是退而求其次。我嫁你,只因为我喜欢你。”崔夙华微微起身,凑到刘像耳边郑重说道,“崔家夙华,倾慕刘像刘都卫使。”
“我知道。”刘像的声音很轻,“我上崔府提亲,也并非是迫于形势。”
“我知道。”崔夙华的眸中有泪光闪动,“早在祝御史生辰那日我便知道了。”
“在祝府的时候,我是刻意从你面前走过,刻意在你面前掉下一支发簪的。那晚我在身上藏了毒粉,我若不愿意,谁也碰不了我,谁也害不了我。”
“我若有害人之心,只需要在服毒之后说出那人的名字。如此一来,不论那人是灌我迷酒的于炜彤还是别的什么人都难逃罪责。可我没有这么做。”
“因为我的目的并不在于害人,只在于自救。”
“你明明知道我别有目的,可你还是带着被我故意扔下的那支发簪来找我,你不知道见到你那一刻我有多高兴。”
“所以我才会对你说,我说刘像,你敢来崔府提亲么。我说,你若敢来崔府提亲我就敢嫁你。”
“我分明是当你面服下的毒,可你宁愿被大理寺的人带走也不愿将真相说出来。所以刘像,自那时我便敢确定,你心里也是有我的。”
晶莹的泪滑落下来,崔夙华微微哽咽。
她的泪被粗糙又带有微微汗意的手轻轻拭去。后来手收了回去,换成了轻柔的吻。
温热的嘴唇将她眼睫边的眼泪接了去,耳边温热的呼吸声意外地令人心安。
崔夙华依偎进刘像的怀里攀着他的肩去尝他唇间的泪,得逞的时候,两人身上的腰带和衣裳都已经散开……
夜风吹来,烛火摇曳不定,帐幔浮动,室内弥漫着淡淡的酒香。
桌上的信笺被风拂落在地,纸上字迹在摇曳不定的烛光映照下变得朦胧不堪。
“春宵苦短,莫负佳人。”信的末尾,留了八个字。
前半句虽也是祝体,字迹却陌生,这人落笔潦草,看得出本身有多率性肆意。
后半句则是两人都熟悉的字迹,是一手形意兼备的祝体字,但笔锋却少了些平日所见的犀利之感,多了几缕柔情之意。
这八字贺词显然是由两个人共同写就,后者为周乐燊,前者么,想来便是他那位野生小师姐了。
离京离得如此鬼祟匆忙,也不知这两人是否有将京中府里一应事务交代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