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榆沉默不语,李若萱闭上眼睛,再睁开。

    她的眼神不再迷茫,又转为坚定。

    李若萱看着苏榆道:“苏大人,不如和本宫谈一谈。”

    苏榆有些惊讶,“是,殿下。”

    两人来到了李若萱的书房,李若萱淡淡道:“苏大人,请坐。”

    东白给两人上了茶后,就退下了,书房就剩下苏榆和李若萱两人。

    这是很少见的,李若萱从来不会和朝臣单独呆在一个房间里。

    当初李若萱上朝的时候,因为女子身份受到了许多的反对,但因为她后面做的实在是好,再加上皇家的其他人实在是不堪,所以后面声音才慢慢消失。

    “苏大人在京兆尹已经做了三年了吧。”

    苏榆笑道:“是的,殿下,感谢殿下的看重。”

    李若萱:“不知苏大人什么时候准备离开京城呢?”

    苏榆心里跳了一下,不解道:“殿下何意?”

    李若萱站了起来,她走到窗户边,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

    “苏大人,本宫曾经以为自己可以力挽狂澜,让姜国重回辉煌,就算是知道姜国已经从根子上都烂了,本宫也可以将姜国延续时间。”

    苏榆忍不住道:“殿下,您已经做的很好了。”

    是的,姜国上下就算是藩王也无法否认长公主这些年的努力。

    “但这是对的么?”

    “什么?”苏榆愣住了,有些不理解长公主话中的意思。

    “已经烂到骨子里的国家,它延续下去,对这个国家,对百姓真的好么?”

    苏榆脸色大变,他看着长公主黝黑的瞳孔,有些说不出话。

    殿下这是什么意思?

    李若萱重新做到了椅子上,淡淡地问苏榆:“本宫知道苏大人这几年一直在观察藩王们,不知道苏大人看好哪个藩王。”

    苏榆额头上的冷汗都下来了,他有些惊悚地看着长公主,艰难地问道:“殿下在说些什么?”

    “既然姜国注定要灭亡,至少上位的是个明君,这才能减少百姓的苦痛。”

    苏榆简直说不出话了,他看着长公主,能发现殿下是认真的。

    李若萱:“本宫比较看重裴颍,他为人虽然城府深,但还是有原则的,而且他在封地上的政策很是偏向百姓……”

    苏榆见长公主真的准备暗地里支持藩王上位,认真地分析哪位藩王比较好。

    所以说,为什么长公主生的这么迟呢。

    苏榆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道:“殿下,臣也认为裴王比较适合。”

    “裴王在封地非常得民心,平王优柔寡断,任人唯亲,章王为人残暴,重酷刑,唯有裴王在政务上处理很是厉害,能知人善用。”

    “还需要苏大人亲自去查探一番,否则是个表里不一的,这天下可经不起两次的动乱。”

    苏榆弯腰道:“是,殿下。”

    第二天,苏榆很快辞官离开京城,而整个京城都传遍了长公主拎着剑杀了皇帝身边内侍的事情。

    皇帝也难得的上朝,他面无表情地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的人汇报朝政。

    户部正在说灾后重建的事情,皇帝忽然开口道:“长公主用国库的钱可经过朕的批准?”

    朝堂上忽然安静了下来,户部尚书悄悄地看长公主。

    用来灾后重建的钱都是长公主直接送到户部,再由户部分发给各个部门进行采买。

    这些钱自然是没有经过皇帝的手。

    只见李若萱回话道:“回父皇,那些钱是儿臣捐给朝廷用来赈灾的。”

    皇帝冷笑道:“既然已经是朝廷的了,那自然就是朕的,长公主,你私自挪用国库的钱,可知罪!”

    朝堂上终于还是有人没忍住,王御史站出来道:“陛下,长公主也是一心为百姓才如此行事的。”

    “呵,她一心为百姓,怎么朕就是暴君昏君了?”皇帝自从昨天之后,就觉得心里一团火直烧的他难受。

    他直接下旨道:“长公主卸下所有的官职,在宫里闭门思过!”

    官员们有些忍不住出列为长公主求情道:“陛下,长公主他也是一心为国啊!”

    皇帝根本就不想听这些,直接拂袖离开。

    李若萱似乎毫不意外地行礼道:“是,陛下。”

    长公主被囚禁在自己的宫殿里,外面简直闹翻了天。

    但这次皇帝下定了决心,不管是谁来求情都不松口。

    藩王们听到这个消息,简直笑翻了。

    要不是那个人是皇帝,他们都以为皇帝是他们的人了。

    藩王们自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刻让自己放在朝堂上的探子出手将一些官员从京城挤兑出去。

    并且疯狂地将自己的人塞在皇帝的身边,说一些谗言,让皇帝根本就无心朝事。

    原本这些手段因为长公主在根本就施展不出来。

    而朝中那些清廉的大臣们大都是长公主保下的,这次长公主被囚禁在宫殿内。

    那些大臣们要么直接辞官回家,要么直接被陷害的贬黜出京城。

    现如今朝堂上简直就是各个藩王探子,又或是奸臣佞臣。

    在众人眼里应该黯然神伤的李若萱正在写信。

    只见信上的名单大都是被贬黜和辞官的官员。

    李若萱写完后,将信递给了东白道:“将信寄给苏榆,这些名单上的人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她这次被关了起来,的确是她的有意为之。

    之前朝堂上因为她的压制,那些有别的心思的人自然不敢冒头。

    现在李若萱失势后,那些人自不会放过打压她的机会。

    正好她可以借他们的手,将一些朝臣调离京城保下来。

    若说百姓是国家的根基,那朝臣就是支撑国家的栋梁。

    他们大都是爱民如子的官员,若是因此而死亡,那就太可惜了。

    李若萱听着东白将最近的消息一一说了出来。

    她问道:“几个皇子现在在做些什么?”

    东白:“二皇子自从殿下被关了起来之后,就一直在青楼里流连,已经很久没有回到宫里了,三皇子和往常一样,安静地读书。”

    “四皇子他因为没有殿下的管束,打死了几个太监宫女。”

    李若萱:“没有人和他们三个接触么?”

    藩王们难道没有乘机挑拨他们三个,让他们夺位,然后趁着京城动乱起兵么。

    东白摇摇了头道:“暂时还没有。”

    另一边在封地的藩王们都收到了手下的汇报。

    “王爷,二皇子只知道宠爱女人,我们的女探子都被他糟蹋了,探子说的那些挑拨话语他根本就听不懂。”

    “王爷,我们的探子刚接近四皇子还没说几句话就被四皇子打死了。”

    “王爷,三皇子两点一线,除了读书就呆在宫殿里不出来,我们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近他。”

    那三个皇子真是除了长公主,简直都是什么奇葩。

    本来想要挑拨三个皇子的藩王,损失了好多年埋下去的探子不说,还气的都上火了。

    藩王们见往三个皇子身上使劲不行,那就往皇帝身上使劲。

    皇帝本就不理朝政,将政务都推给底下的大臣,只顾着自己享乐,再经过奸细的诱惑,更加地荒唐了。

    李若萱在自己的殿内,听着外面越来越乱的消息,心里从一开始的焦躁,现在已经平静极了。

    要割去身上的腐肉,就必须经历阵痛,这是必须经历的阶段。

    李若萱被关在自己的宫殿里已经三个月了,期间不是没有人想要为她求情,但是那些已经掌握朝堂的佞臣岂会放弃手中的权力,所以极力地打压,阻拦。

    东白拎着手里的饭盒,脸上生气极了。

    “殿下,那些人太过分了。”

    李若萱打开食盒,只见里面只有一道鸡肉,一盘炒青菜,一碗米饭,还是凉的。

    李若萱毫不在意,将冷掉的饭菜吃光。

    随着李若萱被关的时间越久,得到的饭菜就变得越来越敷衍。

    吃完饭后,李若萱忽然开口道:“时间已经差不多了,那些人快要忍不住了,东白,我回派人将你们送出宫去。”

    东白一直陪在长公主的身边,自是知道她一直在做些什么。

    她摇摇头,道:“殿下,奴婢不离开,奴婢要一直陪在殿下的身边。”

    李若萱:“接下来会天下大乱的,我不一定能保护好你。”

    “奴婢不怕。”

    “罢了,既然这样你就跟在我身边吧。”

    听到这话,东白脸上重新展现出笑容。

    和李若萱预料的一样,平王向着京城出兵了,以清君侧的名义。

    京城周边的城市自然不是平王的对手,还没有一个月,平王就快打到了京城。

    紧接着,其他几个藩王也起兵,自是不想让平王先进去京城,占了先机。

    裴颍自然也带着士兵往京城赶,但他只是象征着出了几个兵,只看着几个藩王在不停地内斗。

    京城里早就一片慌乱,皇帝整日惶恐不已,生怕那些藩王打进来。

    李若萱在宫内冷静地看着苏榆的信,知道那些藩王恐怕还要再打一个月才能分胜负。

    就在这个时候,皇帝忽然派人来到了李若萱的宫内。

    传旨的太监有些怜悯地看着李若萱,甚至都没有让李若萱接旨,直接宣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长公主仁善道德,朕自知年迈,现将皇位传位于长公主李若萱。”

    圣旨写的很潦草,太监让身后的宫人上前道:“殿下……不,陛下,这是玉玺,太上皇现将此物传给陛下了。”

章节目录

名留青史(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原木香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原木香水并收藏名留青史(快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