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次日,天刚刚擦出一抹亮光时我便醒了,就这样静静地又躺了一会儿,才听到不远处传来的鸡鸣和犬吠。我穿好衣裳,轻手轻脚翻身下床,习惯性地翻窗出了屋子,脚一落地便同一只扑棱着翅膀准备飞上房顶的野鸡撞了个满怀。
我两指一并,接暗器似的钳住了它的翅膀,条件反射似的拧断了它的脖子。我将那野鸡拎至眼前,心里有点儿抱歉,不多,就一丁点儿,而后脑海中浮现出来烤鸡腿和笋丝鸡汤。
夜萝门向来是晨雾未散时练抛接暗器,方才这一通动作纯是习惯使然。它自己送上门来的,没有不吃的道理。
我望向远处,本意是想看看地形,可看见眼前的景色时,我愣住了。红色的朝阳,金色的群山,还有一大群白鹤在水边溜跶……从来只会杀人,不通文墨,以至于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眼前的景象,想了老半天才想到一个合适的词——赏心悦目。
"月儿姑娘?月儿!"
尹婆婆的声音从身后的屋子里传来。我起先没反应过来这是在叫我,想起自己给自己起的新名字以后,一拍脑门儿连声应答:"这儿呢,我在这儿!"
我本想翻窗进屋,又觉得不大妥当,绕着屋子走了一圈儿回到堂屋门前,正好对上了尹婆婆带着焦急的神情。
她看见我,先是松了口气,紧接着眉头一皱开始数落:"医师说了,你得静养,卧床静养……"
还没吵完,她又瞧见了我手里提着的野鸡,脸色比方才更黑了几分,问道:"你抓的?你还跑跳了?"
"没抓,它自己飞我脸上了,这可能是只笨鸡。"
尹婆婆被我气笑了,接过我手里的笨鸡,指指桌上的粥碗又指了指床铺,给我下了禁足令:"把粥喝了,然后好好躺着,要什么跟我说,莫再乱动了。"
我顺从地点了点头,三口两口喝完了粥,躺回床上望着房顶的木梁发呆。
感觉有点儿奇妙,我竟然不反感尹婆婆这带着命令意味的语气,甚至贪恋她语气中的焦急和关切。我莫名其妙地由尹婆婆联想到了听水阁的老夫人,想到了被我骗了三个月的萧衡,突然有点儿庆幸。
幸好我的刺杀失败了,不然万一来日在江湖上碰到,我们就是死敌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若不是为了活命,我其实是不想与他们为敌的……
我躺了一会儿,渐渐变得紧张,四肢僵直腰酸背痛,感觉比站着还累。我没有告诉尹婆婆,如果不是睡着了,我其实很怕躺着。因为在夜萝门受训的时候,师父和长老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站起来!躺着等死吗?"
对杀手来说,除了睡觉,躺下了便意味着受了重伤,躺下了便只能任人宰割,躺下了是同“等死”挂钩的。况且夜萝门不养闲人,这样无所事事地躺着,我总觉得下一刻长老的铁鞭就要抽过来了。
我就这样直挺挺躺着,揣着浓重的不安,总算熬到了吃中午饭。
午饭果然是那只撞在我手里的笨鸡,是最简单的家常做法,贵在味道极鲜。尹婆婆依旧把饭桌挪到了床边,给我盛了一碗压到瓷实的米饭,把鸡腿和鸡翅都夹到了我碗里。
我看着冒尖儿的饭碗,斟酌了半天总算问了那句压在我心底一天一夜的话:
“婆婆,你为什么救我?”
尹婆婆夹菜的手微微一顿,吸了吸鼻子,登时红了眼眶:“我闺女要是还在,也跟你差不多大了,肯定出落得像你一样好看。”
她抹了把脸,像是把这些伤心事儿统统抹去。她笑着给我盛了鸡汤,可声音中还是难以抑制地带着哽咽,又给我夹了个鸡腿,低声叹道:“丫头,你爹娘比我有福。”
我埋头扒饭,没有接话。
尹婆婆羡慕我爹娘,我却很羡慕那个被大水卷走的姑娘。这世上有的是不像话的爹娘,能把孩子卖到夜萝门那种地方。
师父说,我是买来的。
五贯钱,外加十斗米。
这样想来,我爹娘确实是有福,因为心够狠,心够狠,路才能走得顺当。不过我也谢谢他们,好歹是把这绝佳品质遗传给了我,目前来看,我是江湖上最狠的人。
事实证明,吃饭的时候忌想烂人烂事儿。
咽下去的鸡肉和米饭像是噎在胸口,不上不下难受得很。昨日消失的恶心卷土重来,我攥着拳头忍了一会儿,终究还是吐了,边吐边咳,牵扯了伤口,顿时又是一头冷汗。
尹婆婆对此倒是完全不意外,还提前在床边备了个瓦盆,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待我吐够了,她递了茶盏给我,叫我不要慌慢点儿吃。
好不容易压下这阵恶心后,我也没了食欲,看着面前饭碗,心有余悸。与此同时,伤感和悲戚突如其来,我觉得自己有点儿凄惨。
我就只有活着这一个愿望,可要是一直这样连饭都吃不下去,怎么活得下去……这哪里是怀孩子,分明是怀了个祖宗!
“没事儿的啊,害喜是正常反应,有了身子都是这样的,等过了头三个月就好了。”
尹婆婆一句话又点燃了我心中的希望。
我带着惊喜抬起头来,掐指一算,瞬间觉得生活又有了盼头。不过,我心里还有个压了许久的疑惑,既然话都说到这儿了,干脆问问清楚。
于是,在尹婆婆震惊的目光里,我磕磕绊绊地问出了那句早就想问,但不知道能问谁的话:“生个孩子……总共要几个月。”
屋子里突然静了,尹婆婆的反应我没太看懂。她搁下了饭碗,突然起身,把我揽进了怀里,一下一下拍着我的后背,过了许久才轻声开口,不是回答而是询问:“丫头,你娘她?”
我这才反应过来她为何会是这样的反应。
这种事儿原是该问娘亲的吧。
“我爹娘没得早,这孩子又来得突然……”
“吃饭吧。”没等我再编下去,尹婆婆打断了我的话,她将冷掉的鸡汤倒回了砂锅里,重新盛了碗热的给我,“先吃饭,吃完饭婆婆跟你细说。”
我点点头,学着她的样子也要夹肉给她。
她移开了碗,苦笑着摇头:“我吃斋。”
我不解,她复又解释道:“信佛了,不吃肉,我在菩萨跟前许过愿,只要我儿能活着回来,老婆子我一辈子吃斋念佛。”
我虽然还是不懂不吃肉和儿子能回来之间有什么关联,但听到这话时就是心头一颤。
念一念佛倒是不打紧。
一辈子不吃肉……我自问不可能做到。
尹婆婆能做到这个份儿上的话,佛祖是会显灵的吧,但愿他显灵。
就这样,吃一会儿歇一会儿,我终于强忍着恶心,慢慢吞吞地用完了午饭。尹婆婆先搁下了院里的活儿,拿了棉布和针线来至里屋,一面做针线活儿一面给我跟我细讲有了身孕后的注意事项。
我提着十分精神仔细听着,不敢跑神儿。
紧接着,从她的讲述里,我提炼出一个好消息——一般来说,怀胎九月便能瓜熟蒂落。
计划好服药的时间,手里的解药能帮我撑过八个月。掐指算算,我已经揣了这小崽子两个月,坚持到孩子出生不成问题。先前我一直担心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够,如今心里的石头落下,总算确定了自己没做赔本儿买卖。
不枉我豁了命逃出来,不亏。
我这儿正高兴着,院子里响起一个熟悉的,败我兴致的声音。
来的正是前天晚上在船上抢了我蓑衣的那个男人。不过,今日他的语气里没了暴躁,声音里带着笑意,透着憨厚,听着顺耳了许多。
“阿婆,秀秀她给我生了个大胖闺女!可俊了!”
“那敢情好,这下可是儿女双全了不是,恭喜啦。”
“同喜,同喜,多亏了尹婆你船划得又快又稳。”
“诶哟,宝柱啊,你前天可不是这么说的,谁说的来着,咱那船比乌龟还慢。”
婆婆打帘儿出去,倚着门框跟宝柱玩笑。隔着窗子,我的目光却落在了他手里的竹篮子上。
“我是来送酥糖和红鸡蛋的,给闺女积福,阿婆你也沾沾喜气儿。”
“好,承你吉言,多谢了。”
婆婆收下了红鸡蛋,又给宝柱包了晾在院里的红枣和花茶。两人东一句西一句的又聊了一会儿,直到宝柱想起太阳下山前还得再送十几家。
宝柱跟婆婆挥手道别,出了院门儿不久又一路小跑着折返回来。在廊下站定后,他从怀里摸出个什么东西递给尹婆婆,气喘吁吁道:“差点儿忘了,给我媳妇儿抓药的时候顺道捎了点儿金疮药。”
宝柱指了指堂屋的方向,特意压低了声音。然而,我自小听风辩位,耳力远超常人,依旧将他的话听得一清二楚:“阿婆你心善,可我得提醒一句,那姑娘看着可不是善茬,江湖中人不是咱们惹得起的,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等她好点儿了还是……”
“好了好了,宝柱你还得送十家。”
“噢噢,我这就去了!”
尹婆婆打断了宝柱的话,可他的话在我耳边反复回响。
我有点儿失落,可又好像没什么失落的理由。于是,我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尹婆婆再回来时,我放平呼吸闭眼装睡,装作什么也没听到的样子。
宝柱说得没错,我的确不是善茬。
不过有一点不对。俗话说得好,“盗亦有道”。做生意时我只认银子不认人,但无关生意的时候,我也不至于混蛋到恩怨不分、恩将仇报的地步。
我是以杀人为生,不是以杀人为乐。
尹婆婆有恩于我,我不想连累她。
宝柱的话倒是提醒了我,这里绝非久留之地,得早点儿离开这儿,越早越好。
次日,天刚刚擦出一抹亮光时我便醒了,就这样静静地又躺了一会儿,才听到不远处传来的鸡鸣和犬吠。我穿好衣裳,轻手轻脚翻身下床,习惯性地翻窗出了屋子,脚一落地便同一只扑棱着翅膀准备飞上房顶的野鸡撞了个满怀。
我两指一并,接暗器似的钳住了它的翅膀,条件反射似的拧断了它的脖子。我将那野鸡拎至眼前,心里有点儿抱歉,不多,就一丁点儿,而后脑海中浮现出来烤鸡腿和笋丝鸡汤。
夜萝门向来是晨雾未散时练抛接暗器,方才这一通动作纯是习惯使然。它自己送上门来的,没有不吃的道理。
我望向远处,本意是想看看地形,可看见眼前的景色时,我愣住了。红色的朝阳,金色的群山,还有一大群白鹤在水边溜跶……从来只会杀人,不通文墨,以至于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眼前的景象,想了老半天才想到一个合适的词——赏心悦目。
"月儿姑娘?月儿!"
尹婆婆的声音从身后的屋子里传来。我起先没反应过来这是在叫我,想起自己给自己起的新名字以后,一拍脑门儿连声应答:"这儿呢,我在这儿!"
我本想翻窗进屋,又觉得不大妥当,绕着屋子走了一圈儿回到堂屋门前,正好对上了尹婆婆带着焦急的神情。
她看见我,先是松了口气,紧接着眉头一皱开始数落:"医师说了,你得静养,卧床静养……"
还没吵完,她又瞧见了我手里提着的野鸡,脸色比方才更黑了几分,问道:"你抓的?你还跑跳了?"
"没抓,它自己飞我脸上了,这可能是只笨鸡。"
尹婆婆被我气笑了,接过我手里的笨鸡,指指桌上的粥碗又指了指床铺,给我下了禁足令:"把粥喝了,然后好好躺着,要什么跟我说,莫再乱动了。"
我顺从地点了点头,三口两口喝完了粥,躺回床上望着房顶的木梁发呆。
感觉有点儿奇妙,我竟然不反感尹婆婆这带着命令意味的语气,甚至贪恋她语气中的焦急和关切。我莫名其妙地由尹婆婆联想到了听水阁的老夫人,想到了被我骗了三个月的萧衡,突然有点儿庆幸。
幸好我的刺杀失败了,不然万一来日在江湖上碰到,我们就是死敌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若不是为了活命,我其实是不想与他们为敌的……
我躺了一会儿,渐渐变得紧张,四肢僵直腰酸背痛,感觉比站着还累。我没有告诉尹婆婆,如果不是睡着了,我其实很怕躺着。因为在夜萝门受训的时候,师父和长老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站起来!躺着等死吗?"
对杀手来说,除了睡觉,躺下了便意味着受了重伤,躺下了便只能任人宰割,躺下了是同“等死”挂钩的。况且夜萝门不养闲人,这样无所事事地躺着,我总觉得下一刻长老的铁鞭就要抽过来了。
我就这样直挺挺躺着,揣着浓重的不安,总算熬到了吃中午饭。
午饭果然是那只撞在我手里的笨鸡,是最简单的家常做法,贵在味道极鲜。尹婆婆依旧把饭桌挪到了床边,给我盛了一碗压到瓷实的米饭,把鸡腿和鸡翅都夹到了我碗里。
我看着冒尖儿的饭碗,斟酌了半天总算问了那句压在我心底一天一夜的话:
“婆婆,你为什么救我?”
尹婆婆夹菜的手微微一顿,吸了吸鼻子,登时红了眼眶:“我闺女要是还在,也跟你差不多大了,肯定出落得像你一样好看。”
她抹了把脸,像是把这些伤心事儿统统抹去。她笑着给我盛了鸡汤,可声音中还是难以抑制地带着哽咽,又给我夹了个鸡腿,低声叹道:“丫头,你爹娘比我有福。”
我埋头扒饭,没有接话。
尹婆婆羡慕我爹娘,我却很羡慕那个被大水卷走的姑娘。这世上有的是不像话的爹娘,能把孩子卖到夜萝门那种地方。
师父说,我是买来的。
五贯钱,外加十斗米。
这样想来,我爹娘确实是有福,因为心够狠,心够狠,路才能走得顺当。不过我也谢谢他们,好歹是把这绝佳品质遗传给了我,目前来看,我是江湖上最狠的人。
事实证明,吃饭的时候忌想烂人烂事儿。
咽下去的鸡肉和米饭像是噎在胸口,不上不下难受得很。昨日消失的恶心卷土重来,我攥着拳头忍了一会儿,终究还是吐了,边吐边咳,牵扯了伤口,顿时又是一头冷汗。
尹婆婆对此倒是完全不意外,还提前在床边备了个瓦盆,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待我吐够了,她递了茶盏给我,叫我不要慌慢点儿吃。
好不容易压下这阵恶心后,我也没了食欲,看着面前饭碗,心有余悸。与此同时,伤感和悲戚突如其来,我觉得自己有点儿凄惨。
我就只有活着这一个愿望,可要是一直这样连饭都吃不下去,怎么活得下去……这哪里是怀孩子,分明是怀了个祖宗!
“没事儿的啊,害喜是正常反应,有了身子都是这样的,等过了头三个月就好了。”
尹婆婆一句话又点燃了我心中的希望。
我带着惊喜抬起头来,掐指一算,瞬间觉得生活又有了盼头。不过,我心里还有个压了许久的疑惑,既然话都说到这儿了,干脆问问清楚。
于是,在尹婆婆震惊的目光里,我磕磕绊绊地问出了那句早就想问,但不知道能问谁的话:“生个孩子……总共要几个月。”
屋子里突然静了,尹婆婆的反应我没太看懂。她搁下了饭碗,突然起身,把我揽进了怀里,一下一下拍着我的后背,过了许久才轻声开口,不是回答而是询问:“丫头,你娘她?”
我这才反应过来她为何会是这样的反应。
这种事儿原是该问娘亲的吧。
“我爹娘没得早,这孩子又来得突然……”
“吃饭吧。”没等我再编下去,尹婆婆打断了我的话,她将冷掉的鸡汤倒回了砂锅里,重新盛了碗热的给我,“先吃饭,吃完饭婆婆跟你细说。”
我点点头,学着她的样子也要夹肉给她。
她移开了碗,苦笑着摇头:“我吃斋。”
我不解,她复又解释道:“信佛了,不吃肉,我在菩萨跟前许过愿,只要我儿能活着回来,老婆子我一辈子吃斋念佛。”
我虽然还是不懂不吃肉和儿子能回来之间有什么关联,但听到这话时就是心头一颤。
念一念佛倒是不打紧。
一辈子不吃肉……我自问不可能做到。
尹婆婆能做到这个份儿上的话,佛祖是会显灵的吧,但愿他显灵。
就这样,吃一会儿歇一会儿,我终于强忍着恶心,慢慢吞吞地用完了午饭。尹婆婆先搁下了院里的活儿,拿了棉布和针线来至里屋,一面做针线活儿一面给我跟我细讲有了身孕后的注意事项。
我提着十分精神仔细听着,不敢跑神儿。
紧接着,从她的讲述里,我提炼出一个好消息——一般来说,怀胎九月便能瓜熟蒂落。
计划好服药的时间,手里的解药能帮我撑过八个月。掐指算算,我已经揣了这小崽子两个月,坚持到孩子出生不成问题。先前我一直担心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够,如今心里的石头落下,总算确定了自己没做赔本儿买卖。
不枉我豁了命逃出来,不亏。
我这儿正高兴着,院子里响起一个熟悉的,败我兴致的声音。
来的正是前天晚上在船上抢了我蓑衣的那个男人。不过,今日他的语气里没了暴躁,声音里带着笑意,透着憨厚,听着顺耳了许多。
“阿婆,秀秀她给我生了个大胖闺女!可俊了!”
“那敢情好,这下可是儿女双全了不是,恭喜啦。”
“同喜,同喜,多亏了尹婆你船划得又快又稳。”
“诶哟,宝柱啊,你前天可不是这么说的,谁说的来着,咱那船比乌龟还慢。”
婆婆打帘儿出去,倚着门框跟宝柱玩笑。隔着窗子,我的目光却落在了他手里的竹篮子上。
“我是来送酥糖和红鸡蛋的,给闺女积福,阿婆你也沾沾喜气儿。”
“好,承你吉言,多谢了。”
婆婆收下了红鸡蛋,又给宝柱包了晾在院里的红枣和花茶。两人东一句西一句的又聊了一会儿,直到宝柱想起太阳下山前还得再送十几家。
宝柱跟婆婆挥手道别,出了院门儿不久又一路小跑着折返回来。在廊下站定后,他从怀里摸出个什么东西递给尹婆婆,气喘吁吁道:“差点儿忘了,给我媳妇儿抓药的时候顺道捎了点儿金疮药。”
宝柱指了指堂屋的方向,特意压低了声音。然而,我自小听风辩位,耳力远超常人,依旧将他的话听得一清二楚:“阿婆你心善,可我得提醒一句,那姑娘看着可不是善茬,江湖中人不是咱们惹得起的,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等她好点儿了还是……”
“好了好了,宝柱你还得送十家。”
“噢噢,我这就去了!”
尹婆婆打断了宝柱的话,可他的话在我耳边反复回响。
我有点儿失落,可又好像没什么失落的理由。于是,我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尹婆婆再回来时,我放平呼吸闭眼装睡,装作什么也没听到的样子。
宝柱说得没错,我的确不是善茬。
不过有一点不对。俗话说得好,“盗亦有道”。做生意时我只认银子不认人,但无关生意的时候,我也不至于混蛋到恩怨不分、恩将仇报的地步。
我是以杀人为生,不是以杀人为乐。
尹婆婆有恩于我,我不想连累她。
宝柱的话倒是提醒了我,这里绝非久留之地,得早点儿离开这儿,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