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乍起(二)
讲话之人声音清朗,燕燕一下子就想起了潺潺流水,是桃花谷清澈的溪流打在岸边的石头上的声音。
她手腕一翻,藏起了袖中的兵刃,强撑着力气抬眸看去。
那人一袭青衫,瞧着是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少年,看起来身子骨有些弱,薄薄的像一支风雨中飘摇的竹。
此刻那少年正把伞偏向她,为她遮住了这带着些许寒气的雨。
壮汉回过头,怒瞪着那撑伞的少年,似乎也不解为何会有人多管闲事。
“兄台说这马是你的,这乞儿也说马是她的,与其争论不休,倒不如你们都具体说说马儿究竟是怎么来的,让大家伙替你们辨上一辨?”
壮汉粗着嗓子道:“俺自己家的马,为何要与你们争辩?俺还有地里的活要忙呢!”
壮汉话罢牵着小马驹又要走。
“兄台不说,那我便说说看。”那少年又往前走上一步,抬头毫不畏惧地盯着那壮汉道,“这马驹通体赤红,并无杂色,虽略显瘦弱,但双眸有神,四蹄如盆,一看便知是西域而来的宝马。”
“吾观兄台身着麻衣,手有粗茧,嗓粗身稳,应是务农之人。反观这小乞儿,虽蓬头垢面,满身脏污,这衣服可是绢丝所制,大概是哪家勋贵偷跑出来的小娃娃。”
“况且兄台牵着马的时候,马儿一直拽着不愿意走,反而是看向这小女娃的方向。究竟是谁的马,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
“且不说兄台偷马会被官府如何治罪?单说兄台往这女娃身上踹上的那一脚,若是让这娃娃的爹娘知道了,又当如何?”
那少年嘴角噙着笑,语调缓缓。
燕燕瞧着这少年举手投足的模样,突然就想到了阿娘找道士为她卜算时写下的那个名字。
郭嘉。
只是这个人,好像活不了多久了……
颍川郭嘉。
燕燕曾偷偷翻过母亲用来记事的册子,知道他的一些事情。
她知道少年聪慧却身体孱弱,知道他想一展抱负却又苦闷憋屈,无可奈何。
那么这个少年,会是阿娘所述的郭嘉吗?
直到壮汉悻悻溜走,少年蹲下身子将手里的伞放在地上遮住了燕燕头顶的雨,枣枣也走到燕燕身边叫了两声的时候,燕燕方才回神。
她想站起身子,奈何将才被踹的那一脚有些狠,加之淋了些雨,一时间竟没有力气爬起来。
眼见着少年转身就要走,燕燕心里有些着急。
怎么办?
试试看吧,就算不是那人,医者父母心,总该为帮了自己的人瞧瞧病吧?
“等等。”燕燕张口唤道。
少年回头,瞧见燕燕的手放在了离他的脚仅有咫尺的地方,似是想抓住他,又担心自己脏污的小手弄脏了他的鞋袜。
见少年停下了步子,燕燕开口道:“你天生身弱,恐难长寿。”
少年眼眸沉了沉,并不答话。
“你的病,我能治。”
燕燕说得笃定,似怕少年不信,又继续道:“你可听过太行山桃花谷?我的医术是从那里学来的。”
少年听见桃花谷三个字,想起了幼时那个道士画下的那朵桃花。
“有无生机就全看这朵花了。”
道士只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那个道士用符水治好了自己幼时无数名医束手无策的怪病,所以那个道士的话,自己是信的。
只是莫非那朵桃花,指的是太行山桃花谷?
况且将才他恍惚间看见这小乞丐袖中闪过的兵刃上,就刻着一朵桃花,与那道士画出的桃花一般无二。
虽然心里信了几分,少年依旧语气淡淡,“多少人深入太行山求医都未曾找到,可见桃花谷不过是虚传,不足信也。”
“既有传闻,自是无风不起浪。桃花谷若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找到,又怎称得上一个奇字?”
燕燕继续道:“我向来有恩必报,你帮了我,我便要治你的病,救你的命,让你活得长长久久的。”
“倒是有趣。”少年淡淡道。
“我这身子骨多少名医都说无能为力,我也早已死心,你却说有办法?”
少年继续试探。
“你饱读诗书,精于谋略,定是想一展抱负。而这,先得活着。”
“对吧,郭嘉?”
燕燕嘴唇轻颤,强装镇定。
回答燕燕的是长久的沉默。
这种情况下没有质疑,就等于默认。这么说的话,他真的就是自己要找的郭嘉了。
郭嘉牙齿紧咬,不知该不该相信这个小乞丐的话。
他自小聪慧,却因是庶出屡遭打压,又因着天生身子弱,被断言活不到及冠,遍寻名医得到的不过是相同的结论。
医者一次又一次的摇头,姨娘掉不完的眼泪,就连他自己,也几乎要接受这个现实了。
那个道士的话是他人生里仅剩不多的希望。
有无生机就全看这朵花了。
道士的话在郭嘉的脑海里回荡,这小丫头一下子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莫非她和那个道士留下的话有关系?
罢了,暂且信她又如何?
若是不能活着,其他的一切又还有什么意义?
心中已有答案,于是他缓缓开口,“我从不愿欠人。你帮我治病,我教你识人辨人,运筹帷幄。凡我所会,我都教给你。”
“好!”
燕燕重重点头,“你愿意教,我便跟你学。我会看着你成为王佐之才,谋定天下。”
郭嘉站在客栈房间的窗边,有一搭没一搭的用手指轻叩窗台。
这几日,郭嘉发现那个小丫头不会梳头发,手忙脚乱一通摆弄,结果把头发弄得乱七八糟还是什么都梳不成。
于是接连几日都是郭嘉为她盘发,他也没学过什么女儿家盘发的样式,只能先给燕燕盘上一个男子的发髻凑合一下。
“脉举无力,气不足以运其血,血不足以充其脉,故而脉来无力,脉道空虚。”①
“倘不过度忧思,得我医治,尚可多活几十年。”
这是她给他的诊断,但心怀天下,又如何能不忧心?
她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他的顾虑,于是她说,“若是多思多虑,最多……活到四十岁。”
“足够了。”他记得自己当时是这么回答的。
他自嘲一笑,不够又能如何呢?
他闭上眼睛,继续回想她的话。
“我刚出生时,我阿娘找了个道士给我算了一个卦,我也不知算的是什么?
只是我的名字旁边,被那道士写下了郭嘉两个字。
我阿娘料想这应该是个名字,于是便去查了查,瞧着年龄符合的,便只余下了颍川郭氏一族的那个。
你也莫觉得我这副样子奇怪,我已经流浪了许久了。
我阿娘死了,是病死的。她本就身体孱弱,生下我之后更是每况愈下,能撑到现在已是不易。
我是来找我爹的,不过阿娘也没告诉我我爹是谁,她只是跟我说,我阿爹见了我,一定能一眼就认出我。
我与阿娘生得极像,阿爹能一眼认出我倒不奇怪。只是我觉得他既然放我和我阿娘在谷里生活这些年,应当是不在乎我们娘俩的,又如何会愿意认我?
况且天下之大,能不能见得到他,他又是否还活着,这都不一定。所以我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我本都打算回谷里去了,这时候却遇上了你……想来应该是命中注定。”
他记得燕燕说到这里时定定的瞧着他。
她说,“我打小就知道你的事,你这般好的人,不该早早的就死了。”
他垂下眼,抿了抿嘴唇回了句,“人总会死的。”
“就像这场大疫,单靠医者是救不过来的。况且,就算是医好了病,无衣蔽体,无粮果腹,总还是逃不过一个死字。”
人总会死的,但人总归也是不想死的。
他命苦,她也命苦,他们的相遇,算是苍天厚待吗?
另一边,燕燕闭眼躺在床上,想着郭嘉同她讲的大汉开国史。
“四百余年前,秦朝严法重刑、四处征战,致使民不聊生。后先有陈胜吴广等人起义,又有六国复国运动,再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之争……
高祖刘邦手下有张良、萧何、韩信,项羽手下却只有区区一个范增……
最后项羽四面楚歌,乌江自刎。高祖刘邦终成大业,至今四百余年大汉王朝。”②
郭嘉讲到这里,问她“可听懂了?”
她当时点了点头,问他,“别的我都懂了。只是我想问问你,你是想当张良、萧何还是韩信?”
“刘邦固然成就了大业,可是……你真的甘心追随刘邦那样的人吗?”
他没回答。
她知道,他不在乎以身入局,也不在乎兔死狗烹,可是……她不忍心。
翌日。
燕燕醒时便见郭嘉立于桌边等她,迷迷糊糊地道了句:“早啊。”
“莫要睡了,我此行来五原郡意在拜访蔡邕蔡先生,这里离安阳县也算不上近,我们尽早启程,早点赶到方不至于失了礼数。”
“那个造了焦尾琴的蔡先生?”燕燕一个鲤鱼打挺就坐了起来。
“是。”郭嘉笑着应道。
“我很快。”
燕燕迅速穿衣穿鞋洗漱啃饼,而后站在郭嘉面前道:“我好了,我们出发吧!”
尽管启程较早,但是几日奔波,赶至蔡府的时候已经天黑了。
说是蔡府,其实不过是一个小院几间平房。蔡先生这般的人都遭宦官害至此地,实在是令人气愤。
只见郭嘉走上前对着小斯微揖了一礼,道:“还望通传。颍川郭嘉来拜访蔡先生。”
“稍等。”
小斯急急地跑进屋里,没一会儿就见一个白发老者带着女眷迎了出来,除却少许丫鬟仆役,旁边略显年迈的应该就是蔡先生的夫人,那个年岁不大的小姑娘大抵便是蔡先生的女儿蔡琰。
“你是郭家的小子?”那老者显得有些激动。
郭嘉恭恭敬敬揖了一礼道:“是。先生唤我郭嘉就好。”
话罢,郭嘉抬头示意后面的燕燕,又道:“这是舍妹燕燕。”
燕燕也学着郭嘉的样子恭恭敬敬行了一礼,笑道:“老伯好。”
“不可无礼。”郭嘉叱道。
“无妨无妨。”蔡邕走过来摸了摸燕燕的头道,“这小女娃倒是活泼得紧,与琰儿倒是可以在一处玩。”
“不过你这郭家的小子跑这么远来瞧我这个老头子做什么?”
“一是受家父之命来看望蔡先生,二是小子也有些问题想向蔡先生请教。”
“好,好啊。”蔡邕似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道,“不过今日天色已晚,有什么事情我们明日再说。”
“今夜你住在西边厢房,让这女娃娃与琰儿住在一处,如何?”
郭嘉自是看出蔡邕遭贬之后的窘迫,笑应道,“听蔡先生安排。”
而后又朝着蔡琰揖了一礼,“舍妹就拜托小姐照顾了。”
蔡琰含笑应道:“这是自然。”
①参考虚脉脉象特征与机理分析,不懂医学,请勿深究,这里仅作为郭嘉身弱的脉象分析。
②秦末汉初历史属于常识,引用自历史课本。
她手腕一翻,藏起了袖中的兵刃,强撑着力气抬眸看去。
那人一袭青衫,瞧着是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少年,看起来身子骨有些弱,薄薄的像一支风雨中飘摇的竹。
此刻那少年正把伞偏向她,为她遮住了这带着些许寒气的雨。
壮汉回过头,怒瞪着那撑伞的少年,似乎也不解为何会有人多管闲事。
“兄台说这马是你的,这乞儿也说马是她的,与其争论不休,倒不如你们都具体说说马儿究竟是怎么来的,让大家伙替你们辨上一辨?”
壮汉粗着嗓子道:“俺自己家的马,为何要与你们争辩?俺还有地里的活要忙呢!”
壮汉话罢牵着小马驹又要走。
“兄台不说,那我便说说看。”那少年又往前走上一步,抬头毫不畏惧地盯着那壮汉道,“这马驹通体赤红,并无杂色,虽略显瘦弱,但双眸有神,四蹄如盆,一看便知是西域而来的宝马。”
“吾观兄台身着麻衣,手有粗茧,嗓粗身稳,应是务农之人。反观这小乞儿,虽蓬头垢面,满身脏污,这衣服可是绢丝所制,大概是哪家勋贵偷跑出来的小娃娃。”
“况且兄台牵着马的时候,马儿一直拽着不愿意走,反而是看向这小女娃的方向。究竟是谁的马,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
“且不说兄台偷马会被官府如何治罪?单说兄台往这女娃身上踹上的那一脚,若是让这娃娃的爹娘知道了,又当如何?”
那少年嘴角噙着笑,语调缓缓。
燕燕瞧着这少年举手投足的模样,突然就想到了阿娘找道士为她卜算时写下的那个名字。
郭嘉。
只是这个人,好像活不了多久了……
颍川郭嘉。
燕燕曾偷偷翻过母亲用来记事的册子,知道他的一些事情。
她知道少年聪慧却身体孱弱,知道他想一展抱负却又苦闷憋屈,无可奈何。
那么这个少年,会是阿娘所述的郭嘉吗?
直到壮汉悻悻溜走,少年蹲下身子将手里的伞放在地上遮住了燕燕头顶的雨,枣枣也走到燕燕身边叫了两声的时候,燕燕方才回神。
她想站起身子,奈何将才被踹的那一脚有些狠,加之淋了些雨,一时间竟没有力气爬起来。
眼见着少年转身就要走,燕燕心里有些着急。
怎么办?
试试看吧,就算不是那人,医者父母心,总该为帮了自己的人瞧瞧病吧?
“等等。”燕燕张口唤道。
少年回头,瞧见燕燕的手放在了离他的脚仅有咫尺的地方,似是想抓住他,又担心自己脏污的小手弄脏了他的鞋袜。
见少年停下了步子,燕燕开口道:“你天生身弱,恐难长寿。”
少年眼眸沉了沉,并不答话。
“你的病,我能治。”
燕燕说得笃定,似怕少年不信,又继续道:“你可听过太行山桃花谷?我的医术是从那里学来的。”
少年听见桃花谷三个字,想起了幼时那个道士画下的那朵桃花。
“有无生机就全看这朵花了。”
道士只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那个道士用符水治好了自己幼时无数名医束手无策的怪病,所以那个道士的话,自己是信的。
只是莫非那朵桃花,指的是太行山桃花谷?
况且将才他恍惚间看见这小乞丐袖中闪过的兵刃上,就刻着一朵桃花,与那道士画出的桃花一般无二。
虽然心里信了几分,少年依旧语气淡淡,“多少人深入太行山求医都未曾找到,可见桃花谷不过是虚传,不足信也。”
“既有传闻,自是无风不起浪。桃花谷若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找到,又怎称得上一个奇字?”
燕燕继续道:“我向来有恩必报,你帮了我,我便要治你的病,救你的命,让你活得长长久久的。”
“倒是有趣。”少年淡淡道。
“我这身子骨多少名医都说无能为力,我也早已死心,你却说有办法?”
少年继续试探。
“你饱读诗书,精于谋略,定是想一展抱负。而这,先得活着。”
“对吧,郭嘉?”
燕燕嘴唇轻颤,强装镇定。
回答燕燕的是长久的沉默。
这种情况下没有质疑,就等于默认。这么说的话,他真的就是自己要找的郭嘉了。
郭嘉牙齿紧咬,不知该不该相信这个小乞丐的话。
他自小聪慧,却因是庶出屡遭打压,又因着天生身子弱,被断言活不到及冠,遍寻名医得到的不过是相同的结论。
医者一次又一次的摇头,姨娘掉不完的眼泪,就连他自己,也几乎要接受这个现实了。
那个道士的话是他人生里仅剩不多的希望。
有无生机就全看这朵花了。
道士的话在郭嘉的脑海里回荡,这小丫头一下子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莫非她和那个道士留下的话有关系?
罢了,暂且信她又如何?
若是不能活着,其他的一切又还有什么意义?
心中已有答案,于是他缓缓开口,“我从不愿欠人。你帮我治病,我教你识人辨人,运筹帷幄。凡我所会,我都教给你。”
“好!”
燕燕重重点头,“你愿意教,我便跟你学。我会看着你成为王佐之才,谋定天下。”
郭嘉站在客栈房间的窗边,有一搭没一搭的用手指轻叩窗台。
这几日,郭嘉发现那个小丫头不会梳头发,手忙脚乱一通摆弄,结果把头发弄得乱七八糟还是什么都梳不成。
于是接连几日都是郭嘉为她盘发,他也没学过什么女儿家盘发的样式,只能先给燕燕盘上一个男子的发髻凑合一下。
“脉举无力,气不足以运其血,血不足以充其脉,故而脉来无力,脉道空虚。”①
“倘不过度忧思,得我医治,尚可多活几十年。”
这是她给他的诊断,但心怀天下,又如何能不忧心?
她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他的顾虑,于是她说,“若是多思多虑,最多……活到四十岁。”
“足够了。”他记得自己当时是这么回答的。
他自嘲一笑,不够又能如何呢?
他闭上眼睛,继续回想她的话。
“我刚出生时,我阿娘找了个道士给我算了一个卦,我也不知算的是什么?
只是我的名字旁边,被那道士写下了郭嘉两个字。
我阿娘料想这应该是个名字,于是便去查了查,瞧着年龄符合的,便只余下了颍川郭氏一族的那个。
你也莫觉得我这副样子奇怪,我已经流浪了许久了。
我阿娘死了,是病死的。她本就身体孱弱,生下我之后更是每况愈下,能撑到现在已是不易。
我是来找我爹的,不过阿娘也没告诉我我爹是谁,她只是跟我说,我阿爹见了我,一定能一眼就认出我。
我与阿娘生得极像,阿爹能一眼认出我倒不奇怪。只是我觉得他既然放我和我阿娘在谷里生活这些年,应当是不在乎我们娘俩的,又如何会愿意认我?
况且天下之大,能不能见得到他,他又是否还活着,这都不一定。所以我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我本都打算回谷里去了,这时候却遇上了你……想来应该是命中注定。”
他记得燕燕说到这里时定定的瞧着他。
她说,“我打小就知道你的事,你这般好的人,不该早早的就死了。”
他垂下眼,抿了抿嘴唇回了句,“人总会死的。”
“就像这场大疫,单靠医者是救不过来的。况且,就算是医好了病,无衣蔽体,无粮果腹,总还是逃不过一个死字。”
人总会死的,但人总归也是不想死的。
他命苦,她也命苦,他们的相遇,算是苍天厚待吗?
另一边,燕燕闭眼躺在床上,想着郭嘉同她讲的大汉开国史。
“四百余年前,秦朝严法重刑、四处征战,致使民不聊生。后先有陈胜吴广等人起义,又有六国复国运动,再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之争……
高祖刘邦手下有张良、萧何、韩信,项羽手下却只有区区一个范增……
最后项羽四面楚歌,乌江自刎。高祖刘邦终成大业,至今四百余年大汉王朝。”②
郭嘉讲到这里,问她“可听懂了?”
她当时点了点头,问他,“别的我都懂了。只是我想问问你,你是想当张良、萧何还是韩信?”
“刘邦固然成就了大业,可是……你真的甘心追随刘邦那样的人吗?”
他没回答。
她知道,他不在乎以身入局,也不在乎兔死狗烹,可是……她不忍心。
翌日。
燕燕醒时便见郭嘉立于桌边等她,迷迷糊糊地道了句:“早啊。”
“莫要睡了,我此行来五原郡意在拜访蔡邕蔡先生,这里离安阳县也算不上近,我们尽早启程,早点赶到方不至于失了礼数。”
“那个造了焦尾琴的蔡先生?”燕燕一个鲤鱼打挺就坐了起来。
“是。”郭嘉笑着应道。
“我很快。”
燕燕迅速穿衣穿鞋洗漱啃饼,而后站在郭嘉面前道:“我好了,我们出发吧!”
尽管启程较早,但是几日奔波,赶至蔡府的时候已经天黑了。
说是蔡府,其实不过是一个小院几间平房。蔡先生这般的人都遭宦官害至此地,实在是令人气愤。
只见郭嘉走上前对着小斯微揖了一礼,道:“还望通传。颍川郭嘉来拜访蔡先生。”
“稍等。”
小斯急急地跑进屋里,没一会儿就见一个白发老者带着女眷迎了出来,除却少许丫鬟仆役,旁边略显年迈的应该就是蔡先生的夫人,那个年岁不大的小姑娘大抵便是蔡先生的女儿蔡琰。
“你是郭家的小子?”那老者显得有些激动。
郭嘉恭恭敬敬揖了一礼道:“是。先生唤我郭嘉就好。”
话罢,郭嘉抬头示意后面的燕燕,又道:“这是舍妹燕燕。”
燕燕也学着郭嘉的样子恭恭敬敬行了一礼,笑道:“老伯好。”
“不可无礼。”郭嘉叱道。
“无妨无妨。”蔡邕走过来摸了摸燕燕的头道,“这小女娃倒是活泼得紧,与琰儿倒是可以在一处玩。”
“不过你这郭家的小子跑这么远来瞧我这个老头子做什么?”
“一是受家父之命来看望蔡先生,二是小子也有些问题想向蔡先生请教。”
“好,好啊。”蔡邕似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道,“不过今日天色已晚,有什么事情我们明日再说。”
“今夜你住在西边厢房,让这女娃娃与琰儿住在一处,如何?”
郭嘉自是看出蔡邕遭贬之后的窘迫,笑应道,“听蔡先生安排。”
而后又朝着蔡琰揖了一礼,“舍妹就拜托小姐照顾了。”
蔡琰含笑应道:“这是自然。”
①参考虚脉脉象特征与机理分析,不懂医学,请勿深究,这里仅作为郭嘉身弱的脉象分析。
②秦末汉初历史属于常识,引用自历史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