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太师听闻西岐姬昌自立为王,佳梦关魔家四将遭戮,青龙关亦落入敌手,当即拍案大怒,一刻也等不得,急忙传书至朝歌,请求出兵西岐,帝辛应允,让其回朝歌商议。

    闻太师把带去的一万精兵留了一多半给窦容,商议妥当,率领三千精兵,连夜出游魂关西城门,马不停蹄赶往朝歌。

    九间殿——

    太师回朝,即刻奏请出兵西岐,帝辛询问群臣意见,一多半支持出兵,而以微子启为首的一些臣子,则不支持出兵。

    都到了什么时候了,生死存亡之际!

    闻太师顿时火冒三丈,厉声怒斥:“青龙关、佳梦关落入西岐之手,社稷危矣,尔等不使尽浑身解数以保家国,反而在此缩头缩脑拖后腿,简直枉称社稷之臣,愧对殷商百姓!”

    这话说得毫不客气,直说得那些大臣满心羞愧,面上无光,唯唯诺诺不敢再出头。

    太师虎视殿内,最后向帝辛行礼:“请大王定夺!”

    帝辛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微子启,对这位王兄的所作所为实在不敢恭维,视线转向闻太师,首先注意到的,却是太师鬓边银丝,思及太师忠心辅佐,数十年如一日,半生戎马,年未至半百,华发已生,心中动容,郑重道:“殷商的社稷,就拜托太师了。”

    君臣对视,皆看到对方眼中坚定,太师拱手,郑重许诺:“臣闻仲——必不负吾王所托!”

    三日后,西征大军整顿完毕,帝辛带领群臣于西城门外送太师出征,亲奉御酒:“孤与群臣,在此预祝太师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太师饮过御酒:“不负王命!”

    号角呜咽,三军开拔,旌旗猎猎迎风招展,玄鸟纹在空中翻腾,帝辛登上城楼,望着太师率军西去的挺拔背影。

    他曾经无数次目送太师出征,又无数次迎接太师凯旋,也不是第一次望着太师坚毅的背影远去,这次不知怎地,眼皮突然一跳,心里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似乎此去便是最后一面。

    太师行兵出故商,西风飒飒送斜阳。惟知去日宁知返,只识兴时哪识亡。用尽计谋扶帝业,上天垂象不能成。

    且说闻太师亲帅三十万大军,渡黄河到了渑池县,兵贵神速,不从五关过,而转往青龙关方向绕行,路过黄花山,收邓忠、辛环、张节、陶荣四将,又沿小道一路西行,屯兵绝龙岭。

    远远望见“绝龙岭”三个大字,不觉一惊。

    四将见太师踟蹰不前,上前相问。

    太师叹息一声:“昔年吾师曾卜一卦,言老夫一生逢不得‘绝’字,故此见到绝龙岭石碣,心中迟疑。”

    邓忠笑道:“太师此言差矣!大丈夫岂可以一字定终身祸福?况且‘吉人天相’,以太师之才德,岂有不克西岐之理!”

    太师暗暗叹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只命令继续行军。

    不多时,转出岭来,道路轩敞,斥候报入中军:“启禀太师,已至西岐城南门,请令定夺。”

    太师随即传令安营。

    西岐城中,斥候一路报入相府,姜子牙带诸将同登城门,观看太师行营,只见:满空杀气,一川铁马兵戈;片片征云,五色旌旗缥缈。

    姜子牙观看良久,默然下了城楼,与众将商议退兵之策。

    不等商议出对策,次日天明,斥候来报:“启禀丞相,殷商闻太师请战。”

    姜子牙亲率众将出城,摆开阵势。

    闻太师打量姜子牙,只见他看着不过二十七、八岁年纪,形容清隽,着一件素色道袍,木簪挽道髻,身姿端稳坐于四不相背上,神色从容,气定神闲。

    太师看罢,暗暗赞赏,起了拉拢之心,便轻轻驱使墨麒麟,上前道:“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兴此无名之师犯我疆界,不如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

    姜子牙欠身一礼,回道:“太师抬爱,子牙生受。然凤鸣岐山,兴我文王,乃天命如此。况商王无故杀我世子,又将其血肉制成肉饼威逼文王吃下,杀子之仇,食子之恨,此仇不共戴天,不得不报。太师不必再说,兵家胜负,未可知也。”

    闻太师乍听此事,不免悚然一惊:“此事当真?!”

    姜子牙深深看了他一眼:“绝无半句虚言。”

    闻太师根本就不相信,若真是帝辛所为,比干、商容缘何未曾提起?帝辛也算是他们看着成长起来的,从少年雄主到如今威严英明的君王,根本不屑于作出这等颜面尽失之事。

    他不由得想起那些匪夷所思的流言,帝辛逼死姜王后以及酒后调戏武成王夫人令其走投无路跳楼身亡,他当面问过帝辛,也问过武成王、比干、商容一干人等,根本就是子虚乌有,污蔑毁谤!

    到底是谁——谁如此胆大妄为、草菅人命,肆无忌惮地犯下此等法理不容、人神共愤之事,然后嫁祸商王?!

    闻太师震惊之下还想再问,冷不防姜子牙左手边,一小将喝道:“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们大王害死我长兄,还有何可辩驳的?!”

    闻太师虽听说伯邑考之事大为震惊惋惜,听此言还是怒不可遏:“叛臣贼子竟猖狂至斯!众将听令,谁与我把反贼拿下?!”

    邓忠当即请命:“末将愿往。”

    太师应允,邓忠即手持宣花斧,拍马出阵。

    那怒骂闻太师的小将是文王姬昌的义子,名唤雷震子,亦是阐教门下,师从云中子,临下山前云中子诓骗他吃下了两枚仙杏,使其形貌大变,异于常人,肋下生有风雷双翅,双目如电,勇猛异常,手持风雷棍迎战邓忠。

    二将顷刻间交战数十回合,张节挺枪来助邓忠,被西岐老将南宫适截住。

    陶荣见二兄不敌,持锏助阵,被姜子牙身边又一小将使锤迎上架住。

    闻太师正观战,猛一看觉着那使八棱银锤的小将颇有几分眼熟,不由得细细打量,只见他着一身银铠黑袍,座下玉麒麟,年纪不过二十多岁,生的浓眉大眼,高鼻薄唇,五官端正,气宇轩昂,眉眼间的神韵越看越熟悉,只是一时想不起来像谁。

    恰巧这时,辛环见三将不能取胜,肋下肉翅一扇,腾飞半空,手持锤钻,直冲姜子牙而去,被一清俊青年持三尖两刃刀拦住。

    闻太师望见那青年额上也有天眼,不觉一怔,暂时也顾不得那小将像谁了,只一心观看二人交战。

    一时两军阵前只闻兵戈相碰之声铿锵,两两交战,难分胜负。

    闻太师见姜子牙两旁无人,急催开墨麒麟,使雌雄双锏,冲杀过来,直取姜子牙。

    姜子牙忙召出打神鞭,催动四不相,架住攻势。

    闻太师师从截教通天教主亲传弟子金灵圣母,颇有几分修为,又久经沙场,攻势甚利,且有风雷之声,四方响应,姜子牙甚难招架。手中兵器雌雄双锏原是两条阴阳蛟龙化成,双锏亦按阴阳,分二气。太师此时举起雄锏,在空中打将下来,正中姜子牙左肩,致其翻鞍落骑。

    太师见姜子牙落骑,正欲上前取其首级,不料四不相仰天一声嘶鸣,致使墨麒麟骤然驻足,只此一瞬,太师错失良机,眼睁睁地看着辛甲救起姜子牙,周营鸣金收兵。

    西岐初战不利,姜子牙聚众将商议对策。

    南宫适出列道:“丞相,商营首战告捷,此时必定欢欣鼓舞,也不免放松警惕,若要取胜,不若趁此时机夜袭商军大营,如其不察,必能挫其锋锐,势如破竹,可擒闻仲。”

    姜子牙思虑片刻,道:“南宫将军所言极善。”又问诸将,皆言甚善,于是调兵遣将,敲定趁夜劫营。

    且说闻太师得胜回营,升帐上座,四将参谒,正议事间,恍然见杀气笼罩中军帐,于是焚香,将一枚铜钱卜了一挂,片刻笑道:“姜尚欲趁今夜劫我大营,也罢,正好会他一会!”即传命邓忠、张节在左营,辛环、陶荣在右营,吉立、余庆守粮草,太师自守中营,排兵布阵,万事俱备,只待周军。

    是夜,西岐城门大开,西岐人马暗暗出城,时已初更,一齐呐喊,冲进辕门,势如风火,正正撞入商军包围圈。

    各阐教门徒,抖擞威风,来势汹汹,双方顷刻厮杀在一处,火光通明,喊声震天。

    战至正酣,杨戬悄悄来至后营,直冲粮草而去,借三昧真火将粮草烧着,吉立、余庆抢救不得,眼睁睁看着火借风势,粮草霎时化作飞灰,照彻天地,急忙来见太师。

    闻太师忽见后营火光,心中明了是失了粮草,又见二将匆匆来报,果然不错,正暗道周营还真是能人异士辈出,忽然急抬手臂,使雌锏将对面刺来的枪、剑、刀、戟架住,使了个巧劲格开,暗暗思衬:粮草已失,大营难立,不若索性厮杀一场,擒他几员将领!

    这一场直战至天明,周营败退,太师收住兵马,查点损失,折损兵将一万有余,粮草全失,杀敌不足九千,实在是得不偿失。

章节目录

终有何归处(封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悠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悠亭并收藏终有何归处(封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