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快要过完的时候,宫里出现了两个意想不到的人——殷郊殷洪本是奉师命下山襄助西岐,反被申公豹以君臣父子之理相劝,于是还没到西岐就临阵倒戈,跟着他回了朝歌面见帝辛。
殷郊算来是二十八岁了,殷洪也已二十有六。
父子多年不见,生疏了许多,反正本来也不怎么熟,再加上帝辛一见他们就勾起旧事,索性只当寻常宗室对待,冷眼打量,殷洪瞧着倒没什么长进,反观殷郊,倒似长进不少似的,离一国储君的要求么还差得远,不过做个一般臣子倒是勉强够格了。
那兄弟俩可没表面上看起来那般镇定,心底只觉帝辛威严更甚从前,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真个是屏息凝神,如履薄冰,帝辛让他们下去休整的时候,齐齐松了口气。
殷郊确实长进不少,毕竟广成子曾做过黄帝轩辕氏的老师。
而殷洪一向以殷郊马首是瞻,在仙山修行,许多年过去也渐渐改了冲动莽撞的性子,较之从前沉稳了不少。
兄弟俩离了帝辛寝宫,一边轻声谈话一边满怀感慨地望着周围熟悉的景象,不知不觉正行到御花园,日影西斜,为园中景致铺上了一层金纱,九曲回廊下行过一位身形挺拔的少年,昂首阔步,走路带风,瞧上去甚为潇洒恣意,过宫苑闲庭信步如入无人之境。
殷洪不由好奇道:“那是谁?是哪位宗亲吗?”
在这沉闷压抑的帝王禁苑中,怎么可能有人活的这般轻松自在?
殷郊目光微微一动,心里闪过一个不可思议的答案。
跟着的宫人忙道:“启禀二位殿下,那是三太子殿下。”
殷洪吃了一惊:“武庚?他都已经这般大了!”
殷郊不咸不淡道:“有什么好奇怪的,你不是也快奔三了吗?”
殷洪被兄长拿话一噎,一时语塞。
那方武庚已走到了回廊的尽头,看到这边有人看着他,于是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也并没有在意,正要擦肩而过时,殷郊突然出声:“三弟这是要去哪儿?”
武庚脚步一顿,退后一步打量了他一眼,并不认识,于是问宫人:“这二位是?”
宫人道:“殿下,这是大太子和二太子。”
“哦……”武庚露出个恍然大悟的神色,拱手行礼:“原来是二位王兄,恕小弟眼拙,没认出王兄,王兄莫怪。”
殷郊淡淡笑道:“无妨。”
武庚亦笑道:“王兄离家时我还小,不想一晃眼这么多年过去了,王兄这些年在何处安身?想是受了许多苦楚。”
殷洪略有些得意道:“苦楚倒算不上,跟随家师在仙山修炼罢了。”
武庚闻言看向殷郊,殷郊只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武庚便挑了挑眉,笑道:“原来二位王兄是得了仙缘了。”
殷洪问道:“三弟这是要去哪儿?”
武庚道:“父王唤我过去一趟,恐耽搁了父王怪罪,恕小弟失陪了。”
殷郊道:“如此,不耽误三弟了,免得父王怪罪。”
武庚拱手笑道:“多谢王兄体恤。”
目送他离去,殷洪没心没肺,殷郊却心下一沉,危机感在心底蔓延。
兄弟仍旧慢慢走着,殷郊突然问殷洪:“你好像挺待见武庚?”
殷洪一愣,屈指挠了挠脸颊,斟酌道:“也谈不上吧,他毕竟是我们的亲弟弟。”
殷郊目视前方:“不要与他走的太近,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
殷洪一向爱刨根问底,当即道:“这是为何?”
殷郊转头瞥了这傻弟弟一眼,叹了一口气:“当年黄贵妃是为何而死,母亲又是因何被废以至冷宫自缢,你竟忘了不成?说得好听点是兄弟,真要论起来,我们与他还隔着杀母之仇呢!”
殷洪悚然一惊,背上渗出冷汗,忙俯首下拜:“我竟差点忘了还有这一出!多亏有王兄提醒!”
“不必如此!”殷郊眼疾手快托了他一把,“毕竟你我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自当相互扶持。”
·
西岐——
殷商军队驻扎城外已近三个月,数次交战,双方各有胜负,姜子牙与姬发坚守不出,黄飞虎顾及商王名望,不敢强行攻城,正与西岐僵持不下。
这日忽有一矮道人,自称土行孙,持一封书信拜见武成王,先行官送入大营,武成王拆阅,先见落款处赫然盖着国师大印,忙细细研读,越读心中越喜,高声命请。
土行孙入帐拜见,武成王和颜悦色:“仙师免礼,国师荐书本王已阅过,你果真有破敌之法?!”
土行孙傲然道:“这是自然!家师传授遁地之术,一日可行千里!愿为内应,到时无声无息钻进城里,替千岁打开城门,里应外合,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武成王闻言不胜欣喜:“不知仙师可方便展示一番么?”
土行孙谦逊道:“仙师实不敢当,千岁直呼我名便可。展示却是随时可以,请千岁瞧好了!”
话音刚落,凭空消失。
武成王及左右皆一脸茫然,正摸不着头脑时,土行孙方才站立之地微微一响,整个人从土里蹦起,拍拍衣上尘土,拱手道:“千岁。”
武成王恍然回神,抚掌连呼:“神奇!神奇!”即命设宴为土行孙接风洗尘。
左右亦是惊叹不已,土行孙自是得意。
是夜,土行孙悄悄潜入西岐城,使镔铁棍打晕了城门守卫,正开城门时被人发现,眼见着对方锋刃已至眼前,知晓今日事败,果断遁了。
来人正是杨戬,他正巧今夜巡视城防,惊觉城门异动,哮天犬亦狂吠不止,心中警惕,悄悄来探,正待生擒,不想那矮道人竟凭空消失,他毕竟是修道之人,又素来机敏好学,想起师父曾提过的一样法术叫做遁地术,此术难学,于道体有损,是以玉鼎真人并不曾让他学,想来这道人倚仗的正是这“遁地术”了!
敌人夜袭,而己方竟一无所觉,险误大事,姜子牙自责不已,命全城戒备森严,以防敌袭。
土行孙铩羽而归,武成王大为懊恼:“是本王冒进了,以致错失良机,应当先去探个虚实然后行事。”
土行孙上前道:“千岁不必忧心,我此次既能来去自如,自然也能再去无数次,除非他们有人恰好习得那‘指地成刚术’,不过在我看来,西岐目前还没人有这个本事。”
武成王松了口气:“那就好。只是如今既打草惊蛇,想必西岐已戒严,只好再待良机。今日天色已晚,土先生一路劳顿,且先请去歇息。”
土行孙谢过,跟着武成王亲卫一径去了。
一连数日,西岐城中戒严,城楼士兵更是风声鹤唳,殷商军中一直没什么要出兵的动静,精神紧绷之下不免疲乏,却又丝毫不敢懈怠,只因姜子牙治军极严,渎职有罪即按军法处置,丝毫不讲情面。
期间土行孙曾数次潜入城中暗访,他自诩神出鬼没,以为西岐毫无察觉,却不曾想到姜子牙才自精明心细如发,早就有所察觉,暗中命杨戬时刻注意。
杨戬领命,以八|九|玄功之机变暗中跟踪,盯了他几日,回报姜子牙。
相府——
姜子牙沉吟片刻:“……阐教功法?你可认准了?”
杨戬道:“弟子认准了,决计是阐教功法,错不了。”
“如此。”姜子牙微微点头,“想必是哪位师兄的弟子了。这么说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倒是个好苗子,只可惜错投敌营,倒叫我好生为难啊!”
杨戬闻弦歌而知雅意:“弟子倒有一计,或许可引这位师兄迷途知返。”附耳说了。
姜子牙轻笑道:“可以一试。”
·
三日后,土行孙与武成王约定三更时分打开城门,放殷商大军入城擒贼。
时近三更,土行孙自在城中等候,忽然不知何处飘来一阵香风,登时神魂颠倒,骨头酥了一半,情不自禁跟着香风去了。
土行孙亦步亦趋,猛抬头,见是一间华美房屋,屋中设一锦榻,榻上睡着一美人。
他上前看时,见那美人闭目熟睡,面似桃花,又闻得异香扑鼻,不禁心神荡漾,动了欲心,于是大喝一声:“你是何人,兀自熟睡?”
那女子惊醒,见一陌生男子立于榻前,意欲不明,自然大惊失色:“你是何人,为何深夜至此?”
土行孙掸了掸衣衫,得意道:“吾非别人,乃夹龙山飞云洞惧留孙门徒土行孙是也,现于成汤武成王麾下效命。尔欲生乎,欲死乎?”
女子泫然泣道:“我乃女流,害之无益,可怜赦妾一命……”
土行孙本就好色之徒,怎能放过这个机会,当下道:“也罢,若是你心中情愿,与我效鱼水之欢,我便赦你。”
女子听说,以香帕拭尽泪珠,满面堆笑,百般应喏。
土行孙遂解衣上床,往被里一钻,用手正欲抱搂女子,只见那女人双手反把土行孙搂住一束,土行孙气儿也喘不过来,叫道:“美人,略松着些!”
那女子大喝一声:“好匹夫!你把吾当谁!”急叫左右:“拿住了!”
一时锣鼓齐响,灯火通明。
土行孙定睛一看,哪里是先前那个柔弱女子,却原来是一身高八尺英武男子!
此是杨戬智擒土行孙。
殷郊算来是二十八岁了,殷洪也已二十有六。
父子多年不见,生疏了许多,反正本来也不怎么熟,再加上帝辛一见他们就勾起旧事,索性只当寻常宗室对待,冷眼打量,殷洪瞧着倒没什么长进,反观殷郊,倒似长进不少似的,离一国储君的要求么还差得远,不过做个一般臣子倒是勉强够格了。
那兄弟俩可没表面上看起来那般镇定,心底只觉帝辛威严更甚从前,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真个是屏息凝神,如履薄冰,帝辛让他们下去休整的时候,齐齐松了口气。
殷郊确实长进不少,毕竟广成子曾做过黄帝轩辕氏的老师。
而殷洪一向以殷郊马首是瞻,在仙山修行,许多年过去也渐渐改了冲动莽撞的性子,较之从前沉稳了不少。
兄弟俩离了帝辛寝宫,一边轻声谈话一边满怀感慨地望着周围熟悉的景象,不知不觉正行到御花园,日影西斜,为园中景致铺上了一层金纱,九曲回廊下行过一位身形挺拔的少年,昂首阔步,走路带风,瞧上去甚为潇洒恣意,过宫苑闲庭信步如入无人之境。
殷洪不由好奇道:“那是谁?是哪位宗亲吗?”
在这沉闷压抑的帝王禁苑中,怎么可能有人活的这般轻松自在?
殷郊目光微微一动,心里闪过一个不可思议的答案。
跟着的宫人忙道:“启禀二位殿下,那是三太子殿下。”
殷洪吃了一惊:“武庚?他都已经这般大了!”
殷郊不咸不淡道:“有什么好奇怪的,你不是也快奔三了吗?”
殷洪被兄长拿话一噎,一时语塞。
那方武庚已走到了回廊的尽头,看到这边有人看着他,于是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也并没有在意,正要擦肩而过时,殷郊突然出声:“三弟这是要去哪儿?”
武庚脚步一顿,退后一步打量了他一眼,并不认识,于是问宫人:“这二位是?”
宫人道:“殿下,这是大太子和二太子。”
“哦……”武庚露出个恍然大悟的神色,拱手行礼:“原来是二位王兄,恕小弟眼拙,没认出王兄,王兄莫怪。”
殷郊淡淡笑道:“无妨。”
武庚亦笑道:“王兄离家时我还小,不想一晃眼这么多年过去了,王兄这些年在何处安身?想是受了许多苦楚。”
殷洪略有些得意道:“苦楚倒算不上,跟随家师在仙山修炼罢了。”
武庚闻言看向殷郊,殷郊只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武庚便挑了挑眉,笑道:“原来二位王兄是得了仙缘了。”
殷洪问道:“三弟这是要去哪儿?”
武庚道:“父王唤我过去一趟,恐耽搁了父王怪罪,恕小弟失陪了。”
殷郊道:“如此,不耽误三弟了,免得父王怪罪。”
武庚拱手笑道:“多谢王兄体恤。”
目送他离去,殷洪没心没肺,殷郊却心下一沉,危机感在心底蔓延。
兄弟仍旧慢慢走着,殷郊突然问殷洪:“你好像挺待见武庚?”
殷洪一愣,屈指挠了挠脸颊,斟酌道:“也谈不上吧,他毕竟是我们的亲弟弟。”
殷郊目视前方:“不要与他走的太近,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
殷洪一向爱刨根问底,当即道:“这是为何?”
殷郊转头瞥了这傻弟弟一眼,叹了一口气:“当年黄贵妃是为何而死,母亲又是因何被废以至冷宫自缢,你竟忘了不成?说得好听点是兄弟,真要论起来,我们与他还隔着杀母之仇呢!”
殷洪悚然一惊,背上渗出冷汗,忙俯首下拜:“我竟差点忘了还有这一出!多亏有王兄提醒!”
“不必如此!”殷郊眼疾手快托了他一把,“毕竟你我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自当相互扶持。”
·
西岐——
殷商军队驻扎城外已近三个月,数次交战,双方各有胜负,姜子牙与姬发坚守不出,黄飞虎顾及商王名望,不敢强行攻城,正与西岐僵持不下。
这日忽有一矮道人,自称土行孙,持一封书信拜见武成王,先行官送入大营,武成王拆阅,先见落款处赫然盖着国师大印,忙细细研读,越读心中越喜,高声命请。
土行孙入帐拜见,武成王和颜悦色:“仙师免礼,国师荐书本王已阅过,你果真有破敌之法?!”
土行孙傲然道:“这是自然!家师传授遁地之术,一日可行千里!愿为内应,到时无声无息钻进城里,替千岁打开城门,里应外合,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武成王闻言不胜欣喜:“不知仙师可方便展示一番么?”
土行孙谦逊道:“仙师实不敢当,千岁直呼我名便可。展示却是随时可以,请千岁瞧好了!”
话音刚落,凭空消失。
武成王及左右皆一脸茫然,正摸不着头脑时,土行孙方才站立之地微微一响,整个人从土里蹦起,拍拍衣上尘土,拱手道:“千岁。”
武成王恍然回神,抚掌连呼:“神奇!神奇!”即命设宴为土行孙接风洗尘。
左右亦是惊叹不已,土行孙自是得意。
是夜,土行孙悄悄潜入西岐城,使镔铁棍打晕了城门守卫,正开城门时被人发现,眼见着对方锋刃已至眼前,知晓今日事败,果断遁了。
来人正是杨戬,他正巧今夜巡视城防,惊觉城门异动,哮天犬亦狂吠不止,心中警惕,悄悄来探,正待生擒,不想那矮道人竟凭空消失,他毕竟是修道之人,又素来机敏好学,想起师父曾提过的一样法术叫做遁地术,此术难学,于道体有损,是以玉鼎真人并不曾让他学,想来这道人倚仗的正是这“遁地术”了!
敌人夜袭,而己方竟一无所觉,险误大事,姜子牙自责不已,命全城戒备森严,以防敌袭。
土行孙铩羽而归,武成王大为懊恼:“是本王冒进了,以致错失良机,应当先去探个虚实然后行事。”
土行孙上前道:“千岁不必忧心,我此次既能来去自如,自然也能再去无数次,除非他们有人恰好习得那‘指地成刚术’,不过在我看来,西岐目前还没人有这个本事。”
武成王松了口气:“那就好。只是如今既打草惊蛇,想必西岐已戒严,只好再待良机。今日天色已晚,土先生一路劳顿,且先请去歇息。”
土行孙谢过,跟着武成王亲卫一径去了。
一连数日,西岐城中戒严,城楼士兵更是风声鹤唳,殷商军中一直没什么要出兵的动静,精神紧绷之下不免疲乏,却又丝毫不敢懈怠,只因姜子牙治军极严,渎职有罪即按军法处置,丝毫不讲情面。
期间土行孙曾数次潜入城中暗访,他自诩神出鬼没,以为西岐毫无察觉,却不曾想到姜子牙才自精明心细如发,早就有所察觉,暗中命杨戬时刻注意。
杨戬领命,以八|九|玄功之机变暗中跟踪,盯了他几日,回报姜子牙。
相府——
姜子牙沉吟片刻:“……阐教功法?你可认准了?”
杨戬道:“弟子认准了,决计是阐教功法,错不了。”
“如此。”姜子牙微微点头,“想必是哪位师兄的弟子了。这么说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倒是个好苗子,只可惜错投敌营,倒叫我好生为难啊!”
杨戬闻弦歌而知雅意:“弟子倒有一计,或许可引这位师兄迷途知返。”附耳说了。
姜子牙轻笑道:“可以一试。”
·
三日后,土行孙与武成王约定三更时分打开城门,放殷商大军入城擒贼。
时近三更,土行孙自在城中等候,忽然不知何处飘来一阵香风,登时神魂颠倒,骨头酥了一半,情不自禁跟着香风去了。
土行孙亦步亦趋,猛抬头,见是一间华美房屋,屋中设一锦榻,榻上睡着一美人。
他上前看时,见那美人闭目熟睡,面似桃花,又闻得异香扑鼻,不禁心神荡漾,动了欲心,于是大喝一声:“你是何人,兀自熟睡?”
那女子惊醒,见一陌生男子立于榻前,意欲不明,自然大惊失色:“你是何人,为何深夜至此?”
土行孙掸了掸衣衫,得意道:“吾非别人,乃夹龙山飞云洞惧留孙门徒土行孙是也,现于成汤武成王麾下效命。尔欲生乎,欲死乎?”
女子泫然泣道:“我乃女流,害之无益,可怜赦妾一命……”
土行孙本就好色之徒,怎能放过这个机会,当下道:“也罢,若是你心中情愿,与我效鱼水之欢,我便赦你。”
女子听说,以香帕拭尽泪珠,满面堆笑,百般应喏。
土行孙遂解衣上床,往被里一钻,用手正欲抱搂女子,只见那女人双手反把土行孙搂住一束,土行孙气儿也喘不过来,叫道:“美人,略松着些!”
那女子大喝一声:“好匹夫!你把吾当谁!”急叫左右:“拿住了!”
一时锣鼓齐响,灯火通明。
土行孙定睛一看,哪里是先前那个柔弱女子,却原来是一身高八尺英武男子!
此是杨戬智擒土行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