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庚一直在界牌关待到隆冬时节,白天跟着黄滚和黄飞虎去校场,晚上苦读兵书,日子倒也过得充实,眼看已近改岁,既无战事,堂堂太子在外待着也不像话,帝辛一道旨意将他叫回了朝歌。
黄飞虎带军驻扎在界牌关,意欲开春再战,也有意陪陪老父,帝辛准了。
武庚忙忙地打点行囊,又去拜别外公,黄滚心中甚为不舍,却也知君臣有别,武庚在界牌关待了这几个月他已知足,临行前拉着外孙的手殷殷嘱托,又准备了许多东西让他带上,足足装了满满三大车,还犹嫌不够,生怕路上饿着渴着,要用什么没有。
随行护送的黄飞豹无语凝噎:“老爹,差不多够了啊,朝歌什么没有,再说殿下带着多沉呐!”
黄滚瞪他一眼:“那你是管着做什么的?”
黄飞豹举起双手做投降状:“好好好,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老爹别生气,都是我应该做的。”
黄滚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虎着脸道:“知道还杵这干什么?等着我请你?”
黄飞豹忙不迭地溜了。
武庚笑道:“外公要好好保重身体,我有空一定再来看外公。”
黄滚乐呵呵地连声道:“好好好,殿下当以国事为重,不必挂念老头子,挂念老头子做什么?好着呐!还能披挂上马杀退叛贼三十里呢!”
武庚故作惊讶:“原来诸位舅舅勇武是随了外公,这才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黄滚哈哈大笑,又催促武庚启程,怕天晚了路不好走。
黄飞豹已经牵着马在城门外等着了,武庚郑重一拜:“武庚走了,外公保重!”又对挤满了城门两侧的百姓和士兵拱了拱手:“武庚在此谢过各位父老相送!”
目送外孙利落跃上马背,浩浩荡荡一行人绝尘而去,黄滚望着马蹄踏起的黄土渐渐消散,无声地叹了口气。
黄飞虎本来也要来送行,被武庚以“军事为重”拦下了,城门口送行的三老百姓与众将士也很是不舍,这位三太子在城中盘桓数月,明明是真正的王室贵胄,不仅没有摆着王公贵族的倨傲架子盛气凌人耀武扬威,反而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深入市井探访,从心底里关爱百姓和将士,而且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士兵们都很佩服,城中百姓亦甚为敬服爱戴。
得民心者得天下,武庚在外一言一行和所作所为皆代表着帝辛与王室,是以不敢有丝毫轻慢之心。
武庚回到朝歌,顾不得一路风尘仆仆,先去拜见父王帝辛。
帝辛问起黄滚近况以及前线情况,黄飞豹恭恭敬敬据实答了,又赐下贵重节礼封赏,让黄飞豹回界牌关去陪老父团圆,尽享天伦。
黄飞豹谢恩去了,帝辛这才仔细打量着好几个月没见的儿子,评价:“黑了些,可瞧着倒是比走时更壮实了些,想来是没偷懒。”
武庚嘻嘻笑道:“孩儿是去历练,又不是享福。”
帝辛微微颔首:“为父找个时间试试你,看是不是真的有长进。”
武庚笑道:“孩儿随时恭候。”
帝辛一笑:“去罢,先休整一番,余事另做打算。”
武庚答应着去了。
转眼已是改岁,帝辛领群臣祭祀宗庙,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灾无疫。又拜过护国神兽孔宣排位,感谢神君大德护佑殷商。至夜,照例于摘星楼设宴,宗亲皆至,亦有意借此机会敲打敲打某些不安分的人。
酒过三巡,帝辛在上首道:“知非,敬你叔祖一杯。”
武庚大名,殷知非,取明辨是非之意。
比干忙起身道:“使不得!岂敢劳烦殿下。”
帝辛笑道:“王叔不必拘谨,今日是家宴,王叔为长辈,自然是当得的。”
武庚依父王所言,起身离座,至比干案前斟了一盏酒,奉与比干。
比干忙接过:“有劳殿下,折煞老臣了。”
武庚自侍从举起的托盘里拿过另一只青铜酒爵,擎在手里道:“叔祖长寿考,积善有余庆。叔祖蒙福祥,凶邪并灭亡。无患及阳遂,辅翼我圣王。”
比干满饮此杯,笑道:“承殿下吉言。”
武庚亦饮尽杯中酒,意欲归座,帝辛忽然又道:“再敬你伯父一杯。”
武庚会意,依言带着侍从下了高台,向微子启走去。
微子启吃了一惊,慌忙起身道:“岂敢岂敢——”
话未说完,武庚已经擎着酒爵递到了他面前,微笑道:“伯父,请。”
微子启冷汗当场就下来了,比干可以喝太子敬的酒,因为他是帝辛的王叔,武庚的叔祖,地位尊崇,且辅佐社稷有功。
可是自己是万万不能的,失了礼数事小,掉了脑袋才事大,更何况到时候传出去,百姓会以为他微子启倨傲不知尊卑,竟然让太子斟酒,那他辛苦经营的好名声就全毁了!
他一个劲地说不敢不敢,可武庚擎着酒爵等着他,大有自己不接他就一直等着的意思。
寒冬腊月,屋里生着旺旺的火盆也还能感受到寒意,微子启却一瞬间汗透重衣。
什么叫骑虎难下,什么叫进退两难,什么叫赶鸭子上架,他今天算是全体会了。
太子敬酒你不接,你什么意思,你的身份比太子还要尊贵吗?当场一个大不敬的罪名就扣下来了。
满室的宗亲全都看着,今天这酒他是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左右都是大不敬,微子启心一横:“臣多谢殿下!”
他欲伸手接过,武庚却不松手,他诧异地抬头:“殿下?”
武庚微笑道:“伯父可要拿好,千万不要洒了。”
微子启强颜欢笑接过酒爵:“是,多谢殿下提醒。”
武庚目光在他轻轻颤抖的手上一掠而过,接过侍从奉上的酒爵,一边紧盯着这位所谓伯父的双眼,一边慢慢饮尽。
他早已敬完酒归座,微子启还有点回不过神来,刚刚武庚明明是面带微笑的,态度可以说是亲切极了,可那眼神,微子启觉得自己就像被什么可怕的猛兽盯上了一样,一动也不敢动,似乎下一刻就要被咬断咽喉残忍撕碎,强烈的危机感让他一杯佳酿喝的断断续续,都没尝出什么味道。
武庚转过年就算是十六了,在外边历练了近半年,身高又猛蹿了一节,已初具成年男子的体魄,虽不至于五大三粗,也已经可以俯视微子启了,自然让他感到压力倍增。
微子启握着酒爵沉思,心底惊疑不定,还有帝辛,一向不待见他,他也心里有数,何以突然令武庚来敬酒?
.
改岁之后,日子过得快了,眨眼已是初春,万物生发,春和景明,蛰伏了一整个冬季的殷商士兵也早已按捺不住,黄飞虎奉王命,率军出界牌关继续西进,于西岐城下扎住大营,擂起战鼓,吹响号角,正是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相府之内,姜子牙于病榻之上陡然惊醒,咳嗽了两声,问:“什么声音?”
武吉匆匆来报:“师父,大事不好,是殷商大军驻扎城下,正擂鼓请战。”
姜子牙笑了一声:“好一个‘先声有夺人之心’,来的是谁?”
武吉面有忧惧:“是武成王。”
姜子牙叹道:“果然……”
黄飞虎亦久经沙场,威名赫赫可比闻太师,武吉自然听过,还未交战心下不免先有了三分慌张:“方打退闻太师,又来了武成王,大王登位不久根基尚浅,师父您还卧病在床,这可如何是好?”
姜子牙自拜相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懈怠,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统筹全局、调兵遣将烦累不堪,又经历死劫及反噬,落下暗伤,强撑着处理了先王后事,扶持新王登位,终于筋疲力尽,再也支持不住,一场风寒就此病倒,疾医诊脉说是过度劳累所致,需卧床修养,病了一冬,一直到开春方有起色。
他倒是临危不乱:“莫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传令诸将,相府议事。”
武吉急道:“您还未大好,当保重身体。”
姜子牙咳了一阵,摆手道:“无妨,战事要紧。去罢。”
武吉答应着去了。
不多时,诸将齐聚相府,武王姬发听说是武成王带兵前来,在宫中坐不住,也来了相府,见姜子牙强撑病体仍费心筹谋,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惭愧,自责不已:“相父病体未愈仍费心操劳,是孤之过也。”
姜子牙谦逊道:“大王言重了,此为臣子之本分。”
姬发叹惜:“辛苦相父了。”
姜子牙道:“臣蒙先王恩德得以位极人臣,先王嘱托臣辅佐大王,合该尽心尽力、恪尽职责,为社稷之康宁,黎民之安乐,岂敢言辛苦?”
东城门大开,姜子牙乘四不相当先而出,诸将拥簇左右。
黄飞虎乘五色神牛当于殷商阵前,披坚执锐,威严持重,人望而畏之。
他面上不动声色,实则一见到姜子牙身侧的黄天化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立刻揪着这逆子的耳朵狠狠抽一顿。
黄天化自然也注意到了黄飞虎,这年轻人还需历练,见到气场慑人的父亲,敬畏和惧怕全都写在脸上。
姜子牙上前,欠身一礼:“武成王,姜某这厢有礼了。”
黄飞虎冷眼打量姜子牙,见他眉眼清隽,面色难掩苍白,嘴唇毫无血色,又披着厚重氅衣,似是身体抱恙,神色间却仍是一派从容,有礼有节,不失一国丞相气度。
心中有了计较,他便也欠一欠身:“姜丞相。”
姜子牙强忍着咳嗽,道:“千岁来意,西岐上下自是知晓,然先王宴驾尚不满三载,诸事不宜,千岁此时兴兵是否有违道义?”
黄飞虎冷冷道:“你等乃是篡权谋逆、背主之徒,还敢言什么道义?这话倒是好笑!”
姜子牙面不改色:“那千岁之意,是非战不可了?”
黄飞虎道:“王命讨贼,天经地义!”
倒也在意料之中,姜子牙暗叹一声,拱了拱手:“西岐随时恭候尊驾。”
黄飞虎亦一拱手,礼貌询问:“那择日不如撞日,现在便开战罢?”
姜子牙:“……”
“姜丞相为何不答话?”黄飞虎再次询问,“莫非姜丞相也觉得甚好?这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本王也觉得此时此刻恰好适合开战,你看,天时地利人和,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姜子牙:“……”
西岐诸将:“……”
谢邀,我们并不这么觉得。
姜子牙勉强笑道:“如千岁所言,确实天时地利占尽,不过西岐仓促之间,尚未有所准备,说是‘人和’,未免有些牵强,传出去让那等不明白真相的人听了去,倒要说千岁趁人之危了。”
黄飞虎心想‘打的就是你没有准备’,面上却好似十分惋惜:“这样啊,那还真是可惜了,我殷商大军已恭候多时,只好趁人之危了。”他突然拔刀出鞘,高高举起,“——将士们,与我冲锋!”
随着他这一句高声喝令,殷商士兵如同猛虎出笼,洪水出闸,高声呐喊着冲上来,霎时到了眼前。
姜子牙当然不是真的毫无准备,措之裕如地指挥士兵列阵抵御,又调兵遣将找机会予以反击。
真是一场好杀,平沙莽莽黄入天,金山西见烟尘飞,半日方收住兵马,各自查点,归营的归营,回城的回城,西岐城上挂了免战牌。
黄飞虎带军驻扎在界牌关,意欲开春再战,也有意陪陪老父,帝辛准了。
武庚忙忙地打点行囊,又去拜别外公,黄滚心中甚为不舍,却也知君臣有别,武庚在界牌关待了这几个月他已知足,临行前拉着外孙的手殷殷嘱托,又准备了许多东西让他带上,足足装了满满三大车,还犹嫌不够,生怕路上饿着渴着,要用什么没有。
随行护送的黄飞豹无语凝噎:“老爹,差不多够了啊,朝歌什么没有,再说殿下带着多沉呐!”
黄滚瞪他一眼:“那你是管着做什么的?”
黄飞豹举起双手做投降状:“好好好,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老爹别生气,都是我应该做的。”
黄滚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虎着脸道:“知道还杵这干什么?等着我请你?”
黄飞豹忙不迭地溜了。
武庚笑道:“外公要好好保重身体,我有空一定再来看外公。”
黄滚乐呵呵地连声道:“好好好,殿下当以国事为重,不必挂念老头子,挂念老头子做什么?好着呐!还能披挂上马杀退叛贼三十里呢!”
武庚故作惊讶:“原来诸位舅舅勇武是随了外公,这才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黄滚哈哈大笑,又催促武庚启程,怕天晚了路不好走。
黄飞豹已经牵着马在城门外等着了,武庚郑重一拜:“武庚走了,外公保重!”又对挤满了城门两侧的百姓和士兵拱了拱手:“武庚在此谢过各位父老相送!”
目送外孙利落跃上马背,浩浩荡荡一行人绝尘而去,黄滚望着马蹄踏起的黄土渐渐消散,无声地叹了口气。
黄飞虎本来也要来送行,被武庚以“军事为重”拦下了,城门口送行的三老百姓与众将士也很是不舍,这位三太子在城中盘桓数月,明明是真正的王室贵胄,不仅没有摆着王公贵族的倨傲架子盛气凌人耀武扬威,反而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深入市井探访,从心底里关爱百姓和将士,而且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士兵们都很佩服,城中百姓亦甚为敬服爱戴。
得民心者得天下,武庚在外一言一行和所作所为皆代表着帝辛与王室,是以不敢有丝毫轻慢之心。
武庚回到朝歌,顾不得一路风尘仆仆,先去拜见父王帝辛。
帝辛问起黄滚近况以及前线情况,黄飞豹恭恭敬敬据实答了,又赐下贵重节礼封赏,让黄飞豹回界牌关去陪老父团圆,尽享天伦。
黄飞豹谢恩去了,帝辛这才仔细打量着好几个月没见的儿子,评价:“黑了些,可瞧着倒是比走时更壮实了些,想来是没偷懒。”
武庚嘻嘻笑道:“孩儿是去历练,又不是享福。”
帝辛微微颔首:“为父找个时间试试你,看是不是真的有长进。”
武庚笑道:“孩儿随时恭候。”
帝辛一笑:“去罢,先休整一番,余事另做打算。”
武庚答应着去了。
转眼已是改岁,帝辛领群臣祭祀宗庙,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灾无疫。又拜过护国神兽孔宣排位,感谢神君大德护佑殷商。至夜,照例于摘星楼设宴,宗亲皆至,亦有意借此机会敲打敲打某些不安分的人。
酒过三巡,帝辛在上首道:“知非,敬你叔祖一杯。”
武庚大名,殷知非,取明辨是非之意。
比干忙起身道:“使不得!岂敢劳烦殿下。”
帝辛笑道:“王叔不必拘谨,今日是家宴,王叔为长辈,自然是当得的。”
武庚依父王所言,起身离座,至比干案前斟了一盏酒,奉与比干。
比干忙接过:“有劳殿下,折煞老臣了。”
武庚自侍从举起的托盘里拿过另一只青铜酒爵,擎在手里道:“叔祖长寿考,积善有余庆。叔祖蒙福祥,凶邪并灭亡。无患及阳遂,辅翼我圣王。”
比干满饮此杯,笑道:“承殿下吉言。”
武庚亦饮尽杯中酒,意欲归座,帝辛忽然又道:“再敬你伯父一杯。”
武庚会意,依言带着侍从下了高台,向微子启走去。
微子启吃了一惊,慌忙起身道:“岂敢岂敢——”
话未说完,武庚已经擎着酒爵递到了他面前,微笑道:“伯父,请。”
微子启冷汗当场就下来了,比干可以喝太子敬的酒,因为他是帝辛的王叔,武庚的叔祖,地位尊崇,且辅佐社稷有功。
可是自己是万万不能的,失了礼数事小,掉了脑袋才事大,更何况到时候传出去,百姓会以为他微子启倨傲不知尊卑,竟然让太子斟酒,那他辛苦经营的好名声就全毁了!
他一个劲地说不敢不敢,可武庚擎着酒爵等着他,大有自己不接他就一直等着的意思。
寒冬腊月,屋里生着旺旺的火盆也还能感受到寒意,微子启却一瞬间汗透重衣。
什么叫骑虎难下,什么叫进退两难,什么叫赶鸭子上架,他今天算是全体会了。
太子敬酒你不接,你什么意思,你的身份比太子还要尊贵吗?当场一个大不敬的罪名就扣下来了。
满室的宗亲全都看着,今天这酒他是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左右都是大不敬,微子启心一横:“臣多谢殿下!”
他欲伸手接过,武庚却不松手,他诧异地抬头:“殿下?”
武庚微笑道:“伯父可要拿好,千万不要洒了。”
微子启强颜欢笑接过酒爵:“是,多谢殿下提醒。”
武庚目光在他轻轻颤抖的手上一掠而过,接过侍从奉上的酒爵,一边紧盯着这位所谓伯父的双眼,一边慢慢饮尽。
他早已敬完酒归座,微子启还有点回不过神来,刚刚武庚明明是面带微笑的,态度可以说是亲切极了,可那眼神,微子启觉得自己就像被什么可怕的猛兽盯上了一样,一动也不敢动,似乎下一刻就要被咬断咽喉残忍撕碎,强烈的危机感让他一杯佳酿喝的断断续续,都没尝出什么味道。
武庚转过年就算是十六了,在外边历练了近半年,身高又猛蹿了一节,已初具成年男子的体魄,虽不至于五大三粗,也已经可以俯视微子启了,自然让他感到压力倍增。
微子启握着酒爵沉思,心底惊疑不定,还有帝辛,一向不待见他,他也心里有数,何以突然令武庚来敬酒?
.
改岁之后,日子过得快了,眨眼已是初春,万物生发,春和景明,蛰伏了一整个冬季的殷商士兵也早已按捺不住,黄飞虎奉王命,率军出界牌关继续西进,于西岐城下扎住大营,擂起战鼓,吹响号角,正是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相府之内,姜子牙于病榻之上陡然惊醒,咳嗽了两声,问:“什么声音?”
武吉匆匆来报:“师父,大事不好,是殷商大军驻扎城下,正擂鼓请战。”
姜子牙笑了一声:“好一个‘先声有夺人之心’,来的是谁?”
武吉面有忧惧:“是武成王。”
姜子牙叹道:“果然……”
黄飞虎亦久经沙场,威名赫赫可比闻太师,武吉自然听过,还未交战心下不免先有了三分慌张:“方打退闻太师,又来了武成王,大王登位不久根基尚浅,师父您还卧病在床,这可如何是好?”
姜子牙自拜相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懈怠,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统筹全局、调兵遣将烦累不堪,又经历死劫及反噬,落下暗伤,强撑着处理了先王后事,扶持新王登位,终于筋疲力尽,再也支持不住,一场风寒就此病倒,疾医诊脉说是过度劳累所致,需卧床修养,病了一冬,一直到开春方有起色。
他倒是临危不乱:“莫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传令诸将,相府议事。”
武吉急道:“您还未大好,当保重身体。”
姜子牙咳了一阵,摆手道:“无妨,战事要紧。去罢。”
武吉答应着去了。
不多时,诸将齐聚相府,武王姬发听说是武成王带兵前来,在宫中坐不住,也来了相府,见姜子牙强撑病体仍费心筹谋,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惭愧,自责不已:“相父病体未愈仍费心操劳,是孤之过也。”
姜子牙谦逊道:“大王言重了,此为臣子之本分。”
姬发叹惜:“辛苦相父了。”
姜子牙道:“臣蒙先王恩德得以位极人臣,先王嘱托臣辅佐大王,合该尽心尽力、恪尽职责,为社稷之康宁,黎民之安乐,岂敢言辛苦?”
东城门大开,姜子牙乘四不相当先而出,诸将拥簇左右。
黄飞虎乘五色神牛当于殷商阵前,披坚执锐,威严持重,人望而畏之。
他面上不动声色,实则一见到姜子牙身侧的黄天化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立刻揪着这逆子的耳朵狠狠抽一顿。
黄天化自然也注意到了黄飞虎,这年轻人还需历练,见到气场慑人的父亲,敬畏和惧怕全都写在脸上。
姜子牙上前,欠身一礼:“武成王,姜某这厢有礼了。”
黄飞虎冷眼打量姜子牙,见他眉眼清隽,面色难掩苍白,嘴唇毫无血色,又披着厚重氅衣,似是身体抱恙,神色间却仍是一派从容,有礼有节,不失一国丞相气度。
心中有了计较,他便也欠一欠身:“姜丞相。”
姜子牙强忍着咳嗽,道:“千岁来意,西岐上下自是知晓,然先王宴驾尚不满三载,诸事不宜,千岁此时兴兵是否有违道义?”
黄飞虎冷冷道:“你等乃是篡权谋逆、背主之徒,还敢言什么道义?这话倒是好笑!”
姜子牙面不改色:“那千岁之意,是非战不可了?”
黄飞虎道:“王命讨贼,天经地义!”
倒也在意料之中,姜子牙暗叹一声,拱了拱手:“西岐随时恭候尊驾。”
黄飞虎亦一拱手,礼貌询问:“那择日不如撞日,现在便开战罢?”
姜子牙:“……”
“姜丞相为何不答话?”黄飞虎再次询问,“莫非姜丞相也觉得甚好?这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本王也觉得此时此刻恰好适合开战,你看,天时地利人和,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姜子牙:“……”
西岐诸将:“……”
谢邀,我们并不这么觉得。
姜子牙勉强笑道:“如千岁所言,确实天时地利占尽,不过西岐仓促之间,尚未有所准备,说是‘人和’,未免有些牵强,传出去让那等不明白真相的人听了去,倒要说千岁趁人之危了。”
黄飞虎心想‘打的就是你没有准备’,面上却好似十分惋惜:“这样啊,那还真是可惜了,我殷商大军已恭候多时,只好趁人之危了。”他突然拔刀出鞘,高高举起,“——将士们,与我冲锋!”
随着他这一句高声喝令,殷商士兵如同猛虎出笼,洪水出闸,高声呐喊着冲上来,霎时到了眼前。
姜子牙当然不是真的毫无准备,措之裕如地指挥士兵列阵抵御,又调兵遣将找机会予以反击。
真是一场好杀,平沙莽莽黄入天,金山西见烟尘飞,半日方收住兵马,各自查点,归营的归营,回城的回城,西岐城上挂了免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