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兵的将领确实是陈塘关总兵李靖,不过却不是来打仗的,而是率亲信归顺西岐。

    只因李靖三子皆为西岐效命,帝辛自然忌惮,命其西岐平叛。

    骨肉至亲,如何忍心刀兵相向?

    正愁眉不展之际,其师燃灯道人劝说其投靠西岐。

    李靖思来想去,不由得深以为然。

    是啊,自己如今遭商王猜忌,稍有不慎就是个“死”字,不如趁机投靠西岐,正好一家团聚。

    李靖发妻殷素知乃是殷商宗室女,本不愿反商,更不忍夫君与爱子送命,不由得左右为难,被李靖一番劝说,思虑再三,终是咬牙“弃暗投明”。

    ·

    不仅免于兵戎相见,还又添一助力,简直是天佑西岐!

    西岐上下自然又惊又喜,尤其是李靖三子。

    他们都望着李靖右手边身着盔甲、英姿飒爽的女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争先恐后地叫着“娘”,又叫“爹”。

    杨戬却紧紧盯着李靖左手边的青年,倏然攥紧了双拳。

    青年未着戎装,一袭简单朴素的白衣,单手控缰,方才策马狂奔时宽袖随风飞扬,风采出众,在一众戎装肃杀的将士中间却怡然自得,潇洒不似世间人,九天谪仙落凡尘。

    察觉到杨戬的视线,白衣青年扬起脸对他一笑,唇动无声,念了一句什么。

    向来以沉着冷静得姜子牙赞许的杨戬霎时红了眼眶,再不复冷静神色,他死死盯着对方,嘴唇哆嗦着,喉咙却似被什么东西堵着,发不出一点声音。

    好半晌,他才无声地喊了一句:“爹……”

    二郎。

    他念的是“二郎”!

    本以为一家人早已阴阳两隔,再不得相见,谁承想却又有峰回路转的一天呢?

    杨戬一时心绪难平,又哑着嗓子喊了一声:“爹……”

    声音太小,不足以传到城楼下,却轻而易举地送入了姜子牙耳中。

    他诧异地回头打量了杨戬一眼,又重新把目光落到城楼下,略过李靖和殷素知,定格在了白衣青年身上。

    无他,这白衣人有点过于出尘脱俗了,实在有些格格不入。可他看似在军队中间格格不入,却又似乎隐于其中,姜子牙看不透。

    姜子牙眉头几不可见地一蹙,暗暗留了个心眼。

    他带领诸将下了城楼,热情地迎接李靖、殷素知入城,寒暄过后似是不经意地道:“不知这位是?”

    李靖忙道:“这是李某的一位故交,颇通医理,目前在我军中任随行军医,愿与我一同为西岐效力。”

    姜子牙闻言笑道:“如今我西岐正缺一位医术高明的军医,姜某先代西岐谢过先生大义!”

    对方丝毫不显倨傲,彬彬有礼地回答:“不敢,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姜子牙和气地询问:“先生高姓尊名?”

    对方十分谦和,温言道:“敝姓杨,单名君,丞相唤一声杨君就是了。”

    姜子牙看着对方温和无害的模样,微微一笑:“杨先生。”

    杨君当即敛袖一礼,面上却不见诚惶诚恐之色:“丞相抬爱了。”

    “冒昧地问一下,杨先生与我这师侄……”姜子牙余光扫过神思不属的杨戬,斟酌着用词,“认识?”

    杨君闻得此言便是一笑,正要开口,杨戬却抢先道:“姜师叔!”

    姜子牙与杨君皆看向他,杨戬却突然张口结舌,暗暗懊悔自己太过莽撞,万一是自己认错了人呢?万一方才是自己的幻觉呢?

    姜子牙老神在在地瞧着他,心中揣测着他二人之间的关系。

    都姓杨?莫非有亲缘?

    杨君看着杨戬面红耳赤的模样,却噗嗤一声笑了,他理了理宽袖,毫不客气地取笑:“瞧瞧,都这么大个人了,还像小时候一样。”

    听着这熟悉的语气和调侃,杨戬眼眶又是一红。

    那厢杨君已经代他向姜子牙告了罪:“小儿无状,让丞相见笑了。”

    周围人顿时大跌眼镜,纷纷议论起来。

    “什么?!杨将军是杨先生的儿子?!”

    “不可能吧?这怎么可能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杨将军的爹这么年轻?”

    “杨先生这么年轻,怎么可能有个这么大的儿子!!”

    “……”

    姜子牙轻咳了一声,诸将立即恢复了肃静。

    姜子牙向杨君道:“先生见笑了。杨戬……”

    杨君失笑:“杨戬,当真是不才之子。不才与内子育有二子一女,次子便是杨戬。”

    杨戬心中酸涩,险些当场失态,他抬袖擦了一下眼角,作证:“师叔,这当真是家君!”

    ·

    长风忽起卷残宵,飘雨江山祚运摇。

    且说殷郊奉命挂帅,长途跋涉,日夜兼程,这日终于赶到岐山附近,遂传令安营扎寨,略作休整。

    西岐斥候望见炊烟报入相府时,诸将尚未散去,先前的欢乐一扫而空,大战前的紧张气氛悄然弥漫在议事厅中。

    殷郊毫无掩蔽行踪之意,明明白白地告诉西岐:守好城门,吾将取汝城。

    西岐上下戒备,夜间也守卫森严,丝毫不敢懈怠,西岐将士枕戈待旦,城楼之上火光通明,照得城上城下亮如白昼。

    相比之下,殷商将士休整了一夜,不紧不慢地赶到西岐城下,扎住阵脚,精神抖擞地擂鼓请战。

    战鼓一声一声地敲在西岐城中每一个人的心上,响一声,心就沉一分。

    李靖初来乍到,一心想要立下功劳好早日站稳脚跟,主动请战。

    姜子牙欣然应允,又特命哪吒随他出战。

    城门大开,看到领头的李靖时,殷郊副将张山脱口而出:“殿下所料不错,李靖果然投敌了!”

    殷郊轻嗤了一声,轻蔑道:“早知他要叛变,能容忍他在陈塘关总兵的位置上多待这么久,已是父王仁慈。”

    李靖一走,新的陈塘关总兵立即走马上任,控制住陈塘关,彻底断了李靖的后路。

    帝辛为免于腹背受敌,特地想了这个法子,不动声色地弄走李靖,还能不落人口实。

    毕竟帝辛可没说过半句要杀李靖的话,谁能想到他会叛国呢?是李靖背叛了君王,失却臣节,还要反过来怪君王吗?

    同样是儿子助阵反叛,怎么人家武成王能做到一心护国、大义灭亲,你李靖就不行?

    你的身份比武成王更尊贵吗?

    你的功勋比武成王更卓著吗?

    你的卫国之心比武成王更坚定吗?

    都没有。

    那你反叛,能是君王的错吗?能是殷商的错吗?

    必然不能。

    君王并无失德之举,更无失德之心,错自然不在君王。

    被天下人戳脊梁骨的,也不会是商王。

章节目录

终有何归处(封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悠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悠亭并收藏终有何归处(封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