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婚房和他爸妈住的房子在同一个小区,都在水电家属院。他们在三号楼,他爸妈在一号楼。连续五六天,都是早上九点多起床,洗漱之后,他们去他爸妈那边吃早餐。午餐晚餐也都是在那边家里吃的,她很少做饭。
除了吃饭,他们就是躺在床上睡觉、玩手机。时间就像一百岁的步履蹒跚的老人,一秒一秒地慢慢地挪着碎步。无聊、孤独、无趣,不开心,悄然而至。徐小山基本上不和静姝说话,如果说话,字数不超过二十个字。他就是这样一个喜欢沉默寡言的人,喜欢沉浸在自我世界的人。
“我们去超市吧,去买点东西,家里连基本的生活日用品都没有。”她有些烦躁地、不耐烦地对他说,她想出去透透气。
从举办婚礼那天到现在,时间已经熬过去了六天。这六天里,除了去爸妈家吃饭,就是回到婚房里躺在床上,抱着手机。压抑、郁闷、无聊、烦躁、孤独、忧愁,她似乎心情糟糕的一塌糊涂,还能怎样呢?已经是结了婚的人,还能怎样呢?答案是不能怎样。在无可奈何的时候,那就换片天地、呼吸新鲜空气来取悦自己。
他们一起来到了离家最近的“家家福”超市,超市里的货物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站在抽纸区,看到“心相印”的抽纸是一盒3.8元时,他没有买。他觉得这太贵了,还不如用他妈妈给的卫生纸,一提十包,总共才十五块钱。
在洗发水专区,她看到了各种牌子、各种类型的洗发水:有潘婷的、海飞丝的、飘柔的、何首乌的、舒蕾的、欧莱雅的......有的是防脱发的,有的是去屑止痒的,有的是清爽控油的......价格最便宜的14,最贵的198 ,怎么这么贵呢?他一瓶洗也没有买。
她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控制不住的愤怒油然而生。这个男人怎么觉得什么都贵?他是守财奴吧?他咋这么舍不得花钱?这么抠门可真的让人鄙视。难道“老实人”就是这个样子?自己怎么能和这样的人结婚呢?
她压根就想不明白——眼前的这个男人怎么就成了她的丈夫?事实上他就是她的丈夫。命运就是充满了荒谬,你不想要的,它都会踏踏实实地奉送给你。
“回吧,这个超市东西贵。换个小超市吧,我妈说那里面的东西便宜。”他冷静地声音低沉地说着。情商很低的他,根本没有觉察出他的节俭引起了她的不满和生气。她的心情他不懂,她和他如同两条平行线,遥远而陌生。
她希望未来的另一半柔情似水,把她捧在手心,在乎她,哄她开心。对于他而言,这是天方夜谭,公鸡打鸣。
憋着一肚子的气,她没有了说话的兴趣。一路上,她沉默无语,他无语沉默。他们形同路人,从超市走回了小区。
第二天早上,他们依旧去他爸妈家吃早餐。刚坐到沙发上,婆婆就给她的手里塞进一把挂面、一小桶油。婆婆命令式地说:“把这些东西拿上,从明天开始,你们在自己家做早餐吃。”
听到这话,她又是惊讶又是生气。她没有料想到这么早就被婆婆嫌弃了,去婆婆家吃早餐的时间也就七八天呀。婆婆真的是小气,无情,狠心,吝啬,儿子儿媳吃个早餐都斤斤计较。这个家的风俗是必须媳妇亲自动手做早餐么?呆呆地看着婆婆塞到左手上的挂面和右手上的油,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本来就是一个反应迟钝、情商为零的木讷人,没有发现他妈妈和老婆之间的任何异常。电视机里播放着世界杯足球赛,他躺在沙发上,继续专注地欣赏着所在乎的球赛。
在这个家里,她的心情无人能懂。在这个家里,受了委屈只能自己忍着。有谁能够帮她呢?有谁能够被她倾诉情绪呢?又有谁能哄她开心呢?答案是没有。没有谁。不开心的时候,就睡觉吧。睡一觉,一切都会好起来,春暖花开。她把挂面和油放在了茶几上,不开心地离开了这里,回自己家睡觉去了。他还在爸妈家看着球赛。
中午十二点,他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他和爸妈在等她过来吃午饭。睡了一下午,她的心情好了很多,也不再计较婆婆让她做早餐的事。
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公公对她炫耀着说:“今天去买菜,这一大袋子菜花了一百多。菜价总是在涨。涨呀!我是很看重饭菜的质量的,吃就吃好。”公公个子很高,一米九左右,头比较大,看不出来胖,也不是瘦人,部队复员后在水电局上班。向来自恋的公公,说起话来派头大,气场足。
她不知道该怎样回应公公的话,只好礼貌地敷衍着说:“物价在涨,菜价也就跟着涨了。”
公公一边抽着烟,一边有些得意地吹着“大话”,这个人就是这么“好面子。”
“每天买菜都一百多,一月的伙食费三四千呢。”公公越说越起劲。
她觉得公公好像是在提醒他们:交伙食费。公公这几天每天买菜回来都在说菜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依旧后知后觉,好像没有听到他爸爸说的话,依旧平静地躺在沙发上,专注地看着中央13频道的新闻。电视上的画面是美国街头遭遇暴雪。
十几天时间过去了,她感觉是半年过去了。这是度日如年,哪有什么蜜月可言?婚姻中的快乐全部都躲起来了,是不是老天爷故意送给她无聊、孤独、烦闷,和乏味。她想找个聊天的人都没有,因为徐小山不爱说话,也不想和她多说话,他也不知道该对她说什么话。
去周围转转吧,散散心吧,另一个她在呼唤着她。听说附近有个寺庙,她从沙发旁边走到他跟前,用恳求的眼光望着他说:“我们去寺庙转转吧。求你了,好不好?”
此刻他躺在床上,安宁地享受着独处的愉悦时光。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自我世界里,任由思绪随意飞扬,所以他经常不出门,经常一个人躺着想各种事情。当她恳求的眼神和语气打动了他,他说:“好。”
下午六点多,他们来到了仪凤街的安国寺。这一天是正月初六,寺庙里的人并不多。安国寺的房顶披上了金色的霞衣,沐浴在夕阳下,如同鱼鳞闪着亮晶晶的金光。它坐落在一条沉睡多年的老街上,这条老街岁数很大,在这里存在了许多年了。街道两边每隔两三步就有一棵老槐树,它们大多都有着肥胖的腰,需要三四个大人手拉手才能把树干围起来。夕阳下的槐树就是梦里的新娘,金色的光就是给它们带上了耀眼发亮的王冠。一棵一棵的老槐树熠熠生辉,被夕阳宠爱的树就像是被男人呵护的女人,它是温柔妩媚的。槐树们多数都是枝繁叶茂,那一片一片翠绿的叶子像是在宣告着生命的坚强。他无精打采地向周围瞅来瞅去,仍然沉默无语。她看着断壁残垣的庙宇,愈发感到了寂静,静的让人能够听得见时间滴滴答答溜走的声音。庙里的椽陈旧破败沾满了灰尘,墙上的一些画也残缺不整,整个寺庙给人一种老气横秋颓废之感。但是佛像的存在,有着肃穆威严之感。她想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工作顺利,在庙宇正堂屋的一尊佛像前,她跪了下来。辨别不出是哪位神灵的塑像,她只是想要神灵的保佑而已。她早早就向学校请了婚假,期末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她不知道。听艳华说校长对她很不满意,已经把她从高二调到高一,评职称也没有她。
她充满虔诚地跪在泥地上,双手合拢放在胸前,脑海里十几遍地重复着这句话,嘴巴也在十几遍地重复着这句话:请保佑我工作顺利。深陷痛苦中的人,是容易失去理智的。
他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灵的存在,在庙宇里无趣地走来走去,安国寺对他没有任何吸引力。她从堂屋出来,看见他无所事事地站在寺院里的一棵槐树下。她说:“我们再到周围转转吧,回家也没事干,回家也是在床上躺着。”
他很不耐烦地说:“转什么转,全是迷信,一个破庙而已。回。”
他恶劣的态度让她寒心,瞬间,她也没有了继续逛的兴致。
他就是一个没有情商的人,一个生活无趣的人,一个自私的人,一个不在乎她的人。陌生莫大于心的遥远,诛人莫大于诛心。他一次又一次地关上了她的心门。她突然想起第一次带徐小山回商洛老家的那个晚上,他和她一起走在石道屿河村的一条到处是泥土的路上。月亮含羞地露出了十分之一的脸,朦胧迷离的月光灰蒙蒙地照着村庄。这个夜晚,在路中央,有条绿色的小蛇一动不动地端坐着。小绿蛇把身子盘在了一起,它的头胆怯地四处张望,而他却继续向前走去。痛心的事发生了:他的大脚,穿着黑色皮鞋的大脚,一脚踩住了整个蛇身,他却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继续向前走去。那条小小蛇刚刚来这个世界不久,却从此命丧黄泉。当时,她的心扑腾扑腾地跳着,跳了十几分钟。可怜的蛇宝宝,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一条生命的消失,她的心坎不知要难过多久。那个夜晚,一路上,她心情很不美丽。她是见不得虐待动物植物的,何况这是让她亲眼所见,而且还如此残忍。
这个夜晚被沉默占据,她的心被孤独占据。她不说话,他无语。就这样走了几分钟,彼此都没兴趣了。他去她大哥家睡觉休息了,她去妈妈的房间睡觉休息了。
妈妈睡这头,她睡另一头。月亮此刻明朗起来,就像一面白色的圆镜子,明晃晃地挂在了天空。她想起了她十岁时候的夏天,布谷鸟在麦田里清脆响亮地唱着歌,歌词很温馨:
“算黄算割。”
“算黄算割。”
布谷鸟在聪慧善良地提醒着农人们:麦苗一边黄,你们一边割。
她去地里帮爸妈割麦子,躺在地里的黄灿灿的麦穗,比女孩子们装饰头发的金钗都美丽。她看到了地边的一棵核桃树上有个鸟窝,窝里有一只刚刚出生的小麻雀。淘气贪玩的她立刻把麻雀宝宝抓在右手,打算带回家里和姐姐们玩。她跳着,唱着,手舞足蹈,飞一般向家的方向疾驰。一块又一块闪着金光的麦田从她眼皮子底下溜走,带着热热的体温的小麻雀可怜兮兮地蜷缩在她的右手心,它不知道这个小屁孩会怎样折磨它。它是不是在期待着它的爸爸妈妈来救它?它有兄弟姐妹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句话可以恰切地形容小麻雀的弱者处境吧。
十分钟以后,她耳边的聒噪声令人毛骨悚然,是什么鸟叫得这么凄惨野蛮、无所无惧呢?这凶狠的、报仇似的、震耳欲聋的鸟声,吓得她不敢回头去看。她加快速度,使出“吃奶的劲”,拼命地向前跑。可是,这群鸟穷追不舍,离她越来越近,马上就要飞到她的肩膀上了,而且,鸟儿们的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悲惨。
“啾啾啾”——
“啾啾啾”——
鸟声吞噬了麦田,吞噬了风,吞噬了她胆怯的心。整个麦地里唯一清晰又摄魂的声音就是惨烈的鸟声。手心里任人宰割的麻雀宝宝逐渐地勇敢起来,它开始反抗她的暴行了,好像不再畏惧她了。是谁给麻雀宝宝的勇气呢?它的翅膀扑打来扑打去,要从她的手心挣脱。
很快,鸟群们就追上她了,包围了她。她身体的每个方向都有麻雀鸟,这个时候,她才明白:原来是这家人来救他们的亲人了!冲在她头上叫得最凶的,大概就是它的爸爸吧。情不自禁地,她的右手迅速张开,刹那间,这家人就带着它们的亲人——麻雀宝宝,飞得杳无踪影。耳畔顿时安静了下来,右手心还带着一点点它的余温,这点余温温暖了整篇麦田和那个夏天。
她坐在麦地边的小路上,望着风吹麦浪,想要给生命讲个故事,那个故事就是:《爱从未停止》——麻雀宝宝和它的家人们。
从此,她一直是“素食主义”;一只蚂蚁,一根小草,一片花瓣,万物都是她的爱。
“回家。”他暴躁地说。
不管她生不生气,他就径直向安国寺大门外走去,她只好跟着他向门口走。从安国寺步行回家需要二十分钟左右,他头也不回迈着大步,迅速地向前走,也不管她能不能跟得上。看到他在前面走得快,她也就在后面快速跟,跟着跟着她就跟不动了,就想歇一歇。
她和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她一边走,一边生气。走了七八分钟,他可能意识到自己走得太快了,停下来等她。两个人都不说话,一路寂。终于走到家了,他直接去了爸妈的家里,而不是去他们的婚房。打开电视,他开始专注地看新闻,一边看着一边笑着。在他一个人的世界里,他是开心的;在和爸妈在一起时,他是开心的;在和她在一起时,他是嫌弃或者厌烦的。
这是她嫁给他的第十五天。结婚第一个月应该是度蜜月,而他们却度过的是毫无生机。闪婚的代价也许是情死于无趣。她有些累,回那边婚房去睡觉了。睡一觉一切总会好起来,春暖花开。月亮露出了三分之二的脸,有月光的夜晚才有灵魂。如白银一样晶莹剔透的月光,洒满天空,整个夜晚显得洁净亮堂了很多。她看看月亮,月亮看看她,她们相依为命。心中的怒气逐渐消失,平静的内心在月色中更加美丽动人。
除了吃饭,他们就是躺在床上睡觉、玩手机。时间就像一百岁的步履蹒跚的老人,一秒一秒地慢慢地挪着碎步。无聊、孤独、无趣,不开心,悄然而至。徐小山基本上不和静姝说话,如果说话,字数不超过二十个字。他就是这样一个喜欢沉默寡言的人,喜欢沉浸在自我世界的人。
“我们去超市吧,去买点东西,家里连基本的生活日用品都没有。”她有些烦躁地、不耐烦地对他说,她想出去透透气。
从举办婚礼那天到现在,时间已经熬过去了六天。这六天里,除了去爸妈家吃饭,就是回到婚房里躺在床上,抱着手机。压抑、郁闷、无聊、烦躁、孤独、忧愁,她似乎心情糟糕的一塌糊涂,还能怎样呢?已经是结了婚的人,还能怎样呢?答案是不能怎样。在无可奈何的时候,那就换片天地、呼吸新鲜空气来取悦自己。
他们一起来到了离家最近的“家家福”超市,超市里的货物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站在抽纸区,看到“心相印”的抽纸是一盒3.8元时,他没有买。他觉得这太贵了,还不如用他妈妈给的卫生纸,一提十包,总共才十五块钱。
在洗发水专区,她看到了各种牌子、各种类型的洗发水:有潘婷的、海飞丝的、飘柔的、何首乌的、舒蕾的、欧莱雅的......有的是防脱发的,有的是去屑止痒的,有的是清爽控油的......价格最便宜的14,最贵的198 ,怎么这么贵呢?他一瓶洗也没有买。
她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控制不住的愤怒油然而生。这个男人怎么觉得什么都贵?他是守财奴吧?他咋这么舍不得花钱?这么抠门可真的让人鄙视。难道“老实人”就是这个样子?自己怎么能和这样的人结婚呢?
她压根就想不明白——眼前的这个男人怎么就成了她的丈夫?事实上他就是她的丈夫。命运就是充满了荒谬,你不想要的,它都会踏踏实实地奉送给你。
“回吧,这个超市东西贵。换个小超市吧,我妈说那里面的东西便宜。”他冷静地声音低沉地说着。情商很低的他,根本没有觉察出他的节俭引起了她的不满和生气。她的心情他不懂,她和他如同两条平行线,遥远而陌生。
她希望未来的另一半柔情似水,把她捧在手心,在乎她,哄她开心。对于他而言,这是天方夜谭,公鸡打鸣。
憋着一肚子的气,她没有了说话的兴趣。一路上,她沉默无语,他无语沉默。他们形同路人,从超市走回了小区。
第二天早上,他们依旧去他爸妈家吃早餐。刚坐到沙发上,婆婆就给她的手里塞进一把挂面、一小桶油。婆婆命令式地说:“把这些东西拿上,从明天开始,你们在自己家做早餐吃。”
听到这话,她又是惊讶又是生气。她没有料想到这么早就被婆婆嫌弃了,去婆婆家吃早餐的时间也就七八天呀。婆婆真的是小气,无情,狠心,吝啬,儿子儿媳吃个早餐都斤斤计较。这个家的风俗是必须媳妇亲自动手做早餐么?呆呆地看着婆婆塞到左手上的挂面和右手上的油,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本来就是一个反应迟钝、情商为零的木讷人,没有发现他妈妈和老婆之间的任何异常。电视机里播放着世界杯足球赛,他躺在沙发上,继续专注地欣赏着所在乎的球赛。
在这个家里,她的心情无人能懂。在这个家里,受了委屈只能自己忍着。有谁能够帮她呢?有谁能够被她倾诉情绪呢?又有谁能哄她开心呢?答案是没有。没有谁。不开心的时候,就睡觉吧。睡一觉,一切都会好起来,春暖花开。她把挂面和油放在了茶几上,不开心地离开了这里,回自己家睡觉去了。他还在爸妈家看着球赛。
中午十二点,他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他和爸妈在等她过来吃午饭。睡了一下午,她的心情好了很多,也不再计较婆婆让她做早餐的事。
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公公对她炫耀着说:“今天去买菜,这一大袋子菜花了一百多。菜价总是在涨。涨呀!我是很看重饭菜的质量的,吃就吃好。”公公个子很高,一米九左右,头比较大,看不出来胖,也不是瘦人,部队复员后在水电局上班。向来自恋的公公,说起话来派头大,气场足。
她不知道该怎样回应公公的话,只好礼貌地敷衍着说:“物价在涨,菜价也就跟着涨了。”
公公一边抽着烟,一边有些得意地吹着“大话”,这个人就是这么“好面子。”
“每天买菜都一百多,一月的伙食费三四千呢。”公公越说越起劲。
她觉得公公好像是在提醒他们:交伙食费。公公这几天每天买菜回来都在说菜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依旧后知后觉,好像没有听到他爸爸说的话,依旧平静地躺在沙发上,专注地看着中央13频道的新闻。电视上的画面是美国街头遭遇暴雪。
十几天时间过去了,她感觉是半年过去了。这是度日如年,哪有什么蜜月可言?婚姻中的快乐全部都躲起来了,是不是老天爷故意送给她无聊、孤独、烦闷,和乏味。她想找个聊天的人都没有,因为徐小山不爱说话,也不想和她多说话,他也不知道该对她说什么话。
去周围转转吧,散散心吧,另一个她在呼唤着她。听说附近有个寺庙,她从沙发旁边走到他跟前,用恳求的眼光望着他说:“我们去寺庙转转吧。求你了,好不好?”
此刻他躺在床上,安宁地享受着独处的愉悦时光。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自我世界里,任由思绪随意飞扬,所以他经常不出门,经常一个人躺着想各种事情。当她恳求的眼神和语气打动了他,他说:“好。”
下午六点多,他们来到了仪凤街的安国寺。这一天是正月初六,寺庙里的人并不多。安国寺的房顶披上了金色的霞衣,沐浴在夕阳下,如同鱼鳞闪着亮晶晶的金光。它坐落在一条沉睡多年的老街上,这条老街岁数很大,在这里存在了许多年了。街道两边每隔两三步就有一棵老槐树,它们大多都有着肥胖的腰,需要三四个大人手拉手才能把树干围起来。夕阳下的槐树就是梦里的新娘,金色的光就是给它们带上了耀眼发亮的王冠。一棵一棵的老槐树熠熠生辉,被夕阳宠爱的树就像是被男人呵护的女人,它是温柔妩媚的。槐树们多数都是枝繁叶茂,那一片一片翠绿的叶子像是在宣告着生命的坚强。他无精打采地向周围瞅来瞅去,仍然沉默无语。她看着断壁残垣的庙宇,愈发感到了寂静,静的让人能够听得见时间滴滴答答溜走的声音。庙里的椽陈旧破败沾满了灰尘,墙上的一些画也残缺不整,整个寺庙给人一种老气横秋颓废之感。但是佛像的存在,有着肃穆威严之感。她想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工作顺利,在庙宇正堂屋的一尊佛像前,她跪了下来。辨别不出是哪位神灵的塑像,她只是想要神灵的保佑而已。她早早就向学校请了婚假,期末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她不知道。听艳华说校长对她很不满意,已经把她从高二调到高一,评职称也没有她。
她充满虔诚地跪在泥地上,双手合拢放在胸前,脑海里十几遍地重复着这句话,嘴巴也在十几遍地重复着这句话:请保佑我工作顺利。深陷痛苦中的人,是容易失去理智的。
他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灵的存在,在庙宇里无趣地走来走去,安国寺对他没有任何吸引力。她从堂屋出来,看见他无所事事地站在寺院里的一棵槐树下。她说:“我们再到周围转转吧,回家也没事干,回家也是在床上躺着。”
他很不耐烦地说:“转什么转,全是迷信,一个破庙而已。回。”
他恶劣的态度让她寒心,瞬间,她也没有了继续逛的兴致。
他就是一个没有情商的人,一个生活无趣的人,一个自私的人,一个不在乎她的人。陌生莫大于心的遥远,诛人莫大于诛心。他一次又一次地关上了她的心门。她突然想起第一次带徐小山回商洛老家的那个晚上,他和她一起走在石道屿河村的一条到处是泥土的路上。月亮含羞地露出了十分之一的脸,朦胧迷离的月光灰蒙蒙地照着村庄。这个夜晚,在路中央,有条绿色的小蛇一动不动地端坐着。小绿蛇把身子盘在了一起,它的头胆怯地四处张望,而他却继续向前走去。痛心的事发生了:他的大脚,穿着黑色皮鞋的大脚,一脚踩住了整个蛇身,他却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继续向前走去。那条小小蛇刚刚来这个世界不久,却从此命丧黄泉。当时,她的心扑腾扑腾地跳着,跳了十几分钟。可怜的蛇宝宝,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一条生命的消失,她的心坎不知要难过多久。那个夜晚,一路上,她心情很不美丽。她是见不得虐待动物植物的,何况这是让她亲眼所见,而且还如此残忍。
这个夜晚被沉默占据,她的心被孤独占据。她不说话,他无语。就这样走了几分钟,彼此都没兴趣了。他去她大哥家睡觉休息了,她去妈妈的房间睡觉休息了。
妈妈睡这头,她睡另一头。月亮此刻明朗起来,就像一面白色的圆镜子,明晃晃地挂在了天空。她想起了她十岁时候的夏天,布谷鸟在麦田里清脆响亮地唱着歌,歌词很温馨:
“算黄算割。”
“算黄算割。”
布谷鸟在聪慧善良地提醒着农人们:麦苗一边黄,你们一边割。
她去地里帮爸妈割麦子,躺在地里的黄灿灿的麦穗,比女孩子们装饰头发的金钗都美丽。她看到了地边的一棵核桃树上有个鸟窝,窝里有一只刚刚出生的小麻雀。淘气贪玩的她立刻把麻雀宝宝抓在右手,打算带回家里和姐姐们玩。她跳着,唱着,手舞足蹈,飞一般向家的方向疾驰。一块又一块闪着金光的麦田从她眼皮子底下溜走,带着热热的体温的小麻雀可怜兮兮地蜷缩在她的右手心,它不知道这个小屁孩会怎样折磨它。它是不是在期待着它的爸爸妈妈来救它?它有兄弟姐妹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句话可以恰切地形容小麻雀的弱者处境吧。
十分钟以后,她耳边的聒噪声令人毛骨悚然,是什么鸟叫得这么凄惨野蛮、无所无惧呢?这凶狠的、报仇似的、震耳欲聋的鸟声,吓得她不敢回头去看。她加快速度,使出“吃奶的劲”,拼命地向前跑。可是,这群鸟穷追不舍,离她越来越近,马上就要飞到她的肩膀上了,而且,鸟儿们的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悲惨。
“啾啾啾”——
“啾啾啾”——
鸟声吞噬了麦田,吞噬了风,吞噬了她胆怯的心。整个麦地里唯一清晰又摄魂的声音就是惨烈的鸟声。手心里任人宰割的麻雀宝宝逐渐地勇敢起来,它开始反抗她的暴行了,好像不再畏惧她了。是谁给麻雀宝宝的勇气呢?它的翅膀扑打来扑打去,要从她的手心挣脱。
很快,鸟群们就追上她了,包围了她。她身体的每个方向都有麻雀鸟,这个时候,她才明白:原来是这家人来救他们的亲人了!冲在她头上叫得最凶的,大概就是它的爸爸吧。情不自禁地,她的右手迅速张开,刹那间,这家人就带着它们的亲人——麻雀宝宝,飞得杳无踪影。耳畔顿时安静了下来,右手心还带着一点点它的余温,这点余温温暖了整篇麦田和那个夏天。
她坐在麦地边的小路上,望着风吹麦浪,想要给生命讲个故事,那个故事就是:《爱从未停止》——麻雀宝宝和它的家人们。
从此,她一直是“素食主义”;一只蚂蚁,一根小草,一片花瓣,万物都是她的爱。
“回家。”他暴躁地说。
不管她生不生气,他就径直向安国寺大门外走去,她只好跟着他向门口走。从安国寺步行回家需要二十分钟左右,他头也不回迈着大步,迅速地向前走,也不管她能不能跟得上。看到他在前面走得快,她也就在后面快速跟,跟着跟着她就跟不动了,就想歇一歇。
她和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她一边走,一边生气。走了七八分钟,他可能意识到自己走得太快了,停下来等她。两个人都不说话,一路寂。终于走到家了,他直接去了爸妈的家里,而不是去他们的婚房。打开电视,他开始专注地看新闻,一边看着一边笑着。在他一个人的世界里,他是开心的;在和爸妈在一起时,他是开心的;在和她在一起时,他是嫌弃或者厌烦的。
这是她嫁给他的第十五天。结婚第一个月应该是度蜜月,而他们却度过的是毫无生机。闪婚的代价也许是情死于无趣。她有些累,回那边婚房去睡觉了。睡一觉一切总会好起来,春暖花开。月亮露出了三分之二的脸,有月光的夜晚才有灵魂。如白银一样晶莹剔透的月光,洒满天空,整个夜晚显得洁净亮堂了很多。她看看月亮,月亮看看她,她们相依为命。心中的怒气逐渐消失,平静的内心在月色中更加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