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檀书案右下方,刀锋所刻“陆周”二字已蒙上厚重灰尘,其正上悬着一块褐木纹匾,隐隐可见“江陵阁”之名,月白帷帐顺着塌沿挽于两侧各自垂下,错综交叉的蜘蛛网肆意结绕在柱子上,房梁顶。铜镜旁所立的妆奁小巧精致,或因长久封存之故裂纹明显,可见这儿数日不曾有人踏足。
院内唯有一小厮懒散靠在树下打盹儿,南营再不复先前热闹光景,偌大的陆将军府,除了眼珠儿会动其余什么都做不得的迟暮英雄,已无人主事,陆家唯一继承人陆丰凛此刻正在“请送上京”的途中。
百年双雄,南北双营,一方已濒临消亡。
而京周将军府内,周喜稔正与阿娘商议后日爹爹抵城之事,周夫人又细看了一遍书信,容色难掩伤感之情:
“陆将军骁勇善战,多年来南征北讨立下不少汗马功劳,陆家军更是忠心耿耿驻防边关,谁能料到一代名将最终竟会落到如此地步,陆将军受困,西南动荡,只盼陆家先祖保佑,莫要再起祸端,生灵涂炭。”
周喜稔听到阿娘所言,心口仿佛被什么东西揪住,压抑又模糊: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被自己人算计有谁能不心寒,看来时刻都不能放松警惕。”
周夫人颔首折起信纸,手指轻压了压折痕之处:
“为娘还记得二十年前,陆将军大喜之际,你爹爹命人千里迢迢送去了一张黄檀书案,倒不是多珍贵的物件儿,而是他们俩人打小儿在同个师父处所争之物,别瞧你爹爹面冷言薄,他真心视陆将军为自家手足,这回到南营怕是郁闷至极,不一定如何折腾呢。”
周喜稔默不作声,转头看向窗外一颗银杏树,周陆两家先祖均为开国功臣,后辈兢兢业业承袭家训,一南一北守得边城固若金汤,两支精兵强将各具本领,陆家遇大劫,周喜稔顿感危机重重,所谓唇亡齿寒,难保周家北营不是下一个陆家南营。
“爹回京的日子比去年晚了三个月。“
“他忙奔南营,惦记着陆家那孩子呢,命苦早早没了亲娘照顾,成日在营地摸爬滚打,好不容易长大了,能成事了,又要被皇上押回京中为质。多少年了,都没听说过质子二字,若追溯此名,还是先帝爷在世时,有个小部落投诚,为表忠心送上京一位贵族子弟做质子,陆家后人怎能被如此对待。”
“他就不能不来吗?”
周夫人见女儿发问,缓缓摇头面露一丝苦笑: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在陆将军中毒瘫倒后,西南现敌国叛军多番冲突,更有谣传称陆将军与敌军勾结,对朝廷不忠,这才被手下反水,眼下时局乱得很,质子若不遵皇命,万一皇上问责他父亲又要怎么办,陆家多年清白岂非毁于一旦。入京一能稳住西南民心,二有利于南营安定,算是不得已下的决定吧,待到你父亲回来,你可以问问他详细经过,信上也没有写明细节。”
“夫人,小姐的汤药好了。”
侍女端着托盘入堂,周喜稔忙被阿娘拉到身边,数十年如一日,她日日都要服用这苦药,每每端起白瓷碗,心中便会自责一回。身为北营统帅继承者,她的身体不容许她像周家先祖一样,拥有强大的近战本领,唯有勤勉练习骑射之术弥补一二愧疚之情。
“外头起了风,小姐服药不能受凉,将窗子关上些。”
起风……
银杏树一点点消失在喜稔的视线里,怕是京中,也要起风了吧。
>>
“快关窗,莫让寒气吹着娘娘凤体!”
长乐宫内,姜贵妃一身雅绿金丝罗裙,发髻单别着支圣上御赏的九宝斜凤步摇,靠在软榻上闭目凝神,若论美艳,宫中无人能敌她这张脸,纵使年近四十,也能凭借肤若凝脂,沉鱼之貌得陛下宠爱,三皇子不耐盯着茶杯,他几番想离开均被贵妃阻拦下来。
“母妃,您到底有完没完啊,拘着儿臣做什么!”
姜贵妃闻声杏眸半睁,语气颇为不悦:
“着什么急,让你坐着便坐着,哪儿来那么大的脾气。”
姜贵妃侍女玉露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眼神示意三皇子,低声提醒道:
“娘娘关切皇子家事,怕您不遂心呢。”
家事?
三皇子眉毛微挑恍然大悟,看来又有人与母妃告状了,他随即起身凑上前,殷勤陪笑道:
“这事儿您就甭管了,左不过是些后院的道道儿,睁只眼闭只眼过了就得了,又不会闹大传到父皇耳中,您的担心着实多余。”
啪!
姜贵妃一把夺过侍女手中的扇子砸到儿子右肩上,连带语调都高了三分:
“浑说什么东西,什么叫做不会传到你父皇耳中?皇后正等着抓你的把柄,你可倒好,巴巴给人家送过去了,抢有婚约的女子为妾,迫准新郎官儿另娶,不从还将人下狱,亏得你做得出,真以为那些个御史吃空饷好糊弄啊,一人一口唾沫淹不死你!”
三皇子不以为意,伸手摸了摸鼻子,又弯腰捡起团扇放在手中把玩,憨笑回道:
“母妃不晓得,那小妮子性情倔强不愿意,倒甚是有趣儿,至于旁人,下狱也安了个名头,儿臣不会蠢笨到自己动手,哪有什么把柄可抓,您害怕些什么。”
姜贵妃恨铁不成钢,气得挺直腰板数落起来:
“本宫怎就生了你这么个麻烦的,天下女子何其多,捧着你顺着你的少吗?才二十岁,女人数量比你父皇还多,本宫闹不明白了,你为何非要强迫?就像去年,也不知是丢了什么魂儿,惦记上周喜稔来了,若不是她天生克夫让你罢手,本宫还得给你收拾烂摊子!”
周喜稔……
提起她,三皇子的舌头不由得舔了舔上唇:
“儿臣就喜欢这种带劲儿的,弄到手的满足感让儿臣兴奋不已,不知她最近做什么呢,数月都不曾见过面,也没有进宫向各位娘娘请安啊,后天质子入城,她应当在百官之列吧?”
姜贵妃狠狠剜了一眼:“你给我收收心,离那周女远些,若被你父皇察觉,本宫可不会再三庇护。”
贵妃顿了顿继续补充道:“别说那些个没用的,明儿个让你王妃进宫请安,本宫要看看她是如何管理王府的,竟徒生出这些是非来,本宫得好生教教她如何整顿后院。”
“好好好,整顿整顿。”
三皇子手一挥侍女稍稍后退,他自己撩起衣摆坐在塌尾,哄着姜贵妃为其捶腿。
约莫一炷香后,姜贵妃也倦了,便放三皇子离宫,玉露接过小宫女奉上的燕窝,双手捧在贵妃面前:
“娘娘安心,咱们三皇子有分寸,必不会惹了皇上的恼。”
姜贵妃摆摆手,没什么心思进补,蹙眉叹道:
“皇后她弟弟带着兵马下南营足足两年整,陆家军如今分崩离析,他还以质子之名带回了陆小将军软禁于京,等同于南营已踏踏实实握在了皇上的手掌心,这么大一个功劳,难保不会加官进爵,她父本就为相,如此一来,朝堂不是全由他父子把持了吗?”
玉露忙安抚道:
“不会的,皇上向来最忌功高盖主……”
“你懂什么,张家人资质平庸,就是靠听话才能攀上这尊荣,他们哪里有胆子违抗皇上,说白了就是护家犬。但朝中人只重势力,四皇子有这么个外祖,又占了嫡出之名,一旦有朝推举太子之位……”
姜贵妃想到这儿,左手指甲紧抠着右手腕的双环银镯,她筹谋多年,怎能将权势地位拱手相让,玉露见状焦急不已:
“娘娘仔细伤玉手,且这银镯是夫人托人送进京,由万安寺高僧开光之物,能保佑娘娘凤体康泰再添皇子,万不能损了去……”
“本宫正闹心呢你磨叨什么东西,烦不——”
姜贵妃突然噤声并瞪圆了眼睛,身子似被冻结一般,片刻后低头向玉露问道:
“你方才说什么,高僧开光……”
“是啊娘娘,无论是否得效,这些个事儿宁可信其有啊!”
姜贵妃再度轻柔摸着银镯,喃喃自语道:
“是啊,谁能驳逆天言,宁可信其有,即便是天子也不例外啊……”
“娘娘……您说什么?”
姜贵妃唇角上扬,双眸泛着精光,脸上露出得意之态:
“玉露,去备些皇上喜欢的点心,本宫要抢在皇后的头里,做这份功劳中最大的功臣!”
皇上忌惮陆周双雄,想将他们的势力与兵马收归皇权,作为枕边人,姜贵妃最了解不过,西南陆家虽已日薄西山却还有残存隐患,西北周家如日中天且需良策对付,自己提供的法子必能让两者相抗,削弱周家覆灭陆家,令皇上坐享渔翁之利。
事成之后,太子之位,自然是她姜湘的儿子所有!
想到这儿贵妃兴奋不已,催促着宫人忙向建章宫奔去……
彼时,皇上才刚刚与几位重臣商谈完毕南营的后续安排,他想要皇城兵马接管陆家军,可奈南营军风强悍,如此硬来怕会引发内乱,得不偿失,唯有先行安抚,再行收编。
姜贵妃入殿眉开眼笑向皇上请安,但并未得到什么回应,皇上烦心只随口应付了声。
姜贵妃将食盒放在桌上,打开盖子一一端出里面的精致糕点。
“皇上,都是臣妾亲手所做,晌午热万不得中了暑气,您辛劳这样久,应当歇歇乏。”
“放那吧。”
“皇上……”
“无事就退下。”
出乎意料,皇上蹙眉下了逐客令,姜贵妃一怔,连忙收敛笑意至帝王身侧跪下应话:
“皇上,臣妾来此其一是担忧皇上身子,给您送些小食,其二是不忍见皇上烦闷,想着为您排忧解难。”
“排忧解难?“
皇上闻言不屑轻笑:
“朕的难事在前朝,你区区深宫妇人,又懂什么。”
“皇上,臣妾虽不懂朝政,但臣妾懂旁的啊……”
姜贵妃说着话儿,小心翼翼抬头仰视皇上,眼波流转格外柔媚:
“臣妾听闻质子后日入京,宫中都在议论着,皇上仁心宽厚,不仅不追究陆将军与敌军勾结之事,还接纳质子加以调教,此乃明君之范,换言之也是质子是命数过硬,这才躲过了劫难,得遇贤良帝王。皇上先前两次为周将军的独生女儿赐婚,未婚夫郎均因意外身故,周将军乃国之重臣,周家小姐也是下任北营统帅,臣妾觉得门当户对,想来质子必能抗住周家小姐的克夫之运,岂不是天赐良缘么……”
皇上停下手中批阅奏折的动作,若有所思道:
“周家女儿……”
姜贵妃忙附和:
“是啊皇上,巾帼不让须眉,周家小姐才貌双全,又到了成婚年纪,去年您为她赐亲两回,一位是礼部尚书的次子,一位是郭总兵亲侄儿,都是玉树临风的贵族子弟,只不过……”
一声轻叹令皇上回想起相士所言……
京中风传,周夫人在那两位才子意外身故后寻了江湖高人为女卜卦,卦象显示周小姐天生克夫,所以婚事均未成行,也因此缘故,几乎全部的勋贵家族都不愿与周家联姻,即便未来她将掌控北营军权,成为朝堂唯一且地位最高的女统帅,也架不住结亲“要命“啊。
姜贵妃看准皇上神色微变之际,及时补充道:
“臣妾虽是好心,却也不知这位质子能否这般幸运……”
院内唯有一小厮懒散靠在树下打盹儿,南营再不复先前热闹光景,偌大的陆将军府,除了眼珠儿会动其余什么都做不得的迟暮英雄,已无人主事,陆家唯一继承人陆丰凛此刻正在“请送上京”的途中。
百年双雄,南北双营,一方已濒临消亡。
而京周将军府内,周喜稔正与阿娘商议后日爹爹抵城之事,周夫人又细看了一遍书信,容色难掩伤感之情:
“陆将军骁勇善战,多年来南征北讨立下不少汗马功劳,陆家军更是忠心耿耿驻防边关,谁能料到一代名将最终竟会落到如此地步,陆将军受困,西南动荡,只盼陆家先祖保佑,莫要再起祸端,生灵涂炭。”
周喜稔听到阿娘所言,心口仿佛被什么东西揪住,压抑又模糊: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被自己人算计有谁能不心寒,看来时刻都不能放松警惕。”
周夫人颔首折起信纸,手指轻压了压折痕之处:
“为娘还记得二十年前,陆将军大喜之际,你爹爹命人千里迢迢送去了一张黄檀书案,倒不是多珍贵的物件儿,而是他们俩人打小儿在同个师父处所争之物,别瞧你爹爹面冷言薄,他真心视陆将军为自家手足,这回到南营怕是郁闷至极,不一定如何折腾呢。”
周喜稔默不作声,转头看向窗外一颗银杏树,周陆两家先祖均为开国功臣,后辈兢兢业业承袭家训,一南一北守得边城固若金汤,两支精兵强将各具本领,陆家遇大劫,周喜稔顿感危机重重,所谓唇亡齿寒,难保周家北营不是下一个陆家南营。
“爹回京的日子比去年晚了三个月。“
“他忙奔南营,惦记着陆家那孩子呢,命苦早早没了亲娘照顾,成日在营地摸爬滚打,好不容易长大了,能成事了,又要被皇上押回京中为质。多少年了,都没听说过质子二字,若追溯此名,还是先帝爷在世时,有个小部落投诚,为表忠心送上京一位贵族子弟做质子,陆家后人怎能被如此对待。”
“他就不能不来吗?”
周夫人见女儿发问,缓缓摇头面露一丝苦笑: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在陆将军中毒瘫倒后,西南现敌国叛军多番冲突,更有谣传称陆将军与敌军勾结,对朝廷不忠,这才被手下反水,眼下时局乱得很,质子若不遵皇命,万一皇上问责他父亲又要怎么办,陆家多年清白岂非毁于一旦。入京一能稳住西南民心,二有利于南营安定,算是不得已下的决定吧,待到你父亲回来,你可以问问他详细经过,信上也没有写明细节。”
“夫人,小姐的汤药好了。”
侍女端着托盘入堂,周喜稔忙被阿娘拉到身边,数十年如一日,她日日都要服用这苦药,每每端起白瓷碗,心中便会自责一回。身为北营统帅继承者,她的身体不容许她像周家先祖一样,拥有强大的近战本领,唯有勤勉练习骑射之术弥补一二愧疚之情。
“外头起了风,小姐服药不能受凉,将窗子关上些。”
起风……
银杏树一点点消失在喜稔的视线里,怕是京中,也要起风了吧。
>>
“快关窗,莫让寒气吹着娘娘凤体!”
长乐宫内,姜贵妃一身雅绿金丝罗裙,发髻单别着支圣上御赏的九宝斜凤步摇,靠在软榻上闭目凝神,若论美艳,宫中无人能敌她这张脸,纵使年近四十,也能凭借肤若凝脂,沉鱼之貌得陛下宠爱,三皇子不耐盯着茶杯,他几番想离开均被贵妃阻拦下来。
“母妃,您到底有完没完啊,拘着儿臣做什么!”
姜贵妃闻声杏眸半睁,语气颇为不悦:
“着什么急,让你坐着便坐着,哪儿来那么大的脾气。”
姜贵妃侍女玉露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眼神示意三皇子,低声提醒道:
“娘娘关切皇子家事,怕您不遂心呢。”
家事?
三皇子眉毛微挑恍然大悟,看来又有人与母妃告状了,他随即起身凑上前,殷勤陪笑道:
“这事儿您就甭管了,左不过是些后院的道道儿,睁只眼闭只眼过了就得了,又不会闹大传到父皇耳中,您的担心着实多余。”
啪!
姜贵妃一把夺过侍女手中的扇子砸到儿子右肩上,连带语调都高了三分:
“浑说什么东西,什么叫做不会传到你父皇耳中?皇后正等着抓你的把柄,你可倒好,巴巴给人家送过去了,抢有婚约的女子为妾,迫准新郎官儿另娶,不从还将人下狱,亏得你做得出,真以为那些个御史吃空饷好糊弄啊,一人一口唾沫淹不死你!”
三皇子不以为意,伸手摸了摸鼻子,又弯腰捡起团扇放在手中把玩,憨笑回道:
“母妃不晓得,那小妮子性情倔强不愿意,倒甚是有趣儿,至于旁人,下狱也安了个名头,儿臣不会蠢笨到自己动手,哪有什么把柄可抓,您害怕些什么。”
姜贵妃恨铁不成钢,气得挺直腰板数落起来:
“本宫怎就生了你这么个麻烦的,天下女子何其多,捧着你顺着你的少吗?才二十岁,女人数量比你父皇还多,本宫闹不明白了,你为何非要强迫?就像去年,也不知是丢了什么魂儿,惦记上周喜稔来了,若不是她天生克夫让你罢手,本宫还得给你收拾烂摊子!”
周喜稔……
提起她,三皇子的舌头不由得舔了舔上唇:
“儿臣就喜欢这种带劲儿的,弄到手的满足感让儿臣兴奋不已,不知她最近做什么呢,数月都不曾见过面,也没有进宫向各位娘娘请安啊,后天质子入城,她应当在百官之列吧?”
姜贵妃狠狠剜了一眼:“你给我收收心,离那周女远些,若被你父皇察觉,本宫可不会再三庇护。”
贵妃顿了顿继续补充道:“别说那些个没用的,明儿个让你王妃进宫请安,本宫要看看她是如何管理王府的,竟徒生出这些是非来,本宫得好生教教她如何整顿后院。”
“好好好,整顿整顿。”
三皇子手一挥侍女稍稍后退,他自己撩起衣摆坐在塌尾,哄着姜贵妃为其捶腿。
约莫一炷香后,姜贵妃也倦了,便放三皇子离宫,玉露接过小宫女奉上的燕窝,双手捧在贵妃面前:
“娘娘安心,咱们三皇子有分寸,必不会惹了皇上的恼。”
姜贵妃摆摆手,没什么心思进补,蹙眉叹道:
“皇后她弟弟带着兵马下南营足足两年整,陆家军如今分崩离析,他还以质子之名带回了陆小将军软禁于京,等同于南营已踏踏实实握在了皇上的手掌心,这么大一个功劳,难保不会加官进爵,她父本就为相,如此一来,朝堂不是全由他父子把持了吗?”
玉露忙安抚道:
“不会的,皇上向来最忌功高盖主……”
“你懂什么,张家人资质平庸,就是靠听话才能攀上这尊荣,他们哪里有胆子违抗皇上,说白了就是护家犬。但朝中人只重势力,四皇子有这么个外祖,又占了嫡出之名,一旦有朝推举太子之位……”
姜贵妃想到这儿,左手指甲紧抠着右手腕的双环银镯,她筹谋多年,怎能将权势地位拱手相让,玉露见状焦急不已:
“娘娘仔细伤玉手,且这银镯是夫人托人送进京,由万安寺高僧开光之物,能保佑娘娘凤体康泰再添皇子,万不能损了去……”
“本宫正闹心呢你磨叨什么东西,烦不——”
姜贵妃突然噤声并瞪圆了眼睛,身子似被冻结一般,片刻后低头向玉露问道:
“你方才说什么,高僧开光……”
“是啊娘娘,无论是否得效,这些个事儿宁可信其有啊!”
姜贵妃再度轻柔摸着银镯,喃喃自语道:
“是啊,谁能驳逆天言,宁可信其有,即便是天子也不例外啊……”
“娘娘……您说什么?”
姜贵妃唇角上扬,双眸泛着精光,脸上露出得意之态:
“玉露,去备些皇上喜欢的点心,本宫要抢在皇后的头里,做这份功劳中最大的功臣!”
皇上忌惮陆周双雄,想将他们的势力与兵马收归皇权,作为枕边人,姜贵妃最了解不过,西南陆家虽已日薄西山却还有残存隐患,西北周家如日中天且需良策对付,自己提供的法子必能让两者相抗,削弱周家覆灭陆家,令皇上坐享渔翁之利。
事成之后,太子之位,自然是她姜湘的儿子所有!
想到这儿贵妃兴奋不已,催促着宫人忙向建章宫奔去……
彼时,皇上才刚刚与几位重臣商谈完毕南营的后续安排,他想要皇城兵马接管陆家军,可奈南营军风强悍,如此硬来怕会引发内乱,得不偿失,唯有先行安抚,再行收编。
姜贵妃入殿眉开眼笑向皇上请安,但并未得到什么回应,皇上烦心只随口应付了声。
姜贵妃将食盒放在桌上,打开盖子一一端出里面的精致糕点。
“皇上,都是臣妾亲手所做,晌午热万不得中了暑气,您辛劳这样久,应当歇歇乏。”
“放那吧。”
“皇上……”
“无事就退下。”
出乎意料,皇上蹙眉下了逐客令,姜贵妃一怔,连忙收敛笑意至帝王身侧跪下应话:
“皇上,臣妾来此其一是担忧皇上身子,给您送些小食,其二是不忍见皇上烦闷,想着为您排忧解难。”
“排忧解难?“
皇上闻言不屑轻笑:
“朕的难事在前朝,你区区深宫妇人,又懂什么。”
“皇上,臣妾虽不懂朝政,但臣妾懂旁的啊……”
姜贵妃说着话儿,小心翼翼抬头仰视皇上,眼波流转格外柔媚:
“臣妾听闻质子后日入京,宫中都在议论着,皇上仁心宽厚,不仅不追究陆将军与敌军勾结之事,还接纳质子加以调教,此乃明君之范,换言之也是质子是命数过硬,这才躲过了劫难,得遇贤良帝王。皇上先前两次为周将军的独生女儿赐婚,未婚夫郎均因意外身故,周将军乃国之重臣,周家小姐也是下任北营统帅,臣妾觉得门当户对,想来质子必能抗住周家小姐的克夫之运,岂不是天赐良缘么……”
皇上停下手中批阅奏折的动作,若有所思道:
“周家女儿……”
姜贵妃忙附和:
“是啊皇上,巾帼不让须眉,周家小姐才貌双全,又到了成婚年纪,去年您为她赐亲两回,一位是礼部尚书的次子,一位是郭总兵亲侄儿,都是玉树临风的贵族子弟,只不过……”
一声轻叹令皇上回想起相士所言……
京中风传,周夫人在那两位才子意外身故后寻了江湖高人为女卜卦,卦象显示周小姐天生克夫,所以婚事均未成行,也因此缘故,几乎全部的勋贵家族都不愿与周家联姻,即便未来她将掌控北营军权,成为朝堂唯一且地位最高的女统帅,也架不住结亲“要命“啊。
姜贵妃看准皇上神色微变之际,及时补充道:
“臣妾虽是好心,却也不知这位质子能否这般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