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有旨,百官于皇城宫门外列阵迎张将军归京,此等待遇素来只有得胜回朝的将帅才能拥有,而张亚骁不过是在南营呆了两年就可享此殊荣,如此做派讽刺至极。
周喜稔身为北营继承人,在一队官员中格外显眼,即便她特意选了暗蓝色长袍,马尾利落扎起,也架不住周围都是叔伯辈的朝臣,想遮掩也遮掩不得。
三皇子遥遥一望,就瞧见了心仪美人。
平心而论,喜稔姿容并非绝佳,顶多清秀雅致,她眉淡瞳淡,双眼不大有些细长,眼皮成扇态,若低眸并瞧不见许多层次,鼻形秀气不突兀,下唇偏薄,五官搭配协调,加之身材高挑纤细,气度淡漠冷傲,即便在美色如云的后宫之中,也能让人眼前一亮。
三皇子不禁咽了口口水,若能让周喜稔对自己俯首称臣,便是要他付出千金也无所谓,一股燥热随之涌上心头。姜贵妃紧盯着儿子的一举一动,见他如此德行就明白其心所想,手帕都险被捏碎,满心都在念叨着,周女是愈发留不得了。
“张将军回京——“
太监刺耳的奏禀声响彻宫门内外,周喜稔转头看向右侧军队,只见张亚骁骑马在最前面,身上绑着不知从哪儿弄来的红绸带,这是照搬状元游街呢?
百官面面相觑,有些胆大的,竟捂嘴偷偷笑了起来,可张亚骁似瞧不见,还以为是在为他庆功,愈发兴奋,左右抱拳不断示意。
城墙之上,皇后站在皇上身旁,小心翼翼看着君主脸色,见陛下蹙眉忙替弟弟低声请罪:
“亚骁自幼便有心愿,想念书博取功名,他朝受皇上嘉奖好为您尽心尽力,还望皇上宽恕他年岁小不懂事。“
皇上的声音辨不出喜怒,只淡淡回着:
“无妨,他是有功之人。“
皇后舒了一口气:
“皇上宽仁。“
姜贵妃站在后妃首位,听到了皇后的说辞,眸中尽是嘲讽,她张家果然是一堆草包,即便扶上了位也照样“穿上龙袍不像太子“。
皇后似察觉到贵妃目光,装作无意向后瞥了一眼,二人向来水火不容,这些个争端都是摆在明面上的。
姜贵妃唇角上扬,声音不大也不小,刚好令后宫诸人都能听到:
“皇后娘娘满门忠烈,弟弟如此出色,想来也是娘娘教的吧。“
皇后一记眼刀飞过,姜贵妃则得意歪了歪头,妃嫔们各有心思,但大抵都是看戏的。
周喜稔眼神一亮,京兵走过,紧随着的便是许久未见的爹爹,他好似比去年瘦了些,鬓角白丝也更为明显,每年爹爹回京小住不过月余,便要匆忙赶赴北营,这是周家历代的责任。
在爹爹身边的人并不是亲信随从,而是一位玄衣少年驾黑马缓行,他的侧颜棱角分明,下巴微抬,但眉毛始终皱着,好像很不高兴。
看来他就是传闻中陆将军的独子,南营统帅继承人,陆丰凛。
前头的张亚骁欣喜若狂,下马便自顾自单膝跪地请君安,而他身后的士兵亦随之跪地。
“臣参见皇上,臣不辱皇命,安全归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示向陆丰凛递了个眼色,示意他下马叩拜君主,可陆丰凛仿佛瞧不见他的提示,任凭周将军眼睛都快瞪出来了,这浑小子也不为所动。
见此周示唯有跃身下马,单膝跪地抱拳:
“臣参见皇上。“
城墙之上,象征着帝王的缃色旗帜随风扬起并肆意晃动着,陆丰凛抬头,那人的样子有些模糊,仅可见大致轮廓。
“下马!“
周将军几乎是强忍将陆丰凛踢下马背的冲动咬牙低语,这混球将自己的嘱咐全都忘了!
按照常理,陛下此刻已允众将平身,可迟迟未有动静,自然是因陆丰凛还在马上,百官不禁交头接耳,南营将军质子加身,皇上的态度已十分明显,他怎敢造次,这命不准备要了?
未待皇上开口,三皇子已忍不住高声斥责道:
“马上何人,陛下在此,还不速速下跪叩首!“
张亚骁闻言转头,见陆丰凛居然如此作死顿时心花怒放,不顾礼仪忙随之补刀:
“皇上,他就是南营质子陆丰凛!“
众人一片哗然,三皇子冷笑一声:
“本皇子还以为是谁,小小质子,胆敢如此放肆。“
三皇子立刻转身,几步便至父皇身侧,拱手道:
“父皇,儿臣早已听闻,陆家军有与外敌勾结之嫌,这才令咱们边关屡生事端,父皇仁慈封赏质子,但他如此态度,实乃犯上不敬。“
皇上抬手相阻,三皇子微怔,再转头只见陆丰凛此刻已下马,行步如风,直至比那张亚骁更前方才驻足,单膝跪安:
“臣陆丰凛,参见皇上。“
话毕,陆丰凛抬头,这回总算看清了那人的脸,若说帝君,完全无明主之相。
皇上嘴角垂下,漠然道:
“质子是歇息够了,这才下马请安的吗?“
陆丰凛早知此人要为难自己,其实无论是否恭敬,他都不会轻纵,那又何必恭之待之。
“回禀陛下,一路北上臣的确有所不惯,但君主天威让臣一时间竟忘了下马,为表衷心,臣自请受罚,以责臣疏忽之罪。“
皇上双眼眯成一条细线,他打心底想要责罚,甚至即便质子无错处,也要借旁人的手给他个下马威搓搓锐气,可此人居然直接得罪自己并先请自罚,让他罚也不是,谅也不是,皇上最看重脸面名声,他哪里能容许旁人非议君主刻薄?
一股火窝在心头,龙袍下已紧握成拳。
周示面若冰霜,在后方高声奏道:
“皇上仁慈宽德,质子年幼无知,又常在营中,一时得见天颜而惊惶,方才耽误了下马请安的时机,还望陛下看在他少不更事,允他熟习宫礼。“
周喜稔唇角微抿,爹爹这话劝得妙,质子年少又长在边关,哪里知晓什么规矩,初次面圣自然惶恐,更何况只是耽搁请安时机,皇上若计较,那便是毫无仁德之心。
城楼之上,一时寂静无声。
皇上斟酌再三,即便再不情愿,也不得不咬紧牙关,当着众臣后妃的面道声“宽恕“,已维持自己的宽仁之名:
“朕,念在质子顽劣,尚且饶了这回。“
陆丰凛低着头,唇角不自觉上扬:
“多谢皇上圣恩。“
众臣见此,纷纷下跪叩首:
“皇上仁德。“
不仅下马威失算,质子还坐在马上生生和他硬扛了许久,可奈居然责罚不得,皇后已察觉到皇上愤怒的情绪,但不敢出言,惴惴不安。
“众卿家平身。“
陆丰凛随之起身,张亚骁狠狠盯着他的后脑勺,恨不得上前狂揍几拳,他凭什么比自己更出风头!
“质子入京,需好生教导,周将军规矩得体,又素来疼惜后辈,朕便将质子交托于你,今后在你府中约束养赡。“
什么?
周喜稔惊诧万分,皇上要将烫手山芋丢给爹爹?可他下月就又要离京了啊,那这位质子由谁管束?
贵妃见皇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提议来,心底雀跃藏都藏不住。皇后则蹙眉思索,皇上这是什么意思?他不是最忌惮统领南北两营的陆周两家吗?将陆家儿子直接送给周家,岂非让他们的关系愈发紧密?
不仅仅是皇后,在场除了姜贵妃外的所有人均有些摸不清头脑。
皇上面露微笑,看似和蔼道:
“周将军,朕知道你与陆将军相识多年,他的儿子你一定会当成自家孩子一样耐心管教,莫要辜负朕的好意啊。“
周示垂眸,缓缓拱手:
“臣遵旨。“
日光刺目,照在玄衣少年的身上隐隐可见赤色光晕,不知为何,周喜稔竟有几分幻视,站在那里的人是自己,陌生又空旷的环境,皇权高高在上,背负着棋子的责任,压抑着透不过气。
百官相迎结束后,张亚骁被陛下钦点召入宫内,其余人各自回府,陆丰凛则向自己的黑马走去,伸手拍了拍马背。
“今后每日都要进宫向陛下跪安。“
周将军沉声提醒着陆丰凛,这个宫规已然百年没有人实践过,质子跪安并非单纯请安,是要在皇上寝宫外的石子路上,从寅时跪到午时,若不得上召,可在午膳后叩三叩离开,若召则入殿继续跪安,不过质子入京前三天可不行此礼,需在质子沐浴三日祛除晦气。
他既没有质子府,便只有在周府祛晦了……
周喜稔本想上前与爹爹说句话,却刚好撞上陆丰凛的目光,不料,他本来略有苦涩的神情瞬间变了个样子。
“……“
周喜稔有所迟疑,欲言又止。
陆丰凛几乎目不转睛盯着眼前的蓝衣姑娘,他若没认错,这人就是……
“阿稔。“
周喜稔身为北营继承人,在一队官员中格外显眼,即便她特意选了暗蓝色长袍,马尾利落扎起,也架不住周围都是叔伯辈的朝臣,想遮掩也遮掩不得。
三皇子遥遥一望,就瞧见了心仪美人。
平心而论,喜稔姿容并非绝佳,顶多清秀雅致,她眉淡瞳淡,双眼不大有些细长,眼皮成扇态,若低眸并瞧不见许多层次,鼻形秀气不突兀,下唇偏薄,五官搭配协调,加之身材高挑纤细,气度淡漠冷傲,即便在美色如云的后宫之中,也能让人眼前一亮。
三皇子不禁咽了口口水,若能让周喜稔对自己俯首称臣,便是要他付出千金也无所谓,一股燥热随之涌上心头。姜贵妃紧盯着儿子的一举一动,见他如此德行就明白其心所想,手帕都险被捏碎,满心都在念叨着,周女是愈发留不得了。
“张将军回京——“
太监刺耳的奏禀声响彻宫门内外,周喜稔转头看向右侧军队,只见张亚骁骑马在最前面,身上绑着不知从哪儿弄来的红绸带,这是照搬状元游街呢?
百官面面相觑,有些胆大的,竟捂嘴偷偷笑了起来,可张亚骁似瞧不见,还以为是在为他庆功,愈发兴奋,左右抱拳不断示意。
城墙之上,皇后站在皇上身旁,小心翼翼看着君主脸色,见陛下蹙眉忙替弟弟低声请罪:
“亚骁自幼便有心愿,想念书博取功名,他朝受皇上嘉奖好为您尽心尽力,还望皇上宽恕他年岁小不懂事。“
皇上的声音辨不出喜怒,只淡淡回着:
“无妨,他是有功之人。“
皇后舒了一口气:
“皇上宽仁。“
姜贵妃站在后妃首位,听到了皇后的说辞,眸中尽是嘲讽,她张家果然是一堆草包,即便扶上了位也照样“穿上龙袍不像太子“。
皇后似察觉到贵妃目光,装作无意向后瞥了一眼,二人向来水火不容,这些个争端都是摆在明面上的。
姜贵妃唇角上扬,声音不大也不小,刚好令后宫诸人都能听到:
“皇后娘娘满门忠烈,弟弟如此出色,想来也是娘娘教的吧。“
皇后一记眼刀飞过,姜贵妃则得意歪了歪头,妃嫔们各有心思,但大抵都是看戏的。
周喜稔眼神一亮,京兵走过,紧随着的便是许久未见的爹爹,他好似比去年瘦了些,鬓角白丝也更为明显,每年爹爹回京小住不过月余,便要匆忙赶赴北营,这是周家历代的责任。
在爹爹身边的人并不是亲信随从,而是一位玄衣少年驾黑马缓行,他的侧颜棱角分明,下巴微抬,但眉毛始终皱着,好像很不高兴。
看来他就是传闻中陆将军的独子,南营统帅继承人,陆丰凛。
前头的张亚骁欣喜若狂,下马便自顾自单膝跪地请君安,而他身后的士兵亦随之跪地。
“臣参见皇上,臣不辱皇命,安全归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示向陆丰凛递了个眼色,示意他下马叩拜君主,可陆丰凛仿佛瞧不见他的提示,任凭周将军眼睛都快瞪出来了,这浑小子也不为所动。
见此周示唯有跃身下马,单膝跪地抱拳:
“臣参见皇上。“
城墙之上,象征着帝王的缃色旗帜随风扬起并肆意晃动着,陆丰凛抬头,那人的样子有些模糊,仅可见大致轮廓。
“下马!“
周将军几乎是强忍将陆丰凛踢下马背的冲动咬牙低语,这混球将自己的嘱咐全都忘了!
按照常理,陛下此刻已允众将平身,可迟迟未有动静,自然是因陆丰凛还在马上,百官不禁交头接耳,南营将军质子加身,皇上的态度已十分明显,他怎敢造次,这命不准备要了?
未待皇上开口,三皇子已忍不住高声斥责道:
“马上何人,陛下在此,还不速速下跪叩首!“
张亚骁闻言转头,见陆丰凛居然如此作死顿时心花怒放,不顾礼仪忙随之补刀:
“皇上,他就是南营质子陆丰凛!“
众人一片哗然,三皇子冷笑一声:
“本皇子还以为是谁,小小质子,胆敢如此放肆。“
三皇子立刻转身,几步便至父皇身侧,拱手道:
“父皇,儿臣早已听闻,陆家军有与外敌勾结之嫌,这才令咱们边关屡生事端,父皇仁慈封赏质子,但他如此态度,实乃犯上不敬。“
皇上抬手相阻,三皇子微怔,再转头只见陆丰凛此刻已下马,行步如风,直至比那张亚骁更前方才驻足,单膝跪安:
“臣陆丰凛,参见皇上。“
话毕,陆丰凛抬头,这回总算看清了那人的脸,若说帝君,完全无明主之相。
皇上嘴角垂下,漠然道:
“质子是歇息够了,这才下马请安的吗?“
陆丰凛早知此人要为难自己,其实无论是否恭敬,他都不会轻纵,那又何必恭之待之。
“回禀陛下,一路北上臣的确有所不惯,但君主天威让臣一时间竟忘了下马,为表衷心,臣自请受罚,以责臣疏忽之罪。“
皇上双眼眯成一条细线,他打心底想要责罚,甚至即便质子无错处,也要借旁人的手给他个下马威搓搓锐气,可此人居然直接得罪自己并先请自罚,让他罚也不是,谅也不是,皇上最看重脸面名声,他哪里能容许旁人非议君主刻薄?
一股火窝在心头,龙袍下已紧握成拳。
周示面若冰霜,在后方高声奏道:
“皇上仁慈宽德,质子年幼无知,又常在营中,一时得见天颜而惊惶,方才耽误了下马请安的时机,还望陛下看在他少不更事,允他熟习宫礼。“
周喜稔唇角微抿,爹爹这话劝得妙,质子年少又长在边关,哪里知晓什么规矩,初次面圣自然惶恐,更何况只是耽搁请安时机,皇上若计较,那便是毫无仁德之心。
城楼之上,一时寂静无声。
皇上斟酌再三,即便再不情愿,也不得不咬紧牙关,当着众臣后妃的面道声“宽恕“,已维持自己的宽仁之名:
“朕,念在质子顽劣,尚且饶了这回。“
陆丰凛低着头,唇角不自觉上扬:
“多谢皇上圣恩。“
众臣见此,纷纷下跪叩首:
“皇上仁德。“
不仅下马威失算,质子还坐在马上生生和他硬扛了许久,可奈居然责罚不得,皇后已察觉到皇上愤怒的情绪,但不敢出言,惴惴不安。
“众卿家平身。“
陆丰凛随之起身,张亚骁狠狠盯着他的后脑勺,恨不得上前狂揍几拳,他凭什么比自己更出风头!
“质子入京,需好生教导,周将军规矩得体,又素来疼惜后辈,朕便将质子交托于你,今后在你府中约束养赡。“
什么?
周喜稔惊诧万分,皇上要将烫手山芋丢给爹爹?可他下月就又要离京了啊,那这位质子由谁管束?
贵妃见皇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提议来,心底雀跃藏都藏不住。皇后则蹙眉思索,皇上这是什么意思?他不是最忌惮统领南北两营的陆周两家吗?将陆家儿子直接送给周家,岂非让他们的关系愈发紧密?
不仅仅是皇后,在场除了姜贵妃外的所有人均有些摸不清头脑。
皇上面露微笑,看似和蔼道:
“周将军,朕知道你与陆将军相识多年,他的儿子你一定会当成自家孩子一样耐心管教,莫要辜负朕的好意啊。“
周示垂眸,缓缓拱手:
“臣遵旨。“
日光刺目,照在玄衣少年的身上隐隐可见赤色光晕,不知为何,周喜稔竟有几分幻视,站在那里的人是自己,陌生又空旷的环境,皇权高高在上,背负着棋子的责任,压抑着透不过气。
百官相迎结束后,张亚骁被陛下钦点召入宫内,其余人各自回府,陆丰凛则向自己的黑马走去,伸手拍了拍马背。
“今后每日都要进宫向陛下跪安。“
周将军沉声提醒着陆丰凛,这个宫规已然百年没有人实践过,质子跪安并非单纯请安,是要在皇上寝宫外的石子路上,从寅时跪到午时,若不得上召,可在午膳后叩三叩离开,若召则入殿继续跪安,不过质子入京前三天可不行此礼,需在质子沐浴三日祛除晦气。
他既没有质子府,便只有在周府祛晦了……
周喜稔本想上前与爹爹说句话,却刚好撞上陆丰凛的目光,不料,他本来略有苦涩的神情瞬间变了个样子。
“……“
周喜稔有所迟疑,欲言又止。
陆丰凛几乎目不转睛盯着眼前的蓝衣姑娘,他若没认错,这人就是……
“阿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