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三年,岁在庚丑。
那是个多事之年。
春,西岐来犯,大邺与之爆发激战,好在最后由镇西大将军徐膺带兵平定,但西北军元气大伤。二月,盛京大旱,到了五月南部又涝灾频发,连淮州城的青丈河都涨水溢过堤岸,城内一派乱象。六月东部又爆发了罕见的蝗灾,边地农户收成大减,几乎寥寥。
直至八月才稍稍安定下来,刚登基不满三年的当今圣上亟需一个契机重振威信。也就是那时,同大邺交恶多年的南靖修书来和好,并以极为恳切的语气上请帝王画像,以供皇室观瞻。帝王欣然应允,并亲自遴选画师为其绘制御容。
一向负责皇家绘画事宜的宫廷画院和朝臣举荐的玉台画院变成了帝王择选的对象。最终,在朝中一众大臣的保谏下,皇帝选择了玉台画院作为此次绘制御容的主力,并亲选玉台画史钱襄作为主笔。
此次绘制帝像责任重大,钱襄亲自绘制,画成总共耗时三个多月,并修改不下三十余次,只求帝像威严庄重,不失大邺风度。绘制完成后,由画院的修池匠——师承大家的姜兴平定画装裱,并制成立轴式,以方便南靖观瞻,裱画也极费苦工,天地头、天地杆、惊燕、圈档与边、隔水,无一不精。待到完成之时,已至正月,便特在元旦大朝会呈奉给皇帝。
画作在帝王和文武百官的面前徐徐展开,画心居于画轴正中,御容威严生动。帝王大喜,即刻派遣屡立战功的镇西大将军徐膺护送,赶在正月送到,也图个吉庆。
可半途却遇探子来报,帝画像已损毁,未免失仪,皇帝便即刻下诏命徐膺速速返回。待皇帝再看到帝画像时,纸面已裂开,御容有损,大为不吉。
而究其原因,
却谁也说不清楚。
而那时,却正赶上钦天监占得帝王被人秘密行厌胜之术,皇帝立刻联想到此事,一怒之下,便以大不敬和护送不利为名将徐膺流徙千里,并问责玉台画院。可毕竟大朝会上的帝王画像无恙,由于缺乏证实,皇帝只遣送钱襄回乡,以示惩戒。
作为此事的结点,也为了永禁此等巫蛊之术,皇帝便下诏颁布丹青禁令,再不许民间绘画,保留笔墨也只为书法,颜料原矿开采出来便交归禁中,只许宫廷画院完成必要的祭祀典礼之画,并——永封玉台画院。
这两道旨意一下,百官无不称颂皇帝贤明仁德。
可——
昔日大将军徐膺在流徙途中病故,
而钱襄也自感负愧于大邺画工,因此郁郁而终。
-
天已大亮,可今日却是愁云淡雾,教人心生烦扰。
甫一起身,佩玖和鸣珂便已打好水给钱因送了过来。洗盆还未放下,便看到纱帘微微晃荡了下。
佩玖便知这是小姐要起了。
果然片刻,床上人影已打起帘子坐起身来。
自打当了钱府的丫鬟,这挑帐帘的事竟是极少由她们打理的。
不是下人太过懒怠,而是主子起身的时辰多变,怕扰了小姐休憩的安宁。
从前家里还未败落时,钱因总会深夜随性绘制丹青。也许哪日要夜间观云雾了,便托着灯、拿着画箱出了卧房,坐在院中作画,也许哪日要清晨绘雀鸟了,便天还未亮就提起笔来,这歇下和起身的时刻便总是拿捏不准的。
可后来钱家落败了,钱因依旧保持着从前的习惯,或起的大早,或忙至深夜,拿出从前绘制的画样,精挑细选,拣择着能出手的,当作绣样拿去绣坊兜售,可女子的身份总归是受限的。因此迫于无奈只能扮作男子,生意竟好了许多。
鸣珂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眼小姐的脸色。今日天气不好,怎的衬的小姐的脸色也有点雾色,那眼下的乌青怎的那么重。
鸣珂向来是个没心眼的,当下便问了出来。
“小姐,今日天儿不好,眼瞧着小姐也太疲乏,不若再歇会儿罢。”
钱因这才在妆台前坐定,抬眸看向了镜中。
因着昨夜想起许多从前事,本就睡得晚了,好不容易歇下也不得安宁。看来眼下的确是乌青一片,也难怪鸣珂问了。
“不必了,现下已不早了。”
刚回完,正思量间,佩玖已站到了钱因身后帮忙梳拢着头发,并束起来,手上忙活着,眼睛顺带望向了镜中人。
镜中女子粉面桃腮,琼鼻柳眉,虽不是时下盛京流行的杏眼,但眼若桃花,笑起来眸子就成了一弯新月,一颦一笑中眼波流转,自有一番韵致,任谁看了都觉得是个美人。
可现下……
佩玖看着小姐熟练地拿起粉扑子,便给那瓷白莹润的皮肤敷上了一层淡黄的粉。原本透润的俏脸霎时间便暗淡了下来,且微微泛着一层灰。
佩玖不禁心疼地想。
如若不是突逢家变,想来小姐现下已经觅得了志趣相投的如意郎君,哪会像现在这般得迫于无奈扮作男子。
不说别的,就那时的林湛公子就是极好的,温润如玉,且二人知根知底的,小姐看到他好像都笑的比往日多些。
哎,只可惜镜花水月一场,终究是有缘无份呐。
可谁知道那人后来竟背信弃义至此。
鸣珂此刻看向镜中影,也不禁回忆起了先前的日子。
说来已经好久没有看见小姐像从前那般无忧地笑着了。她的小姐自幼便生的极美,就连那号称美人的舅家小姐庾珠都是远比不上的,也是因为这样,便对小姐颇有妒忌,钱家败落寄居庾府的时候,这位庾小姐更是耀武扬威,讲的话句句都是带了刺的。
想起小姐的舅父,那更是让人来气。
哪有做长辈的侵吞小辈家产的道理。
更何况小姐还是一个弱质女流,孤女的钱都要侵占,真真是坏了良心。
罢了,不与小人争短长。眼下小姐日子过得好便足够了。
鸣珂正想着,这当晌,佩玖已帮着钱因打理好衣裳。
钱因自然不知道她这俩丫鬟心里的不平。满心都在想即将开张的染坊。
今日得空,还得好好筹谋一番。比如得再对一下染料,争取多凑出两个颜色。这样就够十二种了,然后再对照上节令,权当凑出一整套季节色彩,也好搭配。
要做染坊生意是钱因早先便计划好的。不过她要开的可不是一般的染坊,染料均取自天然植物,自然不会违反朝廷的禁令。
说来也得感谢曾经的闺中密友瞿蕤宾给她提供的这个点子。
这瞿家早先是做纺织生意起家的,先前还没发达的时候就住在钱家老宅隔壁。因着离得近,两个女孩便结成了手帕交,可随着钱父入京当画师,两家便渐渐少了来往。钱父被贬谪回乡之时,旁人自然是避之不及,可偏生已经发家的瞿家人主动前来问候 ,还提出要以钱银帮衬。钱父当然是婉拒了,只不过她和蕤宾却又有了联系,隔几日便要见面。不过,去岁她的这位好友已嫁作了人妇,见面便也没从前那般方便了。
就是蕤宾刚刚出嫁不久,两人有次相聚,才听到她抱怨现今的布料颜色太少,便没有了往日换衣裳的兴致,再好看的绣样缝在衣服上那也是聊增安慰罢了。
就拿她新嫁娘的身份来说,成亲头几日自然是只能穿吉利色的,可挑来选去只有红色的料子合适。
哪怕今日换缠枝纹,明日换莲花纹,后日换蝶纹,那大后日呢?总归还是得穿红色的,绣样再多也总有看腻的一天。
正巧那时钱因原先的画样快卖完了,也得考虑新生意。便想着从此处入手,况且辨别颜色可是她的专长,也算术业有专攻。
可开染坊这行当调配染料想着容易,选择的时候却难,看起来相近的植物,但染出来却完全变了个颜色。为了铺子能顺利开张,她已经几乎不眠不休地研究了几个月,试了几百种植物,有过挫败也有过出乎意料的惊喜,总算定出了十种颜色的植物染料,待到再凑齐剩余的两种,便可推出新制的染色布料了。
钱因边想着边走到了院中,看着立着的大缸,正欲再好好研究几种染料,却听到鸣珂来报。
原是云胭夫人来了。
-
“暄妍,昨日我来找你,却听佩玖谈起,你去赴那袁梁才的宴了。便只得今日再来看你。”
来人正是钱因过去的女傅,而今名满江左的云胭夫人——李湲。
二人曾在钱府朝夕共处,就连钱父高升,被擢为玉台画史之后,李湲也随着去了盛京,自然是颇为亲厚。
现下李湲唤的便是她的本名,只不过扮作男子后便很少用了,更甚少有人叫起。
听到这个名字倒叫钱因有些不习惯了起来。
钱因是钱襄和夫人庾氏的独女,因为出生在冬季,父母商议之后,便给她取名为钱暄妍,取“众芳摇落独暄妍”之意,这暄妍二字代指梅花,正好和冬天两相印衬,而她现在的化名,便是取自她的小名——阿因。如若还叫暄妍的话,想来会太容易暴露她女子的身份。
她和冬天是颇有缘份的,不光是因为出生在雪天。在她的印象中,冬日雪花漫天纷飞,天地间远望一片洁白,在那大雪初霁的一片粟色中,望着一枝梅花,静静地看着发呆,也算得上为一种雅事。冬日严寒,唯独梅花凌霜傲雪,在一派寂寂中独自盛开。有的人嫌它过于孤傲清冷,但爱她的人也是极爱的,甚至不愿出手折下它。
不过也对,爱花之人岂会折花……
“怎么摆着这么多的瓮缸。”
云胭夫人的感叹声把她从过去拉了回来。
“女傅你瞧,昨日刚刚到的,锃亮着呢。”
“看来你是真的打定主意要开染坊了,怎么劝你都没用,那染坊生意现下哪是易事。就说你想的,要用草木植物作染料,听来是可行的,可对百姓来讲,早已习惯了矿物染料和布匹,也会担忧你这新产品的质量。更何况这么大的一块肥肉,那布坊和绣坊的人盯着呢,做成了旁人必会眼红。”
云胭夫人面带忧色地说着。
“女傅放心,我有分寸的。”
钱因似从前那般,语气微微带了些撒娇,一边轻轻拍了拍李湲的手,好让她安心。
“你啊你,从小就惯会哄我。”
也就是在曾经依赖的人面前,钱因才会稍微卸下先前的心防。
可也只是一瞬间的事。
“说起来,女傅昨日过来所为何事?”
提到这个,李湲的神色一滞。
钱因看她情绪不对,便边说着:“回屋再说。”边挽着云胭夫人进屋去了。
那是个多事之年。
春,西岐来犯,大邺与之爆发激战,好在最后由镇西大将军徐膺带兵平定,但西北军元气大伤。二月,盛京大旱,到了五月南部又涝灾频发,连淮州城的青丈河都涨水溢过堤岸,城内一派乱象。六月东部又爆发了罕见的蝗灾,边地农户收成大减,几乎寥寥。
直至八月才稍稍安定下来,刚登基不满三年的当今圣上亟需一个契机重振威信。也就是那时,同大邺交恶多年的南靖修书来和好,并以极为恳切的语气上请帝王画像,以供皇室观瞻。帝王欣然应允,并亲自遴选画师为其绘制御容。
一向负责皇家绘画事宜的宫廷画院和朝臣举荐的玉台画院变成了帝王择选的对象。最终,在朝中一众大臣的保谏下,皇帝选择了玉台画院作为此次绘制御容的主力,并亲选玉台画史钱襄作为主笔。
此次绘制帝像责任重大,钱襄亲自绘制,画成总共耗时三个多月,并修改不下三十余次,只求帝像威严庄重,不失大邺风度。绘制完成后,由画院的修池匠——师承大家的姜兴平定画装裱,并制成立轴式,以方便南靖观瞻,裱画也极费苦工,天地头、天地杆、惊燕、圈档与边、隔水,无一不精。待到完成之时,已至正月,便特在元旦大朝会呈奉给皇帝。
画作在帝王和文武百官的面前徐徐展开,画心居于画轴正中,御容威严生动。帝王大喜,即刻派遣屡立战功的镇西大将军徐膺护送,赶在正月送到,也图个吉庆。
可半途却遇探子来报,帝画像已损毁,未免失仪,皇帝便即刻下诏命徐膺速速返回。待皇帝再看到帝画像时,纸面已裂开,御容有损,大为不吉。
而究其原因,
却谁也说不清楚。
而那时,却正赶上钦天监占得帝王被人秘密行厌胜之术,皇帝立刻联想到此事,一怒之下,便以大不敬和护送不利为名将徐膺流徙千里,并问责玉台画院。可毕竟大朝会上的帝王画像无恙,由于缺乏证实,皇帝只遣送钱襄回乡,以示惩戒。
作为此事的结点,也为了永禁此等巫蛊之术,皇帝便下诏颁布丹青禁令,再不许民间绘画,保留笔墨也只为书法,颜料原矿开采出来便交归禁中,只许宫廷画院完成必要的祭祀典礼之画,并——永封玉台画院。
这两道旨意一下,百官无不称颂皇帝贤明仁德。
可——
昔日大将军徐膺在流徙途中病故,
而钱襄也自感负愧于大邺画工,因此郁郁而终。
-
天已大亮,可今日却是愁云淡雾,教人心生烦扰。
甫一起身,佩玖和鸣珂便已打好水给钱因送了过来。洗盆还未放下,便看到纱帘微微晃荡了下。
佩玖便知这是小姐要起了。
果然片刻,床上人影已打起帘子坐起身来。
自打当了钱府的丫鬟,这挑帐帘的事竟是极少由她们打理的。
不是下人太过懒怠,而是主子起身的时辰多变,怕扰了小姐休憩的安宁。
从前家里还未败落时,钱因总会深夜随性绘制丹青。也许哪日要夜间观云雾了,便托着灯、拿着画箱出了卧房,坐在院中作画,也许哪日要清晨绘雀鸟了,便天还未亮就提起笔来,这歇下和起身的时刻便总是拿捏不准的。
可后来钱家落败了,钱因依旧保持着从前的习惯,或起的大早,或忙至深夜,拿出从前绘制的画样,精挑细选,拣择着能出手的,当作绣样拿去绣坊兜售,可女子的身份总归是受限的。因此迫于无奈只能扮作男子,生意竟好了许多。
鸣珂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眼小姐的脸色。今日天气不好,怎的衬的小姐的脸色也有点雾色,那眼下的乌青怎的那么重。
鸣珂向来是个没心眼的,当下便问了出来。
“小姐,今日天儿不好,眼瞧着小姐也太疲乏,不若再歇会儿罢。”
钱因这才在妆台前坐定,抬眸看向了镜中。
因着昨夜想起许多从前事,本就睡得晚了,好不容易歇下也不得安宁。看来眼下的确是乌青一片,也难怪鸣珂问了。
“不必了,现下已不早了。”
刚回完,正思量间,佩玖已站到了钱因身后帮忙梳拢着头发,并束起来,手上忙活着,眼睛顺带望向了镜中人。
镜中女子粉面桃腮,琼鼻柳眉,虽不是时下盛京流行的杏眼,但眼若桃花,笑起来眸子就成了一弯新月,一颦一笑中眼波流转,自有一番韵致,任谁看了都觉得是个美人。
可现下……
佩玖看着小姐熟练地拿起粉扑子,便给那瓷白莹润的皮肤敷上了一层淡黄的粉。原本透润的俏脸霎时间便暗淡了下来,且微微泛着一层灰。
佩玖不禁心疼地想。
如若不是突逢家变,想来小姐现下已经觅得了志趣相投的如意郎君,哪会像现在这般得迫于无奈扮作男子。
不说别的,就那时的林湛公子就是极好的,温润如玉,且二人知根知底的,小姐看到他好像都笑的比往日多些。
哎,只可惜镜花水月一场,终究是有缘无份呐。
可谁知道那人后来竟背信弃义至此。
鸣珂此刻看向镜中影,也不禁回忆起了先前的日子。
说来已经好久没有看见小姐像从前那般无忧地笑着了。她的小姐自幼便生的极美,就连那号称美人的舅家小姐庾珠都是远比不上的,也是因为这样,便对小姐颇有妒忌,钱家败落寄居庾府的时候,这位庾小姐更是耀武扬威,讲的话句句都是带了刺的。
想起小姐的舅父,那更是让人来气。
哪有做长辈的侵吞小辈家产的道理。
更何况小姐还是一个弱质女流,孤女的钱都要侵占,真真是坏了良心。
罢了,不与小人争短长。眼下小姐日子过得好便足够了。
鸣珂正想着,这当晌,佩玖已帮着钱因打理好衣裳。
钱因自然不知道她这俩丫鬟心里的不平。满心都在想即将开张的染坊。
今日得空,还得好好筹谋一番。比如得再对一下染料,争取多凑出两个颜色。这样就够十二种了,然后再对照上节令,权当凑出一整套季节色彩,也好搭配。
要做染坊生意是钱因早先便计划好的。不过她要开的可不是一般的染坊,染料均取自天然植物,自然不会违反朝廷的禁令。
说来也得感谢曾经的闺中密友瞿蕤宾给她提供的这个点子。
这瞿家早先是做纺织生意起家的,先前还没发达的时候就住在钱家老宅隔壁。因着离得近,两个女孩便结成了手帕交,可随着钱父入京当画师,两家便渐渐少了来往。钱父被贬谪回乡之时,旁人自然是避之不及,可偏生已经发家的瞿家人主动前来问候 ,还提出要以钱银帮衬。钱父当然是婉拒了,只不过她和蕤宾却又有了联系,隔几日便要见面。不过,去岁她的这位好友已嫁作了人妇,见面便也没从前那般方便了。
就是蕤宾刚刚出嫁不久,两人有次相聚,才听到她抱怨现今的布料颜色太少,便没有了往日换衣裳的兴致,再好看的绣样缝在衣服上那也是聊增安慰罢了。
就拿她新嫁娘的身份来说,成亲头几日自然是只能穿吉利色的,可挑来选去只有红色的料子合适。
哪怕今日换缠枝纹,明日换莲花纹,后日换蝶纹,那大后日呢?总归还是得穿红色的,绣样再多也总有看腻的一天。
正巧那时钱因原先的画样快卖完了,也得考虑新生意。便想着从此处入手,况且辨别颜色可是她的专长,也算术业有专攻。
可开染坊这行当调配染料想着容易,选择的时候却难,看起来相近的植物,但染出来却完全变了个颜色。为了铺子能顺利开张,她已经几乎不眠不休地研究了几个月,试了几百种植物,有过挫败也有过出乎意料的惊喜,总算定出了十种颜色的植物染料,待到再凑齐剩余的两种,便可推出新制的染色布料了。
钱因边想着边走到了院中,看着立着的大缸,正欲再好好研究几种染料,却听到鸣珂来报。
原是云胭夫人来了。
-
“暄妍,昨日我来找你,却听佩玖谈起,你去赴那袁梁才的宴了。便只得今日再来看你。”
来人正是钱因过去的女傅,而今名满江左的云胭夫人——李湲。
二人曾在钱府朝夕共处,就连钱父高升,被擢为玉台画史之后,李湲也随着去了盛京,自然是颇为亲厚。
现下李湲唤的便是她的本名,只不过扮作男子后便很少用了,更甚少有人叫起。
听到这个名字倒叫钱因有些不习惯了起来。
钱因是钱襄和夫人庾氏的独女,因为出生在冬季,父母商议之后,便给她取名为钱暄妍,取“众芳摇落独暄妍”之意,这暄妍二字代指梅花,正好和冬天两相印衬,而她现在的化名,便是取自她的小名——阿因。如若还叫暄妍的话,想来会太容易暴露她女子的身份。
她和冬天是颇有缘份的,不光是因为出生在雪天。在她的印象中,冬日雪花漫天纷飞,天地间远望一片洁白,在那大雪初霁的一片粟色中,望着一枝梅花,静静地看着发呆,也算得上为一种雅事。冬日严寒,唯独梅花凌霜傲雪,在一派寂寂中独自盛开。有的人嫌它过于孤傲清冷,但爱她的人也是极爱的,甚至不愿出手折下它。
不过也对,爱花之人岂会折花……
“怎么摆着这么多的瓮缸。”
云胭夫人的感叹声把她从过去拉了回来。
“女傅你瞧,昨日刚刚到的,锃亮着呢。”
“看来你是真的打定主意要开染坊了,怎么劝你都没用,那染坊生意现下哪是易事。就说你想的,要用草木植物作染料,听来是可行的,可对百姓来讲,早已习惯了矿物染料和布匹,也会担忧你这新产品的质量。更何况这么大的一块肥肉,那布坊和绣坊的人盯着呢,做成了旁人必会眼红。”
云胭夫人面带忧色地说着。
“女傅放心,我有分寸的。”
钱因似从前那般,语气微微带了些撒娇,一边轻轻拍了拍李湲的手,好让她安心。
“你啊你,从小就惯会哄我。”
也就是在曾经依赖的人面前,钱因才会稍微卸下先前的心防。
可也只是一瞬间的事。
“说起来,女傅昨日过来所为何事?”
提到这个,李湲的神色一滞。
钱因看她情绪不对,便边说着:“回屋再说。”边挽着云胭夫人进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