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四月,荒废已久的永安大牢突然招了一批新狱卒。
“少看少听,上头打了什么招呼我们只管照做。”老狱卒何进在永安大牢设立之初,就在此干活。看着新人略显稚嫩的面庞,他不免对其提点两句。
永安地牢位于大昭寺地下,建自昭正年间。牢体用花岗岩砌成,取“冬凉夏暖“之意,冬季给犯人一张凉席,夏季给犯人一床厚棉被,故意用来折磨人。
烧杀抢掠,作奸犯科之人是轮不到关在这里的。这里,关门用来关押“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让皇上不痛快的读书人”。皇帝啊,仁慈。舍不得读书人最终沦为刀下亡魂。专门下令:谁能在永安地牢活过一年,谁就无罪释放。
可偏偏从这地牢自建立至如今,整整三十年,从未有人能正常地从这地牢里走出来。
这里的每间牢房堪堪够一个人蜷缩着,牢中终年无明火,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三天一碗水一天一个给馒头伺候着”,故而这里的人要么一头撞死,得到皇帝一句“君子死节“的称赞,接着尸体被草草裹了草席扔去乱葬岗;
要么变得疯疯癫癫,在这里等着被关满一年,就被皇帝同意归家,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可惜被关进来的人大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就算能活着放出去,最后也难逃流落街头的结局。
人们心照不宣:这里不是阿鼻地狱,却胜似阿鼻地狱。地牢之上,大昭寺的佛音浩渺,依然净化不了地牢的罪孽。
但对永安地牢的狱卒来说,这可是一份清闲安稳的工作,三天轮一次班,只要定期给里犯送水送吃食,平时就在聚在一起拉拉家长理短,打打牌。可不像其他地方的狱卒兄弟,每天小心翼翼聚精会神高举着火把站在牢里,运气不好逃了犯人还要被推出来当替死鬼。
二三十年前,戾帝在位时,狱卒的工作还忙些,几乎每天有新人被关进来;自十年前明帝清君侧谋反之后,这牢里就没人被关进来过!
只领钱,没有活。这样的美差谁不爱?
故而姚小正的父母和京城中许多为孩子操碎了心的父母一样,等他刚达到永安地牢狱卒招聘的最低年龄,就兴冲冲地给他报了名。这孩子也争气,果然如街头算命的空空大师所说——“我看这孩子是个有福之相!“,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光荣地成为了永安地牢的一名狱卒。
“关在这可真不好受啊,还好现在还没人被关进来。”姚小正在老狱卒的带领下将永安大牢摸了一遍。地牢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阴森冷意,其中道路九曲回肠,纵是举着火把照明,姚小正依然觉得眼前乌黑的道路像是一只长着血盆大口的野兽,能一口把他吞下去。
姚小正心里吓得直打哆嗦,忙忙念空空大师教他的驱鬼咒。
就在这时,一只手猛然搭上了他的肩,姚小正被吓得快要跳起来。
听说在这里呆过的读书人都是被冤枉的,那...那他们他们是不是怨气没消啊?会不会来吓他们这些狱卒?姚小正被刚才那一下吓得直哆嗦,就在这时,老狱卒浑厚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欸!姚小正!我一不当心你就走到别的路上去了!快跟上!”
姚小正回头看见老狱卒和其他新狱卒兄弟站在他身后,提起的一颗心终于平稳地放下——刚才是老狱卒拍了他一下。
这次招的新狱卒都是刚满15岁的少年,不免让老狱卒想起年少落魄的自己,不免对他们多关照点,但他没想到为何上头突然要招聘些新狱卒”放心吧,这活轻松的很,连着好几年都没关人进来了。“
他们不知永安地牢为何招了一批新的狱卒,更难以预见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夜幕低垂,今日恰逢十五,原本圆满皎洁的月亮被一大片乌云严丝合缝地遮住,让人没来由地心慌。
姚小正和其他兄弟们正想蹬了鞋子上床休息,却突然被招呼起来看押新犯人。
曾经芝兰玉树的读书人沦为阶下囚,蓬头垢面毫无尊严地被运到永安地牢,被侍卫推搡着下囚车:“愣什么愣!快下车!”
有人不忿回应:“莫不是把我们送错地方了?怎么会把我们送到永..永安地牢?”饶是这些读书人中不乏新登科,春风得意的士子,饶是他们见过大场面,发现自己被送来永安地牢时也变了脸色。
结果那侍卫哼了一声,猛然把那读书人推在地上:“陛下有诏,特把你们送来永安地牢!废话什么?还不快走!”
接着,那些士人被驱赶着,关进囚笼。
姚小正当时站在默默的看着。他认出里面有一位公子是他的恩人,曾为他授过课。他被折磨得不成样子,戴在头上的远游冠已然损坏,血隔着衣衫从伤口中逸出,像朵朵血梅。偏偏他的脊骨依然挺得极直。
可此刻的他无能为力,连多给他们端一碗水都做不到。
安置这些犯人忙活了大半夜,姚小正终于以为可以好好休息,又被老狱卒揪起来“别睡了,快起来给贵人照火!路上少听少看,只管点火走路!“
姚小正揉揉眼睛从床上爬起来。在地牢门口等到大半夜,终于等到载着贵人的华贵马车缓缓而来。他按照狱卒师傅说的,尽量埋着头为贵人引路,可他才十五岁,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偷偷往后瞄了一眼。贵人的白斗篷垂在地上,随着贵人的走动沾上了不少泥土,斗篷上绣了银丝,在黑暗中若隐若现。贵人的随从被留在了地牢门口,贵人一个人提着红木食盒,伴随着轻微的抽噎声。
贵人是在哭吗?姚小正想。算了,别多看别多想,好好引路。
随清娱随着小狱卒沉默地往前走。她未曾想到地牢确如传说中那般阴森,连照明的火把似乎都要被这片黑暗吞噬。火苗不时无情地照亮牢中人的面庞,随清娱心惊地发现,原本芝兰玉树的登科士人,被关进来半天时间,便失了意气风发的模样,面上尽是颓然。
随清娱急急靠着火光辨认每一张脸庞。
还好,还好,还没看见他。随清娱自欺欺人般安慰自己。
越往里走,牢道越低越窄。连小狱卒,都不得不弯起腰来行走。空气也愈发的稀薄,随清娱觉得喘不上气,她强打精神,双手紧握红木食盒,生怕自己一头栽在地上。
她从没来过这种地方,阴冷潮湿,充满着死亡的气息。
“快到了,快到了。”她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发现牢道两侧的牢房中逐渐空无一人时,她感到一阵没来由的心慌。
“裴思济,他关在哪里?”随清娱唇齿间已有几分淡淡的血腥味。
姚小正呆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裴思济是谁。
“他,他被关在最里面。”姚小正没有继续说,上头关照过,叫裴思济的人得关在地牢最深处,不能给水和吃食。
这是要他的命。
继续往前走,随清娱靠着火光,终于遥遥望见她记挂的身影。
裴思济靠在冰冷彻骨的墙壁上,强迫自己清醒。这里是地牢最深处,最阴冷最幽暗。整整两日,没有狱卒来此。他知道,他被人故意安排在这里,没有水,没有食物,不知年月,试图逼他悄无声息地疯魔或者死去。
“君子死节,不轻言死。”他安慰自己,他不能死,不能让想他死的人如愿,想到这里,他心里迸发出一阵强烈的恨意。
情谊,忠心,竟比不过没有由头的预言,比不过一只木偶么?
在黑暗里,他的听力变得无比敏锐。细碎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听声音,像是有两个人,其中一人的脚步声像是.....睁开双眼,隔着朦胧的火光,他看见他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心上人。
靠着跳跃的火光,随清娱看见了裴思济。她从没见过这样的他。才两天不见,他的嘴唇已经起皮,上面结着厚厚的血痂;皮肤因为许久不晒日光,变得脆弱苍白;更别提衣服早已残破...
裴思济重节爱洁,被赞为青松皓鹤。这么做,是故意想把他踩进尘土里。
但在看见她的时候,他的眼神陡然明亮,像星星恢复了原有的光彩,他轻轻地笑起来。
“绵绵,你怎么到这里来?”遥遥地看见随清娱过来,裴思济有些诧异,更多的是惊喜。
她不该来这样的地方的。
“哥哥!我,我来看你!”随清娱看见他这副模样,近乎哽咽着,“我求了太子哥哥来看你!我一定会救你!”
“好。我未曾对陛下不忠,未曾加害陛下。”裴思济隔着铁栏杆握住随清娱的手,他的嗓音已然变得沙哑,匿着无奈的哀伤。
“我知道,我知道。”随清娱几欲落泪,她忙打开食盒,想要掩饰自己的悲伤。食盒里面装着往日裴思济喜爱的吃食与茶水。
裴思济拾了一块糕点,就着一杯清茶吞下去。
“今天是什么日子?”
“十五了。”
原来十五了啊,在这里关着,连日子都不知道了。
裴思济嗅到了随清娱身上的楝花香。他想起幼时在父亲所藏的书籍中的一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少时他觉得这是生命法度,不以为意,如今在想,竟品出几分难言的悲来。谁能想到,上月他还与随清娱一道,乞巧节来大昭寺求姻缘;可如今.......
“等我出来,我们一起去江南吧。”
去江南,看楝花盛开,花如紫云漂浮于青瓦间。白鹅凫水欢,世上无杂尘。
“咚——”撞钟为号,声响即归。
“贵人,时间到了,得走了。”
来时曾想道千言万语,可最终相顾未曾多言。
“回去吧,别让人为难。”裴长济牵起随清娱的手,在上面落下一枚淡淡的吻。
“好。”
一滴泪从随清娱眼中滑落,落在裴思济掌心。
地牢门口,太子拨弄着佛珠挺身而立,端的是一副温润做派,语气却玩味随意,“吩咐的事你们都办好了吗?”
“早已办妥。”老狱卒深谙人情世故,一副谄媚的样子。
“办何事?”随清娱从牢中出来,竟从太子哥哥眼中看出些不同寻常。
太子垂眼掩饰原本神色,旋即抬头恢复温润的神色:“自然是让他们多多照顾思济。放心吧,妹妹。思济定是被人暗算。我定会把他救出来的。”
随清娱自然不会怀疑自己的哥哥。
姚小正记得,那是崇明四年十月。
公主曾到永安地牢最深处看望“祸首”。
次日,“祸首”意外身死。当日皇帝下诏放出牢中所有人。
同年,明帝第三女随清娱获封敬仪公主,单独建府。
地牢最深处再也没有住过人。
谁也不知道,姚小正为了报答往日的恩情,曾递给“祸首”一根铁砧。
“祸首”在墙上刻下“青松皓鹤,绵绵度岁。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少看少听,上头打了什么招呼我们只管照做。”老狱卒何进在永安大牢设立之初,就在此干活。看着新人略显稚嫩的面庞,他不免对其提点两句。
永安地牢位于大昭寺地下,建自昭正年间。牢体用花岗岩砌成,取“冬凉夏暖“之意,冬季给犯人一张凉席,夏季给犯人一床厚棉被,故意用来折磨人。
烧杀抢掠,作奸犯科之人是轮不到关在这里的。这里,关门用来关押“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让皇上不痛快的读书人”。皇帝啊,仁慈。舍不得读书人最终沦为刀下亡魂。专门下令:谁能在永安地牢活过一年,谁就无罪释放。
可偏偏从这地牢自建立至如今,整整三十年,从未有人能正常地从这地牢里走出来。
这里的每间牢房堪堪够一个人蜷缩着,牢中终年无明火,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三天一碗水一天一个给馒头伺候着”,故而这里的人要么一头撞死,得到皇帝一句“君子死节“的称赞,接着尸体被草草裹了草席扔去乱葬岗;
要么变得疯疯癫癫,在这里等着被关满一年,就被皇帝同意归家,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可惜被关进来的人大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就算能活着放出去,最后也难逃流落街头的结局。
人们心照不宣:这里不是阿鼻地狱,却胜似阿鼻地狱。地牢之上,大昭寺的佛音浩渺,依然净化不了地牢的罪孽。
但对永安地牢的狱卒来说,这可是一份清闲安稳的工作,三天轮一次班,只要定期给里犯送水送吃食,平时就在聚在一起拉拉家长理短,打打牌。可不像其他地方的狱卒兄弟,每天小心翼翼聚精会神高举着火把站在牢里,运气不好逃了犯人还要被推出来当替死鬼。
二三十年前,戾帝在位时,狱卒的工作还忙些,几乎每天有新人被关进来;自十年前明帝清君侧谋反之后,这牢里就没人被关进来过!
只领钱,没有活。这样的美差谁不爱?
故而姚小正的父母和京城中许多为孩子操碎了心的父母一样,等他刚达到永安地牢狱卒招聘的最低年龄,就兴冲冲地给他报了名。这孩子也争气,果然如街头算命的空空大师所说——“我看这孩子是个有福之相!“,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光荣地成为了永安地牢的一名狱卒。
“关在这可真不好受啊,还好现在还没人被关进来。”姚小正在老狱卒的带领下将永安大牢摸了一遍。地牢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阴森冷意,其中道路九曲回肠,纵是举着火把照明,姚小正依然觉得眼前乌黑的道路像是一只长着血盆大口的野兽,能一口把他吞下去。
姚小正心里吓得直打哆嗦,忙忙念空空大师教他的驱鬼咒。
就在这时,一只手猛然搭上了他的肩,姚小正被吓得快要跳起来。
听说在这里呆过的读书人都是被冤枉的,那...那他们他们是不是怨气没消啊?会不会来吓他们这些狱卒?姚小正被刚才那一下吓得直哆嗦,就在这时,老狱卒浑厚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欸!姚小正!我一不当心你就走到别的路上去了!快跟上!”
姚小正回头看见老狱卒和其他新狱卒兄弟站在他身后,提起的一颗心终于平稳地放下——刚才是老狱卒拍了他一下。
这次招的新狱卒都是刚满15岁的少年,不免让老狱卒想起年少落魄的自己,不免对他们多关照点,但他没想到为何上头突然要招聘些新狱卒”放心吧,这活轻松的很,连着好几年都没关人进来了。“
他们不知永安地牢为何招了一批新的狱卒,更难以预见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夜幕低垂,今日恰逢十五,原本圆满皎洁的月亮被一大片乌云严丝合缝地遮住,让人没来由地心慌。
姚小正和其他兄弟们正想蹬了鞋子上床休息,却突然被招呼起来看押新犯人。
曾经芝兰玉树的读书人沦为阶下囚,蓬头垢面毫无尊严地被运到永安地牢,被侍卫推搡着下囚车:“愣什么愣!快下车!”
有人不忿回应:“莫不是把我们送错地方了?怎么会把我们送到永..永安地牢?”饶是这些读书人中不乏新登科,春风得意的士子,饶是他们见过大场面,发现自己被送来永安地牢时也变了脸色。
结果那侍卫哼了一声,猛然把那读书人推在地上:“陛下有诏,特把你们送来永安地牢!废话什么?还不快走!”
接着,那些士人被驱赶着,关进囚笼。
姚小正当时站在默默的看着。他认出里面有一位公子是他的恩人,曾为他授过课。他被折磨得不成样子,戴在头上的远游冠已然损坏,血隔着衣衫从伤口中逸出,像朵朵血梅。偏偏他的脊骨依然挺得极直。
可此刻的他无能为力,连多给他们端一碗水都做不到。
安置这些犯人忙活了大半夜,姚小正终于以为可以好好休息,又被老狱卒揪起来“别睡了,快起来给贵人照火!路上少听少看,只管点火走路!“
姚小正揉揉眼睛从床上爬起来。在地牢门口等到大半夜,终于等到载着贵人的华贵马车缓缓而来。他按照狱卒师傅说的,尽量埋着头为贵人引路,可他才十五岁,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偷偷往后瞄了一眼。贵人的白斗篷垂在地上,随着贵人的走动沾上了不少泥土,斗篷上绣了银丝,在黑暗中若隐若现。贵人的随从被留在了地牢门口,贵人一个人提着红木食盒,伴随着轻微的抽噎声。
贵人是在哭吗?姚小正想。算了,别多看别多想,好好引路。
随清娱随着小狱卒沉默地往前走。她未曾想到地牢确如传说中那般阴森,连照明的火把似乎都要被这片黑暗吞噬。火苗不时无情地照亮牢中人的面庞,随清娱心惊地发现,原本芝兰玉树的登科士人,被关进来半天时间,便失了意气风发的模样,面上尽是颓然。
随清娱急急靠着火光辨认每一张脸庞。
还好,还好,还没看见他。随清娱自欺欺人般安慰自己。
越往里走,牢道越低越窄。连小狱卒,都不得不弯起腰来行走。空气也愈发的稀薄,随清娱觉得喘不上气,她强打精神,双手紧握红木食盒,生怕自己一头栽在地上。
她从没来过这种地方,阴冷潮湿,充满着死亡的气息。
“快到了,快到了。”她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发现牢道两侧的牢房中逐渐空无一人时,她感到一阵没来由的心慌。
“裴思济,他关在哪里?”随清娱唇齿间已有几分淡淡的血腥味。
姚小正呆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裴思济是谁。
“他,他被关在最里面。”姚小正没有继续说,上头关照过,叫裴思济的人得关在地牢最深处,不能给水和吃食。
这是要他的命。
继续往前走,随清娱靠着火光,终于遥遥望见她记挂的身影。
裴思济靠在冰冷彻骨的墙壁上,强迫自己清醒。这里是地牢最深处,最阴冷最幽暗。整整两日,没有狱卒来此。他知道,他被人故意安排在这里,没有水,没有食物,不知年月,试图逼他悄无声息地疯魔或者死去。
“君子死节,不轻言死。”他安慰自己,他不能死,不能让想他死的人如愿,想到这里,他心里迸发出一阵强烈的恨意。
情谊,忠心,竟比不过没有由头的预言,比不过一只木偶么?
在黑暗里,他的听力变得无比敏锐。细碎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听声音,像是有两个人,其中一人的脚步声像是.....睁开双眼,隔着朦胧的火光,他看见他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心上人。
靠着跳跃的火光,随清娱看见了裴思济。她从没见过这样的他。才两天不见,他的嘴唇已经起皮,上面结着厚厚的血痂;皮肤因为许久不晒日光,变得脆弱苍白;更别提衣服早已残破...
裴思济重节爱洁,被赞为青松皓鹤。这么做,是故意想把他踩进尘土里。
但在看见她的时候,他的眼神陡然明亮,像星星恢复了原有的光彩,他轻轻地笑起来。
“绵绵,你怎么到这里来?”遥遥地看见随清娱过来,裴思济有些诧异,更多的是惊喜。
她不该来这样的地方的。
“哥哥!我,我来看你!”随清娱看见他这副模样,近乎哽咽着,“我求了太子哥哥来看你!我一定会救你!”
“好。我未曾对陛下不忠,未曾加害陛下。”裴思济隔着铁栏杆握住随清娱的手,他的嗓音已然变得沙哑,匿着无奈的哀伤。
“我知道,我知道。”随清娱几欲落泪,她忙打开食盒,想要掩饰自己的悲伤。食盒里面装着往日裴思济喜爱的吃食与茶水。
裴思济拾了一块糕点,就着一杯清茶吞下去。
“今天是什么日子?”
“十五了。”
原来十五了啊,在这里关着,连日子都不知道了。
裴思济嗅到了随清娱身上的楝花香。他想起幼时在父亲所藏的书籍中的一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少时他觉得这是生命法度,不以为意,如今在想,竟品出几分难言的悲来。谁能想到,上月他还与随清娱一道,乞巧节来大昭寺求姻缘;可如今.......
“等我出来,我们一起去江南吧。”
去江南,看楝花盛开,花如紫云漂浮于青瓦间。白鹅凫水欢,世上无杂尘。
“咚——”撞钟为号,声响即归。
“贵人,时间到了,得走了。”
来时曾想道千言万语,可最终相顾未曾多言。
“回去吧,别让人为难。”裴长济牵起随清娱的手,在上面落下一枚淡淡的吻。
“好。”
一滴泪从随清娱眼中滑落,落在裴思济掌心。
地牢门口,太子拨弄着佛珠挺身而立,端的是一副温润做派,语气却玩味随意,“吩咐的事你们都办好了吗?”
“早已办妥。”老狱卒深谙人情世故,一副谄媚的样子。
“办何事?”随清娱从牢中出来,竟从太子哥哥眼中看出些不同寻常。
太子垂眼掩饰原本神色,旋即抬头恢复温润的神色:“自然是让他们多多照顾思济。放心吧,妹妹。思济定是被人暗算。我定会把他救出来的。”
随清娱自然不会怀疑自己的哥哥。
姚小正记得,那是崇明四年十月。
公主曾到永安地牢最深处看望“祸首”。
次日,“祸首”意外身死。当日皇帝下诏放出牢中所有人。
同年,明帝第三女随清娱获封敬仪公主,单独建府。
地牢最深处再也没有住过人。
谁也不知道,姚小正为了报答往日的恩情,曾递给“祸首”一根铁砧。
“祸首”在墙上刻下“青松皓鹤,绵绵度岁。我心匪石,不可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