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马疾奔,不一会功夫,两人奔至十里外的一所茅草房外。
房前铺有一道石头小径,两侧杂草横生,半人多高,看来是荒废了许久,只后面栽着五六棵杨树,长势还算旺盛,添了点生气。
两人双双下马。那黑衣女子让悯九先行进屋,自己则牵着马绕到屋后方,将马绳绑在树上,从怀里掏出一张符篆,嘴里幽幽念了几句咒语,那符篆便像是有了生命,自行贴在马背上,金光闪闪。
黑衣女子见金光罩已成,放下心来,快步绕到前方,又掏出了五张密密麻麻印着符文的符篆,分别念了咒语,贴在门窗上,安排妥当后,才闪进屋内。
一进门,就见悯九立在房间中央,身上满是血迹,神色烦躁,盯着地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在他身后那张矮桌上,亮着一截昏黄的烛灯。
房子因为没人住,自然没人打扫,空气中浓尘漫漫,黑衣女子虽带着黑纱斗笠,还是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这屋子装饰简陋,东边靠墙摆着一张窄窄的木床,上面卷着一帘草席,正中间一张四方矮桌,一把矮凳子,西南角摆着铁锅和两只磕了角的瓷碗,旁边堆积了不少杂草。
黑衣女子绕开悯九,去到桌旁,矮身一摸,灰尘积了厚厚一层,当下心里有了些数,得有一年多没住人了。
不过还算幸运,窗户和门未见大程度损坏,符篆贴在上面,待蛊童追来,差不多能抵御一个时辰,到时师姐和师兄再行赶到,情况就好办的多了。
黑衣女子走到床边,展开草席,拎在空中抖了三抖,又是一阵灰尘扑鼻。
只得屏息整理,将草席抖干净,又抱来杂草摊平,草席放在上面,一番捣饰下来,干净多了。
那黑衣女子整理好差不多是半柱香后,回头见那受伤男子仍跟块木头似地杵在中间,身旁有椅子也不坐,光站着。
黑衣女子轻轻叹了口气,道:“阁下中了蛊毒,须得快快用药医治,不然时辰一到,会生腐烂,我正好带了些解毒的药粉,你过来坐着,我给你上药。”
悯九扭头看了黑衣女子一眼,那眼神中充满了狐疑。
黑衣女子无奈地笑笑,自己一身打扮确实不像好人,也不怪乎这女子不相信,但又无从解释,总不能说你相信我,我是好人之类的话罢,多说多错,少说少错。
只得道:“阁下身上的毒快要发了,再拖下去一会,可就难办的很了。”
悯九开口了,道:“你身上染的是彼岸花香?”
黑衣女子怔了一怔,道:“嗯?”
随即反应过来,他是在问身上的香,答道:“哦,阁下是在说这个啊,这是我自己瞎磨的,师姐闻着说像百合香,我闻着也像,就一直跟着叫了。”
悯九静静地盯着女子。
刚刚在古树林里,马蹄声渐近的同时,他还嗅到了一种淡淡轻柔的香气,他嗅觉一向很好,虽然此香和百合香的味道很像,但一闻便知要比百合清淡许多。
此香的主人,据他所知,人间并没有这种花的存在。
因为这种花只开在通向幽冥之路的黄泉路上,是冥府地带唯一的色彩。
那黑衣女子说随便磨制出来的,有这种误打误撞的可能,当下没再去想,况且身上的伤口灼热难耐,刚才还只是皮肉表面难受,这会儿感觉到骨头里也在跟着痒。
悯九提了桌子上的烛火,几步来到黑衣女子身前,道:“我自己上就行了。”
黑衣女子把瓷瓶递给了他。
悯九接过,把烛火放在床沿边,脱了外衣,只留了里衫。
这一脱可把黑衣女子吓了一跳,原来里面的白衫已被染成了血红色,不是那种微微洇的血红,而是像把里衫泡在血水里一天一夜,又拿出来穿上。
黑衣女子愕然,心想此人虽则年纪和他相近,但修为却要比他强上太多,流了那么多血,受了那么多伤,还跟没事人一样,行为举止完全看不出受了重伤。
要是放在常人身上,再多的香伶粉也救不活了。就算是自己受了那么重的伤,最少也得丢半条命。
想了一会,见此人自行上着药,暂时不需要他帮忙,又去绕着屋子转了一圈,检查那里还有没有受损的地方。
烛火灯光忽明忽暗,悯九趁着光,解开里衫,一看,竟没一点好地方,前胸手臂后背几乎都有被蛊童抓的伤口。
胸前横七竖八的几道红口子,长则将近半尺,短的还要三寸,左臂那道至今还在流血水的口子就不必多说了,后背他看不到,想来也是惨不忍睹。
悯九暗暗骂了一句,一边上药,一边气地咬牙切齿,头顶冒烟。他平生最在意的有两件东西,一件是身上穿的衣服,另一件是穿衣服的皮囊。
而今天。
衣服,破了。
皮囊,花了。
两样,全没了。
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那群混账小童!
真真教他忍无可忍,恨不得将那一群小童碎尸万段,然后打入十八层地狱,各种酷刑统统受上一遍后,再打入畜生道,永世不得翻身做人,只能做猪狗一类甚至畜牲不如的玩意儿!
黑衣女子专心检查,自然没察觉到东边有个气急败坏的阎王在发疯。
看到西边窗户,凑近一看,发现右下角破了个小洞,因为是从里面破的,在外面看的时候没看到。当即取出符篆贴了上去。
扭头一看,那人已经上完药坐着了,就是脸色不太好,心道可能是伤口还在痛。
黑衣女子站在窗前,透着窗户纸往外看,已看见蒙蒙白光,右手捏着几指算了算时辰,快到寅时了。
一个时辰即过,蛊童要到了。
说到便到。
突然,屋外一片金光大作,屋外光线穿透墙壁射将进来,好似一瞬间降临了白昼,整座茅草房都亮了。
那黑衣女子见悯九站起了身,道:“不用慌。是蛊童追过来了,我在外面贴了几张辟邪符,遇到邪灵自动形成金光罩保护,坚不可摧,蛊童爪子再锋利也不能穿破的。”
悯九轻轻嗯了声,能听出黑衣女子话里带了几许安慰的意思,大大不以为然。
他五殿阎王天不怕地不怕,听见外面狂风大浪,又见金光闪闪,站起来完全是忍不住好奇之心,当下想反驳挽回点尊严,可听那女子不是存意冒犯,也懒得掰扯了。
那女子说话时悯九眼睛直视前方,盯着眼前用纸糊的窗子,下角翘起了边,于是伸手试图抚平,手还没碰到窗子,耳边就响起了一句制止声,“不要碰!”
那黑衣女子不知何时冲到了悯九旁边,抓住悯九伸出的那只手腕,道:“不能碰,这窗子被我贴了符篆,符篆形成金光罩后会产生热流,生人皮肤贴上去会被烤焦的。”
悯九盯着放在自己上的那只手,指节修长,肌肤细腻,不耐烦地啧了一声,使劲甩开了手。
那女子明显地愣了一愣,显然没想到对方那么大反应,开口道:“抱歉,是我唐突了。”
悯九扭过头,道:“我—”此话完整一句是我不喜欢别人碰我,可这一转头便误了事,只说出来一个‘我’字,剩下的全回肚子里又待着去了。
这黑衣女子不知何时脱下了黑纱斗笠。悯九一扭头,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颗朱砂小痣,圆圆小小地长在鼻子正中央,衬得肤色白若霜雪。
那黑衣女子见悯九视线一直落在自己脸上,下意识摸了摸脸,道:“我脸上有东西吗?”
悯九眼神未曾挪开一步,道:“我见过你。”
从见到这女子面容第一眼,悯九便确定他肯定在哪里见过。
他活了二百年,见过了无数人无数事,从没有一个人能留在他脑海里那么久,偏偏此人是个意外。他脑海中隐隐有个印象,相见那天不见红日,大风漫天,而且只有他两人。
念及至此,却又寻不到准确的时间地点,这是最令人头痛的。
黑衣女子‘啊’了一声,不知该如何回答,他印象中没见过该女子,那女子为何又确定见过他呢?
悯九又问:“你叫什么。”
黑衣女子道:“姓白,单一个瑜字。”
悯九还想再问下去,白瑜却把头偏开了,跑到门前,面露欢喜之色。原来是门外有人在唤他的名字。悯九只好作罢,又坐在了床边。
白瑜站在门前,见门外金光消尽,定是蛊童已经退下,辟邪阵自动收了屏障,道:“师姐,我在这里!”
外面响起一男一女交谈声,渐渐由远及近,不消片刻,响起两声闷闷地敲门声,门外一女子道:“瑜儿,是你吗?”
白瑜双手拉开门闩,迎两人进门。
那一男一女闪进来,白瑜欣喜道:“师姐!师兄!”
那一对男女和白瑜一样的打扮,穿黑衣戴斗笠,进了门双双把斗笠脱下了。
那女子名叫阮雨灵,摘下斗笠那瞬,宛若出水芙蓉,生得一对柳月弯眉,杏仁大眼,颇为灵动万千。
男子身形欣长,比女子高了足有一头,眼里含笑,一动一静间尽显世家才子风范,正是白瑜口中唤的师兄齐云礼。
阮雨灵一心放在师妹身上,没发现第四人的存在,嘴里娇哼一声,上前一步拉住白瑜的手,道:“你说有邪灵出没,我和你师兄沿着周围看了一圈,怎么没发现?下次可不能这么急慌慌地走了!教人怪担心的。”
白瑜吐吐舌头,笑道:“知道了,师姐。”
阮雨灵嗔道:“每次都说知道了,每次都不听!看来还是我这个做师姐的太惯着你了。哼哼,丢下一句有邪灵就跑了,让师兄和我一阵好找,终于在天亮前把你寻到了。不然一会回去又没法和爹爹交代,苦得还是你师兄师姐!”
白瑜抱着师姐的胳膊晃了晃,道:“好师姐,下次一定不会了!对了,你和师兄找到凶手留下的线索了么?”
阮雨灵叹了一口气,道:“没有呢,鹤宅上下教我和师兄翻了个底朝天,没找到一丁点线索。这鹤宅家大业大,仆人也多,数了数竟死了一百多个人呢...”说完,又连连叹了几口气。
白瑜想想在鹤宅见得惨状,后脊一阵发毛,喃喃道:“真是好生残忍,一次比一次狠辣!”
中元之夜灭人满门,城南的鹤宅可不是第一起。
这四起灭门事件,除了第三起郝狗儿狗屁不是,其余三位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都道好人有好报,这三位父母官一个也没落得好下场,死得都挺惨,三位大人离奇死亡,在民间引起的轰动不亚于开恩二年赦天皇帝和他后面接连十一位短命皇帝的死。
要说赦天皇帝的死讯虽然被大臣范年封锁严密,下令宫内人如若把赦天皇帝离奇死亡的死讯公布于外,那么等待他的就是被诛九族的酷刑。
惹得宫内一个个把嘴巴闭得严严实实,生怕自己不小心说起来传了出去,连累九族陪他一起去见阎王。
范年在赦天皇帝死的第二天宣称,赦天皇帝因突发疾病驾崩,驾崩前传下遗诏,让年仅十三岁的三皇子上位。
这消息昭告天下,当时便有人起疑心,说这赦天皇帝的死未免太过巧合,什么时候死不是死,偏偏在中元节鬼门大开的时候死,真会挑日子。
当然这是民间不要命之人才敢当众口出狂言谈论天子之事,一句话说出来完全赢个嘴过瘾,却未曾想过一句话送了脑袋。
未及第二天,官府就把这胆大包天的狂徒给抓了起来,连带上下几十口子亲戚,立即断了斩刑,示众问斩。那几十个人头簌簌下落,血花四溅,其他人见此恶状,谁还敢言呐?
不消几天,民间纷纭杂谈便下去了。而且赦天皇帝死后,国家并未出现大动荡,经济照旧繁荣,人间照旧安乐,自家忙自家的事,谈谈笑笑便过了。
年仅十三岁的元宗皇帝上位三年,年纪虽小,但天资聪慧,胸有大志。在范年呕心沥血的培养下,竟把民间治理的风生水起,经济文化繁盛,大有祥和全盛之态,比之其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这样风平浪静到了第三年中元之夜。
赦天皇帝的死引得民间纷谈云云,其中尽是些厉鬼恶魂索命之说,元宗皇帝不可谓不知。
这些说法虽是乡间野说,没有凭据,但世间之事往往信则有,不信则无。
恰元宗皇帝又是从小喜爱灵异之说,听了几年鬼间的怨恨情仇,又看了上百本前人所著的人鬼纠缠之类的小说读物,父亲一死,更是对鬼界之事深信不疑了。
第一年中元鬼节,元宗皇帝召集了民间三十位奇能异士,分列在寝宫四角保驾护航,在门窗屋顶贴了上百种符文深奥精密的符篆,又让范年范大人陪他一屋同睡。
忙活了大半夜,全皇城没一个人合上眼的,均神经紧绷,瞪着眼睛警惕四周动静。上万名士兵手持兵器在宫中巡逻,戒备森严至极,蚊蝇不敢大声扑翅,猫狗不敢大声□□。
待明月悬于天,又沉于地,皇宫众人包括天子在内方才长吁短叹,跌坐在地。
第二年中元之夜仍不敢轻易放松警惕,好在又是一夜风平浪静。
第三年中元之夜,元宗皇帝稍稍放松了那么一丝戒备之情,但也只是心理上的放松。
除了不再让范年陪其入睡,其余一如既往,甚至在布置人手上比前两年还要大动干戈,这次召集的民间能人高手竟高达一百多位,调集士兵人数赶上了一支出门讨伐异族的兵队。
但即使这样,元恩皇帝还是没有逃脱一死,且死得比其父亲还要惨烈。被恶人扒光了衣衫,用长枪从□□刺入,头顶刺出,插在龙床一旁示威。
这元恩皇帝的死未及范年昭示天下,就如插翅一般在一天内传遍了全城各大小巷,妇孺皆知。
随之一传十,十传百,全国俱闻,引起了一场前所未见的轩然大波。
家家长夜点灯,夜不能寐。更有好事者趁机妖言惑众,口出狂言,势必要让千恩国陷入恐慌之中。
有人言:“你们一群愚蠢羔子王八蛋,还真以为人间平安无事呐?等到鬼界恶鬼把人界全占了,才想起来抵御就晚啦!我给你们说,这人间早已不是人间,街上十人有八人是鬼,不信,你拿个照妖镜看看你被窝里的老婆,看是不是一具硬骷髅!”
更有人言:“自古杀人放火,无非是因为恩怨两字,赦天皇帝和元宗皇帝为何惨死?我想大家心下多少有点数,多半是赦天皇帝和他儿子元宗皇帝与那恶鬼之间有仇有怨!又或许是那赦天皇帝和元宗皇帝做了什么天不可恕地不可饶的事,连无恶不作的恶鬼都看不下啦,来为人间替天行道!”
此番言论一出,形势更不可控!
大大超出了范年预料的范围,他猜想元恩皇帝的死会在人间引起一番不小的骚动,但至多能像上次赦天皇帝一样,有着酷刑在头上压着,不出一两月便会消减下去。
可摆在眼前的乱动告诉他,他错了,彻彻底底错了。
赦天皇帝的死由于是第一例,民间多数认为是巧合,并没有多少铁心认为是恶鬼在作祟。
这元宗皇帝是第二例死在中元之夜的天子,而且,死时惨状被宫内知情人告知天下,那死得一个惨,根本不像是生人所为。
重重因由叠在一起,民间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是赦天皇帝和元宗皇帝都是被鬼界恶鬼害死的。
第二个结论是人间进鬼了!
骚动持续了整整一年,万万人人心惶惶了一年,但碍于一年内民间无事发生,生活中并没有恶鬼作祟的迹象,第二种结论不攻自破。到最后,没出一兵一卒,民间重归宁静。
只不过自元宗皇帝死后,民间兴起一股求道成仙高潮,数座道观拔地而起,出现了许多手持拂尘,腰缠桃木剑的黄袍道人。
究其原因,由生死二字引起的怕鬼怕死,先怕死,后怕鬼。
民间认为,连坐拥江河万里精兵数万的皇帝都难逃恶鬼迫害,更不用说形如蝼蚁的凡人了,连金丹妙药成堆成山的皇帝都难逃一死,更不用说困于米面的凡人了。
但生死人命皆在于天,和万物生长是一个道理。继之有人遐想,神仙长生不死,自然不用害怕死亡。那如若要摆脱对死亡的惧怕,第一要义是能不死不灭,而不死不灭的第一要义是要成为神仙。
于是大批学道之人出现了,寻觅洞天福地十洲三岛,登上仙人所在三十六天成了民间一致追求。
第三任天子玄无皇帝有了父亲和哥哥的前车之鉴,更是将道.教奉为国教,大力推崇道家之学,更颁布法令,觅得仙人一位,赏一千美妾娇娃,房屋万座。
千恩王朝之前,旧朝国主崇佛贬道,奉佛教为普天之下第一教,不容异教所在。在民间建立寺庙千万所,将其余教别赶尽杀绝。
当时儒.道.释三教并存,但问佛之人和求道之人远远要高于儒.教人数,在歼灭异种过程中,儒.教打压最为快速,仅仅用了一月之余。
而道.教存立长久,在民间的威严名声要高于外部所来的佛.教,打压初期引发了民间大规模的抗议。
旧朝国主一不做二不休,将抗议者和求道之人一网打尽,一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将这□□.人尽数杀绝,确立了佛.教独尊的地位。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在千恩王朝,唯道.教独尊。
房前铺有一道石头小径,两侧杂草横生,半人多高,看来是荒废了许久,只后面栽着五六棵杨树,长势还算旺盛,添了点生气。
两人双双下马。那黑衣女子让悯九先行进屋,自己则牵着马绕到屋后方,将马绳绑在树上,从怀里掏出一张符篆,嘴里幽幽念了几句咒语,那符篆便像是有了生命,自行贴在马背上,金光闪闪。
黑衣女子见金光罩已成,放下心来,快步绕到前方,又掏出了五张密密麻麻印着符文的符篆,分别念了咒语,贴在门窗上,安排妥当后,才闪进屋内。
一进门,就见悯九立在房间中央,身上满是血迹,神色烦躁,盯着地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在他身后那张矮桌上,亮着一截昏黄的烛灯。
房子因为没人住,自然没人打扫,空气中浓尘漫漫,黑衣女子虽带着黑纱斗笠,还是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这屋子装饰简陋,东边靠墙摆着一张窄窄的木床,上面卷着一帘草席,正中间一张四方矮桌,一把矮凳子,西南角摆着铁锅和两只磕了角的瓷碗,旁边堆积了不少杂草。
黑衣女子绕开悯九,去到桌旁,矮身一摸,灰尘积了厚厚一层,当下心里有了些数,得有一年多没住人了。
不过还算幸运,窗户和门未见大程度损坏,符篆贴在上面,待蛊童追来,差不多能抵御一个时辰,到时师姐和师兄再行赶到,情况就好办的多了。
黑衣女子走到床边,展开草席,拎在空中抖了三抖,又是一阵灰尘扑鼻。
只得屏息整理,将草席抖干净,又抱来杂草摊平,草席放在上面,一番捣饰下来,干净多了。
那黑衣女子整理好差不多是半柱香后,回头见那受伤男子仍跟块木头似地杵在中间,身旁有椅子也不坐,光站着。
黑衣女子轻轻叹了口气,道:“阁下中了蛊毒,须得快快用药医治,不然时辰一到,会生腐烂,我正好带了些解毒的药粉,你过来坐着,我给你上药。”
悯九扭头看了黑衣女子一眼,那眼神中充满了狐疑。
黑衣女子无奈地笑笑,自己一身打扮确实不像好人,也不怪乎这女子不相信,但又无从解释,总不能说你相信我,我是好人之类的话罢,多说多错,少说少错。
只得道:“阁下身上的毒快要发了,再拖下去一会,可就难办的很了。”
悯九开口了,道:“你身上染的是彼岸花香?”
黑衣女子怔了一怔,道:“嗯?”
随即反应过来,他是在问身上的香,答道:“哦,阁下是在说这个啊,这是我自己瞎磨的,师姐闻着说像百合香,我闻着也像,就一直跟着叫了。”
悯九静静地盯着女子。
刚刚在古树林里,马蹄声渐近的同时,他还嗅到了一种淡淡轻柔的香气,他嗅觉一向很好,虽然此香和百合香的味道很像,但一闻便知要比百合清淡许多。
此香的主人,据他所知,人间并没有这种花的存在。
因为这种花只开在通向幽冥之路的黄泉路上,是冥府地带唯一的色彩。
那黑衣女子说随便磨制出来的,有这种误打误撞的可能,当下没再去想,况且身上的伤口灼热难耐,刚才还只是皮肉表面难受,这会儿感觉到骨头里也在跟着痒。
悯九提了桌子上的烛火,几步来到黑衣女子身前,道:“我自己上就行了。”
黑衣女子把瓷瓶递给了他。
悯九接过,把烛火放在床沿边,脱了外衣,只留了里衫。
这一脱可把黑衣女子吓了一跳,原来里面的白衫已被染成了血红色,不是那种微微洇的血红,而是像把里衫泡在血水里一天一夜,又拿出来穿上。
黑衣女子愕然,心想此人虽则年纪和他相近,但修为却要比他强上太多,流了那么多血,受了那么多伤,还跟没事人一样,行为举止完全看不出受了重伤。
要是放在常人身上,再多的香伶粉也救不活了。就算是自己受了那么重的伤,最少也得丢半条命。
想了一会,见此人自行上着药,暂时不需要他帮忙,又去绕着屋子转了一圈,检查那里还有没有受损的地方。
烛火灯光忽明忽暗,悯九趁着光,解开里衫,一看,竟没一点好地方,前胸手臂后背几乎都有被蛊童抓的伤口。
胸前横七竖八的几道红口子,长则将近半尺,短的还要三寸,左臂那道至今还在流血水的口子就不必多说了,后背他看不到,想来也是惨不忍睹。
悯九暗暗骂了一句,一边上药,一边气地咬牙切齿,头顶冒烟。他平生最在意的有两件东西,一件是身上穿的衣服,另一件是穿衣服的皮囊。
而今天。
衣服,破了。
皮囊,花了。
两样,全没了。
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那群混账小童!
真真教他忍无可忍,恨不得将那一群小童碎尸万段,然后打入十八层地狱,各种酷刑统统受上一遍后,再打入畜生道,永世不得翻身做人,只能做猪狗一类甚至畜牲不如的玩意儿!
黑衣女子专心检查,自然没察觉到东边有个气急败坏的阎王在发疯。
看到西边窗户,凑近一看,发现右下角破了个小洞,因为是从里面破的,在外面看的时候没看到。当即取出符篆贴了上去。
扭头一看,那人已经上完药坐着了,就是脸色不太好,心道可能是伤口还在痛。
黑衣女子站在窗前,透着窗户纸往外看,已看见蒙蒙白光,右手捏着几指算了算时辰,快到寅时了。
一个时辰即过,蛊童要到了。
说到便到。
突然,屋外一片金光大作,屋外光线穿透墙壁射将进来,好似一瞬间降临了白昼,整座茅草房都亮了。
那黑衣女子见悯九站起了身,道:“不用慌。是蛊童追过来了,我在外面贴了几张辟邪符,遇到邪灵自动形成金光罩保护,坚不可摧,蛊童爪子再锋利也不能穿破的。”
悯九轻轻嗯了声,能听出黑衣女子话里带了几许安慰的意思,大大不以为然。
他五殿阎王天不怕地不怕,听见外面狂风大浪,又见金光闪闪,站起来完全是忍不住好奇之心,当下想反驳挽回点尊严,可听那女子不是存意冒犯,也懒得掰扯了。
那女子说话时悯九眼睛直视前方,盯着眼前用纸糊的窗子,下角翘起了边,于是伸手试图抚平,手还没碰到窗子,耳边就响起了一句制止声,“不要碰!”
那黑衣女子不知何时冲到了悯九旁边,抓住悯九伸出的那只手腕,道:“不能碰,这窗子被我贴了符篆,符篆形成金光罩后会产生热流,生人皮肤贴上去会被烤焦的。”
悯九盯着放在自己上的那只手,指节修长,肌肤细腻,不耐烦地啧了一声,使劲甩开了手。
那女子明显地愣了一愣,显然没想到对方那么大反应,开口道:“抱歉,是我唐突了。”
悯九扭过头,道:“我—”此话完整一句是我不喜欢别人碰我,可这一转头便误了事,只说出来一个‘我’字,剩下的全回肚子里又待着去了。
这黑衣女子不知何时脱下了黑纱斗笠。悯九一扭头,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颗朱砂小痣,圆圆小小地长在鼻子正中央,衬得肤色白若霜雪。
那黑衣女子见悯九视线一直落在自己脸上,下意识摸了摸脸,道:“我脸上有东西吗?”
悯九眼神未曾挪开一步,道:“我见过你。”
从见到这女子面容第一眼,悯九便确定他肯定在哪里见过。
他活了二百年,见过了无数人无数事,从没有一个人能留在他脑海里那么久,偏偏此人是个意外。他脑海中隐隐有个印象,相见那天不见红日,大风漫天,而且只有他两人。
念及至此,却又寻不到准确的时间地点,这是最令人头痛的。
黑衣女子‘啊’了一声,不知该如何回答,他印象中没见过该女子,那女子为何又确定见过他呢?
悯九又问:“你叫什么。”
黑衣女子道:“姓白,单一个瑜字。”
悯九还想再问下去,白瑜却把头偏开了,跑到门前,面露欢喜之色。原来是门外有人在唤他的名字。悯九只好作罢,又坐在了床边。
白瑜站在门前,见门外金光消尽,定是蛊童已经退下,辟邪阵自动收了屏障,道:“师姐,我在这里!”
外面响起一男一女交谈声,渐渐由远及近,不消片刻,响起两声闷闷地敲门声,门外一女子道:“瑜儿,是你吗?”
白瑜双手拉开门闩,迎两人进门。
那一男一女闪进来,白瑜欣喜道:“师姐!师兄!”
那一对男女和白瑜一样的打扮,穿黑衣戴斗笠,进了门双双把斗笠脱下了。
那女子名叫阮雨灵,摘下斗笠那瞬,宛若出水芙蓉,生得一对柳月弯眉,杏仁大眼,颇为灵动万千。
男子身形欣长,比女子高了足有一头,眼里含笑,一动一静间尽显世家才子风范,正是白瑜口中唤的师兄齐云礼。
阮雨灵一心放在师妹身上,没发现第四人的存在,嘴里娇哼一声,上前一步拉住白瑜的手,道:“你说有邪灵出没,我和你师兄沿着周围看了一圈,怎么没发现?下次可不能这么急慌慌地走了!教人怪担心的。”
白瑜吐吐舌头,笑道:“知道了,师姐。”
阮雨灵嗔道:“每次都说知道了,每次都不听!看来还是我这个做师姐的太惯着你了。哼哼,丢下一句有邪灵就跑了,让师兄和我一阵好找,终于在天亮前把你寻到了。不然一会回去又没法和爹爹交代,苦得还是你师兄师姐!”
白瑜抱着师姐的胳膊晃了晃,道:“好师姐,下次一定不会了!对了,你和师兄找到凶手留下的线索了么?”
阮雨灵叹了一口气,道:“没有呢,鹤宅上下教我和师兄翻了个底朝天,没找到一丁点线索。这鹤宅家大业大,仆人也多,数了数竟死了一百多个人呢...”说完,又连连叹了几口气。
白瑜想想在鹤宅见得惨状,后脊一阵发毛,喃喃道:“真是好生残忍,一次比一次狠辣!”
中元之夜灭人满门,城南的鹤宅可不是第一起。
这四起灭门事件,除了第三起郝狗儿狗屁不是,其余三位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都道好人有好报,这三位父母官一个也没落得好下场,死得都挺惨,三位大人离奇死亡,在民间引起的轰动不亚于开恩二年赦天皇帝和他后面接连十一位短命皇帝的死。
要说赦天皇帝的死讯虽然被大臣范年封锁严密,下令宫内人如若把赦天皇帝离奇死亡的死讯公布于外,那么等待他的就是被诛九族的酷刑。
惹得宫内一个个把嘴巴闭得严严实实,生怕自己不小心说起来传了出去,连累九族陪他一起去见阎王。
范年在赦天皇帝死的第二天宣称,赦天皇帝因突发疾病驾崩,驾崩前传下遗诏,让年仅十三岁的三皇子上位。
这消息昭告天下,当时便有人起疑心,说这赦天皇帝的死未免太过巧合,什么时候死不是死,偏偏在中元节鬼门大开的时候死,真会挑日子。
当然这是民间不要命之人才敢当众口出狂言谈论天子之事,一句话说出来完全赢个嘴过瘾,却未曾想过一句话送了脑袋。
未及第二天,官府就把这胆大包天的狂徒给抓了起来,连带上下几十口子亲戚,立即断了斩刑,示众问斩。那几十个人头簌簌下落,血花四溅,其他人见此恶状,谁还敢言呐?
不消几天,民间纷纭杂谈便下去了。而且赦天皇帝死后,国家并未出现大动荡,经济照旧繁荣,人间照旧安乐,自家忙自家的事,谈谈笑笑便过了。
年仅十三岁的元宗皇帝上位三年,年纪虽小,但天资聪慧,胸有大志。在范年呕心沥血的培养下,竟把民间治理的风生水起,经济文化繁盛,大有祥和全盛之态,比之其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这样风平浪静到了第三年中元之夜。
赦天皇帝的死引得民间纷谈云云,其中尽是些厉鬼恶魂索命之说,元宗皇帝不可谓不知。
这些说法虽是乡间野说,没有凭据,但世间之事往往信则有,不信则无。
恰元宗皇帝又是从小喜爱灵异之说,听了几年鬼间的怨恨情仇,又看了上百本前人所著的人鬼纠缠之类的小说读物,父亲一死,更是对鬼界之事深信不疑了。
第一年中元鬼节,元宗皇帝召集了民间三十位奇能异士,分列在寝宫四角保驾护航,在门窗屋顶贴了上百种符文深奥精密的符篆,又让范年范大人陪他一屋同睡。
忙活了大半夜,全皇城没一个人合上眼的,均神经紧绷,瞪着眼睛警惕四周动静。上万名士兵手持兵器在宫中巡逻,戒备森严至极,蚊蝇不敢大声扑翅,猫狗不敢大声□□。
待明月悬于天,又沉于地,皇宫众人包括天子在内方才长吁短叹,跌坐在地。
第二年中元之夜仍不敢轻易放松警惕,好在又是一夜风平浪静。
第三年中元之夜,元宗皇帝稍稍放松了那么一丝戒备之情,但也只是心理上的放松。
除了不再让范年陪其入睡,其余一如既往,甚至在布置人手上比前两年还要大动干戈,这次召集的民间能人高手竟高达一百多位,调集士兵人数赶上了一支出门讨伐异族的兵队。
但即使这样,元恩皇帝还是没有逃脱一死,且死得比其父亲还要惨烈。被恶人扒光了衣衫,用长枪从□□刺入,头顶刺出,插在龙床一旁示威。
这元恩皇帝的死未及范年昭示天下,就如插翅一般在一天内传遍了全城各大小巷,妇孺皆知。
随之一传十,十传百,全国俱闻,引起了一场前所未见的轩然大波。
家家长夜点灯,夜不能寐。更有好事者趁机妖言惑众,口出狂言,势必要让千恩国陷入恐慌之中。
有人言:“你们一群愚蠢羔子王八蛋,还真以为人间平安无事呐?等到鬼界恶鬼把人界全占了,才想起来抵御就晚啦!我给你们说,这人间早已不是人间,街上十人有八人是鬼,不信,你拿个照妖镜看看你被窝里的老婆,看是不是一具硬骷髅!”
更有人言:“自古杀人放火,无非是因为恩怨两字,赦天皇帝和元宗皇帝为何惨死?我想大家心下多少有点数,多半是赦天皇帝和他儿子元宗皇帝与那恶鬼之间有仇有怨!又或许是那赦天皇帝和元宗皇帝做了什么天不可恕地不可饶的事,连无恶不作的恶鬼都看不下啦,来为人间替天行道!”
此番言论一出,形势更不可控!
大大超出了范年预料的范围,他猜想元恩皇帝的死会在人间引起一番不小的骚动,但至多能像上次赦天皇帝一样,有着酷刑在头上压着,不出一两月便会消减下去。
可摆在眼前的乱动告诉他,他错了,彻彻底底错了。
赦天皇帝的死由于是第一例,民间多数认为是巧合,并没有多少铁心认为是恶鬼在作祟。
这元宗皇帝是第二例死在中元之夜的天子,而且,死时惨状被宫内知情人告知天下,那死得一个惨,根本不像是生人所为。
重重因由叠在一起,民间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是赦天皇帝和元宗皇帝都是被鬼界恶鬼害死的。
第二个结论是人间进鬼了!
骚动持续了整整一年,万万人人心惶惶了一年,但碍于一年内民间无事发生,生活中并没有恶鬼作祟的迹象,第二种结论不攻自破。到最后,没出一兵一卒,民间重归宁静。
只不过自元宗皇帝死后,民间兴起一股求道成仙高潮,数座道观拔地而起,出现了许多手持拂尘,腰缠桃木剑的黄袍道人。
究其原因,由生死二字引起的怕鬼怕死,先怕死,后怕鬼。
民间认为,连坐拥江河万里精兵数万的皇帝都难逃恶鬼迫害,更不用说形如蝼蚁的凡人了,连金丹妙药成堆成山的皇帝都难逃一死,更不用说困于米面的凡人了。
但生死人命皆在于天,和万物生长是一个道理。继之有人遐想,神仙长生不死,自然不用害怕死亡。那如若要摆脱对死亡的惧怕,第一要义是能不死不灭,而不死不灭的第一要义是要成为神仙。
于是大批学道之人出现了,寻觅洞天福地十洲三岛,登上仙人所在三十六天成了民间一致追求。
第三任天子玄无皇帝有了父亲和哥哥的前车之鉴,更是将道.教奉为国教,大力推崇道家之学,更颁布法令,觅得仙人一位,赏一千美妾娇娃,房屋万座。
千恩王朝之前,旧朝国主崇佛贬道,奉佛教为普天之下第一教,不容异教所在。在民间建立寺庙千万所,将其余教别赶尽杀绝。
当时儒.道.释三教并存,但问佛之人和求道之人远远要高于儒.教人数,在歼灭异种过程中,儒.教打压最为快速,仅仅用了一月之余。
而道.教存立长久,在民间的威严名声要高于外部所来的佛.教,打压初期引发了民间大规模的抗议。
旧朝国主一不做二不休,将抗议者和求道之人一网打尽,一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将这□□.人尽数杀绝,确立了佛.教独尊的地位。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在千恩王朝,唯道.教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