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永安帝看着手中的信件和折子,眼中泛起泪花。
这是他的孩子,是他的孩子啊!
怎么短短几月,西北就发生了这么多事呢?
赈灾、暴乱、洪水,这一桩桩一件件,她们两姐妹到底是怎么度过的?
永安帝结果侍从递过的帕子,擦了擦眼角。
“西北洪灾的消息,想必众位爱卿都知晓了罢。”
众人齐声应是。
“众爱卿可有什么想说?”看着底下那些神色各异的脸,永安帝方才的动容早已不见,语气有些凉。
“陛下,臣以为,凌河灾情严重,只有两位公主在凌河怕是不妥,不如派有赈灾经验的大臣前去,更为稳妥。”有人迈步上前道。
“臣附议。”一群人低头符合。
永安帝眸色冰凉。
“你们倒是会说,怎么,西北之前的赈灾两位公主的表现各位是看不见吗?如今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左相周大人开口,一反之前对公主的轻视。
不等有人反驳,他又道:“此次凌河洪灾,无一人伤亡。若不是两位公主有先见之明,后果不堪设想,如今倒好,你们一个个道貌岸然地说一句不妥,两位公主这几月里的努力付出,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才有的建树被你们轻飘飘抹杀。”
“怎么,当初说去西北赈灾一个个不言不语当缩头乌龟,如今被两个小姑娘震慑住,就说出这般不要脸的话,难道是想要去抢他人的功劳吗?”
周大人在朝堂上吵架,少有人能敌。方才一个个发声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无论心中是否有那种想法的,此刻都涨红了脸。
永安帝高坐在龙椅上,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嘴角压都压不住。
这周大人,还真是一如既往地厉害。
“周大人不是最不支持两位殿下的么?此刻说这些,难道没有阿谀奉承之嫌?”有人实在忍不了。
“谁人不知周大人一向言出必行,如今两位公主在西北做出这般大的功绩,就说明公主先前说的都是对的,女子的确不比男子差。”有人替周大人鸣不平。
说着说着,一群人就在大殿上吵了起来,哪里还有什么朝廷重臣的沉稳。
永安帝看着这一幕,实在厌烦。
“都给朕住口!”
“今日是让你们来论长短高低的吗?”
“凌河受灾严重,急需大笔银钱,朕要的是你们给朕相处办法来,不能让百姓寒了心。”
闻言,刚还吵闹不已的大殿此刻落针可闻。
谁人不知国库空虚,哪里去筹钱到西北。
许多人不禁想,还好派人去西北一事陛下没有同意,若是真按照那位大人说的来,那西北之行无疑是一个烫手山芋。
如今也好,这烫手山芋在陛下女儿的手上,与他们便再无关系。
“诸位爱卿,说话!”
“陛下,国库亏损多年,若是小数目,臣等想想办法倒也能够解决,但凌河受灾严重,光是重新修建房屋就是一大笔银子,别说用在其他地方的银钱了啊!”
一直没有说话的右相卓大人适时开口道。
倒是他低估了那两位公主,也是她们命大,明明是两位弱不禁风的女子,偏偏在那苦寒的边缘之地做出了一番成绩。
不过那又如何,她们就算是迈入朝堂,也不是区区几个女子可以耀武扬威的地方。
永安帝眼神阴鸷地看着俯身低头,看似恭敬的卓大人,这个他为了压制王家一手提拔上来的豺狼。
若非此次事件,他又怎会想到卓家也是野心勃勃。
为了保护从江南运送到西北的一批粮食,他和周大人不知费了多少力,愁掉了多少头发,好在,一切有惊无险。
只是没想到凌河又出现了这等事。
如今又是令他一筹莫展。
“众位爱卿乃是我大齐的栋梁之材,兹事体大,还望诸位不要让朕失望才是。”
听着皇帝的话,下面心思各异的朝臣低着头,不发一言。
永安帝冷着脸,怒火中烧。
平日里一个个口若悬河,说起道理来一套一套,如今有事了,又全成了缩头乌龟。
“右相,你可有什么法子?”永安帝看着卓相。
卓大人低着头,佯作为难思索良久道:“既然国库拿不出钱来,那不如向京中的商贾征集一些如何?”
“陛下,臣觉得卓大人此法可行。”王家一派的人赞同道。
永安帝冷笑,这一个个倒是会推脱责任,京中的商贾有几个可以拿出这一大笔赈灾钱,若说是有钱,他的国库怕是都没有这几个世家有钱。
自己不想出力,还想让他去得罪那些商贾,日后待时机成熟,又可以将那些会揽财经商的能人招为己用,打得一手好算盘。
他是不喜朝政,却并不是真的蠢。
“爱卿所言甚是。”永安帝顺着卓相的话道。
“不过……”话锋一转,他又道:“朕似乎不曾听闻这京中有哪家可以拿出这一笔钱财来啊。”
“陛下这便有所不知,京中极富的商贾确实不多,但大大小小的富商也不在少数,陛下有需,他们不敢不从。”卓相道。
“爱卿的意思是一家一家凑?”永安帝不悦道,“那岂不是有失我皇家颜面?”
“陛下,为今之计,只能如此。”卓相跪下高呼。
见他一跪,其余官员陆陆续续跪了不少。
永安帝冷眼看着他们,坐在龙椅上半晌不语。
还真是他养的一帮好臣子。
家家户户屯银数万,结果到了这种紧要关头,一个个只会找无辜者背锅。
若是从前,他或许顺水推舟应下了这事,反正事情得到解决,面子不面子的又有什么关系,这些搜刮来的钱也不是用在他身上。
而那日看了女儿的信和四儿子带了的那一摞摞折子后才知,他眼皮子底下的臣子,个个将他当真傻子。
贪赃枉法不算,还想起兵造反。
“罢了。”永安帝叹息,“诸位乃是大齐的肱股之臣,朕想了想,还是从朕的私库里拿出五万两银子,国库能拿的钱都拿出来,剩余的就由众爱卿一人出一份力,为朕分忧解难罢。”
“向商贾要钱,朕实在丢不起那个人。”永安帝痛心又感慨,“若是诸位爱卿,朕好歹还有些面子,不至于被天下人嗤笑,百年之后也对得起底下的老祖宗!”
众朝臣:……
所以他们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合着如今不仅要交钱,还得一言不发保住陛下的面子,做了好事也得隐姓埋名是吧?
有人刚想要出声哭穷,一直没说话的周大人猛地一跪,扬声道:“陛下圣明,臣等必定为陛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爱卿不必如此,待灾情过后,朕必定重重有赏。”永安帝定定的看着低着头不敢看他也默不作声的臣子,嘴角扬起得逞的笑意。
那些本就在观望的臣子见龙椅上的陛下心意已决,又看首位的右相沉默不语,全都跪下说着“陛下圣明”。
永安帝满意点头,正想说些安慰的好话,做足面子功夫,不成想迟迟没有说话的听卓相道:“陛下,臣等为陛下分忧乃是分内之事,只是……恕臣直言,就算是掏空臣等的家底,于西北的灾情而言,也是杯水车薪啊!”
永安帝刚转好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脸色阴沉地看着卓相。
本就不愿意的大臣见卓相说了话,也纷纷表示,为陛下分忧可以,但自己家底薄,话里话外都不愿意将手中的那点银钱交出来。
永安帝压着心底的怒火,知道不能直接跟这些人硬来,心中恼火不已,正想着老四这小子怎么还不到时,便听一道有些张扬肆意的男声响在大殿之中。
“各位大人这就有些谦虚了吧!”
来人一身玄色劲装,在这大殿上还敢在腰间配一把长剑,大步流星从偏殿而出,龙眉凤目,仪表堂堂。
众人循声看去,便见那人站定在他们面前,不是被“禁足”已久的四皇子秦颐泽是谁。
“诸位大人还是太过自谦,谁人不知各位大人出手阔绰,怎会连凌河一个小小县城的赈灾钱都拿不出呢?”秦颐泽看着王尚书道:“你说是吧,王大人。”
这句“王大人”可谓是喊得王尚书心底一颤。
若说最不想出钱出力的便是他了,王家势大不错,常有人献上好东西,但王家也因着人多,个个花钱大手大脚,开支甚多。
王尚书对上秦颐泽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稳了稳心神道:“四殿下过誉,老臣愚钝,这些年来祖宗基业被老臣那帮不成器的子孙败的差不多,的确是没多少钱。”
永安帝冷哼,其他人不屑,谁不知王家阔绰,就算是随便一个旁支子弟都出手大方,别提身为尚书的王大人。
“是吗?”秦颐一故作不解,见王尚书点头,他才道:“那为何我听说,令公子昨日还在花楼中一掷千金,只为博美人一笑啊?”
“那定是殿下有人在殿下面前故意栽赃犬子,或者,是殿下您记错了人了。”王尚书赔笑道。
“欸,怎么会记错,我这还有花楼的账本呢,诺,你瞧瞧,这不是令郎的名字么?”秦颐泽边说边从怀中拿出一大摞纸张,抽出第一张,对着王尚书道,看着他一瞬间精彩纷呈的脸,心底暗自发笑,小妹这法子,果然好用。
“呐呐呐,这还有酒楼的、赌坊的……”
“啧啧啧,令郎当真豪气,比我堂堂皇子都阔绰啊。”
王尚书看得头昏眼花,听得额角冷汗直流,四皇子这话可不是什么夸赞之词。
“按照大齐律法,我记得朝中官员逛花楼可是要处以极刑的对吧?”秦颐泽笑眯眯问。
一众官员看着秦颐泽手中的纸张,脸色逐渐泛白。
永安帝看着手中的信件和折子,眼中泛起泪花。
这是他的孩子,是他的孩子啊!
怎么短短几月,西北就发生了这么多事呢?
赈灾、暴乱、洪水,这一桩桩一件件,她们两姐妹到底是怎么度过的?
永安帝结果侍从递过的帕子,擦了擦眼角。
“西北洪灾的消息,想必众位爱卿都知晓了罢。”
众人齐声应是。
“众爱卿可有什么想说?”看着底下那些神色各异的脸,永安帝方才的动容早已不见,语气有些凉。
“陛下,臣以为,凌河灾情严重,只有两位公主在凌河怕是不妥,不如派有赈灾经验的大臣前去,更为稳妥。”有人迈步上前道。
“臣附议。”一群人低头符合。
永安帝眸色冰凉。
“你们倒是会说,怎么,西北之前的赈灾两位公主的表现各位是看不见吗?如今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左相周大人开口,一反之前对公主的轻视。
不等有人反驳,他又道:“此次凌河洪灾,无一人伤亡。若不是两位公主有先见之明,后果不堪设想,如今倒好,你们一个个道貌岸然地说一句不妥,两位公主这几月里的努力付出,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才有的建树被你们轻飘飘抹杀。”
“怎么,当初说去西北赈灾一个个不言不语当缩头乌龟,如今被两个小姑娘震慑住,就说出这般不要脸的话,难道是想要去抢他人的功劳吗?”
周大人在朝堂上吵架,少有人能敌。方才一个个发声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无论心中是否有那种想法的,此刻都涨红了脸。
永安帝高坐在龙椅上,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嘴角压都压不住。
这周大人,还真是一如既往地厉害。
“周大人不是最不支持两位殿下的么?此刻说这些,难道没有阿谀奉承之嫌?”有人实在忍不了。
“谁人不知周大人一向言出必行,如今两位公主在西北做出这般大的功绩,就说明公主先前说的都是对的,女子的确不比男子差。”有人替周大人鸣不平。
说着说着,一群人就在大殿上吵了起来,哪里还有什么朝廷重臣的沉稳。
永安帝看着这一幕,实在厌烦。
“都给朕住口!”
“今日是让你们来论长短高低的吗?”
“凌河受灾严重,急需大笔银钱,朕要的是你们给朕相处办法来,不能让百姓寒了心。”
闻言,刚还吵闹不已的大殿此刻落针可闻。
谁人不知国库空虚,哪里去筹钱到西北。
许多人不禁想,还好派人去西北一事陛下没有同意,若是真按照那位大人说的来,那西北之行无疑是一个烫手山芋。
如今也好,这烫手山芋在陛下女儿的手上,与他们便再无关系。
“诸位爱卿,说话!”
“陛下,国库亏损多年,若是小数目,臣等想想办法倒也能够解决,但凌河受灾严重,光是重新修建房屋就是一大笔银子,别说用在其他地方的银钱了啊!”
一直没有说话的右相卓大人适时开口道。
倒是他低估了那两位公主,也是她们命大,明明是两位弱不禁风的女子,偏偏在那苦寒的边缘之地做出了一番成绩。
不过那又如何,她们就算是迈入朝堂,也不是区区几个女子可以耀武扬威的地方。
永安帝眼神阴鸷地看着俯身低头,看似恭敬的卓大人,这个他为了压制王家一手提拔上来的豺狼。
若非此次事件,他又怎会想到卓家也是野心勃勃。
为了保护从江南运送到西北的一批粮食,他和周大人不知费了多少力,愁掉了多少头发,好在,一切有惊无险。
只是没想到凌河又出现了这等事。
如今又是令他一筹莫展。
“众位爱卿乃是我大齐的栋梁之材,兹事体大,还望诸位不要让朕失望才是。”
听着皇帝的话,下面心思各异的朝臣低着头,不发一言。
永安帝冷着脸,怒火中烧。
平日里一个个口若悬河,说起道理来一套一套,如今有事了,又全成了缩头乌龟。
“右相,你可有什么法子?”永安帝看着卓相。
卓大人低着头,佯作为难思索良久道:“既然国库拿不出钱来,那不如向京中的商贾征集一些如何?”
“陛下,臣觉得卓大人此法可行。”王家一派的人赞同道。
永安帝冷笑,这一个个倒是会推脱责任,京中的商贾有几个可以拿出这一大笔赈灾钱,若说是有钱,他的国库怕是都没有这几个世家有钱。
自己不想出力,还想让他去得罪那些商贾,日后待时机成熟,又可以将那些会揽财经商的能人招为己用,打得一手好算盘。
他是不喜朝政,却并不是真的蠢。
“爱卿所言甚是。”永安帝顺着卓相的话道。
“不过……”话锋一转,他又道:“朕似乎不曾听闻这京中有哪家可以拿出这一笔钱财来啊。”
“陛下这便有所不知,京中极富的商贾确实不多,但大大小小的富商也不在少数,陛下有需,他们不敢不从。”卓相道。
“爱卿的意思是一家一家凑?”永安帝不悦道,“那岂不是有失我皇家颜面?”
“陛下,为今之计,只能如此。”卓相跪下高呼。
见他一跪,其余官员陆陆续续跪了不少。
永安帝冷眼看着他们,坐在龙椅上半晌不语。
还真是他养的一帮好臣子。
家家户户屯银数万,结果到了这种紧要关头,一个个只会找无辜者背锅。
若是从前,他或许顺水推舟应下了这事,反正事情得到解决,面子不面子的又有什么关系,这些搜刮来的钱也不是用在他身上。
而那日看了女儿的信和四儿子带了的那一摞摞折子后才知,他眼皮子底下的臣子,个个将他当真傻子。
贪赃枉法不算,还想起兵造反。
“罢了。”永安帝叹息,“诸位乃是大齐的肱股之臣,朕想了想,还是从朕的私库里拿出五万两银子,国库能拿的钱都拿出来,剩余的就由众爱卿一人出一份力,为朕分忧解难罢。”
“向商贾要钱,朕实在丢不起那个人。”永安帝痛心又感慨,“若是诸位爱卿,朕好歹还有些面子,不至于被天下人嗤笑,百年之后也对得起底下的老祖宗!”
众朝臣:……
所以他们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合着如今不仅要交钱,还得一言不发保住陛下的面子,做了好事也得隐姓埋名是吧?
有人刚想要出声哭穷,一直没说话的周大人猛地一跪,扬声道:“陛下圣明,臣等必定为陛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爱卿不必如此,待灾情过后,朕必定重重有赏。”永安帝定定的看着低着头不敢看他也默不作声的臣子,嘴角扬起得逞的笑意。
那些本就在观望的臣子见龙椅上的陛下心意已决,又看首位的右相沉默不语,全都跪下说着“陛下圣明”。
永安帝满意点头,正想说些安慰的好话,做足面子功夫,不成想迟迟没有说话的听卓相道:“陛下,臣等为陛下分忧乃是分内之事,只是……恕臣直言,就算是掏空臣等的家底,于西北的灾情而言,也是杯水车薪啊!”
永安帝刚转好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脸色阴沉地看着卓相。
本就不愿意的大臣见卓相说了话,也纷纷表示,为陛下分忧可以,但自己家底薄,话里话外都不愿意将手中的那点银钱交出来。
永安帝压着心底的怒火,知道不能直接跟这些人硬来,心中恼火不已,正想着老四这小子怎么还不到时,便听一道有些张扬肆意的男声响在大殿之中。
“各位大人这就有些谦虚了吧!”
来人一身玄色劲装,在这大殿上还敢在腰间配一把长剑,大步流星从偏殿而出,龙眉凤目,仪表堂堂。
众人循声看去,便见那人站定在他们面前,不是被“禁足”已久的四皇子秦颐泽是谁。
“诸位大人还是太过自谦,谁人不知各位大人出手阔绰,怎会连凌河一个小小县城的赈灾钱都拿不出呢?”秦颐泽看着王尚书道:“你说是吧,王大人。”
这句“王大人”可谓是喊得王尚书心底一颤。
若说最不想出钱出力的便是他了,王家势大不错,常有人献上好东西,但王家也因着人多,个个花钱大手大脚,开支甚多。
王尚书对上秦颐泽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稳了稳心神道:“四殿下过誉,老臣愚钝,这些年来祖宗基业被老臣那帮不成器的子孙败的差不多,的确是没多少钱。”
永安帝冷哼,其他人不屑,谁不知王家阔绰,就算是随便一个旁支子弟都出手大方,别提身为尚书的王大人。
“是吗?”秦颐一故作不解,见王尚书点头,他才道:“那为何我听说,令公子昨日还在花楼中一掷千金,只为博美人一笑啊?”
“那定是殿下有人在殿下面前故意栽赃犬子,或者,是殿下您记错了人了。”王尚书赔笑道。
“欸,怎么会记错,我这还有花楼的账本呢,诺,你瞧瞧,这不是令郎的名字么?”秦颐泽边说边从怀中拿出一大摞纸张,抽出第一张,对着王尚书道,看着他一瞬间精彩纷呈的脸,心底暗自发笑,小妹这法子,果然好用。
“呐呐呐,这还有酒楼的、赌坊的……”
“啧啧啧,令郎当真豪气,比我堂堂皇子都阔绰啊。”
王尚书看得头昏眼花,听得额角冷汗直流,四皇子这话可不是什么夸赞之词。
“按照大齐律法,我记得朝中官员逛花楼可是要处以极刑的对吧?”秦颐泽笑眯眯问。
一众官员看着秦颐泽手中的纸张,脸色逐渐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