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为官多年,谁人手中没有点腌臜事儿,就算是自身没有问题,谁又能确保家中的族人没有违法乱纪。
看着龙椅上的皇帝与四皇子一唱一和的模样,许多人心中早已明了,陛下这回是一定要世家出血了。
“卓大人。”秦颐泽走到卓相面前,看着他笑得灿烂。
卓相凛然,但面上仍旧镇定自若:“臣在,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听说前些日子令郎在西街购置了一套宅子,价值不菲,还有人说,见到那宅子的主人似乎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
卓相咬牙,心中暗恨大儿子做事不谨慎,养个外室还敢这么张扬。
殿中的卓家大公子一听这话,当即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高声叫着“陛下饶命”。
大齐明文规定,在朝为官者,不可狎妓。
虽没有对养外室这一点作出规定,但众人都知晓当今陛下当初也只是外室子,还是先帝登基后才给了其母亲名分。
此事被人公然说出,看四皇子的信誓旦旦的样子定是证据在手,这不是犯了皇帝的忌讳又是什么。
私下里,大家心照不宣,暗地里养着,但明面上绝不会被人抓住把柄。
可卓家大公子倒好,仗着自己爹在朝中的地位,一向有些嚣张,如今竟然敢犯到皇帝头上。
卓大公子跪下后,卓相连辩解的机会都无,只能跟着这不成器的儿子跪下请罪。
永安帝没有说话,秦颐泽便往刚刚极力哭穷的官员面前挨个走了一遍,或是本身就犯了事的,或是家中妻妾犯了事的,又或是族中之人犯了事的。
一个个听得面色惨白,冷汗直流,全都跪地不起。
见恐吓得差不多,秦颐泽朝永安帝使了个颜色,永安帝才从昏昏欲睡中回神。
这上朝实在是太累了。
“朕念在你们这么些年对我大齐的江山社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儿上,这些事,朕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谢陛下隆恩!”众人齐声道。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永安帝顿了顿,看着底下人精彩纷呈的脸色,心中畅快至极。
不是不想出钱吗?那就让你们出了钱还什么都捞不到。
“就罚你们将此次西北的灾款凑齐,从一品大员开始算起,后面的官员逐渐减少。众爱卿可有异议啊?”
“臣等接旨。”
此刻谁还敢有异议,陛下给一棒子还给了一颗甜枣,犯下的孽都他轻飘飘揭过,能够花钱消灾的事,谁又会有异议。
若是再所说下去,谁又知晓皇帝那里还有自己的什么把柄。
永安帝出了一口恶气,说了退朝便走。
卓相看着永安帝进了后殿的背影,脸色阴沉。
他们这位陛下,还真是深藏不露啊。
当夜,永安帝与秦颐泽在自己的寝宫用膳。
“你这些年在外面就是为了搜集这些官员的罪证?”
用膳过后,永安帝拿着手中的一摞摞折子,看得直冒火。
“那倒不是,主要是在荆山习武,闲暇之余弄些东西,还是小妹提议的,不然我哪能想到这些。”
提起小女儿,永安帝欣慰点头:“你的两个妹妹的很不错,不愧是朕的女儿!”
秦颐泽抽了抽嘴角,对父皇的话不作回答。
寒暄几句后,父子二人便兴致勃勃地谈论起今日在大殿上被他们噎得说不出话的朝臣,殿内传来阵阵朗笑。
瑾贵妃来时,见到的便是父子俩欢笑一堂的模样。
“此次赈灾银钱来之不易,又是巧取豪夺而来,西北路途遥远,怕是其中要生变故,还得多派些人手才好。”
她忧心忡忡,女儿离京数月,也只有寥寥几封书信,不知在那边过得如何?
“娘娘放心,此次运送灾银我将亲自前往,定不会有差错。”秦颐泽自信满满道。
先不说官家的劫匪都不敢碰,就算是朝中这些老臣也不敢轻易动歪心思。
毕竟这些银钱是大家一起出的,若是让那么几家劫去,那触犯的便是众怒。
没人会有好果子吃,但不妨他们得担心总有那些没有脑子,爱冲动行事的人在背后放冷箭。
瑾贵妃见昔日那个身形单薄的少年如今变得宽阔的背脊,心中稍安,满意点头。
陛下虽然不成器,但他后面的几个儿女还是不错的,若将来四皇子做了储君,他们兄妹三人关系不错,那老五和女儿应当会有好些的未来。
***
凌河。
两姐妹坐在简易的棚子中看信。
秦颐一先是拆开了母妃的来信,将信中对二人的关切之言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眼眶有些发酸。
后又拆开父皇的信,先是将如何筹备赈灾银两一事说完,又对他们关切一同,最后提到四哥此次是护送银两的主事。
信中还提到,自那日后,京中有许多官员从此安分低调不少,尤其是好多官员家中的纨绔被狠狠管教一通。
其中最为惨烈的便是卓相家中养了外室的卓大公子。
先是与王家退亲,后又在未成亲的情况下养了外室。若说先前还有人见着两家退亲后关系一如往常,暗自揣测两家是否会再次定亲,那如今便不会再这般想了。
王家宠爱女儿,必不会让女儿受这等委屈。
秦颐一笑着看完这封信,将侍卫首领叫来,对他道:“你派人去一趟京城,让人跟柳姑娘说,若是她不愿再待在京中,给她换一个身份,送她去她想去的地方安顿好。”
“务必保证她的安全。”
这位柳姑娘便是众人口中桌大公子所谓的外室。
实则,柳姑娘不过是秦颐一给卓家的一个饵,针对卓大公子的饵。
卓大公子单名一个越字,此人向来恃才傲物,喜欢的女子也是颇具才情之人。
偏偏看上了路霁安为秦颐一训练的暗卫,说是暗卫,实则是秦颐一安排在茶楼中的细作。
起初在路霁安提出这一计划时,秦颐一是坚决不同意的。
但柳姑娘说,卓越答应过她,只是先替她解决所谓的麻烦,待他成婚后,便将她迎入府中,做他卓越的侧室。
话里话外都在告诉秦颐一,卓越这人高傲,不会在她不愿意之时碰她。
挣扎再三,秦颐一还是同意了,并令信得过的大夫给了柳姑娘令男子不能人道的药,加之柳姑娘自身武艺不俗,秦颐一也放心不少。
此事虽然成了王、卓两家关系破裂的关键,但受害者还是柳姑娘,毕竟在这个时代,女子对于自己的名节还是十分在意的。
不过一切的选择权都在她手上,秦颐一不予干预。
“何不寄一封信过去?”侍卫首领不解。
“信件始终有流入外人手中的危险,还是派亲信走一趟更为稳妥。”秦颐甄解释道。
与秦颐一姐妹兴奋心情截然相反,卓然在几日后也收到了父亲的来信。
这是他来西北的几个月里,父亲的第二封信。
他有些激动地打开信件,慢慢被其中的内容所震惊。
大哥犯了事,被父亲责罚,如今因着灾款一事,卓家似乎被陛下有意疏远。
卓家与王家因着大哥的事,怕是就此无法结为亲家,而父亲的意思是,为今之计,想要他与王家五姑娘成婚,维系好两家的关系。
卓然从开始看到大哥落魄的隐秘欣喜,到现在的心底越来越凉,也不过半盏茶的功夫。
当初父亲见他似乎对和顺公主有意,便明里暗里提点过他,而如今,见王家这块肥肉马上就要飞走,两相权衡之下,父亲还是选择了对自己更有利的王家。
可对父亲有利的前提,却是牺牲了他的日后。
王家五姑娘刁蛮任性,他自幼时便不喜,这一点他与大哥难得一致,可这次父亲居然要让他为大哥的日后铺路。
凭什么呢?
为什么他生来就该是别人的陪衬,同样是相府的公子,他就该被利用被牺牲吗?
卓然将手中的信纸越攥越紧,眼底隐隐有着恨意。
良久,他将手中的信件点燃,看着火光在黑夜中起舞。
他想,有的事情,是该加快进度了。
***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众人的期盼中,秦颐泽终于带着赈灾物资进了凌河县城城门。
这日一早,在仍旧残破的城中,百姓自发站好,看着一堆堆人马穿过高高的城墙,向凌河县而来。
他们看着那一车车的粮食、一车车的衣物,心中百感交集。
不知是谁率先跪下,高呼:“吾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时间,还留有淤泥的街道上乌泱泱跪了一片人,嘴里高喊着“吾皇万岁”、“公主千岁”。
骑在马上的秦颐泽看着这一幕,看着灰头土脸、瘦削矮小的西北百姓对皇家的感恩,这一瞬,他脑中闪过很多东西,也对小妹她们一直执着的事理解透彻。
小妹曾经说,有一位高人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为民,舟为君。
此话惊为天人。
问她是哪位高人,她只说是从古书里看来的,忘了是哪位高人。
如今,对此前这句话一知半解的秦颐泽似乎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看着龙椅上的皇帝与四皇子一唱一和的模样,许多人心中早已明了,陛下这回是一定要世家出血了。
“卓大人。”秦颐泽走到卓相面前,看着他笑得灿烂。
卓相凛然,但面上仍旧镇定自若:“臣在,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听说前些日子令郎在西街购置了一套宅子,价值不菲,还有人说,见到那宅子的主人似乎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
卓相咬牙,心中暗恨大儿子做事不谨慎,养个外室还敢这么张扬。
殿中的卓家大公子一听这话,当即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高声叫着“陛下饶命”。
大齐明文规定,在朝为官者,不可狎妓。
虽没有对养外室这一点作出规定,但众人都知晓当今陛下当初也只是外室子,还是先帝登基后才给了其母亲名分。
此事被人公然说出,看四皇子的信誓旦旦的样子定是证据在手,这不是犯了皇帝的忌讳又是什么。
私下里,大家心照不宣,暗地里养着,但明面上绝不会被人抓住把柄。
可卓家大公子倒好,仗着自己爹在朝中的地位,一向有些嚣张,如今竟然敢犯到皇帝头上。
卓大公子跪下后,卓相连辩解的机会都无,只能跟着这不成器的儿子跪下请罪。
永安帝没有说话,秦颐泽便往刚刚极力哭穷的官员面前挨个走了一遍,或是本身就犯了事的,或是家中妻妾犯了事的,又或是族中之人犯了事的。
一个个听得面色惨白,冷汗直流,全都跪地不起。
见恐吓得差不多,秦颐泽朝永安帝使了个颜色,永安帝才从昏昏欲睡中回神。
这上朝实在是太累了。
“朕念在你们这么些年对我大齐的江山社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儿上,这些事,朕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谢陛下隆恩!”众人齐声道。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永安帝顿了顿,看着底下人精彩纷呈的脸色,心中畅快至极。
不是不想出钱吗?那就让你们出了钱还什么都捞不到。
“就罚你们将此次西北的灾款凑齐,从一品大员开始算起,后面的官员逐渐减少。众爱卿可有异议啊?”
“臣等接旨。”
此刻谁还敢有异议,陛下给一棒子还给了一颗甜枣,犯下的孽都他轻飘飘揭过,能够花钱消灾的事,谁又会有异议。
若是再所说下去,谁又知晓皇帝那里还有自己的什么把柄。
永安帝出了一口恶气,说了退朝便走。
卓相看着永安帝进了后殿的背影,脸色阴沉。
他们这位陛下,还真是深藏不露啊。
当夜,永安帝与秦颐泽在自己的寝宫用膳。
“你这些年在外面就是为了搜集这些官员的罪证?”
用膳过后,永安帝拿着手中的一摞摞折子,看得直冒火。
“那倒不是,主要是在荆山习武,闲暇之余弄些东西,还是小妹提议的,不然我哪能想到这些。”
提起小女儿,永安帝欣慰点头:“你的两个妹妹的很不错,不愧是朕的女儿!”
秦颐泽抽了抽嘴角,对父皇的话不作回答。
寒暄几句后,父子二人便兴致勃勃地谈论起今日在大殿上被他们噎得说不出话的朝臣,殿内传来阵阵朗笑。
瑾贵妃来时,见到的便是父子俩欢笑一堂的模样。
“此次赈灾银钱来之不易,又是巧取豪夺而来,西北路途遥远,怕是其中要生变故,还得多派些人手才好。”
她忧心忡忡,女儿离京数月,也只有寥寥几封书信,不知在那边过得如何?
“娘娘放心,此次运送灾银我将亲自前往,定不会有差错。”秦颐泽自信满满道。
先不说官家的劫匪都不敢碰,就算是朝中这些老臣也不敢轻易动歪心思。
毕竟这些银钱是大家一起出的,若是让那么几家劫去,那触犯的便是众怒。
没人会有好果子吃,但不妨他们得担心总有那些没有脑子,爱冲动行事的人在背后放冷箭。
瑾贵妃见昔日那个身形单薄的少年如今变得宽阔的背脊,心中稍安,满意点头。
陛下虽然不成器,但他后面的几个儿女还是不错的,若将来四皇子做了储君,他们兄妹三人关系不错,那老五和女儿应当会有好些的未来。
***
凌河。
两姐妹坐在简易的棚子中看信。
秦颐一先是拆开了母妃的来信,将信中对二人的关切之言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眼眶有些发酸。
后又拆开父皇的信,先是将如何筹备赈灾银两一事说完,又对他们关切一同,最后提到四哥此次是护送银两的主事。
信中还提到,自那日后,京中有许多官员从此安分低调不少,尤其是好多官员家中的纨绔被狠狠管教一通。
其中最为惨烈的便是卓相家中养了外室的卓大公子。
先是与王家退亲,后又在未成亲的情况下养了外室。若说先前还有人见着两家退亲后关系一如往常,暗自揣测两家是否会再次定亲,那如今便不会再这般想了。
王家宠爱女儿,必不会让女儿受这等委屈。
秦颐一笑着看完这封信,将侍卫首领叫来,对他道:“你派人去一趟京城,让人跟柳姑娘说,若是她不愿再待在京中,给她换一个身份,送她去她想去的地方安顿好。”
“务必保证她的安全。”
这位柳姑娘便是众人口中桌大公子所谓的外室。
实则,柳姑娘不过是秦颐一给卓家的一个饵,针对卓大公子的饵。
卓大公子单名一个越字,此人向来恃才傲物,喜欢的女子也是颇具才情之人。
偏偏看上了路霁安为秦颐一训练的暗卫,说是暗卫,实则是秦颐一安排在茶楼中的细作。
起初在路霁安提出这一计划时,秦颐一是坚决不同意的。
但柳姑娘说,卓越答应过她,只是先替她解决所谓的麻烦,待他成婚后,便将她迎入府中,做他卓越的侧室。
话里话外都在告诉秦颐一,卓越这人高傲,不会在她不愿意之时碰她。
挣扎再三,秦颐一还是同意了,并令信得过的大夫给了柳姑娘令男子不能人道的药,加之柳姑娘自身武艺不俗,秦颐一也放心不少。
此事虽然成了王、卓两家关系破裂的关键,但受害者还是柳姑娘,毕竟在这个时代,女子对于自己的名节还是十分在意的。
不过一切的选择权都在她手上,秦颐一不予干预。
“何不寄一封信过去?”侍卫首领不解。
“信件始终有流入外人手中的危险,还是派亲信走一趟更为稳妥。”秦颐甄解释道。
与秦颐一姐妹兴奋心情截然相反,卓然在几日后也收到了父亲的来信。
这是他来西北的几个月里,父亲的第二封信。
他有些激动地打开信件,慢慢被其中的内容所震惊。
大哥犯了事,被父亲责罚,如今因着灾款一事,卓家似乎被陛下有意疏远。
卓家与王家因着大哥的事,怕是就此无法结为亲家,而父亲的意思是,为今之计,想要他与王家五姑娘成婚,维系好两家的关系。
卓然从开始看到大哥落魄的隐秘欣喜,到现在的心底越来越凉,也不过半盏茶的功夫。
当初父亲见他似乎对和顺公主有意,便明里暗里提点过他,而如今,见王家这块肥肉马上就要飞走,两相权衡之下,父亲还是选择了对自己更有利的王家。
可对父亲有利的前提,却是牺牲了他的日后。
王家五姑娘刁蛮任性,他自幼时便不喜,这一点他与大哥难得一致,可这次父亲居然要让他为大哥的日后铺路。
凭什么呢?
为什么他生来就该是别人的陪衬,同样是相府的公子,他就该被利用被牺牲吗?
卓然将手中的信纸越攥越紧,眼底隐隐有着恨意。
良久,他将手中的信件点燃,看着火光在黑夜中起舞。
他想,有的事情,是该加快进度了。
***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众人的期盼中,秦颐泽终于带着赈灾物资进了凌河县城城门。
这日一早,在仍旧残破的城中,百姓自发站好,看着一堆堆人马穿过高高的城墙,向凌河县而来。
他们看着那一车车的粮食、一车车的衣物,心中百感交集。
不知是谁率先跪下,高呼:“吾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时间,还留有淤泥的街道上乌泱泱跪了一片人,嘴里高喊着“吾皇万岁”、“公主千岁”。
骑在马上的秦颐泽看着这一幕,看着灰头土脸、瘦削矮小的西北百姓对皇家的感恩,这一瞬,他脑中闪过很多东西,也对小妹她们一直执着的事理解透彻。
小妹曾经说,有一位高人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为民,舟为君。
此话惊为天人。
问她是哪位高人,她只说是从古书里看来的,忘了是哪位高人。
如今,对此前这句话一知半解的秦颐泽似乎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