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知乐只睡了一会,准备去厨房装些干海货和糟泥螺,让于佩兰带回省城。

    两人对视了一分钟,她被盯得呼吸节奏加快,率先移开眼。

    “你在这做什么?不知道睡觉有助于伤口愈合?”于知乐的视线落在周岳生手臂的纱布上。

    视线再往下她看见他指尖的墨迹。

    周岳生应道:“睡不着,我帮你装东西吧。”

    他能猜到于知乐这个时间点出现在院子里的原因。

    窄小的厨房里,空气闷热。

    两人并排站在置物架前,距离不过一拳,动作过大还会碰到对方的手臂。

    干鲍鱼、干海参的保存需要防潮,于知乐特地用洗净的罐头瓶装。

    “那份计划书,我不要了。”于知乐在油纸的摩擦声中开口说话。

    海带和裙带菜的包装随意很多,用大油纸装上一大把,用中药纸包法包好,再用麻绳固定。

    周岳生手上动作一顿:“是我想写。”

    “你。”于知乐抿紧嘴唇,又过了一会才出声,“随你。”

    这话有赌气的成份,她说完就直接抱着海货出了厨房。

    周岳生长腿一迈,追上解释:“光哥借回来的书里夹了一个笔记本,记录了一位教授的研究过程,里面的科学养殖方法,很适合海隅村。”

    随后,他回西屋取出笔记本,递给她。

    本子平铺在桌面,于知乐翻看实验记录,周岳生不时指出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地方。

    “从哪借来的?”于知乐问。

    不得不说,这个本子上的内容确实很适合当前海隅村发展条件,如果到时能请到实验者进行实地指导,会走少很多弯路。

    周岳生回答:“镇上的文化馆。”

    于知乐记下这个地方,打算下次去镇上的时候去打听一下。

    “咳,咳。”于海光的咳嗽声突然响起。

    于知乐这才发觉她与周岳生靠得很近,她能感受到对方温热的呼吸能撒在脖颈处。

    “我写了框架,今晚写完给你。”周岳生挺直腰背。

    于知乐嗯了一声,合上本子。

    周岳生从西屋取出其他资料,在长桌上继续完成计划书。

    “我说了帮他写,他不愿意。”于海光双手抱臂,坐在于知乐身边。

    于知乐在翻看自己用于记录副业组计划的本子,根据实验结果做修整。

    她手里的笔在纸面虚划过,装作漫不经心地说:“你管他。”

    于海光瞧见她的小动作,无奈地摇了摇头。

    太阳逐渐西落,大家都从屋里出来了。

    到了要离开的时间,于佩兰依依不舍地拉着于知乐的手,说:“真想把你带回省城。”

    于知乐挣脱她的手,依偎在她怀里。

    最终,吉普车还是消失在小路的尽头。

    当天晚上,周岳生把万字计划交给于知乐。

    于知乐夹在本子里,打算找时间与张文心和葛泰开个小会。

    随后的两天,小吃摊的其他厨具和在邻村定的大批米粉陆续送到于家。

    东西到齐的那天下午,副业组六人在于家集合。

    “我先说一下去大集当天的时间安排。”于知乐让大家围坐在长桌边上,“当天会比较辛苦,所以第二天有一整天的休息时间。”

    河粉需要现做,加上海隅村去城里要将近两个小时,所以当天凌晨四点就要到于家帮忙做河粉。

    “七点左右到城里,主要做七点到八点和下午五点到六点这两个时间段的生意,中午可以找个地方休息。”于知乐继续道。

    接着,她再明确了一下当天的分工以及整个流程,告诉几人他们的第一次摆摊时间定到三天后。

    上次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都被分了任务,下一个流程是众人各自汇报自己负责的工作。

    “下个月的摊位已经通过抽签确定好,我们的摊位在中段。”葛泰负责确定摊位,前两天跑了一趟城里去抽签。

    这个位置对于吃食摊子并不算很好的位置。

    “没关系,乐乐做的粉能让整个大集都闻得到味道。”张文心对此态度乐观。

    张海梅负责发豆芽,回答:“豆芽长得不错,半斤豆子能发出六斤左右豆芽。”

    “菜地开垦好了,菜都种上了。”张海兰细声汇报。

    副业组成立的第二天,于知乐就向村里要了一块地来种菜,以保证日后摊子蔬菜的供应。

    菜地日常维护的任务交给了张海兰和张海竹。

    前一个月的菜会在村里按照市价收,记好账,年末分钱的时候清账。

    张文心负责的是桌椅的问题,这几天她在仓库翻找出缺胳膊少腿的桌椅,让她三个哥哥修好了,整了四大张桌子和十七条长凳。

    于知乐边听边在本子上打上勾。

    一切已经准备就绪。

    “海梅,你们三姐妹跟我学做河粉和炒料,以后摊子会交给你们。”她合上笔记本,站了起来。

    张海梅姐妹三人有些惊讶。

    “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摊子,把摊子办好?”于知乐问。

    张海梅与两个妹妹互相对视几眼,齐声回答:“有。”

    三人的声音不大,但坚定且有力。

    “做河粉用陈米最好,一斤米能做出三斤粉。”于知乐带三人去看她几个小时前泡好的米,“米要提前三四小时泡上,米粉的话要提前一个晚上浸泡。”

    张文心和葛泰跟着学习。

    “米浸泡好后,沥干所有水分,另外准备一盆水。”于知乐用竹捞把米从桶里捞出,“一斤米三斤水,水少了米浆太稠,水多了河粉不成型,磨好的米浆要加点盐。”

    张海梅认真地记着每一个要点。

    之后,几人轮流将米加入小磨盘磨成米浆。

    铁锅烧水,上好蒸汽,一勺米浆淋在竹编簸箕上,左右摇匀。

    “尽量铺匀,蒸到起泡就是熟了,晾凉再叠起来。”于知乐盖上锅盖。

    约莫两分钟之后,她掀开盖子,粉皮冒出几个大泡泡。

    张家姐妹三人马不停蹄地开始实践,把下一锅蒸上。

    第二张米皮出锅,于知乐揭起第一张,并用刷子在表面涂上一层油。

    “这是为了不让它们粘在一起吗?”张海竹怯怯地问。

    于知乐点点头,夸赞道:“海竹很聪明,以后你们有什么不懂的也要即时问。”

    张海竹被夸得脸微红,但双眼亮晶晶的。

    “好。”众人应声。

    紧接着,到了今天开会的重头戏——学炒料。

    第一坛泡椒已经腌上半个月左右,可以开坛了。

    “泡菜坛子一定不能沾上油,否则会发霉,整坛都不能吃了。”于知乐再三叮嘱,才打开坛子。

    一种独特的发酵味道在院子里扩散,酸中带上一点辣味,刺激着在场所有人的味蕾。

    “怪不得能让乐乐说出开胃这两个字,我闻到这个味道就能喝两碗粥。”张文心咽了咽口水。

    于知乐用干净的竹签挑出满满一碗,说:“可以直接吃。”

    张文心迫不及待地戳了一个放进嘴里。

    咀嚼的瞬间,辣味与酸味在她舌尖迸发,让她的食欲更盛。

    “嘶,有点辣,但味道很好。”张文心评价。

    闻言,其他人纷纷尝试。

    “嗯,很开胃。”葛泰面不改色地嚼了一只。

    张家三姐妹不太能吃辣,才吃两口就被辣红了脸。

    大家要学,厨房又站不下这么多人,于知乐索性用小灶在院子里炒。

    “第一步是煮软干辣椒,再把辣椒捣碎成糍粑状。”她把干辣椒倒进沸腾的水里,不时搅拌。

    呛鼻的味道让打喷嚏的声音此起彼伏,只有于知乐不受任何影响。

    她把泡椒切碎,说:“摆摊时的底料还会加泡姜,也是切碎。”

    锅倒掉辣椒水,烧干,再筷子边开始冒泡时加入洋葱碎和芹菜。

    锅里的菜逐渐变黄,洋葱和芹菜的香味随之被炸出。

    “先沿着锅边下辣椒,这样不会可以防止油溅出来。”于知乐小心意义地把糍粑辣椒加入油里。

    辣椒表皮炒干,再下一把花椒炒出香味,最后倒入泡椒碎,不断翻炒。

    锅里的水分不断蒸发,底料的颜色变成诱人的红色。

    “期间要不断翻动,防止糊锅,出锅前加两勺白酒。”于知乐倒入白酒,抽调柴火。

    炒好的泡椒底料色泽亮红,味型比单纯的泡椒或辣椒更复杂,辣与酸的结合恰到好处,醇厚而浓郁。

    众人的嗅觉系统被咸香酸辣的味道牢牢侵占。

    “底料一般提前一天炒,静置一个晚上味道会更好。”于知乐说。

    今天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她就没有严格按照配方和步骤执行。

    彼时,陈昭刚好下工。

    她就直接擓上一勺底料,加入热水煮沸,下切好的河粉和提前准备的蔬菜,烫熟出锅。

    除了周岳生,大家都吃泡椒河粉。

    红油漂浮在汤汁上,为河粉增添了几分食欲。

    细腻粉糯的河粉与泡椒底料很搭,第一口就惊艳了大家,让众人赞叹不已。

    “我觉得你们桌子肯定坐不下。”陈昭咂舌回味。

    张文心第一次这么赞同陈昭的话,盘算着再去找两套桌椅。

    这一刻,副业组所有人满心期待大集那一天的到来。

章节目录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啾十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啾十二并收藏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