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三年夏,豫州突发大水,水势空前,一泻千里。一时间田涝屋毁,伤亡无数。皇帝心系百姓,立刻派户部工部官员赈灾,着手灾后重建,兴修水利。然,灾后流民为寇,规模渐大,为祸四方,皇帝忧心百姓,亲自率兵平定灾祸。
与此同时,宫内张皇后临盆期限将至,终日卧床,宸妃叶氏暂代后印,行执掌六宫之权。
自傍晚起天色就阴沉压抑,黑云覆天。各宫妃嫔刚用过晚膳,大雨就瓢泼而下,还伴着阵阵雷鸣,叫人心悸。
椒房宫内传来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张皇后躺在床上,满头冷汗,还在用力。殿外焦头烂额的太医围了五个,接生婆和服侍宫女更是不计其数。带着血水的热水进进出出换了不知多少盆,看着触目惊心,但张皇后腹中的孩子就是不见露头。
不远处的关雎宫内,年且五岁的二皇子燕靖琮被雷声惊醒。大宫女微兰连忙点上灯,抱起小皇子,安抚地轻拍后背。若是寻常时候,微兰应带着二皇子去找宸妃娘娘,可是今夜变故突发,宸妃下令任何人不得打扰她。微兰给安静下来的燕靖琮盖上被子,哄着他闭了眼,又焦急地站在寝殿门口,皱着眉看着不远处灯火通明人进人出的椒房宫。雷声中依稀还能听见张皇后的痛苦的叫声。
宸妃的关雎宫现在也不平静。
烛光摇晃下,宸妃在殿内不安地走来走去,皱着眉,面上净是犹豫不决。半个时辰前,张皇后心腹宫女翠微前来,同宸妃耳语几句又匆匆离去。自那后,宸妃便在自己宫中心绪不安地来回踱步,像是在等什么,又像是挣扎不已。
“娘娘?是出了什么事吗?”幽兰站在一旁,同样不安地问。
平日自家娘娘同皇后最为要好,如今椒房殿内如此慌乱,按理说娘娘应当早去安排,陪着皇后娘娘生产。这是两位娘娘几月前谈笑时,早就商量好的事。可如今皇后娘娘下令,不许任何人靠近椒房殿,甚至宸妃娘娘都不许。
一定出了大事。
宸妃却不言语。
听着张皇后的惨叫渐渐停了,宸妃看着椒房殿西南角,等了些许时间,一盏宫灯明明灭灭闪了三次。
宸妃叹了口气,闭上眼再睁开后,满脸尽是决绝:“咱们走,拿着凤印去调羽林军。张皇后调换皇嗣,祸乱宫闱,派人立即拿下。”
“啊?”幽兰惊地睁大双眼,虽仍是一头雾水不可置信,却也乖乖快步带着宫人出去调军队了。
宸妃看着雨幕中的椒房殿,不由得痛苦万分,两行清泪自眼角边滑下,被人扶着出宫门去。她没看见门外探头的小脑袋。
皇城外,皇帝正冒雨骑马往回赶,豆大的雨点砸在皇帝脸上身上,噼啪作响。随行的侍卫抹了把脸上的水,勉强睁着眼睛,极力劝皇帝等雨停下再回宫。
皇帝手握缰绳,双目只盯着皇宫的方向。“有信传来皇后难产,朕今晚定要回宫的!若是有贼人,朕不在,今夜要出乱子的。”
凌晨时分皇帝进了宫,雨堪堪停下,张皇后已然诞子。天色尚早,但椒房宫大殿内,各宫嫔妃来的整整齐齐,都不敢言语。殿中跪了个接生婆和几个宫人,抱着两个啼哭不止的婴孩。
“发生了何事?张皇后如何?”皇帝来不及换衣裳,赶到椒房宫看见的便是这般光景。
一屋子的女子行礼后皆是吞吞吐吐不敢言,唯有明妃性子嚣张惯了,开口道:“皇后娘娘诞下了龙脉,但是……”明妃眼眸一转,面带轻蔑,略略停顿,引得皇帝不满地看过来,才接着说下去:“但是皇后娘娘想要皇子,怕自己生不出,竟提前安排了婆子寻了个男婴,准备狸猫换太子呢。若不是太医发现异常禀告了宸妃姐姐,我们现在都还蒙在鼓里。”
殿中跪着的接生婆头磕在地上都不敢抬,手抖得快抱不住孩子。
人证物证具在,皇帝忍着情绪,沉默着去房内看虚弱濒死的张皇后。
没人听见他们说了什么,只知道皇帝出来后大怒,摔了宫人奉上来的茶。
当夜皇帝就下令彻查张家全族。
羽林军早就遵着凤印去抓了张家人,一番彻查下来,竟翻出张皇后母族谋逆的证据。张氏一族成年男丁尽数斩首,未成年者流放,带兵在外者杀,女眷充奴作婢。昔日因着累累战功而高门显赫的张家,倾颓只在一夕之间,引起寻常百姓唏嘘不已。
张皇后换皇嗣一事实属丑闻,宫中只对外宣称,张皇后难产去世。宫内之人都对这件事忌讳莫深,椒房宫从此无人踏入。张皇后诞下的女婴也被送往京郊一处寺庙,对外只道是在护国寺为国祈福。
不久后宸妃叶氏被立为皇后,事情就这样尘埃落定。
天佑十六年冬。
漫山遍野入目皆是白色,漫天的雪中,一个穿着藏青薄袄的小姑娘,背着装满了干枯树枝的背篓推开寺门,指尖冻得通红,手背上青紫的血管清晰可见。
寺里的尼姑们听见声音,扭头看她自己哆哆嗦嗦地卸背篓,把柴火堆在院子里,然后像没看见似的继续围着烤火闲聊。
大雪封山,这时候往往是没人来祭拜的,尼姑们乐得清闲。寺里香火不算旺盛,年底上更是没有余粮,是万万不可能买柴火的。这山里柴火倒是不缺,寻一个人去砍就好。这活计自阿苦八岁起就落在她肩上了。
阿苦干完活,往手上哈了几口气,稍微动动冻僵的手指,跑去灶房里揭开锅盖,用勺子舀出锅底剩的稀粥,只有大半碗,手摸还温着,吃进嘴里就有些凉了。至于寺里窖存的萝卜白菜,往往是轮不上她的。吃完了,小姑娘用灶上温的水洗了所有人堆在灶台的碗。
“阿苦——”
“哎!”小姑娘应了一声,把碗放进木柜子就跑出去。
走进大殿,身着彩绘的观世音大士双眼微睁,凝视前方垫子上闭眼跪着的人。
“慧音师傅。”阿苦规规矩矩地行了礼,然后任慧音拉着进了内室。
“阿苦,今日都腊月十八了。”慧音坐在榻上,打开窗,看见阿苦在往房外的灶里添柴火,好让她的榻上暖和些。傻孩子,自己砍的柴火用着也不心疼,没两日又要上山。慧音在心里念叨。
“是了,快到年关了。”阿苦生完火,被慧音拉着也坐在榻上。
“你知道腊月二十三是什么日子?”慧音边问边倒茶。
“阿苦不知。”
“是皇家宴请群臣,祭灶的大日子,所有皇室宗亲都会在的。”
阿苦听见,眼神一暗,低着头没说话,握着茶杯暖手。
慧音透过窗户看着东南方,雪中看不见皇宫的轮廓。再看着眼前的小姑娘,慧音叹了口气,摘了小姑娘的僧帽,露出满头乌发。
“三年前,宫里传信叫你蓄发,我原以为,是要接你回去了。但这年年等,年年等,今年又要过去了,却再没有宫中来信。”慧音解开盘发,慢慢帮阿苦梳头。
“不接也无妨,我陪着师傅一辈子,等师傅百年,在墓前种师傅喜欢的柳树。”阿苦一口饮尽了杯中茶。
慧音无奈地笑笑,道:“是了,不接也无妨,阿苦陪着师傅,给师傅种柳树。”
昨夜宫中落了雪,关雎宫燃着银火炭,温暖如春。临近年关,无甚大事,早朝下了皇帝便摆驾关雎宫。进门时,叶皇后正核对各宫的年关开销,瞧见皇帝起身行礼。
“清阳,你辛苦了。”皇帝伸手把叶皇后扶起来。
“臣妾应做的,哪里就辛苦了。”叶皇后笑着和皇帝一同坐上榻,窗外传来宫女们嬉戏打闹的声音。榻上小桌摆了一瓶梅花,开的正盛,暗香幽幽。
“这梅花开的不错,待过几天宫里宴请群臣时,就摆梅花吧。”皇帝看了眼梅花,提议道。
叶皇后嗅了嗅梅花,笑道:“当然好。”
皇帝想起什么,又说:“今年孩子们都在宫里,也能吃个团圆饭。”
叶皇后闻言愣了一下,片刻之后敛起眉眼。“皇上,臣妾觉着,不甚团圆。您莫不是忘了,莲溪寺还有个女儿。”
皇帝沉默着没说话。
叶皇后接着说下去:“算算年月,都已过十三了。若是皇上还准备认她,合该接进宫里养着的,将来也好出嫁。不然,真是要耽误一辈子了。”
皇帝终于开口:“都十三年了啊……”
叶皇后看皇帝感慨万分,心中也思绪翻涌,继续说道:“先前庙里的尼姑惯会见风使舵,处处欺辱她。说着念佛要诚信,竟也剃了她的发,一直不许留。三年前我叫人下旨说给公主蓄发,那头发才留着,不然将来无法成亲,可真是一辈子都要在那过了。公主在宫外吃不饱穿不暖,还日日劳累,受了多年的苦,如今大了,怎么也该接进宫里了。”
皇帝神色不辨喜怒。“那你准备如何做?”
叶皇后听了这话,从榻上站起来跪下,皇帝连忙去扶,叶皇后却没起身。叶皇后眼里蓄了薄薄一层泪。“公主身为皇嗣,却日夜在深山寺庙饥饱不知,片裘不覆,臣妾每每午夜梦回身心俱是不安。若是皇上准许,臣妾想把公主接回宫里,记在臣妾名下,当亲女儿疼。”
与此同时,宫内张皇后临盆期限将至,终日卧床,宸妃叶氏暂代后印,行执掌六宫之权。
自傍晚起天色就阴沉压抑,黑云覆天。各宫妃嫔刚用过晚膳,大雨就瓢泼而下,还伴着阵阵雷鸣,叫人心悸。
椒房宫内传来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张皇后躺在床上,满头冷汗,还在用力。殿外焦头烂额的太医围了五个,接生婆和服侍宫女更是不计其数。带着血水的热水进进出出换了不知多少盆,看着触目惊心,但张皇后腹中的孩子就是不见露头。
不远处的关雎宫内,年且五岁的二皇子燕靖琮被雷声惊醒。大宫女微兰连忙点上灯,抱起小皇子,安抚地轻拍后背。若是寻常时候,微兰应带着二皇子去找宸妃娘娘,可是今夜变故突发,宸妃下令任何人不得打扰她。微兰给安静下来的燕靖琮盖上被子,哄着他闭了眼,又焦急地站在寝殿门口,皱着眉看着不远处灯火通明人进人出的椒房宫。雷声中依稀还能听见张皇后的痛苦的叫声。
宸妃的关雎宫现在也不平静。
烛光摇晃下,宸妃在殿内不安地走来走去,皱着眉,面上净是犹豫不决。半个时辰前,张皇后心腹宫女翠微前来,同宸妃耳语几句又匆匆离去。自那后,宸妃便在自己宫中心绪不安地来回踱步,像是在等什么,又像是挣扎不已。
“娘娘?是出了什么事吗?”幽兰站在一旁,同样不安地问。
平日自家娘娘同皇后最为要好,如今椒房殿内如此慌乱,按理说娘娘应当早去安排,陪着皇后娘娘生产。这是两位娘娘几月前谈笑时,早就商量好的事。可如今皇后娘娘下令,不许任何人靠近椒房殿,甚至宸妃娘娘都不许。
一定出了大事。
宸妃却不言语。
听着张皇后的惨叫渐渐停了,宸妃看着椒房殿西南角,等了些许时间,一盏宫灯明明灭灭闪了三次。
宸妃叹了口气,闭上眼再睁开后,满脸尽是决绝:“咱们走,拿着凤印去调羽林军。张皇后调换皇嗣,祸乱宫闱,派人立即拿下。”
“啊?”幽兰惊地睁大双眼,虽仍是一头雾水不可置信,却也乖乖快步带着宫人出去调军队了。
宸妃看着雨幕中的椒房殿,不由得痛苦万分,两行清泪自眼角边滑下,被人扶着出宫门去。她没看见门外探头的小脑袋。
皇城外,皇帝正冒雨骑马往回赶,豆大的雨点砸在皇帝脸上身上,噼啪作响。随行的侍卫抹了把脸上的水,勉强睁着眼睛,极力劝皇帝等雨停下再回宫。
皇帝手握缰绳,双目只盯着皇宫的方向。“有信传来皇后难产,朕今晚定要回宫的!若是有贼人,朕不在,今夜要出乱子的。”
凌晨时分皇帝进了宫,雨堪堪停下,张皇后已然诞子。天色尚早,但椒房宫大殿内,各宫嫔妃来的整整齐齐,都不敢言语。殿中跪了个接生婆和几个宫人,抱着两个啼哭不止的婴孩。
“发生了何事?张皇后如何?”皇帝来不及换衣裳,赶到椒房宫看见的便是这般光景。
一屋子的女子行礼后皆是吞吞吐吐不敢言,唯有明妃性子嚣张惯了,开口道:“皇后娘娘诞下了龙脉,但是……”明妃眼眸一转,面带轻蔑,略略停顿,引得皇帝不满地看过来,才接着说下去:“但是皇后娘娘想要皇子,怕自己生不出,竟提前安排了婆子寻了个男婴,准备狸猫换太子呢。若不是太医发现异常禀告了宸妃姐姐,我们现在都还蒙在鼓里。”
殿中跪着的接生婆头磕在地上都不敢抬,手抖得快抱不住孩子。
人证物证具在,皇帝忍着情绪,沉默着去房内看虚弱濒死的张皇后。
没人听见他们说了什么,只知道皇帝出来后大怒,摔了宫人奉上来的茶。
当夜皇帝就下令彻查张家全族。
羽林军早就遵着凤印去抓了张家人,一番彻查下来,竟翻出张皇后母族谋逆的证据。张氏一族成年男丁尽数斩首,未成年者流放,带兵在外者杀,女眷充奴作婢。昔日因着累累战功而高门显赫的张家,倾颓只在一夕之间,引起寻常百姓唏嘘不已。
张皇后换皇嗣一事实属丑闻,宫中只对外宣称,张皇后难产去世。宫内之人都对这件事忌讳莫深,椒房宫从此无人踏入。张皇后诞下的女婴也被送往京郊一处寺庙,对外只道是在护国寺为国祈福。
不久后宸妃叶氏被立为皇后,事情就这样尘埃落定。
天佑十六年冬。
漫山遍野入目皆是白色,漫天的雪中,一个穿着藏青薄袄的小姑娘,背着装满了干枯树枝的背篓推开寺门,指尖冻得通红,手背上青紫的血管清晰可见。
寺里的尼姑们听见声音,扭头看她自己哆哆嗦嗦地卸背篓,把柴火堆在院子里,然后像没看见似的继续围着烤火闲聊。
大雪封山,这时候往往是没人来祭拜的,尼姑们乐得清闲。寺里香火不算旺盛,年底上更是没有余粮,是万万不可能买柴火的。这山里柴火倒是不缺,寻一个人去砍就好。这活计自阿苦八岁起就落在她肩上了。
阿苦干完活,往手上哈了几口气,稍微动动冻僵的手指,跑去灶房里揭开锅盖,用勺子舀出锅底剩的稀粥,只有大半碗,手摸还温着,吃进嘴里就有些凉了。至于寺里窖存的萝卜白菜,往往是轮不上她的。吃完了,小姑娘用灶上温的水洗了所有人堆在灶台的碗。
“阿苦——”
“哎!”小姑娘应了一声,把碗放进木柜子就跑出去。
走进大殿,身着彩绘的观世音大士双眼微睁,凝视前方垫子上闭眼跪着的人。
“慧音师傅。”阿苦规规矩矩地行了礼,然后任慧音拉着进了内室。
“阿苦,今日都腊月十八了。”慧音坐在榻上,打开窗,看见阿苦在往房外的灶里添柴火,好让她的榻上暖和些。傻孩子,自己砍的柴火用着也不心疼,没两日又要上山。慧音在心里念叨。
“是了,快到年关了。”阿苦生完火,被慧音拉着也坐在榻上。
“你知道腊月二十三是什么日子?”慧音边问边倒茶。
“阿苦不知。”
“是皇家宴请群臣,祭灶的大日子,所有皇室宗亲都会在的。”
阿苦听见,眼神一暗,低着头没说话,握着茶杯暖手。
慧音透过窗户看着东南方,雪中看不见皇宫的轮廓。再看着眼前的小姑娘,慧音叹了口气,摘了小姑娘的僧帽,露出满头乌发。
“三年前,宫里传信叫你蓄发,我原以为,是要接你回去了。但这年年等,年年等,今年又要过去了,却再没有宫中来信。”慧音解开盘发,慢慢帮阿苦梳头。
“不接也无妨,我陪着师傅一辈子,等师傅百年,在墓前种师傅喜欢的柳树。”阿苦一口饮尽了杯中茶。
慧音无奈地笑笑,道:“是了,不接也无妨,阿苦陪着师傅,给师傅种柳树。”
昨夜宫中落了雪,关雎宫燃着银火炭,温暖如春。临近年关,无甚大事,早朝下了皇帝便摆驾关雎宫。进门时,叶皇后正核对各宫的年关开销,瞧见皇帝起身行礼。
“清阳,你辛苦了。”皇帝伸手把叶皇后扶起来。
“臣妾应做的,哪里就辛苦了。”叶皇后笑着和皇帝一同坐上榻,窗外传来宫女们嬉戏打闹的声音。榻上小桌摆了一瓶梅花,开的正盛,暗香幽幽。
“这梅花开的不错,待过几天宫里宴请群臣时,就摆梅花吧。”皇帝看了眼梅花,提议道。
叶皇后嗅了嗅梅花,笑道:“当然好。”
皇帝想起什么,又说:“今年孩子们都在宫里,也能吃个团圆饭。”
叶皇后闻言愣了一下,片刻之后敛起眉眼。“皇上,臣妾觉着,不甚团圆。您莫不是忘了,莲溪寺还有个女儿。”
皇帝沉默着没说话。
叶皇后接着说下去:“算算年月,都已过十三了。若是皇上还准备认她,合该接进宫里养着的,将来也好出嫁。不然,真是要耽误一辈子了。”
皇帝终于开口:“都十三年了啊……”
叶皇后看皇帝感慨万分,心中也思绪翻涌,继续说道:“先前庙里的尼姑惯会见风使舵,处处欺辱她。说着念佛要诚信,竟也剃了她的发,一直不许留。三年前我叫人下旨说给公主蓄发,那头发才留着,不然将来无法成亲,可真是一辈子都要在那过了。公主在宫外吃不饱穿不暖,还日日劳累,受了多年的苦,如今大了,怎么也该接进宫里了。”
皇帝神色不辨喜怒。“那你准备如何做?”
叶皇后听了这话,从榻上站起来跪下,皇帝连忙去扶,叶皇后却没起身。叶皇后眼里蓄了薄薄一层泪。“公主身为皇嗣,却日夜在深山寺庙饥饱不知,片裘不覆,臣妾每每午夜梦回身心俱是不安。若是皇上准许,臣妾想把公主接回宫里,记在臣妾名下,当亲女儿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