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在接下来的旅途中,阿斯罕显得格外安静,甚至可以称之为安分,连马也不爱骑了,说是让他睹物伤情,抱膝窝在车辕上,挤得田允摇摇欲坠,对他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
泥路颠簸,在车轮又一次碾过碎石粒而引起的颠簸后,宋虞臻终于给手上的针线活打上了最后一个结,她抬手抖了抖布料,露出满意的微笑。
竹枝却是哼了一声,道:“姑娘倒是一片苦心,可怕是有人不领情呢。”
宋虞臻低头将衣裳小心叠起,抚平皱痕,闻言淡淡道:“竹枝,他再不好,也容不得你编排。”
车外的少年猛然抬头,竖起耳朵来,他忍不住把身子往后靠了一些,待要细听,却只听得主仆二人低声讨论起绣花的针法样式来。
直到到了客栈,她们都没再谈及他人,他忽觉一阵无由来的失落,怏怏不乐地跳下车,往自己的屋子里走去,便听见一个女声轻柔地唤他:“阿斯罕,到我这边来。”
他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个热烈的笑容,循声回头,宋虞臻带着一成不变的淡然笑容,静静站在屋门前,见他回头,便是一晒,转身进屋去。
“我有东西给你。”
阿斯罕乐呵呵地跟上前,左右打量着她的住所,其实二者并无区别,只是在床榻和桌几之间立了一架屏风,这只是客栈,倒也不能指望它能有多豪华规谨,有暖阁拔步床贵妃榻之类的东西。
宋虞臻将放在榉木芍药纹画桌上的包袱打开,从里头取出一件浅水绿长袍来,轻轻抖开,下摆绣上两三竹枝,拢共用上四色绣线,其中又混了银线,因而呈现出水波粼粼之感,她将长袍递给阿斯罕,道:“总穿着骑服也不像样,你瞧你那衣裳破成什么样子了,人靠衣装马靠鞍,想让爹爹对你有个好印象,就把这件衣裳穿上。”
她低头看了看他的马靴,颇为烦恼地捏了捏眉心,心道她纳绣花鞋的手艺还算凑合,但母亲可没教过她为男子纳鞋底,然面上不显,只道:“还得有双衬脚的鞋子,还有里衣…这我不便过问,叫田允带你去铺子里买,你快换上,让我看看有哪里不合身。”
少年迟滞地接过长袍,小心翼翼地托住,低头看了看自己,便当着宋虞臻的面快速地褪去外袍,宋虞臻还没来得及喝止,他就脱得只剩下里衣了。
洗得发黄的里衣包裹着少年清瘦而挺拔的身躯,尽管他才刚十四岁,却已经比宋虞臻高出大半个头,她要微微抬起头,方能看见他那张略带青涩的俊朗面孔,然当她平视着少年时,看见的却是将衣裳绷紧的宽阔胸膛,以及标志着已然长成男人,轮廓分明的喉结。
他已经是个半大少年郎了,宋虞臻忽然意识到这一点,这在他将青衫披上时更为明显,为了迎合宋知言的喜好,她刻意把衣裳做得朴素而不失精致,又加大了放量,一心奔着风度翩翩而去。
青衫上身,少年公子列翠如玉,宽大的身架恰到好处地撑起了衣裳,使它显得不那么空荡荡,精致而低调的绣花缀在衣角,成功去除了阿斯罕毛头小子的模样,增添几分沉稳气质。
只是那桀骜不驯的眸子,以及狂野蓬松的头发,显得分外格格不入。
仍缺一支玉簪,一个发冠,以及一双低垂着的,象征着恭敬臣服的眼睛。
前者易,后者难。
到时候再说罢,总不能期许他一夜间洗尽纤尘,蜕变成真正的谦谦公子。
想到这里,宋虞臻带着期待问:“姜姨可曾教过你挽发髻?”
阿斯罕摸了摸脑袋,颇为自得:“母亲没教过,但这头发是我自己扎的。”
“……”
难道指的是这几根拿绳子粗粗束成麻花,又在身后捆成一束的头发?样式倒是有几分童趣。
宋虞臻轻咳一声,口是心非道:“弟弟手巧,没想到竟会编麻花辫。”
阿斯罕给夸高兴了,眉飞色舞起来:“自母亲去后,我便学着捯饬自己,也没人肯为我指点迷津,权是我天性聪明…”
宋虞臻只是笑着听他口若悬河,等他讲得口干舌燥时趁机递给他一杯茶,示意竹枝:“阿弟聪明,我很高兴,快让竹枝姐姐教你中原的样式。”
还是小孩子心性呢,一经吹捧,定是兴致勃勃。
然阿斯罕看了一眼竹枝,瞬间冷静下来,剑眉一皱,不满道:“阿姐,竹枝姐姐不喜欢我,我不让她碰我的头发。”
竹枝瞪大眼睛,气急嗔道:“你道我稀罕你的头发?不知几天没洗,给你拆下来,不知得洗出几斤沙土,你也好意思嫌弃我?我就是因为梳头梳得好,才能做上姑娘的贴身丫鬟的,能让我给你梳头,那是你几辈子都修不出来的福气!”
宋虞臻头疼地捏了捏眉心,竹枝仍不肯善罢甘休,委屈地朝她扑通跪下,泫然欲泣:“姑娘,就算是打断婢子的手,婢子也不给他梳头,求姑娘开恩,婢子的手是给姑娘梳头的,婢子不想沾染上…”
车厢里宋虞臻的训斥终被她想起来,涌在舌尖的“脏东西”三字被硬生生吞进肚子里,她不敢再口出狂言,索性朝姑娘磕了个响头,呈上木簪,退至门边,说什么也不肯说话了。
这暴脾气,宋虞臻无奈地叹息,心知这二人的梁子一时半会定是掰扯不清,只得道:“罢了…”
她下意识看了一眼阿斯罕的头发,委婉道:“阿斯罕,你明儿来找我,我教你挽发…先好好洗个澡,头发愈干净,梳头挽发更方便。”
阿斯罕形容颇为沮丧,一言不发便伸手去脱外袍,这回宋虞臻终于来得及出声制止,声音甚至因心急而拔高,稍显慌张:“你别脱!”
脱口而出后她后知后觉地红了耳朵,面对阿斯罕不解的眼光,她支支吾吾地解释:“中原男子…呃,在女子面前褪去外袍是极为失礼的举止,你初来乍到,这些礼仪尚且不懂便罢了,只是往后要牢牢记住。”
“为什么失礼?”阿斯罕问,“我们游牧转场时,常常是一家子男男女女住在一块,进了毡房脱外衣躺上褥子,不是很正常吗?”
“那是胡族的习俗!”宋虞臻一横心,咬牙道,“对中原人,尤其是高门贵族而言,这与袒胸露乳也没甚么区别了,快回去罢!”
阿斯罕身不由己地被推出门去,门被重重关上之前,他仍不解发问:“可胡族汉子赛马,也常袒胸露乳,这又有什么不好?”
“那是胡族!”宋虞臻倚在门后,一瞬间失了贵女端庄的模样,绝望大喊,“那是胡族!茹毛饮血的胡族!不然你以为我把你带回中原做什么!”
**
晨曦方揭晓时乃是万籁俱寂,因此屋外响起的敲门声显得格外突兀,尽管敲门者格外小心谨慎,仍旧不可避免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宋虞臻朝竹枝使了个眼神,女婢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将门打开,门外蹦出个崭新的少年来,他礼貌地朝竹枝点头致意,勉强喊了一声“竹枝姐姐”,随即探头探脑,笑着问:“阿姐,我能进来吗?”
想毕是连夜找田允取经去了,可怜田允一家丁,白日里赶车,晚上还要绞尽脑汁地当先生,着实是累坏了,回去非得好好贴补一番不可。
没等宋虞臻应答,他便与竹枝擦肩而过,身姿灵动洒脱,活像只偷鸡的貂,宋虞臻一眨眼,他已经坐在椅子上,自自在在地朝她灿烂笑着。
他长发披散在身后,费劲心思捯饬梳得通顺了,只是他发质粗硬,又继承了父辈先祖的卷发,难免打了死结扯不开,田允只好自认倒霉,对着折断齿梳的牛角梳暗自神伤。
然便宜了宋虞臻,她顺顺利利地梳顺了少年的头发,摆弄好棱花镜好叫少年看得见自己,犹豫着道:“嗯,你仔细看着,先将它们束至脑后,挽成一大结…”
女郎纤细柔软的手指在乌发中穿梭,她的手指是灵巧的,动作却因生涩而颇为迟疑笨拙。
阿斯罕身形僵硬,一时间忘记了呼吸,他在山野间摸爬滚打着长大,自此之前接触的大都是草原上泼辣热情的姑娘,她们呼吸着天地灵气,比他更要落拓不羁,自然没见过宋虞臻这种就连头发丝都规规矩矩停留在应该待的地方,无时无刻散发着幽香,古今之美质皆汇聚于此,不见喜怒哀乐,不似真人,精致完美得宛若女娲娘娘精心捏造的偶人的中原姑娘。
就连母亲,都因多年的草原生活而变得不拘小节。
轻吸一口气,鼻尖充斥着冰片、檀香、侧柏叶和从未闻过的名贵花香,耳朵一动,那衣袂便在耳际摩擦,沙沙作响,引起肌肤一阵颤栗,无法控制的酥麻感从尾椎处迸发,顺着脊椎一路攀爬,窜进后脑,舒适得近乎要发出呓叹。
她的声音宛若春天温柔的流水,即便是责备也像是甜美的蜜糖。
“你出去顽,也不跟我们说一声,若是出了意外,怎好与你爹娘交代,我是要自责的。”
“对不住,阿姐。”
见他乖觉,宋虞臻便松了一口气,轻声道:“往后可不能再像昨日那般了。”
阿斯罕不答,转而反问道:“阿姐带我回中原,究竟是为了什么?”
费心费力又不讨好,她总不能是做慈善罢。
宋虞臻长久地沉默,正当阿斯罕以为她不会回答时,她开口了。
“若是说实话,”她的嗓音是阿斯罕从未听过的冷淡,“全因母亲想见你,她才是你真正的恩人。”
若不是秦云慧因此忧郁成疾,宋虞臻根本不会想起千里之外还有这么一号人的存在,他们本就无亲无故,唯一能算得上联结的,应当是年幼的宋虞臻在母亲的注视下,用稚嫩的手握住毛笔,在信笺上留下扭曲的“干娘”二字。
“还有你的亲生母亲,”她终于挽好了他的头发,揉了揉手腕,开始给发髻调整位置,“她希望你能够多读书,习得做人的道理,而不是活了一辈子,只会和你的白浪做草原上的浪子。”
“这正是中原能给你提供的东西。”她示意阿斯罕起身,满意地打量着她的杰作。
阿斯罕低头看着脚尖,声音格外没底气:“我生来就在草原长大,我想留在那里,就算同白浪过一辈子也是欢喜的…这些日子离家越远,我就越害怕,仿佛把什么东西丢了,再也回不去了。”
“那是因为白浪不见了。”宋虞臻一晒,“你留在草原上能做甚么?你父亲不仁,什么都给不了你,没有仆从,追随者,你只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草原上流浪。但你这么年轻,可不能让日子白白就这么过去了。”
她没有说的是,胡汉结合的孩子,无论在何处都不得信任,他要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你往后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这都需要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她微微笑着,“这就是姜姨为什么想让你回中原来,多读书,行万里路,不至于活了大半辈子,面对子孙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一事无成。”
“外祖能教你习武和兵法,爹爹或许同意让你跟着他读书,尽管中原千年来朝代更迭,前人却留下不计其数的智慧,这是中原能给你的东西。你多听多学,定能从中获益。”她一把抽出阿斯罕头上的玉簪,声音轻快,“来,你自个试一试。”
阿斯罕愣忡地盯着虚空出神,半晌才低低应了一声。
不知过了多久,面色不善的宁叔出现在门口,尖酸刻薄地要他们注意礼数,注意出发的时辰,宋虞臻从善如流地站起身来,一向平和的声音带着迫不及待的解脱:“阿斯罕,宁叔是男子,你尽管请教他。”
次日,京城那金碧辉煌的城门影影绰绰出现在视线中时,宁叔眼下青黑,疲倦地出现在宋虞臻眼前,恭敬地拱了拱手,道:“老夫会给公子找着一个得用的小厮。”
奇耻大辱!奇耻大辱!有辱宋家威名!有辱家风!
泥路颠簸,在车轮又一次碾过碎石粒而引起的颠簸后,宋虞臻终于给手上的针线活打上了最后一个结,她抬手抖了抖布料,露出满意的微笑。
竹枝却是哼了一声,道:“姑娘倒是一片苦心,可怕是有人不领情呢。”
宋虞臻低头将衣裳小心叠起,抚平皱痕,闻言淡淡道:“竹枝,他再不好,也容不得你编排。”
车外的少年猛然抬头,竖起耳朵来,他忍不住把身子往后靠了一些,待要细听,却只听得主仆二人低声讨论起绣花的针法样式来。
直到到了客栈,她们都没再谈及他人,他忽觉一阵无由来的失落,怏怏不乐地跳下车,往自己的屋子里走去,便听见一个女声轻柔地唤他:“阿斯罕,到我这边来。”
他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个热烈的笑容,循声回头,宋虞臻带着一成不变的淡然笑容,静静站在屋门前,见他回头,便是一晒,转身进屋去。
“我有东西给你。”
阿斯罕乐呵呵地跟上前,左右打量着她的住所,其实二者并无区别,只是在床榻和桌几之间立了一架屏风,这只是客栈,倒也不能指望它能有多豪华规谨,有暖阁拔步床贵妃榻之类的东西。
宋虞臻将放在榉木芍药纹画桌上的包袱打开,从里头取出一件浅水绿长袍来,轻轻抖开,下摆绣上两三竹枝,拢共用上四色绣线,其中又混了银线,因而呈现出水波粼粼之感,她将长袍递给阿斯罕,道:“总穿着骑服也不像样,你瞧你那衣裳破成什么样子了,人靠衣装马靠鞍,想让爹爹对你有个好印象,就把这件衣裳穿上。”
她低头看了看他的马靴,颇为烦恼地捏了捏眉心,心道她纳绣花鞋的手艺还算凑合,但母亲可没教过她为男子纳鞋底,然面上不显,只道:“还得有双衬脚的鞋子,还有里衣…这我不便过问,叫田允带你去铺子里买,你快换上,让我看看有哪里不合身。”
少年迟滞地接过长袍,小心翼翼地托住,低头看了看自己,便当着宋虞臻的面快速地褪去外袍,宋虞臻还没来得及喝止,他就脱得只剩下里衣了。
洗得发黄的里衣包裹着少年清瘦而挺拔的身躯,尽管他才刚十四岁,却已经比宋虞臻高出大半个头,她要微微抬起头,方能看见他那张略带青涩的俊朗面孔,然当她平视着少年时,看见的却是将衣裳绷紧的宽阔胸膛,以及标志着已然长成男人,轮廓分明的喉结。
他已经是个半大少年郎了,宋虞臻忽然意识到这一点,这在他将青衫披上时更为明显,为了迎合宋知言的喜好,她刻意把衣裳做得朴素而不失精致,又加大了放量,一心奔着风度翩翩而去。
青衫上身,少年公子列翠如玉,宽大的身架恰到好处地撑起了衣裳,使它显得不那么空荡荡,精致而低调的绣花缀在衣角,成功去除了阿斯罕毛头小子的模样,增添几分沉稳气质。
只是那桀骜不驯的眸子,以及狂野蓬松的头发,显得分外格格不入。
仍缺一支玉簪,一个发冠,以及一双低垂着的,象征着恭敬臣服的眼睛。
前者易,后者难。
到时候再说罢,总不能期许他一夜间洗尽纤尘,蜕变成真正的谦谦公子。
想到这里,宋虞臻带着期待问:“姜姨可曾教过你挽发髻?”
阿斯罕摸了摸脑袋,颇为自得:“母亲没教过,但这头发是我自己扎的。”
“……”
难道指的是这几根拿绳子粗粗束成麻花,又在身后捆成一束的头发?样式倒是有几分童趣。
宋虞臻轻咳一声,口是心非道:“弟弟手巧,没想到竟会编麻花辫。”
阿斯罕给夸高兴了,眉飞色舞起来:“自母亲去后,我便学着捯饬自己,也没人肯为我指点迷津,权是我天性聪明…”
宋虞臻只是笑着听他口若悬河,等他讲得口干舌燥时趁机递给他一杯茶,示意竹枝:“阿弟聪明,我很高兴,快让竹枝姐姐教你中原的样式。”
还是小孩子心性呢,一经吹捧,定是兴致勃勃。
然阿斯罕看了一眼竹枝,瞬间冷静下来,剑眉一皱,不满道:“阿姐,竹枝姐姐不喜欢我,我不让她碰我的头发。”
竹枝瞪大眼睛,气急嗔道:“你道我稀罕你的头发?不知几天没洗,给你拆下来,不知得洗出几斤沙土,你也好意思嫌弃我?我就是因为梳头梳得好,才能做上姑娘的贴身丫鬟的,能让我给你梳头,那是你几辈子都修不出来的福气!”
宋虞臻头疼地捏了捏眉心,竹枝仍不肯善罢甘休,委屈地朝她扑通跪下,泫然欲泣:“姑娘,就算是打断婢子的手,婢子也不给他梳头,求姑娘开恩,婢子的手是给姑娘梳头的,婢子不想沾染上…”
车厢里宋虞臻的训斥终被她想起来,涌在舌尖的“脏东西”三字被硬生生吞进肚子里,她不敢再口出狂言,索性朝姑娘磕了个响头,呈上木簪,退至门边,说什么也不肯说话了。
这暴脾气,宋虞臻无奈地叹息,心知这二人的梁子一时半会定是掰扯不清,只得道:“罢了…”
她下意识看了一眼阿斯罕的头发,委婉道:“阿斯罕,你明儿来找我,我教你挽发…先好好洗个澡,头发愈干净,梳头挽发更方便。”
阿斯罕形容颇为沮丧,一言不发便伸手去脱外袍,这回宋虞臻终于来得及出声制止,声音甚至因心急而拔高,稍显慌张:“你别脱!”
脱口而出后她后知后觉地红了耳朵,面对阿斯罕不解的眼光,她支支吾吾地解释:“中原男子…呃,在女子面前褪去外袍是极为失礼的举止,你初来乍到,这些礼仪尚且不懂便罢了,只是往后要牢牢记住。”
“为什么失礼?”阿斯罕问,“我们游牧转场时,常常是一家子男男女女住在一块,进了毡房脱外衣躺上褥子,不是很正常吗?”
“那是胡族的习俗!”宋虞臻一横心,咬牙道,“对中原人,尤其是高门贵族而言,这与袒胸露乳也没甚么区别了,快回去罢!”
阿斯罕身不由己地被推出门去,门被重重关上之前,他仍不解发问:“可胡族汉子赛马,也常袒胸露乳,这又有什么不好?”
“那是胡族!”宋虞臻倚在门后,一瞬间失了贵女端庄的模样,绝望大喊,“那是胡族!茹毛饮血的胡族!不然你以为我把你带回中原做什么!”
**
晨曦方揭晓时乃是万籁俱寂,因此屋外响起的敲门声显得格外突兀,尽管敲门者格外小心谨慎,仍旧不可避免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宋虞臻朝竹枝使了个眼神,女婢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将门打开,门外蹦出个崭新的少年来,他礼貌地朝竹枝点头致意,勉强喊了一声“竹枝姐姐”,随即探头探脑,笑着问:“阿姐,我能进来吗?”
想毕是连夜找田允取经去了,可怜田允一家丁,白日里赶车,晚上还要绞尽脑汁地当先生,着实是累坏了,回去非得好好贴补一番不可。
没等宋虞臻应答,他便与竹枝擦肩而过,身姿灵动洒脱,活像只偷鸡的貂,宋虞臻一眨眼,他已经坐在椅子上,自自在在地朝她灿烂笑着。
他长发披散在身后,费劲心思捯饬梳得通顺了,只是他发质粗硬,又继承了父辈先祖的卷发,难免打了死结扯不开,田允只好自认倒霉,对着折断齿梳的牛角梳暗自神伤。
然便宜了宋虞臻,她顺顺利利地梳顺了少年的头发,摆弄好棱花镜好叫少年看得见自己,犹豫着道:“嗯,你仔细看着,先将它们束至脑后,挽成一大结…”
女郎纤细柔软的手指在乌发中穿梭,她的手指是灵巧的,动作却因生涩而颇为迟疑笨拙。
阿斯罕身形僵硬,一时间忘记了呼吸,他在山野间摸爬滚打着长大,自此之前接触的大都是草原上泼辣热情的姑娘,她们呼吸着天地灵气,比他更要落拓不羁,自然没见过宋虞臻这种就连头发丝都规规矩矩停留在应该待的地方,无时无刻散发着幽香,古今之美质皆汇聚于此,不见喜怒哀乐,不似真人,精致完美得宛若女娲娘娘精心捏造的偶人的中原姑娘。
就连母亲,都因多年的草原生活而变得不拘小节。
轻吸一口气,鼻尖充斥着冰片、檀香、侧柏叶和从未闻过的名贵花香,耳朵一动,那衣袂便在耳际摩擦,沙沙作响,引起肌肤一阵颤栗,无法控制的酥麻感从尾椎处迸发,顺着脊椎一路攀爬,窜进后脑,舒适得近乎要发出呓叹。
她的声音宛若春天温柔的流水,即便是责备也像是甜美的蜜糖。
“你出去顽,也不跟我们说一声,若是出了意外,怎好与你爹娘交代,我是要自责的。”
“对不住,阿姐。”
见他乖觉,宋虞臻便松了一口气,轻声道:“往后可不能再像昨日那般了。”
阿斯罕不答,转而反问道:“阿姐带我回中原,究竟是为了什么?”
费心费力又不讨好,她总不能是做慈善罢。
宋虞臻长久地沉默,正当阿斯罕以为她不会回答时,她开口了。
“若是说实话,”她的嗓音是阿斯罕从未听过的冷淡,“全因母亲想见你,她才是你真正的恩人。”
若不是秦云慧因此忧郁成疾,宋虞臻根本不会想起千里之外还有这么一号人的存在,他们本就无亲无故,唯一能算得上联结的,应当是年幼的宋虞臻在母亲的注视下,用稚嫩的手握住毛笔,在信笺上留下扭曲的“干娘”二字。
“还有你的亲生母亲,”她终于挽好了他的头发,揉了揉手腕,开始给发髻调整位置,“她希望你能够多读书,习得做人的道理,而不是活了一辈子,只会和你的白浪做草原上的浪子。”
“这正是中原能给你提供的东西。”她示意阿斯罕起身,满意地打量着她的杰作。
阿斯罕低头看着脚尖,声音格外没底气:“我生来就在草原长大,我想留在那里,就算同白浪过一辈子也是欢喜的…这些日子离家越远,我就越害怕,仿佛把什么东西丢了,再也回不去了。”
“那是因为白浪不见了。”宋虞臻一晒,“你留在草原上能做甚么?你父亲不仁,什么都给不了你,没有仆从,追随者,你只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草原上流浪。但你这么年轻,可不能让日子白白就这么过去了。”
她没有说的是,胡汉结合的孩子,无论在何处都不得信任,他要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你往后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这都需要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她微微笑着,“这就是姜姨为什么想让你回中原来,多读书,行万里路,不至于活了大半辈子,面对子孙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一事无成。”
“外祖能教你习武和兵法,爹爹或许同意让你跟着他读书,尽管中原千年来朝代更迭,前人却留下不计其数的智慧,这是中原能给你的东西。你多听多学,定能从中获益。”她一把抽出阿斯罕头上的玉簪,声音轻快,“来,你自个试一试。”
阿斯罕愣忡地盯着虚空出神,半晌才低低应了一声。
不知过了多久,面色不善的宁叔出现在门口,尖酸刻薄地要他们注意礼数,注意出发的时辰,宋虞臻从善如流地站起身来,一向平和的声音带着迫不及待的解脱:“阿斯罕,宁叔是男子,你尽管请教他。”
次日,京城那金碧辉煌的城门影影绰绰出现在视线中时,宁叔眼下青黑,疲倦地出现在宋虞臻眼前,恭敬地拱了拱手,道:“老夫会给公子找着一个得用的小厮。”
奇耻大辱!奇耻大辱!有辱宋家威名!有辱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