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黄昏时刻的漫天流霞为京城这座六朝古都镀上一层流淌着金色光华的薄雾,华灯初上,街道仍是川流不息,人烟辐辏,屋舍端庄立于两侧,无不规矩方正。车驾自朱红宫墙前碾过,高高一堵宫墙,分隔出两番天地来,墙内雕梁画栋,灯如昼,墙外人声喧嚷,月如银。
阔别多日,宋虞臻终于回到了她自小成长的地方,礼部尚书府前早早侯着几个婆子,见车驾停下,上来打起轿帘,另有四五位十七八岁模样的小厮替众人把住马绳,牵马另作安置。
众人簇拥着主子们自入门沿着花荫小径徐行,远远地便见前院松树成林,弯月斜挂于角楼,给粉墙黛瓦笼罩上朦胧安静华光。
宋尚书品行端正廉洁,府邸买下来时是什么模样,今便是什么模样,山水花树,亭台楼阁,皆无二设,奈何该府乃前朝江南巨富所造,因而宅子精致典雅,端方华美,亦有江南园林移步换景之美。
至一垂花门前,宁叔往前走上一步,低声道:“大姑娘,我带公子先行安置,旅途劳顿,您收拾齐整后再去拜见老爷罢。”
其意不言而喻,若是见着宋知言,定是讨不得好果子吃,不说挨罚,少说也得挨上一顿斥责。歇息一晚再前去拜见,至少多得一晚喘息时间。
宋虞臻意外地看了一眼宁叔,老人面带善意,朝她点头示意。
难得古板固执如宁叔发一份善心,然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早晚都要面对的事情,不如早些与爹爹分辨清楚,说不得能多得几分宽宥。宋虞臻沉吟半晌,道:“多谢宁叔,还劳您带他去西院住着,明儿请个丫鬟服侍梳头穿衣,爹爹或许想见他。”
阿斯罕瞪着眼睛打量着这宅子里一草一木,半晌才回过神来,应声道是,心中想着这中原果然不同,就连地上的花,出墙的树,都标志得像是假物似的,每块砖墙都规矩地放在它们该在的位置,全然不似草原的毡房,只要不透风不漏雨,搭得再丑,也能凑合,反正住不了多久就得换地方,何必呢。
见二人走得远了,宋虞臻方理了理衣袖,端正仪容,款款自抄手游廊移向前院书房。
书房门前种了几丛竹子,在微风下沙沙作响,书房门窗紧闭,隐约能看见油灯下人影晃动。
宋虞臻上前一步,敲响房门,轻声唤道:“爹爹,女儿回来了。”
书房内忽地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宋虞臻敢肯定,她看见了两个人头,然等宋知言打开门时,她自下往上望去,唯见油灯剧烈晃动,屋内空无一人,而宋知言白皙的脸色潮红,一手拢住外袍,一手扶着门,板着脸,冷冷地看着她。
她从善如流地一福,道:“爹爹,女儿来给您请安。”
宋知言的语气不辩喜怒:“想来你母亲是病好了,才舍得回来。”
宋虞臻低垂着头,父女俩语气如出一辙:“女儿还未曾探望母亲,才刚进的家门,便向您请罪来了。”
她呈上秦维的书信,把向宁叔说的话全套照搬,末了就势往地上一跪,道:“女儿错了,全凭爹爹处置。”
头上信封被缓缓撕开,像是临刑时刽子手在一上一下地磨刀,宋虞臻背上渐渐沁出冷汗,只觉浑身上下绷紧,就连一阵晚风也让她生出颤栗,不知过了多久,她听见宋知言哼了一声。
“既然大将军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呢?”他微微笑起来,半是恼怒半是赞赏,“虞臻长得大了,读的书到底有用,行事是愈发稳健,知道这事不光彩,你没给大张旗鼓地抖搂出来,爹爹很是高兴。”
他道地上冷,俯身把宋虞臻扶起来,道:“你要记住,你乃高门华族之女,一言一行皆为世间典范,若是让世人知道我宋家出了个离经叛道的女子,定会将你宫中的姑姑置于万劫不复的地步,于你、于你幼妹的婚嫁不利,爹爹在朝堂上,也会受人耻笑。”
无端的愧疚以及后知后觉的害怕紧紧摄住宋虞臻的心弦,她心中狂跳,忽地红了眼眶,小声道:“爹爹…女儿知道错了…”
父亲慈和的声音渐渐抚平她不安愧疚的心:“虞臻知道错误,这就够了,天色已晚,有什么事,明儿再说罢。”
宋虞臻试探着道:“爹爹,明儿我带那孩子让母亲看看,您想不想看看那孩子,他可讨喜了。”
此话一出,宋知言忽地沉下脸来:“虞臻,那孩子身份特殊,你把他带回来,让圣上怎么看宋家?”
他愤愤地摆手:“不见!你们女人总觉得这种事跟闹着玩一样,殊不知……殊不知……”
宋虞臻轻咬嘴唇,不安地望着父亲,宋知言重复几句,忽地甩上门,摞下一句冷冰冰的惩戒:“总要让你长个记性,明天见过你母亲,自己去祠堂跪上四日,近日就不要出门了,安心侍奉你母亲。”
檀木做的门堵在眼前,散发出冰冷的木头香气,宋虞臻鼓起勇气,轻声追问:“爹爹,那阿斯罕怎么办?女儿把他带来回来,决没有让他回去的道理。”
这姑娘出去几天,胆子变大不少,宋知言摸着温香软玉,烦不胜烦:“你去问你外祖,别让他呆在宋家就是了!”
屋外再无动静,唯听得风吹草动,案牍之下的女人这才放心地咯咯娇笑起来,似笑非笑:“郎君好生狠心,大姑娘才十七岁不到呢,怎好这般苛责。”
“你倒是心善,”宋知言揉了揉眉心,“这孩子自小不安生,不时刻打压着,指不定什么时候便蹦出墙外去了。”
女人心道天高任鸟飞,若不是她生来低贱贫穷,大姑娘圣贤书读得多蠢了,谁稀罕这园子。
晚霞已然散尽,弯月越升越高,昏黄月光缠绵在身上,平添几分寒冷,竹枝快步赶上宋虞臻,给她系上披风,愤愤道:“姑娘!老爷屋里有人!定是缠枝那贱人!趁着夫人生病,姑娘又不在家,爬了老爷的床,我向来觉得她心怀不轨,成天和老爷眉来眼去……”
宋虞臻忽地站定,竹枝不察,一头撞上姑娘的肩膀,姑娘面不改色,她倒是揉着鼻子呲牙咧嘴斯斯抽疼。
“竹枝,”她好笑地刮了刮婢女的鼻子,“你这么在意做什么,缠枝心不坏,只是家穷图钱罢了,爹爹看上她,总比哪天带回来个青楼女子要好。”
竹枝自个琢磨许久,待到宋虞臻洗漱完毕,换上寝衣躺上床,疲倦地阖上眼睛时,她猛地坐起来,大声赞道:“肥水不流外人田!姑娘说得有理!缠枝是签了卖身契的,就算出了事,给发卖出去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宋虞臻倦意浓浓,勉强开口:“你要这么想也成……只是竹枝,休要在母亲面前提起此事。”
母亲生性柔软忧郁,自出嫁起便全身心放在爹爹身上,若是让她知晓此事,就算是再多来上十几二十个阿斯罕,巴斯罕的,也是无济于补。
但至少现在,阿斯罕用处极大,母亲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的模样,已然不知多少年出现过了。
暖阁依旧温暖而弥漫着经年不散的药香,秦云慧身后垫上厚实的绣枕,好让她能舒舒服服地倚靠着,女人秀美的脸庞上出现了不健康的潮红,嘴唇发白,瘦削的手紧紧握住阿斯罕的手腕。
阿斯罕浑身不自在,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宋虞臻,希望能得到她的示意,然宋虞臻全身心都扑在了母亲身上,带着温柔而宽慰的笑意久久凝视着她的母亲,其眼中情绪之腻人,阿斯罕忍不住浑身一抖。
“你今儿几岁了?”秦云慧笑着问。
“阿娘,他十四岁了。”宋虞臻款步在床边坐下,嘴角带着微微笑意,“阿斯罕是他的胡族名字,意思是正直。”
“明湛,”秦云慧道,“这是你外祖为你起的名字,希望你为人光明磊落,纯洁高尚。”
阿斯罕…姜明湛讷讷应了,局促地收回手,仍然偏头去寻找宋虞臻的目光。
秦云慧左右打量,实在是欢喜,当即要宋虞臻开库房把镇北侯的一套刀箭送给他,宋虞臻哭笑不得,又不好逾命,只能取了钥匙向库房走去,方走到半路,阿斯罕便赶上了她。
“阿姐!”他三步并作两步,又迅速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与宋虞臻并肩而行,“夫人说着说着便睡着了。”
“自早晨到正午,她也该睡了。”宋虞臻毫不意外,她抬头看了一眼阿斯罕,促狭一笑,“母亲太热情了,瞧你别扭的,走吧,跟我去库房,看看有什么能用得上的。”
阿斯罕脸红了,秦云慧的手又细又瘦,轻飘飘得像天边的云彩,他握得极为费劲,生怕一用力给捏碎了,这一上午很是难熬,他挠了挠头,道:“宋夫人与我素未谋面,这不好吧……”
宋虞臻又是一晒:“这算什么,要这么说,我赎你的钱都是母亲的呢,母亲喜爱你,你受着便是。”
库房里丝绸绫罗金块珠砾堆积成山,宋虞臻直奔着绸缎而去,道:“正好,给你新制几件衣裳。”
阿斯罕的眼睛直勾勾地落在墙上那一把蒙古弓上。
好生漂亮的一把角弓,弓身就像一匹肌肉流畅,矫健的骏马,通体黑亮,蕴藏着无尽的力量。
然宋虞臻看都没看一眼,兴致盎然地将红黄蓝绿各色各样的料子铺天盖地地往他身上丢去:“呐,你拿着,回去叫裁缝给你做几件合身的衣裳。”
阿斯罕抱着一摞柔软光滑的名贵布料,衣袖自小臂滑落,依稀可见发力的肌肉,站得笔挺。
流光四泄的绸缎后露出一双懵懂的眸子,茫然而安静地望着她,宋虞臻忽然觉得心中闷闷地,她停下手中的动作,扯出一个笑容来,道:“我送你去外祖家学武,等我这边的事情忙完了,再给你找私塾师傅,如何?”
阿斯罕仍旧抱着布料,只是垂眸不语,半晌才低声道:“阿姐说什么就是什么。”
然而他的心却缩成一团,一种浮萍般的无力感摄住了他的身心,让他自上到下都动弹不得,只能用骤失神采的眼睛难过地盯着着宋虞臻。
“阿姐什么时候忙完?”
“约摸得四五天。”宋虞臻心里也没底,刻意偏过头去,视线落在墙上。
“那我等着您。”
少年趁着无人注意勾勾嘴角,心道若他真这么做,他就不叫阿斯罕了!
宋虞臻伸手取下蒙古弓,道:“你把它带去镇北候府,让外祖父给你上弦,这把弓是他当年征战塞北时的战利品,良弓需良主,放在我这也没用。”
这把弓其实是为外孙准备的,然十来年过去,秦云慧只得了宋虞臻这么一个心肝宝贝,它仍然安静地躺在库房里吃灰。
阿斯罕将手头的东西递给紧跟其后的小厮,小心谨慎的接过弓,郑重其事:“我会好好待它的。”
究竟是还是年轻人,投其所好便哄得不知南北,似是连离别的伤感都忘得一干二净。
宋虞臻颇为失落地想,想必是相处时日尚短,因而离别之情难生。
心中再怎么空荡荡,宋家祠堂的大门依旧为她敞开,列祖列宗的牌位密密匝匝,长明灯明明灭灭,门窗嘎吱作响,分明是庄严肃穆的地方,却平白无故多了几分阴森诡谲。
宋虞臻已经许久没来过此处,在竹枝担心不舍的目光下,她提起裙角,故作镇定,鼓足勇气跨过高高的门槛,随即,沉重的黑漆实榻门轰隆一声紧紧闭上。
光线骤暗,只余窗缝里透进的天光,以及经年不息的,昏黄的长明灯在不知自何处而来的冷风下摇摇晃晃。
宋虞臻牙齿打了个颤,只觉得祖上八代祖宗的眼睛围着她打转,无处不在,却看不见摸不着,她摸索着在蒲团上跪下,挺直了肩膀,轻声呢喃。
“阿弥陀佛,我没做亏心事。”
即便如此,那风摩擦着木头所发出的阴瘆瘆的声音仍钻进耳朵中,附着在骨髓里,顺着血液流淌于全身,阴冷彻骨,孩童时代的恐惧不住侵袭,终挥之不去。
阔别多日,宋虞臻终于回到了她自小成长的地方,礼部尚书府前早早侯着几个婆子,见车驾停下,上来打起轿帘,另有四五位十七八岁模样的小厮替众人把住马绳,牵马另作安置。
众人簇拥着主子们自入门沿着花荫小径徐行,远远地便见前院松树成林,弯月斜挂于角楼,给粉墙黛瓦笼罩上朦胧安静华光。
宋尚书品行端正廉洁,府邸买下来时是什么模样,今便是什么模样,山水花树,亭台楼阁,皆无二设,奈何该府乃前朝江南巨富所造,因而宅子精致典雅,端方华美,亦有江南园林移步换景之美。
至一垂花门前,宁叔往前走上一步,低声道:“大姑娘,我带公子先行安置,旅途劳顿,您收拾齐整后再去拜见老爷罢。”
其意不言而喻,若是见着宋知言,定是讨不得好果子吃,不说挨罚,少说也得挨上一顿斥责。歇息一晚再前去拜见,至少多得一晚喘息时间。
宋虞臻意外地看了一眼宁叔,老人面带善意,朝她点头示意。
难得古板固执如宁叔发一份善心,然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早晚都要面对的事情,不如早些与爹爹分辨清楚,说不得能多得几分宽宥。宋虞臻沉吟半晌,道:“多谢宁叔,还劳您带他去西院住着,明儿请个丫鬟服侍梳头穿衣,爹爹或许想见他。”
阿斯罕瞪着眼睛打量着这宅子里一草一木,半晌才回过神来,应声道是,心中想着这中原果然不同,就连地上的花,出墙的树,都标志得像是假物似的,每块砖墙都规矩地放在它们该在的位置,全然不似草原的毡房,只要不透风不漏雨,搭得再丑,也能凑合,反正住不了多久就得换地方,何必呢。
见二人走得远了,宋虞臻方理了理衣袖,端正仪容,款款自抄手游廊移向前院书房。
书房门前种了几丛竹子,在微风下沙沙作响,书房门窗紧闭,隐约能看见油灯下人影晃动。
宋虞臻上前一步,敲响房门,轻声唤道:“爹爹,女儿回来了。”
书房内忽地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宋虞臻敢肯定,她看见了两个人头,然等宋知言打开门时,她自下往上望去,唯见油灯剧烈晃动,屋内空无一人,而宋知言白皙的脸色潮红,一手拢住外袍,一手扶着门,板着脸,冷冷地看着她。
她从善如流地一福,道:“爹爹,女儿来给您请安。”
宋知言的语气不辩喜怒:“想来你母亲是病好了,才舍得回来。”
宋虞臻低垂着头,父女俩语气如出一辙:“女儿还未曾探望母亲,才刚进的家门,便向您请罪来了。”
她呈上秦维的书信,把向宁叔说的话全套照搬,末了就势往地上一跪,道:“女儿错了,全凭爹爹处置。”
头上信封被缓缓撕开,像是临刑时刽子手在一上一下地磨刀,宋虞臻背上渐渐沁出冷汗,只觉浑身上下绷紧,就连一阵晚风也让她生出颤栗,不知过了多久,她听见宋知言哼了一声。
“既然大将军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呢?”他微微笑起来,半是恼怒半是赞赏,“虞臻长得大了,读的书到底有用,行事是愈发稳健,知道这事不光彩,你没给大张旗鼓地抖搂出来,爹爹很是高兴。”
他道地上冷,俯身把宋虞臻扶起来,道:“你要记住,你乃高门华族之女,一言一行皆为世间典范,若是让世人知道我宋家出了个离经叛道的女子,定会将你宫中的姑姑置于万劫不复的地步,于你、于你幼妹的婚嫁不利,爹爹在朝堂上,也会受人耻笑。”
无端的愧疚以及后知后觉的害怕紧紧摄住宋虞臻的心弦,她心中狂跳,忽地红了眼眶,小声道:“爹爹…女儿知道错了…”
父亲慈和的声音渐渐抚平她不安愧疚的心:“虞臻知道错误,这就够了,天色已晚,有什么事,明儿再说罢。”
宋虞臻试探着道:“爹爹,明儿我带那孩子让母亲看看,您想不想看看那孩子,他可讨喜了。”
此话一出,宋知言忽地沉下脸来:“虞臻,那孩子身份特殊,你把他带回来,让圣上怎么看宋家?”
他愤愤地摆手:“不见!你们女人总觉得这种事跟闹着玩一样,殊不知……殊不知……”
宋虞臻轻咬嘴唇,不安地望着父亲,宋知言重复几句,忽地甩上门,摞下一句冷冰冰的惩戒:“总要让你长个记性,明天见过你母亲,自己去祠堂跪上四日,近日就不要出门了,安心侍奉你母亲。”
檀木做的门堵在眼前,散发出冰冷的木头香气,宋虞臻鼓起勇气,轻声追问:“爹爹,那阿斯罕怎么办?女儿把他带来回来,决没有让他回去的道理。”
这姑娘出去几天,胆子变大不少,宋知言摸着温香软玉,烦不胜烦:“你去问你外祖,别让他呆在宋家就是了!”
屋外再无动静,唯听得风吹草动,案牍之下的女人这才放心地咯咯娇笑起来,似笑非笑:“郎君好生狠心,大姑娘才十七岁不到呢,怎好这般苛责。”
“你倒是心善,”宋知言揉了揉眉心,“这孩子自小不安生,不时刻打压着,指不定什么时候便蹦出墙外去了。”
女人心道天高任鸟飞,若不是她生来低贱贫穷,大姑娘圣贤书读得多蠢了,谁稀罕这园子。
晚霞已然散尽,弯月越升越高,昏黄月光缠绵在身上,平添几分寒冷,竹枝快步赶上宋虞臻,给她系上披风,愤愤道:“姑娘!老爷屋里有人!定是缠枝那贱人!趁着夫人生病,姑娘又不在家,爬了老爷的床,我向来觉得她心怀不轨,成天和老爷眉来眼去……”
宋虞臻忽地站定,竹枝不察,一头撞上姑娘的肩膀,姑娘面不改色,她倒是揉着鼻子呲牙咧嘴斯斯抽疼。
“竹枝,”她好笑地刮了刮婢女的鼻子,“你这么在意做什么,缠枝心不坏,只是家穷图钱罢了,爹爹看上她,总比哪天带回来个青楼女子要好。”
竹枝自个琢磨许久,待到宋虞臻洗漱完毕,换上寝衣躺上床,疲倦地阖上眼睛时,她猛地坐起来,大声赞道:“肥水不流外人田!姑娘说得有理!缠枝是签了卖身契的,就算出了事,给发卖出去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宋虞臻倦意浓浓,勉强开口:“你要这么想也成……只是竹枝,休要在母亲面前提起此事。”
母亲生性柔软忧郁,自出嫁起便全身心放在爹爹身上,若是让她知晓此事,就算是再多来上十几二十个阿斯罕,巴斯罕的,也是无济于补。
但至少现在,阿斯罕用处极大,母亲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的模样,已然不知多少年出现过了。
暖阁依旧温暖而弥漫着经年不散的药香,秦云慧身后垫上厚实的绣枕,好让她能舒舒服服地倚靠着,女人秀美的脸庞上出现了不健康的潮红,嘴唇发白,瘦削的手紧紧握住阿斯罕的手腕。
阿斯罕浑身不自在,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宋虞臻,希望能得到她的示意,然宋虞臻全身心都扑在了母亲身上,带着温柔而宽慰的笑意久久凝视着她的母亲,其眼中情绪之腻人,阿斯罕忍不住浑身一抖。
“你今儿几岁了?”秦云慧笑着问。
“阿娘,他十四岁了。”宋虞臻款步在床边坐下,嘴角带着微微笑意,“阿斯罕是他的胡族名字,意思是正直。”
“明湛,”秦云慧道,“这是你外祖为你起的名字,希望你为人光明磊落,纯洁高尚。”
阿斯罕…姜明湛讷讷应了,局促地收回手,仍然偏头去寻找宋虞臻的目光。
秦云慧左右打量,实在是欢喜,当即要宋虞臻开库房把镇北侯的一套刀箭送给他,宋虞臻哭笑不得,又不好逾命,只能取了钥匙向库房走去,方走到半路,阿斯罕便赶上了她。
“阿姐!”他三步并作两步,又迅速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与宋虞臻并肩而行,“夫人说着说着便睡着了。”
“自早晨到正午,她也该睡了。”宋虞臻毫不意外,她抬头看了一眼阿斯罕,促狭一笑,“母亲太热情了,瞧你别扭的,走吧,跟我去库房,看看有什么能用得上的。”
阿斯罕脸红了,秦云慧的手又细又瘦,轻飘飘得像天边的云彩,他握得极为费劲,生怕一用力给捏碎了,这一上午很是难熬,他挠了挠头,道:“宋夫人与我素未谋面,这不好吧……”
宋虞臻又是一晒:“这算什么,要这么说,我赎你的钱都是母亲的呢,母亲喜爱你,你受着便是。”
库房里丝绸绫罗金块珠砾堆积成山,宋虞臻直奔着绸缎而去,道:“正好,给你新制几件衣裳。”
阿斯罕的眼睛直勾勾地落在墙上那一把蒙古弓上。
好生漂亮的一把角弓,弓身就像一匹肌肉流畅,矫健的骏马,通体黑亮,蕴藏着无尽的力量。
然宋虞臻看都没看一眼,兴致盎然地将红黄蓝绿各色各样的料子铺天盖地地往他身上丢去:“呐,你拿着,回去叫裁缝给你做几件合身的衣裳。”
阿斯罕抱着一摞柔软光滑的名贵布料,衣袖自小臂滑落,依稀可见发力的肌肉,站得笔挺。
流光四泄的绸缎后露出一双懵懂的眸子,茫然而安静地望着她,宋虞臻忽然觉得心中闷闷地,她停下手中的动作,扯出一个笑容来,道:“我送你去外祖家学武,等我这边的事情忙完了,再给你找私塾师傅,如何?”
阿斯罕仍旧抱着布料,只是垂眸不语,半晌才低声道:“阿姐说什么就是什么。”
然而他的心却缩成一团,一种浮萍般的无力感摄住了他的身心,让他自上到下都动弹不得,只能用骤失神采的眼睛难过地盯着着宋虞臻。
“阿姐什么时候忙完?”
“约摸得四五天。”宋虞臻心里也没底,刻意偏过头去,视线落在墙上。
“那我等着您。”
少年趁着无人注意勾勾嘴角,心道若他真这么做,他就不叫阿斯罕了!
宋虞臻伸手取下蒙古弓,道:“你把它带去镇北候府,让外祖父给你上弦,这把弓是他当年征战塞北时的战利品,良弓需良主,放在我这也没用。”
这把弓其实是为外孙准备的,然十来年过去,秦云慧只得了宋虞臻这么一个心肝宝贝,它仍然安静地躺在库房里吃灰。
阿斯罕将手头的东西递给紧跟其后的小厮,小心谨慎的接过弓,郑重其事:“我会好好待它的。”
究竟是还是年轻人,投其所好便哄得不知南北,似是连离别的伤感都忘得一干二净。
宋虞臻颇为失落地想,想必是相处时日尚短,因而离别之情难生。
心中再怎么空荡荡,宋家祠堂的大门依旧为她敞开,列祖列宗的牌位密密匝匝,长明灯明明灭灭,门窗嘎吱作响,分明是庄严肃穆的地方,却平白无故多了几分阴森诡谲。
宋虞臻已经许久没来过此处,在竹枝担心不舍的目光下,她提起裙角,故作镇定,鼓足勇气跨过高高的门槛,随即,沉重的黑漆实榻门轰隆一声紧紧闭上。
光线骤暗,只余窗缝里透进的天光,以及经年不息的,昏黄的长明灯在不知自何处而来的冷风下摇摇晃晃。
宋虞臻牙齿打了个颤,只觉得祖上八代祖宗的眼睛围着她打转,无处不在,却看不见摸不着,她摸索着在蒲团上跪下,挺直了肩膀,轻声呢喃。
“阿弥陀佛,我没做亏心事。”
即便如此,那风摩擦着木头所发出的阴瘆瘆的声音仍钻进耳朵中,附着在骨髓里,顺着血液流淌于全身,阴冷彻骨,孩童时代的恐惧不住侵袭,终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