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城,下午一两点,长行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门诊部。
这天中心是开放门诊的,还没到开始就诊的时间,候诊区站着、坐着、躺着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表情都有所不同,或哭或笑,或忧心忡忡,一个中年女人站在大厅中央,威严地环视四周。
只见她一跺脚,用嘶哑的嗓门儿,中气十足地大喊:“有本事,你们就害死我啊!害死我!”
“精神分裂症吧。”
周围的人都避之如蛇蝎,宁愿站着也不愿去坐她面前的空位置。
角落里,一个女孩和她的母亲争执起来,母亲劈头盖脸地穷尽各种脏污词汇辱骂她的女儿。女孩起先还只是小声回嘴,忽地大叫一声,崩溃地用力扇自己耳光,把她的母亲推搡在地。
母亲“哎呦”一声,怨毒地坐在地上看着她。女孩似乎也没想到自己的力气这么大,一下愣住了,有些害怕又有些愧疚的样子。
一名穿着白大褂的女医生步履匆匆,一边走一边喊着:“让一让,让一让——”然而周围嘈杂如菜场,没人在意她的声音,只见一名青少年病人忽地暴起,不顾他的父亲在身后紧紧抱着他,重重往消防栓上踹了一脚。
“哐”的一声巨响。
周围安静了一瞬,女医生眼中露出了绝望的眼神。
果不其然,下一刻这里就彻底乱成一团。哭的,乱砸乱打的,嘶声尖叫的……女医生不知被哪个病人推了一把,重重往后踉跄一步,差点跌倒在地。
一只手及时从背后扶住了她。
女医生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回头一看——一个明眸皓齿的姑娘,扎着松松的马尾辫,有着令医生们羡慕的发量;身量不算高,但也不矮,因为她自己比较矮,所以得仰着头看她。女孩穿着休闲的运动服,嘴唇上扬,微微笑着,给人一种很好接触的、友善的感觉。
女医生:“啊,谢谢……”
麦珑低头看她。
女医生胸口的牌子写着——“主治医师:余君”。
麦珑是N城大学心理学专业研二的学生,此时正是五月,再过一个月便是暑假,麦珑却被导师一个通知叫来长行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实习。
据说这是家私立的研究中心,规模不大,在业内却颇负盛名。
门诊部、住院部、研究中心俱全,在门诊部和住院部的是有医学背景的专业医护人员。
但在这里,也有不少不是医生、但专业水平极高的心理学研究者,使得这里既可以看作精神心理专科医院,也可以看作心理学研究中心。
由于这里不管是研究水平,还是治疗效果都是国内顶尖,甚至还经常应外界邀请参加一些慈善性质的公益活动,所以在国民中的口碑颇好。
而这样一个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院长、幕后投资人,也是这里的首席研究员,却十分低调,低调到众人甚至对他的名字一无所知。
麦珑也是从不久前导师告知她的消息中得出,这位首席研究员本科也是从N大毕业,成就颇高。
正是通过这层关系,他们N大的心理系研究生才得以来到这里实习。虽然占用了她的暑假,但和在这里宝贵的实习经历比起来,暑假简直一文不值。
想一想,在这里她可以见到那位不显山不露水的首席研究员的真面目,甚至和他一起共事!
多么激动人心的一件事!
出发前,导师告诉他们,会有在那里工作的学姐接应他们。
“您好……”麦珑看着女医生的眼睛,“请问您是N大的心理系的余君学姐吗?”
“啊?对……”余君点点头,“原来你是N大的学妹?刚刚我想放了东西再去门口等你们,没想到今天这里这么乱,不过没关系,保安应该很快就来了。”
话刚落地,几名身强体壮的保安赶到现场,对几名群魔乱舞的罪魁祸首实行了制裁,其中一位保安被发作的病人用力踢了一脚,脸上露出吃痛的表情,然而依旧训练有素地快速将其制服。
现场一下子安静了很多。
终于到了开始叫号的时间,开始源源不断地有人进入诊室里。余君带着他们一边走一边说:“其实一般门诊没这么夸张,还挺安静的。今天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发作的病人比较多——你们也知道,五月了,夏天精神病人更容易躁狂发作。”
麦珑的后面还跟着几名心理学研究生,都是来这里实习的。他们七嘴八舌地“学姐”“学姐”地叫着,问各种问题,活像一群好学的小鸭子。
余君倒也不厌其烦地回答,她说:“你们在这里的主要工作就是门诊跟诊,病房查房,工作不难,任务比较繁杂,做好准备。还有——你们这里谁专业成绩比较好?”
一群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看向了麦珑。
麦珑却没有在看他们,她的目光落在候诊区。
那里坐着一个高挑的身影,黑帽黑口罩黑衣黑裤,从上到下一身黑。那人的头发微长,用一根黑色的皮筋扎了起来。
他低着头,旁边坐着一个微胖的小孩,看着他一直叽哩哇啦说个不停,他却一句也没有回复。
麦珑莫名想到一段对话。
“你为什么总穿着黑衣服啊?”小女孩穿着花花绿绿的漂亮裙子,看着面前一身黑的小男孩,“帽子,衣服,全都是黑的,不单调吗?”
小男孩道:“不单调,你不觉得这样很高冷吗?”
“你还知道‘高冷’这个词啊!”小女孩咯咯咯笑起来,她只觉得小男孩臭屁,“我觉得你一点都不高冷。”
在小男孩皱起眉头之前,她又补充一句:“不过你穿着很好看,很帅。”她比了个大拇指。
小男孩的脸上这才露出不明显笑意,像想吃糖又不愿说的小孩子,得到了喜欢吃的巧克力。
……
没这么巧吧。
麦珑咽了口口水,下一刻,耳边响起叫号系统的机械女声:“现在就诊,5号,安不知,5号,安不知。”
那个戴着黑色口罩的人抬起头来,露出依稀熟悉的眉眼。
只见他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压出的褶皱,大步走向诊室,身后跟着刚才不停在他耳边叽哩哇啦的小男孩。
真的是他。
当年那个小小的、倔强而认真的小少年,长大了。
他的身量变高,还留起了长发——似乎和当年很不一样了。
安不知朝麦珑一行人走来,似乎没看见麦珑,越过他们的身影,走向麦珑身后掩着门的诊室。
——虽然长大了,但现在似乎长得不怎么好。
麦珑没想过居然会在这里碰到他。
她想起刚才安不知坐在那里的样子,一脸严肃,仿佛面临着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周围格格不入。
他遇到困难了?还是……生病了?
麦珑胡思乱想着,没有发现擦肩而过的人回过头看了她一眼,眼里似是疑惑。
.
“……麦珑,那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啦。”余君拍了拍麦珑的肩。
麦珑恍然回过神来:“……什么任务?”
“你刚才没听清吗?”余君没在意她的走神,“研究中心最近设置了一条生命热线,因为是新开的,所以估计来访者不会很多,目前只需要十位接线员,以后会视情况增加。”
“我们已经找到了九位,还有一个空缺,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你啦。他们说你以前担任过这类工作,有经验,而且专业成绩也相当不错。”
麦珑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问:“请问工作频率是?”
说着,几人走进一间安静的工作室,被分隔成两个小的房间,每个房间里有一台座机,连着五颜六色的线路。
墙上贴着一张醒目的条例——《守门人热线接线员守则》。
麦珑的目光在这条热线的名字上停留了一会,才接着往下看去。
都是些老生常谈了——她也曾一腔热情地当过类似热线的志愿者,在每个周末雷打不动坐地铁跨越大半个城市,只为可能多救下一个人。
后来,又是为什么不做了呢?
麦珑的目光垂下,落在地面的瓷砖上。
瓷砖倒映着她的影子,不甚清晰。
余君道:“守门人热线周末不开放,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两位‘守门人’。如果可以的话,我们需要你成为每周三晚上八点至周四早上八点的‘守门人’。”
麦珑看着地面上自己的影子。
耳边似是那名少年的声音:“姐姐,谢谢你的陪伴……谢谢你,真的谢谢你……但我,我——”
接着,是巨响,极度的嘈杂,人声、哭喊、还没来得及穿过听筒和电线,就已经成为了可怕的寂静。
麦珑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
窒息的、仿佛要从喉咙口扑腾而出,砰、砰。
她想说:“不用谢。”
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还会不会走上这条路?
会。
麦珑抬起头,直视余君的双眼。
她说:“好。”
.
“十四岁的小屁孩,懂什么情情爱爱,还硬说自己抑郁症要去看病。”黑衣男子拎起手里的小孩,扔沙包一般把他扔进自己家的沙发上。
“哎,你歧视未成年!”小沙包不忿地大叫,“我怎么就不懂感情了!我的婷婷啊呜呜呜呜呜——”
小沙包叫夏哲,婷婷则是他的小女朋友。两人谈了半年恋爱,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转眼却要中考,人家婷婷的分数能比小沙包高两个层次。
于是,婷婷义正辞严:“我们分手吧。”
夏哲正沉溺在早恋的快乐中,听闻此话如遭雷劈。
——便有了夏哲在安不知家撒泼打滚的死样儿。
安不知平日里兴趣广泛,夏哲便是他在玩滑板时认识的。这小子滑板玩的不错,却实在是缺心眼,不敢透露给母亲早恋的事,知道安不知是搞心理的,便溜出来到安不知这里哭诉。
“我打电话通知你妈妈。”安不知警告道,“最迟明天回去,后天我还要上班。”
这小子跑来他这,满口说自己心情差,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
安不知作为心理专家,十分具有权威性地告诉夏哲他想多了,他健康得很。
夏哲却梗着脖子:“不是说医生不能给亲朋好友看病吗?会有情感因素干扰,结果不准。”
“首先你没病,”安不知重申,“其次你给谁看都是这个结果。”
然而夏哲根本不信他的,软磨硬泡非要找别人看,也不知道什么毛病。
……总之,最终安不知还是被他扯去了自己的研究所,挂了个别的医生的号,给他个结果定个心。
因为夏哲出门没带身份证,用的还是他的身份信息。
夏哲并不知道这家研究所都是他开的,安不知一走进诊室,坐诊的老医生抬头看见院长的脸,都震惊了。
所幸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反应很快,听了夏哲吧啦吧啦的诉说,若无其事地给他开了量表,下了个轻度抑郁的诊断,附加一堆杂七杂八的中成药。
夏哲捧着手里的处方,笑得比谁都开心:“我就说我抑郁了吧!”
“……”安不知懒得跟他解释处于刚失恋的情绪状态的人,由量表诊断为轻度抑郁有多常见。
现在他更在意的——是刚刚在诊室门口惊鸿一瞥的那个女生。
似乎高了些,也成熟了些。他对自己的记忆力和观察力很有信心,确信自己刚才没看错人,只是没想过会在这里遇到她。
他能感受到对方隐隐约约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只是没想好怎样去回应它。
她为什么会来这里?
遇到困难了么?还是生病了?
这天中心是开放门诊的,还没到开始就诊的时间,候诊区站着、坐着、躺着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表情都有所不同,或哭或笑,或忧心忡忡,一个中年女人站在大厅中央,威严地环视四周。
只见她一跺脚,用嘶哑的嗓门儿,中气十足地大喊:“有本事,你们就害死我啊!害死我!”
“精神分裂症吧。”
周围的人都避之如蛇蝎,宁愿站着也不愿去坐她面前的空位置。
角落里,一个女孩和她的母亲争执起来,母亲劈头盖脸地穷尽各种脏污词汇辱骂她的女儿。女孩起先还只是小声回嘴,忽地大叫一声,崩溃地用力扇自己耳光,把她的母亲推搡在地。
母亲“哎呦”一声,怨毒地坐在地上看着她。女孩似乎也没想到自己的力气这么大,一下愣住了,有些害怕又有些愧疚的样子。
一名穿着白大褂的女医生步履匆匆,一边走一边喊着:“让一让,让一让——”然而周围嘈杂如菜场,没人在意她的声音,只见一名青少年病人忽地暴起,不顾他的父亲在身后紧紧抱着他,重重往消防栓上踹了一脚。
“哐”的一声巨响。
周围安静了一瞬,女医生眼中露出了绝望的眼神。
果不其然,下一刻这里就彻底乱成一团。哭的,乱砸乱打的,嘶声尖叫的……女医生不知被哪个病人推了一把,重重往后踉跄一步,差点跌倒在地。
一只手及时从背后扶住了她。
女医生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回头一看——一个明眸皓齿的姑娘,扎着松松的马尾辫,有着令医生们羡慕的发量;身量不算高,但也不矮,因为她自己比较矮,所以得仰着头看她。女孩穿着休闲的运动服,嘴唇上扬,微微笑着,给人一种很好接触的、友善的感觉。
女医生:“啊,谢谢……”
麦珑低头看她。
女医生胸口的牌子写着——“主治医师:余君”。
麦珑是N城大学心理学专业研二的学生,此时正是五月,再过一个月便是暑假,麦珑却被导师一个通知叫来长行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实习。
据说这是家私立的研究中心,规模不大,在业内却颇负盛名。
门诊部、住院部、研究中心俱全,在门诊部和住院部的是有医学背景的专业医护人员。
但在这里,也有不少不是医生、但专业水平极高的心理学研究者,使得这里既可以看作精神心理专科医院,也可以看作心理学研究中心。
由于这里不管是研究水平,还是治疗效果都是国内顶尖,甚至还经常应外界邀请参加一些慈善性质的公益活动,所以在国民中的口碑颇好。
而这样一个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院长、幕后投资人,也是这里的首席研究员,却十分低调,低调到众人甚至对他的名字一无所知。
麦珑也是从不久前导师告知她的消息中得出,这位首席研究员本科也是从N大毕业,成就颇高。
正是通过这层关系,他们N大的心理系研究生才得以来到这里实习。虽然占用了她的暑假,但和在这里宝贵的实习经历比起来,暑假简直一文不值。
想一想,在这里她可以见到那位不显山不露水的首席研究员的真面目,甚至和他一起共事!
多么激动人心的一件事!
出发前,导师告诉他们,会有在那里工作的学姐接应他们。
“您好……”麦珑看着女医生的眼睛,“请问您是N大的心理系的余君学姐吗?”
“啊?对……”余君点点头,“原来你是N大的学妹?刚刚我想放了东西再去门口等你们,没想到今天这里这么乱,不过没关系,保安应该很快就来了。”
话刚落地,几名身强体壮的保安赶到现场,对几名群魔乱舞的罪魁祸首实行了制裁,其中一位保安被发作的病人用力踢了一脚,脸上露出吃痛的表情,然而依旧训练有素地快速将其制服。
现场一下子安静了很多。
终于到了开始叫号的时间,开始源源不断地有人进入诊室里。余君带着他们一边走一边说:“其实一般门诊没这么夸张,还挺安静的。今天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发作的病人比较多——你们也知道,五月了,夏天精神病人更容易躁狂发作。”
麦珑的后面还跟着几名心理学研究生,都是来这里实习的。他们七嘴八舌地“学姐”“学姐”地叫着,问各种问题,活像一群好学的小鸭子。
余君倒也不厌其烦地回答,她说:“你们在这里的主要工作就是门诊跟诊,病房查房,工作不难,任务比较繁杂,做好准备。还有——你们这里谁专业成绩比较好?”
一群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看向了麦珑。
麦珑却没有在看他们,她的目光落在候诊区。
那里坐着一个高挑的身影,黑帽黑口罩黑衣黑裤,从上到下一身黑。那人的头发微长,用一根黑色的皮筋扎了起来。
他低着头,旁边坐着一个微胖的小孩,看着他一直叽哩哇啦说个不停,他却一句也没有回复。
麦珑莫名想到一段对话。
“你为什么总穿着黑衣服啊?”小女孩穿着花花绿绿的漂亮裙子,看着面前一身黑的小男孩,“帽子,衣服,全都是黑的,不单调吗?”
小男孩道:“不单调,你不觉得这样很高冷吗?”
“你还知道‘高冷’这个词啊!”小女孩咯咯咯笑起来,她只觉得小男孩臭屁,“我觉得你一点都不高冷。”
在小男孩皱起眉头之前,她又补充一句:“不过你穿着很好看,很帅。”她比了个大拇指。
小男孩的脸上这才露出不明显笑意,像想吃糖又不愿说的小孩子,得到了喜欢吃的巧克力。
……
没这么巧吧。
麦珑咽了口口水,下一刻,耳边响起叫号系统的机械女声:“现在就诊,5号,安不知,5号,安不知。”
那个戴着黑色口罩的人抬起头来,露出依稀熟悉的眉眼。
只见他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压出的褶皱,大步走向诊室,身后跟着刚才不停在他耳边叽哩哇啦的小男孩。
真的是他。
当年那个小小的、倔强而认真的小少年,长大了。
他的身量变高,还留起了长发——似乎和当年很不一样了。
安不知朝麦珑一行人走来,似乎没看见麦珑,越过他们的身影,走向麦珑身后掩着门的诊室。
——虽然长大了,但现在似乎长得不怎么好。
麦珑没想过居然会在这里碰到他。
她想起刚才安不知坐在那里的样子,一脸严肃,仿佛面临着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周围格格不入。
他遇到困难了?还是……生病了?
麦珑胡思乱想着,没有发现擦肩而过的人回过头看了她一眼,眼里似是疑惑。
.
“……麦珑,那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啦。”余君拍了拍麦珑的肩。
麦珑恍然回过神来:“……什么任务?”
“你刚才没听清吗?”余君没在意她的走神,“研究中心最近设置了一条生命热线,因为是新开的,所以估计来访者不会很多,目前只需要十位接线员,以后会视情况增加。”
“我们已经找到了九位,还有一个空缺,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你啦。他们说你以前担任过这类工作,有经验,而且专业成绩也相当不错。”
麦珑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问:“请问工作频率是?”
说着,几人走进一间安静的工作室,被分隔成两个小的房间,每个房间里有一台座机,连着五颜六色的线路。
墙上贴着一张醒目的条例——《守门人热线接线员守则》。
麦珑的目光在这条热线的名字上停留了一会,才接着往下看去。
都是些老生常谈了——她也曾一腔热情地当过类似热线的志愿者,在每个周末雷打不动坐地铁跨越大半个城市,只为可能多救下一个人。
后来,又是为什么不做了呢?
麦珑的目光垂下,落在地面的瓷砖上。
瓷砖倒映着她的影子,不甚清晰。
余君道:“守门人热线周末不开放,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两位‘守门人’。如果可以的话,我们需要你成为每周三晚上八点至周四早上八点的‘守门人’。”
麦珑看着地面上自己的影子。
耳边似是那名少年的声音:“姐姐,谢谢你的陪伴……谢谢你,真的谢谢你……但我,我——”
接着,是巨响,极度的嘈杂,人声、哭喊、还没来得及穿过听筒和电线,就已经成为了可怕的寂静。
麦珑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
窒息的、仿佛要从喉咙口扑腾而出,砰、砰。
她想说:“不用谢。”
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还会不会走上这条路?
会。
麦珑抬起头,直视余君的双眼。
她说:“好。”
.
“十四岁的小屁孩,懂什么情情爱爱,还硬说自己抑郁症要去看病。”黑衣男子拎起手里的小孩,扔沙包一般把他扔进自己家的沙发上。
“哎,你歧视未成年!”小沙包不忿地大叫,“我怎么就不懂感情了!我的婷婷啊呜呜呜呜呜——”
小沙包叫夏哲,婷婷则是他的小女朋友。两人谈了半年恋爱,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转眼却要中考,人家婷婷的分数能比小沙包高两个层次。
于是,婷婷义正辞严:“我们分手吧。”
夏哲正沉溺在早恋的快乐中,听闻此话如遭雷劈。
——便有了夏哲在安不知家撒泼打滚的死样儿。
安不知平日里兴趣广泛,夏哲便是他在玩滑板时认识的。这小子滑板玩的不错,却实在是缺心眼,不敢透露给母亲早恋的事,知道安不知是搞心理的,便溜出来到安不知这里哭诉。
“我打电话通知你妈妈。”安不知警告道,“最迟明天回去,后天我还要上班。”
这小子跑来他这,满口说自己心情差,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
安不知作为心理专家,十分具有权威性地告诉夏哲他想多了,他健康得很。
夏哲却梗着脖子:“不是说医生不能给亲朋好友看病吗?会有情感因素干扰,结果不准。”
“首先你没病,”安不知重申,“其次你给谁看都是这个结果。”
然而夏哲根本不信他的,软磨硬泡非要找别人看,也不知道什么毛病。
……总之,最终安不知还是被他扯去了自己的研究所,挂了个别的医生的号,给他个结果定个心。
因为夏哲出门没带身份证,用的还是他的身份信息。
夏哲并不知道这家研究所都是他开的,安不知一走进诊室,坐诊的老医生抬头看见院长的脸,都震惊了。
所幸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反应很快,听了夏哲吧啦吧啦的诉说,若无其事地给他开了量表,下了个轻度抑郁的诊断,附加一堆杂七杂八的中成药。
夏哲捧着手里的处方,笑得比谁都开心:“我就说我抑郁了吧!”
“……”安不知懒得跟他解释处于刚失恋的情绪状态的人,由量表诊断为轻度抑郁有多常见。
现在他更在意的——是刚刚在诊室门口惊鸿一瞥的那个女生。
似乎高了些,也成熟了些。他对自己的记忆力和观察力很有信心,确信自己刚才没看错人,只是没想过会在这里遇到她。
他能感受到对方隐隐约约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只是没想好怎样去回应它。
她为什么会来这里?
遇到困难了么?还是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