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第二天的单打决赛在晚上七点举行。
洛宁忙完就赶了过来,他这次是扛着相机来的。
林泉开玩笑调侃他是不是要转行做体育记者,他笑而不答。
因为他想记录下她比赛的瞬间。
或许他除了想记录比赛,最想记录的,还是她。
因为不确定在决赛开始前能不能空出时间,洛宁没有提前订票。而到了决赛,上座率也高了,因此这次洛宁没能买到好位置的票。
不过幸好这个位置也不耽误他看比赛和拍照。
最先入场的是迟晚。她没有穿昨天的红色上衣,而是一身深黑的队服,衬得眉眼有些深沉。
洛宁调整好了视角,把该关的灯都关了,拍下了一张照片。
随后,沈蔓入场。
沈蔓是迟晚今晚决赛的对手,也是她队内关系很好的姐姐。
看到沈蔓来了,和她一起分别站在裁判的两边,迟晚抬眼轻轻笑了一下。
沈蔓今年参加了奥运会的单打,并且拿下了奥运冠军,成就了大满贯之名。
洛宁看比赛的时候查过资料,想要获得大满贯这一头衔,则必须要必须要集齐三大赛事,也就是世乒赛,世界杯,以及奥运会的单打冠军。
听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关键就在于这三大赛事并不是每年都举办,除了世界杯单打是每年都会举办的,世乒赛的单打项目却是两年一届,奥运会更是四年一次,中间稍有一点差错,便要与成功失之交臂。所以看似简单的头衔,含金量却是十足,以至于如今获得了大满贯之名的运动员依旧是屈指可数。
沈蔓作为最年轻的大满贯选手,正值当打之年,又是队内的绝对一号主力,一时间势头正盛。
于是,沈蔓入场的那一刻,洛宁身边的球迷明显激动了许多,鼓掌的力度看起来都大了,一看就是专门来给她加油助阵的。
洛宁抬眼看站在场中央的迟晚。他回想刚才她入场的时候,给她鼓掌的只有寥寥几人。
他知道她并不在意这些。有人支持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没有,或者支持者少一些,也没必要强求,因为成绩和世界排名都是靠自己打出来的,与人气和热度无关。
她们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
但洛宁忽然有些涩然。
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缺陷感到遗憾,却在这一刻有了些许低沉。
如果他能喊出一句加油就好了。
虽然这只是一场普通的公开赛,奖金没有世界大赛的高,积分没有大赛的多,也不会升国旗奏国歌。但是,这却是奥运会结束之后的第一场公开赛,说严重点,这等于是新一个奥运周期的第一场决赛。
迟晚不敢有丝毫怠慢。
不过,不管大赛小赛,迟晚只要参赛,都会很认真用心地对待,因为教练说过,每一个大赛的冠军,都是由无数场小赛堆积起来的。
同样不敢怠慢的,还有她的对手沈蔓。
在这个人才济济的队伍中,并不是只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才具备实力。略微大意一点,或者状态略微有起伏,经验丰富的世界冠军被年轻小将掀翻的案例,不是没有发生过。
更何况迟晚的世界排名早已名列前茅,是队内最有力的冲击者之一,哪怕是荣耀满身的沈蔓,也不敢轻视这个对手。
毕竟,在赛场上,一切皆有可能。
比赛正式开始,沈蔓先发球。
沈蔓同迟晚一样,都是右手横握球拍,俗称横板打法。
迟晚在赛场上的风格一向以勇猛著称,曾经队友们私下开玩笑,说谁要是让这丫头的长相蒙骗了,打比赛的时候可是要吃大亏的。
这次迟晚似乎准备得十分充分,在最先开始的两局比赛里,几乎都是迟晚在把握节奏,虽然二人比分追得紧,但大多数时候都是迟晚领先,前两局分别以11:8和11:9结束。
真正的转折点开始在第三局。
不管是看台上的观众还是赛场上的迟晚本人都知道,这一局的沈蔓一定会拼死反扑,因为如果这一局再被迟晚拿下,那场面则对她而言会十分不利。
如人所料,这一局的沈蔓抛下了稳扎稳打的习惯,开始和迟晚互相搏杀。
7:9
迟晚落后两分。
洛宁在看台上捏了一把手心的汗。
刚刚迟晚丢了两个发球轮,现在又轮到了沈蔓发球。
迟晚死死盯着对面的沈蔓,看着她把掌心的球高高抛起,手肘微微一动。
那是一个台内短球,处理的十分细腻,是典型的沈蔓风格。
迟晚以球风凶悍著称,但这并不代表她不会处理细腻的球。她脚步往前,手臂轻轻一挥,回了一个挑打。
迟晚刚把球打回,脚下的步伐立刻开始移动,她知道这一个球困不住沈蔓,她要做的是尽力把比赛拉回自己擅长的节奏里。
迟晚侧了个身,率先做出变线。
白色的小球飞旋在球桌之上,因为加了旋转的缘故,速度快到令人目不暇接。
看台上,洛宁的眼珠随着那颗球转来转去,不敢错开一眼,不知不觉地又屏住了呼吸,在心里数着回合:8、9、10、
回合数越来越多,球迟迟没有落地,观众席上,有人惊呼出声,有人凝住呼吸,直到洛宁数到13。
第13个回合,随着沈蔓一个反手拧拉,却直接把球拧过了界,这一球才终于分出了胜负。
在乒乓球比赛中,几乎每一名运动员都会有一个习惯,在赢下一个球后,喊一声,用来提气,给自己鼓鼓劲,或者释放一下压力。
迟晚一般比赛很少释放出来,但这一刻,她紧紧握着拳头,轻轻给自己做了一个加油鼓劲的动作。
这一球成了一个关键。
经验丰富的沈蔓及时地叫了个暂停,想要打断一下对方的势头。
倒计时牌放到了球桌上,迟晚放下球拍,拿起毛巾走向了场边。
比赛时,运动员的主管教练会坐在场边,为其在暂停的时候指导比赛,但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双方运动员是同一国籍的情况下,场边便不再允许有教练指导。
迟晚弯下腰拿了瓶水,一口气灌了几口,身边不远处的沈蔓和她同一个动作,无意识地,却同步地像一面镜子。
暂停时间到,迟晚转身去放毛巾。
透过手中的镜头,洛宁看到她目光沉静。
明明知道最后一球没落地,比赛就还没结束,但在这一刻洛宁的心却莫名定了下来。
稳了,他想。
而他想得没有错。
沈蔓的那一个暂停也没能打住迟晚的攻势,接下来的迟晚势如破竹,像是打疯了。
最后的大比分定格在了4:0,最后两局迟晚以11:9和11:6的比分获胜。
比赛结束之后,迟晚第一时间走到沈蔓面前,伸手给她一个拥抱,沈蔓笑了笑,拍了拍她的后背。而后两个人一起高举手臂,背对着背,对观众席上的球迷挥手示意。
观众席上许多的新球迷都没想到,奥运冠军在队友的手下竟然一局都没能拿下来。
这就是我们的国乒吗?
好厉害啊!
洛宁看到迟晚面向自己所在的方向,轻轻地歪了歪头,嘴角那抹笑意却怎么也掩藏不住。
像是在说,看啊,我找到你了。
他昨天给她发了个微信,说:明天见。
没头没尾的,却有一种微妙的氛围。
一直到今天早上,洛宁才收到她的回复,说:嗯!
他没有说自己在几排几号,她也没有问。可是她却在赛后准确无误地望向了这里。
刚才在赛前满场热烈的加油声中,因为说不出话而产生的涩然瞬间化为了云烟,在她看向他的笑容里,那些只有自己知道存在过的迟疑和犹豫彻底消失不见。
洛宁也笑了,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了那一刻的迟晚。
……
颁奖仪式很快进行,但由于公开赛不用升国旗奏国歌,所以过程也比世界大赛简单了许多,大概就是,颁发奖金证,奖杯,还有捧花,然后再和颁奖人一起合影。
领奖时,迟晚穿上了队里统一发的红色外套,国旗贴在胸口处。她头发上的汗水还没干,有几缕贴在耳边,笑着听沈蔓低声说着什么,直到广播里念到‘请获奖运动员入场’,才与沈蔓一起进了场。
洛宁没有再坐下去,而是站起来捧着相机,认认真真地拍摄,看那样子,似乎与林泉说得没错,真有几分想来跟体育记者抢饭碗的既视感。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透过清晰的镜头,他总觉得,他正在拍摄的那个人,眸中的余光总是有意无意的看向这里,哪怕是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她似乎还望了他一眼。
“哎,小哥哥,你在拍谁啊?会发微博么?”
身边一个女孩子想问他微博账号是什么,可是她问完了,对方却连头都没偏一下。
身边的声音略微嘈杂,女孩心里嘀咕是不是自己音量太小了,于是高声又问了一遍,但依然没得到回应。女孩不满地嘀咕道:“拽什么啊……”但颁奖正式开始了,暗自嘀咕完也没再多说什么。
按照惯例,登领奖台的次序是从后往前,而冠军领奖台的台阶似乎有点太高了,迟晚使劲迈了一步才迈上去。
啧,腿还是短了。
她微妙的小表情被洛宁捕捉了个正着,他手指微动,画面就被定格,生动又可爱。
看到礼仪小姐捧着奖杯走上来的时候,洛宁忽然有点心跳加快,赶忙对焦镜头,准备抓拍。
而后,他就看到颁奖的领导跟沈蔓握手之后,将本该给迟晚的奖杯给了沈蔓。
……
……
……
颁错了!!
哪怕是教养良好的洛宁,在此刻也在心里爆了句粗口,急得差点没拿稳手中的相机。
迟晚和沈蔓当然看出了奖杯的错位,不过也没说什么,而是对视一眼,同时抿嘴偷笑。
算了,反正冠亚军的奖杯都是他设计的。透过镜头看到那人忍俊不禁的小表情,洛宁心里倒是没那么郁闷了。
领奖台上,迟晚对着身边的人勾了勾手,沈蔓笑着迈了一步,凑到迟晚身边,俩人勾着肩膀一起拍了张照,笑得好像刚才是二人一起拿了冠军。
大概会有很多人会疑惑,明明是对手,为什么感情会这么好。曾经有外国选手见到她们这群人在决赛前还在一起热身,一起训练,诧异地问过教练。而被问到这些问题的教练总是笑一笑,说,这是我们的传统。
与颁奖人一起拍完了合照,沈蔓就把二人手中的奖杯换了回来。迟晚看着手中的奖杯,表情有了一瞬间的出神。
她莫名觉得这个奖杯有点眼熟。
乒乓球实际是一项动脑子的运动,这里面的技术难度,只靠手感和眼睛是不够的,还要靠脑子琢磨。
脑子好使的人,记忆力当然也不会差。
没用多久,迟晚就想到了前几天她看过的洛宁的朋友圈。
他拍的那个多肉,无意中露了半个电脑屏幕,她记得那个屏幕上不小心露出的半张设计图,和她手中的奖杯一模一样。
迟晚愣愣地看了半晌,忽然笑了出来。
触感冰凉的奖杯被她握的有了温度,迟晚在那一瞬间想了许多。
她想他设计这个奖杯的时候有没有点灯熬油,想他在画这张图的时候是不是翻阅了一些乒乓相关的资料。
她想,他在采风那天说有个打样的样品需要去拿,是不是就是这个奖杯?
他接这个设计图的时候还不认识她,那这样说来,算不算缘分?
“小丸儿?”沈蔓走了几步,见她还没回神,又叫她:“丸儿?走了。”
迟晚恍然回过神,连忙跟上沈蔓的脚步。
迟晚一边走,一边又转头回望向观众席。她看见那个人似乎还在看台上,看着她离开的背影。
她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一手握着奖杯,另一只手挥了挥。
像是无声的道别。
还没离场的球迷看到她在挥手,也热情地回应着。看台上举着相机的人,无声无息地弯了眉眼。
她走出场馆,和沈蔓一起上了车。
她回去之后还要复盘,明天跟着队伍一起回去,而他千里迢迢冒着暑热来了这里,她却跟他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
她正想着,放在衣兜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下。
迟晚一听这个提示音就知道是谁发的,连忙掏出来解锁。
她收到他发来的一张GIF模式的图,那是一张Q版图,图中的小女孩穿着红色队服,留着短发,手中握着乒乓球拍,眉眼弯弯着一蹦一跳的。
他说:恭喜夺冠!
她听过很多次这样的恭喜,多到数不清,却在这一次莫名觉得鼻酸。
迟晚咬着唇想了良久,回了句谢谢之后,又说:“b市见。”
“好,b市见。”洛宁笑着回。
他看着手中相机里的照片,那是她夺冠之后,面向他这里时的那一张抓拍。
他想,笑了啊,真好。
洛宁忙完就赶了过来,他这次是扛着相机来的。
林泉开玩笑调侃他是不是要转行做体育记者,他笑而不答。
因为他想记录下她比赛的瞬间。
或许他除了想记录比赛,最想记录的,还是她。
因为不确定在决赛开始前能不能空出时间,洛宁没有提前订票。而到了决赛,上座率也高了,因此这次洛宁没能买到好位置的票。
不过幸好这个位置也不耽误他看比赛和拍照。
最先入场的是迟晚。她没有穿昨天的红色上衣,而是一身深黑的队服,衬得眉眼有些深沉。
洛宁调整好了视角,把该关的灯都关了,拍下了一张照片。
随后,沈蔓入场。
沈蔓是迟晚今晚决赛的对手,也是她队内关系很好的姐姐。
看到沈蔓来了,和她一起分别站在裁判的两边,迟晚抬眼轻轻笑了一下。
沈蔓今年参加了奥运会的单打,并且拿下了奥运冠军,成就了大满贯之名。
洛宁看比赛的时候查过资料,想要获得大满贯这一头衔,则必须要必须要集齐三大赛事,也就是世乒赛,世界杯,以及奥运会的单打冠军。
听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关键就在于这三大赛事并不是每年都举办,除了世界杯单打是每年都会举办的,世乒赛的单打项目却是两年一届,奥运会更是四年一次,中间稍有一点差错,便要与成功失之交臂。所以看似简单的头衔,含金量却是十足,以至于如今获得了大满贯之名的运动员依旧是屈指可数。
沈蔓作为最年轻的大满贯选手,正值当打之年,又是队内的绝对一号主力,一时间势头正盛。
于是,沈蔓入场的那一刻,洛宁身边的球迷明显激动了许多,鼓掌的力度看起来都大了,一看就是专门来给她加油助阵的。
洛宁抬眼看站在场中央的迟晚。他回想刚才她入场的时候,给她鼓掌的只有寥寥几人。
他知道她并不在意这些。有人支持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没有,或者支持者少一些,也没必要强求,因为成绩和世界排名都是靠自己打出来的,与人气和热度无关。
她们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
但洛宁忽然有些涩然。
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缺陷感到遗憾,却在这一刻有了些许低沉。
如果他能喊出一句加油就好了。
虽然这只是一场普通的公开赛,奖金没有世界大赛的高,积分没有大赛的多,也不会升国旗奏国歌。但是,这却是奥运会结束之后的第一场公开赛,说严重点,这等于是新一个奥运周期的第一场决赛。
迟晚不敢有丝毫怠慢。
不过,不管大赛小赛,迟晚只要参赛,都会很认真用心地对待,因为教练说过,每一个大赛的冠军,都是由无数场小赛堆积起来的。
同样不敢怠慢的,还有她的对手沈蔓。
在这个人才济济的队伍中,并不是只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才具备实力。略微大意一点,或者状态略微有起伏,经验丰富的世界冠军被年轻小将掀翻的案例,不是没有发生过。
更何况迟晚的世界排名早已名列前茅,是队内最有力的冲击者之一,哪怕是荣耀满身的沈蔓,也不敢轻视这个对手。
毕竟,在赛场上,一切皆有可能。
比赛正式开始,沈蔓先发球。
沈蔓同迟晚一样,都是右手横握球拍,俗称横板打法。
迟晚在赛场上的风格一向以勇猛著称,曾经队友们私下开玩笑,说谁要是让这丫头的长相蒙骗了,打比赛的时候可是要吃大亏的。
这次迟晚似乎准备得十分充分,在最先开始的两局比赛里,几乎都是迟晚在把握节奏,虽然二人比分追得紧,但大多数时候都是迟晚领先,前两局分别以11:8和11:9结束。
真正的转折点开始在第三局。
不管是看台上的观众还是赛场上的迟晚本人都知道,这一局的沈蔓一定会拼死反扑,因为如果这一局再被迟晚拿下,那场面则对她而言会十分不利。
如人所料,这一局的沈蔓抛下了稳扎稳打的习惯,开始和迟晚互相搏杀。
7:9
迟晚落后两分。
洛宁在看台上捏了一把手心的汗。
刚刚迟晚丢了两个发球轮,现在又轮到了沈蔓发球。
迟晚死死盯着对面的沈蔓,看着她把掌心的球高高抛起,手肘微微一动。
那是一个台内短球,处理的十分细腻,是典型的沈蔓风格。
迟晚以球风凶悍著称,但这并不代表她不会处理细腻的球。她脚步往前,手臂轻轻一挥,回了一个挑打。
迟晚刚把球打回,脚下的步伐立刻开始移动,她知道这一个球困不住沈蔓,她要做的是尽力把比赛拉回自己擅长的节奏里。
迟晚侧了个身,率先做出变线。
白色的小球飞旋在球桌之上,因为加了旋转的缘故,速度快到令人目不暇接。
看台上,洛宁的眼珠随着那颗球转来转去,不敢错开一眼,不知不觉地又屏住了呼吸,在心里数着回合:8、9、10、
回合数越来越多,球迟迟没有落地,观众席上,有人惊呼出声,有人凝住呼吸,直到洛宁数到13。
第13个回合,随着沈蔓一个反手拧拉,却直接把球拧过了界,这一球才终于分出了胜负。
在乒乓球比赛中,几乎每一名运动员都会有一个习惯,在赢下一个球后,喊一声,用来提气,给自己鼓鼓劲,或者释放一下压力。
迟晚一般比赛很少释放出来,但这一刻,她紧紧握着拳头,轻轻给自己做了一个加油鼓劲的动作。
这一球成了一个关键。
经验丰富的沈蔓及时地叫了个暂停,想要打断一下对方的势头。
倒计时牌放到了球桌上,迟晚放下球拍,拿起毛巾走向了场边。
比赛时,运动员的主管教练会坐在场边,为其在暂停的时候指导比赛,但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双方运动员是同一国籍的情况下,场边便不再允许有教练指导。
迟晚弯下腰拿了瓶水,一口气灌了几口,身边不远处的沈蔓和她同一个动作,无意识地,却同步地像一面镜子。
暂停时间到,迟晚转身去放毛巾。
透过手中的镜头,洛宁看到她目光沉静。
明明知道最后一球没落地,比赛就还没结束,但在这一刻洛宁的心却莫名定了下来。
稳了,他想。
而他想得没有错。
沈蔓的那一个暂停也没能打住迟晚的攻势,接下来的迟晚势如破竹,像是打疯了。
最后的大比分定格在了4:0,最后两局迟晚以11:9和11:6的比分获胜。
比赛结束之后,迟晚第一时间走到沈蔓面前,伸手给她一个拥抱,沈蔓笑了笑,拍了拍她的后背。而后两个人一起高举手臂,背对着背,对观众席上的球迷挥手示意。
观众席上许多的新球迷都没想到,奥运冠军在队友的手下竟然一局都没能拿下来。
这就是我们的国乒吗?
好厉害啊!
洛宁看到迟晚面向自己所在的方向,轻轻地歪了歪头,嘴角那抹笑意却怎么也掩藏不住。
像是在说,看啊,我找到你了。
他昨天给她发了个微信,说:明天见。
没头没尾的,却有一种微妙的氛围。
一直到今天早上,洛宁才收到她的回复,说:嗯!
他没有说自己在几排几号,她也没有问。可是她却在赛后准确无误地望向了这里。
刚才在赛前满场热烈的加油声中,因为说不出话而产生的涩然瞬间化为了云烟,在她看向他的笑容里,那些只有自己知道存在过的迟疑和犹豫彻底消失不见。
洛宁也笑了,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了那一刻的迟晚。
……
颁奖仪式很快进行,但由于公开赛不用升国旗奏国歌,所以过程也比世界大赛简单了许多,大概就是,颁发奖金证,奖杯,还有捧花,然后再和颁奖人一起合影。
领奖时,迟晚穿上了队里统一发的红色外套,国旗贴在胸口处。她头发上的汗水还没干,有几缕贴在耳边,笑着听沈蔓低声说着什么,直到广播里念到‘请获奖运动员入场’,才与沈蔓一起进了场。
洛宁没有再坐下去,而是站起来捧着相机,认认真真地拍摄,看那样子,似乎与林泉说得没错,真有几分想来跟体育记者抢饭碗的既视感。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透过清晰的镜头,他总觉得,他正在拍摄的那个人,眸中的余光总是有意无意的看向这里,哪怕是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她似乎还望了他一眼。
“哎,小哥哥,你在拍谁啊?会发微博么?”
身边一个女孩子想问他微博账号是什么,可是她问完了,对方却连头都没偏一下。
身边的声音略微嘈杂,女孩心里嘀咕是不是自己音量太小了,于是高声又问了一遍,但依然没得到回应。女孩不满地嘀咕道:“拽什么啊……”但颁奖正式开始了,暗自嘀咕完也没再多说什么。
按照惯例,登领奖台的次序是从后往前,而冠军领奖台的台阶似乎有点太高了,迟晚使劲迈了一步才迈上去。
啧,腿还是短了。
她微妙的小表情被洛宁捕捉了个正着,他手指微动,画面就被定格,生动又可爱。
看到礼仪小姐捧着奖杯走上来的时候,洛宁忽然有点心跳加快,赶忙对焦镜头,准备抓拍。
而后,他就看到颁奖的领导跟沈蔓握手之后,将本该给迟晚的奖杯给了沈蔓。
……
……
……
颁错了!!
哪怕是教养良好的洛宁,在此刻也在心里爆了句粗口,急得差点没拿稳手中的相机。
迟晚和沈蔓当然看出了奖杯的错位,不过也没说什么,而是对视一眼,同时抿嘴偷笑。
算了,反正冠亚军的奖杯都是他设计的。透过镜头看到那人忍俊不禁的小表情,洛宁心里倒是没那么郁闷了。
领奖台上,迟晚对着身边的人勾了勾手,沈蔓笑着迈了一步,凑到迟晚身边,俩人勾着肩膀一起拍了张照,笑得好像刚才是二人一起拿了冠军。
大概会有很多人会疑惑,明明是对手,为什么感情会这么好。曾经有外国选手见到她们这群人在决赛前还在一起热身,一起训练,诧异地问过教练。而被问到这些问题的教练总是笑一笑,说,这是我们的传统。
与颁奖人一起拍完了合照,沈蔓就把二人手中的奖杯换了回来。迟晚看着手中的奖杯,表情有了一瞬间的出神。
她莫名觉得这个奖杯有点眼熟。
乒乓球实际是一项动脑子的运动,这里面的技术难度,只靠手感和眼睛是不够的,还要靠脑子琢磨。
脑子好使的人,记忆力当然也不会差。
没用多久,迟晚就想到了前几天她看过的洛宁的朋友圈。
他拍的那个多肉,无意中露了半个电脑屏幕,她记得那个屏幕上不小心露出的半张设计图,和她手中的奖杯一模一样。
迟晚愣愣地看了半晌,忽然笑了出来。
触感冰凉的奖杯被她握的有了温度,迟晚在那一瞬间想了许多。
她想他设计这个奖杯的时候有没有点灯熬油,想他在画这张图的时候是不是翻阅了一些乒乓相关的资料。
她想,他在采风那天说有个打样的样品需要去拿,是不是就是这个奖杯?
他接这个设计图的时候还不认识她,那这样说来,算不算缘分?
“小丸儿?”沈蔓走了几步,见她还没回神,又叫她:“丸儿?走了。”
迟晚恍然回过神,连忙跟上沈蔓的脚步。
迟晚一边走,一边又转头回望向观众席。她看见那个人似乎还在看台上,看着她离开的背影。
她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一手握着奖杯,另一只手挥了挥。
像是无声的道别。
还没离场的球迷看到她在挥手,也热情地回应着。看台上举着相机的人,无声无息地弯了眉眼。
她走出场馆,和沈蔓一起上了车。
她回去之后还要复盘,明天跟着队伍一起回去,而他千里迢迢冒着暑热来了这里,她却跟他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
她正想着,放在衣兜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下。
迟晚一听这个提示音就知道是谁发的,连忙掏出来解锁。
她收到他发来的一张GIF模式的图,那是一张Q版图,图中的小女孩穿着红色队服,留着短发,手中握着乒乓球拍,眉眼弯弯着一蹦一跳的。
他说:恭喜夺冠!
她听过很多次这样的恭喜,多到数不清,却在这一次莫名觉得鼻酸。
迟晚咬着唇想了良久,回了句谢谢之后,又说:“b市见。”
“好,b市见。”洛宁笑着回。
他看着手中相机里的照片,那是她夺冠之后,面向他这里时的那一张抓拍。
他想,笑了啊,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