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宁俯探在马车之后,并未引起母亲窦皇后和刘公公的注意。听闻兄长恐遭埋伏,她在冬夜里僵着身子,全然忘记寒冷,只觉鼻腔刺得生疼,热泪涌进眼眶,豆大的泪珠滴在她皴了的手背上。

    “前线吃紧,有人却巴望后院失火,如此,本宫便差二郎去送把柴。” 窦如嫣继续狠戾道。

    “娘娘深谋远虑...” 刘公公带着哭腔说,“万望二皇子平安无事。”

    窦如嫣俯看这个跟了她十几年的老奴一眼,挥挥手示意他起身,接着往李毓宁的方向迈步。

    李毓宁见状打了个激灵,谨慎向后挪着步子遮掩自己。

    窦如嫣边走继续道:“过了卯时,你便穿戴齐整,坐进车里,指挥队伍按原路前进。别忘了按咱们说的,把马车装扮得扎眼些。”

    “奴婢记下了。不过娘娘,老奴实在不放心您自个儿带着公主呀。” 刘公公一边跟随,语气恳切。

    “多虑无益,现下容不得犹豫了。” 窦如嫣咬咬牙关,停住道:“本宫记得,你那干儿子,是叫宝庆的?”

    “回娘娘,正是。上旬老奴便已吩咐他到长安安置了。” 刘公公叉手拱礼。

    突然,李毓宁察觉来的路上有些稀松响动,回头望去,原本远处漆黑的屋檐下,竟有了光亮。泪水早已顺着脖颈流进里衣,她瞧瞧自己身上的单衣,料想是有侍女发现她不在屋里了。

    还未细想,耳畔又响起母亲的声音。

    “你跟了我多年,本宫且直言。你此行凶多吉少,日后宝庆本宫会替你照应着,若是不测,本宫定命人替你刘家修谱,让宝庆给你做嫡亲的儿子。” 窦如嫣有条不紊地说。

    刘公公听完又咚得跪下,连连磕着头,“万谢皇后娘娘恩典,老奴,老奴定万死不辞啊娘娘!” 说着便哭了出来,但依旧压着声音。

    “公主?公主?” 一个陌生的侍女朝李毓宁处寻来,挨着缝隙查探着马车上下。行至深处,却未见李毓宁的身影。

    窦如嫣和刘公公也被三两侍女寻人的声音打断,刘公公速速起身,高声道:“何人在此!”

    侍女听闻刘公公的声音,速速来到窦皇后面前,慌乱跪地道:“皇后娘娘恕罪!奴婢找不见公主殿下了。”

    “殿下惯常是芳月伺候的,芳月呢!” 刘公公重新恢复威严,厉声问道。

    “本宫已命人将那两个内侍送回晋阳府了,巧月出了岔子,总得有人回去给那主子复命。” 窦如嫣从刘公公背后走出。

    刘公公即刻躬身拱手,“是,都怪老奴治下不严,罪该万死。”

    “兴许是没人侍候,自己上茅厕去了,再找几个人一同...” 窦如嫣还未说完,一阵低声啜泣已从身旁的车驾内传来。

    刘公公刚想上前,却被窦如嫣横臂拦住。

    她走近几步侧耳细听,低声对刘公公道:“你去端一碟柿饼来,都下去吧。”

    漆黑的车棚里,李毓宁环膝蜷缩着,她极力控制着哭泣,却怎么也止不住泪水,胸腔也不停抽动着。车外没了动静,她小心用手背擦着眼泪,脸蛋本就被寒风刮得起裂,小手一擦浸着咸泪更是生疼。

    忽而,眼前的帘子被掀开了。

    李毓宁的眼前又燃起昏黄的烛光,只是举着蜡烛的不再是芳月,而是母亲窦如嫣。

    “为着几个奴婢,就忘了自己是千金之躯,伏低躲在此处。” 窦如嫣将女儿憔悴模样更看清些,便开始松解自己的斗篷。

    “那哥哥呢?” 李毓宁看着母亲。

    窦如嫣抬手示意刘公公退下,自己端着柿饼步上马车。

    她坐在女儿身旁,又将斗篷披在女儿身上,拿出帕子擦干李毓宁脸上的泪水。

    “巧月姐姐她...还有芳月姐姐...” 李毓宁忙不迭地问母亲。

    “此事不是你该操心的,听到什么都咽回去,不许再问。” 窦如嫣话语严厉,但手上一直没停下给女儿擦鼻涕眼泪。

    “哥哥的事也不能问吗!阿娘为何如此狠心!” 李毓宁撇开母亲的手,情绪激动,不住打着嗝。

    窦如嫣收起帕子,捏了一枚柿饼递给女儿,“拿着,站了一夜吧,肚里都是凉气。”

    李毓宁见母亲不紧不慢,毫无愠色,她的伤心又盖过了焦急,松下身子接过柿饼。

    “你猜你哥哥现在行至哪里了?”窦如嫣看着女儿说。

    李毓宁低头看着手中的饼子,眼泪又漫上来,“现在,还未到子时,想必,哥哥刚绕过起灵山…”

    她说着咬了一口柿饼,眼泪却流进嘴里。柿饼的甜和泪水的酸掺合在一起,明明是以前最爱吃的东西,现在却怎么嚼都咽不下去。

    “那你说,阿娘既知呈儿有危险,却为何还让他先行?” 窦如嫣看到女儿流泪,却依然狠心问下去。

    “因为…阿娘知道哥哥能御敌…阿娘,哥哥怎么办!呜啊——” 李毓宁没忍住敞开哭了一嗓子,满嘴的柿子碎糊在口中,话说得囫囵不清,就连手中的饼子也掉了。

    “不许哭!你是当今圣人,我大唐开国皇帝的长女,也是我窦如嫣的女儿,就算是担心你的兄长也不许哭!”窦如嫣抬高音量,严厉而肃穆。

    李毓宁止住泪水,用小手迅速抹了抹脸然后坐好。

    窦如嫣重新拿着帕子,帮女儿擦了擦脸上乱七八糟的液体。

    “阿娘不知道呈儿是不是能御敌,但是无论他能不能,他要去。” 窦如嫣收起帕子,郑重端坐在软榻上。

    “你父亲此次出征没有带上呈儿,是怕他在沙场上遭遇不测。太子之位是你哥哥的,你哥哥的命比什么都重要。”

    烛火下,几只小蚂蚁绕着李毓宁刚才丢掉的柿饼打转,互相交流着信息,又在周围爬上爬下。

    “阿娘,你救救哥哥吧!” 李毓宁抓着母亲的衣角求道。

    “这些歹人若是想下手,早就动手了。你既知道今天打的探鹰是探路用的,你哥哥也是探路去了。” 窦如嫣的语气似在抚慰女儿。

    李毓宁显然没听懂,但窦如嫣说这些,不是为了让女儿当下明白字句含义,而是建立对危机感的习惯。

    “若蒲州都督是个可用之人,你哥哥必然会及时得到他的接应。让他们杀几个喽啰,掀起些风浪,也好让你父亲知道呈儿的本事。”  窦如嫣的眼神尖厉如炬。

    “若是没有呢?” 李毓宁皱眉看着母亲。

    “若是没有,这些歹人也是为了挟持你爹爹和为娘,必然不会下死手。” 窦如嫣的表情暗淡下来,眼神里掺杂着担忧。

    “等到消息传出去,你大哥必定提前从前线回来交涉,呈儿没有的军功,他李俭也不必有那么多。”

    皇长子李俭为圣人李容侧妃尹德妃所生,年长李呈两岁,年长李毓宁六岁。而现在李俭也正跟随父亲李容征战陇右。

    尹德妃为李容之父唐国公幕僚之女,当年她仅迟窦如嫣几日嫁与李容。自潜邸,尹德妃就视窦皇后为眼中钉,视二皇子李呈为绊脚石。

    “可是,大哥不喜欢哥哥,也不喜欢我。” 李毓宁一脸懊恼。

    “不喜欢他也得去,到时柴将军家的大郎必定跟随,凭他二人的实力,救你哥哥不算难事。” 窦如嫣说罢摸摸女儿的头。

    李毓宁听完紧张地往母亲身边靠了靠,“阿娘,我怕。”

    窦如嫣看着女儿,安慰似地握紧了她的手。又端起烛台,对着地板上的蜜饯残渣,和那几只忙活的蚂蚁浇上了浓稠的蜡油。

    “宁儿不怕,有阿娘,你什么都不用怕。” 窦如嫣看着地板上的狼藉说道。

    蚂蚁们在蜡油中挣扎,死局之外的蚂蚁只得慌乱地打转,不一会蜡油便凝固了,只剩下尸体还在其中保持着挣扎之姿。

    … …

    过了卯时,太阳还没升起来。马车外,刘公公已齐备穿戴恭敬候着。驿站的烛火已燃了一夜,只剩个底儿还在坚持着。窦如嫣牵着昭阳公主步下马车,刘公公见状立即迎了上去。

    “刘公公,去牵一匹最快的马来。” 窦如嫣替女儿整理着斗篷。

    李毓宁的眼皮红肿着,不一会,刘公公便牵着一匹白驹来了。

    “宁儿,跟阿娘上马。” 说罢窦如嫣利索地翻上白马,又在刘公公的帮助下将女儿安置身前。

    只见刘公公向身后挥挥手,一队护卫也骑马跟过来。

    “皇后娘娘,定要万分小心呐!” 刘公公将鹿皮水壶挂在皇后的鞍侧。

    “刘公公,长安城见。” 说罢窦如嫣便策马骑出驿站,只剩刘公公在原地,惨兮兮地用宫服衣袖擦着眼泪,又向皇后离去的方向跪下磕了一个长头。

    窦如嫣载着女儿在雪地里狂奔,她身上的斗篷随风荡着。李毓宁侧过头看看阿娘的脸,原本紧张的公主,也逐渐跟随母亲坚毅的神情沉着下来。

    “阿娘,我们多久能到蒲州?” 李毓宁抓着鞍问。

    “太阳快升起来的时候。” 窦如嫣面不改色地策马。

    “那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哥哥到蒲州了吗?” 李毓宁看着前方白茫茫的雪途。

    “呈儿不会有事的,宁儿信阿娘吗?” 窦如嫣微笑看着女儿。

    “信!” 李毓宁将母亲被吹散的斗篷又拢到一起,裹住了她们母女二人。

    不远处的平原上,一抹朝霞渐渐浮现了明亮的颜色。伴着那抹光亮,一个骑着黑马的身影,出现在平原线之上,白雪落败马蹄疾。少年的身姿渐行渐近,窦如嫣看不清楚那是谁,便紧挥了几下马鞭。

    “哥哥!是哥哥!” 李毓宁将身子探出阿娘的斗篷,全身向前倾去。

    窦如嫣加快速度,直至那匹黑马的轮廓,已经清晰地显现在母女二人眼前,那之后还跟着几个策马的护卫。

    李毓宁已经开始大颗大颗地落泪,泪珠随风蔓延在她整张小脸上,但她却努力不哭出声。

    朝阳在地平线上露出了强劲的边弧,强光驱散了天边缠绵的云雾,暖红色的光线照耀着策马少年的身形。

    窦如嫣被朝日的强光灼了眼睛,她拉缰缓下来。策马的少年也勒马停下,他跳下马便向窦如嫣和李毓宁奔来。李毓宁也忙不迭地要跳下马。

    “宁儿,不许动!” 窦如嫣一边拉缰控马,一边严厉地阻止女儿。

    李毓宁似乎听不到母亲的命令,依旧决绝地跳下去,窦如嫣无奈只得及时拽了女儿一把,把她搁在地上。

    一双蹬着棉靴的小脚,踏在雪地上狂奔起来,李毓宁头也不回地向前奔去,她挂着泪,小脸被寒风刮得通红,淡绯色的貂领小斗篷随风飘荡着。

    “哥哥!” 李毓宁奔近策马的少年,少年见势弯下了腰。

    李毓宁纵身跃进他的怀里,紧紧搂住他的脖子。可是策马的少年不是她的哥哥李呈,而是前来护驾的柴镇斯。

    柴镇斯被突然扑进怀里的李毓宁吓了一跳,他本想立马跪在地上行礼,无奈李毓宁已经环着他的脖子痛哭起来,小小的身体一阵阵地放声抽搐。

    他身后的护卫们,看见皇后一行人所骑马匹笼头上的纹饰,皆下马跪地磕头,“卑职等护驾来迟,请皇后娘娘降罪!”

    但是李毓宁依旧紧紧趴在柴镇斯怀里哭泣,不肯放手。

    “公主殿下…” 柴镇斯喃喃道。

    “李毓宁!给我过来。” 窦如嫣停住马,向女儿喝道。

    李毓宁双臂死死锁着眼前之人,却突然闻到一阵清冽的檀香,这不是哥哥身上的味道。鼻腔里那股陌生安息香的味道,将李毓宁的心脏又摁沉下去。

    “哥哥,还活着吗?” 李毓宁止住眼泪,在少年耳边悄悄问。

    “活着。” 柴镇斯听到公主的声音,坚定地回答。

    “真的?” 分明眼前这个陌生的肩膀,熟悉的袍衫上,浸着干涸的血迹。

    “我保证。” 柴镇斯犹豫间,右臂抱住公主小小的肩膀。

    李毓宁听罢立刻松了手,转头看看母亲,嘴边全都是清鼻涕。而后她又转头匆匆看一眼柴镇斯,向后退了几步。

    柴镇斯立马跪地,向皇后抱拳道:

    “卑职柴镇斯,护驾来迟,请皇后娘娘降罪!” 说罢便重重磕了头。

    “原来你就是柴幕将军家的二郎,好,是个堪用的!” 窦如嫣说着跳下马,她身后的护卫也纷纷下马。

    李毓宁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窦如嫣走向女儿,使劲捏了一把李毓宁的小脸,把她痛得“嗷”了一声。

    “看样子你已经接应呈儿了。” 窦如嫣走到柴镇斯面前,示意他起来回话。

    “卑职无能,差点害二皇子殿下遭遇不测,现下殿下已随护卫人马回蒲州了。” 柴镇斯抱拳回话,“恕卑职无礼,因偷袭的贼人不是中原人,卑职猜测沿路可能还有余党,二皇子着这身衣物太过冒险,于是出此下策。”

    “你思虑得很好,行了,此地不宜逗留,速速上路,到蒲州再细细回话。” 窦如嫣抖抖手中的鞭子,拉着李毓宁回到白驹边上。

    “谢皇后娘娘开恩!” 说罢柴镇斯指挥身后的将士跟上。

    李毓宁瞧瞧盯着柴镇斯,她倔强的小脸上写着疑惑,又透着心酸,只得跟随母亲上马。柴镇斯看了一眼公主,向她握拳施礼。

    天边的朝阳已经要升起来了,窦如嫣依旧载着李毓宁骑在队首。

    李毓宁探出脑袋,望望身后策马的柴镇斯,柴镇斯的余光也注意到了这双试探的眼睛。他不知该看过去好,还是装作没看到的好。

    李毓宁见柴镇斯没有反应,便转回头去。终于放下心来,她的小脚开始有节奏地轻轻拍着马肚子。

    柴镇斯望向李毓宁那绣着嫣红梅花的棉靴,也轻轻笑了。

章节目录

旭日烽烟娘子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马蹄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马蹄泥并收藏旭日烽烟娘子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