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矣,裴少卿可委屈?” 窦如嫣欠身挥袖,重新安坐。
“臣断不敢衔屈,时事无常,人之际遇,本轻求不得。”
裴宏声线清远,他萧索起身,面对皇后的发问,抬臂深深作了长揖,面无异色波澜不惊。
“宠辱休惊确是臣子应具的本分。” 窦如嫣挥挥手,“赐座,看茶。”
“多谢娘娘。” 裴宏便顺着将士搬来的凳子,提着衣摆,淡定坐于皇后身旁。
而高坚见二人已落座开始商谈正事,便向柴镇斯招招手。柴镇斯也注意到了高坚对他的指令,将刚得来的千牛刀仔细挎在身前,走过去。
“娘娘,臣等告退。” 高坚带领着柴镇斯向皇后握拳施礼,便欲离开。
“你也去吧。” 只见裴宏扭头低声对身后的小厮道,小厮快速叉手作了个揖,便碎步退下了。
柴镇斯跟着高坚走出将士们守卫的这片禁地,他虽还好奇裴宏的来历,但是身旁许久未见的高将军又引得他心中一阵暖意。
“高阿耶!”
才走出片空亮地方,柴镇斯就眉眼明朗地喊。他刚得封赏,此时又见亲友,心中无比舒展。
“我为何在此,二郎就不必问啦!” 高坚笑着拍拍柴镇斯的肩膀道,“你父兄都好,随我来吧。”
高坚中气十足,说话哈出的雾气都比旁人壮上一圈。柴镇斯跟在他身后,穿过高家军将士的列阵,步伐矫健。身旁的士兵们,一个个身姿挺拔,如松如石,他们身上散发出的肃杀之气,正是高坚治军有方的明证。
只见高坚行至自己的战马旁,从鸦青色的鞍袱兜子里掏出一小壶酒,他捏着瓶子稍隔些距离,转着瓶身眯眼打量一圈,又无奈摇头笑笑递给柴镇斯:“钺斯托我捎给你的。”
柴镇斯听到兄长的名字,雀跃之情跳上脸庞,他连忙捧过那平平无奇的陶土酒壶,忙不迭扯开瓶塞,细细闻上去,从他的表情根本辨不出酒香上乘与否,因为那对笑眼一直弯着就没平过。
“你阿兄带着团旅奉命扫清斥候,沿路顺手收了两个县府!”
高坚说着随意伸出两根手指头,露出两排白牙大笑起来,像是聊起乡野的轶闻,而非战捷讯报。
“两个县府...” 柴镇斯看向高坚喃喃,他眼中满是憧憬和期待,仿佛已经将兄长的英武事迹在脑中过了一遍。手中的酒香飘上来,他连忙合上塞子,生怕酒味一会就飘没了。
“钺斯是好样的。这不,给你带来了。” 高坚眼光在酒壶上定了定,“你们阿耶的规矩,军中最是古板。能顺一壶酒,生怕他柴大郎也没少费劲哟。”
柴镇斯又将酒壶抱紧些,不自觉也咧嘴笑起来,他就像已经忘记自己得了金鱼袋,挎着千牛刀,全身上下最值钱的东西已变为这壶酒了。
“若是我这次也能跟阿兄上阵杀敌,就好了。” 柴镇斯说着便挠挠头,暗暗笑了一下。
“今后多的是机会,当下你也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将军了!” 高坚再次拍拍他的肩,只是这次力道更重些。而后他沉下眼神,继续道:
“二郎,此行任重道远,你的使命还未完。”
柴镇斯听罢愣愣看向高坚,瞬而坚定下来,蹙眉点头。
“你定疑惑西秦和突厥怎的勾结为奸,一路纠缠不休,我只告诉你,这一切并非那么简单...只顾尽自己的职责,护卫好几位殿下。听到什么只作没听到,有人问你什么,便答不知道。日后在长安城讨生活,真心难得,保护好自己。”
高坚背着手自顾自走了几步,转身毅定地望向柴镇斯,语重心长地道出这番话。
“那若是...我拿不定主意呢?” 柴镇斯紧紧追问。
“尽管禀明皇后殿下,旁的,不要去管。” 高坚目光笃定。
柴镇斯垂下眉眼思索片刻,一脸纠结地蹦出几个字:“那些突厥人...是俘虏。”
高坚听罢眉头更紧了,定定望向柴镇斯:“你可看清了?”
“不会错。那黥刑的烙印,是中原式样。” 柴镇斯诚恳答道。
只见高坚若有所思背着手原地踱步,他不自觉地抚摸络腮胡子,而后看着柴镇斯点点头道:“知道了。此事不可为外人道。”
柴镇斯虽不明白这个线索能串联起什么事实,也只能点头示意。
见他仍是心事重重,高坚笑着伸出手,故作轻松地指柴镇斯怀里的酒壶,笑道:“土粮食酿的,窑里放久了,一股土腥味。喝不惯!”
说罢,便甩着大手走向远处那些列兵,士兵们皆整齐用力地施军礼,高坚的背影被映衬的更加高大。
“做了将军,怎的还不披甲?” 他一边阔步离开,又高笑着提醒柴二郎。
柴镇斯听后摸摸自己光溜溜的素袍,看了一眼酒壶,也笑起来。那酒依旧没舍得喝一口。
—
窦如嫣与裴宏对于枯树下,一只黑鸦盘踞着脆弱的枝桠,双目是墨色的机警。原本一嗓子没吭,待到裴宏启口上禀,黑鸦扯着呱嗓叫了两声。裴宏淡淡上望,看那黑鸟已扑翅飞走,才郑重道:
“臣自听闻殿下启程晋阳,便摸算着日子,日日守于隘道。今日能得见娘娘尊容,裴某三世有幸。” 说着,便起身跪地,向窦如嫣跪拜。
裴宏,字则言,籍出蒲州,族河东裴氏[8],官至四品大理寺少卿。归降圣人李容之前,裴宏曾为前朝晋阳宫副监[8.1],但他用力过猛,极尽努力心念三省[8.2],无奈新旧更迭,前朝的积攒还未发光发热,竟一夜之间险些成了绊脚石。再加上年少读书时结识了几个不安分的同窗...而今初事新朝,四品少卿已是他的上限。
“你有心,人也机敏。想来若不是与西秦薛禹同窗那几年,现今蒲州都督该是你的。”
窦如嫣说着吹吹手中的热茶,又道:“不过,大理寺的差事趋之若鹜,裴少卿做的不惯吗?”
... ...
“大理寺自然是极好的地方。”
日照当头,郊野的积雪每日午间融化,傍晚便开始结冰。连续整个冬天,太阳一照看着像雪,内里其实早已结成硬冰。此刻,正反射着阳光,在白日里放彩。
裴宏仰头深吸一口气,哈着雾气道:
“臣有今日,全仗圣上垂怜。臣绝无二心,更不敢衔冤分毫。”
又抿嘴接着道:“皇后娘娘才高识远,慈心普泽万民,实为我朝大幸。敝臣揣着心,斗胆在这乡野等了几日,娘娘未至便觉不妥。娘娘恕罪,臣焦灼之下,吩咐得力的去探了蒲州的动向,略闻一二。”
说着便从袖口内掏出一本书册,双手呈上。
窦如嫣喝一口热茶,目光瞥在这封皮干净的书册上,带着疑惑接过去翻阅起来。她水葱般的双手此刻冻得通红,但就算如此也不曾有一丝颤抖。
“臣族出河东裴氏,自小长在蒲州城,虽不曾为故乡亲邻做什么事,但风土人情还算熟悉的。” 裴宏叉手安跪,泰然自若。
窦如嫣一边翻阅,眉头渐渐蹙紧,喃喃道:“这是...”
“名簿。” 裴宏拱手回答。
“蒲州城历年的安防、囚卒、官员...哪怕是一只看门狗,生在哪个娘胎,犯过何事,全皆在册,无漏。” 说罢,他垂下眉眼。
窦如嫣将茶杯放远,又把名薄放在桌上,单手抚摸着书封。此行的劫难还未深究,个中脉络错综复杂。蒲州都督谷长治犯了不察死罪,虽已收在手心里,但他是个没用的。若是想从蒲州入手彻查,这名簿倒是能派上大用场。想到此,她神情里的疑惑已不再,一丝满意取而代之。
“想来,原是裴少卿觉得,这大理寺的差事做熟了腻人,需得是蒲州的水土才养人。” 窦如嫣微微勾笑道。
“回娘娘,微臣不敢。蒲州乃是福地,谷都督实是驭福之人。只是...” 裴宏说着抬眼看看窦皇后,继续道:
“据说张寺卿的外侄下月便入寺正了,喔,听闻新材姓尹。” [8.3]
一个“尹”字听得窦如嫣的笑容阴沉下来,摩挲着手指,而后勾起锐利的眼神投向裴宏。
裴宏微笑,颔首垂眼继续道:
“微臣谬论,这三司使地方不大,就够凑这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衙。咱们张寺卿说句话,大三司都要震上一震。来日若是娘娘想从三司嘴里听些想听的,恐怕都要问问张寺卿,愿不愿开口了。” [8.4][8.5][8.6]
蒲州虽是故地,但裴宏的心还高高地摆在长安城呢。他这一连串的话娓娓道来,不乱丝毫分寸。
窦如嫣伸手刚想再拿起茶盏,她动作一顿,转而将一旁裴宏的茶盏端起,一抹笑挂在嘴边,而后提起茶壶将茶斟满,递向裴宏道:
“说了许久,裴少卿平身,润润口。”
裴宏连忙接过茶盏谢恩,而后支着身体站起,立在一旁。他吹拂着茶水,茶汤飘起絮重的雾气,他浅浅嘬上一口,眼神中思绪良多。
“裴少卿今日敞心相交,本宫甚是欣慰。”
窦如嫣静静望向裴宏,她一手擎着袖子,一手抚摸那名薄的书封,继续道:
“少卿且先将心放进肚里,别的不论,这大理寺的门阀,本宫以为,确是苦寒了些。”
裴宏听到皇后提及门阀,神色一改淡然,郑重全然跃上面容。他立马放下茶盏,对着皇后深深作揖,沉声道:
“娘娘舟车劳顿,臣此般信口胡言,堪比村野老妪,扰了娘娘清净。娘娘只当臣从未忝面尊驾,日后长安有召,初见如是。”
窦如嫣听到裴宏这样说,也接着他的话头,拂拂前额道:
“裴少卿任上操劳,好容易得闲,便将这长安再周游吧。日后,本宫若想听些轶事,还需多加劳烦裴少卿。”
“喏。” 裴宏虽低着头,嘴角的笑容却已扬起。
而后他叉手拱礼,缓缓后退着,直至快挨上那守门的将士,才定定抬眼与窦皇后对视,最后弓身快步离开了。
窦如嫣见裴宏离去,脸上的笑意不再。她又看向桌上的名簿,就手翻了几页,只见书页上是隽秀的字体描写着无数姓名,详细之至直指西秦。霎时,窦如嫣的眼眸里,又闪现着比冰雪更加刺眼的狠戾光芒。
“殿下。” 一个将士上前,声音打断了窦如嫣周遭蔓延的怒意。
“何事?” 窦如嫣未曾看那将士一眼,轻轻说。
“二皇子殿下醒了。” 将士握拳回禀道。
窦如嫣猛地转脸,眼中终于软上几分,她脸侧的耳环荡动着,然后轻声说:“知道了。”
“臣断不敢衔屈,时事无常,人之际遇,本轻求不得。”
裴宏声线清远,他萧索起身,面对皇后的发问,抬臂深深作了长揖,面无异色波澜不惊。
“宠辱休惊确是臣子应具的本分。” 窦如嫣挥挥手,“赐座,看茶。”
“多谢娘娘。” 裴宏便顺着将士搬来的凳子,提着衣摆,淡定坐于皇后身旁。
而高坚见二人已落座开始商谈正事,便向柴镇斯招招手。柴镇斯也注意到了高坚对他的指令,将刚得来的千牛刀仔细挎在身前,走过去。
“娘娘,臣等告退。” 高坚带领着柴镇斯向皇后握拳施礼,便欲离开。
“你也去吧。” 只见裴宏扭头低声对身后的小厮道,小厮快速叉手作了个揖,便碎步退下了。
柴镇斯跟着高坚走出将士们守卫的这片禁地,他虽还好奇裴宏的来历,但是身旁许久未见的高将军又引得他心中一阵暖意。
“高阿耶!”
才走出片空亮地方,柴镇斯就眉眼明朗地喊。他刚得封赏,此时又见亲友,心中无比舒展。
“我为何在此,二郎就不必问啦!” 高坚笑着拍拍柴镇斯的肩膀道,“你父兄都好,随我来吧。”
高坚中气十足,说话哈出的雾气都比旁人壮上一圈。柴镇斯跟在他身后,穿过高家军将士的列阵,步伐矫健。身旁的士兵们,一个个身姿挺拔,如松如石,他们身上散发出的肃杀之气,正是高坚治军有方的明证。
只见高坚行至自己的战马旁,从鸦青色的鞍袱兜子里掏出一小壶酒,他捏着瓶子稍隔些距离,转着瓶身眯眼打量一圈,又无奈摇头笑笑递给柴镇斯:“钺斯托我捎给你的。”
柴镇斯听到兄长的名字,雀跃之情跳上脸庞,他连忙捧过那平平无奇的陶土酒壶,忙不迭扯开瓶塞,细细闻上去,从他的表情根本辨不出酒香上乘与否,因为那对笑眼一直弯着就没平过。
“你阿兄带着团旅奉命扫清斥候,沿路顺手收了两个县府!”
高坚说着随意伸出两根手指头,露出两排白牙大笑起来,像是聊起乡野的轶闻,而非战捷讯报。
“两个县府...” 柴镇斯看向高坚喃喃,他眼中满是憧憬和期待,仿佛已经将兄长的英武事迹在脑中过了一遍。手中的酒香飘上来,他连忙合上塞子,生怕酒味一会就飘没了。
“钺斯是好样的。这不,给你带来了。” 高坚眼光在酒壶上定了定,“你们阿耶的规矩,军中最是古板。能顺一壶酒,生怕他柴大郎也没少费劲哟。”
柴镇斯又将酒壶抱紧些,不自觉也咧嘴笑起来,他就像已经忘记自己得了金鱼袋,挎着千牛刀,全身上下最值钱的东西已变为这壶酒了。
“若是我这次也能跟阿兄上阵杀敌,就好了。” 柴镇斯说着便挠挠头,暗暗笑了一下。
“今后多的是机会,当下你也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将军了!” 高坚再次拍拍他的肩,只是这次力道更重些。而后他沉下眼神,继续道:
“二郎,此行任重道远,你的使命还未完。”
柴镇斯听罢愣愣看向高坚,瞬而坚定下来,蹙眉点头。
“你定疑惑西秦和突厥怎的勾结为奸,一路纠缠不休,我只告诉你,这一切并非那么简单...只顾尽自己的职责,护卫好几位殿下。听到什么只作没听到,有人问你什么,便答不知道。日后在长安城讨生活,真心难得,保护好自己。”
高坚背着手自顾自走了几步,转身毅定地望向柴镇斯,语重心长地道出这番话。
“那若是...我拿不定主意呢?” 柴镇斯紧紧追问。
“尽管禀明皇后殿下,旁的,不要去管。” 高坚目光笃定。
柴镇斯垂下眉眼思索片刻,一脸纠结地蹦出几个字:“那些突厥人...是俘虏。”
高坚听罢眉头更紧了,定定望向柴镇斯:“你可看清了?”
“不会错。那黥刑的烙印,是中原式样。” 柴镇斯诚恳答道。
只见高坚若有所思背着手原地踱步,他不自觉地抚摸络腮胡子,而后看着柴镇斯点点头道:“知道了。此事不可为外人道。”
柴镇斯虽不明白这个线索能串联起什么事实,也只能点头示意。
见他仍是心事重重,高坚笑着伸出手,故作轻松地指柴镇斯怀里的酒壶,笑道:“土粮食酿的,窑里放久了,一股土腥味。喝不惯!”
说罢,便甩着大手走向远处那些列兵,士兵们皆整齐用力地施军礼,高坚的背影被映衬的更加高大。
“做了将军,怎的还不披甲?” 他一边阔步离开,又高笑着提醒柴二郎。
柴镇斯听后摸摸自己光溜溜的素袍,看了一眼酒壶,也笑起来。那酒依旧没舍得喝一口。
—
窦如嫣与裴宏对于枯树下,一只黑鸦盘踞着脆弱的枝桠,双目是墨色的机警。原本一嗓子没吭,待到裴宏启口上禀,黑鸦扯着呱嗓叫了两声。裴宏淡淡上望,看那黑鸟已扑翅飞走,才郑重道:
“臣自听闻殿下启程晋阳,便摸算着日子,日日守于隘道。今日能得见娘娘尊容,裴某三世有幸。” 说着,便起身跪地,向窦如嫣跪拜。
裴宏,字则言,籍出蒲州,族河东裴氏[8],官至四品大理寺少卿。归降圣人李容之前,裴宏曾为前朝晋阳宫副监[8.1],但他用力过猛,极尽努力心念三省[8.2],无奈新旧更迭,前朝的积攒还未发光发热,竟一夜之间险些成了绊脚石。再加上年少读书时结识了几个不安分的同窗...而今初事新朝,四品少卿已是他的上限。
“你有心,人也机敏。想来若不是与西秦薛禹同窗那几年,现今蒲州都督该是你的。”
窦如嫣说着吹吹手中的热茶,又道:“不过,大理寺的差事趋之若鹜,裴少卿做的不惯吗?”
... ...
“大理寺自然是极好的地方。”
日照当头,郊野的积雪每日午间融化,傍晚便开始结冰。连续整个冬天,太阳一照看着像雪,内里其实早已结成硬冰。此刻,正反射着阳光,在白日里放彩。
裴宏仰头深吸一口气,哈着雾气道:
“臣有今日,全仗圣上垂怜。臣绝无二心,更不敢衔冤分毫。”
又抿嘴接着道:“皇后娘娘才高识远,慈心普泽万民,实为我朝大幸。敝臣揣着心,斗胆在这乡野等了几日,娘娘未至便觉不妥。娘娘恕罪,臣焦灼之下,吩咐得力的去探了蒲州的动向,略闻一二。”
说着便从袖口内掏出一本书册,双手呈上。
窦如嫣喝一口热茶,目光瞥在这封皮干净的书册上,带着疑惑接过去翻阅起来。她水葱般的双手此刻冻得通红,但就算如此也不曾有一丝颤抖。
“臣族出河东裴氏,自小长在蒲州城,虽不曾为故乡亲邻做什么事,但风土人情还算熟悉的。” 裴宏叉手安跪,泰然自若。
窦如嫣一边翻阅,眉头渐渐蹙紧,喃喃道:“这是...”
“名簿。” 裴宏拱手回答。
“蒲州城历年的安防、囚卒、官员...哪怕是一只看门狗,生在哪个娘胎,犯过何事,全皆在册,无漏。” 说罢,他垂下眉眼。
窦如嫣将茶杯放远,又把名薄放在桌上,单手抚摸着书封。此行的劫难还未深究,个中脉络错综复杂。蒲州都督谷长治犯了不察死罪,虽已收在手心里,但他是个没用的。若是想从蒲州入手彻查,这名簿倒是能派上大用场。想到此,她神情里的疑惑已不再,一丝满意取而代之。
“想来,原是裴少卿觉得,这大理寺的差事做熟了腻人,需得是蒲州的水土才养人。” 窦如嫣微微勾笑道。
“回娘娘,微臣不敢。蒲州乃是福地,谷都督实是驭福之人。只是...” 裴宏说着抬眼看看窦皇后,继续道:
“据说张寺卿的外侄下月便入寺正了,喔,听闻新材姓尹。” [8.3]
一个“尹”字听得窦如嫣的笑容阴沉下来,摩挲着手指,而后勾起锐利的眼神投向裴宏。
裴宏微笑,颔首垂眼继续道:
“微臣谬论,这三司使地方不大,就够凑这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衙。咱们张寺卿说句话,大三司都要震上一震。来日若是娘娘想从三司嘴里听些想听的,恐怕都要问问张寺卿,愿不愿开口了。” [8.4][8.5][8.6]
蒲州虽是故地,但裴宏的心还高高地摆在长安城呢。他这一连串的话娓娓道来,不乱丝毫分寸。
窦如嫣伸手刚想再拿起茶盏,她动作一顿,转而将一旁裴宏的茶盏端起,一抹笑挂在嘴边,而后提起茶壶将茶斟满,递向裴宏道:
“说了许久,裴少卿平身,润润口。”
裴宏连忙接过茶盏谢恩,而后支着身体站起,立在一旁。他吹拂着茶水,茶汤飘起絮重的雾气,他浅浅嘬上一口,眼神中思绪良多。
“裴少卿今日敞心相交,本宫甚是欣慰。”
窦如嫣静静望向裴宏,她一手擎着袖子,一手抚摸那名薄的书封,继续道:
“少卿且先将心放进肚里,别的不论,这大理寺的门阀,本宫以为,确是苦寒了些。”
裴宏听到皇后提及门阀,神色一改淡然,郑重全然跃上面容。他立马放下茶盏,对着皇后深深作揖,沉声道:
“娘娘舟车劳顿,臣此般信口胡言,堪比村野老妪,扰了娘娘清净。娘娘只当臣从未忝面尊驾,日后长安有召,初见如是。”
窦如嫣听到裴宏这样说,也接着他的话头,拂拂前额道:
“裴少卿任上操劳,好容易得闲,便将这长安再周游吧。日后,本宫若想听些轶事,还需多加劳烦裴少卿。”
“喏。” 裴宏虽低着头,嘴角的笑容却已扬起。
而后他叉手拱礼,缓缓后退着,直至快挨上那守门的将士,才定定抬眼与窦皇后对视,最后弓身快步离开了。
窦如嫣见裴宏离去,脸上的笑意不再。她又看向桌上的名簿,就手翻了几页,只见书页上是隽秀的字体描写着无数姓名,详细之至直指西秦。霎时,窦如嫣的眼眸里,又闪现着比冰雪更加刺眼的狠戾光芒。
“殿下。” 一个将士上前,声音打断了窦如嫣周遭蔓延的怒意。
“何事?” 窦如嫣未曾看那将士一眼,轻轻说。
“二皇子殿下醒了。” 将士握拳回禀道。
窦如嫣猛地转脸,眼中终于软上几分,她脸侧的耳环荡动着,然后轻声说:“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