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的啸声掺杂冰雪冲撞的簌簌微响,一阵裹挟着另一阵,车辙的轨迹印刻在忠实的马车之下,驶入长安城。
不在意料之中的是,未闻京兆繁华的烟火嘈杂,时间仿佛进入一片被遗忘的天地。在几乎不可觉察之处,溪声暗自传来,甚至交响着远方空灵的鹤唳,让人误以为身处仙境。
李毓宁原本安静地坐在马车里,可那声悠扬的鹤唳,勾得她当下就要掀开侧帘。
一只修长的手却抓住了李毓宁的小手,她转脸看去,母亲窦皇后正微阖双目,冲她摇摇头。
“娘娘,到了。” 车帘之外传来高坚将军沉稳的声音。
“现于何处?” 窦如嫣轻声回问。
“宫城之北,禁苑。”
高坚才将言毕,李毓宁动作之快一下掀开帘子,若是忍得住心中的好奇,她也不是李毓宁了。远处一只梅花鹿出现在马车之外,它抖抖项上的鹿角,垂头饮了一口蒸腾着雾气的溪水。
还未等李毓宁将那双惊奇的大眼睛全然睁开,她就被窦如嫣拢手揽过去,车帘又将禁苑的景色重新盖住。
“直驶大内吧。” 窦如嫣怀抱着李毓宁,又向车外命道。
“阿娘,长安的溪水,冬日里怎会不结冰呢?”
李毓宁将小脸凑在阿娘面前,一脸兴奋地问,似乎早就忘了这一路的磨难。
“是温泉。”
一声清润的回答越过窦皇后,李呈坐在另一侧,向前支着身子,眼带笑意。而李毓宁听到哥哥这样说,更加惊奇了。
“温泉?我还以为只有山上才有呢,哥哥怎么知道长安有温泉?长安的温泉就是如此流在外头的吗...”
没等李毓宁跃跃问完,母亲便将食指抵在她的小嘴上,车内又一下安静起来。李呈见状含齿而笑,没回答李毓宁任何问题,便重新安坐。
“噤声。到了长安,不可再想到哪说到哪。”窦如嫣垂脸看着李毓宁,郑重其事。
—
长安城,大内,承晖殿。
宫殿的飞檐积了一层薄薄的雪,青石密砌的宫墙上,纹路被雪花填满,显得庄重而素雅。大内的女官和宦侍们齐齐候在大殿内外,窦如嫣牵着李毓宁的手,缓缓行走在回廊间。一旁,李呈毫不费力便维持着笔挺的身姿,跟随一同进入殿内。
李毓宁好奇地四下张望着,唯独没看准脚下踏着的,是光洁如镜的墨色石板,险些滑了一跤。她稳住步子悻悻看了一眼母亲,不敢再东张西望,开始好好走路。
她那匆乱又小心的步子落在柴镇斯眼中,这个差点出丑的背影引得他笑了一下。柴镇斯原本恭谨跟在身后,突然,他意识到这长安宫城的地面竟如此洁净,不由得悄悄回头瞥一眼。
果真,一路翻着浆汤的雪路让他的靴子早就泥泞不堪,在赫亮的地板上留下一串鞋印。他才暗笑了公主,此时出丑的又变成自己了。于是他慌乱地紧着步子碾了几下靴底,而后速速跟上去。
承晖殿的女官们皆上着窄袖交领袄褂,下着高腰缀花襦裙,肩臂披帛,似是画里人一般静候殿内。在她们之前,是一个年岁更长的侍女,除了女官的装束,她的腰带上还镶嵌了星点的宝石,梳的是螺髻,一看便知是官衔更高的内人了。
只见这更年长的女官在看到窦如嫣的那一刻,便红了眼圈,直直跪在地上。还未等窦如嫣上前,她便难掩动容道:“郡主...”
窦如嫣听到这声十几年来都未曾被唤过的称呼,即刻就认出了眼前的故人。
“雪青...”
她放开李毓宁的手,快步俯身至这个叫雪青的女官面前,伸手出双手又道:“我回来了。”
女官含着泪还未站起,便又后撤几步郑重跪拜:“奴婢潘雪青携众侍官,拜见皇后殿下。”
一时间,拜见皇后的声音响彻承晖殿。李毓宁望着眼前这个潘姓的女官,正回想着阿娘甚少提及的长安往事,想了一圈也不记得听过这个名字。
“呈儿,宁儿,来见过潘尚宫。” 窦如嫣心里激动,连帕子都来不及拿,用袖子匆匆擦干热泪,便招呼儿女上前见过故人。
潘尚宫在窦如嫣的搀扶下站起,见到迎上来的李毓宁和李呈,也难掩心中的激动。
“当年,娘娘刚进宫,也是公主这么高。” 潘尚宫一边笑着流泪,一边向二皇子与公主施礼。
“那年,你不也是这般高吗?” 窦如嫣紧紧握起潘雪青的手,这双手曾是整个长安城最温暖的存在。
那年还是北周当朝,窦如嫣幼时便进宫养在圣人舅父膝下,小小的郡主远离父母亲,独自生活在叵测的深宫。即便窦如嫣再聪慧过人,舅父也待她如己出,可小小年纪便要懂得人心周旋的日子,仍是艰难的。
无数个想念父母,却只能趴在床上偷偷哭泣不敢叫人知道的夜晚,一个叫雪青的小侍女总会拿着帕子,悄悄脱下鞋靴爬到窦如嫣的床榻上,替她擦眼泪。
两个女孩在长安宫城里惺惺相惜,成日躲着尚宫内人,给彼此梳及笄之后才能梳的发髻。一个教另一个女红,一个又教另一个识字。这种难得的时光,直到如嫣的圣人舅父驾崩,窦如嫣出宫回家才被迫结束。自那之后,朝局跌宕,窦如嫣和潘雪青再没有见过面。
... ...
“识归舟。” 窦如嫣浸着泪,她脸上展开安心的笑意。
“辨江树。” 潘雪青即刻就接了下句。
“相辉映。”
“共澄鲜!” 一个稚嫩的声音,突然接了窦如嫣的这另半句。
“阿娘在晋阳府时常哼这几句呢...所以我记得。” 李毓宁来回瞅瞅阿娘和潘尚宫,悄悄说。
“这是娘娘和奴婢以前打马球的时候哼的对子,娘娘那时好生刻苦,玩乐都要背诗的。” 潘尚宫笑着看向李毓宁说。
“阿娘竟会打马球!我都不知道呢,阿娘什么时候教宁儿?”
李毓宁一边说一边摇扯阿娘的袖子,双眼亮晶晶地放光,她只听到了打马球,刻苦用功是一点没听到。
可窦如嫣的脸色却无故平添一丝忧郁,有意地避开她那期待的眼神,不许她再攀扯。
“时辰不早了,先开席吧。”
—
还没等李毓宁吃饱,她身周的内侍便循矩将菜品一一撤下。虽在晋阳府也是被人伺候着用膳,但长安城的规矩更具威严,让李毓宁连嘀咕都不敢,只好看着那些画一般的侍女专心办差。
裙下的跪凳是那么硬,来了长安没想到连椅子都没得坐了,这榻背如同长了双眼睛,叫人靠都不放心靠一下。李毓宁支眼瞅瞅身侧的哥哥,只见他伤了右手也依旧不露丝毫不适,恭谨有礼地将调羹搁回原处,似是生下来就在长安生活惯了一般。
“公主,奴婢服侍您浣手。” 侍女甜润的声音将李毓宁的视线拉回来,只见侍女不紧不慢地开始替她挽袖洗手,侍女这双白玉般的手让李毓宁一下子就想起芳月。
这双玉手比芳月的要标致更多,动作却像背书一般重复着,又陌生又清冷。不知芳月姐姐现在在哪呢?此生又会不会像潘尚宫一样,终得相见。李毓宁心里想着,一股揪心的酸涌在心口。
她想把手抽回来,不想侍女放下的动作竟比她的念头还快,最后一个步骤即成,这双玉手便丝毫不沾挲摩地离开。
李毓宁的心里瞬间又被莫名的失落占满,一路上的艰辛掺着复杂的情绪,跟整个大殿格格不入。
她寻摸着殿中众人的身影,只见柴镇斯把着刀柄,依旧穿着那身神气的千牛卫玄金甲胄,背手站立在窦皇后的坐台下方。
柴镇斯目不转睛直视前方,一脸的严肃之下,分明尽力掩盖着紧张。这用心当差的模样看上去,不负天家赏识似是和性命一般重要的。
李毓宁本以为,柴将军将来算是这长安城里能说话的人,从这架势看来,只怕就算有机会搭话,开口也便是公主臣下之类的场面话。李毓宁正想着,不自觉耷拉脑袋叹了一口气。
一旁的李呈听见这稚嫩又丧气的声音,转脸看向李毓宁,而后抻着衣袖,将自己膳桌上的桂花酪端到妹妹桌上。
“想什么呢?” 李呈轻声道,他带着笑意将酪点又推近些,“甜的,吃吧。”
李毓宁突然看到这缠了厚厚纱布的手,缓过神来。打小起,哥哥总是能让她在垂头丧气之时,寻到一丝希望的光。到底身边还有哥哥,看着眼前这两盏桂花酪,李毓宁觉得这长安的空气又没那么压人了。于是她望望李呈,笑眯眯地开始吃酪。
一旁的殿座之上,窦如嫣刚侧过脸,潘尚宫便默契上前拿着帕子替她拭净嘴角,窦如嫣接着微微启口道:“人带到了吗?”
“回娘娘,已在殿外候着了。” 潘尚宫回道。
“传他进殿。”
只见一个头戴高帽,身着宫服的宦侍叉手置于胸前,他紧紧颔首,又碾着碎步,像乘着云雾一般自殿外来到窦如嫣座前,而后俯身跪地。
“奴婢宝庆,拜见皇后娘娘。” 宦侍的声线微微颤抖,颇为稚嫩。
“宝庆这名字听了许久,原来就是你。抬起头来。” 窦如嫣看了他一眼,又接过潘尚宫备好的茶,不经意地边喝边问。
宝庆听后一顿,缓缓将脸抬起,他的双瞳如曜石般闪烁着星辉,一对睫毛紧张地连眨几下,好似慌措着陆在花蕊上的蝶翼。他看上去只有十四五岁,生得一张白皙细腻的小脸,除了这对大眼睛,其余的五官都小巧得很。
“怪不得刘公公对你如此喜爱,的确生得清秀可人。” 窦如嫣一边说,一边勾唇而笑。
一旁的李毓宁原本还在吃酪,听到母亲这样说也好奇地伸脖望过去,只见宝庆得了夸赞却更加无措,连忙垂下头谢恩,他瘦弱的身躯裹在宽大的宫服之下颤抖。
窦如嫣见他听了赞许却像只惊弓之鸟,又接着说:“在宫里当差,胆子小可不行。”
“娘娘要你抬起头来,怎的又垂回去了?娘娘说了什么,什么便是天大的事,提着命也要记紧了。” 潘尚宫顺着皇后的话,也对宝庆说道。
“奴婢不敢,奴婢是听了干爹的话,到长安候着娘娘,没想到娘娘迟迟未至,奴婢提心吊胆...便做错了事,奴婢该死!请娘娘治罪!”
见宝庆磕头请罪,窦如嫣与潘尚宫皆摸不清头绪,初见就能得皇后娘娘赞许的奴婢本已少有,这得了赞许却还给自己揽罪的更是头一份。
“娘娘面前不得妄语,你这是要请什么罪?” 潘尚宫识礼地替窦如嫣发问。
“回娘娘,奴婢烫坏了二皇子殿下的一件袍衫。是...殿下明日去国子学要穿的襦衫。奴婢...实在惶恐,愧心当头,罪该万死!请娘娘降罪!二皇子殿下降罪!”[12]
宝庆此时已慌作一只惊雀,趴在那整张脸几乎都要贴在地上。他先是向皇后俯拜,又慌措地向李呈座榻的方向挪动几分,声线颤抖,好像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
窦如嫣听罢神情缓下来,一旁的潘尚宫也露出一丝无奈,还道是什么要紧的大事。未等窦如嫣发话,一旁的李呈却率先启口:
“母亲,古人云,锦衣尚絅,至乐是耽。想必尚衣局还备着不少白衫,一件衣裳罢了,碍不着儿去国子学。儿以为就不必治这位小内官的罪了。”[12.1]
宝庆听到这清润好听的声音,不由得微微抬头,刚想悄悄望一眼二皇子殿下,却被皇后的声音又吓得贴紧地面。
“坏了一件襦衫,倒不是大事。不过,这熨贴袍衫,恐怕不是你宝庆的差事,说,你在替谁掩罪?” 窦如嫣幽幽说完,继续喝了一口茶,表情丝毫没有波澜。
李呈倒是没想到这一层,一旁的李毓宁听到母亲的话也停下吃酪,好奇心又被点起来,开始专注地观察宝庆,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回什么话。
“没有...没有...是...就是奴婢烫坏的!” 宝庆的慌张掺杂了一丝恐惧,他没想到皇后竟一下戳穿了他。
“宝庆,你不瞧瞧自己跪在哪,这样的伎俩也好意思拿到娘娘面前耍弄?快说吧,别辜负娘娘和殿下的恩慈。” 潘尚宫也问得不急不躁。
宝庆鼻尖的冷汗滴滴答答溅在地板上,他双唇颤抖着,时间才过去分秒,对他而言却像数年一般难熬。他心中疯狂思索着对辞,而后支支吾吾地开口道:
“是奴婢想邀功,多揽了差事来做,以为多做些事就能得娘娘青眼...奴婢,不知天高地厚!搞砸了差事,并不是替任何人遮掩...”
听到这话,窦如嫣脸上开始露出一丝兴趣,她没想到这背后的人竟让这小宦官如此回护。但左想右想,在殿上出此言都不是什么明智之举,看不出这到底是出戏,还是真有什么误会。
“想来,你干爹是教给你了,说本宫最嫌恶那些不留心当差的,所以忙不迭地此时跑过来认罪。” 窦如嫣依旧带着一丝笑意说,而后她敛起这仅剩的宽颜,更狠厉地接着说:
“不过,要是太留心了,本宫更是容不下。来的路上,就有那不安分的,还未等本宫处置,自己倒先畏罪赴死了。你倒说说自己是那不留心的,还是太留心了?”
窦如嫣话音刚落,这飘着冰碴的话不仅听进宝庆耳朵里,更听进了李毓宁的心里。她知道阿娘在说巧月,虽然自己不知道巧月到底犯下什么事,但这事跟一路上的磨难肯定脱不了干系。
“巧月真的死了...”
李毓宁心里浮出这句话,手中的银匙一下子掉了,砸在酪盏边敲出清亮却骇人的声响,回响殿中。
不在意料之中的是,未闻京兆繁华的烟火嘈杂,时间仿佛进入一片被遗忘的天地。在几乎不可觉察之处,溪声暗自传来,甚至交响着远方空灵的鹤唳,让人误以为身处仙境。
李毓宁原本安静地坐在马车里,可那声悠扬的鹤唳,勾得她当下就要掀开侧帘。
一只修长的手却抓住了李毓宁的小手,她转脸看去,母亲窦皇后正微阖双目,冲她摇摇头。
“娘娘,到了。” 车帘之外传来高坚将军沉稳的声音。
“现于何处?” 窦如嫣轻声回问。
“宫城之北,禁苑。”
高坚才将言毕,李毓宁动作之快一下掀开帘子,若是忍得住心中的好奇,她也不是李毓宁了。远处一只梅花鹿出现在马车之外,它抖抖项上的鹿角,垂头饮了一口蒸腾着雾气的溪水。
还未等李毓宁将那双惊奇的大眼睛全然睁开,她就被窦如嫣拢手揽过去,车帘又将禁苑的景色重新盖住。
“直驶大内吧。” 窦如嫣怀抱着李毓宁,又向车外命道。
“阿娘,长安的溪水,冬日里怎会不结冰呢?”
李毓宁将小脸凑在阿娘面前,一脸兴奋地问,似乎早就忘了这一路的磨难。
“是温泉。”
一声清润的回答越过窦皇后,李呈坐在另一侧,向前支着身子,眼带笑意。而李毓宁听到哥哥这样说,更加惊奇了。
“温泉?我还以为只有山上才有呢,哥哥怎么知道长安有温泉?长安的温泉就是如此流在外头的吗...”
没等李毓宁跃跃问完,母亲便将食指抵在她的小嘴上,车内又一下安静起来。李呈见状含齿而笑,没回答李毓宁任何问题,便重新安坐。
“噤声。到了长安,不可再想到哪说到哪。”窦如嫣垂脸看着李毓宁,郑重其事。
—
长安城,大内,承晖殿。
宫殿的飞檐积了一层薄薄的雪,青石密砌的宫墙上,纹路被雪花填满,显得庄重而素雅。大内的女官和宦侍们齐齐候在大殿内外,窦如嫣牵着李毓宁的手,缓缓行走在回廊间。一旁,李呈毫不费力便维持着笔挺的身姿,跟随一同进入殿内。
李毓宁好奇地四下张望着,唯独没看准脚下踏着的,是光洁如镜的墨色石板,险些滑了一跤。她稳住步子悻悻看了一眼母亲,不敢再东张西望,开始好好走路。
她那匆乱又小心的步子落在柴镇斯眼中,这个差点出丑的背影引得他笑了一下。柴镇斯原本恭谨跟在身后,突然,他意识到这长安宫城的地面竟如此洁净,不由得悄悄回头瞥一眼。
果真,一路翻着浆汤的雪路让他的靴子早就泥泞不堪,在赫亮的地板上留下一串鞋印。他才暗笑了公主,此时出丑的又变成自己了。于是他慌乱地紧着步子碾了几下靴底,而后速速跟上去。
承晖殿的女官们皆上着窄袖交领袄褂,下着高腰缀花襦裙,肩臂披帛,似是画里人一般静候殿内。在她们之前,是一个年岁更长的侍女,除了女官的装束,她的腰带上还镶嵌了星点的宝石,梳的是螺髻,一看便知是官衔更高的内人了。
只见这更年长的女官在看到窦如嫣的那一刻,便红了眼圈,直直跪在地上。还未等窦如嫣上前,她便难掩动容道:“郡主...”
窦如嫣听到这声十几年来都未曾被唤过的称呼,即刻就认出了眼前的故人。
“雪青...”
她放开李毓宁的手,快步俯身至这个叫雪青的女官面前,伸手出双手又道:“我回来了。”
女官含着泪还未站起,便又后撤几步郑重跪拜:“奴婢潘雪青携众侍官,拜见皇后殿下。”
一时间,拜见皇后的声音响彻承晖殿。李毓宁望着眼前这个潘姓的女官,正回想着阿娘甚少提及的长安往事,想了一圈也不记得听过这个名字。
“呈儿,宁儿,来见过潘尚宫。” 窦如嫣心里激动,连帕子都来不及拿,用袖子匆匆擦干热泪,便招呼儿女上前见过故人。
潘尚宫在窦如嫣的搀扶下站起,见到迎上来的李毓宁和李呈,也难掩心中的激动。
“当年,娘娘刚进宫,也是公主这么高。” 潘尚宫一边笑着流泪,一边向二皇子与公主施礼。
“那年,你不也是这般高吗?” 窦如嫣紧紧握起潘雪青的手,这双手曾是整个长安城最温暖的存在。
那年还是北周当朝,窦如嫣幼时便进宫养在圣人舅父膝下,小小的郡主远离父母亲,独自生活在叵测的深宫。即便窦如嫣再聪慧过人,舅父也待她如己出,可小小年纪便要懂得人心周旋的日子,仍是艰难的。
无数个想念父母,却只能趴在床上偷偷哭泣不敢叫人知道的夜晚,一个叫雪青的小侍女总会拿着帕子,悄悄脱下鞋靴爬到窦如嫣的床榻上,替她擦眼泪。
两个女孩在长安宫城里惺惺相惜,成日躲着尚宫内人,给彼此梳及笄之后才能梳的发髻。一个教另一个女红,一个又教另一个识字。这种难得的时光,直到如嫣的圣人舅父驾崩,窦如嫣出宫回家才被迫结束。自那之后,朝局跌宕,窦如嫣和潘雪青再没有见过面。
... ...
“识归舟。” 窦如嫣浸着泪,她脸上展开安心的笑意。
“辨江树。” 潘雪青即刻就接了下句。
“相辉映。”
“共澄鲜!” 一个稚嫩的声音,突然接了窦如嫣的这另半句。
“阿娘在晋阳府时常哼这几句呢...所以我记得。” 李毓宁来回瞅瞅阿娘和潘尚宫,悄悄说。
“这是娘娘和奴婢以前打马球的时候哼的对子,娘娘那时好生刻苦,玩乐都要背诗的。” 潘尚宫笑着看向李毓宁说。
“阿娘竟会打马球!我都不知道呢,阿娘什么时候教宁儿?”
李毓宁一边说一边摇扯阿娘的袖子,双眼亮晶晶地放光,她只听到了打马球,刻苦用功是一点没听到。
可窦如嫣的脸色却无故平添一丝忧郁,有意地避开她那期待的眼神,不许她再攀扯。
“时辰不早了,先开席吧。”
—
还没等李毓宁吃饱,她身周的内侍便循矩将菜品一一撤下。虽在晋阳府也是被人伺候着用膳,但长安城的规矩更具威严,让李毓宁连嘀咕都不敢,只好看着那些画一般的侍女专心办差。
裙下的跪凳是那么硬,来了长安没想到连椅子都没得坐了,这榻背如同长了双眼睛,叫人靠都不放心靠一下。李毓宁支眼瞅瞅身侧的哥哥,只见他伤了右手也依旧不露丝毫不适,恭谨有礼地将调羹搁回原处,似是生下来就在长安生活惯了一般。
“公主,奴婢服侍您浣手。” 侍女甜润的声音将李毓宁的视线拉回来,只见侍女不紧不慢地开始替她挽袖洗手,侍女这双白玉般的手让李毓宁一下子就想起芳月。
这双玉手比芳月的要标致更多,动作却像背书一般重复着,又陌生又清冷。不知芳月姐姐现在在哪呢?此生又会不会像潘尚宫一样,终得相见。李毓宁心里想着,一股揪心的酸涌在心口。
她想把手抽回来,不想侍女放下的动作竟比她的念头还快,最后一个步骤即成,这双玉手便丝毫不沾挲摩地离开。
李毓宁的心里瞬间又被莫名的失落占满,一路上的艰辛掺着复杂的情绪,跟整个大殿格格不入。
她寻摸着殿中众人的身影,只见柴镇斯把着刀柄,依旧穿着那身神气的千牛卫玄金甲胄,背手站立在窦皇后的坐台下方。
柴镇斯目不转睛直视前方,一脸的严肃之下,分明尽力掩盖着紧张。这用心当差的模样看上去,不负天家赏识似是和性命一般重要的。
李毓宁本以为,柴将军将来算是这长安城里能说话的人,从这架势看来,只怕就算有机会搭话,开口也便是公主臣下之类的场面话。李毓宁正想着,不自觉耷拉脑袋叹了一口气。
一旁的李呈听见这稚嫩又丧气的声音,转脸看向李毓宁,而后抻着衣袖,将自己膳桌上的桂花酪端到妹妹桌上。
“想什么呢?” 李呈轻声道,他带着笑意将酪点又推近些,“甜的,吃吧。”
李毓宁突然看到这缠了厚厚纱布的手,缓过神来。打小起,哥哥总是能让她在垂头丧气之时,寻到一丝希望的光。到底身边还有哥哥,看着眼前这两盏桂花酪,李毓宁觉得这长安的空气又没那么压人了。于是她望望李呈,笑眯眯地开始吃酪。
一旁的殿座之上,窦如嫣刚侧过脸,潘尚宫便默契上前拿着帕子替她拭净嘴角,窦如嫣接着微微启口道:“人带到了吗?”
“回娘娘,已在殿外候着了。” 潘尚宫回道。
“传他进殿。”
只见一个头戴高帽,身着宫服的宦侍叉手置于胸前,他紧紧颔首,又碾着碎步,像乘着云雾一般自殿外来到窦如嫣座前,而后俯身跪地。
“奴婢宝庆,拜见皇后娘娘。” 宦侍的声线微微颤抖,颇为稚嫩。
“宝庆这名字听了许久,原来就是你。抬起头来。” 窦如嫣看了他一眼,又接过潘尚宫备好的茶,不经意地边喝边问。
宝庆听后一顿,缓缓将脸抬起,他的双瞳如曜石般闪烁着星辉,一对睫毛紧张地连眨几下,好似慌措着陆在花蕊上的蝶翼。他看上去只有十四五岁,生得一张白皙细腻的小脸,除了这对大眼睛,其余的五官都小巧得很。
“怪不得刘公公对你如此喜爱,的确生得清秀可人。” 窦如嫣一边说,一边勾唇而笑。
一旁的李毓宁原本还在吃酪,听到母亲这样说也好奇地伸脖望过去,只见宝庆得了夸赞却更加无措,连忙垂下头谢恩,他瘦弱的身躯裹在宽大的宫服之下颤抖。
窦如嫣见他听了赞许却像只惊弓之鸟,又接着说:“在宫里当差,胆子小可不行。”
“娘娘要你抬起头来,怎的又垂回去了?娘娘说了什么,什么便是天大的事,提着命也要记紧了。” 潘尚宫顺着皇后的话,也对宝庆说道。
“奴婢不敢,奴婢是听了干爹的话,到长安候着娘娘,没想到娘娘迟迟未至,奴婢提心吊胆...便做错了事,奴婢该死!请娘娘治罪!”
见宝庆磕头请罪,窦如嫣与潘尚宫皆摸不清头绪,初见就能得皇后娘娘赞许的奴婢本已少有,这得了赞许却还给自己揽罪的更是头一份。
“娘娘面前不得妄语,你这是要请什么罪?” 潘尚宫识礼地替窦如嫣发问。
“回娘娘,奴婢烫坏了二皇子殿下的一件袍衫。是...殿下明日去国子学要穿的襦衫。奴婢...实在惶恐,愧心当头,罪该万死!请娘娘降罪!二皇子殿下降罪!”[12]
宝庆此时已慌作一只惊雀,趴在那整张脸几乎都要贴在地上。他先是向皇后俯拜,又慌措地向李呈座榻的方向挪动几分,声线颤抖,好像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
窦如嫣听罢神情缓下来,一旁的潘尚宫也露出一丝无奈,还道是什么要紧的大事。未等窦如嫣发话,一旁的李呈却率先启口:
“母亲,古人云,锦衣尚絅,至乐是耽。想必尚衣局还备着不少白衫,一件衣裳罢了,碍不着儿去国子学。儿以为就不必治这位小内官的罪了。”[12.1]
宝庆听到这清润好听的声音,不由得微微抬头,刚想悄悄望一眼二皇子殿下,却被皇后的声音又吓得贴紧地面。
“坏了一件襦衫,倒不是大事。不过,这熨贴袍衫,恐怕不是你宝庆的差事,说,你在替谁掩罪?” 窦如嫣幽幽说完,继续喝了一口茶,表情丝毫没有波澜。
李呈倒是没想到这一层,一旁的李毓宁听到母亲的话也停下吃酪,好奇心又被点起来,开始专注地观察宝庆,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回什么话。
“没有...没有...是...就是奴婢烫坏的!” 宝庆的慌张掺杂了一丝恐惧,他没想到皇后竟一下戳穿了他。
“宝庆,你不瞧瞧自己跪在哪,这样的伎俩也好意思拿到娘娘面前耍弄?快说吧,别辜负娘娘和殿下的恩慈。” 潘尚宫也问得不急不躁。
宝庆鼻尖的冷汗滴滴答答溅在地板上,他双唇颤抖着,时间才过去分秒,对他而言却像数年一般难熬。他心中疯狂思索着对辞,而后支支吾吾地开口道:
“是奴婢想邀功,多揽了差事来做,以为多做些事就能得娘娘青眼...奴婢,不知天高地厚!搞砸了差事,并不是替任何人遮掩...”
听到这话,窦如嫣脸上开始露出一丝兴趣,她没想到这背后的人竟让这小宦官如此回护。但左想右想,在殿上出此言都不是什么明智之举,看不出这到底是出戏,还是真有什么误会。
“想来,你干爹是教给你了,说本宫最嫌恶那些不留心当差的,所以忙不迭地此时跑过来认罪。” 窦如嫣依旧带着一丝笑意说,而后她敛起这仅剩的宽颜,更狠厉地接着说:
“不过,要是太留心了,本宫更是容不下。来的路上,就有那不安分的,还未等本宫处置,自己倒先畏罪赴死了。你倒说说自己是那不留心的,还是太留心了?”
窦如嫣话音刚落,这飘着冰碴的话不仅听进宝庆耳朵里,更听进了李毓宁的心里。她知道阿娘在说巧月,虽然自己不知道巧月到底犯下什么事,但这事跟一路上的磨难肯定脱不了干系。
“巧月真的死了...”
李毓宁心里浮出这句话,手中的银匙一下子掉了,砸在酪盏边敲出清亮却骇人的声响,回响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