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赖大他们一事过后,府中的大小管事又重新调配了人,定下了新的规矩,往后各司其职、相互监督,这之后贾府往日奢靡的风气也逐渐改变。

    又过了小半个月,贾琰两兄弟入学国子监的事也敲定了下来,三日后他们便要入国子监进学。

    因先帝在位时对国子监的入学名额并未多加限制,只要是官宦子弟出身就可入学,导致当时国子监风气混乱,学风不盛。

    为重振官学,当今上位后对国子监入学名额加以限制,六品至三品官员名下有一个入学名额,三品及以上两个,此外若是有德才兼备者也可破格录取。

    虽说原先贾政名下的入学名额已被大哥贾珠用了,但因贾琰、宝玉两人如今已中秀才,且名次不低,够得上“才”一标准,又经人举荐有“孝”之心,方才能成功进入到国子监入学。

    知道消息后,贾琰与宝玉两兄弟被父亲叫到了书房回话。

    两人进了书房,先与父亲贾政行过礼,抬头只见屋内除了父亲贾政外,还坐了几个穿着书生衣袍的中年男子,贾琰料想应是父亲贾政平日里请的清客。

    见两兄弟到了,上首的贾政开口问道:“三日后你们便要进国子监入学了,可是都知道了。”

    贾琰两人恭敬地回道:“今日已听墨童说过。”

    等到贾政问过两兄弟话后,又听一旁的一个清客道:“早就听说令府上的公子才智双全,有旧时朱公之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说完又对贾政恭维道:“如今令公子小小年纪便摘得头筹,今后又要入国子监进学,令兄好福气啊!”

    贾政听了也有些满意地抚了抚胡须,但还是说道:“他们小儿之智,岂能与朱公相比。” 说完又看向下首的贾琰两人道,你们先下去吧。

    贾琰两兄弟听了,与众人告了退便下去了。

    两兄弟并肩出了书房后,贾琰看向一旁沉默不语的弟弟宝玉道:“听你房里的丫鬟说你近日总是苦读到半夜,可是真的。”

    宝玉听了略微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道:“我一想到今后要去国子监进学,便有些紧张,害怕到时跟不上给咱们家丢脸。”

    贾琰听了安慰道:“不用紧张,国子监虽是官学,但里面规矩也算不上太严,只要跟着里面先生的进度走,便不会跟不上。”

    说完又叮嘱道:“熬夜伤身,便是再苦读用功,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听了二哥的叮嘱,知道二哥是为他好,宝玉认真地点了点头。

    见他听进去,贾琰才算放心,虽说他希望宝玉能够改掉以前的胭粉公子的模样,但也不想他因为苦读书熬坏了自己的身子。

    说完话,两人并没有回各自的院子,而是又转道去了王夫人的院子处,听人说母亲这两日有些不舒服,两兄弟便想要趁此去探望一下。

    来到院内后,门口守着的两个丫鬟见两兄弟来,笑着为其打帘子道:“琰二爷和宝三爷来了。”

    两人进屋后,只见薛姨妈母女也在此,此时正坐在一旁与王夫人说话解闷,见两人来都笑着让两人快坐下说话。

    贾琰两人与王夫人和薛姨妈她们行过礼后,才坐下问道:“听人说太太这两日不舒服,如今可好些了。”

    坐在软塌上的王夫人听了儿子的关心笑着回道:“还是以前的老毛病犯了,吃了药便好多了。”

    又谈起两人入学的事,说道:“后日你们便要到国子监进学了,这两日便要叮嘱你们房里的丫鬟仔细些,将东西都收拾好,不要有什么缺漏的,到时不方便。”

    又道:“到时在学里有什么缺的用的,便打发回府里说一声,到时叫人给你们送去。”

    见两人都认真地点头听了,王夫人又招呼丫鬟将给两人新做的衣裳拿来道:“早先便听你们老爷说要让你们去国子监进学,我便吩咐人备下了,你们走前正好一并拿上。”

    两人收下,谢过太太的心意后,又听一旁的薛家姨妈道:“还是姐姐有福气,如今他们兄妹几个各有各的出息,姐姐今后也能放心了。”

    说完又说起自己的儿女道:“蟠儿自从从那蛮荒之地回来,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就钻研着什么肥皂、玻璃的,给他说亲他也不肯,整天拿着一块破石头当宝,还净说些胡话。”

    说完擦了擦泪道:“这五年,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吃了多少苦,受了什么刺激才变成如今这副样子,说起来都是我这当娘的没用,才让他去了那等地方。”

    王夫人听了妹妹的哭诉心中也不好受,知道她是为了当初侄子薛蟠被判流放边关一事而埋怨她这当姐姐的没帮着侄子,此时也只能劝慰道:“蟠儿那孩子在外吃了大苦,性子变了些也是正常,他如今也安然回来了,妹妹也应放宽心。”

    一旁的薛宝钗见母亲为哥哥的事落泪,也跟着低声劝慰。

    不同母亲,她倒是觉得哥哥这次回来虽变了很多,但是却比以前好了许多,性格变好了不说,吃花酒赌钱的事也没再干过,而且如今也知道上进了,对自家的生意也上心了很多,虽对她和母亲的态度有些怪,但总的来说是好的。

    众人听了都认为薛蟠是在外面受了刺激所以才变的有些奇怪,但贾琰听了心中却掀起了波澜,薛姨妈口中所说的香皂、玻璃,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吗,若他猜的不错,这个薛蟠应是穿越的,只是不知道他到底是从什么时候穿来的。

    想到这贾琰心中也有些凝重,不知道这个“薛蟠”是从哪里来的,他今后也要小心谨慎才行。

    ……

    从王夫人院子出来后,贾琰便与宝玉各自回了自己的院子,贾琰想着刚刚听到的“薛蟠”之事,一时也有些心神凝重,但如今他还并未见到真人,一时也不好下定论,只好先将这个问题抛到一边,今后碰上了再说。

    ——

    第二天,一早贾琰用过早饭后便进了书房内准备看书,过了一个时辰左右后,秋纹敲响了书房的房门对里面的贾琰道:“林姑娘来了。”

    贾琰听说黛玉来了,放下手中的书,站起身来往门外走去,边走边问道:“林妹妹现在在哪里。”

    听秋纹说黛玉此时正在前厅里坐着,贾琰加快脚步去了前厅。

    到了前厅后,只见黛玉带着紫鹃正坐在那喝茶,贾琰见了笑着上前问道:“妹妹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

    看见他来了,黛玉放下茶盏,拿起一旁放在桌上的盒子道:“听人说你明日就要去国子监入学了,我想着前些时日林管家送来的一块墨不错,便想着拿来给你到时用。”

    林管家是当初林父特意派来跟着黛玉一起进京的管家,如今虽也在京中,但并不住在贾府,而是林家京中的宅子中住,管着林家在京里的铺子,庄子,平日里经常给住在外祖母家的黛玉送些衣料、首饰、燕窝补品、瓜果蔬菜什么的,林家父女平日的通信也是由他负责传信。

    贾琰打开盒子见里面是一块上好的徽墨,知道林家管家应是不会无缘无故送块墨进来,应是黛玉特意吩咐的,心下一暖道:“多谢妹妹的心意。”

    随后将墨收好后坐下,又见黛玉拿着帕子捂着嘴轻咳,担心地问道:“妹妹身子还未好,怎么还要亲自跑一趟。”

    原是这几日天气转凉,黛玉夜里受了寒,近日总是咳嗽,也请了大夫看过,但总是不见好。

    黛玉捂着帕子回道:“今早原是好了些,想着应是无事了,谁知如今又咳了起来。” 说完又捂着帕子轻咳了起来。

    见黛玉轻咳不止,贾琰赶忙上前轻扶着黛玉为其顺气,又吩咐一旁的晴雯道:“快,去沏壶枇杷露来。”

    晴雯听了赶忙下去用热水沏了些枇杷露端上来。

    贾琰接过后,先吹凉了些,才拿给林妹妹喝下,因水是温热的,黛玉喝下后自觉舒服了很多,渐渐地也止下了咳嗽。

    等到黛玉不再咳嗽,贾琰松了一口气,关心地说:“妹妹受了凉,这病总是不好,等下还是再叫大夫看看才好。”

    说完就吩咐秋纹去叫墨砚去请大夫来。墨砚动作也快,不一会就将大夫请了过来。

    等到大夫为黛玉把过脉后,道:“脾肺阴虚,气血不足,姑娘是有些体弱之症的,今后还需要多加调养,平日里也不可忧思过重的好。”

    说完又开了几副药,嘱咐道:“每日早晚一副,几日过后便能好。”

    听大夫说黛玉气血不足,贾琰又询问了大夫道,若要想要补气血,食补的话,吃些什么才是最好。

    大夫听了抚了抚胡须道:“女子属阴,平日里可以多用些红枣、桂圆、山药之类的,另外燕窝之类的补品配上这些也是可以补气血,燕窝甘淡平,大养肺阴,有滋阴补气之效,还可化痰止咳。”

    贾琰一一听了,又让人拿来纸笔记下后,吩咐人以后每日按着上面的给黛玉煲汤喝上些。

    等到大夫走后,贾琰又对黛玉说:“妹妹身子弱,平日该多加调理,一会我吩咐人去熬上一盅冰糖燕窝粥给妹妹送去,妹妹用了也能好上些。”

    黛玉听了,点头谢过二哥哥的关心,两人又坐在一起说了会话,大多是贾琰在说,说自己不在贾府时让黛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也不要忧思过重,有什么事等他回来说给他听,他为其解决等等,黛玉坐在一旁认真地听贾琰的嘱咐。

    最后还是晴雯将熬好的药端上来,才打断两人的对话。

    贾琰看着那碗药吩咐秋纹道:“去拿些蜜饯上来,这药太苦,林妹妹喝不惯。”

    旁边的丫鬟在心里默默附议二爷的话:“药苦不苦,林姑娘还没喝,您到是先知道了。”

    一旁的黛玉见二哥哥如此紧张的态度,又听了他这话也不由地微红了脸。

    等秋纹拿过蜜饯后,红着脸在贾琰的叮嘱下喝下药,又吃了他递来的蜜饯。

章节目录

[红楼]我成了宝玉的哥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清茶浅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茶浅饮并收藏[红楼]我成了宝玉的哥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