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陌正在屋里给林紫苏写信。
风信来报,面露难色,“大公子来了。”
话音刚落,孔陌还没来得及藏起信,孔宁就走了进来,“我的好弟弟,别来无恙。”
“大哥,你怎么来了?”
“我看安城繁华迷人眼。”他双手撑在案上,“我要是再不来,你是不是就该忘了父母枉死之仇?”
“我没忘,可没忘又能怎么样呢?难道杀了皇帝,再兴起一场腥风血雨,破坏这好不容易的安宁和平。”
孔宁面露鄙夷,“你还真是和你那懦弱的娘一样心慈手软。”
孔宁从小爱逞口舌之快,孔陌不愿和他计较,“况且如今皇上态度缓和,解放韦人指日可待。”
“指日可待?是三年、五年,还是再等十年?”孔宁上身前倾,凑到孔陌面前,面色愠怒地质问。
“皇上答应待林紫苏攻下九城,即刻赦免韦人。”
“你可真是天真,这不过是狗皇帝的权宜之计。待攻下九城,狗皇帝反悔,我看到那时你们待如何。”
孔宁接着开口,“不过有一点你做得还不算太蠢——扶持三皇子。太子跟他爹一样对韦奴深恶痛绝,只有三皇子还算有点恻隐之心。可惜三皇子势微,日后若是太子继位,哪还有韦奴的活路?”
“不如把我介绍给三皇子。”
孔陌深知自己大哥不是一位屈居人下的主,立马警惕起来,“你想干什么?”
“我这不是想帮你一把吗?你我共同辅佐三皇子,让他多在狗皇帝面前吹吹风,我们的胜算也大一些。”
孔陌还是不相信他的话。
“不愿意?那算了。”孔宁慢腾腾地直起身子,“你生意倒是做得不错,我来安城也有些时日了,盘缠都用完了,从你店里拿些银两去用,没意见吧?”他视线落在案上那半封露出边角的信上。
孔陌连忙用衣袖将信捂个严实。
见孔陌没有答话,他权当对方是默许,遂移开视线摆摆手,“走了。”
孔陌派人跟着孔宁,一整月过去了,探子每晚来报:大公子每天不是在酒楼里醉生梦死,就是在妓院姑娘的温柔乡里流连忘返。
家中祖母虽娇惯孔宁,但有祖父看管着,他还知道收敛些。
如今来了安城,天高皇帝远,还真是无所顾忌。
孔陌了解自己大哥花天酒地的德行,也更加知道他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
他心中隐隐担忧,但愿孔宁不要惹出事端才好。
流岁为人勤奋,悟性又好,阿晴本想跟他一起练招式,被他不留余地地拒绝,“不愿,你离我太近会影响到我。”
每晚,阿晴只好隔着老远,就着外头阴晴圆缺,时明时暗的月光,跟着流岁吃力地反复练习一招一式。
一个毫无练武基础,另一个却又极有天赋。
一来二往,阿晴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却毫无长进,她心中不免有些泄气。
林紫苏知道阿晴一直想早日解救韦奴,是个不服输的姑娘,也多次背地里指导她。
可她身材矮小、筋骨无力,一看就不是个练武的料,强求不来,担心明说伤她志气,就一直未多言。
这晚子时刚过,阿晴满头大汗、垂着头走进来,“紫苏姐,你说我怎么就这么没用,都这么久了一点长进也没有?”话里全是掩不住的沮丧。
林紫苏放下手中的《以一敌百战无不胜指南》,举起左手,“阿晴,你看,五个指头尚有长短,人亦如此。”
“我从记事时起,我爹爹就常年征战在外。他每次归家都是旧伤未愈又填新伤,我娘亲时常为他担忧,害怕传来他以身殉国的噩耗,因此她每日清晨昏后都会在佛前祈祷。我娘亲去世得早,我爹爹没来得及赶回见她最后一面。她临走时拉着我的手跟我说:‘我以后再也不为你爹爹担忧了,你跟他说让他在外照顾好自己。我别无他求,只希望我的苏苏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长大’。”
林紫苏笑了笑,眼含泪光,“在这之前我爹爹每次回来,被我缠不过还会背着我娘偷偷教我舞枪弄剑。自我娘亲走后,他就把家中兵器全收起来了,请了全安城最好的绣娘教我女红。”
阿晴安静地听着她讲下去。
“你猜怎么着?我怎么也学不会,绣的鸟儿歪歪扭扭活像一只胖蚯蚓。绣娘是最好的绣娘,可我却是最不用心的学生。”
阿晴听到这儿咯咯地笑起来。
“我爹爹看我实在不是这块料,又转而请人教我作画、教我弹琴,可是我什么也学不好,精神头也一日不如一日,他只好把我带在身边。他不让我练剑,我就在地上捡根木棍,找没人的地方偷偷练。直到杨倾师父——我爹爹的副将,看到我偷偷练剑,他苦口婆心地劝我爹‘是个练武的好苗子,别糟蹋了’。我爹爹看我只有在练武的时候才是真心实意的欢喜,之后就索性听之任之,再没有特意阻拦我。”
她扬着嘴角,“我很幸运,从小家境殷实,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东西直到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也多亏我爹爹开明,没有过多地管束我。”
林紫苏瞧着阿晴,“阿晴,我知道你一直想跟着我上战场,希望有朝一日能让韦人天高任鸟跃。可努力的方式有很多种,或许你的长处并不在打仗上。”
阿晴思索了一会,“可是紫苏姐,我的长处在哪儿呢?”
“我也不知道,这得靠你自己去摸索。”
阿晴眼前一亮,“我知道了,我木梳雕得很好,之前就靠卖木梳的钱给爷爷买的药。”
随即她眼中的光熄灭,“可是木梳做得再精美又有什么用呢?”
“怎么没用?”林紫苏指了指桌子,那儿稀稀落落地放着一块木梳,还有三两件簪子,“你送我的礼物我很喜欢。”
阿晴跟着她一起笑起来。
林紫苏接着说到:“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将一件事,做得和雕木梳一样好。”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其他人总算不敢明着欺压韦奴了,新的难题又来了。
林紫苏看着仓中所剩不多的米,问粮官:“还够食用几日?”
“若是按照之前的用度,最多支撑五日。”
此时刚过二十,距离下月派粮至少还有十日。
韦奴参军已有三月,之前月份粮草够用,此月开始减少,上头意图太过明显:军饷不养闲兵。
可还不到时候。
粮官面露难色,“要不在每日的粥中少放些米?”
“照旧。”
韦奴和军中其他人的关系本就岌岌可危,若此时苛扣军粮,无异于成为打破表面平静的导火索。
军中食用本就短缺,况且韦奴身体尚未养好,若再扣军粮,待他们身强体壮上战场得等到何日?
爹爹在漠北和此地相隔数千里,实在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况且借粮也不是长久之计。
虽然希望渺茫,林紫苏还是连夜写信差人加急送到宫中,求皇上宽恕一段时日。
爹爹为官多年清廉节俭,积蓄虽不多但还是有的,先勉强支撑几个月吧。
林紫苏写信,把情况汇报给林将军,并着手让将军府准备筹钱买粮的事。
宫中的回复果然如林紫苏所料:国库亏空,军中亦当缩衣节食。
孔陌听到消息,自掏腰包帮忙买了不少粮食。
即便自行筹粮也支撑不了几个月,如果再不尽快上战场立军功,大家就只能等着喝西北风了。
林紫苏从不打毫无准备的仗,每一个跟着她的兄弟都只有一个脑袋,丢了可就没了。
她对手底下的人展开了魔鬼式的训练。
这些士兵面上没说什么,但林紫苏知道,他们心里肯定在埋怨自己急功近利。
军粮短缺,上头又逼得紧,没人知道她的难处。
她夜夜难眠,时常借着微弱的烛光,看地图看到深夜。
阿晴在一头睡得正香。
这日半夜,西风起来小解,看到林紫苏帐中还有微光,就探个脑袋进去瞧了瞧。
他见林紫苏眉头紧锁,“这位施主,我看你印堂发黑、眼周暗淡、面容憔悴,实乃缺眠之症,若不多做休息、及时调理,恐命危矣。”
林紫苏心中烦躁,懒得搭理他。
西风顺着林紫苏的视线,见她正盯着手里的地图若有所思,“你怎么和那闷葫芦一样的毛病,半夜不睡觉看地图。等着,我去把他叫来,你们一起看说不定还能多看出些名堂来。”说完就转身回去了。
不一会儿,流岁走进来,“将军是在想,攻打何处胜算更大?”
林紫苏点了点头,淡淡地“嗯”了一声。
“从东边开始,甲国地大物博、兵力强盛,需徐徐图之。乙国人丁稀薄,却能安居一隅,得了地势险要的便利,况且他每年都向丙国朝贡,就是想着有强大的丙国在前头挡着便可终日安枕无忧……”
流岁手指沿着地图缓缓滑动,他侃侃而谈,既不急躁,亦不卖弄。
如果将他参军短短数月就武艺精进归功于天赋异禀,对邻国关系了解之深可不是寻常人能有的见识和眼界。
林紫苏突然对流岁的身份有些好奇,她脑中浮现出小时候玩伴的模糊面孔,实在很难将那张胖乎乎的小圆脸和眼前骨骼流畅的清瘦面容联系起来。
林紫苏试探着问到:“我看你见识颇广,可是你父亲或是师父教你的?”
对方没有答话,眼神却更加冰冷。
她接着试探,“唉,你没有早点从军,之前攻打东域可是花了我很大功夫。不过总算是替刘年将军报仇雪恨了,可惜他一身武艺却英年早逝。”
流岁知道她认出了自己,遂哼笑一声,“他这种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抛妻弃子的人,有什么好可惜的?”
林紫苏想起孔陌说的,旭日剑是他在街头从一瘦弱少年手上买的。
她不知道这些年流岁经历了什么,但孤儿寡母在乱世中生存,定是万分艰难的。
林紫苏没有料到,他竟会对自己父亲怨恨到这种地步,“刘岁,有时候为了大义,牺牲在所难免。”
“那是因为被牺牲、被抛弃的不是你。”
小时候那双眼睛笑起来弯弯的、像月牙,如今眼瞳漆黑、眼神清冷,见不到往日一丝天真。
林紫苏哑口无言。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
林紫苏没有再提起刘将军,“你接着讲你的看法。”
“丁国虽小,但联合周围数小国呈纵横之势,攻之必有他国前来营救,行离间之计方可各个击破。这戊国早些年狂热好战,铁马金戈踏遍四方,这两年倒是安分不少,想必是穷兵黩武加上内忧外患,如今已是一盘散沙,苦苦支撑罢了。还有己国,看似强盛却地处盐碱之地,粮食多靠进口,若是断其粮草,采用持久战必能破之。”
“你可知己国从哪里采买粮食?”
流岁下意识地指向旁边的任国。
“错了,任国这几年干旱闹饥荒,自顾不暇,哪来多余的粮,己国这几年都是从奎国买粮。”
林紫苏问道:“依你之见,攻打戊国和己国,哪个胜算更大?”
“戊国。”他答得斩钉截铁,“如今粮草短缺,我们等不起。”
林紫苏顿了一下,“粮草充裕得很,怎会短缺?”她用笑掩饰着心虚。
“我们驻扎此处数月,之前官府多是月初派粮,这几月却时常有散粮送来。虽都在半夜,但免不了被人察觉。”
林紫苏诧异于他敏锐的观察力,“我也觉得众多领国中攻打戊国胜算最大,只是韦人毫无作战经验,我担心此次出击伤亡无法避免。”
“经过此役,日后就有经验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死伤在所难免。”
他神情淡漠,“如今粮食短缺,不知将军以一己之力还能支撑多久?这世上没有哪一场战争在开战前是准备齐全、胸有成竹的,与其把粮食浪费在等待上,不如多留些粮以备战场之需。”
流岁所言林紫苏何尝不知,可是韦人那副瘦弱的样子,真是让人忧心。
“还望将军早做决断。”流岁转身准备离去。
“你这些年……”林紫苏问了一半顿住。
一个无依无靠的妇人带着幼子,东奔西走,又能过得多好呢?
林紫苏没有追问下去,她看着从营帐门帘透进来的微光,“天快亮了,快回去小憩一会儿吧。”
风信来报,面露难色,“大公子来了。”
话音刚落,孔陌还没来得及藏起信,孔宁就走了进来,“我的好弟弟,别来无恙。”
“大哥,你怎么来了?”
“我看安城繁华迷人眼。”他双手撑在案上,“我要是再不来,你是不是就该忘了父母枉死之仇?”
“我没忘,可没忘又能怎么样呢?难道杀了皇帝,再兴起一场腥风血雨,破坏这好不容易的安宁和平。”
孔宁面露鄙夷,“你还真是和你那懦弱的娘一样心慈手软。”
孔宁从小爱逞口舌之快,孔陌不愿和他计较,“况且如今皇上态度缓和,解放韦人指日可待。”
“指日可待?是三年、五年,还是再等十年?”孔宁上身前倾,凑到孔陌面前,面色愠怒地质问。
“皇上答应待林紫苏攻下九城,即刻赦免韦人。”
“你可真是天真,这不过是狗皇帝的权宜之计。待攻下九城,狗皇帝反悔,我看到那时你们待如何。”
孔宁接着开口,“不过有一点你做得还不算太蠢——扶持三皇子。太子跟他爹一样对韦奴深恶痛绝,只有三皇子还算有点恻隐之心。可惜三皇子势微,日后若是太子继位,哪还有韦奴的活路?”
“不如把我介绍给三皇子。”
孔陌深知自己大哥不是一位屈居人下的主,立马警惕起来,“你想干什么?”
“我这不是想帮你一把吗?你我共同辅佐三皇子,让他多在狗皇帝面前吹吹风,我们的胜算也大一些。”
孔陌还是不相信他的话。
“不愿意?那算了。”孔宁慢腾腾地直起身子,“你生意倒是做得不错,我来安城也有些时日了,盘缠都用完了,从你店里拿些银两去用,没意见吧?”他视线落在案上那半封露出边角的信上。
孔陌连忙用衣袖将信捂个严实。
见孔陌没有答话,他权当对方是默许,遂移开视线摆摆手,“走了。”
孔陌派人跟着孔宁,一整月过去了,探子每晚来报:大公子每天不是在酒楼里醉生梦死,就是在妓院姑娘的温柔乡里流连忘返。
家中祖母虽娇惯孔宁,但有祖父看管着,他还知道收敛些。
如今来了安城,天高皇帝远,还真是无所顾忌。
孔陌了解自己大哥花天酒地的德行,也更加知道他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
他心中隐隐担忧,但愿孔宁不要惹出事端才好。
流岁为人勤奋,悟性又好,阿晴本想跟他一起练招式,被他不留余地地拒绝,“不愿,你离我太近会影响到我。”
每晚,阿晴只好隔着老远,就着外头阴晴圆缺,时明时暗的月光,跟着流岁吃力地反复练习一招一式。
一个毫无练武基础,另一个却又极有天赋。
一来二往,阿晴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却毫无长进,她心中不免有些泄气。
林紫苏知道阿晴一直想早日解救韦奴,是个不服输的姑娘,也多次背地里指导她。
可她身材矮小、筋骨无力,一看就不是个练武的料,强求不来,担心明说伤她志气,就一直未多言。
这晚子时刚过,阿晴满头大汗、垂着头走进来,“紫苏姐,你说我怎么就这么没用,都这么久了一点长进也没有?”话里全是掩不住的沮丧。
林紫苏放下手中的《以一敌百战无不胜指南》,举起左手,“阿晴,你看,五个指头尚有长短,人亦如此。”
“我从记事时起,我爹爹就常年征战在外。他每次归家都是旧伤未愈又填新伤,我娘亲时常为他担忧,害怕传来他以身殉国的噩耗,因此她每日清晨昏后都会在佛前祈祷。我娘亲去世得早,我爹爹没来得及赶回见她最后一面。她临走时拉着我的手跟我说:‘我以后再也不为你爹爹担忧了,你跟他说让他在外照顾好自己。我别无他求,只希望我的苏苏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长大’。”
林紫苏笑了笑,眼含泪光,“在这之前我爹爹每次回来,被我缠不过还会背着我娘偷偷教我舞枪弄剑。自我娘亲走后,他就把家中兵器全收起来了,请了全安城最好的绣娘教我女红。”
阿晴安静地听着她讲下去。
“你猜怎么着?我怎么也学不会,绣的鸟儿歪歪扭扭活像一只胖蚯蚓。绣娘是最好的绣娘,可我却是最不用心的学生。”
阿晴听到这儿咯咯地笑起来。
“我爹爹看我实在不是这块料,又转而请人教我作画、教我弹琴,可是我什么也学不好,精神头也一日不如一日,他只好把我带在身边。他不让我练剑,我就在地上捡根木棍,找没人的地方偷偷练。直到杨倾师父——我爹爹的副将,看到我偷偷练剑,他苦口婆心地劝我爹‘是个练武的好苗子,别糟蹋了’。我爹爹看我只有在练武的时候才是真心实意的欢喜,之后就索性听之任之,再没有特意阻拦我。”
她扬着嘴角,“我很幸运,从小家境殷实,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东西直到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也多亏我爹爹开明,没有过多地管束我。”
林紫苏瞧着阿晴,“阿晴,我知道你一直想跟着我上战场,希望有朝一日能让韦人天高任鸟跃。可努力的方式有很多种,或许你的长处并不在打仗上。”
阿晴思索了一会,“可是紫苏姐,我的长处在哪儿呢?”
“我也不知道,这得靠你自己去摸索。”
阿晴眼前一亮,“我知道了,我木梳雕得很好,之前就靠卖木梳的钱给爷爷买的药。”
随即她眼中的光熄灭,“可是木梳做得再精美又有什么用呢?”
“怎么没用?”林紫苏指了指桌子,那儿稀稀落落地放着一块木梳,还有三两件簪子,“你送我的礼物我很喜欢。”
阿晴跟着她一起笑起来。
林紫苏接着说到:“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将一件事,做得和雕木梳一样好。”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其他人总算不敢明着欺压韦奴了,新的难题又来了。
林紫苏看着仓中所剩不多的米,问粮官:“还够食用几日?”
“若是按照之前的用度,最多支撑五日。”
此时刚过二十,距离下月派粮至少还有十日。
韦奴参军已有三月,之前月份粮草够用,此月开始减少,上头意图太过明显:军饷不养闲兵。
可还不到时候。
粮官面露难色,“要不在每日的粥中少放些米?”
“照旧。”
韦奴和军中其他人的关系本就岌岌可危,若此时苛扣军粮,无异于成为打破表面平静的导火索。
军中食用本就短缺,况且韦奴身体尚未养好,若再扣军粮,待他们身强体壮上战场得等到何日?
爹爹在漠北和此地相隔数千里,实在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况且借粮也不是长久之计。
虽然希望渺茫,林紫苏还是连夜写信差人加急送到宫中,求皇上宽恕一段时日。
爹爹为官多年清廉节俭,积蓄虽不多但还是有的,先勉强支撑几个月吧。
林紫苏写信,把情况汇报给林将军,并着手让将军府准备筹钱买粮的事。
宫中的回复果然如林紫苏所料:国库亏空,军中亦当缩衣节食。
孔陌听到消息,自掏腰包帮忙买了不少粮食。
即便自行筹粮也支撑不了几个月,如果再不尽快上战场立军功,大家就只能等着喝西北风了。
林紫苏从不打毫无准备的仗,每一个跟着她的兄弟都只有一个脑袋,丢了可就没了。
她对手底下的人展开了魔鬼式的训练。
这些士兵面上没说什么,但林紫苏知道,他们心里肯定在埋怨自己急功近利。
军粮短缺,上头又逼得紧,没人知道她的难处。
她夜夜难眠,时常借着微弱的烛光,看地图看到深夜。
阿晴在一头睡得正香。
这日半夜,西风起来小解,看到林紫苏帐中还有微光,就探个脑袋进去瞧了瞧。
他见林紫苏眉头紧锁,“这位施主,我看你印堂发黑、眼周暗淡、面容憔悴,实乃缺眠之症,若不多做休息、及时调理,恐命危矣。”
林紫苏心中烦躁,懒得搭理他。
西风顺着林紫苏的视线,见她正盯着手里的地图若有所思,“你怎么和那闷葫芦一样的毛病,半夜不睡觉看地图。等着,我去把他叫来,你们一起看说不定还能多看出些名堂来。”说完就转身回去了。
不一会儿,流岁走进来,“将军是在想,攻打何处胜算更大?”
林紫苏点了点头,淡淡地“嗯”了一声。
“从东边开始,甲国地大物博、兵力强盛,需徐徐图之。乙国人丁稀薄,却能安居一隅,得了地势险要的便利,况且他每年都向丙国朝贡,就是想着有强大的丙国在前头挡着便可终日安枕无忧……”
流岁手指沿着地图缓缓滑动,他侃侃而谈,既不急躁,亦不卖弄。
如果将他参军短短数月就武艺精进归功于天赋异禀,对邻国关系了解之深可不是寻常人能有的见识和眼界。
林紫苏突然对流岁的身份有些好奇,她脑中浮现出小时候玩伴的模糊面孔,实在很难将那张胖乎乎的小圆脸和眼前骨骼流畅的清瘦面容联系起来。
林紫苏试探着问到:“我看你见识颇广,可是你父亲或是师父教你的?”
对方没有答话,眼神却更加冰冷。
她接着试探,“唉,你没有早点从军,之前攻打东域可是花了我很大功夫。不过总算是替刘年将军报仇雪恨了,可惜他一身武艺却英年早逝。”
流岁知道她认出了自己,遂哼笑一声,“他这种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抛妻弃子的人,有什么好可惜的?”
林紫苏想起孔陌说的,旭日剑是他在街头从一瘦弱少年手上买的。
她不知道这些年流岁经历了什么,但孤儿寡母在乱世中生存,定是万分艰难的。
林紫苏没有料到,他竟会对自己父亲怨恨到这种地步,“刘岁,有时候为了大义,牺牲在所难免。”
“那是因为被牺牲、被抛弃的不是你。”
小时候那双眼睛笑起来弯弯的、像月牙,如今眼瞳漆黑、眼神清冷,见不到往日一丝天真。
林紫苏哑口无言。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
林紫苏没有再提起刘将军,“你接着讲你的看法。”
“丁国虽小,但联合周围数小国呈纵横之势,攻之必有他国前来营救,行离间之计方可各个击破。这戊国早些年狂热好战,铁马金戈踏遍四方,这两年倒是安分不少,想必是穷兵黩武加上内忧外患,如今已是一盘散沙,苦苦支撑罢了。还有己国,看似强盛却地处盐碱之地,粮食多靠进口,若是断其粮草,采用持久战必能破之。”
“你可知己国从哪里采买粮食?”
流岁下意识地指向旁边的任国。
“错了,任国这几年干旱闹饥荒,自顾不暇,哪来多余的粮,己国这几年都是从奎国买粮。”
林紫苏问道:“依你之见,攻打戊国和己国,哪个胜算更大?”
“戊国。”他答得斩钉截铁,“如今粮草短缺,我们等不起。”
林紫苏顿了一下,“粮草充裕得很,怎会短缺?”她用笑掩饰着心虚。
“我们驻扎此处数月,之前官府多是月初派粮,这几月却时常有散粮送来。虽都在半夜,但免不了被人察觉。”
林紫苏诧异于他敏锐的观察力,“我也觉得众多领国中攻打戊国胜算最大,只是韦人毫无作战经验,我担心此次出击伤亡无法避免。”
“经过此役,日后就有经验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死伤在所难免。”
他神情淡漠,“如今粮食短缺,不知将军以一己之力还能支撑多久?这世上没有哪一场战争在开战前是准备齐全、胸有成竹的,与其把粮食浪费在等待上,不如多留些粮以备战场之需。”
流岁所言林紫苏何尝不知,可是韦人那副瘦弱的样子,真是让人忧心。
“还望将军早做决断。”流岁转身准备离去。
“你这些年……”林紫苏问了一半顿住。
一个无依无靠的妇人带着幼子,东奔西走,又能过得多好呢?
林紫苏没有追问下去,她看着从营帐门帘透进来的微光,“天快亮了,快回去小憩一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