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前来镇守东域的将领一到,林紫苏立刻带着战士出发,直抵戊国门口。
林紫苏正在最后完善作战计划,士兵在一旁休整。
即将攻打的景安城与我国边界仅隔着一条菠罗河,这条快要干涸的河流仅七八米宽,河底一层乌黑的淤泥,看上去不太深,人可以直接趟过去。
保守起见,林紫苏还是派了四人下去查探。
刚下去时泥水只到脚踝,等走到河中央,河水几乎齐腰深。
林紫苏命人去四周捡石头,先将大块的石头扔到河中央,将淤泥压实,再将小块的石头填在缝隙中便于行走。
景安城共东西南北四扇门,据观察,各处防守旗鼓相当。
林紫苏将韦神营和千机营各分两队。
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一队专攻西门,韦神营中身强体壮的由林紫苏亲自带领,专攻南门,剩余两队佯装攻打东门和北门。
流岁主动请缨作为头阵攻打西门,他初出茅庐林紫苏不太放心,在他再三坚持下,林紫苏决定放他一试。
一切准备就绪,林紫苏骑在马上,进行进攻前最后一次训话,以鼓舞士气,“战场上刀剑无眼,愿各位齐心协力,共同平安归来。”
帅旗挥下,四队人马各司其职,撞木踩着鼓点一下一下撞向城门。
刚开始咚咚的撞击声和咚咚的战鼓声融为一体,到后来逐渐盖过鼓声。
这座南门太过坚固,撞了几百下还是纹丝不动。
韦奴们脖颈青筋暴起、满头大汗,一刻也不敢停歇。一人倒下,立马有更多的人上来替换。
这群看上去瘦弱的韦奴远比大家以为的更骁勇。
不久有士兵来报,西门已被攻破,流岁领着众人冲了进去。
早些年戊国财大气粗将城墙修得坚不可摧,这些年逐渐势微,兵力大不如前,攻破城门意味着胜利在望。
林紫苏心中大喜,立马领着自己这队人马赶往西门,并派人传令告知剩余三队人马转战西门。
待她带领众人奔到西门,顿时傻眼了。
西门紧闭,惨叫声、暴喝声从门缝里传出来。
在看不到的门内,双方奋起厮杀、战况惨烈。
流岁那对人马再骁勇也寡不敌众,若没有援兵他们支撑不了多久。
林紫苏指挥众人抬起地上的撞木,再次撞向城门,可这次撞击的力度和声响明显不如之前。
她心中焦急不已,里面的兄弟等着外面的人前去救援。可城门却固若金汤,丝毫没有晃动的迹象。
林紫苏以为是之前攻南门时这些人已耗尽力气,可另外两队人马还未赶到,只能让他们退下,换另外的韦奴上。
可效果甚微,他们像是力竭,又像是力不从心。
这群演员演技太过拙劣,连不尽心都演得敷衍。
撞木像是喝醉了酒,一会儿撞在西南角,一会儿撞到东南边上,没个准头。
刹那间林紫苏明白过来,这群韦奴是故意的,他们在借机报复之前千机营士兵对自己的欺压暴行。
她怒不可遏,抽出腰间的虎头鞭,狠狠地抽打在抱着撞木的韦奴身上,恨恨道:“生死关头,行此小人行径。若是下次你们在里头,我也要领着千机营在外头装模做样,等到一切结束,再进去给你们收尸吗?”
她痛心疾首,又接连抽了两鞭,终于把这群韦奴抽醒了。
大家开始心往一处使,在连续几十下的猛烈撞击下,城门开始松动,只差最后一点火候了。
门里头的厮杀声更加响亮。
林紫苏等不及了,她跳下战马,抓住一人后领将其扯开,上前取代他的位置,抱住撞木和大家齐心协力撞向城门。
三下之后,城门轰地一声破开,门内死伤惨重、尸横遍地。
门内死死鏖战的士兵回头,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
林紫苏手持长剑,逆着光,策马奔腾而来,宛若神邸。她拿着旭日剑,随意一挥,接连斩掉几个挡路的敌军。
不知最开始是谁喊了一声“迎光将军”。
“迎光将军带着援兵来了,大家冲呀。”
林紫苏领着众人,还未前冲几步,就被门口敌军围堵着,挡住路。
敌军背靠背防守在林紫苏和流岁之间,既阻止流岁出去,又阻挡林紫苏进来。
林紫苏看到流岁满身血迹,想要带领众人突出重围,却被敌军死死堵住。
林紫苏举起长剑,用尽全力刺向敌人胸口。她像个无情的战斗机器,不知疲惫、不愿停歇。
待解决掉围在门口的众多敌军之后,林紫苏看着周围支撑良久、早已力竭的战士,只好命令大家撤退。
转头发现流岁还在不要命地往里冲。
他大概是看到援兵到了,觉得终于可以放手一搏,不听军令,一意孤行。
林紫苏一边命令众人后撤,一边冲进人群,想要拉回流岁。
流岁这回总算是听了林紫苏的话,跟在她后头,往城门外冲。
林紫苏走在前头,率先冲出城门。
眼看城门快要关闭,可流岁还在里头。
林紫苏从一士兵手上抢下长戟,刺向城门,戟尖像是生根般扎在门上,另一端抵在地上。
林紫苏靠在门上,用身体死死抵住城门。可一己之力微不足道,城门还是以很快的速度在关闭。
危及关头,越来越多的士兵上前用身体抵住城门,为流岁争取时间。
眼前的一切冲击着西风淡漠的心,他这种不着调、不爱卖力的人居然主动上前,出了一份力。
终于,流岁在城门关闭前最后一刻冲出,紧接着背后传来轰隆一声巨响,门彻底关上了。
林紫苏拿着名册清点人数,冲进去的第一队人马死伤惨重,几乎折损一半,倒在城门内的战士甚至都没人替他们收尸。
阿晴在一旁给医师打下手,正在给流岁右胳膊上的刀伤止血包扎。
流岁挺直背坐着,连眉头也没皱一下,活像个没有知觉的死人。
西风和往常一样毫发无损,他坐在林紫苏旁边,饶有兴致地盯着流岁打量,“你说那据了觜的闷葫芦,是不是不怕痛呀?”
林紫苏正低头,把殒命战士的姓名一笔一划记在册子上。
见林紫苏没空理睬自己,他又走到阿晴身旁蹲下,不知说了什么,逗得阿晴掩面直笑,这一笑不小心碰到了流岁伤口。
流岁微微皱眉,轻轻瞪了西风一眼,随后又当做什么也未发生一样偏过头去,继续僵坐着。
“我说你真够装的,痛就喊出来呗。”西风又开始嘴欠。
等一切忙完,林紫苏把流岁叫到跟前,狠狠痛斥他不听军令、贪功冒进的坏毛病。
第二天天还未亮,早起的士兵隔着老远,模糊看到城墙之上,密密麻麻像是挂满东西,便将此事汇报给林紫苏。
林紫苏拿着弓箭靠近,看见城墙上都是死去战士的头颅,副将张毅就挂在中间最显眼的位置。
林紫苏回想起第一次注意到张毅的情景,他跟了自己两年,一步一步坐上这个位置,却殒命于景安之战,享年二十九岁。
到死连个完整的尸身都没有留下,连头颅都要被人挂在墙上凌辱。
这场挑衅很成功。
林紫苏在箭上涂满燃着的火油,拉弓准备射断绳索,城墙之上隐在暗处的弓箭手看到有人靠近,立马现出身来。
待林紫苏走进射程,城墙上头的箭像密密麻麻的针一样齐齐像她射来。
她一边躲避一边拉弓,接连几次虚发。
林紫苏想: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射箭的准头竟退到这种地步?若是被孔陌知道,该责怪自己给他丢脸了。
她瞪大眼睛紧盯靶子所在,想要一箭正中靶心。
可越是用力越是手臂颤抖,越是射不中。
靶子上一个一个都是死去战士不得安息的亡魂呀。
她突然觉得,原来射中是一件这么难的事情。
林紫苏带兵打仗这些年来,第一次死伤如此惨重。
因为自己决策上的失误,那么多战士身亡,他们连站起来指责自己瞎指挥的机会都不再有了。
林紫苏逼自己静下心、沉住气,一箭一箭慢慢射向绳索,命手底下的人将他们入土为安。
上一次进攻,林紫苏兵分四路想要迷惑敌人、以分散对方兵力,结果正中下怀。
待伤员休整好,这一次她决定集中全部人力,专攻西门。
和上次一样,撞木一下下撞在门上,不破城门誓不罢休。
这一次韦神营和千机营配合默契,谁也没有在背后偷偷使绊子。
城门被撞开的一瞬,战士们鱼贯而入。
有了上次的教训,林紫苏提前下了命令,只许在城门半里内作战,不可深入、以防埋伏。
流岁身穿战甲、挥舞佩剑,周围都是涌动的人头,他却犹入无人之境。
他眼观四方、耳听八路,连背后都像是长了一双眼睛,反手一刺击毙了一个从背后偷袭他的敌军。
他脚步沉稳、一路厮杀,直至城门内半里的界限附近停下。
这是林紫苏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流岁,这样狠厉的流岁。
林紫苏在靠进城门一侧防守,避免城门关闭断了后路。
流岁像个尽职的门神,在背朝林紫苏的一侧,抵挡住不断涌来的敌军。
这是两人第二次并肩作战,却像是相伴多年的战友,配合默契。
敌我双方鏖战良久、相持不下。
林紫苏一方由于上次伤亡过重,此次人力不足,渐渐抵挡不住,却不愿撤退。
敌军见此,士气渐长。
生死存亡之际,流岁看到一方人马从城内奔来,看衣服样式是我方援兵。
顷刻之间,形势逆转。
流岁和赶来的援兵汇合一处,和林紫苏呈掎角之势,将敌军包围在中间,一举歼灭。
赶来的这对人马是林紫苏留的后手。
敌军以为林紫苏上次吃了亏,这次一定会集中所有人马专攻一处。
林紫苏将计就计,敌方见西门即将攻破,定会抽调别处人马前来支援,其他城门必定防守空虚,此时林紫苏准备的另一队人马趁乱从近处的东门突破,抵达南门救援,大败敌军。
打赢仗的喜悦是及其短暂的,胜利的欢呼几乎只能维持在战场上击退敌人的那一刻。
等不顾一切向前厮杀的激情退却,看着周围遍地残缺的尸体,剩下的只有满目疮痍的沉痛。
昨日还在和你一起吃饭的弟兄,说不定今日就躺在某个角落,再也唤不醒。
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盖上白布,放在担架上抬回去,你突然想起还没来得及和他好好告别。
林紫苏清点好死伤人数,坐在一块枯木墩上,静静地看着夕阳下斜。怀里的死亡名册就像是缚住她的绳索,让她产生一种近乎麻木的痛感。
西风感受到了她的难过,默默地坐到她旁边,什么也没有说。
林紫苏有点不习惯他一反往常的沉默,又懒得主动找话题。
待黑暗快要将两人吞噬,她感觉有人给自己披上了披风,这才从外千思绪中剥离出来。
“以前我挺搞不懂你,你那锦衣玉食的生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都求不来的,你却非要在这刀尖舔血。”
“原先我以为你是贪念权势,后来发现并非如此。”西风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
“你怎知我不是?我东奔西走、四处征战,说不定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位列三公、权倾朝野?”
“一个贪权夺势、急功近利的人,不会舍近求远,好好的兵不带,非要带着一群毫无经验的韦奴上战场。”西风反驳道,“你想救韦奴?你想让他们自力更生、有所依仗,为什么?”
“见不得他们可怜不行?”林紫苏这句话其实算不得假。
西风没有被她糊弄过去,但他识趣地没有再多问。
“十二年前,我爹爹带领众人推翻了前朝的残暴统治,随后当今圣上即位,再后来就是人尽皆知的、对韦人长达十年的奴役。这些年我爹爹心中懊恼不已,他觉得是自己造成了韦人今天的局面,这些年来一直在尽力弥补,也多次在皇上面前求情,但效果甚微。”
“起初我很喜欢战场上热血沸腾的感觉,也想帮我父亲完成他的梦想,但后来我认识了阿晴,见过韦人被奴役的惨状,我是真的想帮他们一把。”
“等我真的上了战场,才知道热血只是我假想出来的虚幻,战场是缺胳膊断腿,是流不尽的鲜血,是数不尽的死亡。”
“我也想过退缩,但一想到自己安稳幸福的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千千万万个像我爹爹一样的战士坚守在前线换来的,我也想为这份安稳和平出一份力。”
“每当我想退缩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坚持一下、再多坚持一下,如果实在坚持不住再打道回府,做个缩头乌龟,两耳不闻窗外事。”
她故作轻松地笑,“不知不觉就坚持到了今天,也认识了很多勇敢的人。”
一阵微风吹过,带起她的衣角,拂过她的眉梢,她听到西风轻轻地宛若叹息,“你真像他,连素不相识的人都愿意救。”
“谁?”
“送我柔意的人。”
原来是一个善良的女子,难怪西风惦记这么多年,连她嫁人了依然惦记。
“可她终究不在了,你也该往前看。”
西风回想着今天大家齐心协力的场面,对自己说道:“是呀,我是该往前看。”
他接着说:“说真的,我现在挺佩服你的。”
西风向来说不出什么好话,林紫苏有些不信,“佩服,我?”
“是呀,你很勇敢,敢作敢当、不怕后果、不计得失。”他伸出肩膀,往林紫苏那边靠,“你选择做了正确的事情,你该为自己的选择而高兴。不过要是迎光将军实在难过呢,我的肩膀倒是可以借你。”
林紫苏笑了。
阿晴忙着救治伤员忙到现在,上次她的包扎手法还略显生涩,现在已经熟练很多,不一会儿就清洗好了伤口,开始麻溜地缝针,针脚整齐漂亮。
缝好针后,她起身走向另一个伤员,听到背后有人叫唤,“阿晴,快来帮我包一下。”
阿晴看了看他旁边闲站着的军医,“你这儿不是有小云云吗?”
“唉,阿晴,你不知道。”他指了指自己小腿上歪七扭八的疤痕,“上次就是这小子给我包扎的,可没把我痛死。”
小云云挠着脑袋,不好意思道:“阿牛哥,不瞒你说,我还没出师呢,你是我包扎的第一个伤员。”
“合着你小子拿我练手呢?”阿牛说着就要脱下脚上的鞋去拍他脑袋。
小云云见势不妙,一溜烟跑了。
阿牛还在后头喊:“你小子要不换个师父,跟着阿晴姑娘学吧,你看她才学了几日医术,如今连缝针的手艺都练出来了。”
小云云听到后,回头冲他作了个鬼脸。
手底下很多人劝谏“应乘胜追击,直捣戊国皇城”。
林紫苏摆摆手,不想赶尽杀绝。
景安城与我国交界,夺下此城便可将戊国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下次对方若再敢造次,可没那么容易。
况且双方已签订休战互利条约,共修百年之好。
林紫苏正在最后完善作战计划,士兵在一旁休整。
即将攻打的景安城与我国边界仅隔着一条菠罗河,这条快要干涸的河流仅七八米宽,河底一层乌黑的淤泥,看上去不太深,人可以直接趟过去。
保守起见,林紫苏还是派了四人下去查探。
刚下去时泥水只到脚踝,等走到河中央,河水几乎齐腰深。
林紫苏命人去四周捡石头,先将大块的石头扔到河中央,将淤泥压实,再将小块的石头填在缝隙中便于行走。
景安城共东西南北四扇门,据观察,各处防守旗鼓相当。
林紫苏将韦神营和千机营各分两队。
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一队专攻西门,韦神营中身强体壮的由林紫苏亲自带领,专攻南门,剩余两队佯装攻打东门和北门。
流岁主动请缨作为头阵攻打西门,他初出茅庐林紫苏不太放心,在他再三坚持下,林紫苏决定放他一试。
一切准备就绪,林紫苏骑在马上,进行进攻前最后一次训话,以鼓舞士气,“战场上刀剑无眼,愿各位齐心协力,共同平安归来。”
帅旗挥下,四队人马各司其职,撞木踩着鼓点一下一下撞向城门。
刚开始咚咚的撞击声和咚咚的战鼓声融为一体,到后来逐渐盖过鼓声。
这座南门太过坚固,撞了几百下还是纹丝不动。
韦奴们脖颈青筋暴起、满头大汗,一刻也不敢停歇。一人倒下,立马有更多的人上来替换。
这群看上去瘦弱的韦奴远比大家以为的更骁勇。
不久有士兵来报,西门已被攻破,流岁领着众人冲了进去。
早些年戊国财大气粗将城墙修得坚不可摧,这些年逐渐势微,兵力大不如前,攻破城门意味着胜利在望。
林紫苏心中大喜,立马领着自己这队人马赶往西门,并派人传令告知剩余三队人马转战西门。
待她带领众人奔到西门,顿时傻眼了。
西门紧闭,惨叫声、暴喝声从门缝里传出来。
在看不到的门内,双方奋起厮杀、战况惨烈。
流岁那对人马再骁勇也寡不敌众,若没有援兵他们支撑不了多久。
林紫苏指挥众人抬起地上的撞木,再次撞向城门,可这次撞击的力度和声响明显不如之前。
她心中焦急不已,里面的兄弟等着外面的人前去救援。可城门却固若金汤,丝毫没有晃动的迹象。
林紫苏以为是之前攻南门时这些人已耗尽力气,可另外两队人马还未赶到,只能让他们退下,换另外的韦奴上。
可效果甚微,他们像是力竭,又像是力不从心。
这群演员演技太过拙劣,连不尽心都演得敷衍。
撞木像是喝醉了酒,一会儿撞在西南角,一会儿撞到东南边上,没个准头。
刹那间林紫苏明白过来,这群韦奴是故意的,他们在借机报复之前千机营士兵对自己的欺压暴行。
她怒不可遏,抽出腰间的虎头鞭,狠狠地抽打在抱着撞木的韦奴身上,恨恨道:“生死关头,行此小人行径。若是下次你们在里头,我也要领着千机营在外头装模做样,等到一切结束,再进去给你们收尸吗?”
她痛心疾首,又接连抽了两鞭,终于把这群韦奴抽醒了。
大家开始心往一处使,在连续几十下的猛烈撞击下,城门开始松动,只差最后一点火候了。
门里头的厮杀声更加响亮。
林紫苏等不及了,她跳下战马,抓住一人后领将其扯开,上前取代他的位置,抱住撞木和大家齐心协力撞向城门。
三下之后,城门轰地一声破开,门内死伤惨重、尸横遍地。
门内死死鏖战的士兵回头,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
林紫苏手持长剑,逆着光,策马奔腾而来,宛若神邸。她拿着旭日剑,随意一挥,接连斩掉几个挡路的敌军。
不知最开始是谁喊了一声“迎光将军”。
“迎光将军带着援兵来了,大家冲呀。”
林紫苏领着众人,还未前冲几步,就被门口敌军围堵着,挡住路。
敌军背靠背防守在林紫苏和流岁之间,既阻止流岁出去,又阻挡林紫苏进来。
林紫苏看到流岁满身血迹,想要带领众人突出重围,却被敌军死死堵住。
林紫苏举起长剑,用尽全力刺向敌人胸口。她像个无情的战斗机器,不知疲惫、不愿停歇。
待解决掉围在门口的众多敌军之后,林紫苏看着周围支撑良久、早已力竭的战士,只好命令大家撤退。
转头发现流岁还在不要命地往里冲。
他大概是看到援兵到了,觉得终于可以放手一搏,不听军令,一意孤行。
林紫苏一边命令众人后撤,一边冲进人群,想要拉回流岁。
流岁这回总算是听了林紫苏的话,跟在她后头,往城门外冲。
林紫苏走在前头,率先冲出城门。
眼看城门快要关闭,可流岁还在里头。
林紫苏从一士兵手上抢下长戟,刺向城门,戟尖像是生根般扎在门上,另一端抵在地上。
林紫苏靠在门上,用身体死死抵住城门。可一己之力微不足道,城门还是以很快的速度在关闭。
危及关头,越来越多的士兵上前用身体抵住城门,为流岁争取时间。
眼前的一切冲击着西风淡漠的心,他这种不着调、不爱卖力的人居然主动上前,出了一份力。
终于,流岁在城门关闭前最后一刻冲出,紧接着背后传来轰隆一声巨响,门彻底关上了。
林紫苏拿着名册清点人数,冲进去的第一队人马死伤惨重,几乎折损一半,倒在城门内的战士甚至都没人替他们收尸。
阿晴在一旁给医师打下手,正在给流岁右胳膊上的刀伤止血包扎。
流岁挺直背坐着,连眉头也没皱一下,活像个没有知觉的死人。
西风和往常一样毫发无损,他坐在林紫苏旁边,饶有兴致地盯着流岁打量,“你说那据了觜的闷葫芦,是不是不怕痛呀?”
林紫苏正低头,把殒命战士的姓名一笔一划记在册子上。
见林紫苏没空理睬自己,他又走到阿晴身旁蹲下,不知说了什么,逗得阿晴掩面直笑,这一笑不小心碰到了流岁伤口。
流岁微微皱眉,轻轻瞪了西风一眼,随后又当做什么也未发生一样偏过头去,继续僵坐着。
“我说你真够装的,痛就喊出来呗。”西风又开始嘴欠。
等一切忙完,林紫苏把流岁叫到跟前,狠狠痛斥他不听军令、贪功冒进的坏毛病。
第二天天还未亮,早起的士兵隔着老远,模糊看到城墙之上,密密麻麻像是挂满东西,便将此事汇报给林紫苏。
林紫苏拿着弓箭靠近,看见城墙上都是死去战士的头颅,副将张毅就挂在中间最显眼的位置。
林紫苏回想起第一次注意到张毅的情景,他跟了自己两年,一步一步坐上这个位置,却殒命于景安之战,享年二十九岁。
到死连个完整的尸身都没有留下,连头颅都要被人挂在墙上凌辱。
这场挑衅很成功。
林紫苏在箭上涂满燃着的火油,拉弓准备射断绳索,城墙之上隐在暗处的弓箭手看到有人靠近,立马现出身来。
待林紫苏走进射程,城墙上头的箭像密密麻麻的针一样齐齐像她射来。
她一边躲避一边拉弓,接连几次虚发。
林紫苏想: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射箭的准头竟退到这种地步?若是被孔陌知道,该责怪自己给他丢脸了。
她瞪大眼睛紧盯靶子所在,想要一箭正中靶心。
可越是用力越是手臂颤抖,越是射不中。
靶子上一个一个都是死去战士不得安息的亡魂呀。
她突然觉得,原来射中是一件这么难的事情。
林紫苏带兵打仗这些年来,第一次死伤如此惨重。
因为自己决策上的失误,那么多战士身亡,他们连站起来指责自己瞎指挥的机会都不再有了。
林紫苏逼自己静下心、沉住气,一箭一箭慢慢射向绳索,命手底下的人将他们入土为安。
上一次进攻,林紫苏兵分四路想要迷惑敌人、以分散对方兵力,结果正中下怀。
待伤员休整好,这一次她决定集中全部人力,专攻西门。
和上次一样,撞木一下下撞在门上,不破城门誓不罢休。
这一次韦神营和千机营配合默契,谁也没有在背后偷偷使绊子。
城门被撞开的一瞬,战士们鱼贯而入。
有了上次的教训,林紫苏提前下了命令,只许在城门半里内作战,不可深入、以防埋伏。
流岁身穿战甲、挥舞佩剑,周围都是涌动的人头,他却犹入无人之境。
他眼观四方、耳听八路,连背后都像是长了一双眼睛,反手一刺击毙了一个从背后偷袭他的敌军。
他脚步沉稳、一路厮杀,直至城门内半里的界限附近停下。
这是林紫苏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流岁,这样狠厉的流岁。
林紫苏在靠进城门一侧防守,避免城门关闭断了后路。
流岁像个尽职的门神,在背朝林紫苏的一侧,抵挡住不断涌来的敌军。
这是两人第二次并肩作战,却像是相伴多年的战友,配合默契。
敌我双方鏖战良久、相持不下。
林紫苏一方由于上次伤亡过重,此次人力不足,渐渐抵挡不住,却不愿撤退。
敌军见此,士气渐长。
生死存亡之际,流岁看到一方人马从城内奔来,看衣服样式是我方援兵。
顷刻之间,形势逆转。
流岁和赶来的援兵汇合一处,和林紫苏呈掎角之势,将敌军包围在中间,一举歼灭。
赶来的这对人马是林紫苏留的后手。
敌军以为林紫苏上次吃了亏,这次一定会集中所有人马专攻一处。
林紫苏将计就计,敌方见西门即将攻破,定会抽调别处人马前来支援,其他城门必定防守空虚,此时林紫苏准备的另一队人马趁乱从近处的东门突破,抵达南门救援,大败敌军。
打赢仗的喜悦是及其短暂的,胜利的欢呼几乎只能维持在战场上击退敌人的那一刻。
等不顾一切向前厮杀的激情退却,看着周围遍地残缺的尸体,剩下的只有满目疮痍的沉痛。
昨日还在和你一起吃饭的弟兄,说不定今日就躺在某个角落,再也唤不醒。
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盖上白布,放在担架上抬回去,你突然想起还没来得及和他好好告别。
林紫苏清点好死伤人数,坐在一块枯木墩上,静静地看着夕阳下斜。怀里的死亡名册就像是缚住她的绳索,让她产生一种近乎麻木的痛感。
西风感受到了她的难过,默默地坐到她旁边,什么也没有说。
林紫苏有点不习惯他一反往常的沉默,又懒得主动找话题。
待黑暗快要将两人吞噬,她感觉有人给自己披上了披风,这才从外千思绪中剥离出来。
“以前我挺搞不懂你,你那锦衣玉食的生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都求不来的,你却非要在这刀尖舔血。”
“原先我以为你是贪念权势,后来发现并非如此。”西风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
“你怎知我不是?我东奔西走、四处征战,说不定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位列三公、权倾朝野?”
“一个贪权夺势、急功近利的人,不会舍近求远,好好的兵不带,非要带着一群毫无经验的韦奴上战场。”西风反驳道,“你想救韦奴?你想让他们自力更生、有所依仗,为什么?”
“见不得他们可怜不行?”林紫苏这句话其实算不得假。
西风没有被她糊弄过去,但他识趣地没有再多问。
“十二年前,我爹爹带领众人推翻了前朝的残暴统治,随后当今圣上即位,再后来就是人尽皆知的、对韦人长达十年的奴役。这些年我爹爹心中懊恼不已,他觉得是自己造成了韦人今天的局面,这些年来一直在尽力弥补,也多次在皇上面前求情,但效果甚微。”
“起初我很喜欢战场上热血沸腾的感觉,也想帮我父亲完成他的梦想,但后来我认识了阿晴,见过韦人被奴役的惨状,我是真的想帮他们一把。”
“等我真的上了战场,才知道热血只是我假想出来的虚幻,战场是缺胳膊断腿,是流不尽的鲜血,是数不尽的死亡。”
“我也想过退缩,但一想到自己安稳幸福的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千千万万个像我爹爹一样的战士坚守在前线换来的,我也想为这份安稳和平出一份力。”
“每当我想退缩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坚持一下、再多坚持一下,如果实在坚持不住再打道回府,做个缩头乌龟,两耳不闻窗外事。”
她故作轻松地笑,“不知不觉就坚持到了今天,也认识了很多勇敢的人。”
一阵微风吹过,带起她的衣角,拂过她的眉梢,她听到西风轻轻地宛若叹息,“你真像他,连素不相识的人都愿意救。”
“谁?”
“送我柔意的人。”
原来是一个善良的女子,难怪西风惦记这么多年,连她嫁人了依然惦记。
“可她终究不在了,你也该往前看。”
西风回想着今天大家齐心协力的场面,对自己说道:“是呀,我是该往前看。”
他接着说:“说真的,我现在挺佩服你的。”
西风向来说不出什么好话,林紫苏有些不信,“佩服,我?”
“是呀,你很勇敢,敢作敢当、不怕后果、不计得失。”他伸出肩膀,往林紫苏那边靠,“你选择做了正确的事情,你该为自己的选择而高兴。不过要是迎光将军实在难过呢,我的肩膀倒是可以借你。”
林紫苏笑了。
阿晴忙着救治伤员忙到现在,上次她的包扎手法还略显生涩,现在已经熟练很多,不一会儿就清洗好了伤口,开始麻溜地缝针,针脚整齐漂亮。
缝好针后,她起身走向另一个伤员,听到背后有人叫唤,“阿晴,快来帮我包一下。”
阿晴看了看他旁边闲站着的军医,“你这儿不是有小云云吗?”
“唉,阿晴,你不知道。”他指了指自己小腿上歪七扭八的疤痕,“上次就是这小子给我包扎的,可没把我痛死。”
小云云挠着脑袋,不好意思道:“阿牛哥,不瞒你说,我还没出师呢,你是我包扎的第一个伤员。”
“合着你小子拿我练手呢?”阿牛说着就要脱下脚上的鞋去拍他脑袋。
小云云见势不妙,一溜烟跑了。
阿牛还在后头喊:“你小子要不换个师父,跟着阿晴姑娘学吧,你看她才学了几日医术,如今连缝针的手艺都练出来了。”
小云云听到后,回头冲他作了个鬼脸。
手底下很多人劝谏“应乘胜追击,直捣戊国皇城”。
林紫苏摆摆手,不想赶尽杀绝。
景安城与我国交界,夺下此城便可将戊国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下次对方若再敢造次,可没那么容易。
况且双方已签订休战互利条约,共修百年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