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十一号,临城高中的返校日。
临近九月,聒噪了整个夏天的蝉鸣金收兵,总是洒下一大把阳光的太阳也终于变得吝啬,躲在浅淡的云层后不愿露面。
“分班成绩应该在校门口就能看了吧。”一路上,李女士一直维持着忧心又有些焦躁的状态。
“应该要到教学楼下吧。之前分班考的考场就是在那边的布告栏上看见的。”
米祺今天穿着的一身是李女士精挑细选的,据说肯定能给老师留个好印象的装扮。
简单但版型不错的白色衬衫,扣子仔细地扣到最顶端,牛仔背带裤加白色帆布鞋,米色的大容量双肩包,普普通通但“像学生”。
不过米祺个子高,人又苗条,这一套穿在她身上看上去乖巧又干净。米祺自己也很满意现在的身材。
“那让不让我们进啊?”
“肯定让的,有很多同学住校呢。”
米祺家就在市区,离学校不算远,李女士开车十几分钟就能到,夫妻俩也不放心女儿住校,所以高中米祺是走读的。
但还有很多很多靠努力从偏远一点的村镇考过来的同学,从家到学校要坐一两个小时的大巴,在父母的陪同下拎着行李箱和各种整理袋,选择住宿。
临高为住校的同学留出了一上午的整理时间,下午开始上课。也就是说今天的整个上午,家长都可以在学校陪同。
和考试那天一样,布告栏处挤满了人。
不一样的是,还没等米祺走过去她就知道了结果。
“米祺米祺,我们在一个班!”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后是一个快速冲来的牛仔色小炮弹。从听到这个声音开始,米祺一家都露出了微笑。
沈嘉蹊这种风风火火但又不过分冒失的性格向来很讨家长欢心,而米祺则是因为尘埃落定。
虽然考完就觉得自己发挥的还不错,但前世她没关注过分班考的成绩,并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在其中占据一席。
但很显然,沈嘉蹊的轨迹是不会改变的,和她一个班就意味着:成功了。
“嘉蹊呀,你爸妈呢?”
“叔叔阿姨好。我爸妈陪我看完班级就先走了。”沈嘉蹊礼貌地跟长辈问好,然后挽住米祺的胳膊,眼睛里溢出了笑。
“你刚刚说跟妙妙一个班,是几班啊?”
“1班。”
夫妻俩顿时松了口气,肉眼可见的激动。米先生更是连连说了几个好。
因为沈嘉蹊的音量并不小,周围很多人都听到了,一时响起窃窃私语。都是其他家长艳羡地数落自己孩子。
“1班和2班是宏志班吧,人家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争气,你看看你。”
“这是学霸啊,你以后跟人家学习学习。”
米祺父母自然听到了,于是压下激动摆出一副端庄的姿态。
米祺对父母的变脸行为表示鄙视,但很理解,家长不都爱听别人的夸奖嘛。
“那行,你俩一起去教室吧,看看需不需要领书什么的,记得把桌椅擦擦,一假期没人用肯定都是灰,你这白色袖子容易脏。我跟你爸就先走了。”
米祺父母今天也都要上班,在得到最好的答案后就放心地提前离开。
因为没自己去看分班,也不清楚上辈子的高一1班都有谁,所以米祺并不知道自己顶替了谁的位子。只能在心里对那位不知名的同学道声歉。
“总算跟你做了一次同班同学了,一会我们坐在一起吧。”
米祺欣然同意。不熟悉的环境下有熟悉的人在身边是最放松的。
沈嘉蹊和米祺不在一个小学,初中也不在一个班级,每次两个人见一面都像牛郎织女的会面,只是牛郎织女跨越的是银河,她们是一条走廊。
事实上上辈子她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从初中一条走廊的两端,高中二楼和一楼,再变成大学时期的天南海北人各一方,变远的不只是物理上的距离,还有两人能力、眼界的差距。
最后两人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了,从年少时无话不谈趣味相投的朋友,变成有点熟悉的陌路人。
想到这米祺眼睛微微泛酸。
还好,这一次一切都还来得及。
两人携手走进高一1班的教室。教室里人不算多,米祺猜应该有很多同学在宿舍楼整理行李。
在米祺的坚持下,她们坐到了教室中后方。
米祺环视一圈,刚刚搬去另一栋教学楼的的已经高二的学长学姐们显然搬空了这个教室,几乎没有留下什么除了灰尘以外的痕迹。只几扇窗户边都留下了一盆养得半死不活的绿萝。
没得到悉心照料的绿萝叶子已经被晒焦了,边缘微微卷起,蔫蔫地垂在一边。和教室里生龙活虎的学生们格格不入。
除此之外,正前方的黑板上已经写了几个大字:男生去大厅搬书。
沈嘉蹊也看见了,探过头,用有些雀跃的语气说:“我们班男生好像比女生多,你说以后扫雪是不是不用我们扫了啊。”
她问出这句话显然没想得到什么确切的答案,因为她很快接着说:“中考临城状元也在我们班。我本来还以为状元会出在我们二中呢,没想到是西楼那边的。”
“今年二中好像考得一般吧。”米祺回忆了一下,二中今年不只丢了状元,提前批名额也少了几个。
“不知道校长怎么愁呢?不过我对状元本人蛮好奇的,是叫王瑞卿吧。”
米祺点头,这人不仅是临城市中考状元,还是未来的高考状元。毋庸置疑的学神。
余下的的时间在课外书中度过,米祺甚至还分了一本给沈嘉蹊,试图遏制她的好奇心。
陆陆续续有一两个熟人走进来,米祺偶尔打声招呼,在发现不是自己隐隐期待的人后就继续看书。
直到快中午,沈嘉蹊收起书准备拉着米祺去吃饭,那道身影才迟迟现身。
少年只着最普通的短袖卫裤,但清风霁月。书包随意挂在左边肩膀,手中抱着一颗篮球,与同伴谈笑风生。
米祺只看了一眼就匆匆收回了视线。
午饭后到大厅领了校服,又在讲台前领过书,铃声响起,高中的第一堂课就开始了。
1班的班主任教化学,是个留着长卷发的干练女教师。
“都安静。”她走上讲台,将抱着的书本放在讲台上,微微用力制造了些声响,目光扫视已经安静下来的教室,很满意地点头。
“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韩,是你们的班主任兼化学老师,电话号码我写在黑板上。首先欢迎大家来到临城高中。”
没什么新意的自我介绍和开场白,但没有人敢于在她有些威严的视线下开小差。
“有一点需要强调,下学期你们就会面临分科,届时宏志班也会重组。所以不想被踢出去宏志班的同学,从现在开始的每次考试你们都不能松懈。”
“我将你们分成了六个小组,之后会根据小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实行一些小的奖惩。小组名单和座位表我放在讲台上,你们下课自己看,然后利用课间串好座位。至于现在……”
韩老师故意停顿一下,看到学生们骤然紧张仿佛下一秒她就会掏出一沓试卷的忐忑神情,一下子笑了出来,“从门口这位同学开始,进行自我介绍。”
注意到教室内的躁动,韩老师不以为然地说:“不能只有你们认识我,我也得认识认识你们啊。来这位同学别害羞,赶紧站起来。”
米祺捂住脸,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宏志班班主任韩老师是这种有点狡黠的性格。
第一个被叫起来的同学坐在靠门第一排,是个扎着马尾辫、戴着厚重的黑色眼睛框的女生。
她看起来拘谨极了,只小声说了自己叫徐未就慌张地坐下了。米祺分明看见她站着时就在颤抖。
“她看起来好可怜。”沈嘉蹊有点怜爱她。
米祺瞥她一眼,“现在就忘了谁想拉我坐第一排了?”
沈嘉蹊讪讪一笑。
接下来站起来的同学有了缓冲,都没那么紧张了。
平平淡淡地过了几个人,轮到了一个头发不长但莫名很凌乱、肤色很白的男生。“大家好,我叫王瑞卿,没什么爱好。”
分明没说什么,但他的名字就足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议论。
大多数同学都没想到状元看起来略呆板。
米祺前世就知道这位状元只是脑回路异于常人,大脑过于活跃。很多没那么难的题,他在脑子里过一圈就可以报出答案。
但也因此,他的讲题水平一言难尽。她曾经有幸被沈嘉蹊领着问了他一道物理题。没有一点意外的,根本跟不上他的思路。
坐在米祺正前方的一个女生站起来介绍说自己叫林遥。沈嘉蹊戳戳身边的朋友,在纸上写字。
“她好像比你还高!”
米祺估计了一下确实是。她自己就很高了,在初三几乎完成了身高的发育,高中以后身高固定在173。
曾经在金陵她迟迟未谈恋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身边很多男同学、男同事都没有她高。
还是在北方好啊。自己的身高一点也不突兀。
很快轮到米祺,她和很多同学一样只说了名字就坐下了,但旁边的沈嘉蹊却介绍得很详细。
“同学们好,我叫沈嘉蹊,初中在二中。喜欢诗词歌赋,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最喜欢的书是《红楼梦》,很高兴和大家成为同学。”
米祺一直很羡慕好友的自信,她似乎从来不会有怯场的时候,始终可以坦坦荡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中不乏有家庭氛围的影响。
1班有很多颜值不错的同学。
越是成绩好的人越不会太死板,有几个女生一看就知道审美在线,甚至有一两个涂了口红。
至于男生,前世宏志班的男生就频频登上表白墙,米祺猜除了底子不错外,还要归功于学霸滤镜。而这其中的佼佼者……
米祺随着前排同学一起回头,注视着后排正缓缓站起的男孩。
“我叫周澄宇,来自二中,喜欢篮球和羽毛球。”
午后的阳光照进教室,少年似乎独得阳光偏爱,暖黄的色调柔和了少年的漫不经心,漾出温和的表象。
不知道是不是米祺的错觉,她觉得有一瞬间,她的视线赤恍恍地撞进对方墨色的眸子里。
临近九月,聒噪了整个夏天的蝉鸣金收兵,总是洒下一大把阳光的太阳也终于变得吝啬,躲在浅淡的云层后不愿露面。
“分班成绩应该在校门口就能看了吧。”一路上,李女士一直维持着忧心又有些焦躁的状态。
“应该要到教学楼下吧。之前分班考的考场就是在那边的布告栏上看见的。”
米祺今天穿着的一身是李女士精挑细选的,据说肯定能给老师留个好印象的装扮。
简单但版型不错的白色衬衫,扣子仔细地扣到最顶端,牛仔背带裤加白色帆布鞋,米色的大容量双肩包,普普通通但“像学生”。
不过米祺个子高,人又苗条,这一套穿在她身上看上去乖巧又干净。米祺自己也很满意现在的身材。
“那让不让我们进啊?”
“肯定让的,有很多同学住校呢。”
米祺家就在市区,离学校不算远,李女士开车十几分钟就能到,夫妻俩也不放心女儿住校,所以高中米祺是走读的。
但还有很多很多靠努力从偏远一点的村镇考过来的同学,从家到学校要坐一两个小时的大巴,在父母的陪同下拎着行李箱和各种整理袋,选择住宿。
临高为住校的同学留出了一上午的整理时间,下午开始上课。也就是说今天的整个上午,家长都可以在学校陪同。
和考试那天一样,布告栏处挤满了人。
不一样的是,还没等米祺走过去她就知道了结果。
“米祺米祺,我们在一个班!”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后是一个快速冲来的牛仔色小炮弹。从听到这个声音开始,米祺一家都露出了微笑。
沈嘉蹊这种风风火火但又不过分冒失的性格向来很讨家长欢心,而米祺则是因为尘埃落定。
虽然考完就觉得自己发挥的还不错,但前世她没关注过分班考的成绩,并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在其中占据一席。
但很显然,沈嘉蹊的轨迹是不会改变的,和她一个班就意味着:成功了。
“嘉蹊呀,你爸妈呢?”
“叔叔阿姨好。我爸妈陪我看完班级就先走了。”沈嘉蹊礼貌地跟长辈问好,然后挽住米祺的胳膊,眼睛里溢出了笑。
“你刚刚说跟妙妙一个班,是几班啊?”
“1班。”
夫妻俩顿时松了口气,肉眼可见的激动。米先生更是连连说了几个好。
因为沈嘉蹊的音量并不小,周围很多人都听到了,一时响起窃窃私语。都是其他家长艳羡地数落自己孩子。
“1班和2班是宏志班吧,人家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争气,你看看你。”
“这是学霸啊,你以后跟人家学习学习。”
米祺父母自然听到了,于是压下激动摆出一副端庄的姿态。
米祺对父母的变脸行为表示鄙视,但很理解,家长不都爱听别人的夸奖嘛。
“那行,你俩一起去教室吧,看看需不需要领书什么的,记得把桌椅擦擦,一假期没人用肯定都是灰,你这白色袖子容易脏。我跟你爸就先走了。”
米祺父母今天也都要上班,在得到最好的答案后就放心地提前离开。
因为没自己去看分班,也不清楚上辈子的高一1班都有谁,所以米祺并不知道自己顶替了谁的位子。只能在心里对那位不知名的同学道声歉。
“总算跟你做了一次同班同学了,一会我们坐在一起吧。”
米祺欣然同意。不熟悉的环境下有熟悉的人在身边是最放松的。
沈嘉蹊和米祺不在一个小学,初中也不在一个班级,每次两个人见一面都像牛郎织女的会面,只是牛郎织女跨越的是银河,她们是一条走廊。
事实上上辈子她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从初中一条走廊的两端,高中二楼和一楼,再变成大学时期的天南海北人各一方,变远的不只是物理上的距离,还有两人能力、眼界的差距。
最后两人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了,从年少时无话不谈趣味相投的朋友,变成有点熟悉的陌路人。
想到这米祺眼睛微微泛酸。
还好,这一次一切都还来得及。
两人携手走进高一1班的教室。教室里人不算多,米祺猜应该有很多同学在宿舍楼整理行李。
在米祺的坚持下,她们坐到了教室中后方。
米祺环视一圈,刚刚搬去另一栋教学楼的的已经高二的学长学姐们显然搬空了这个教室,几乎没有留下什么除了灰尘以外的痕迹。只几扇窗户边都留下了一盆养得半死不活的绿萝。
没得到悉心照料的绿萝叶子已经被晒焦了,边缘微微卷起,蔫蔫地垂在一边。和教室里生龙活虎的学生们格格不入。
除此之外,正前方的黑板上已经写了几个大字:男生去大厅搬书。
沈嘉蹊也看见了,探过头,用有些雀跃的语气说:“我们班男生好像比女生多,你说以后扫雪是不是不用我们扫了啊。”
她问出这句话显然没想得到什么确切的答案,因为她很快接着说:“中考临城状元也在我们班。我本来还以为状元会出在我们二中呢,没想到是西楼那边的。”
“今年二中好像考得一般吧。”米祺回忆了一下,二中今年不只丢了状元,提前批名额也少了几个。
“不知道校长怎么愁呢?不过我对状元本人蛮好奇的,是叫王瑞卿吧。”
米祺点头,这人不仅是临城市中考状元,还是未来的高考状元。毋庸置疑的学神。
余下的的时间在课外书中度过,米祺甚至还分了一本给沈嘉蹊,试图遏制她的好奇心。
陆陆续续有一两个熟人走进来,米祺偶尔打声招呼,在发现不是自己隐隐期待的人后就继续看书。
直到快中午,沈嘉蹊收起书准备拉着米祺去吃饭,那道身影才迟迟现身。
少年只着最普通的短袖卫裤,但清风霁月。书包随意挂在左边肩膀,手中抱着一颗篮球,与同伴谈笑风生。
米祺只看了一眼就匆匆收回了视线。
午饭后到大厅领了校服,又在讲台前领过书,铃声响起,高中的第一堂课就开始了。
1班的班主任教化学,是个留着长卷发的干练女教师。
“都安静。”她走上讲台,将抱着的书本放在讲台上,微微用力制造了些声响,目光扫视已经安静下来的教室,很满意地点头。
“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韩,是你们的班主任兼化学老师,电话号码我写在黑板上。首先欢迎大家来到临城高中。”
没什么新意的自我介绍和开场白,但没有人敢于在她有些威严的视线下开小差。
“有一点需要强调,下学期你们就会面临分科,届时宏志班也会重组。所以不想被踢出去宏志班的同学,从现在开始的每次考试你们都不能松懈。”
“我将你们分成了六个小组,之后会根据小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实行一些小的奖惩。小组名单和座位表我放在讲台上,你们下课自己看,然后利用课间串好座位。至于现在……”
韩老师故意停顿一下,看到学生们骤然紧张仿佛下一秒她就会掏出一沓试卷的忐忑神情,一下子笑了出来,“从门口这位同学开始,进行自我介绍。”
注意到教室内的躁动,韩老师不以为然地说:“不能只有你们认识我,我也得认识认识你们啊。来这位同学别害羞,赶紧站起来。”
米祺捂住脸,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宏志班班主任韩老师是这种有点狡黠的性格。
第一个被叫起来的同学坐在靠门第一排,是个扎着马尾辫、戴着厚重的黑色眼睛框的女生。
她看起来拘谨极了,只小声说了自己叫徐未就慌张地坐下了。米祺分明看见她站着时就在颤抖。
“她看起来好可怜。”沈嘉蹊有点怜爱她。
米祺瞥她一眼,“现在就忘了谁想拉我坐第一排了?”
沈嘉蹊讪讪一笑。
接下来站起来的同学有了缓冲,都没那么紧张了。
平平淡淡地过了几个人,轮到了一个头发不长但莫名很凌乱、肤色很白的男生。“大家好,我叫王瑞卿,没什么爱好。”
分明没说什么,但他的名字就足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议论。
大多数同学都没想到状元看起来略呆板。
米祺前世就知道这位状元只是脑回路异于常人,大脑过于活跃。很多没那么难的题,他在脑子里过一圈就可以报出答案。
但也因此,他的讲题水平一言难尽。她曾经有幸被沈嘉蹊领着问了他一道物理题。没有一点意外的,根本跟不上他的思路。
坐在米祺正前方的一个女生站起来介绍说自己叫林遥。沈嘉蹊戳戳身边的朋友,在纸上写字。
“她好像比你还高!”
米祺估计了一下确实是。她自己就很高了,在初三几乎完成了身高的发育,高中以后身高固定在173。
曾经在金陵她迟迟未谈恋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身边很多男同学、男同事都没有她高。
还是在北方好啊。自己的身高一点也不突兀。
很快轮到米祺,她和很多同学一样只说了名字就坐下了,但旁边的沈嘉蹊却介绍得很详细。
“同学们好,我叫沈嘉蹊,初中在二中。喜欢诗词歌赋,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最喜欢的书是《红楼梦》,很高兴和大家成为同学。”
米祺一直很羡慕好友的自信,她似乎从来不会有怯场的时候,始终可以坦坦荡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中不乏有家庭氛围的影响。
1班有很多颜值不错的同学。
越是成绩好的人越不会太死板,有几个女生一看就知道审美在线,甚至有一两个涂了口红。
至于男生,前世宏志班的男生就频频登上表白墙,米祺猜除了底子不错外,还要归功于学霸滤镜。而这其中的佼佼者……
米祺随着前排同学一起回头,注视着后排正缓缓站起的男孩。
“我叫周澄宇,来自二中,喜欢篮球和羽毛球。”
午后的阳光照进教室,少年似乎独得阳光偏爱,暖黄的色调柔和了少年的漫不经心,漾出温和的表象。
不知道是不是米祺的错觉,她觉得有一瞬间,她的视线赤恍恍地撞进对方墨色的眸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