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高中的分班考只考三门主科,即语文、数学、英语。对米祺来说,其中最轻松的一科无疑是语文。
米祺的语文很好,是那种在同级生中独占鳌头的好。
从小学的看图写话到初中的记叙文再到高中的议论文,她的作文总能拿到年级最高分,被语文组的老师复印出来供其他人学习。
但经过数年的工作生活,为了应试而积累的素材早已忘光,曾经倒背如流的文言诗词也大多消失在岁月中。
简单总结,语文的复习重心放在诗词背诵、作文素材积累以及文言文翻译上。至于阅读题的技巧……你要相信,有些东西是刻在中国学生基因里的。
谁会忘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环境描写渲染烘托氛围”这种得分点呢?
米祺理清思路,继续细化自己的计划表。每天背几首诗,分析几篇优秀作文,做几篇文言文,统统写到纸上。
这是米祺工作后养成的习惯。把任务统一记到本子上,再按照紧急程度以及难易程度逐个完成。
这样既不会遗漏事项,也能在划掉一个任务时收获满足感,得到正面回馈。
这届考生参加的是改革后的新高考,英语不考听力,所以听力也不在分班考的考试范围内。
虽然由于疏于听力的训练,米祺大学备考六级时尤其艰辛,但对现在的情况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所以英语只要背完初中的词汇量、再温习一下怎么和李华进行友好的书信沟通即可。
问题出在数学。
工作后就会发现,曾经学的数学知识完全不会应用到生活中,所以这点知识完全被遗忘。
虽然考的仅仅是初中数学,但不要小瞧初中生。米祺绝不会忘记曾经被函数支配的痛苦,另外几何证明题也要求熟练运用各种公理和定理。
十五天把数学水平恢复到初三水准,甚至为了考进宏志班还要超越初三,米祺只想蒙住脑袋无声尖叫。
思来想去,最有效率的方法还是题海战术。
前世见过的无数小镇做题家的例子告诉米祺:好记性真的不如烂笔头。刷题过程中可以总结考点、查缺补漏、提高对知识点的熟练度,一石三鸟,性价比极高。
“妈,我去一趟书店。”
合上本子,米祺抄上手机就要出门。却忘记了现阶段的李女士是不可能放她自己出去的。
“你等我一会,我开车送你去。”完全没有拒绝的可能。
但在家长的陪同下有一个好处:不用自己付钱。
其他大部分资料家里都能找到,于是米祺只挑了一本数学真题和一套模拟卷,然后以积累素材拓宽眼界的理由捧回了几本价格不菲的名著。
米祺在回去的路上抱着自己的战利品,连敷衍李女士问话的语气都显得真诚许多。
李女士无疑是奇怪女儿怎么又买了习题,不再整日看电视剧。在得知女儿是从沈嘉蹊口中得知这次考试名为摸底实为分班后,李女士打消疑问,也对这件事上心了。
沈嘉蹊是米祺的好朋友,两人小学时在同一个奥数补习班,在经历沈嘉蹊小朋友一年的死缠烂打后,小米祺和她成了朋友。
长大后沈嘉蹊的成绩优异,较近的中考她被提前批录取,较远的高考也考上了省内重点985,选择学习人工智能,之后考研、毕业一直顺风顺水。
于是这种情况下用她来镇住多疑的李女士是最优选择。
但想到优秀的好友,一种酸涩的感觉蔓上心间,灼烧全身,名羡慕、名嫉妒。
压下即将溢出身体的苦涩,米祺回家后迅速投入了学习。
米祺过了几天早上七点起床,洗漱吃饭后立刻开始学习,学累了就趴在床上读书,晚饭后跟李女士下楼散步,回来继续学习的规律生活。
在她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时候,意外被李女士不由分说地叫停。
李女士端着一碗自制的水果捞,里面是切成块的香蕉和红心火龙果,又一次没经过敲门就进了米祺的房间。看看堆在书桌一角厚厚的草稿纸,再看看埋头做题的女儿,欣慰之余又很心疼。
“那分班考再重要你也别成天在家坐着啊,累坏了怎么办?”
米祺无奈,家长就是这样,既想孩子学得刻苦,又担心孩子太累。
考虑到最近几天的进度比预想中快很多,米祺顺着李女士的心愿约了沈嘉蹊明天去看电影。
可能是工作经历提升了她的学习能力,可能这些知识只是藏在深处却未曾消亡,也可能初中的内容确实不多,总之她的复习效率还算不错。
不是没有困难,但也可以留出一些时间娱乐放松。
临城没什么娱乐设施,现在桌游也未盛行,只能吃饭唱k看电影。恰好有一部悬疑影片上映,于是二人一拍即合。
重生回来这么久,米祺还是第一次仔细端详现在的自己。
15岁的少女正值豆蔻年华,没有青春痘也没有后期学业焦虑引起的微胖,脸颊两侧是恰到好处的婴儿肥,杏眼明亮,眉心间有一颗小小的美人痣,短发刚及下巴,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且大概由于最近的规律作息,镜中的少女看起来气色很好。
不过最让米祺欣慰的是,这个时候她的头发还很浓密,没有脱发困扰。
这个年纪的少女完全不需要粉黛,只要理好发丝涂好防晒就可以出门,自在轻快。父母都在上班,于是米祺坐公交去影院。
此时的公交比起十几年后算是逼仄,但听着同乘的大爷大妈带着熟悉亲切的口音和司机侃大山,看着途径的看上去有些破旧的街道,望着远处彰显工业化痕迹的高耸烟囱,米祺的心无比安定。
这是她熟悉的家乡啊。
下车,一眼看到等在影院门口,穿着红色连衣裙的沈嘉蹊。
看见女孩向她招手,米祺一边回应她一边微笑:不知道多年后的学术妲己回想起自己学生时代的衣品,会不会恼羞成怒。
“你怎么从川城回来这么久才想着找我出来玩?”
“你是不是有别的小姐妹了?”
“不是说给我买了纪念品吗,在哪呢?”
刚刚走近,一大堆问题便砸了过来。
沈嘉蹊实在是个外向又话痨的人,跟熟悉的人更是点满演技,假哭、撒娇手到擒来,米祺也愿意配合着宠着她。毕竟按照经验只要配合几句,她就会回归正常状态,自信清醒又理智。
“纪念品买了,但我忘记带来了,下次带给你。”其实是重生回来的米祺完全忘记了纪念品这回事,当然不会在今天带来。
“吃章鱼小丸子吗?番茄酱的。”
“吃。我还带了可乐。”
在进场前完成了食物交换,又买了一桶爆米花,两个完全没有身材焦虑意识的女孩吃得尽兴也看得尽兴。
分班考定在八月十七日。
随着日子越来越近,米祺产生了一点淡淡的焦虑情绪。做题走神时她难免会想为什么别人重生都有一个学习系统作为金手指,她想要一个时间停滞的小黑屋,一天顶两天用。
但系统什么的当然是没有的,她只能在回神之后更专注地刷题。
每天夜晚李女士和米先生准备睡觉时,都会放轻脚步,走到次卧门口,看看女儿的背影。
“我怎么觉得她初三都没这么认真呢?”李女士忧心地坐在床上,睡不着觉。
“那妙妙知道认真了是好事啊。我找老王打听过了,他孙子就在临高宏志班,他说老师都是最好的呢。”
米先生想要安慰妻子,也想赶紧睡觉。每天早上起床做饭的可是他。结果适得其反,一句话激起了妻子的怒火。
“我是担心她不好好学吗?我是怕她累坏了身子。你一点都不关心你女儿是吧?”
声音有点大,担心影响女儿学习,老实人只能顺气:“是是是,肯定是妈妈贴心,明天我去早市买几条鱼,给女儿做鱼吃,快睡吧。”
对于父母爆发的小小争吵,米祺一无所知,她正戴着耳机,在纯音乐中沉迷于双曲线的世界。
草稿纸越积越厚,笔芯也用空了一个又一个。分班考终于来了。
李女士开车将米祺送到了临城高中,副驾驶坐着非要跟来的米先生。
已经唠叨了一路的夫妻俩看见临高的校门,不自觉地又重复了一遍:“别紧张,慢慢答,答完了认真检查,选择题记得涂卡,没考好也没关系,爸爸妈妈相信你。”
“知道啦,你们已经重复五六遍了。又不是中考。”
“行了行了,进去吧,先看考场考号。我女儿肯定行。”
米祺下车,朝父母挥挥手,转身走进校门。
米祺对临城高中很熟悉,但忘记了分班考是在哪栋教学楼进行的。因为时间充足,所以她不紧不慢地逛了一下熟悉的高中。
八月盛夏,梧桐树长势正好,绿色的深浅不一的叶子远远看去像是油画的笔触,织出一个静谧的梦。
临城高中的绿化做得很好。每栋教学楼下都种着不同的植物,米祺甚至记得宿舍楼下还种了一片苹果树,曾经有住宿的同学试图摘几个苹果吃,结果被宿管大爷抓住教育了一番。
逛到教三,米祺远远就看到了大厅聚着的人群。
看来找到了。她甚至看到了几个有些眼熟的人。
有点艰难地挤进人群,在告示板上找到了自己的考场,没有逗留的意思,抽身就走。
临城高中的分班考考一天半,上午语文数学,下午英语,每科中间休息15分钟,午饭留在食堂解决。
刚刚拿到数学卷子,米祺就粗浅地翻看了一遍试卷,看到最后的函数和证明题都有思路,心中有数,顿时松了口气,变得从容起来。
在食堂吃饭时无意间听到有人在对答案,米祺抬头发现是上辈子宏志班的两个男生,而旁边有一个女生似乎也是听到了他们的答案,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米祺了然一笑。
米祺的语文很好,是那种在同级生中独占鳌头的好。
从小学的看图写话到初中的记叙文再到高中的议论文,她的作文总能拿到年级最高分,被语文组的老师复印出来供其他人学习。
但经过数年的工作生活,为了应试而积累的素材早已忘光,曾经倒背如流的文言诗词也大多消失在岁月中。
简单总结,语文的复习重心放在诗词背诵、作文素材积累以及文言文翻译上。至于阅读题的技巧……你要相信,有些东西是刻在中国学生基因里的。
谁会忘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环境描写渲染烘托氛围”这种得分点呢?
米祺理清思路,继续细化自己的计划表。每天背几首诗,分析几篇优秀作文,做几篇文言文,统统写到纸上。
这是米祺工作后养成的习惯。把任务统一记到本子上,再按照紧急程度以及难易程度逐个完成。
这样既不会遗漏事项,也能在划掉一个任务时收获满足感,得到正面回馈。
这届考生参加的是改革后的新高考,英语不考听力,所以听力也不在分班考的考试范围内。
虽然由于疏于听力的训练,米祺大学备考六级时尤其艰辛,但对现在的情况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所以英语只要背完初中的词汇量、再温习一下怎么和李华进行友好的书信沟通即可。
问题出在数学。
工作后就会发现,曾经学的数学知识完全不会应用到生活中,所以这点知识完全被遗忘。
虽然考的仅仅是初中数学,但不要小瞧初中生。米祺绝不会忘记曾经被函数支配的痛苦,另外几何证明题也要求熟练运用各种公理和定理。
十五天把数学水平恢复到初三水准,甚至为了考进宏志班还要超越初三,米祺只想蒙住脑袋无声尖叫。
思来想去,最有效率的方法还是题海战术。
前世见过的无数小镇做题家的例子告诉米祺:好记性真的不如烂笔头。刷题过程中可以总结考点、查缺补漏、提高对知识点的熟练度,一石三鸟,性价比极高。
“妈,我去一趟书店。”
合上本子,米祺抄上手机就要出门。却忘记了现阶段的李女士是不可能放她自己出去的。
“你等我一会,我开车送你去。”完全没有拒绝的可能。
但在家长的陪同下有一个好处:不用自己付钱。
其他大部分资料家里都能找到,于是米祺只挑了一本数学真题和一套模拟卷,然后以积累素材拓宽眼界的理由捧回了几本价格不菲的名著。
米祺在回去的路上抱着自己的战利品,连敷衍李女士问话的语气都显得真诚许多。
李女士无疑是奇怪女儿怎么又买了习题,不再整日看电视剧。在得知女儿是从沈嘉蹊口中得知这次考试名为摸底实为分班后,李女士打消疑问,也对这件事上心了。
沈嘉蹊是米祺的好朋友,两人小学时在同一个奥数补习班,在经历沈嘉蹊小朋友一年的死缠烂打后,小米祺和她成了朋友。
长大后沈嘉蹊的成绩优异,较近的中考她被提前批录取,较远的高考也考上了省内重点985,选择学习人工智能,之后考研、毕业一直顺风顺水。
于是这种情况下用她来镇住多疑的李女士是最优选择。
但想到优秀的好友,一种酸涩的感觉蔓上心间,灼烧全身,名羡慕、名嫉妒。
压下即将溢出身体的苦涩,米祺回家后迅速投入了学习。
米祺过了几天早上七点起床,洗漱吃饭后立刻开始学习,学累了就趴在床上读书,晚饭后跟李女士下楼散步,回来继续学习的规律生活。
在她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时候,意外被李女士不由分说地叫停。
李女士端着一碗自制的水果捞,里面是切成块的香蕉和红心火龙果,又一次没经过敲门就进了米祺的房间。看看堆在书桌一角厚厚的草稿纸,再看看埋头做题的女儿,欣慰之余又很心疼。
“那分班考再重要你也别成天在家坐着啊,累坏了怎么办?”
米祺无奈,家长就是这样,既想孩子学得刻苦,又担心孩子太累。
考虑到最近几天的进度比预想中快很多,米祺顺着李女士的心愿约了沈嘉蹊明天去看电影。
可能是工作经历提升了她的学习能力,可能这些知识只是藏在深处却未曾消亡,也可能初中的内容确实不多,总之她的复习效率还算不错。
不是没有困难,但也可以留出一些时间娱乐放松。
临城没什么娱乐设施,现在桌游也未盛行,只能吃饭唱k看电影。恰好有一部悬疑影片上映,于是二人一拍即合。
重生回来这么久,米祺还是第一次仔细端详现在的自己。
15岁的少女正值豆蔻年华,没有青春痘也没有后期学业焦虑引起的微胖,脸颊两侧是恰到好处的婴儿肥,杏眼明亮,眉心间有一颗小小的美人痣,短发刚及下巴,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且大概由于最近的规律作息,镜中的少女看起来气色很好。
不过最让米祺欣慰的是,这个时候她的头发还很浓密,没有脱发困扰。
这个年纪的少女完全不需要粉黛,只要理好发丝涂好防晒就可以出门,自在轻快。父母都在上班,于是米祺坐公交去影院。
此时的公交比起十几年后算是逼仄,但听着同乘的大爷大妈带着熟悉亲切的口音和司机侃大山,看着途径的看上去有些破旧的街道,望着远处彰显工业化痕迹的高耸烟囱,米祺的心无比安定。
这是她熟悉的家乡啊。
下车,一眼看到等在影院门口,穿着红色连衣裙的沈嘉蹊。
看见女孩向她招手,米祺一边回应她一边微笑:不知道多年后的学术妲己回想起自己学生时代的衣品,会不会恼羞成怒。
“你怎么从川城回来这么久才想着找我出来玩?”
“你是不是有别的小姐妹了?”
“不是说给我买了纪念品吗,在哪呢?”
刚刚走近,一大堆问题便砸了过来。
沈嘉蹊实在是个外向又话痨的人,跟熟悉的人更是点满演技,假哭、撒娇手到擒来,米祺也愿意配合着宠着她。毕竟按照经验只要配合几句,她就会回归正常状态,自信清醒又理智。
“纪念品买了,但我忘记带来了,下次带给你。”其实是重生回来的米祺完全忘记了纪念品这回事,当然不会在今天带来。
“吃章鱼小丸子吗?番茄酱的。”
“吃。我还带了可乐。”
在进场前完成了食物交换,又买了一桶爆米花,两个完全没有身材焦虑意识的女孩吃得尽兴也看得尽兴。
分班考定在八月十七日。
随着日子越来越近,米祺产生了一点淡淡的焦虑情绪。做题走神时她难免会想为什么别人重生都有一个学习系统作为金手指,她想要一个时间停滞的小黑屋,一天顶两天用。
但系统什么的当然是没有的,她只能在回神之后更专注地刷题。
每天夜晚李女士和米先生准备睡觉时,都会放轻脚步,走到次卧门口,看看女儿的背影。
“我怎么觉得她初三都没这么认真呢?”李女士忧心地坐在床上,睡不着觉。
“那妙妙知道认真了是好事啊。我找老王打听过了,他孙子就在临高宏志班,他说老师都是最好的呢。”
米先生想要安慰妻子,也想赶紧睡觉。每天早上起床做饭的可是他。结果适得其反,一句话激起了妻子的怒火。
“我是担心她不好好学吗?我是怕她累坏了身子。你一点都不关心你女儿是吧?”
声音有点大,担心影响女儿学习,老实人只能顺气:“是是是,肯定是妈妈贴心,明天我去早市买几条鱼,给女儿做鱼吃,快睡吧。”
对于父母爆发的小小争吵,米祺一无所知,她正戴着耳机,在纯音乐中沉迷于双曲线的世界。
草稿纸越积越厚,笔芯也用空了一个又一个。分班考终于来了。
李女士开车将米祺送到了临城高中,副驾驶坐着非要跟来的米先生。
已经唠叨了一路的夫妻俩看见临高的校门,不自觉地又重复了一遍:“别紧张,慢慢答,答完了认真检查,选择题记得涂卡,没考好也没关系,爸爸妈妈相信你。”
“知道啦,你们已经重复五六遍了。又不是中考。”
“行了行了,进去吧,先看考场考号。我女儿肯定行。”
米祺下车,朝父母挥挥手,转身走进校门。
米祺对临城高中很熟悉,但忘记了分班考是在哪栋教学楼进行的。因为时间充足,所以她不紧不慢地逛了一下熟悉的高中。
八月盛夏,梧桐树长势正好,绿色的深浅不一的叶子远远看去像是油画的笔触,织出一个静谧的梦。
临城高中的绿化做得很好。每栋教学楼下都种着不同的植物,米祺甚至记得宿舍楼下还种了一片苹果树,曾经有住宿的同学试图摘几个苹果吃,结果被宿管大爷抓住教育了一番。
逛到教三,米祺远远就看到了大厅聚着的人群。
看来找到了。她甚至看到了几个有些眼熟的人。
有点艰难地挤进人群,在告示板上找到了自己的考场,没有逗留的意思,抽身就走。
临城高中的分班考考一天半,上午语文数学,下午英语,每科中间休息15分钟,午饭留在食堂解决。
刚刚拿到数学卷子,米祺就粗浅地翻看了一遍试卷,看到最后的函数和证明题都有思路,心中有数,顿时松了口气,变得从容起来。
在食堂吃饭时无意间听到有人在对答案,米祺抬头发现是上辈子宏志班的两个男生,而旁边有一个女生似乎也是听到了他们的答案,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米祺了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