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曼在信中记录了日常。

    面对热情她只用客套话回复。他不缺追求者,如果沦陷太快就是十足的草包。现在她的绣工精进不少,已然能秀出一朵像样的葵花。

    1944年5月。

    她收到收到一张照片,海面风平浪静。霍夫曼想收到她的照片,而雪莉揶揄他有收集女性朋友照片的癖好。

    实际上她去了照相馆,却怎么也挑不出一张满意的。

    当月下旬,克里斯特尔先生狡黠透露了他的消息。原来,他在法国并不逍遥。西线沿海地区士兵都松懈怠懒,他在巴黎抓军纪路上遭遇地下党的埋伏。预感告诉她,霍夫曼出会现在玫瑰盛开的时节。

    礼拜三上午,她去儿童寄宿营接邦妮。

    勃兰登堡门两旁布满瓦砾,音乐厅门前聚集着乐队吹奏口风琴。市中心的树木被集中锯掉,只剩几棵悬铃木。行人路过时,阳光仍然能透过茂叶在人们脸上投下斑驳绿影。

    这些树叶,绿得清新而秀逸,绿得明媚而鲜活。想起那个梦心底陡然生出恐惧感,但此刻内心的恐惧早已被渴望代替。

    她央求卡尔以红十字会的身份将其调进入医院。他劝雪莉离开德国前往瑞士,她拒绝了。现在她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撇下家人一走了之。

    *

    直到正午他们才得以见面。她容易在一瞬间对事物感到乏味。

    譬如现在。

    那份喜悦消散的无影无踪。霍夫曼不再有吸引力,她使出浑身解数才唤醒一点热情。此刻她希望他们没有往来信件,甚至也能客观评价那位黑人小姐。

    空气里飘着乙醇味,使人不由得对医药产生一种信任感。

    雪莉的掌心贴着霍夫曼的额头。他生着病,神色之间带着几分脆弱。

    “是小红帽吗?”看见她领口上别着枚卡通卡子,他柔声问。

    “错了,是小女巫。”

    由于高热的后遗症,霍夫曼觉得四周轻飘飘的。他的手因长时间吊水而肿胀,指肚绷得油光发亮。

    雪莉把它放至掌心,一边消肿,一边聊天。

    一别两年,她没了咄咄逼人的特质。她知道,等他痊愈就会立刻返回大西洋。她没有小心思,只想让阳光在生命中多停留一秒。

    尽管院方早已下令,但仍有漏网之鱼,病房外的窗台上堆满了玫瑰。

    “那些药,苦吗?”他温和地问。

    她那明亮的目光盯着他,像是陷入恬静的恍惚中,声音也轻柔许多:“不苦。”

    *

    路德维希小姐蛮横地将蓝玫瑰抱到房间。她明艳动人,身材丰腴。只要她出场,一切都显得暗淡。

    “谢谢。”霍夫曼吻一下了手她的手。

    “埃里希,你从不主动给我写信。”路德维希小姐在控诉他的冷漠。她兴致勃勃地讲述那场《论总体战》的演说,随后问起战场。

    “战场上没什么新鲜事,没有人对它感兴趣。”

    一股莫名奇妙的东西在雪莉血液里翻腾,她恨不得跳起来反驳。自他走后,北非的每场战斗,甚至连官方披露的伤亡情况她都烂熟于心。

    比如“马雷特防线”从开始到结束敌我的排兵布阵。她还知道,非洲军团哪怕是成了战俘,在向苏伊士列队向码头行进的时候,也把头昂得高高的,哼着《我们今天向英格兰进军》的曲子。

    路德维希小姐抓住霍夫曼的手,“把你的故事讲给青年团里的孩子,他们喜欢听,我回去让爸爸.....”

    “谢谢,不麻烦你了。”他笑着抽回手。

    “你总无精打采的!”

    路得维希小姐觉得没面子,把火撒在勤务兵身上。

    雪莉正好撞见这一幕。

    她迎上前解释:“相信您能理解做朋友的苦心,我都担心坏了。”

    “我能感同身受。”雪莉笑着。

    话音刚落她发觉不合适,起初还以为多心了。下一秒,便看见对方犀利的目光。

    短短一句话,路德维希小姐联想到很多。她多次拜访霍夫曼夫妇,他们却对儿子受伤一事只字未提,今天这里竟然人有比她领先一步。

    “能否请教您一个问题。”

    路德维希小姐宣告主权。她的语调还算友好,却火药味十足。

    “你讲。”

    “德国女人和法国女人有什么区别?”

    “瑰拉。”霍夫曼轻唤她的名字,但她仍不为所动。

    她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从多年前落水被救的那刻起,便下定决心成为他的新娘。他们相识数年始终有层隔阂。聚会上看见她的身影小埃里希总东躲西藏。可不管躲在哪儿,总是被精准定位。

    雪莉非常笃定她也看到了那张照片,想到这里,心里平衡多了。

    “前者说德语,后者说法语。”

    路德维希小姐僵硬地点头。

    *

    再次走进房间,他已经拿起图纸。

    “您做事总是精益求精。”雪莉说。

    “这不是什么好习惯。”

    霍夫曼放下图纸,寻找她的身影。她在四点钟刺眼阳光的照射下。发现她换了常服,小声说:“要走吗?”

    除了刚见面那几句话,他们没再交流过。路德维希小姐一来就支走了所有护士。

    “能再和我说说话吗?”

    战争让他愈加迷茫,“精锐”之类的字眼也让人疲惫,他讲起想做花匠的念头。

    “如果你能让它们盛开,我会为你骄傲。”她脸上呈现出了亲切的笑容。

    他安心多了,几乎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那么您呢?”

    “有很多想做的......总之,都被我搞得很糟。”

    “做你的学生很幸运,彼得说过希望所有老师都能像你一样。”

    不知不觉中,她又想起杜兰德小姐。好在她的脾性收敛很多,已经不再是那个把报纸撕得粉碎的毛躁丫头。

    “不妨告诉您,以前我总想着出名,后来发现活着就挺好。”

    她渴望大展宏图成为像父亲那样的,再不济也是母亲。可事实上谁也比不过,她处处栽跟头。

    霍夫曼脸上流露出痛苦和惶惑的神情。他曾千方百计讨父亲喜欢,可都没有成功。他对自己的努力很不屑,在家族光环下他反而带着一种挫败感,觉得不论走到那里都有人拿他和父亲做比较。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说得对。”雪莉附和道。她知道也只能用大道理聊以自/慰罢了。

    风中飘荡着隐隐约约的干草味,她想起仲夏乡村农民割麦子的画卷。

    “法国,一定很美。”她意味深长地问。

    见他不排斥,雪莉更加确定了传言。她说起德国官兵的桃花新闻。

    “许多士兵很久不回家,和同一屋檐下的女人生活,难免互生好感。”霍夫曼辩解道。

    他言语间对这些事颇为包容,雪莉有些不快:“那您会干涉这种行为吗?”

    “我的权力没那么大,只能约束自己手下的兵。”

    “看来我们的人到法国寻欢作乐去了。他们对得起元首吗?对得起家庭吗?男人真是滥情.....”

    一股气说完,雪莉察觉出失态了。可覆水难收,为了今天她做足了准备工作。现在还是变得一团糟,她恨死自己了。

    霍夫曼只是在陈述事实,而她反应明显过激。

    果不其然,迎来的是一阵缄默。

    “我以为,您会有不同的见解。”他的声音有些失落。

    雪莉不敢看他眼睛,只是背过身,心不在焉地拾掇桌面。她不反对敌对暧昧关系,因为她的身世也不清白,可在气头上什么也顾不得。

    她想道歉,可他们关系比前两年更近,顾虑也多了,她不愿在熟人跟前掉面子。

    片刻后,她逐渐冷静下来:“我志小趣卑,您找错人了。”

    她已经做好老死不相往来的准备。无论如何,主动认错是不可能的。睡前,她不争气地回忆着相识的过程。

    当然,她内心还抱着一丝期许,想着霍夫曼会来找她,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前天发生的劳工伤人事件,闹得人心惶惶。由于国防军征召愈来愈多的人入伍,导致劳工极度短缺,妇女和外籍劳工已填补不了缺口,只能拉来战俘来修建路障设施。

    他们不仅要面对监工刁难,还要忍受德国工人的鄙夷。塞弗特夫人决定管饱门口施工队的午饭,直至工程结束。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雪莉很快乐。

章节目录

不见春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姜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姜州并收藏不见春日最新章节